2022高考历史(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热考题型专攻练(四)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热考题型专攻练(四)
比较型选择题
(15分钟·48分)
1.(2021·龙岩质检)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心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
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
A.中心对地方的把握力量得到加强
B.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C.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
D.皇权专制患病前所未有的挑战【解析】选B。
东汉末年“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中心对地方的把握力量减弱,故A错误;刺史由代表中心监察各州,渐渐演化成地方最高行政官员,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故B正确;因此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减弱,故C错误;中心对地方的把握力量减弱,皇权专制受到挑战,但无法推断出是否“前所未有”,故D错误。
2.(2021·菏泽二模)北宋前期,皇室成员的宗子们,从童稚即可享受赐名授官特权。
到了南宋,宗室子弟则要参与科举考试以获得官职。
这说明宗室科举
( )
A.利于政治机构的完善
B.体现宗室平民化的倾向
C.导致宗室特权被取消
D.是科举制由盛转衰的标志
【解析】选B。
材料与政治机构的完善无关,故A错误;宗室从不用参与科举就可赐名授官,到需要参与科举才能获得官职,说明宗室子弟走向平民化,故B正确;宗室只是没有了赐名授官特权,其他特权照旧存在,故C错误;材料与科举制由盛转衰无关,故D错误。
3.(2021·临沂二模)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1750年的23.2%上升到1900年的62%,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重却从61.1%降至
10.3%。
对这一数据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的世界分工体系
B.欧洲处于现代世界体系的主导力气和中心地位
C.欧洲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文明尚未波及亚洲
D.欧洲造就了现代世界,现代世界造就了欧洲
【解析】选C。
材料中“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1750年的23.2%上升到1900年的62%”体现出欧洲为中心,亚非拉为边缘的信息,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充分体现出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19世纪欧洲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已经对其他地区进行了扩张,工业文明冲击亚洲等其他地区,故C错误,符合题意;材料显示欧洲工业化进展,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进展,体现了欧洲造就世界的观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4.(2021·大庆二模)1895年之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
1895年之后,上海就消灭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进展变得生气勃勃。
这主要是由于( )
A.洋务运动的进展
B.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C.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解析】选C。
1895年甲午中日战斗失败后,清政府为支付大量赔款,放宽了民间
办厂的限制,减弱了民族企业进展的封建阻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进展,故C正确。
5.(2021·衢州二模)何启、胡礼垣在《劝学篇》中说道:“民权者,其国之君仍世袭其位;民主者,其国之君由民选立,以几年为期。
吾言民权者,谓欲使中国之君世代相承,践天位于勿替,非民主之国之谓也。
”下列人物的政治主见与此二人最接近的是( )
A.魏源
B.邹容
C.康有为
D.孙中山
【解析】选C。
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要保留君主,也要实行肯定的民主,跟题干中两人的观点相符,故C正确。
6.(2021·三明质检)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进展主要体现在(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
【解析】选C。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只有破坏而无建设,未体现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故A错误;启蒙运动并未局限于批判宗教神学,故B错误;启蒙运动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如三权分立、人民主权,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故C正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者都促进了思想解放,故D错误。
7.(2021·烟台一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辩”到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消灭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
这两次思想解放( )
A.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
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解析】选B。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辩”,有利于否定“文化大革命”,南方讲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未涉及否定“文化大革命”,故A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辩”和邓小平南方讲话都打破了崇拜,树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故B正确。
8.(2021·赣州二模)“现实总是令人哀痛,一切都是临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多么可爱。
”与以上描述为相同流派的是( )
A.鲁迅《孔乙己》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雨果《巴黎圣母院》
D.海明威《老人与海》
【解析】选C。
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其流派为浪漫主义,鲁迅的《孔乙己》是现实主义,故A错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现实主义,故B错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故C正确;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故D错误。
9.(2021·福州质检)19世纪初期英国诗人约翰·济慈写道:“除了心灵情感的神圣性和想象力外,一切都不行靠。
啊!来到这个世上首先是为了感情而非思想。
”与其理念最接近的作家是( )
A.拜伦
B.巴尔扎克
C.托尔斯泰
D.鲁迅
【解析】选A。
据“除了心灵情感的神圣性和想象力外,一切都不行靠……首先是为了感情而非思想”可知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化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亮的人物形象,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拜伦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故A正确。
10.17世纪和20世纪两位宏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史上有着相像的贡献,这就是( )
A.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
B.用试验的方法验证科学理论
C.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
D.用数学方程式描述物质运动
【解析】选D。
爱因斯坦未涉及“批判天主教神学”,故A错误;相对论限于条件难以试验,故B错误;经典力学认为,存在确定的静止和确定的时间,故C错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爱因斯坦提出了有名的质量能量公式,故D正确。
11.19世纪浪漫主义与宗教之间的亲密关系得到加强,由于两者都( )
A.强调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B.强调了新的工业技术的社会贡献
C.反对帝国主义的扩张
D.在启蒙运动中发觉共同点
【解析】选A。
19世纪浪漫主义侧重于深化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亮的人物形象,与宗教有着共同之处,故A正确。
12.其次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社会主义国家则在经济改革中突出了市场因素。
不能反映二者共同点的改革是( ) A.美国罗斯福新政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中国的改革开放
D.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析】选B。
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利用国家政权力气,调整供应和需求的冲突,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没有突出市场因素,故B错误,符合题意;中国改革开放,转变原有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戈尔巴乔夫改革突破了斯大林体制,在经济方面留意市场和价值规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