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低碳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低碳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从2011 年中国开展地方碳交易试点开始,截至2014年5 月23 日,碳交易累计成交385 万余吨,总成交额12501 万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碳交易市场,表明我国与世界各国逐鹿碳交易具有一定竞争力。
中国作为清洁发展机制(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简称CDM) 的主要参与方,已签发的项目数占据了全球一半以上碳交易量,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在低碳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作为碳金融体系的主体,应积极开展碳金融业务,在助推我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建立的同时,为自身发展带来更大的商机。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现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碳金融业务包括绿色信贷、CDM 项目融资与碳金融中间产品与业务等方面。
( 一) 绿色信贷规模稳步增长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扩大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领域的信贷规模,绿色信贷规模不断增长。
《中国绿色信贷年度报告2012》显示,兴业银行绿色信贷额位居榜首。
据统计,兴业银行从2006-2013 年11 月末,已经累计为我国上千家企业提供绿色融资3331 亿元,融资余额1746亿元。
位居第二的是浦发银行,从2008-2013 年 6 月末,累计投放绿色信贷3000 多亿元。
此外,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及招商银行也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绿色信贷额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 二) 清洁发展机制( CDM) 项目逐步实施除了绿色信贷以外,我国商业银行更多参与的是依托清洁发展机制( CDM) 的金融业务。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CDM 项目核证减排量( Certification Emission Reduc-tion,CER) 供应方,据统计,截至2014 年5 月27 日,中国已获CDM 执行理事会( CDM EB) 签发的CDM 项目有1391 项,占世界CER的50% 以上。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现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碳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CDM项目融资、挂钩碳排放权的理财产品和低碳的信用卡方面。
在融资项目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兴业银行。
兴业银行在“碳金融”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至2010年6月末,该行累计发放节能减排贷款571笔,金额333.81亿元。
可实现每年节约标准煤1501.1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4067.37万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COD)67.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6373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367.7万吨,年节水量2254.26万吨。
民生银行将节能减排贷款与碳金融相结合,创新推出以CDM项目下的CERs作为贷款还款来源之一的节能减排融资模式,为寻求融资支持的节能减排企业提供了新的选择。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于2008年率先推出国内首个针对低碳经济的综合服务方案——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形成了覆盖绿色产业链上下游的金融产品体系。
截至2009年6月末,浦发银行投入节能环保行业贷款156.96亿元。
2010年初, 浦发银行-IFC能效融资获得重大突破。
该行西安分行向陕西社会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发放贷款2200万元,IFC以50%的比例提供损失风险分担。
该项目每年节约标准煤8225吨,减排二氧化碳2.17万吨。
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首先推出CDM顾问业务,它可以为企业提供从CDM初期项目评估到最终交易、收款的一站式服务。
截至2010年8月,在农业银行管理下的CDM项目预计减排量已达到60万吨/年。
2010年,中国银行为浙江鹰鹏化工有限公司办理了金额为298万美元的CDM项目碳交易融资业务,并落实不低于298万美元的掉期协议,不仅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还为企业规避了美元远期汇率风险。
在挂钩碳排放权的理财产品方面,中国银行和中国深圳发展银行则捷足先登,目前,两家银行均已经发行了挂钩碳排放交易的理财产品。
在以低碳为主题的信用卡方面,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则最先涉足。
碳金融_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10年第6期总第328期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重要性所谓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
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我国在2012年之前不需承担温室气体的减排任务,只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 )下项目的开发。
因此,我国目前的碳金融业务主要就是CDM 项目的投融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 )的交易以及相关的金融中介服务。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需求和盈利商机,吸引着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投身于这一业务领域。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基石,开展碳金融业务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经济道路,增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感。
低碳经济是建立在现代经济高度发展的前提下,更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当代人与后代人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理性自觉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进和加快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碳金融,包括具有发展潜力的碳交易市场和相关金融需求,主要是投融资需求(如企业上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的升级换代)和项目咨询(碳排放涉及技术和方法学、文本处理等专业知识)。
银行作为社会重要的成员之一,有责任有义务支持低碳经济,积极参与碳交易。
第二,推动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模式,促进经营战略转型。
我国商业银行专注于存款和贷款业务,显然不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国外先进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都在40%~50%左右,而我国一般低于20%,有的甚至为10%左右,这样的收入结构是非常危险的,有必要加以调整。
而目前中间业务如银行卡、票据结算、基金保险托管业务,国内银行都在分食蛋糕,竞争异常激烈。
因此,避开红海市场血腥竞争,开拓新的蓝海市场,对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CDM 项目中蕴含着对金融中介服务巨大的需求,商业银行通过提供财务顾问、资金账户管理、基金托管等业务,可以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来源,逐步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摘要】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进行了浅析。
在介绍了本文将对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进行探讨的目的。
在背景介绍部分,介绍了碳金融业务的定义和起源。
接着在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概述部分,详细描述了商业银行在碳金融领域的业务范围和特点。
在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部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业务领域的发展情况。
