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观后感800字1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扫墓观后感800字10篇
清明扫墓观后感800字1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我像去年一样和妈妈一同去为外公扫墓。

在路上,我不停地追问着妈妈:“妈妈妈妈,爷爷是长得什么样子呢?”妈妈总是亲善可亲地说:“就和妈妈一样啊!”我的外公在妈妈读四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也没留下一张照片。

每当其他同学提起外公对自己怎样好的时候,我总是又艳羡又难过。

到了外婆家,向我们迎来的便是年过六旬的外婆。

我来到房间里,折起了纸花,也把一个个思念折进了纸里。

下午,太阳当头照,我、妈妈、大姨和外婆顶着烈日到山上给外公扫墓。

一到山下抬头仰视,就望见满山一派翠绿的景象。

大姨扛着锄头一会把这丛草给除了,一会又把那根刺藤给割了。

不一会,一条小路就被我们给“开拓”出来。

来到外公的坟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满青苔的陶罐,封得密密层层,只露出地面一小截,那里面装着外公的骨灰。

大姨和奶奶起先除杂草,她们一会把坟墓上的小山竹给锄了,一会又把杂草给割了,不一会,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干干净净的坟墓。

我麻利地从袋子里取出纸花纸带,洒在了外公的坟墓上,最终把一束漂亮的菊花摆在陶罐,听妈妈说,菊花代表对去世亲人的思念。

这时,坟墓像变魔术似的变成了一座大花椅子。

奶奶也在坟墓前摆上圆鼓鼓的鸭蛋、香喷喷的肉、红通通的苹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饯……
我们把香点着,双手举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

随后,我们烧
起了纸钱,放起了鞭炮。

“啪啪啪……”那炮声似乎是外公在我们表示祝愿。

突然,我鼻子一酸,哇哇大哭了起来:“外公,外公,我要外公!”妈妈对我说:“孩子,你别哭!人死了不行能复活。

你外公虽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孙很健康、很乖巧,他肯定会很欣慰的。

只要你仔细学习,取得好成果,就是对外公最好的思念。

”我懂事地点点头。

随后,妈妈拉着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外公,我肯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果。

清明扫墓观后感800字2
今日是清明节,人们都说:“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可今日却没有见到雨点的影子,反而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为了避开堵车,我们一大早就开车动身了。

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来到了老家,爸爸打开车子的后备箱。

我一看车子里面东西真多,有青纸、鞭炮、香、纸钱……
妈妈和爸爸从老家里面拿出了一些“老古董”——锄头和镰刀。

咦,这些东西用来干什么呢?我一上山才知道,山上的草,因为长年没有人来去除,长得比我还高,我都看不到前面的路了。

这时锄头和镰刀就派上了用场,为我们开出了一条路,也为了避开等会扫墓时不要引起火灾。

我们来到了太婆太公的坟墓前,大家先把坟墓上面的草全部清掉,爸爸把纸钱拿了出来分成三叠,我偷偷拿纸钱看了一下,上面有些花
纹,还被机器压了好多小洞。

爸爸打算好全部东西后,便拿出打火机,把纸钱点燃了,冒起了一缕缕的青烟,飘飘然然的升上天空,我蹲在地上的时候就已经被熏得流眼泪了,站起来更加是躲不过,风一会儿把烟吹向左边,一会儿吹向右边,似乎和我有仇一样,始终追着我不放。

这时候也依稀地回忆起太婆在的时候的点点滴滴,眼泪更是忍不住地流!
正值我眼泪止不住往外流的时候,爸爸把一个五彩缤纷,像花一样的东西挂在旁边,我问爸爸:“这是什么东西呀?”爸爸说:“这个是青纸,传闻这个是给土里面的亲人遮风挡雨的,以前都是他们为晚辈遮风挡雨,现在我们长大了也要为他们遮风挡雨。

”原来是这样,当我们沉醉在传闻里面时,爸爸对我们大家说:“打算上香了,要站好一排。

”我被爸爸肃穆的语气吓到了,抓紧和妹妹站好了。

我们一人拿了三根香并拜了三拜,我把好几个愿望都告知了我的太公太婆,希望他们保佑我早日实现愿望!爸爸是我们家的大勇士,他拿出一个大鞭炮,摆好后,点燃了引火线,我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了平安区域,我一边捂着耳朵,一边和爸爸说:“鞭炮点燃了,我们快走吧。

