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消失
B.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值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D.无丝分裂仅出现于高等生物的衰老细胞
2.有1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②取材时间不合适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A.②③B.②⑤C.①②⑤D.①③④
3.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A.蛙的红细胞与淋巴细胞
B.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皮肤生发层细胞
C.人的胚胎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
D.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
4.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
A.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
B.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
C.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
D.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
5.大多数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是头发基部细胞内()
A.物质转运加速
B.水分增多
C.呼吸速率加快
D.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活性降低
6.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7.要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板结构,所选择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
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
8.下列细胞中,可能已发生癌变的是()
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的细胞B.细胞核增大的细胞
C.自由水含量减少的细胞D.被细菌侵染的细胞
9.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
对下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a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
B.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
C.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
D.b过程形成的细胞直接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
10.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增加
B.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无关
C.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患癌症的几率相同
D.亚硝酸盐可诱发基因突变而致癌
11.正常的细胞有丝分裂首先进行的过程是()
A.纺缍体的形成B.细胞质的分裂
C.子细胞的形成和发育D.染色体的复制
12.下列人体细胞中分化程度最低的是()
A.胚胎干细胞B.造血干细胞
C.胰腺细胞D.肌肉细胞
13.某同学做有丝分裂实验时检查了正处在分裂各时期的1000个洋葱根尖细胞,发现其中681个处于前期,139个处于中期,23个处于后期,157个处于末期。
据此分析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中时间最短的是()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
14.下面有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器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在间期的核糖体上合成各种酶
B.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C.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
15.将数量相等的两组小鼠肝细胞,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
A组加入某种物质,B 组不加,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洗去培养液,分别取出两组的全部细胞,测量每组的总放射强度,结果A组明显大于B组。
A组中加入的物质的作用是()
A.促进细胞分裂B.促进细胞分化
C.促进细胞衰老D.促进细胞癌变
16.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是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B.无论什么生物,在细胞周期中,都是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
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D.细胞周期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17.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染色单体数为b、DNA分子数为c。
下图中属于该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是()
A.(1)B.(4)C.(3)D.(2)
18.下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
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A.①④⑤③②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D.⑤④③②①
19.下列几种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始终观察不到染色体的是()
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②变形虫细胞③大肠杆菌细胞④蛙的红细胞
⑤蛙的囊胚期细胞⑤人的造血干细胞
A.③⑥B.③④C.①⑤D.②④
20.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之间的数量比为1:2:2的时期是()
A.前期、中期B.中期、后期
C.中期、末期D.后期、末期
21.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
A.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
B.纺缍丝、赤道板、染色体
C.细胞壁、染色体、纺缍体
D.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点
22.洋葱体细胞中有8对染色体,下列可观察到32条染色体的细胞是()
A.根毛区细胞B.根尖生长点细胞
C.种子胚乳细胞D.花粉粒
23.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2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死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25.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①B.②C.③D.④
26.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27.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B.鱼类C.鸟类D.草履虫
28.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
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
2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30.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31.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A.泌尿系统B.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32.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3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3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35.下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
错误的叙述是()A.饮清水后约1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h,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降低
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36.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37.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
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
38.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A.细胞将不能吸收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39.下列各组分泌腺所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A.肾上腺、甲状腺、胰岛B.卵巢、胃腺、肝脏
C.唾液腺、垂体、肠腺D.睾丸、汗腺、皮脂腺
40.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
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查结果,下列依据检查结果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D.瞬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46.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47.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②→④或①→③→⑤
D.②→①→④或②→①→③→⑤
48.到了春天,黄莺开始表现出求偶、交配行为,这是因为体内()
A.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B.支配生殖腺的神经兴奋
C.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加D.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增加
49.胰岛A细胞受损时()
A.在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将不能增加
B.在血糖低于80mg/dL时,将不能恢复正常
C.在血糖浓度为140mg/dL时,将形成糖尿
D.下丘脑仍可使血糖保持相对稳定
50.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以使突触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51.当人体幼年缺乏碘时,其体内缺乏的激素和身高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S和甲B.S和乙
C.T和甲D.T和乙
52.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补充。
下列各项中,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53.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左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左下曲线图。
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54.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的数目D.效应器的兴奋性
55.人体的下列调节中,与下丘脑无关的是
A.体温的调节B.甲状腺激素含量的调节
C.肝糖元合成的调节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56.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
A.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
B.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C.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
D.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57.下列疾病与人体激素分泌异常无关的是()
①水俣病②镰刀形贫血症③糖尿病④呆小症⑤夜盲症⑥巨人症A.①②⑤B.④⑤⑥C.③④⑥D.①⑤⑥
58.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
59.属于非条件反射的行为是()
A.狗看到灯光分泌唾液B.随着音乐节拍认真做操
C.司机看到红灯紧急刹车D.切洋葱鳞茎时眼睛流泪
60.若图中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2、细胞4依靠特异性受体识别信息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快
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靶细胞2,则细胞2是甲状腺细胞
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甲图所示的调节有关
二、综合题
1.(4分)下表为某生物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DNA、染色单体、染色体在各期中的变化数据,请分析:
组号问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A888168
B16161600
C161616168
(1)______组为DNA的变化数据。
(2)_____组为染色单体的变化数据。
(3)_____组为染色体的变化数据。
(4)此种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______个。
2.(5分)下图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据图回答
(1)图A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图B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过程。
(2)图中b、c、d、e它们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b、c、d、e这五个细胞相比,哪一个细胞的全能性是最大的?
