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写作素材:勤俭节约(紧扣热点 多维分析 具体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高考语文热点写作素材: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解读
对于生命,节俭是积聚康泰安宁的珍贵资粮。

信息时代,通讯物流的便捷、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各国奇珍、尝尽四海美味。

然而,倘若被眼前的富足冲昏了头脑,丢失节俭、纵情铺张,“富贵病”只会越来越多,环境污染必将愈演愈烈。

对于心灵,节俭是蓄积生命能量的一大法宝。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云“夫唯啬,是谓早服”。

大到维系国家,小到维系生命,都离不开节俭,要早做准备。

近代工业的发达,利用厚生百倍前代,名闻利养嗜欲日增,各种精神类疾病由此滋生。

倡导节俭,就是倡导给心灵来一次“大扫除”,减少物欲诱惑;力行节俭,就是不随便浪费自己的生命力、精神力,勿让心有所累,长养浩然正气。

成由勤俭败由奢。

成就民族复兴伟业,无数先辈饱经困苦、玉汝于成;如今,受用富足果实,更应勿忘来路,让节俭成为文明素养、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为健康中国夯实基础。

勤俭节约优质时评
01领导人谈党的传家宝——勤俭节约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古往今来,“勤俭节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历史警思。

领导人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并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梳理领导人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论述,一起学习。

02袁隆平与湖南高速公路的故事,一个细节看出袁老的勤俭节约袁隆平曾说过他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湖广熟,天下足。

湖南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袁隆平院士在湖湘大地扎根研究了大半辈子,与湖南高速公路也有一段难忘的故事——
2019年10月9日下午,G72泉南高速衡南服务区餐厅饭点已过,工作人员正如往常一样进行卫生清理工作。

就在此时,餐厅走进来三位顾客,服务员抬头发现,其中一位就是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服务员感到惊喜的同时,又有几分歉疚。

因为当时已过餐点,餐厅自助区菜品份量相对较少,个别菜还有些凉了。

袁老走近自助餐区,看了看餐台摆放不多的菜品说:“嗯,菜品还蛮多的,就在这里吃吧。


听说袁隆平院士路过衡南服务区在此用餐,工作人员表示安排厨师马上重新为他现炒几个热菜。

但袁老怕麻烦工作人员,婉言拒绝了工作人员的好意。

袁隆平院士在衡南服务区餐厅用餐。

“随便吃点就行了,吃完还要赶路。

”袁老边说边拿起一旁的餐具,取了一些菜,盛了一碗米饭,找了一张餐桌就开始用餐。

用餐过程中,服务区工作人员帮三位的茶杯加满热水,袁老向工作人员连声表示感谢。

饭后,袁老欣然与大家合影。

也许是袁老的印象早已深深印入我们的心中
对于我们来说
袁老就是如亲人一般的存在
一辈子兢兢业业、勤勤俭俭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珍惜粮食,就是对袁老最好的缅怀。

作为司乘人员高速出行解决温饱问题的“驿站”,湖南高速服务区时刻谨记袁隆平院士的叮嘱。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

湖南高速人必将时刻谨记袁隆平院士的叮嘱,全力以赴保安全保畅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守护好全省交通运输大动脉有序运转。

致敬袁老!夜空中闪亮的星!
03让勤俭节约成为我们的日常习惯
4月29日起,《反食品浪费法》开始实施,这意味着惩处“舌尖上的浪费”有法可依。

近日各地积极开展行动纷纷对浪费食物的商家开出首张罚单。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然而在一些生活场景中还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如品相不好的面包直接扔掉、学校食堂蔬菜有虫眼、不好看就扔掉;宴席的酒桌上,席终散去,留下的是无数“未光之盘”;餐厅消费中也时常可见超量点餐……这些罚单和现象反映出我们对于勤俭节约还没有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

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观的过程中,减少食品浪费,勤俭节约是必然要求。

有研究显示,如果人类减少
食品浪费,生活中处处勤俭节约,将对保护地球自然资源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巨大的贡献。

