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共6题)
第(1)题
有关圆周运动的基本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a,汽车通过拱桥的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等于桥对车的支持力
B.如图b所示是一圆锥摆,增大,但保持圆锥的高不变,则圆锥摆的角速度减小
C.如图c,同一小球在光滑而固定的圆锥筒内的A、B位置先后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在A处受到的支持力大于B处受到的支持力
D.如图d,火车转弯超过规定速度行驶时,内轨对内轮缘会有挤压作用
第(2)题
如图,P为桥墩,A为靠近桥墩浮在水面的叶片,波源S连续振动,形成水波,此时叶片A静止不动。
为使水波能带动叶片振动,可用的方法是( )
A.增大波源振幅B.降低波源频率
C.减小波源距桥墩的距离D.增大波源频率
第(3)题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精准进入预定轨道之后与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
发射神舟十七号飞船时,先将飞船发送到一个椭圆轨道上,其近地点距地面约,远地点距地面约。
飞船在椭圆轨道正常运行时,通过、点时的速率分别是、。
当某次飞船通过点时,地面指挥部发出指令,点燃飞船上的发动机,使飞船在短
时间内加速后进入离地面的圆形轨道,开始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飞船的速率为。
比较飞船在、、三点
正常运行时(不包括点火加速阶段)的速率大小,以及在椭圆轨道正常运行经过点(不包括点火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和在圆形轨道经过点时加速度大小。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B.C.D.
第(4)题
钚()为易裂变的放射性元素,能用作核燃料。
钚()可以通过铀()吸收中子后再发生衰变而产生。
下列关
于其产生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铀()吸收1个中子后再发生1次衰变产生钚()
B.铀()吸收2个中子后再发生1次衰变产生钚()
C.铀()吸收1个中子后再发生2次衰变产生钚()
D.铀()吸收2个中子后再发生2次衰变产生钚()
第(5)题
伴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及技术创新的驱动,深圳市《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于2023年底获通过,孕育着万亿级的市场空间。
据了解,初始阶段低空经济主要业务是利用无人机送快递,可以大大提高快递送达效率。
一无人机某次将快递从甲地送往乙地,无人机飞行过程的水平方向速度和竖直向上的速度与飞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人机在10s时刻达到最大速率为5m/s B.无人机在0-10s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为
C.无人机在10s末时刻上升至最高点D.甲乙两地的水平位移为1470m
第(6)题
如图,一个原子核X经图中所示的一系列、衰变后,生成稳定的原子核Y,在此过程中放射出电子的总个数为( )
A.6B.8C.10D.14
二、多选题 (共4题)
第(1)题
如图,已知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角,倾角也为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且与传送带良好对接,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工
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其余位置摩擦不计)。
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速度,两轮轴心相距
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轮缘与传送带之间不打滑。
现将质量的工件放在弹簧上,用力将弹簧压缩
至A点后由静止释放,工件离开弹簧从斜面顶端滑到传送带上的点时速度间的距离。
工件可视为质点,
取,则( )
A.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B.工件刚滑上传送带时加速度
C.工件第一次从传送带底端上滑至最高点的时间
D.工件第一次从传送带底端上滑至最高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第(2)题
处理废弃卫星的方法之一是将报废的卫星推到更高的轨道——“墓地轨道”,这样它就远离正常卫星,继续围绕地球运行.我国实践21号卫星(SJ-21)曾经将一颗失效的北斗导航卫星从拥挤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拖拽到了“墓地轨道”上.拖拽过程如图所示,轨道1是同步轨道,轨道2是转移轨道,轨道3是墓地轨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2上的周期大于24小时
B.卫星在轨道1上P点的速度小于在轨道2上P点的速度
C.卫星在轨道2上Q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3上Q点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3上的机械能
第(3)题
从“玉兔”登月到“祝融”探火,我国星际探测事业实现了由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
已知火星半径约为月球的p倍,“玉兔”绕月球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祝融”绕火星表面做圆周运动周期的q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射“玉兔”登月时的理论速度应大于11.2km/s
B.发射“祝融”探火时的理论速度应大于11.2km/s
C.火星的质量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
D.火星的质量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
第(4)题
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轨道间距为L,与水平方向夹角为,轨道电阻不计,垂直轨道放置两根质量分别为m和的金属
棒,有效阻值分别为R和,金属棒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整个装置处在垂直轨道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
应强度大小为B。
给a棒一个沿轨道向下的初速度,同时b棒由静止释放,两金属棒与轨道间接触始终良好。
已知金属棒
间的距离足够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棒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两棒间距一直减小
B.b棒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C
.整个过程中a棒产生的焦耳热为
D.两棒间距的变化量为
三、实验题 (共2题)
第(1)题
图(a)为某同学改装和校准毫安表的电路图,其中虚线框内是毫安表的改装电路.