”爸爸说:“现在还不行以走,要等鞭炮全部燃完,还要检查纸钱和香,不能留下一点火种,以免发生火灾!”过了一会儿,我们检查完没有火种了之后就离开了。

今日虽然没有看到“清明季节雨纷纷”的情景,但我感受到了“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味道!
清明扫墓观后感800字3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大都在农历三月,故古时又称“三月节”。

清明节始于周朝,但它成为扫墓祭祀的节日,据说与介子推有关。

清明节前一天,古时要禁火,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节”。

古往今来的清明节,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指节气,二指节日。

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只有清明。

据考证,清明源于“清明风”。

早在春秋时《国语》中载,一年中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

《岁时百问》说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另一说,清明,表示天清地明的意思。

史载,商朝末年,纣王乱国,周武王起兵伐纣,牧野一战,大败商师,平治天下。

为此,周朝在制定历律,确定二十四节气时,将“三月节”命名为“清明”,标记天地清朗明净,既明气候,又扬政绩。

清明季节,劳动人民常用它来支配农事活动。

每年清明一到,气温上升,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季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的农谚。

古代清明节文人春游的风气也极盛行。

历代文人墨客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

最闻名的当推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不用典故,也没有浓艳华丽的辞藻,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读后令人神往。

清明节,也是祭祀先人的节日。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
吟》云:“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描写了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人、追悼亡灵的情景。

时至今日,祭祖仍为民俗生活中的大事。

每年清明季节,不仅环居祖墓的亲人要上坟祭扫,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同样纷纷赶回祖籍,祭祀祖灵。

陕西桥山黄帝陵、轩辕庙是中华民族的祭祀地,每当清明季节,民族亲情都在这里汇合、凝合,从虔诚拜叩的肢体语言中,我们能读出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缘。

清明扫墓观后感800字4
今日是四月四日,学校放清明节假期。

我回到了家乡和亲人们一起过清明节。

早上的时候,妈妈和奶奶早早就起床了,要做很多的事情,到市场买菜、肉,其中有葱、荷兰豆、猪肠子、豆腐、猪肉、猪肚。

妈妈买完各种东西后,就回家产场和爸爸一起杀鸡、炒菜、买鞭炮……做清明扫墓前的打算。

妈妈嘱咐我们说:饭后不要乱跑,上午打算动身去扫墓。

妈妈、爸爸、奶奶、二伯、二伯母等始终在做打算工作,从早上忙到中午。

差不多11点的时候,我们带着汽水和啤酒,还有鸡鸭、米、水果、鞭炮等供品,带着装满黄草纸,冥币等祭祀品的麻袋就动身了。

哥哥是负责扛全部的汽水和啤酒,虽然很重但却坚持扛到目的地,因为妈妈信任他的实力。

相对来说,我拿的东西是很轻的,但责任重大:一不当心可能引起大爆炸,我拿的是鞭炮。

我们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最终到达目的地了,哥哥累的气喘吁吁,而我也累的心脏怦怦直跳。

我和哥哥最先到达墓地,后面的一群渐渐才跟上来了。

二伯一上来就二话不说,拿起锄头就把太公的墓碑前后的野草和烂泥清理起来,清理干净后,就叫爸爸到旁边的泥地里,拿起锄头挖了几块大的泥块。

我、哥哥还有表哥一同去搬石块。

我们把石块搬到墓前,接着大家把带来的纸钱统统交给二伯,二伯把叠得整整齐齐的纸钱分别放在石碑的东西南北方向,用石头压着。

此后,奶奶把盛了两碗干饭用两双筷子插在饭的中心,再在墓碑前摆上各种供品。

然后奶奶就拿出一袋的黄纸和冥钱,让我们分别把它们搓得匀称。

哥哥搓得最搞笑,他使尽力气地搓,像打沙包一样用力地打着,使冥钱都匀称散开而他的拳头的皮搓破了。

纸钱搓好以后,表哥就把火点着了,点燃了香烛,纸钱一叠一叠地烧,在烧纸钱的过程中,由于风势很大,使得四周的干草燃起来了,我们抓紧拿起树枝扑打火焰,扑灭火焰后,又锄了一条防火隔离带。