然后在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作用部分,探讨了商业银行在碳市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最后在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部分,总结了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业务中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和障碍。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得出了结论部分对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1. 引言1.1 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碳金融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和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也积极参与到碳金融业务中,为企业提供碳信用、碳配额交易等服务,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具有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和风控能力,可以为碳市场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企业的碳核算、碳配额交易、碳信用交易等需求。
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拓展碳金融业务的范围和深度,加大对碳交易市场的支持和推动力度。
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碳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助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
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挑战和问题,如风险管理、监管合规等方面的压力,需要不断完善自身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确保碳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在低碳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碳金融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创新业务,旨在推动企业实现减排和节能减排目标,同时为企业提供环保融资支持。
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业务之前,已经在环保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绿色信贷等。
碳金融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碳金融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t张永芳=摘要>碳金融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碳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
本文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隐患,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要配合节能减排项目调整授信结构,积极支持绿色信贷,加快环境金融创新;同时我国要尽快出台碳金融业务的扶持政策,促进相关中介组织的建设,推动碳金融业务在我国的发展。
=关键词>碳金融;绿色信贷;清洁发展机制;金融创新=作者简介>张永芳(1982~),女,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一、碳金融的内容及相关功能碳金融就是与碳有关系的金融活动,也可以叫碳融资,是环保项目投融资的代名词,可以简单地把碳金融看成对碳物质的买卖。
一个被公约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国家,凡是超标排放就要进行经济补偿,可以/出钱购买0排放权,由此温室气体减排量的国际贸易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金融市场。
碳金融发展的基础是全球碳市场,这个市场由两个不同但又相关的交易系统组成:一种是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另一种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通过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行以及其他减排义务获得的减排信用交易额。
碳金融包含了市场、机构、产品和服务等要素,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灾害管理三重目标提供了一个成本有效的途径,其主要功能有:减排的成本收益转化功能、能源链转型的资金融通功能、气候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以及国际贸易投资促进功能。
二、我国碳金融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CD M项目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巨大。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从2006年到2008年,中国的CDM项目占全球该项目的比例逐年递增,分别为54%、73%和84%,远远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碳金融的发展速度趋缓,但从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我国CD M项目却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共有800个项目获批,项目总数达到了1,730个。
碳金融趋势下的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对策

碳金融趋势下的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对策一、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全球碳金融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一是碳交易,欧洲一些活跃的银行建立碳交易柜台,提供买卖经纪、风险管理和代理交易操作等服务;二是基于碳排放额度的金融衍生产品,金融机构开发碳排放额度的远期、互换、期权、额度抵押贷款等产品,为客户提供避险工具及融资服务;三是碳排放额度保管服务一些银行为客户提供碳排放额度保管、账户登记和交易清算服务;四是碳基金,包括从现有减排项目中购买排放额度或直接投资于新项目,主要有括国际多边援助机构受各国或地区委托所设立的碳基金、金融机构设立的盈利性投资碳基金政府双边合作碳基金及一些自愿进行减排的基金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有关碳金融的具体实践(一)兴业银行。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兴业银行开始与国际金融公司积极接触,希望共同开拓中国的节能减排金融服务市场。
截至2008年6月底,兴业银行已累计在全国14个省和直辖市开办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业务,共支持了69个节能减排项目,融资金额累计21.53亿元。
相比传统贷款项目,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更关注企业现金流状况、偿债覆盖率等指标,节能减排融资更新了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丰富了风险评估技术。
2008年10月31日,兴业银行正式宣布接受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
(二)交通银行。
2008年3月,交行正式启动“绿色信贷工程”,确定了绿色信贷的具体标准,将“绿色信贷”政策融入授信准入、客户选择投向管理、授信评审、授后管理等各个关节,树立“绿色信贷”在信贷工作领域的核心地位。
通过“绿色信贷”的实施,信贷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可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2009年9月末,交行已完成“绿色信贷”环保标识分类的授信余额达总余额的99.9%,已分类授信户数达授信总户数的99.8%。
在已分类的授信总余额中,绿色类占99%以上。
(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对策研究

