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传奇中的生旦之“情”

合集下载

《中国戏剧史》教案 第五章 明清传奇

《中国戏剧史》教案 第五章   明清传奇
三、李渔的创作与戏曲理论
(一)李渔生平与创作
李渔,字笠翁,生于江苏如皋,流寓杭州,金陵等地,主要从事戏曲编写和演出。曾带以妻妾为主的戏班游荡江湖,足迹几遍全国。晚年回杭州“买山而隐”。
李渔是我国第一个喜剧创作专家,喜剧集有《笠翁十种曲》,其中《风筝误》是代表作。
(二)《风筝误》
《风筝误》取材于“家常事”。即韩世勋、戚友先与詹淑娟、詹爱娟姊妹的婚姻故事。通过他们之间荒唐可笑的婚姻故事,揭露和讽刺当时普遍存在的以假乱真,以丑充美的社会现象。
(二)穿插朝政事件,寄寓垂戒之意。
(三)“情缘总归虚幻”,点出全剧主旨。
【黄钟过曲·永团圆】神仙本是多情种,蓬山远,有情通。情根历劫无生死,看到底终相共。尘缘倥偬,忉利有天情更永。不比凡间梦,悲欢和哄,恩与爱总成空。跳出痴迷洞,割断相思鞚;金枷脱,玉锁松。笑骑双飞凤,潇洒到天宫。
四、《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二是对曲律的看法不同。吴江派是强调“合律依腔”,主张格律至上,为了合律可以牺牲抒情表意。而临川派主张内容重于曲律。
三是重文采还是重本色的不同。吴江派主张本色,反对过于重文藻骈俪,临川派注重文采。
焦点:“律”与“意”关系
沈“强调音律”,不惜“因律害意”:“欲度新声休走样,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二郎神·论曲》)
①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明治乱系焉”。
②一柄诗扇贯穿全剧。诗扇既是侯、李定情信物,又是二人离合象征。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等。
(外怒介)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③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
(三)在曲词艺术上,清丽流畅,充满诗意,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明清时期 文学常识

明清时期   文学常识

明清时期文学常识一、明清传奇1.“传奇”在历史上经历过三次变化:唐代指小说,宋、元时代泛指说唱、戏曲艺术,到了明代称(南曲剧本)。

2.明代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吸收(元杂剧)的某些优点发展起来的。

3.明代最杰出的传奇作家是(汤显祖)。

他是临川人,所作《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传奇又都有人物梦境活动的情节,故合称(“临川四梦”)。

而“四梦”中,(《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剧本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在晚明思想革新运动浪潮的冲击下,青年一代灵魂的觉醒。

4.清代最著名的传奇作家当数(孔尚任和洪昇),当时有(“南洪北孔”)之称。

孔尚任以十多年时间精心撰写的(《桃花扇》),是一出“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

(洪昇)的《长生殿》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5.(明清传奇和元杂剧)代表了我国古代戏曲的最高成就,被誉为我国古代戏曲的双峰。

二、元、明、清小说1.明清时期出现了四部长篇小说:(1)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章回体古典)小说;是在三国历史史实的基础上经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历史小说。

小说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间的矛盾斗争)为主线,展开故事情节。

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2)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描述了北宋末年梁山伯英雄好汉的故事,真实地展现了人民对残暴、腐朽的封建统治的反抗和勇敢机智的斗争。

(3)明初,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描写了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的故事。

(4)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被人们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是我国古典小说最高成就的标志。

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故事为线索,把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事件组织在一起,有条不紊而又纵横交错。

第四章 明清杂剧与传奇

第四章 明清杂剧与传奇

第四章明清杂剧与传奇第一节明清杂剧的发展概况一、发展总述杂剧至元代末年,虽然已出现衰落的迹象,但在入明以后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仍旧继续发展,与由南戏发展起来的传奇并行不悖据现有的材料看,明代杂剧作家达二百余人,作品至少有五百多种,今存一百五十多种明王朝建立以后,对杂剧的创作和演出进行严格的限制,一些王室贵族作家在创作倾向上使杂剧进一步趋于宫廷化,像朱权、朱有燉等人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朱有燉的《诚斋乐府》,著有杂剧三十一种,内容多是点缀太平、歌功颂德、提倡节义或宣扬神仙道化等二、发展路径(一)从洪武至嘉靖比较著名的作家有王子一、刘东生、谷子敬、杨讷、贾仲明、朱权、朱有燉,稍后还有王九思和康海1、刘东生—《金童玉女娇红记》表现王娇娘与申纯的爱情故事,写得较为深切感人;但结尾以金童玉女的宿缘来说明二人私自结合的合理性,不免牵强2、朱有燉—《义勇辞全》通过关羽在曹营诛颜良、退黄金、拒美色、保嫂寻兄等忠义行为,歌颂了他的刚烈气概和英雄胆魄。

