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同步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同步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所示,三条线段a 、b 、c 的长度分别为1L 、2L 、3L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 .123L L L <<
B .123L L L <=
C .123L L L ==
D .123L L L =<
2、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测量硬币直径的几种做法,其中最合理的是( )
A .
B .
C.D.
3、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1min
B.你答题所用2B铅笔的质量约800g
C.你使用的物理课本长度大约是26cm
D.你晨检时正常体温(额温)大于37.4o C
4、首先提出摆的等时性原理的是()
A.伽利略B.牛顿C.阿基米德D.爱因斯坦
5、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B.
C.D.
6、人的身体中藏有许多“尺”,“一拃”是指成年人伸开五指,拇指与中指间最长的距离,如图所示。
下列长度约为4拃的是()
A.门的高度B.课本的长度
C.课桌的高度D.人正常步行2秒所经过的距离
7、如图小桂测量一次性口罩的尺寸,记录下数据“175×95”,数据里略掉的单位应该是()
A.μm B.mm C.cm D.dm
8、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B.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C.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
圈数N,则直径
L D
N
9、如图,两位工作人员正与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合影。
图中冰墩墩(包括底座)的高度约为()
A.0.5m B.1.0m C.1.7m D.2.5m
10、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A.18.125cm B.18.1cm C.18.13cm D.18.12cm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mm,物体A的长度为__cm。
2、如图所示,测量物块的长度:物块用甲刻度尺测量的长度为______cm;测量结果更精确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刻度尺。
3、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4、在学校“趣味物理”社团活动中,小明使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s;图中脚印的长度为______cm。
5、物理学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学科。
_______和______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6、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7、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球体直径的方法。
(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2)测量结果,应该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______;
(3)球体的直径是______cm。
8、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甲、乙两个木块的长度,甲的长度为______cm,乙的分度值为_____cm,乙的长度为______cm。
其中测量精确较高的是______(选填“甲”、“乙”)图。
9、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44cm、25.45cm、
25.46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该物体长度应是_______cm。
10、李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我们用的物理书(沪科版8年级)的第1页到第100页的总厚度是0.5厘米。
则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微米;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_____秒。
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物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学,历史上,很多物理学家根据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未知现象做出过预言。
牛顿通过用万有引力的理论计算曾大胆预言——地球因自转会在赤道附近隆起,在两极附近变平,是一个扁球体,1735年,法国科学院派了两支探险队,分赴赤道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测量地球的准确形状,返回时报告了与牛顿预言相符的结果,对此,哲学家伏尔泰不以为然,他嘲笑探险队道:“你们历经千难万险,远涉蛮荒就为了发现牛顿在家里就知道的情况!”你认为探险队的工作有意义吗?请说明理由。
2、.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标有Ø=0.3mm ,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同样的铅笔,你能较准确地测出它的直径吗?请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的直径的数学表达式.(提示:设待测铜丝的直径为Ø′,圈数为n′,直径为Ø=0.3mm的铜丝圈数为n)____________
3、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当你在教室上课时,手边只有一把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请你根据以上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多少.
4、在某次测量活动中,小刘同学对一个圆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并将6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17.72cm;17.61cm;17.70cm;17.18cm;17.71cm;17.7cm 她这次的测量中所用该度尺的分度值为多少?测量结果应该记为多少?
5、春春同学用橡皮条自制了一把皮尺,小星说使用这样的皮尺测物体长度时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你认为小星说得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通过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可得,三条线段a 、b 、c 的长度它们的大小关系是123L L L ==,单凭感觉判断长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故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C 。
2、C
【详解】
测量硬币的直径,直接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会有较大的误差,所以需要用刻度尺与三角尺结合测量的平移法,图D 中的平移法中,硬币的下端没对齐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任一刻度线,故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C 。
3、C
【详解】
A .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3~5s ,故A 不符合题意;
B .你答题所用2B 铅笔的质量约8g ,故B 不符合题意;
C .你使用的物理课本长度大约是25~26cm ,故C 符合题意;
D .你晨检时正常体温约为36.5℃,若体温高于37.4℃则是发烧,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4、A
【详解】
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对教堂中的吊灯的摆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自己用铁块制成了一个摆,通过实验发现: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
这在物理学中称为摆的等时性原理。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
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A错误;
B.刻度尺没有与铅笔平行,故B错误;
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故C正确;
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