3 、目前我 国也缺乏 专业 、系统 、权威 的技术 咨询评估 体 系来帮 助 金融机构较为准确的分析 、评估 出碳金融项 目的风险和收益 ,因而 这对 于碳金融产 品在如何降低项 目和投资以及交易风险等问题上是一个 很大 的掣肘 。 三 、对 我 国商 业 银 行 发 展 碳 金 融 的 建 议 ( 一 )积极 开展 低 碳 银 行 服 务 支持 首先 ,涉及到碳金融 产品相 关 的各个 部 门和行业 之 间应该 协 商一 致, 建立一个基 于环境和市场分析的信息数据库 ,并且对于相应 的贷款 项 目、面临的风 险等划分不同的等级分类 ,加强信贷业务抗击 环境风险 的能力,同时做好信贷项 目的风险评估 、项 目选择和贷款后风 险的跟进 和动态的监控 , 确保信贷款项 的回笼 。同时要与 国际接轨 ,积极利用 国 际社会的相 应资源 来借力发展 ,如 :可 以提通过世荷兰银行旗 下的两个 关于绿色银行和基 金的机构 ,加大对低碳绿色项 目的贷款 。 其次 ,要基积极的参 与到碳排放权及其衍生 品交易市 场中去 。通过 利用外部信息和中介的优势 , 借鉴带头行业 的发展经验 ,利用资金的优势 , 努力为碳交易买方双方搭建一个基 于公平 、 公正 、 公开原则 的一个交易平 台 ,提供中间代理业务和做好 自身的自营业务 ,合法获取到相关收益。 ( 二 ) 积极 进 行 低 碳 银 行 产 品 与 业 务 的 金 融 创 新 积极响应绿色信贷政策 ,大力推 出节能减排项 目贷款。 同时要 注重 在低碳银行产品和业务上做出金 融服务 的创新 ,犹如 :马云推 出并逐 渐 为大众接受和追捧的余额宝 ,因而不是 市场 的发展空 间小 ,关键是 看能 不能创新性 的推 出相应的金融 产品。在低碳银 行产 品的金融服务 上 ,国 内 的兴 业 银 行 是 做 得 较 为 突 出 的 。 ( 三 ) 商 业银 行 要做 好碳 金 融 风 险 管理 碳金融在我 国商业银行业务领域还处在 起步阶段 ,发展还处 于刚刚 兴起 的阶段 ,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因此要 想起健 康有序发展 ,我们 就要未雨绸缪 ,做好相关 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进行碳金融交 易的时 候 尤其需要注意 的是交易风险 ,因为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 完整 的交易监 管机 制和碳金融管理机制 ,因而作为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产 品业 务 中 面临最突出的风 险交易风 险的时候尤其需要重视。 碳金融衍生产 品的交易风险往往都高于传统的金融产 品;不 过商业 银 行可以可以通过分期投入资金 的方式来降低绿色贷款 的信 用风险。对 于涉及外汇 的 C D M 项 目而言 ,商 业银行应该 实行 必要的套期保 值 以防 范汇率风险。其 中值得一提 的是我们尤其该重视金融衍生 品在给我们代 理巨大收益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 的巨大风险 。从来都是收益 和风险是呈 正相关的 ,收益高的往往需要面 临更大 的风险 ,这一点想必 才过去没 多 久的 2 0 0 8年 由美 国次贷危机 引发的全球 金融性危 机最后 引发起 波及世 界各国的经济危机 ,仍 让大家 噤若寒蝉 。 我们在采取严格的风险管理机制应该在碳金融交易部 门实行相对分 离的机构 ,独立而灵活的处理 随时来 的风险 冲击 。将交易 机构的高薪 绩 效和风险责任挂钩 ,进一步加大对金融产 品行业 的监 管力度 ,注 重预 警 机制的构建 ,逐步完善预警、监 管、危机处理为一体 的完整体系 ,将 风 险降低到最小 ,在策略上 的重 视 ,有利 于相应 的观念形成 ,居 安思 危 , 防范于未然 ,为碳金融产 品行业 的发展做 出进一步努 力。 ( 作者 单位 :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 考文 献 【 1 ] 汤小明.发达国家碳金 融发展现状 [ J ] .企业导报 , 2 0 0 9( 1 1 ) [ 2] 王玉海 ,潘绍明.金 融危机 背景 下 中国碳 交易市 场现状 及趋 势 1 J 1 . 经 济理 论 与 经济 �
碳金融业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碳金融业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作者:魏延洲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9期一、碳金融概念起源何为碳金融,目前理论界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概念,这是因为其作为金融领域的新兴产物,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
资料显示,在金融领域,大家比较认可的碳金融是指从事金融活动的目的在于降低温室气体,如CO2 的排放,碳金融涉及直接投资、标的交易等内容。
简单来说,正是由于近年来气候环境的不断恶化,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碳金融应运而生。
碳金融从出现发展到现在,构成要素不断扩大,逐渐涵盖了服务、产品等各个方面。
碳金融在金融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利用较低的成本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成为了低碳经济的重要方式。
特殊的产生背景,使得碳金融成为一种新型的绿色金融,并且使金融领域第一出现了碳交易。
目前,在全新的经济形势和金融环境下,针对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在未来可能面临哪些有利条件和阻碍,这对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碳金融业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碳金融刚刚出现,就在金融领域掀起了狂潮,者不仅仅是因为碳金融独特的产生背景、更重要的在于碳金融设立的目标——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投资该类金融业务不足为奇。
就全国目前的经济环境来看,碳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利润空间巨大。
我国商业银行不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为更好履行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已经开始涉足碳金融领域并有逐渐扩大业务范围的势头。
现阶段,碳金融以绿色信贷为主营业务,同时在一些产品的创新方面加大投资。
1. 绿色信贷业务现状目前,金融领域将绿色信贷定义如下: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审批时,将重点关注贷款人的行为会如何影响环境,并据此建立相关的绿色信贷制度。
因而,商业银行将会为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企业或者个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而对于违反环保规定的企业将会推迟或者拒绝提供资金支持,情况严重者,商业银行会酌情缩短企业的信贷还款时间,或者立即下达收回贷款的相关通知,直接控制相关企业的资金流动性。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问题及应对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问题及应对作者:张巨伦来源:《现代企业》2011年第06期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创新和制度创新。
而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全新的金融概念─碳金融(Carbon Finance)。
它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准确地说涉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
碳金融业务主要涉及碳卖家(项目业主,核证减排量出售方)、碳买家(碳基金、国际金融机构等,核证减排量购买方)和碳减排收入的国家收费管理机构(如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三方。
一、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情况碳金融作为一项全新的业务,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创新业务运作模式、金融产品服务和风险管理方式,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创新能力。
如果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及时改变经营战略、积极开拓碳金融业务,就将直接导致其丧失在未来国际金融领域开展业务的基本技能,也不利于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同时,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完成与发达国家间的碳排放权交易存在着巨大的商业空间与商机。
目前我国还没有承担减排的义务,因此我国理论上是CER的净出口方。
由于在发达国家完成CO2排放项目的成本比在发展中国家高出数倍,所以发达国家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金、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此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义务,因此CDM能给具有额外性的GHG减排量的项目带来额外的资金或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贷款的快速推广,我国商业银行也积极参与一些碳金融项目,部分节能减排项目已经进入碳减排交易市场。
(1)碳能效融资项目。
2006年5月17日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能源效率融资项目合作协议》,成为国际金融公司开展中国能效融资项目合作的首家中资银行。
兴业银行运用在融资模式、客户营销和风险管理方面积累的初步经验,将节能减排贷款与碳金融相结合,创新推出以CDM机制下的碳核定减排收入(CERs)作为贷款还款来源之一的节能减排融资模式─碳金融模式,为寻求融资支持的节能减排企业提供了新的选择。
浅析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现状与策略

建立健全碳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市 场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制定应对措施,防范市场 风险的发生。
培养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加大对碳金融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 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促进技术研发和创新
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动碳金融领域的技 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我国在碳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发展速度
随着国家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速度逐渐 加快。未来,随着碳市场交易的逐步完善和碳价格的提高,商业银行碳金融业 务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03
CATALOGUE
