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中“答非所问”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实践与研究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2015年第25期/C (9)>>>教学探索
幼儿园的教学主要是以游戏形式为主,但在大班也有一些简单的教学任务,比如,简单的数字计算、认字和儿歌学习等。
幼儿教学主要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的。
提问是幼儿园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但在教学和提问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在回答问题时,经常答非所问,教师问的是红的还是黄的,幼儿能回答是大还是小,有时候弄得教师哭笑不得,幼儿也会时常哄堂大笑。
例如,有一次在比重量的教学中,教师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重量举例后,问幼儿,小鱼和大象那个重呢。
有一个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妖怪重。
学生听了大笑不止,老师也哭笑不得。
一、幼儿课堂中“答非所问”的成因幼儿教学属于趣味性的启蒙教学,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只是简单地帮助幼儿认识一些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可这些事物和现象,我们看来简单,对于幼儿来说却都是新的认识。
所以,有时候许多幼儿的回答都和教师的问题不沾边,是答非所问。
为什么幼儿教学中会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呢,这里面既有幼儿心理发育不成熟,课堂教学中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也与教师所提的问题,提问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一)幼儿心理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在心理学中,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
注意力的程度直接决定学习的效果。
幼儿心理学证明:“3~4岁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只能集中3~5分钟,3~4岁的中班幼儿只能集中10分钟左右,4~6岁的大班幼儿能集中10~15分钟。
”由于幼儿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幼儿的注意力较低,上课时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也就不能判断老师提问
的指向,许多学生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乱说一通。
对于幼儿来说,这是很正常的。
(二)老师提问的问题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学生很难直接回答
例如,关于重量的问题,学生头脑中根本没有重量的概念,他也不知道什么是重量,也就不
幼儿教学中“答非所问”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于甜甜
(连云港市连云区幼教中心,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幼儿教学中由于幼儿的心理特征,经常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解决幼儿园教学中答非
所问的现象,就要注意提问的方式与问题的难度,从幼儿认知能力出发,做到问题的明确性、直接性和简单性。
关键词:幼儿教学;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2015)25-0044-02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道谁比谁重,重多少,才出现妖怪重的回答。
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脱离幼儿了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水平,超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等,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出现了答非所问的现象。
二、幼儿教学中“答非所问”的解决策略
幼儿在教学中答非所问,从主观上看是幼儿心理不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这些都不会成为问题。
但从客观上看,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提问缺乏技巧,提的问题难度过大,问题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幼儿不知道回答什么,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要解决幼儿教学中答非所问的问题,一方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另一方面,老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学会提问的教学技巧。
巧妙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正确回答问题的主要教学技术,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生活实际,提出符合他们学习能力的问题,是解决答非所问的关键。
提问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合理科学的提问才能激励幼儿专注于听讲、思考和内部心理活动。
(一)提问要目的明确、有效
提问应指向明确,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探究。
帮助幼儿把握重点,拓展思维,从而达成教育目标。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教学活动中的提问一定要明确,让幼儿知道老师在问什么,必要的时候对提出的问题可以重复几次,让他们听清楚,想明白。
如,在小班语言活动《小松鼠摘果子》的环节中,教师边演示课件边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寻找答案:(1)画面中有几个小松鼠呢?(2)大象是怎么样来摘果子的?(3)小松鼠摘了几个果子呢?(4)你们能算出他们一共摘了多少果子吗?让幼儿对着画面去看、去数,一般就不会说错了。
(二)提问内容要紧扣幼儿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是幼儿学习的基础,没有生活经验,幼儿就不会有感性认识,也就没有办法去认识新的现象和事物。
幼儿教学和提问必须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已有知识出发,所提问题应是幼儿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导、运算能够回答的问题,而不是超出幼儿实际水平,使得幼儿无法回答的。
否则会让幼儿产生消极畏难情绪,这样的提问不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能激发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实际效果。
(三)提问要简单明确
幼儿的认知能力很低,教师提的问题一定要明确。
一般问是什么就可以,不要再去问为什么,怎么办。
千万不要提问过于复杂和难度较大的问题。
幼儿不会回答的问题,他们又不知道正确答案时,就会答非所问。
教师应该将自己的问题简单化,通俗一点,浅显一点,有的问题可以重复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对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也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语言发展的阶段,注意自己的提问的语言表达。
教师的提问方式、方法和语言的使用都很重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经过幼儿自己的思考后,就能准确地判断和回答问题了,也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45
.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实践与研究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2015年第25期/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