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胜有声的态势语(初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声胜有声的态势语(初稿)
第一篇:无声胜有声的态势语(初稿)
无声胜有声的态势语
摘要:态势语在日常交际活动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包括补充强化口语信息,沟通调控交际以及产生动态的直观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特别是教师态势语在课堂教学,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教师应该注意这方面修养的培养。

本文主要对教师态势语的特点,分类及功能等方面进行论述,使大家对教师态势语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又对教师态势语的应用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了论述,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教师
态势语
特点
分类
功能
运用
前言
作为教师来说,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用语言艺术的指挥棒来调度学生的注意力,就不能不算是一项基本功了。

笔者认为,除了广读博采贮备各种语汇可使语言生动鲜明,学习一些逻辑修辞知识可使条理清晰论证周密之外,我们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也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恰到好处地运用态势语也可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之功效。

态势语言,又名举止神态语言,俗称手势、表情。

它与口头语言,均为传情达意的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特.梅拉别恩从许多实验中取得了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7%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从中可见态势语言在信息传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有时,态势语言还能传达某些无法以唇齿表达的信息。

在信息交流中,态势语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

一、教师态势语的特点
教师态势语作为一项职业态势语和其他职业态势语相比较是具有它自身的独特性的,和非职业态势语相比较也有它的特殊性。

(一)直观性。

大家知道,言语是诉诸于听觉的,而体态语是诉诸于视觉的,体态语比言语要来的更加直观,更形象生动、鲜明真实。

教学中的体态语大部分是人类共同的,大家都能意识到这种体态语的内涵。

学生在回忆尚未完全内化的知识时,总是连带着授课教师的眼神、手势、表情等,此时体态语成了学生回忆的重要线索。

人们通过眼睛获得的信息量远远超过通过耳朵获得的信息量,因而体态语表达的直观性具有言语表达所没有的优势。

(二)威严性。

教师态势语虽说也和电视主持人一样要给学生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但在不同时候还是有不同的需要的。

比如在传授新知识的时候,在整顿班级纪律的时候,教师总是让自己保持在讲台的位置上,扩大个人空间来增强教师的威严感,而且这些时候老师的表情总是稍为严肃的,这时如果过于亲切就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教育作用,学生可能会对老师的话产生质疑或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的情况。

(三)目的性。

在日常交际过程当中人们也用上一些态势语,纯粹是无意的。

而教师的态势语则不同,它往往是带有明显的目的性的。

比如,老师讲课时伸出手来指点黑板上的内容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告诉学生对这些要多留心;提问之后环视所有的学生是告诉学生要积极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可以让已经有答案的学生和老师进行目光交流,告诉老师自己已经有答案了。

(四)有意性。

非职业体态语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日常交际中没有人会特意设计一个态势语来说话,它总是带有很强的语言伴随性,态势语随着语言适时适度地出现,态势语总是以最自然的状态出现的。

教师则不然,在教学中始终处于学生的视线之内,他的一举一动无不收入学生的眼底,给教学教育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因此,教师对自己的态势语应该加以控制。

二、教师常用的态势语言
在交际中常见的态势语言可分为:情态语言、身势语言、空间语言。

(一)情态语言,是指人脸上各部位动作构成的表情语言。

在所有态势语中,情态语是教师用来辅助有声语言的最重要的手段。

作为教师,如能熟练使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再伴之以从容亲切的神态,便可以点燃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使之产生与教师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受到语言、情感传递的良好效应。

因此,教师的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潇洒大度,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如观名画。

这种师生关系的和谐美,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境界。

(二)身势语言,亦称动作语言。

指人们身体的部位作出表现某种具体含义的动作符号,包括手、肩、臂、腰、腹、背、腿、足等动作。

在人际交往中,最常用且较为典型的身势语言为手势语和姿态语。

手势语是通过手和手指活动来传递信息,能直观地表现人们的心理状态,它包括握手、招手、摇手、挥手和手指动作等。

手势语可以表达友好、祝贺、欢迎、惜别、不同意、为难等多种语义。

比较而言,握手是人际交往中用得最频繁的手势语。

姿态语,是指通过坐、立等姿势的变化表达语言信息的“体语”。

姿态语可表达自信、乐观、豁达、庄重、矜持、积极向上、感兴趣、尊敬等或与其相反的语义。

人的动作与姿态是人的思想感情和文化教养的外在体现。

(三)空间语言,是一种空间范围圈,指的是社会场合中人与人身体之间所保持的距离间隔。

空间距离是无声的,但它对人际交往具有潜在的影响和作用,有时甚至决定着人际交往的成败。

人们都是用空间语言来表明对他人的态度和与他人的关系的。

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四个空间即:亲密空间、个人空间、礼交空间、公共空间。

三、恰当的态势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功效
(一)具有双向交流功能,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通过恰当的态势语言把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信息传达给学生,也可以通过随时观察、分析教育对象的非言语行为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掌握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控制教学进度,以期达到师生交流的双向协
调。