此剧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本色,结构完整,舞台性强,体现了作者纯熟的编剧技巧3、王九思—《沽酒游春》以唐代故事抨击黑暗现实,借杜甫之口痛骂奸佞:“他空皮袋,无学问,恶心肠,忒忌狠,笑冷冷,掌定三台印,慢腾腾送了千人俊,乱纷纷造下孤臣运。

”切中时弊,激愤慷慨。

但由于剧本缺乏尖锐的矛盾冲突,动作性较差,戏剧性不强4、康海—寓言剧《中山狼》写东郭先生因救狼而险遭狼吃的故事,高度概括了现实生活中具有狼的本性的恶人,主张对那些忘恩负义的“中山狼”要除恶务尽,其思想内容有一定深度(二)嘉靖后期至明末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使杂剧内容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形式上也有所突破。

这一时期出现了杨慎、徐渭、冯惟敏、王衡、汪道昆、陈与郊、许潮等主要从事杂剧创作的作家;另外,一些传奇作家像梁辰鱼、王骥德、吕天成、梅鼎祚、徐复祚、叶宪祖、沈自征、凌濛初、孟称舜等人也写了许多杂剧作品1、徐渭的《四声猿》成就最高,它包括四个各自独立的短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1)《狂鼓史》写祢衡在阴司击鼓骂曹,历数奸相的种种罪状:“你害生灵呵,有百万来的还添上七八。

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白色的脸谱一般象征阴险狡诈的坏人,如曹操、严嵩、 赵高、秦桧、司马懿等。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 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 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 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 学,而后世莫能继焉.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
一.元曲(散曲 杂剧)
(一)散曲
1.特点: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 明快自然的审美取向.
5.元剧四大家:
❖ 关汉卿:<窦娥冤><拜月亭><单刀会><望江亭>
❖ 马致远:<汉宫秋> ❖ 白 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 郑光祖<倩女离魂>
❖ 其他有纪君祥<赵氏孤儿>
6.元曲四大爱情剧
❖ 关汉卿<拜月亭>
❖ 白 朴:<墙头马上> ❖ 郑光祖<倩女离魂> ❖ 王实甫<西厢记>
二:明清传奇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 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明标着册历,见 放着文书。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通刘 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3.作家与作品内容
作家:北方----关 \马 \ 白 南方----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景臣
❖ 汤显祖-----临川四梦 <牡丹亭>(<还魂记>):古代戏曲史上浪漫主义杰作. <紫钗记> <南柯记> <邯郸记>
孔尚任<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洪昇《长生殿》(《长恨歌》----《梧桐雨》---)

名词解释明清传奇

名词解释明清传奇

明清传奇1. 传奇的定义传奇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宋代,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传奇是一种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曲剧种,以浪漫、奇幻、悲剧为主题,以歌颂英雄、崇尚爱情、表现社会风俗为内容。

2. 明清传奇的特点2.1 题材广泛明清传奇的题材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历史传说、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

这些题材不仅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方方面面,还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

传奇剧目通常以一个主线故事为基础,辅以多个支线故事,使得剧情更加复杂有趣。

2.2 表演形式多样明清传奇的表演形式非常多样,包括歌唱、念白、舞蹈、杂技等。

其中,歌唱是传奇的主要表演形式,通过唱词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念白则用于解释剧情、推动故事的发展。

舞蹈和杂技则用于增加舞台的视觉效果,使得剧目更加生动有趣。

2.3 艺术表现手法独特明清传奇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性。

首先,它注重舞台布景和服装的设计,力求追求艺术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其次,它注重音乐和唱腔的运用,通过音乐的和声和旋律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剧情的发展。

再次,它注重舞台动作和身段的表演,通过舞蹈和杂技来展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3. 明清传奇的代表作品3.1 《西华山》《西华山》是明代传奇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汤显祖。

该剧以历史传说为背景,讲述了唐朝时期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在西华山与仙女相爱的故事。