勤俭节约,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消耗,可谓是一举多得。

宣传教育是培养全民勤俭节约习惯的重要方式。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崇尚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需加强宣传力度,在鼓励和表彰节约行为的同时还要培养全民的勤俭节约意识和习惯。

还可通过新媒介、新平台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大众,真正做到让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也不再困难。

培养全民勤俭节约意识,更需全社会各个行业的积极参与和实践。

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更具有感召力与说服力,才能助推全社会自上而下形成节约风尚。

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过“紧日子”,为人民群众做好榜样。

铺张浪费不仅是个人行为层面的问题,还关乎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与国计民生。

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做好实践者与监督者,形成杜绝浪费的良好氛围,文明新风就能吹遍神州大地,勤俭节约就能深入生活,成为日常习惯。

04厉行勤俭节约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就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明确要集中国内主要资源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在此背景下,稳定粮食供应,减少粮食浪费,无疑为保障粮食安全加足“底气”。

重视粮食安全刻不容缓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最大的民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国虽已解决温饱问题,但随意将餐桌大量剩菜剩饭随意扔掉实属不该,“舌尖上的浪费” 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餐饮浪费不仅是在浪费社会财富,更会威胁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自然灾害接踵而至,粮食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今年4月,云南、新疆等局部地区发生蝗灾,各地坚决采取措施,遏制爆发成灾,实施虫口夺粮。

前三季度,我国洪涝灾害受灾范围广,重灾区域集中,对南方粮食主产区影响较大。

东北地区也经历了近60年降水最少的冬季,对粮食生产造成威胁。

全球农业链条断裂,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近日,联合国向全世界敲响了粮食危机的警钟,在全球农业链条断裂、许多国家限制出口、蝗灾肆虐等多个因素影响下,全球正遭遇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农耕社会,长期低水平发展,过去饿肚子是大部分人的常态。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使人们的日子好过了,但也不能奢靡,家底再厚,也禁不住毫无节制狂吃乱造。

近年来,一些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气有抬头趋势。

虽然并不能动摇整个社会在珍惜粮食上的基本共识,但如若任其蔓延,贻害不浅。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粮食就是再丰产丰收,再满仓满囤,也不该有一株一穗的浪费。

过上了好日子,也绝对不能忘本。

从餐饮需求角度看,不应浪费粮食。

吃饱、吃好、吃得健康当然是可以的,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追求,但不应该吃得铺张、吃得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从粮食安全角度看,不该浪费粮食。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世界多国纷纷囤粮,这正印证了一句老话,那便是“粮食打进仓,莫忘灾和荒”。

对我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保障粮食安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从生态文明角度看,不能浪费粮食。

有地才有粮,粮食是土地生产出来的。

为了确保粮食产量,一些地方把用来涵养生态的坡地、荒地等,开发出来种植粮食,一些本来应该休耕的土地,现在也面临着“加班生产”的可能性。

因此,浪费的粮食越多,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土地得不到“轮休”的机会。

厉行勤俭节约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餐饮浪费并不是一个小问题,也不能单纯用经济问题来概括,其关联非常宽广,影响非常深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厉行勤俭节约,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应从以下三点入手,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一是要制定法律法规监管。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每天数以万吨计的食物被从餐桌上丢弃,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法律法规的约束不可或缺。

因此,需要加强立法,用法律利剑约束餐饮浪费行为,对造成严重浪费行为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二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对于14亿人口的中国而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意义重大。

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对家庭生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全社会形成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强烈认同感和良好氛围,深入宣传提倡“不光盘子,就丢面子”,让节约理念深入人心。

三是要人人积极行动起来。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人人有责。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

摒弃餐桌奢侈浪费的陋习,爱惜自己的劳动付出,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更加清醒认识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厉行勤俭节约、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的紧迫性。

多角度全方位积极应对复杂国际形势挑战,牢牢地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让忍饥挨饿永远成为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