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六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厦门六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
一、选择题(共27题,每题2分,共5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
“坪”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
图1示意我国某地
局部地形,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各村的村名中最可能含有“坪”的是
A.①村B.②村
C.③村D.④村
2.下列各村通往M乡的公路中起伏最大的是
A.①村B.②村
C.③村D.④村
图2为“某岛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
读图
完成3~4题。
3.该岛
A.位于东半球、低纬度
B.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
C.该岛面积约为0.43平方千米
D.地形坡度北部比南部大
4.该岛位于北京(40°N、116°E)的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读图3,完成5-6题
5.甲、乙、丙三架飞机同时出发飞向0°经线,而
且同时到达,速度最慢的是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6.图中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图4为“1月某日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hap)”。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气压差值最大可能达到
A.23hap B.20 hap
C.21 hap D.11 hap
8.该日
A.甲地风力小于乙地
B.甲、乙两地都吹偏西风
C.甲地天空中云量小于乙地
D.甲地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我国江南水乡的人们,到河中钓鱼是一大乐事。
河中垂钓,钓点宜选在水流较缓、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
某次中雨过后,小军来到图5所示河中沙洲垂钓。
此时,他发现河水已漫过人工堤坝,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
据此完成9-10
题。
9.本次垂钓,钓钩最适宜投放于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10.修筑堤坝主要是为了
A.蓄洪 B.灌溉
C.发电 D.排水
读图6,完成11~12题。
11.甲城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12.甲城每年有两个相对多雨期和两个相对少雨期,其影响因素是
A.地势B.洋流C.太阳辐射D.人类活动
图7是北半球某河流上、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月份变化曲线,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河流上游和下游最主要补给分别是
A.雨水、雨水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14.该河流下游气候特征很可能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冬温夏凉,全年降水丰富均匀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图8为“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
A.320mm B.450mm
C.650mm D.400mm
16.1964年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高达650mm,
原因可能是
A.气温高,蒸发量大
B.夏季风弱,向北推进慢
C.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D.雨季开始早,结束晚
图9示意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17-18题。
17.该“环境变迁”可能是
A.臭氧层空洞扩大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 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18.发生该“环境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
B.海水膨胀
C.全球变暖
D.地面沉降
图10示意“我国某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读图完成19-20题。
.
19.图中
A.水体减少面积最大
B.草地减少面积最小
C.耕地增加幅度最大
D.水体变化幅度最大
20.图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B.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增多
C.土地类型不均衡,草地比重小
D.流域内河流污染,水质严重下降
读图11,完成21~22题
21.建筑物冬季可不考虑防寒、保温,夏
季需防热、通风、防雨、防洪的地区是
A.B区 B.C区
C.D区 D.E区
22.划分A、B、C、D四个一级区域的主要
依据是
A.气温 B.降
水
C.日照 D.风
图12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径流量和降水量图。
读图完成23-24题。
23.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A.2月至4 B. 8月至10月C.5月至7月 D. 11月至次年1月24.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旺盛B.湿地调蓄
C.地势起伏D.河道弯曲
图13为“沿106.5°E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25-27题。
25.图中②山地年降水量最多处位于
A.山顶2900米处B.北坡海拔2100米处
C.南坡海拔2800米处 D.南坡海拔2200米处
26.图中①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A.10℃B.20℃
C.30℃D.40℃
27.1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④地A.海拔较低 B.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C.森林覆盖率高 D.受夏季风影响较小
二、综合题(共3大题,共46分)
28.(16分)图14示意世界某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甲河流域的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
(6分)
(2)说明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
(10分)
29.【自然灾害与防治】(15分)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称为高温,持续多天的高温天气称为高温酷暑。
图15示意我国2013年7月高温日数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比较该月高温酷暑对甲、乙两区造成的损失大小,并分析其原因。
(9分)
(2) 简述高温酷暑的主要危害。
(6分)
30.【环境保护】(15分)图16示意某特大城市2002~2008年降水pH 平均值和 酸雨频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5
(1) 指出该市在图示时段内酸雨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9分)
(2) 简述防治酸雨可采取的措施。
(6分)
图16
福建省厦门六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7题,54分)
1-5CBABA 6-10BAACB 11-15ACDCA 16-20 CDCCB
21-25CADBD 26-27CB
二、非选择题(共3题,46分)
28.(16分)
(1)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分)
依据:河流干流主要由(西)北流向(东)南。
(3分)
(2)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4分)降水较多;(3分)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3分)(若无比较,每点给2分)
29.
(1)乙区大于甲区。
(3分)
与甲区相比,乙区:高温酷暑影响范围较广、强度较大;(2分)人口、城市较密集;(2分)经济较发达,资产密度较大。
(2分)
(2)①酷暑威胁人体健康;②热浪危害工农业生产;③高温带来城市能耗增多,供电紧
张;④增加城市和森林火险威胁;⑤加剧光化学污染等。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
30.
(1)特征:酸雨频率上升;降水pH平均值下降(酸性增强)。
(3分)
原因:工业发展(2分)、人口增多、生活水平提高(如汽车拥有量上升等)(2分)造成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2分)。
(2)措施:①加强环境立法、执法和监测的力度;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公众的参与意识;
③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
④减少高耗能产业的比重;
⑤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