该剧以其浪漫、奇幻的情节和优美动人的词章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瑰宝。

3.2 《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传奇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该剧以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为基础,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该剧以其精湛的描写技巧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4. 明清传奇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明清传奇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首先,它丰富了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使得戏曲艺术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其次,它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向往。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金华十校2023年11月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答案在最后)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规定用笔将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戏曲”在文本结构上从未以“情节整一性”为前提,传奇剧本更是如此,它恰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卷轴手卷,具有典型的手卷式结构。

戏曲中的传奇与绘画中的手卷最为直观的相似点,就是特殊的长度。

正如手卷的长度超出了一般意义上应该让欣赏者“一目了然”地完整欣赏的绘画应有形态,传奇的长度也和通常为实际演出撰写的剧本不同,明显超出了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的需要。

明清传奇作为戏剧文本的长度,根本就不曾预设要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完成演出,其前身宋元南戏的文本,就超出了这一要求,而从传奇之始祖——元末时期高则诚的《琵琶记》开始,传奇的文体更有如一匹脱缰骏马,戏剧的逻辑从未对其构成制约。

值得特别提示的是,高则诚创作《琵琶记》之前,以四折为一本的格律严整的杂剧早就风行天下。

明清传奇均以数十出为常例。

按《六十种曲》所收录的传奇,40出左右的剧本在传奇中比比皆是,明清传奇不仅没有如元杂剧那种只有4折的作品,20出以下的都极为少见。

这是因为多数传奇作家创作剧本的最初动机,主要是供案头阅读的文学读本,他们要通过篇幅与容量证明才情,竞相以长度争胜。

传奇除了长度远离一般对剧本文学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传奇作者安置戏剧故事的铺排方式,与从开端、冲突、高潮直至结局的“整一性”的戏剧理念大相径庭,更缺乏作为“对立双方”之矛盾的戏剧冲突。

从传奇的文本结构看,尽管一部传奇叙述的故事本身是可以具有其完整性的,但是优秀的传奇作者,似乎都偏好于在故事发展过程的时间延展中,有意地点缀着几个间隙性的段落,就像长卷中的山水起伏一样,时有枝蔓逸出,形成有张有弛、错落有致的节奏感。

这样的结构安排,古代戏曲理论家和昆曲表演者称之为“冷热相剂”,显然为传奇作家普遍认可,它也强化了传奇的文本结构与绘画手卷相似和相通的特征。

名词解释明清传奇

名词解释明清传奇

名词解释明清传奇
明清传奇是指明代和清代时期创作的一种戏曲剧种。

其特点是以历史故事为素材,通过舞台表演、对白和音乐来展现戏剧中的冲突和发展。

明清传奇主要由梨园演员表演,他们通过唱腔、说白和动作来传达情感和情节。

明清传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朝的元杂剧,并在明代逐渐发展成熟。

传奇剧本通常以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为基础,同时引入了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的元素。

剧中人物形象丰满,角色刻画鲜明,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性格特点。

明清传奇在剧本结构方面有固定的模式,通常分为“筹划”、“议决”、“行动”和“收官”四个阶段。

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以及丰富的舞台布景和道具,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戏剧的张力和魅力。

明清传奇的演出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喜爱,在明朝时成为宫廷演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时则成为民间戏曲的代表之一。

它对后世的戏曲艺术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戏曲的瑰宝之一。

古代戏曲学·宋元南戏与明清传奇

古代戏曲学·宋元南戏与明清传奇

古代戏曲学·宋元南戏与明清传奇古代戏曲学·宋元南戏与明清传奇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是一种承继关系,只是名称不同罢了。

宋元南戏又称戏文、南曲、南戏文。

最初产生在温州(又名嘉兴)一带,所以又叫做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明朝建立后,它继续发展并取代北杂剧而占据戏曲舞台的主导地位,人们改称为传奇。

它由多种声腔演奏。

宋金杂剧产生的前后,流行于南方的民间小曲,也渐变为歌舞小戏。

徐渭在《南词叙录》里说:“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

……其曲则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不叶宫调,故士夫罕有留意者。

”对于它产生的具体时间,历来有两种说法。

明祝允明认为产生于北宋末年。

他在《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1119—1125) 之后,南渡之际(1127)。

”徐渭则认为稍后一些。

他在《南词叙录》里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1194),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