接着把还没有烧完的纸钱再烧起来。

这时候,天上下起了小雨,表哥说:“糟糕,下雨了。

“小姑和妈妈却不惊慌,她们异口同声地说:“下钱罗,下钱罗,祖宗在保佑我们今年赚大钱了!”。

几位表哥们点燃了“浪漫礼花”,随着“呼——啪啪啪”响了三声,那礼炮就像离弓的箭一样,在空中跳舞几圈后爆炸了,显得绚丽多彩。

小雨此时也停了,天空又出现了太阳。

我们全体成员在铺了毡子的墓碑前齐齐地跪下来,随着二伯的叫声又跪又拜,我们在静默祝福祖宗在九泉下安眠,祈祷祖宗保佑我们
下一代兴盛发达。

最终,我们打开了带来的东西,午饭就在墓前吃,含义是邀请祖宗和我们一起吃饭。

我觉得这顿饭很好吃,也觉得清明节扫墓是一件好玩的有意义的.事情。

清明扫墓观后感800字5
清明节回校后,老师布置同学们写一篇关于清明节祭祖的文章,要求文中必需出现祖先们的名字和称呼。

而小亮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个祖先的名字和称呼,甚至连爷爷的名字也想不起来了。

我看这个问题不仅仅难倒了小亮,也是令我们青少年极为头痛的问题。

究其缘由,当然责任不在我们青少年,而是我们教化中的一项缺失。

首先,清明节扫墓原来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详细表现。

而如今的清明节融入了很多的现代元素,传统节日的味道变得越来越淡,与其他的传统节日如端午、重阳等一样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忽视。

作为青少年,我们根本就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化,更不用说关于传统节日内涵的深化了解了。

其次,青少年学生说不出自己祖先的名字,也并不惊奇。

因为90后的青少年,对自己的老祖宗一窍不通的责任不在我们,因为我们的父辈们不注意教化我们,平常也很少谈到先辈们的事迹,没有引起我们对祖辈们的关切。

久而久之,“连自己的祖宗姓什么都不知道了”。

其三,每到清明节,我们在扫墓的过程中,往往也是在意形式上的东西,认为祭扫坟茔只是一年之中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义务,觉得不
去给祖先上坟就是不孝,不孝多少会损害自己的形象。

所以,即使年年去扫墓,也没有真正弄明白扫墓的用意。

其四,只把祖先当作爱护伞和“摇钱树”。

当我们在先人坟前静默鞠躬时,我们心里想的并不是对先人们的思念,而是祈求他们在将来的日子里保佑我们,想到的只有自己的好处。

因为父辈们教化我们的也往往是这些,不是有人只祈求祖先们保佑自己升官发财?至于祖先叫什么名字,如何称呼还有什么重要呢?
这些,都违反了扫墓的真实意义。

无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我们都要明白纪念祖先的真正意义,更要明白我们年青一代的家庭成员应当去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把我们自身的“根” 留住,让其薪火永相传。

由清明节扫墓的变味,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在传统文化教化方面的严峻不足。

许多中学生能娴熟地用英语读写却看不懂文言文,对牛顿、培根奉若神明,对老庄、孔子却形同路人。

如此种种,我们只把责任推卸到孩子们身上,甚至指责青少年学生数典忘祖,这明显是不公允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记,无论走到哪里,逢年过节的时候,总会让你惦念家乡,怀念起家的景象,想到自己的“根”。

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不断上演“中西大战”与其语重心长地劝导新一代发扬传统文化,不如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内涵的教化,让青少年学生更加关切它,宠爱它。

这样,还愁孩子们记不住祖先们的名字?
清明扫墓观后感800字6
“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清明节,人们都会来到死去家人的坟墓前扫墓。

而我是陪着妈妈来到我最爱的姐姐坟前。

那是一段哀痛的回忆。

那本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正沉醉在梦乡的我,突然呗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惊醒了,此时我的心情为何感到如此纠结?
电话的那头传来一个消息,我抱着话筒,愣愣地好久没有反应过来。