世上最会说话的莫过于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信息传递,常常是通过眼睛来表达和维持的,因为透过目光可以看到人的内心世界和友好的善意,印度大作家泰戈尔说:“学会用眼睛的语言是十分必要的,它在表情上是无穷无尽的,像海一般深沉,天空一般清澈。

黎明与黄昏,光明与黑暗,都在这里嬉戏。

”教师和学生的眼光接触,实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交流,其中既有赞赏,期待和鼓励,也有暗示,责备和制止,双方丰富的内心感情都是用眼睛巧妙地传递和表达的,通过眼神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具有暗示功能,有助于加强课堂调控。

态势语言的暗示性功能,又称启发性功能,指的是教师用眼神、手势等态势语言,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暗示,使学生明白教师的意思,提高认识,控制或终止自己的某些在课堂上不该有的行为,从而使课堂能保持良好的纪律和秩序,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个别学生不认真听讲,甚至扰乱课堂秩序的违纪行为,教师及时进行纠正,是非常必要的。

这时,如果中断教学,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训斥,这样做既耽误了教学时间,又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还容易让违纪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从而把事情搞得更糟。

如果教师把要说的话用态势语言暗示出来,用无声教育,则会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如当看到某一学生不专心或开小差,或与邻里同学窃窃私语时,你无需大声指名道姓,或高喊“请集中注意力”,只需放慢授课时的讲话速度,投去一束目光暗示一下,那学生定会心领神会,即使那同学本人还没有注意到,旁边的同学也会很快做出反映,帮你提醒,从而使那位同学很快的纠正自己的过错,继续集中精力听课。

这样既不会伤那位同学的自尊,又达到了教育目的,还减少了因训斥而浪费的时间。

课堂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如果能恰当的使用无声的态势语言暗示学生,往往能收到比有声语言更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三)具有调和功能,有助于融洽师生情感。

有句话说得好,“脸上的神气总是心灵的反映”,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判断其内心情绪的晴雨表。

课堂上,教师的表情和蔼可亲,则学生积极性高,比
较活泼、大胆;如果教师表情呆板,面色严厉,学生则普遍较拘谨、胆小。

对于学生来说,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亲切的表情,一个充满尊重的手势,一次肯定的点头,胜过千言万语。

如当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难时,或者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如果教师带着善意、真诚的微笑注视学生,等提问或回答完毕,教师能肯定、赞许的点点头,然后面带笑容的答疑或纠正学生的回答,这无疑会给学生鼓舞和安慰。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用微笑给他以理解和期待,必然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密切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

(四)具有直观功能,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及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大量的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人脑的两半球在结构上是对称的,在功能上则有明显差异。

左半脑的主要功能是言语、计算、逻辑、分析等,右半脑的主要功能则是直觉、情感、形象等。

二者同时又相互补充,密切合作,当二者优势互补时,则使思维呈现最佳效果。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倘若能用恰当的态势语言伴随着形象性的语言为学生讲解较抽象的内容,调动他们大脑的两个半球同时参加工作,定能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及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为了向学生讲清“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时,他首先伸直手臂,把拳头往前推了一下,接着又做了一个把拳头缩回来,再打出去的动作,然后请学生比较一下,哪个打击动作更有力度。

学生当然认为是后者,钱老师乘机启发道:把拳头收回来,就是“抑”;再把拳头打出去,就是“扬”,可见“抑”是为“扬”服务的。

一个非常抽象的艺术原理,钱老师仅借助于手势,就能让学生感悟得清清楚楚了。

宋遂良先生在回忆他的老师,著名语言学家张世禄教授讲古代汉语时写道:“有一回,他解释《触龙说赵太后》中。

‘徐趋’这个词,自己放低了身子,双脚快步移动,认真的做了一个老态龙钟的姿态,在大家的笑声中,他问:为什么‘徐’?(腿疼),为什么‘趋’?(表敬)接着说:‘触龙腿上有风湿性关节炎,所以只有慢慢的快走。

’”这是多么精彩的镜头,多么高超的教学艺术!“徐趋”一词很难理解,不易讲好,但张先生找到了解释这个词的最佳方案——态势模拟,把书面语言转换成了可视的画面、造型,化抽象为形象,化
难为易,发挥了很好的点拨疏导功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课堂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益。

(五)具有展示功能,有助于给学生示范感染。

教师的着装打扮展示教师的身份品味和审美情趣,仪表、风度、教态展示教师的文化涵养和内在素质。

形象美、教态好是心灵美和敬业精神强的外在反映。

教师往往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偶像,教师的外表修饰、风度姿态在课堂上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对学生有很大的示范与感染作用。

