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推断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垃圾回收,分类的关键确定垃圾的成分,是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前提。

某校化学实验室收集到一包固体废弃物,可能是由碳、镁、氧化镁、氧化铜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取样进行了如下实验:
(1)气体A是_____。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答案】H2化合反应碳、镁、氧化铜
【解析】
【分析】
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铜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不会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铜和镁反应会生成氯化镁和铜,气体C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气体C是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碳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生成气体A,所以A是氢气,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是二氧化碳,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镁、碳,由于固体A能与AgNO3溶液反应,可确定固体A中一定含有Cu。

固体B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残渣C,所以B中一定含有银,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铜。

【详解】
(1)由分析知,气体A是H2;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的反应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
(3)由分析知,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镁、氧化铜。

【点睛】
本题为物质推断题,根据题意涉及可能的四种物质,结合过程图进行分析,本题的突破口在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固体中一定有镁;最后的固体B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推导出一定含有碳单质,还有固体残渣剩余,有涉及物质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可以确定氧化铜的存在。

因此物质推断题解答时,找准突破口是关键。

2.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Na2SO4、Ba(NO3)2、K2CO3、KOH、CuSO4、Mg(NO3)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K2CO3和“纯碱”的化学性质相似;MgCO3微溶于水,不
考虑为沉淀。

(实验步骤)
步骤Ⅰ: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

初步结论:原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

步骤Ⅱ:将步骤Ⅰ中的混合物过滤,进行下一步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小明同学对步骤Ⅱ中过滤所得滤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方案:
请说明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理由______。

(猜想假设)小红同学对步骤Ⅱ中过滤所得固体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Mg(OH)2②BaSO4③BaCO3④Mg(OH)2、BaSO4⑤BaSO4、BaCO3
⑥Mg(OH)2、BaCO3⑦Mg(OH)2、BaSO4、BaCO3
(实验探究二)小红同学对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方案:
写出(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验证,原粉末中仍不能确定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答案】硫酸铜氢氧化钾碳酸钾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需排除其干扰③⑥⑥ 2NaOH+MgCl2=Mg(OH)2↓+2NaCl 氯化钾
【解析】
【分析】
题干中提到的几种物质的重要性质:1.Na2SO4、Ba(NO3)2、K2CO3、KOH、CuSO4、
Mg(NO3)2和KCl均溶于水;2.Cu2+为蓝色;3.Ba2+和SO42-或CO32-反应生成BaSO4、BaCO3白色沉淀,Mg2+和OH-反应生成Mg(OH)2的白色沉淀,其中BaSO4既不溶于也不溶于酸、BaCO3和Mg(OH)2可以溶于酸;4.KOH、K2CO3的水溶液显碱性。

根据步骤Ⅰ可判断一定不存在CuSO4,
根据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可以将
K2CO3反应完,再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判断碱性物质一定有KOH;根据实验探究二中(1)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HCl,充分振荡,有气泡产生,沉淀完全溶解,判断沉淀一定没有BaSO4,一定有BaCO3,可能有Mg(OH)2,猜想③⑥
成立;(2)向(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原沉淀中一定有Mg(OH)2,从而推出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有Ba(NO3)2、K2CO3、KOH、Mg(NO3)2,一定没有CuSO4和 Na2SO4,而KCl是否存在对实验现象无影响。

【详解】
实验步骤Ⅰ:加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

实验探究一: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再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原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

碳酸钾溶液显碱性,加入足量CaCl2溶液,碳酸钾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排除碳酸钾的干扰。

实验探究二:
(1)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HCl,充分振荡,有气泡产生,沉淀完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不含硫酸钡,可能是BaCO3,也可能是Mg(OH)2、BaCO3的混合物,故选择③⑥
(2)向(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氯化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同时生成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MgCl2=Mg(OH)2↓+2NaCl.说明猜想⑥成立。

归纳总结:题目中提供的试剂均不能与氯化钾溶液反应,对于整个实验无影响,故原粉末中仍不能确定的成分是氯化钾。

【点睛】
此题是对混合成分确定的考查,对此类题型的解答,应根据实验的每一过程产生的现象,作出准确判断,如果与实验现象吻合的物质一定存在,与实验现象不吻合的一定不存在,对实验现象不产生干扰的物质可能存在。