___________
(4)若由相同的b或相同的c共同组成的结构层次叫____________(组织或器
官)。
3.(19分)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____功能。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___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________________。
(4)若刺激图中A点,电表指针偏转几次____。
(5)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____________,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____________。
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战,这是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使________,从而增加产热的一种表现;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____________来增加散热。
4.(12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图科学家保尔·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3位科学家,以奖励他们对神经系统“信号传导”的研究成果。
这项成果对于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两个神经细胞之间有一个宽约200~500 nm的缝隙,并且这两个神经细胞通过“突触”连结。
右图表示一种脊椎动物普遍具有的化学突触及信号传导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信号的传递只在某些化学物质(如乙酰胆碱)参与下完成,神经递质由前神经元合成,经过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后者再与______融合,使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2)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兴奋,而在突触前膜上没有“受体”,导致信号传导的特点是______。
(3)兴奋通过突触由前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后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报道,当大脑里乙酰胆碱(Ach,一种神经递质)浓度增高时,信息传递快,记忆增强,思维敏捷。
如下图为实验人员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实验图: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仪(轴突
中已除去突触小泡)
下表为不同浓度Ach刺激下C、D两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
请分析回答问题:
Ach浓度(µmol•L-1)C处感受刺激时间(ms)D处感受刺激时间(ms)0.1 5.00 5.56
0.2 5.00 5.48
0.3 5.01 5.31
0.4 5.01 5.24
0.5 5.00 5.16
①C处的数据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处的数据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轴突中除掉突触小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建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消失
B.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值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D.无丝分裂仅出现于高等生物的衰老细胞
【答案】C
【解析】略
2.有1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②取材时间不合适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A.②③B.②⑤C.①②⑤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略
3.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A.蛙的红细胞与淋巴细胞
B.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皮肤生发层细胞
C.人的胚胎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
D.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
【答案】B
【解析】略
4.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
A.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
B.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
C.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
D.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
【答案】C
【解析】略
5.大多数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是头发基部细胞内()
A.物质转运加速
B.水分增多
C.呼吸速率加快
D.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活性降低
【答案】D
【解析】略
6.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答案】B
【解析】略
7.要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板结构,所选择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
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
【答案】D
【解析】略
8.下列细胞中,可能已发生癌变的是()
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的细胞B.细胞核增大的细胞
C.自由水含量减少的细胞D.被细菌侵染的细胞
【答案】A
【解析】略
9.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
对下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a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
B.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
C.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
D.b过程形成的细胞直接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
【答案】D
16.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是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B.无论什么生物,在细胞周期中,都是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
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D.细胞周期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答案】D
【解析】略
17.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染色单体数为b、DNA 分子数为c。
下图中属于该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是()
A.(1)B.(4)C.(3)D.(2)
【答案】D
【解析】略
18.下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
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A.①④⑤③②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D.⑤④③②①
【答案】C
【解析】略
19.下列几种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始终观察不到染色体的是()
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②变形虫细胞③大肠杆菌细胞④蛙的红细胞
⑤蛙的囊胚期细胞⑤人的造血干细胞
A.③⑥B.③④C.①⑤D.②④
【答案】B
【解析】略
20.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之间的数量比为1:2:2的时期是()
A.前期、中期B.中期、后期
C.中期、末期D.后期、末期
【答案】A
【解析】略
21.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A.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
B.纺缍丝、赤道板、染色体
C.细胞壁、染色体、纺缍体
D.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点
【答案】C
【解析】略
22.洋葱体细胞中有8对染色体,下列可观察到32条染色体的细胞是()
A.根毛区细胞B.根尖生长点细胞
C.种子胚乳细胞D.花粉粒
【答案】B
【解析】略
23.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答案】C
【解析】略
2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死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答案】B
【解析】略
25.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解析】略
26.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答案】C
【解析】略
27.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B.鱼类C.鸟类D.草履虫
【答案】D
【解析】略
28.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
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
【答案】D
【解析】略
2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答案】D
【解析】略
30.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答案】D
【解析】略
31.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A.泌尿系统B.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答案】D
【解析】略
32.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答案】C
【解析】略
3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答案】C
【解析】略
3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答案】B
【解析】略
35.下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
错误的叙述是()
A.饮清水后约1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h,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降低
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答案】D
【解析】略
36.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A
【解析】略
37.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