因此,教师的着装打扮要与自己的职业和身份相称,奇装异服、浓妆艳抹,不适当的披金挂银是不可取的,这样走进课堂会破坏课堂气氛,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的仪表和风度在课堂上也影响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如果表现出朴实自然而不虚伪;稳重端庄而不轻浮;热情和蔼而不紧张;谦逊文雅而不庸俗,这样会给学生以美好的感染,教学会产生更大的魅力。

反之,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讲课时,前俯后仰,摇头晃脑,抓耳挠腮,抖动双腿,会使学生觉得教师轻佻,浮躁;如果毫不掩饰的挖鼻孔,抹鼻涕,随地吐痰,会使学生觉得教师没有修养;如果用手大力敲课桌,手指着学生鼻子说话,会使学生觉得教师失礼;如果在课堂上总是抱臂在胸前或反背双手,会给学生一种倨傲感。

总之,不良的动作和姿势是教师的课堂大忌。

教师应摒除不文明,不礼貌的态势,自觉改掉不良的习惯和动作,扬长避短,努力美化自身的态势语言,表现出教师应有的文明、庄重、洒脱的气质和风度。

四、根据态势语言的特点与功能,在教学中运用态势语言时,应注意:
(一)态势语言的运用,必须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加的。

教学体态语言的运用,必须自然、和谐、得体,体现教育者的内在美和外在美。

应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装”,追求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效果。

运用这种语言,应该完全出于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传达思想感情的内在需要,体现出手势、表情的自然流露,作到态势语言与口头语言的自然结合,融而为一,使两种语言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力量。

反之,如果不是出于内在
表达的需要,使用手势、表情时带有盲目性,那就只能给人以矫揉造作的感受,产生不了提高表达力量的效果。

(二)态势语言的运用,必须准确地运用态势语言。

首先,表露情感应准确。

对某个学生的进步满怀喜爱,脸上却冷若冰霜;对某个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却喜笑颜开,这都属于对态势语言错误的运用。

其次,象征性动作应准确。

如跷起大拇指表示赞扬,点点头表示对学生肯定或应允,这些象征性态势语言的意义都是固定的。

如果跷起出大拇指外的其他手指表示赞扬,摇摇头表示肯定,那么学生会如坠入云雾之中。

再次,运用态势语言说明事物时应准确。

(三)态势语言的运用,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讲求表达的方式方法。

比如,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持,眼睛起着中介的作用。

师生之间,往往通过目光交流信息,沟通感情。

教师对学生目视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对学生好恶的情感倾向。

学生很关心教师是否注视他。

这就提醒教师,对于自己偏爱的学生,不宜过多的顾盼、提问,以免引起其它学生的失落感。

又如,教师讲课时的站位,不宜老站在讲台后面,这样会使教师与学生老保持着一定距离,等等。

态势语言的使用,没有固定的方式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的任务与学生的心理需求自行创造。

(四)态势语言的运用,还必须注意用来组织教学的一些基本的态势行为应当是稳定的。

如:教师对目光的运用,一般开始上课前先环视课堂再开讲;讲课过程中册采取环视与个别注视相结合,这种模式是基本稳定的。

教师的表情常态是和颜悦色,自然亲切,这一点也要相对稳定。

当然,稳定不等于死板,稳定是在灵活基础上的稳定,稳定中应有变化。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态势语言;读不同性格、性别、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态势言语;不同的教学时机,应选择不同的态势语言;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应选择不同的态势语言。

总之,教师教学中的态势语言的运用,必须做到自然、适度、真挚、优美,动之于内而形之于外。

结语:
正如我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一出戏要唱功、做功都好是
不容易的……学戏开始,不是从整体入手的,一定要严格训练,一丝不苟。

起初当然勉强,后来逐渐熟练,表演起来就合乎规矩。

”教师运用态势语言也是一种基本功,和唱戏中的“做功”相似。

教师要想教好,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必须像唱戏练“做功”一样,练好态势语言的运用,并逐步做到得体、协调、运用自如。

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有可能作到无声胜有声,成为三尺讲台上的“表演艺术家”。

参考资料:庄锦英李振村教师态势语言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陈璐校教师职业态势语立训练法初探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1)
王培立谈态势语在课堂中的正确运用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0(3)高月丽课堂教学中态势语的正确运用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0(1)段汴霞教学态势语表达的特点和功能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0(5)廖素平态势语在课堂言语交际中的运用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6(2)陈秀泉浅谈语音教学中态势语的运用柳州师专学报 1997(4)石红谈如何训练高师学生态势语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8(2)
张先亮主编,马洪海撰稿交际文化学[M]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 6
第二篇:妙用态势语无声胜有声
妙用态势语无声胜有声
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城区幼儿园李莲美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通过实验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公式:信息资料的总效果= 7 %的词语 +38 %的声音 +55 %的人体动作、面部表情。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体态语言在传递信息方面有着的重要作用,它在课堂教学上是对有声语言的补充。