在分析过程中,特别注意混合物中可能存在的成分、选用试剂及用量、生成物等对实验的干扰。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是顺利完成本题的重要保证。

3.已知A一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I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是白色沉淀;A和G,D和E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及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___________, F的化学式__________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化学反应中,A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反应。

【答案】 O2 CaCO3 3CO +Fe2O3 2 Fe +3CO2还原
【解析】
【分析】
I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I是氢氧化钙,C能和I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C是二氧化碳,F是碳酸钙;A是红色物质,G是黑色物质,并且A和G含有相同的元素,所以A是氧化铁,G是四氧化三铁,所以A和B反应生成C和D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所以B是一氧化碳,D是铁;D和E都是单质,且能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E是氧气。

【详解】
(1)E是氧气,化学式O2;F是碳酸钙,化学式CaCO3;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3CO +Fe2O3 2 Fe +3CO2;一氧化碳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发生还原反应。

4.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无色气体,其中C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D是最轻的气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的其他产物已略去)。

请回等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B______ C______D______E______
(2)氧化铜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_____。

【答案】O2 CO2 CO H2 CH4 CuO+H2Δ
Cu+H2O 置换反应
【解析】
【详解】
(1)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5种无色气体,气体E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E为甲烷,C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所以C是一氧化碳,D是最轻的气体,D 是氢气,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会生成B,所以B是二氧化碳;气体A和一氧化碳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知道A就是氧气,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氧气和甲烷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O2,B是CO2,C是CO,D是H2,E是CH4,故填:O2,CO2,CO,H2,CH4;
(2)氧化铜与D的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uO+H2Δ
Cu+H2O,反应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故填:CuO+H2
Δ
Cu+H2O 置换反应。

5.A~J均为初中常见化学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省略。

已知A 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盐类,C是一切生命生存所必须的物质,E 是厨房重要的调味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F____________,H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①~⑤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4)A和J反应可生成两种不同盐类,两者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但其比例不同,则A何J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CO H2HCl+NaHCO3=NaCl+H2O+CO2↑④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解析】
(1)A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盐酸,B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盐类,B是碳酸氢钠,C是一切生命生存所必须的物质,C水;E是厨房重要的调味品E是氯化钠,由此可推知,D是二氧化碳,F是一氧化碳,G是氧气,H是氢气,I是铁;(2)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反应方程式为HCl+NaHCO3=NaCl+H2O+CO2↑;(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①~⑤属于分解反应的是④;(4)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有+2价、+3价,两种化合价,相当于有氧化亚铁和氧化铁两种物质,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四氧化三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6.A~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C、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A和X反应的现象是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则A为____,B为____,D与E发生的化学反应_____(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2)若A、B、C、D、E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且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和X反应的现象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D为_____,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氧化铁,碳,不是;(2)二氧化碳,Ca(OH)2+2HCl=CaCl2+2H2O。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A~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结合图框,则:(1)若C、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则推测可能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且A和X反应的现象是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则推测A为氧化铁,B为碳,而D与E发生的化学反应,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高温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单+化=单+化”,故不是置换反应;(2)若A、B、C、D、E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且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和X反应的现象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推测A可能为氢氧化钙、B为稀盐酸、C为碳酸钙、D为二氧化碳、E为水,代入检验,符合题意.则A﹣B反应,即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其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7.如下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其中物质。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

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E组成元素相同,B、C、G常温下为气体,在实验室中常用A制取G。

(1)F的化学式是;物质A的一种用途是。

(2)D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F 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图中涉及B物质的反应中,未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答案】(1)Ca(OH)2除锈(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2H2O22H2O + O2↑
(3)CO 2+Ca(OH)2CaCO3↓+ H2O
(4)复分解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1)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熟石灰[Ca(OH)2];G是气体且能和F反应,G为CO2;A能用于制备G,应该是CaCO3或稀盐酸,又因为A能转化为气体B,所以A一定是稀盐酸而不是CaCO3,由此可得知B为H2;E和B能相互转化,E应为H2O,D和E组成元素相同,D为H2O2,C为O2。