A.成年人“一拃”的距离约20cm,4拃的长度约80cm。
门的高度约2m,合200cm,故A不符合题意;
B.课本的长度约26cm,故B不符合题意;
C.课桌的高度约80cm,故C符合题意;
D.人正常步行2秒所经过的距离约2m,合200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
由生活常识可知,一次性口罩的尺寸约为18cm ⨯9cm ,故可知,数据里略掉的单位应该是mm ,故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
8、A
【详解】
A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线一侧要靠紧被测部分,所以无法仅利用刻度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故A 错误,符合题意;
B .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 ,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一张纸的厚度太小,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测量,所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测量,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 和圈数N ,则直径L D N
=
,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9、C
【详解】
人的身高约1.7m ,由图可知,图中冰墩墩(包括底座)的高度与人体身高接近,约为1.7m ,故ABD 不符合题意;故C 符合题意。
故选C 。
10、C
【详解】
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18.12cm 18.13cm 18.11cm 18.14cm 18.125cm 18.13cm 4L +++==≈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 1 3.40
【详解】
[1][2]由图可知,该刻度尺1cm间有10小格,所以每小格为0.1cm,即分度值为1mm;物体A的初始位置在原点,终点位置刻度为3.40cm,所以该物体长度为3.40cm。
2、 3.2 乙
【详解】
[1]图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cm,物体左侧与2.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5.2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
5.2cm 2.0cm 3.2cm
[2]图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故乙刻度尺的测量结果精确。
0.1cm1mm
3、3.50
【详解】
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4.5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L=4.50cm-1.00cm=3.50cm
4、 20 25.10
【详解】
[1]由图可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0”和“1”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在停表的大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对应的刻度值是20,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
为20s;故停表的读数为20s,他所用的时间是20s。
[2]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为25.1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5.10cm。
5、观察实验
【详解】
[1][2]由物理常识可知,观察和实验是我们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6、1.40
【详解】
如图所示,是刻度尺,分度值为1mm,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故物体长度为1.40cm。
7、 1mm 单位 1.90
【详解】
(1)[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每大格表示1cm,平均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为1mm,即分度值为
1mm。
(2)[2]由于长度测量过程中小于分度值的部分无法准确读数,需要进行估读,所以长度的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3)[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左端的读数为10.80cm,右端的读数为12.70cm,所以球的直径为
-=
12.70cm10.80cm 1.90cm
8、 3.57(3.56~3.59) 1 1.8(1.6~1.9)甲
【详解】
[1]如图甲所示,1cm长度之间有10个小格,故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则甲的长度
-=
4.57cm 1.00cm 3.57cm
读数时要确认起始端是否从零刻度开始,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如图乙所示,相邻两个刻度线的长度为1cm,故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3]乙刻度尺测量的木块长度为
-=
6.8cm 5.0cm 1.8cm
[4]分度值越小,测量的越精确,故其中测量精确较高的是甲。
9、 1mm##0.1cm 25.45
【详解】
[1]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对应的单位是mm,即它的分度值是
1mm=0.1cm
[2]该物体长度
25.44cm+25.45cm+25.46cm
=25.45cm
3
10、 100 190
【详解】
[1]总页数为100页的书,共50张,纸总厚度为0.5cm,则每张纸的厚度为
0.5cm
=0.01cm=100μm
d=
50
[2]图中小表盘分度值是0.5min,它的示数为3min,小表盘指针指在3min与4min之间,且没超过半分钟刻度线,故大表盘读数为10s,即读数为3min10s,也就是190s。
三、简答题
1、见解析
【详解】
探险队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结论是否正确需要实验证实,探险队证实了牛顿的预言,所以说他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2、将两种细铜丝分别紧密地缠绕到两只铅笔上,使缠绕的总宽度相同,分别查清各自缠绕的圈
数.设待测铜丝的直径
,圈数,直径为Ø=0.03mm 的铜丝的圈数为n .
(mm )
【详解】 将两种细铜丝分别紧密地缠绕到两只铅笔上,使缠绕的总宽度相同,分别查清各自缠绕的圈数.设待测铜丝的直径Φ′,圈数n′,直径为Ø=0.3mm 的铜丝的圈数为n. Φ′=
n'n Φ=0.3×n'
n (mm). 【点睛】
长度的测量通常用刻度尺进行,本题中由于没有刻度尺,所以只能用等量替代的思想进行测量,具体方法是先将直径Ø=0.3mm 的细铜丝紧密的缠绕在铅笔上,并数出圈数n ,再将直径为Ø′的细铜丝缠绕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铅笔上,使它们的长度相同,数出圈数n′,根据二者的等量关系计算出另一卷细铜丝的直径.
3、用刻度尺测量自己脚印的长度,脚印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则脚印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就是脚印的长度;脚印的长度乘以7就约等于人的身高.
【详解】
用刻度尺测量自己脚印的长度,脚印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则脚印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就是脚印的长度;脚印的长度乘以7就约等于人的身高.
4、1mm ; 17.71cm
(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是准确值,即刻度尺的分度值,根据测量记录数据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
【详解】
(1)由测量的数据17.72cm 可知,测量结果准确到mm ,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
(2)在这6个值中的17.61cm 、17.18cm 、17.7cm 与其它三个值偏差较大,这不是读数误差造成的,而是读数错误,即该数据错误,应去掉;所以圆的直径为d =
17.72cm 17.70cm 17.71cm 3++=17.71cm. 5、详见解析
【详解】
小星说得对,因为橡皮条用力时容易伸长,测量出的物体的长度比真实长度偏小,误差较大。
【点睛】
(1)刻度尺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使用之前先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2)橡皮条具有弹性,容易被拉长,导致尺子分度值比真实值偏小,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产生较大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