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碳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
碳金融市场体系尚未完善
目前,全球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尚不成熟,缺乏统一的碳金 融市场规则和标准,导致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不高,市场 流动性不足。
加强营销推广
加大碳金融产品的营销推广力度,提高公众 对碳金融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扩大碳金 融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
05
CATALOGUE
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前景展望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01
商业银行应积极参与国际碳金融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提高自身
在国际碳金融领域的话语权。
开展跨国合作
缺乏有效的碳价格形成机制
碳价格的形成是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全球范 围内的碳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缺乏一个权威的、具有 公信力的碳价格标准。
碳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现有的碳金融产品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不能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需求,限制了碳金融市场的发 展。
对我国商业银行低碳金融发展

对我国商业银行低碳金融发展的探索低碳金融是由低碳经济催生的一种新型的金融创新模式,这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金融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目前在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之路上虽然仍有很多障碍,但是商业银行应积极投入到低碳金融模式的研究和创新中,加快碳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完善法律法规和各项激励机制,增加专业人才的储备,推动我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同时为自身开辟盈利的机会。
1992年,世界上签订了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危害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公约补充条款《京都协议书》面世,现在“低碳经济”一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京都协议书》所确立的清洁发展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和联合履行机制,“低碳金融”被明确推上历史舞台。
我国政府已经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一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这不但表明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也将给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革命性的转变。
我国是间接融资主导型国家,银行是资金投向的中枢,因此,这一转变离不开商业银行的支持,同时也将为银行体系提供全新的发展空间。
一、商业银行发展低碳金融的必要性:第一,低碳金融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今,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朝着多元化维度拓展,而加大发展低碳金融,推广低碳信贷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利润空间、提高社会效益、提升社会声誉,并以此促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金融的发展和商业银行金融支持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其深刻的反应了低碳金融对资金的持续需求会有效带动商业银行的发展,而商业银行又以资金供给和各种金融服务对低碳金融的发展提供支持而得以可持续发展。
第二,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参与低碳金融业务来树立社会形象。
低碳金融服务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逐步改善日益恶化的气候环境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SWOT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SWOT分析陆焱平,刘凯(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福建泉州362021)[摘要]随着“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低碳经济理念不断加强与深入。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同质化比较严重,伴随着银行业进入壁垒的降低和外资银行的强势进入,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不断加大,导致银行的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
碳金融业务的开展为提高银行业的竞争能力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SWOT 方法对我国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商业银行在低碳经济下进一步开展碳金融业务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碳金融;SWOT;建议[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7-0118-021引言碳金融是指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也包括银行的绿色信贷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破坏和污染日益严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被提上重要议程,发展低碳经济的提出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引入碳金融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银行开展碳金融这一创新业务是把双刃剑,既带来机遇又存在挑战。
2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SWOT分析2.1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的优势(strengths)2.1.1拥有优质客户资源银行拥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优质的客户资源,具备完善的销售渠道和体系。
对于碳金融这一创新产品具有良好的推销能力,能大大减少客户搜寻成本,带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优势。
2.1.2我国碳金融市场广阔中国CDM项目市场的占比注册项目数(个)全球CDM项目4067中国CDM项目1956中国CDM项目占比(%)48.09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基于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交易,我国可以将境内减排量按照CDM转换成有价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售。
我国大力发展碳金融的作用与对策分析

我国大力发展碳金融的作用与对策分析摘要:2009年以来,在全球经济衰退和气候变暖的双重危机下,欧美等发达国家将经济振兴的希望投向了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
本文就我国大力发展碳金融的作用和对策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碳金融;作用;对策一、碳金融的概述所谓碳金融,就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通俗地讲,就是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
一般来说,国际范围内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碳金融”业务主要包括四方面:“碳交易”市场机制,包括基于碳交易配额的交易和基于项目的交易;机构投资者和风险投资介入的碳金融活动;碳减排期货、期权市场;商业银行的“碳金融”创新。
按照市场类型来分,可以分为项目为基础的交易市场,以项目为基础的交易市场。
低碳经济已是规制世界发展新格局的又一个全球宪章,而手握碳金融的定价权,如同占领咽喉要道,身处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二、我国大力发展碳金融的作用(一)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应逐渐向符合CDM项目要求的领域和行业倾斜,带动中国CDM项目的发展,以实现短期保持经济增长和长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双重目标的有机结合。
此外,通过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并逐渐摆脱危机已成为当前各国的共识,中国通过发展CDM项目,尤其是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项目无疑可以带动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