(1)已知毫安表表头的内阻为100Ω,满偏电流为1mA;R1和R2为阻值固定的电阻.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
3mA;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10mA.由题给条件和数据,可求出_____Ω,______Ω.
(2)现用—量程为3mA、内阻为150Ω的标准电流表A对改装电表的3mA挡进行校准,校准时需选取的刻度为0.5、1.0、1.5、2.0、2.5、3.0mA.电池的电动势为1.5V,内阻忽略不计;定值电阻R0有两种规格,阻值分别为300Ω和1000Ω;滑动变阻器R有两种规格,最大阻值分别为750Ω和3000Ω.则R0应选用阻值为_____Ω的电阻,R应选用最大阻值为___________Ω的滑动变阻器.
(3)若电阻R1和R2中有一个因损坏而阻值变为无穷大,利用图(b)的电路可以判断出损坏的电阻.图(b)中的为保护电阻,虚线框内未画出的电路即为图(a)虚线框内的电路.则图中的d点应和_______接线柱(填“b”或“c”)相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题
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操作的主要步骤如下:
A.在一块平木板上钉上复写纸和白纸,然后将其竖直立于斜槽轨道末端槽口前,木板与槽口之间有一段距离,并保持板面与轨道末端的水平段垂直
B.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到木板在白纸上留下痕迹A
C.将木板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一段动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到木板在白纸上留下痕迹B D.将木板再水平向右平移同样距离x,使小球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滚下,再在白纸上得到痕迹C
若测得A、B间距离为y1,B、C间距离为y2,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①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_
A.斜槽轨道必须尽可能光滑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
C.每次小球均须由静止释放
D.小球的初速度可通过测量小球的释放点与抛出点之间的高度h,之后再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
②根据上述直接测量的量和已知的物理量可以得到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v0= ________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③实验完成后,该同学对上述实验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如下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 .
A.小球打在B点时的动量与打在A点时的动量的差值为Δp1,小球打在C点时的动量与打在B点时动量的差值为Δp2,则应有
Δp1:Δp2=1:1
B.小球打在B点时的动量与打在A点时的动量的差值为Δp1,小球打在C点时的动量与打在B点时动量的差值为Δp2,则应有
Δp1:Δp2=1:2
C.小球打在B点时的动能与打在A点时的动能的差值为ΔE k1,小球打在C点时的动能与打在B点时动能的差值为ΔE k2,则应有ΔE k1:ΔE k2=1:1
D.小球打在B点时的动能与打在A点时的动能的差值为ΔE k1,小球打在C点时的动能与打在B点时动能的差值为ΔE k2,则应有ΔE k1:ΔE k2=1:3
④另外一位同学根据测量出的不同x情况下的y1和y2,令∆y= y2-y1,并描绘出了如图所示的∆y-x2图象.若已知图线的斜率
为k,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v0与k的关系式为 ____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四、解答题 (共3题)
第(1)题
如图所示,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在小球经过路径上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光电门,测两次通过A点的时间差为,两次通过B点的时间差为,求:
(1)A、B两点的高度差h;
(2)小球在上升过程中从A运动到B阶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第(2)题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一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环,圆心在O点。
质量均为m的A、B两小球套在圆环上,用不可形变的轻杆连接,开始时A与圆心O等高,B在圆心O的正下方。
已知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沿杆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
(1)对B施加水平向左的力F,使A、B静止在图示位置,求力的大小F;
(2)由图示位置静止释放A、B,求此后运动过程中A的最大速度的大小v。
第(3)题
如图所示,剖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玻璃砖ABC,其顶角∠ACB =2θ,BC=20cm,该玻璃砖折射率。
现有一单色光垂直AB边射入玻璃砖,到达BC边中点P,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108m/s。
(1)若θ=45°,求光线在玻璃砖中的传播时间?
(2)为了使光线在AC边和BC边都能发生全反射,求θ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