物质A为盐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

(2)D C反应为H 2O2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 O2↑。

(3)F G反应为氢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CO 2+Ca(OH)2CaCO3↓+
H2O。

(4)图中涉及B物质的反应有:A B为盐酸生成氢气,属于置换反应;B与C反应为氢气和氧气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E为氢气转化为水,为化合或置换反应;E B为水生成氢气为分解反应;所以未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考点:推断题
8.已知某固体样品A可能是NH4NO3和MgCO3或两者之一,另有一固体样品B,其中可能含有Na2SO4、BaCl2、CuSO4、KCl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计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将气体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_____色。

(2)沉淀F的化学式为_____。

(3)溶液D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填写离子符号)。

(4)写出步骤③中生成沉淀I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在溶液H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有_____种。

(6)固体样品B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填写化学式),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_____。

【答案】红 BaSO4 Mg2+和NH4+ MgSO4+2NaOH=Mg(OH)2↓+Na2SO4 3 CuSO4若固体样品B中存在CuSO4,则溶液E中不含有NaOH,则步骤③后不会生成气体G
【解析】
【分析】
样品A 加入稀硫酸,有气体生成,说明A 中一定含有碳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铵;样品B 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沉淀F 和溶液E .溶液E 与溶液D 混合后,有气体G 生成.根据A 、B 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可知,生成的气体G 为氨气,则A 中一定含有硝酸铵.则E 中含有氢氧化钠,即样品B 中没有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所以样品B 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则生成的沉淀F 为硫酸钡沉淀,即样品B 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硫酸钠与氯化钡,可能含有氯化钾。

氢氧化钠与溶液D 中的硫酸镁反应生成的沉淀I 为氢氧化镁。

【详解】
(1)C 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由以上分析可得F 为BaSO 4。

(3)溶液D 为硝酸铵和生成的硫酸镁溶液,所以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Mg 2+、NH 4+。

(4)步骤③中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MgSO 4+2NaOH=Mg (OH )2↓+Na 2SO 4。

(5)溶液H 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为Cl ﹣、SO 42﹣、NO 3﹣,共3种。

(6)由以上分析可得,固体样品B 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CuSO 4,原因是若固体样品B 中存在CuSO 4,则溶液E 中不含有NaOH ,则步骤③后不会生成气体G 。

9.A ~I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貭,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产物己略去。

己知A 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B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 为液体,F 为气体,I 能与A 反应生成个数比为1:2的+2价、+3价铁盐。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 ________、H _________ 。

(2)上述①②③④⑤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
(3)写出G→H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4)写出I 和A 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答案】CaCl 2; Fe ; ③⑤ ② 3CO+Fe 2O 3
2Fe+3CO 2 Fe 3O 4+8HCl== FeCl 2+ 2FeCl 3 + 4H 2O
【解析】
A 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A 是盐酸,
B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 是碳酸钙,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D 为液体,则D 是H 2O ,CO 2+C
===高温2CO ,所以 F 是CO 2,C 是CaCl 2。

G 是CO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 2O 3,3CO+Fe 2O 3===高温
2Fe+3CO 2,H 是Fe ,E 是O 2。

Fe 在O 2中燃烧生成Fe 3O 4,Fe 3O 4是个数比为1:2的+2价、+3价铁盐。

(1)C 是CaCl 2;H 是Fe 。

(2)反应①是: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②是
2H 2O ===通电2H 2↑+ O 2↑,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③是:CO 2+C
===高温2CO ,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④是:3CO+Fe 2O 3===高温2Fe+3CO 2,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也不属于复分解
反应;反应⑤是3Fe+2O 2点燃=== Fe 3O 4 ,属于化合反应。

所以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③⑤、属于分
解反应的是②。

(3)G→H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CO+Fe 2O 3===高温
2Fe+3CO 2。

(4) Fe 3O 4可看成FeO ∙Fe 2O 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3O 4+8HCl== FeCl 2+ 2FeCl 3 + 4H 2O
点睛:要顺利解答推断题,就要熟悉物质的性质、用途、常发生的化学反应、与其它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甚至反应条件等,该类题是综合性较强的题,要求必须能把知识系统起来。