他们说大姐“走”了,怎么可能?大姐在昨天晚上,我还看她好好的,她还伏在桌子上给我讲题。

他们是骗我的。

对!我缓过神来,冲着电话喊:“你们骗我,我大姐好好的。


“美辰,你大姐真的没了。

你快来吧。

”此时的我感觉手脚无力,就像瘫痪了一般。

好不简单来到现场,看她,我那笑起来嘴美丽的大姐,躺在血泊之中,头发依旧那样飘逸,皮肤依旧那样滑嫩,留下的只有那没有知觉的双手,毫无表情的脸庞。

我站在那里,四周一切都宁静下来。

爸爸妈妈的哭喊,四周人的围观,我充耳不闻。

在我眼里只有大姐那孤寂的身影。

一句话总回响我的耳边:“辰辰,大姐带你玩去。

”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血顺着雨水流走了雨水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掩饰了我的眼泪……
站在大姐的坟墓前,许多场景出现在我眼前:灯下,大姐为我补习功课;大姐为我扎辫子;大姐跑到冰激凌店为我买冰激凌;大姐为我打那些欺压我的男生;大姐为我攒钱买玩具做生日礼物;大姐为我挨了妈妈的打;大姐……
我眼前早已模糊一片。

细细找寻大姐的身影,却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座座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看着大姐的坟墓,总觉得大姐就站在旁边一样,似远似近,似近似远,仿佛一伸手就能抓到,一阵风吹过来,还是被吹走了。

坟墓上的草多了,总是要拔的,大姐喜爱花,于是我在四周种了很多花,我每年都会来看大姐,为大姐梳理头发,她的头发如今变得如此糙,连花都在慢慢枯萎,我摘下一朵,连根都断了。

仰视星空,总会望见一群星星照亮着我,中间最亮的那颗是大姐的吗?那颗星星真的好美妙美。

看着那远去的坟墓,大姐,我们又要明年再见了。

清明扫墓观后感800字7
“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晚唐诗人杜牧这首喜闻乐见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祀、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清明节前后流传着许多传统的风俗活动。

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春游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给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

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人们在清明前两天
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持续到清明,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在清明节扫墓的风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

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实行祭礼。

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

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很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慧伶俐,这个习俗始终持续至今。

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

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

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肯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许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仰慕。

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殊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

清末民初,农村一带起先合理支配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

”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苦。

清明扫墓观后感800字8
唐代诗人杜牧有言“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今年的清
明节就是阳光正好,完全扫去了冬日所残留的那一份寒意。

一大家子从各地归来,手拎大包小包的在田间小道上穿梭,去履行一年一次的特别探望。

“姐姐,这个花好香哦!”稚嫩的童音响起,我不由放慢了脚步,细致观赏起身旁这些平凡的小花来。

细软的金黄组成一朵,由瘦长的绿茎与主干相连,一株就已星光灿灿。

而此时,成千上万株的油菜花相互重叠交织,如一条华被铺盖在地上,厚却轻快。

“嗯,这个叫油菜花,蜜蜂可以采来酿蜜,籽还可以榨出我们平常吃的菜油……”伴着鼻间芳香,我为这个从城市归来的弟弟科普起自己为数不多的常识。

不知不觉间,目的地已然到达。

点蜡烛,斟酒,放爆竹,烧纸钱,再是跪拜。

老一辈们娴熟地操作这些流程,我望着碑上那张略带笑意的照片,却不禁出神。

“太太,我又回来看你了。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吧。


曾经我也对田中的油菜花充溢了新奇,太太就这么带着我在田埂上闲逛,他不太利索的腿脚无法跟上我的步伐,只好扯着嗓子提示着我:“走慢点!当心前面的石头!那边有河,不要走过去了!”熟识的提示仍在耳畔回响,可是,像当时一般有意弄得太太焦头烂额却已经变成了奢望。

太太是十一月份走的。

他一个人在家闲不住,稻田里逛,结果不当心摔了一跤,脑内出血。

接到消息时太太还在医院抢救,我却不被允许去医院,而是背上书包,起先一天的学习。

终究,回天乏力,等到放学时,与太太已是阴阳永隔。

回想起一
个多星期前,太太还笑着与我挥手告辞,却是最终一面,我始终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现在,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慢慢习惯了太太的不存在,只留下脑海中零星的记忆成为怀念。

