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三课时)
一、内容及其解析
从本节内容在整章的重要地位和自然地理圈层的基本组成上来看,大气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最重要的构成圈层之一,时刻与其他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大气运动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基本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

本节内容旨在论述地球大气层的热量来源和传递,以及全球的基本运动规律和天气形成机理,这些都是地理现象差异的重要因素;通过“以大气运动”为核心的“自然地理过程”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热爱科学和求真务实的态度,为形成正确的环境观、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做好基本的原理性的理论铺垫。

大气部分的基础知识是自然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

该节内容计划安排8个课时。

从第三课时的内容来看。

大气的运动这一内容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由于地面的受热不均而引起了热力环流,从而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出现了气压差异,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作水平运动,形成了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二、目标及其解析
1.运用热力环流的形成示意图,掌握大气运动和热力环流的成因和形成过程。

2.理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以及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其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课时的学习过程中,学少可能遇到的问题有:
1.热力环流的成因。

要使学生掌握这个内容,就要让学生理解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由于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受热不均,进而使近地面产生气压差异,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产生了大气运动。

2.风的形成。

风的形成是本课时的重点,而风向的形成则是本课时的难点。

要使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关键是让学生明确几种力的关系,以及高空和近地面风运动时的受力差异。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可借助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
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同时尽可能贴近学生对地理事物额亲身感受的经验,从身边的地理出发落实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五、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

【问题一】大气运动有哪两种形式,它是怎样产生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大气运动的原因和形成过程。

[例一]下图为某地热力环流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有()
A.按温度由高到低排列为:a、b、c、d
B.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列为:d、a、b、c
C.引起该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
D.该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解析]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

a地空气为下沉运动,则a 地气温低、气压高,b地空气为上升运动,则b地气温高,气压低。

但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类型相反且气温和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故四地气温由高到低为:b、a、c、d,气压由高到低为:a、b、c、d,该图所示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正确答案:C、D
[变式训练]试运用大气热力环流的相关原理,解释下列各图所示地理现象:海风
陆风
1.山谷风
2.海陆风
3.“热岛效应”和城市风
【问题二】风是怎样形成的,它受哪些力的作用?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是一样的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风形成的原因,以及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差异。

[例一]读右边两幅等压线图,A、B、C、D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解析] 影响风力大小的主导因素是气压梯度力,从图中看出,两图比例尺相同,A、C两地等压线较密,两图等压线间的差值乙图比甲图大,故风力最大的为C。

正确答案:C
[例二]右边各个风向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
[解析]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高空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而且南半球的风应是向左偏转。

正确答案:A
[变式训练]
1.读“近地面风向形成图”,回答问题。

(1)写出a、b、c、d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_____,b_____,C_____, d_____。

(2)该图所示为_____ (南或北)半球风向,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3)甲、乙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_地,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2. 读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上图),其中正确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六、课堂小结
大气的运动氛围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水平运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风。

1.热力环流
(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叫做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高低空热力环流产生
形成过程及模式示意图:
—→
—→
(3)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注意区别海陆风和山谷风白天及夜间的风向)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
概念: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

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气压梯度)的存在,使水平方向上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的存在使气流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这就形成了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的大小(风速),不影响风向。

如果风只受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则空气会沿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运动,即风从
(2)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
高空的风向:
如右图所示,在高空,大气运动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会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当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空气便沿着平行于等压线的方向运动,即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变大,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改变风速。

近地面风向:
在近地面,风向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种力的作用。

与高空风向相比,由于有摩擦力的作用,风向和风速都受到影响,由于摩擦力对风具有阻碍作用,当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并且从高压指向低压。

注意:摩擦力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一般1500m以上可以不考虑其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七、目标检测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高低空温度的差异 B.高低空气压的差异
C.高低纬热量的差异 D.高低纬气压的差异
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A.高低纬度之间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B.地区之间的热量差异
C.空气上升或下沉的垂直运动 D.水平气压梯度力
3.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下列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4.图中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
①A点比B点气压低②B点比D点气压高③B点和D点气压相等④C 点比D点气压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看下图,请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变化规律,判断高低压,绘制出甲点和乙点的风向:
八、配餐作业
A组
1.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海陆之间的冷热不均B.热力环流是由大气的水平运动引起的
C.地区间的受热不均,引起了热力环流。

D.在近地面,温度高处形成低压
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B.空气的上升与下沉
C.地球自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
3.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
()
A.平行于等压线
B.垂直于等压线
C.与等压线斜交
D.无确定方向
4.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 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D.风向就是风的来向
5.高空风向是()
A.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垂直于等压线
并指向低压
C.与等压线平行 D.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斜交
B组
1.读“热力环流等压线剖面图”,其中画法正确的有()
2.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
()
④陆地—海洋③陆地—海洋②陆地—海洋
①陆地—海洋A.①②D.①④
C.③④
B.②③
3.在无风的地方点燃蚊香,只见烟雾总是先上升,但只上升到一定高度。

这是因为()
A.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B.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C.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四周
分散流动
D.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四周分散流动
4.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的是下列中的 ( )
A.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5.某人在北半球的某地背风而立,问高压区在其什么位置?()
A.左前侧 B.右前侧 C.左后侧 D.右后侧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

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况。

回答6—7题。

6.图中甲、丙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北风和东南风 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 D.西南风和东北风
7.目前,有部分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的意义在于()
①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
②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③避免城市的污染场带到郊区④避免城市出现“热岛效应”
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
①③④
C组
1.读风向形成示意图,回答:
(1)图中①是_________压,②是_______压。

(2)图中③是____ ___力,④是___ ___力,⑤是
___ ___。

(3)该风向形成图是()
A.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B.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C.图中的风向右偏 D.图中的风向左偏
(4)在____ __的作用下,大气由_______气压区向_______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

(5)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受到____ ___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___ ___偏,南半球向__________偏。

___ ____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6)近地面的风,除受____ ___力的影响外,还受
___ ___力的影响,该力的作用是减小风速。

(7)在三种力的作用下,风向不与等压线,而是成一夹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