(二)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
首先,CDM项目中蕴含着对金融中介服务巨大的需求,商业银行通过提供融资租赁、财务顾问、资金账户管理、基金托管等业务,可以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来源,逐步优化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其次,碳金融作为一项全新的业务,客观要求商业银行创新业务运作模式、金融产品服务和风险管理方式,因而可以促进中国的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提升;再次,CDM项目往往需要两个甚至多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之间合作,中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借此提高参与国际业务的议价技巧,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断积累国际化经营的经验。
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碳金融”中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碳金融的兴起只是最近十年来的事情。
关于“碳金融”的概念,目前并没有比较标准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碳金融”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
碳金融也叫做“绿色金融”并体现为“赤道原则”。
目前,国际社会用“碳金融”来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
由于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所以也有人将“碳金融”定义为:所谓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
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
总之,“碳金融”的提出和兴起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有直接关系,在这场全球性的“低碳经济”革命中,碳金融作为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包含了市场、工具、服务和制度等要素,主要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依托于碳交易的金融活动。
具体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碳金融的提出背景,源于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
国际社会对保护全球气候系统的关注起步于1979年的第一届世界气候大会。
历经多年努力,1991年10月第二届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发出立即启动“气候变化公约”谈判的呼吁,同年12月的联合国大会要求各国尽早开始缔结“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
101个国家、11个联合国机构、7个国际组织参加了这场谈判,终于在1992年5月达成公约文本。
同年联合国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开放给各国签署,并于1994年3月2日生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迄今为止唯一的所有联合国成员均参与的世界规则,也是防止气候变化方面最重要的国际法律文件。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就应对气候变化达成首次国际协议---《京都议定书》。
我国银行业参与碳金融的对策研究

我国银行业参与碳金融的对策研究[摘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要求我们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因而与之相关的碳金融发展也尤为重要。
碳金融逐渐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先机的关键。
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主力军,应在促进碳金融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银行业如何促进其发展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金融银行业一、引言何为“碳金融”,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基本统一的观点是碳金融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
碳金融给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积极开展碳金融业务对我国银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推动经营战略转型;二是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充分体现社会责任,关心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
目前国际主流银行基本都遵循赤道原则,即在进行项目融资过程中所要关注的一些对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的一些标准;三是开拓新的、广阔的利润来源,保持可持续发展。
减排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新的朝阳产业也应运而生,主动涉足碳金融,能够实现银行利益和社会公益的双赢;四是提升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
一方面碳金融增加银行收益,扩大银行资本,改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参与碳金融的国际合作,能提升我国银行业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二、碳金融发展及我国情况2005年全球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为7.1亿吨和108.6亿美元;到2008年分别上升48.1亿吨和1263.5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89.2%和126.6%,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1500亿美元,有望超越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欧盟的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均居全球首位。
加拿大、新加坡和东京也建立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
欧洲气候交易所还于2005年4月和2007年推出了与欧盟排碳配额挂钩的期货及期权交易。
目前来看碳金融的金融工具包括碳货币、碳信贷、碳期货期权、碳基金、碳保险等。
碳排放权市场商品化愈发成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入碳市场,开展碳金融业务。
碳金融理财产品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兴业银行为例

碳金融理财产品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兴业银行为例作者:段颖芳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11期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排名前列的国家,碳交易市场有着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目前有许多商业银行开展了碳金融理财产品的业务,本文通过分析兴业银行理财产品,得出产品成效,找到其中主要问题,并且为国内商业银行未来碳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建立完善激励和补偿机制,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从而促进我国碳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碳金融理财产品差异化竞争商业银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更加的重视,这也就诞生了碳金融这个产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金融,这个新兴的领域受到全球的关注,虽然发展还没有十分成熟,但是我们仍不容小觑的,这个对于金融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新形势下也是一些金融机构的机遇。
本文通过对于兴业银行碳金融理财产品的分析,总结其主要成效及问题,并且提出相关建议。
1.碳金融的起源和发展1.1碳金融起源我们都知道近些年许多地方都有着“雾霾”的问题,这是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气候不断恶化所引起的,各个国家为了更好的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了碳交易产业[1],碳金融产业到目前已经覆盖到了服务及产品等多个方面。
从而使得人们不仅可以利用较低的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这也是低碳经济的一种方式。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针对商业银行的发展研究,明确其中会面临的问题,这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1.2碳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环境金融是对于传统金融的扩张,现在较为常见的说法是环境经济中环境金融是其组成部分。