微风吹拂,带来点点油菜花瓣的丝丝芳香。

在这个古今都为之断魂的节日里,弟弟已经记不得太太,在一旁东扯西拉地探究这个簇新的世界。

而太太,你还好吗?我很想你。

清明扫墓观后感800字9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是人们出游找寻春天的好时机,为此,清明节又称为“春游节”。

三天的小长假对于许多家庭来说都是一种诱惑,都想借此机会到野外走一走,郊游一番。

清明春游,不仅可观赏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而且是熬炼身体、增加免疫力的最佳方式。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间。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春游的习惯。

杨柳绿了,桃花红了,大自然青春勃发的奉献,昭示人们莫辜负这良辰美景。

草木发芽、花红柳绿,山野景色倍觉清爽。

正好去田野郊外领会春光的明媚。

每到清明于是,屋前插柳导引先魂、佩带柳冠神性邪。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由娇莺恰恰啼。

”我们走进农家的花园,漂亮的景色让我们惊羡。

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
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

嬉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时来时往,回旋飘舞,依恋着不愿离去。

逍遥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是那么和谐好听,这种境界,既使人惊羡,又叫人舒适。

春风微微吹拂过我们脸庞,充满着青草的新泥味,非常温柔。

花坛里的郁金香,虽然还没有竞相开放、万紫千红,但是那叶尖上的晶莹剔透的露水,带给人一种微妙的温馨的感觉……
一朵微乎其微的小花都能做到,我们作为高智商的动物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一朵花儿小时候终究是一颗微乎其微的种子,但是在它努力过后,见到了成功的彩虹,它笑了,在微笑里绽放开色调斑斓的花朵。

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清明扫墓观后感800字10
今日是4月4日——清明节,我和妈妈还有姐姐一起去替先祖上坟,这一天的天气有点阴沉,像要下雨的样子,让我想起了诗句“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

一路上,我望见很多人手持菊花、还有鞭炮、冥币一些烧给祖先的东西,而我则和妈妈一路找着姥姥的坟,那里的坟可真多,有祖坟(就是整个家族的坟)。

到了姥姥的坟以后,我们先烧香,接着再把打算好的冥币烧给姥姥,愿姥姥愿姥姥在天国里得到许多的钱,买东西给自己吃,买自己衣服穿,买小轿车开等等一些要买的东西。

到最终我像姥姥祈祷祝福我的成果步步高升,一年四季不感冒,鼻烟也不要常常犯,而姐姐已经高三了,今年就要面临严峻的考试了,当然希望考个好的高校啦!
每年上坟都是这些程序:一、烧香。

二、烧冥币和一些天国用的东西。

三、叩头。

四、烧鞭。

这也是对死去的亲人一种纪念吧。

想着想着,我就想起我小时候姥姥还没有去世的时候。

那时的姥姥虽然满脸皱纹,头发都白了,但还是会很慈爱的.对我们下一辈的人笑,姥姥慈爱的笑,给我从小就留下了深刻印象,她那笑,使我忘掉害怕;她那笑,使我感到亲切;她那笑,使我由衷的感到长辈对下一倍的关切从小,姥姥对我们就特别的关切,爱惜,姥姥家后院有一大片菜地,每年她都会种一些青菜、桔子、地瓜、豆子,收成以后,都会分一些我们这些下辈人,所以,我和妈妈每回去姥姥家的时候,回来时,都会提一些姥姥菜园子里的菜回来,那一段时间,我就特别有口福,因为我有姥姥种的好吃的菜,所以我特别喜爱姥姥。

但是姥姥在前几年去世了,当时我特别难过,因为,我再也看不见姥姥那慈爱、温馨而又亲切的笑了,再也吃不到姥姥种的香甜可口的菜了,再也看不见姥姥了,再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又出现在我的耳边,每当想起这句诗句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些离我们而去到天国的亲人,总是不禁的想起他们,想起他们的对我们这些人的好,而这些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我们会每年4月4日去看他们,替他们扫墓,也算是一种寄予哀思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