”两种说法相距七十余年,正是南戏由乡村小戏渐变成完整戏剧形式的过程。

北宋末年,内忧外患相当严重。

地处浙江一隅的温州却比较安定,再加上对外通商口岸的各种便宜,因而商业经济相当的发达繁荣,人口也相当的集中。

为适应广大市民阶层的需要,当地农村小戏进入城市并迅速成长壮大起来。

随着宋王朝的南迁,大批北方人口也蜂拥而至,仅浙江一带就增加了三分之一。

南宋初年又有一个相对的安定时期,市镇乡村的民间歌舞及戏曲演出更加活跃。

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商业手工业更为发达,人口也高度集中,作为演出场地的瓦子勾栏遍布全城内外。

据《武林旧事·勾栏瓦子》记载,临安有南瓦、中瓦、北瓦、蒲桥瓦等二十三处。

第一处瓦子又有许多勾栏,仅北瓦就有十三座。

同时还有无固定演出场所的路岐在各处流动演出。

此外,从汴京来的各种伎艺也汇集临安。

这一切都为南戏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元代统一全国后,许多北方杂剧作家和艺人到南方安家落户,进一步推动南戏走向成熟。

明清传奇及作家简介(教师中心稿)

明清传奇及作家简介(教师中心稿)

明清传奇及作家简介(教师中心稿)邓浩关于明清传奇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

它与杂剧主要有以下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

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末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

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

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

例如《桃花扇》中的《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

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

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

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更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关汉卿:关汉卿,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他一生创作了60多种杂剧,保存下来的名剧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蝴蝶梦》《单刀会》等18种。

关汉卿的剧作悲壮雄浑,既有对黑暗社会的揭露,也有对正义行为的赞扬。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只有个别的是五折或六折。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每一折只能用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形成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相当于现代戏中的“幕”。

生旦净末丑详细介绍

生旦净末丑详细介绍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 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 行方法。

如明代文学家祝枝山的《猬谈》中说: 净、旦、末等名,有谓反其事而称,又或托之唐庄宗, 皆谬云也。

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 末”行已逐渐 归入 生”行,通常把 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 种基本类型。

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 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 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 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 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 末”亍已逐渐归入 生”行,通常 把 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每个行当又 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其 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 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 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每行当又 可细分,习惯上大致分为:[^行当末、丑’两种分 生、2特色化妆 编辑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 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

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 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 物的性格特征,具有 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 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

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

脸谱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 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 验、综合,以及对剧中角色的不断分析、判断,作出评价, 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手法。

据史料记载,脸谱系由 唐朝乐舞大面(传统戏曲角色行 当之一,是京剧和某些 地方戏中净的别称)所戴面具和参 军戏副净的涂面逐渐演变而来。

中国戏曲理论家 翁偶虹曾撰文说: 中国戏曲脸谱,胚胎 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 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

在戏曲形成 之后,脸谱与面具仍然交替使用。

明清传奇戏曲ppt课件

明清传奇戏曲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传播
ppt课件可以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形式,将明清传 奇戏曲的魅力传递给更广泛的人群。这种现代化的传播方式 ,有助于提高戏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传统文化的普及 和传播。
对后世戏曲的影响
艺术创新
明清传奇戏曲在唱腔、表演和剧本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对后世戏曲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通过ppt课件的展示,可以深入剖析这些创新点,揭示其对后世戏 曲的启示和推动。
音乐与舞蹈
明清传奇戏曲在表演中融合了丰富的音乐和舞蹈元素。通过ppt课件的演示,可以展示这些音乐和舞 蹈元素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如何为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有力的支持。
04
明清传奇戏曲的现代意义
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
历史价值
明清传奇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历 史和文化价值,保护与传承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维系民族 精神至关重要。
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旅游开发
将明清传奇戏曲与旅游相结合,打 造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有助于推动 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文化的提升 。
艺术教育
将明清传奇戏曲融入艺术教育体系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 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 文化修养。
对当代戏曲创作的启示
01
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融 入现代审美和表现手法, 实现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 。
艺术价值
明清传奇戏曲集文学、音乐、舞蹈、表演于一体,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保护与传承有助于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和 繁荣。
社会价值
明清传奇戏曲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保 护与传承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促进 社会和谐发展。
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
文化交流