亲切的眼神给孩子以启迪,和蔼的面孔给孩子以温馨,恰当的手势给孩子以感染,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灵活地运用体态语言,能给孩子自信,使其走向成功。

【关键词】教学态势语身体动作面部表情有声语言传递信息
【正文】
所谓体态语言,就是通过手势、表情、姿态、眼神来表达某种意
思的一种无声语言。

曾有人形象地描述:“组织课堂教学,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用惩罚”。

这里道出了教师体态语言的重要性。

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如果能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言,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的确,有时候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形象的手势,胜似千言万语。

尤其是教育活动,运用好体态语言,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

那么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如何运用体态语言呢?
一、妙用诱导的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都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折射出来。

目光中既可产生批评的作用、赞扬的作用、启发的作用,也可表示鼓励、关心和提醒,还能给人以理解、力量和愉悦。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环视每个孩子,使他们都在自己的视线之内,使每个孩子都感到自己备受关注,以便于积极地启迪他们的思维。

比如:当你的故事正讲在精彩之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之时,有个别孩子小声说话、搞小动作,那么,你投以一个严肃、制止的目光,比大声呵斥更起作用。

这样,既可避免伤害其自尊心,又不影响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当你的课堂上,那些性格内向、胆小怯懦的孩子羞于举手发言时,你投一个赞许、鼓励的目光,将使其精神振作、思维活跃。

二、妙用面部表情
著名文学大师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得更复杂千万倍的语言。

”在教师与孩子的交流中,面部表情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师的面部表情,最关键的是把握眼神和微笑。

因为教师的喜、怒、哀、乐都体现在面部。

孩子首先关注的是你的面部表情,你的微笑将使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从而自信心倍增,积极、主动地去发展。

同时,教师也可用各种眼神来传情达意,就是人们常说的要善于用眼睛说话,如上课之始,可以扫视全班学生,以集中学生注意力,造成上课的气氛和良好的秩序。

课堂上如发现讲小话、看小说或做小动作的现象,教师可以稍长一点时间注视这位学生,以示提醒、指责,这样就比停下课来对学生训斥一顿好得多。

再就是眼神的变化要富有积极倾向和真情实感,注意多用亲切和
蔼、柔和热情、鼓励赞扬的眼神,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藐视、鄙视等消极的眼神注视学生。

例如:在故事《狼和小羊》中:大灰狼出现,要吃掉小羊时,教师用横眉冷对、面色铁青来表现狼凶狠残暴的表情;而当小羊哀声哭泣,请求大灰狼放掉自己时,教师用面容哀凄,眉目低垂,表现出小羊忧虑、痛苦的表情;当小狗、小猫、小马、大象帮助小羊赶跑大灰狼时,教师用笑容满面,眉飞色舞,表现出大家高兴、欢喜的表情。

这样,不仅使《小羊和狼》这一故事深深地留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而且也使孩子们对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反之,如果教师整日扳着脸,不苟言笑,只会使孩子们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进而造成教育的失败。

可见,灵活地运用面部表情,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妙用手势
教师的举止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又一源泉。

作为教师,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深深地打入孩子的印记中。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手是会说话的工具。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充分发挥手势的作用。

例如:当孩子们争先恐后,积极发言,乱说一气时,教师用一个“暂停”的手势,一个“举手”的动作,比你千呼万唤要灵验百倍。

当孩子们在别人回答问题、不注意听讲小声议论时,教师一个“嘴巴不吐声”的手势,能使孩子们正襟危坐,专注倾听。

当教师用手势动作来做音乐游戏“小小指挥官”时,孩子们一个比一个全神贯注,一个比一个笑逐颜开。

当教师用手势来判断“对”或“错”时,既可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又给予了他们正确的知识。

当教师用手势表示10个阿拉伯数字时,比让孩子枯燥地去认识更形象、具体。

例如:还是故事《狼和小羊》中教师用手势表示小猫用爪子狠狠地“抓”了狼一下,小狗看准大灰狼的腿,狠狠地“咬”了一口,小羊用它尖尖的角狠狠地“顶”了一下,大象用长鼻子把大灰狼“卷”起来,用力“扔”到小河里,教师用手势将“抓”、“咬”、“顶”、“卷”、“扔”几个字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孩子们深刻地理解其含义,并悟在心中,使其学以致用。

往往会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在手势语中,表示兴奋和激昂的情绪,手势位置总是向上、快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