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喿、耑、壴”的形音义与构字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0.04
|文|徐丽红金文伟
提高识字效率的目的是让学生尽早地大量阅读。

如何提高识字效率?一般认为:教学不仅要符合汉字规律、学生心理认知规律,还要符合字用规律,即要教常用字而不教生僻字,因为生僻字在阅读语料中的复现率低,不利于学生记忆,也不利于学生扩大阅读量。

但由此产生了一个矛盾:有些生僻字是常用字的偏旁,要不要教?比如,“喿、耑、壴”均是生僻字,却又是常用字的偏旁,“喿”(zào)构成了“噪、澡、藻、躁、燥、操、臊”等字,“耑”(duān)构成了“端、揣、喘、瑞”等字,“壴”(zhù)构成了“喜、嘻、嘉、彭、膨、澎、鼓”等字。

不解析这三个生僻字,这些常用字怎么让学生学得明白、理解得清楚?对此,我们的教学研究认为:对生僻字不能一刀切,如果生僻字是“常用字偏旁”,就应解析其形音义和构字作用。

这样教学,不仅符合汉字的系统规律,而且学生学得明白,兴致盎然,识字效率明显提高。

现解析这三字供老师们参考。

一、喿
音zào,是会意字,上部的“品”是三个口,三表示多,口指众鸟张口鸣叫;下部是树木,是众鸟鸣叫之处。

本义是众鸟在树上鸣
叫,是“噪”的初文。

后来,
“喿”主要
作构字偏旁,有作声旁和作声旁兼
形旁两种方式。

(一)作声旁
作声旁与形旁构成了形声字。

1.澡
从“氵”,本义是洗手,引申指
洗全身,如“洗澡”
“澡盆”。

2.藻
从“艹”,
“澡”是声旁。

本义是
一种水草,如“水藻”“藻类植物”。

因古人常用水藻形作装饰,引申作
动词,指修饰文辞,如“藻饰”;进而
引申为名词,指修饰的文辞、文彩,
如“辞藻华美”
“堆砌辞藻”。

3.操
从手,本义是拿着,如“操刀”。

引申为掌握、控制,如“操纵”“操
作”
“稳操胜券”。

又引申为操练,如
“出操”。

由“操练”又引申指一系列
动作的体育活动,如“体操”
“做操”
“健美操”(“操场”则指供体育锻炼
或军事操练用的场地)。

进而引申
指弹奏乐器,如“操千曲而后晓声”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由“握
持”又引申指抽象的把握和坚持好
的思想、品质、精神,如“操守”
(“守”在这里指节操)“情操”
“操行
评语”
“冰心雪操”。

4.燥
本义是干,缺少水分,所以用
“火”作形旁,如“干燥”
“燥热”。

5.臊
这是多音字,字义都与月(肉)
有关。

音sāo,本义是猪油味,引申
指尿味或者狐狸的气味,如“臊气”
“狐臊”“又臭又臊”。

音sào,指害
羞,如“不害臊”
“脸臊得通红”。


指肉丁或肉末(多指加上佐料烹调
好的),如“臊子”
“羊肉臊面”。

(二)作声旁兼形旁
这与形旁构成了形声兼会
意字。

1.噪
初文是“喿”,本义是众鸟鸣叫
声,后来“喿”主要作构字偏旁,人们
就加形旁“口”造“噪”字表示本义,
“喿”兼表鸟鸣声。

如“鹊噪”
“群鸦乱
噪”。

引申指虫鸣叫,如“蝉噪”。

进而
引申指声音嘈杂,如“噪声”。

也引申
指听起来不和谐的声音,如“噪音”。

2.躁
从足,从喿,表示人急躁时常
来回走动,或者跺脚,甚至叫喊;喿
兼表声。

本义是性情急、不冷静,如
“急躁”
“浮躁”
“不骄不躁”。

二、耑
音duān,是象形字,小篆写


”像植物从地面上长出的幼芽,
下部“
前沿|教研书“耑”仍有一定的象形度。

本义是植物刚从地面长出的芽,
引申指事情的开端。

后来“耑”多用作偏旁,本义和引申义就假借意义是端正的“端”字来表示。

“耑”在现代汉字构字中主要作声旁和记号。

(一)作声旁1.喘
从口,本义是急促呼吸,如“气喘吁吁”“累得直喘”“吴牛喘月”。

引申指呼吸,如
“喘
气”。

2.端
从立。

立的甲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