碳金融是通过环境保护和多样的金融工具相结合,使得金融机构不仅在环保过程中形成自愿的节约,而且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形成新的金融发展模式,来解决金融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生活中引用环境与金融服务产品的结合加快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
随着全球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人们将环境保护和金融事业联系在一起加以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保护企业和金融企业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这就诞生了一个新的环境保护机构-金融部门,会让金融环保事业的发展向更加优秀的方向前进,是加快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改革之一,金融环境的实现,意味着碳金融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理论支持[2],也使得低碳经济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碳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碳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主要对碳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影响进行研究。
首先介绍了碳金融的概念和特点,然后探讨了碳金融在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中的应用研究。
接着分析了碳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模式、风险管理和盈利模式的影响。
通过综合研究发现,碳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推动银行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和投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最后对碳金融未来在商业银行业务转型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碳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有望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碳金融、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影响研究、风险管理、盈利模式、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也在加大对碳排放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和金融机构向低碳转型。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碳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了解碳金融的概念和特点,探究其在商业银行业务转型中的应用,以及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风险管理和盈利模式的影响,对促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碳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影响,为推动我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碳金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碳市场和碳金融业务正逐渐崛起。
我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也需要适应碳金融发展的趋势,进行业务转型和创新。
研究碳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碳金融的概念和特点,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了解碳金融业务,并探寻在业务转型中的应用路径。
研究碳金融在商业银行业务转型中的应用,可以为商业银行未来的战略规划和业务模式优化提供参考。
探讨碳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影响,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全面地评估碳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高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碳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影响,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具有积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意义。
碳中和目标下碳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严重威胁,我国提出2060碳中和目标。
2060碳中和目标是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平衡经济增长和碳减排的双重目标。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低碳理念已经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我国由此开始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包括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等方面的努力[1],为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
在碳中和背景下,碳金融发展逐渐成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并已步入“快车道”[3]。
碳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金融活动,其核心是以碳排放为基础,旨在通过金融手段减少碳排放。
碳金融的主要形式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碳投资基金、碳信贷、绿色金融产品等 [4]。
通过管理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权的交易,碳金融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碳排放的限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加剧,碳金融逐渐成为全球热点话题,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5]。
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碳排放管理政策和法规,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市场机遇。
例如,2021年我国实施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在经济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承担着对国家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经济增长的支撑、金融风险的控制等重要职责,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直接影响着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6]。
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不仅反映了其自身的经营状况,还反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状况。
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制定科学的经营战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优化组织架构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经营绩效。
同时,国家经济政策、信息科技、市场环境、行业政策等都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影响[7]。
因此,在碳中和背景下,碳金融的发展势必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碳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鉴于碳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金融形式,研究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财务状况、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三个方面深入分析碳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意义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意义【摘 要】碳金融业务的开展,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拓展业务渠道、加强与国际银行的合作、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和碳交易市场的建设。
