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定州——南城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县定州——南城门
千年古县定州地处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腹地西缘,距石家庄68公里。

定州不仅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而且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战国时这里就是中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怀揣着仰慕之情,我于2014年04月22日,从石家庄乘火车前往定州寻古探幽。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抵达定州火车站,出站后来到站前广场右面的公交车站,乘坐6路公交车(票价2元)十几分钟便到了位于市中心南街的南城门站。

下车后,步行几十米来到始建于明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的南城门,史称“迎泰门”。

虽然早在1993年,南城门就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眼前的情景就像来到农贸市场,城内城外到处是地摊,看不到任何保护设施,行人、游客随意穿梭门洞。

我从城门旁边的简介了解到,明代定州督都平安,为了加强防御北方外族入侵展筑旧城,修筑新城墙13公里,并在东、西、南、北四门中分别建瓮城、月城。

每座城门之上各建重檐城楼作为观敌、指挥作战之所。

到了明万历47年,知州沈廷瑛在主持修葺城门时,为四座城门各题匾额:东门“观海”、西门“望恒”、南门“迎泰”、北门“瞻辰”。

虽然在清康熙、雍正、道光年间均有修葺,但令人遗憾的
是,除了南城门仅存部分城墙及三道城门外,其它三座城门已毁于战火和文革期间,城墙也被夷为平地夷。

为了保护这一古代军事文化遗址,使其再现当年雄伟风姿,1999年、2000年由定州市政府投资对南城门三座门洞进行加固、维修,恢复了东西部分城墙,并按所探明的原内门城楼遗址复原了一座面阔三间,重檐歇山式城楼,不仅改变了旧城门残破不堪的现状,而且使南城门成为定州古老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看完介绍我经门洞进入瓮城,据老乡说原来的南城门有四座门洞(现在只有三座),三道瓮城(如今只有两座)。

在第一座城门上有炮楼,又叫闸楼,主要作用是控制吊桥升降的;在第二座和第三座城门之上有箭楼,主要功能是开弓放箭;第四座城门主要是主将指挥作战和瞭望敌情。

瓮城又叫月城,是由三面城墙与城门组成的半月形空间,其功能专为保护城门而设置的,敌人攻入瓮城,只能进来少数人,而且会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没有生还的余地。

在这里修建如此坚固的城池主要是定州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当时这里做为京都的大门,被称为“北门锁钥”,只要守住此关,京城就万无一失。

南城门的瓮城布局盘旋曲折,严谨合理,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工程建筑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我过了第二座门洞后,经早已消失的护城河来到闸楼,只见重檐歇山式城楼上挂有一块匾额。

上面书有“迎泰”两个模模糊糊的大字,我想肯定不是知州沈廷瑛的真迹。

也许我来的不是时候,本想花5元钱登城远眺,因无人售票而拒之门外只好作罢,当我穿梭这600年的门洞时,能体会到那份厚重的历史,而对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贩卖挂在门洞墙壁上服装的商贩来说,或许已经没有什么感觉,在他们的眼里这里不是古老的城墙,只是一条路或者经营的便利场所,因为他们已经融入到城墙里。

穿过门洞,我再一次远眺建筑雄伟,气势恢宏的南城门,这是我第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目睹你的雄姿,能来就是一种缘份,会永驻我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