10.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铁、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玩化学拼图游戏(如图),游戏规则要求图中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C 物质的溶液呈蓝色,A 与E 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理之一。

()1A 物质的俗称是______,E 物质的用途是______;
()2B 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E 与D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3按游戏规则,下列能替代B 物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银 ②氯化铁 ③氯化钡 ④氧化铜
【答案】纯碱或苏打; 金属除锈; 2424Ba(OH)CuSO Cu(OH)BaSO +=↓+↓; 置换反应; ③
【解析】
【分析】
C 物质的溶液呈蓝色,因此C 是硫酸铜;A 与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理之一,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硫酸能与三种物质反应,因此E 是硫酸,A 是碳酸钠,B 是氢氧化钡,
D 是铁。

【详解】
(1)A 是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E 是硫酸,E 物质的用途是:金属除锈、做化工原料等;
(2)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钡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2424Ba(OH)CuSO Cu(OH)BaSO +=↓+↓;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
(3)按游戏规则,下列能替代B 物质的是氯化钡,它能与碳酸钠、硫酸铜、硫酸反应;故答选③;
11.下列物质A —H ,X 、Y 、Z 时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 、B 常温下时无色液态,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

X 、Y 是两种氧化物,而且X 是黑色固体,Y 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z 是红色固体,G 是一种蓝色难溶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X 其____________作用;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H)2; 222
222H O 2O H n O+O M ↑ 催化 CaO+H 2O=Ca(OH)2。

【解析】
【分析】
由题干可知,A 、B 常温下时无色液态,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且A 能生成B ,因此,A 为过氧化氢,B 为水,C 为氧气,X 为二氧化锰;Y 时常用的食品干燥剂,且与水反应,故Y 为氧化钙,F 为氢氧化钙;z 是红色固体,且与氧气反应,z 为铜,D 为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得到E 为氯化铜;G 是一种蓝色难溶固体,它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铜反应的产物之一,故为氢氧化铜,H 为氯化钙,据此思路解答。

【详解】
(1)由分析可知,G 是氢氧化铜,化学式为:Cu(OH)2;
(2)由分析可知,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得到氧气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222
222H O 2O H n O+O M ↑,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故答案为222222H O 2O H n O+O M ↑ , 催化;
(3)由分析可知,反应②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CaO+H 2O=Ca(OH)2。

【点睛】
该题为图形推断题,解题关键是:认真审题,寻找突破点,该题突破点是A、B常温下时无色液态,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且A能生成B,因此,A为过氧化氢,B为水,由此突破点深入联系文字和图形,得出问题答案。

12.甲、乙、丙、丁分别属于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类无机化合物,M与甲同类,他们之间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转化关系)。

(1)若甲为CaCO3,则丁的化合物类别是______,乙→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若丙为CaCO3,则M的化学式是_______,乙→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答案】酸 H2O+CaO=Ca(OH)2 H2O CO2+Ca(OH)2=CaCO3↓+H2O或
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甲、乙、丙、丁分属上述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
(1)若甲是碳酸钙,甲能与丁反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丁可能是酸溶液,例如盐酸;乙能与丁反应,能生成丙,丙也能与丁反应,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乙可能氧化钙,丙是氢氧化钙,M是氯化钙。

将猜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2)若丙为CaCO3,丙与丁能反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丁可能是酸溶液,例如盐酸;乙能与丁(酸溶液)反应,能生成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水,所以乙可能氢氧化钙,乙、丙、甲都能生成M,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甲可能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能与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M是水。

将猜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若甲为CaCO3,则丁的化合物类别是酸,乙→丙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是H2O+CaO=Ca(OH)2;
(2)若丙为CaCO3,则M的化学式是H2O,乙→丙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或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或Ca(OH)2+Na2CO3=CaCO3↓+2NaOH。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
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电池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在锂(Li)电池研究方面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如图是工业上以某种石英砂(主要成分:SiO2、Li2O、Fe2O3、Al2O3)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硅和金属锂的一种方法。