【关键词】碳金融;商业银行;碳交易;意义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制订了国家气候变化政策,建立了中国CDM基金,在北京、上海、天津三地相继成立环境交易所。
国内金融业也纷纷把握气候变化领域的金融创新机会,制定和执行绿色信贷政策,开发能效贷款、碳减排挂钩产品。
但总体来看,这些局部意义上的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无论在深度、广度上,还是规模上,都与我国碳市场潜力不相符。
同时,节能减排目标硬约束和资金需求在客观上也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碳金融创新机制与之相适应。
我国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投向符合国家绿色环保政策的领域和行业,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和项目的引进,是顺应国际经济发展“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新潮流的必然选择。
商业银行在碳金融实践中的探索,主要集中在CDM项目融资上,兴业银行是这一领域的代表。
此外,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也较早地开展了基于CDM的项目融资业务。
除CDM项目融资外,部分商业银行还推出了挂钩碳排放权的理财产品。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有助于商业银行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目前已经成为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业务范围已经渗透到该市场的各个交易环节。
碳金融给商业银行各个业务部门带来很多发展机遇,低碳能够经济推动新产业的发展,比如在清洁能源等方面都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机会。
但是,气候变化加剧了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复杂性。
对于这种风险,国外一些先进的商业银行已经开发了一些纳入气候因素项目的评估方法,我国的银行业应该学习和借鉴这些方法。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有助于商业银行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促进信贷结构的优化。
我国银行业如何应对碳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银行业如何应对碳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何应对碳金融带来的遇和挑战■l/王颖摘要:”碳金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概念.它的产生和发展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我国银行业要抓住这些机遇必须克服碳金融市场高风险,业务经验不足等方面的挑战.从拓展CDM~I目融资渠道,开发挂钩碳指标银行理财产品,加强碳金融领域的合作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关键词:碳金融碳交易低碳经济一,”碳金融”的界定“碳金融”是随着”碳市场”的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概念.它的产生是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基石的一项新兴事物.1994ff3~1生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的最终目标,与此相适应,将全球国际划分为”附件I国家”和”非附件I国家”,”附件I国家”主要包括发达国家.而”非附件I国家”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京都议定书》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重要的国际条约,进一步规定了38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间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应比1990年下降5.2%,发展中国家暂没有限排义务.《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个旨在成本有效地实现减排目标的运行机制,分别是:国际排放贸易机制,即运行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转让其排放配额;联合履行机制,即允许发达国家从其在其他发达国家投资项目产生的减排量中获取减排信用;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即允许发达国家从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减排项目中获取经核准的减排量.从《京都议定书》三个运行机制来看,其共同点就是鼓励发达国家”境外减排”,从而实现最低成本的减排途径.其中,CDM机制是与发展中国家有着最直接利益关系的一种双赢机制,即有利于发达国家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减排指标,又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减排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碳金融”业务的开展是在上述协定的基础上进行的,而56对于”碳金融”的定义自然不能离开它的产生背景,同时,又要符合金融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这一本质,因此,本文将碳金融定义为:由特定金融主体对碳交易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与碳交易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碳基金运作,交易结算等.二,碳金融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碳金融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1.碳金融业务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潜在收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于各种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多,在2006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62亿公吨,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资源国,这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CDM市场.2011年2月我国CERs突破3亿吨,同期,全球核证年减排量为5亿吨,我国获得的CERs占到综合准量的60%左右.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l2年我国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的CDM项目核证减排总量预计会达到2o~22E~,这意味着通过CDM项目我国能获得200—220亿美元的收入(按10美元每吨的价格核算).2.碳金融业务具有巨大的融资需求.2008—2012年间,“附件I国家”的减排目标高达60亿吨,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通过CDM机制来实现,预计将会占到整个减排量的5O%以上, 2010年通过CDM进行的交易规模高达800亿美元,而我国的CDM项目占世界CDM项目总量的40%左右,这些可再生能源与能效项目和规划导致融资需求不断攀高,为我国银行业提供了巨大的融资需求.3.国家对碳金融业务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增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一直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非常重视我国~CDMT作,2006年8月国务院批准设立CDM基金及其管理中心,2007~该基金正式运营,基金坚持政策性与开发性兼顾,公益性,长期性,开放式和不以盈利为目的,统一管理我国的CDM立项及申报工作,为我国银行,⑥(2012年第2期)财玄厕宛企业参与CDM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二)碳金融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挑战我国银行业在应对碳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客观环境和自身能力的影响,未来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碳金融业务经验匮乏.我国银行业的贷款投放对象仍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新兴领域的参与程度还很低,目前,具有碳减排项目和碳交易业务融资业务的银行还不多,我国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深度,广度等方面都与我国巨大的碳市场潜力不符合,建立一个完善的碳金融创新机制势在必行.2.碳金融业务风险高.全球碳市场的高波动性增加了碳金融业务的市场风险,碳金融融资的巨额融资金额增加了企业的信用风险.而更为重要的是碳金融业务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很大.如果~U2012年CDM机制发生重大改变.中国在碳金融领域的角色发生变化.就直接影响到我国CDM项目的发展,进而影响到银行的碳金融模式.我国还无法控制实施碳金融的主动权.最后,碳金融业务涉及国内外多个经济主体, 业务操作过程存在复杂的法律关系.再加上银行在碳金融业务方面经验的缺乏.使得我国银行在操作过程中的操作性风险加大.3.碳金融业务市场不成熟.