请回答以下问题。

已知:LiCl的熔点是605℃、沸点是1350℃;NH4Cl在100℃开始分解,337.8℃分解完全,NH3和HCl在常温下又能反应生成NH4Cl固体。

当溶液pH=5时,Fe3+和Al3+已沉淀完全。

(1)“酸浸”步骤中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填化学式)。

(2)请写出操作a的名称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试剂X是________。

(5)要得到较纯净的LiCl和NH4Cl固体,在第二个操作a之前应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________。

【答案】Li2O、Fe2O3、Al2O3(少一个不得分)过滤 SiCl4+2H2高温
Si+4HCl NH3·H2O
控制溶液的pH为5
【解析】
【分析】
四氯化硅和氢气高温生成硅和氯化氢,氯化铁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铵。

【详解】
(1)Li2O、Fe2O3、Al2O3都属于金属氧化物,能和盐酸反应,故“酸浸”步骤中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有Li2O、Fe2O3、Al2O3。

(2)操作a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故名称是过滤。

(3)反应②是四氯化硅和氢气高温生成硅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iCl4+2H2高温
Si+4HCl。

(4)石英砂酸浸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锂和氯化铁、氯化铝,加入X后,氯化铁、氯化铝和X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故试剂X是NH3·H2O。

(5)当溶液pH=5时,Fe3+和Al3+已沉淀完全,要得到较纯净的LiCl和NH4Cl固体,在第二
个操作a之前应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控制溶液的pH为5。

【点睛】
要得到较纯净的LiCl和NH4Cl固体,当溶液pH=5时,Fe3+和Al3+已沉淀完全,在第二个操作a之前应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控制溶液的pH为5。

14.CaCO3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烧石灰石可制得活性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测定不同煅烧温度对CaO活性的影响,取石灰石样品分为三等份,在同一设备中分别于800℃、900℃和1000℃条件下煅烧,所得固体分别与等质量的水完全反应,测得反应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CaO与水反应会____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上述温度中,_________℃煅烧所得CaO活性最高。

(2)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还含有少量Mg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CaCO3的流程如下:
①上图为NH4Cl浓度对钙、镁浸出率的影响
(=100% 进入溶液的某元素的质量浸出率原固体中该元素的总质量
),为进一步提升CaCO 3的产量和纯度,据图分析,较适宜的NH 4Cl 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流程中框线内若改用溶液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可一步得到与原流程完全相同的生成物。

③流程中框线内若改用Na 2CO 3溶液,也能得到高纯CaCO 3。

试从生成物的角度分析原流程的优点:a.NH 3可循环利用;b._______;
【答案】CaCO 3高温CaO+CO 2↑ 放出 900 10% 2NH 4Cl+Ca(OH)2=CaCl 2+2NH 3↑+2H 2O NH 4HCO 3或(NH 4)2CO 3 NH 4Cl 可循环利用;
【解析】
【分析】
【详解】
(1)烧石灰石生成CaO 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高温CaO+CO 2↑。

CaO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根据曲线图可知,在900℃煅烧所得CaO 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最高,故900℃煅烧所得CaO 活性最高。

(2) ①据图分析,NH 4Cl 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时,镁的浸出率较低,钙的浸出最大。

浸取时主要反应是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
2NH 4Cl+Ca(OH)2=CaCl 2+2NH 3↑+2H 2O 。

②流程中框线内先加入氨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铵,若改用溶液(NH 4)2CO 3,也可以一步得到碳酸钙和氯化铵。

③从生成物的角度分析原流程的优点:a.NH 3可循环利用,因为浸取产生的氨气可用于碱化;b. NH 4Cl 可循环利用,因为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氯化铵可用于浸取电石渣。

【点睛】
判断某物质是否可循环利用,方法是看该物质在流程中既能做反应物,又是生成物。

15.发展利用太阳能可以推进节能减排。

晶体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重要原料。

下图是工业上以石英砂(SiO 2)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硅的一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备注:粗硅中的主要成分是硅)
(1)将石英砂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焦炭在反应①中体现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图中一种氧化物的名称___________。

(4)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