成熟的金融市场是金融业务开展的基础,我国碳金融市场尚不健全,相关基金较少,参与的市场经济组织不多,这导致我[~CDM项目缺少足够的流动性,影响CERs指标的合理价值估值,由于没有碳交易市场的支持,银行对于这类指标的金融属性和交易价值难以合理确定.我国银行业为规避风险,对碳金融业务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由于缺少必要的创新和拓展,影响了我国CDM项目的融资能力和收益水平.进而制约了我国碳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三,我国银行业应对碳金融业务的策略(一)利用多种渠道促进碳金融的普及碳金融在我国银行业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而有关碳金融,碳市场等概念在社会上的认知度还比较低.因此,加大碳金融的普及.是增加碳交易参与主体,促进碳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我国以环保为主题.对碳排放,碳交易进行了多方面的宣传工作,其中政府起到了主导作用.各类银行应在响应国家环保政策的基础上,做好碳金融的宣传和开发工作,在银行大厅内设置咨询窗口,宣传画册等,让碳金融进人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利用信用卡积分,理财增值服务作为回报鼓励个人,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参与到碳减排⑥(2012年第2期)财玄研宛企业问题探讨指标的购买,交易中来,这是整个碳金融体系的客户基础,是提高碳交易市场流动性,完善碳市场价值评估机制的关键,对于完善我国碳金融体系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二)发展基于CDM项目的债权融资1.托收保付.它是由银行与CDM项目企业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买方一般是具有CERs签发指标的节能减排企业,他们从卖方购置设备等形成应付账款,银行与卖方签订合同为卖方提供具有追索权的保理融资.卖方将该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负责应收账款的管理,催收和信用担保等工作.买方企业在售出其CERs后来分期支付其应收账款.2.信托贷款融资.对于那些具有良好CDM项目开发潜质和信用记录的企业,可以以其CERs收益权作为质押来获取银行贷款,可以有效解决节能减排企业缺乏抵押担保品的难题.目前,我国的CDM项目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例如工业废气分解降污,煤废气回收及利用,节能增效,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业废热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等.银行,CDM企业及发改委三方签订协议,约定CERs~I售资金需要通过制定账户办理结转,并且在企业无力偿还贷款时银行有权处置CERs指标.鉴于CERs收益权的未来不确定性很大,银行在办理该项质押贷款项目时.应该做好相应的风险分析和管理.不仅要对企业CDM项目可签发量进行核实.还要对整个项目的进展进行跟踪调查,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风险扩大.此外.如果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CDM物业并能够产生稳定的未来现金流量.企业也可以将其收益权转让给银行以实现项目融资的目的(三)发展基于CDM项目的股权融资CDM项目企业可以直接吸收投资用于CDM项目建设与运营,形成具有实质性的股权融资.此类股权融资一般以项目使用期限或者合同约定期限来决定股权退出时间,例如双方可以约定在项目”收益权”实现或者达到预定退出条件时退出.银行在这种模式中起着纽带的作用,一方面他要寻找可靠的CDM项目企业,另一方面需要寻找致力于减少碳排放业务的产业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从而帮助CDM企业寻找合适的股权出资方实现融资,并从中赚取中介咨询,服务费用. 1.融资租赁模式融资.投资开发CDM项目的设备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尤其一些大型的机器设备投资金额巨大,CDM开发企业无法一次性购买此类设备,便由银行或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企业购买项目所需设备,并以融资租赁的形式出租给企业使用,企业以其CERs出售收入来支付租金.融资租赁大大减轻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提高了企业资金的利用57效率,但此类融资的适用范围较小,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例如此类CDM项目必须已经获得联合国注册,且租金支付有半年到一年的延展期:投资项目一般为获得CERs签发的风电, 小水电项目的更新设备需求.而且这类项目已经具有稳定的收益.2.股权回购模式融资.股权回购融资通常由信托投资公司以阶段性持股为方式对项目注资,进而成为企业的股东.但信托投资机构往往并不参与企业的实质性经营管理过程. 也不参与整个项目的运营和管理.信托投资公司与融资方签订股权回购或者出售协议,预定在规定时间点由资金使用方或者预定的第三方,以约定价格或者一定溢价比例将信托投资机构持有股权全部购回.3.夹层模式融资.夹层融资模式融合了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其资金既有外部资金,又有企业自有资金.夹层融资可以采取债权的固定利率形式,其体系对股权人的债权优点是降低资金成本.这种融资模式对于债权人而言又具有股权的优点,因此.在CDM项目融资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这种次级债权形式进行融资.(四)开发挂钩碳指标的银行理财产品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更是日益丰富.开发一种适应碳交易,碳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对于丰富碳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银行开发与碳指标挂钩的理财产品能够将闲散资金集聚起来并成立专门的碳基金.并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为那些具有良好开发潜质和信用记录的企业CDM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银行可以寻找具有减排指标需求的投资者,根据投资人的CERs指标配颧量收取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认购金或认购权证金.当然,如果投资者购买这些挂钩碳指标的理财产品仅仅是为了通过CERs指标配额的买卖来获取收益.银行可以通过将CERs指标配额在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收益来支付给投资者一定的利润.因此,从实质上看.投资者的收益还是来自于企业CElls指标销售的收益,只不过银行将这种抽象的交易具体化为一种理财产品而已.针对当前国际碳交易市场存在的流动性低,市场分割明显等同题,我国银行应开放具有连接不同市场的套利产品,降低产品风险的同时促进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一体化.(五)推动碳交易的专业化,多元化发展我国碳金融市场还不成熟,其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市场开拓,政府政策,产品开发等方面还缺少足够的经验.这也体现了我国碳金融业务的高风险性.为了弥补我国碳金融市场存在的各种缺陷,有必要与国际性的专业组58织开展合作,认真咨询和学习有关项目信用评级,项目流程操作等方面的知识,争取这类专业组织对我国银行的支持.例如IFC就能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能效贷款方面的损失分担和技术援助.IFC的损失分担是指通过与银行签订损失分担协议,双方各承担能效贷款组合损失的一半,从而大大降低了银行的项目投资风险,同时还达到了项目信用增加的目的.技术援助是损失分担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IFC提供技术方面的帮助,提高银行在合格技术认定以及项目节能效益测算方面的工作水平.实现了CDM项目专职审批.大大提高了此类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能力.同时.银行要加强与CDM项目所在地政府的交流与合作.了解有关CDM项目的具体信息为当地CDM发展出谋划策.为寻找项目投资机会和降低投资风险做准备.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托机构,投资基金看到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并纷纷在我国设立碳基金.这些基金必须借助于我国银行对国内市场的了解,以不同形式开展与我国银行业的合作,以充分发挥银行在客户群体,营业网点,营销渠道等方面的资源,这为我国银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商机.如今,有关碳交易,碳金融的合作模式正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基金筹集与管理的多元化,CDM项目服务,技术支持,法律主体等内容的多样化等.参考文献:【1】董玉华.碳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启示[J).环境经济,2010(63). 【2】司徒秋玲,徐烨.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市场问题的思考[J1.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4).【3持睿濮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启示[J].现代商业.2009(8).【4]王留之.略论我国碳交易的现状与金融创新研究[J].现代财经.2009(6).[5】高天皎.碳交易及其相关市场的发展现状筒述[J].中国矿业,2008(8).【6】崔佳深.国际碳交易市场及其衍生金融产品分析[J].金融财经.2009(2).◇作者信息: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学和产业经济学◇责任编辑:罗敏◇责任校对:罗敏{=》(2012年第2期)I/,t~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