游园_-牡丹亭赏析

游园_-牡丹亭赏析
江西临川人。 与莎士比亚(1564—1617)同时。
(日)青木正儿:“东 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以 一奇也。”
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敢 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贵, 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
史赞曰: “为官不济,为文不 朽。”
他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 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 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 “玉茗堂四梦” 及《紫箫记》。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 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 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 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 愁颤。
【醉扶归】这一曲充分写出了
杜丽娘美的萌动,青春的觉醒 。
顾影自怜
珍爱青春
赞美曲
向往自由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 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 院!……(合)朝飞暮卷,云 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 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 贱!……
传奇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 场”,由副末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 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 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 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传奇有唱、白、科,但不像杂 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 传奇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 对唱、轮唱和合唱;
动作在传奇中不称“科”而称 “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 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 下场诗。
【皂罗袍】写杜丽娘步入后园, 开始了全曲的第二部分。
灿烂绚丽
好景虚设 青春虚掷
心曲
深沉感伤
惊才绝艳 传唱不衰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 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呵, 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 成对儿燕莺呵!(合)闲凝眄,生 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第五支曲进一步抒写杜丽娘

《六十种曲》爱情剧研究

《六十种曲》爱情剧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六十种曲》爱情剧研究姓名:李佑球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王毅20070401/Search/Index.aspx/《六十种曲》爱情剧研究引言毛晋,名风苞,字子晋,明末清初时期江苏常熟人,其人生平事迹多有不详,在中国出版史上却占据着重要的份量。

他所编刻的《六十种曲》是我国古代篇幅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部戏曲作品选集。

傅惜华在《明代传奇总目》中说:“《六十种曲》为现存明代汇刻传奇最丰富而重要之总集,且传布极广。

”郑振铎在《古本戏曲丛刊》编辑时曾将丛刊的编辑和《六十种曲》的编刻进行意义上的比较。

《六十种曲》收录了自元到明末的传奇精品,其中有“荆、刘、拜、杀”四大传奇,有对昆山腔的发展起了较大作用的《洗纱记》,有影响很大的《西厢记》、《琵琶记》。

其中《精忠记》、《八义记》、《三元记》、《春芜记》、《怀香记》,《彩毫记》、《运甓记》、《鸾鲵记》、《四喜记》、《投梭记》、《赠书记》、<双烈记》、《龙膏记》、《双珠记》、《四贤记》和硕园改订本《牡丹亭记》等16种剧本在它汇刻之前不见版本流传。

如无《六十种曲》的出版,这些剧本将会湮灭无闻;其余四十四种剧本的版本均与其它版本有或多或少差异之处,由此可见,《六十种曲》在文献学及戏剧史中地位。

可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学界对《六十种曲》整体研究甚少,寥寥几篇,这些篇章中,对<六十种曲》的版本研究要深于文学研究。

笔者不顾浅陋,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有得一鳞半爪,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由于<六十种曲》整体研究涉及领域广,工作量大,同时亦因自己学力所限,故缩小范围,先就《六十种曲》爱情剧作一个探讨。

在划分爱情剧与非爱情剧时,作者依据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情感发展历程描写出数在全剧中的份量,如果部分剧本尽管有情爱描写,但份量较轻或可有可无,对全剧情节走向不会发生很大影响,姑且舍弃;二为全剧结束时,生旦是否走向团圆。

依照上述两个标准,笔者选取了《荆钗记》、《浣纱记》、《幽闺记》、《明珠记》、《玉簪记》、《红拂记》、《还魂记》、《紫钗记》、《春芜记》、《琴心记》、《玉镜记》、《怀香记》、/婚恋网站/BestVipMember.aspx/硕士学位论文戏剧创作过程中,自身得到了激励,自我得到了认同。

窦娥冤 中国戏曲行当生、旦、净、丑

窦娥冤 中国戏曲行当生、旦、净、丑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 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典故作用大家谈】
苌弘化碧:清白如玉,天理昭昭; 望帝啼鹃:含冤就死,心存不甘; 六月飞霜:冤情感天,冤狱重现; 东海孝妇:孝行天鉴,人神共愤。
典故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 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 而为碧。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 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 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 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 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 定。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 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
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 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 副旦、外旦、小旦等。
小生,青年人物, 不挂胡须,分文 小生、武小生。
旦行,扮演女性 角色的一种行当。 可分为正旦、花 旦、武旦、老旦、 彩旦等。
正旦,主要扮演 娴静庄重的青年、 中年妇女。 从服 装上看,正旦穿 青褶子为多,所 以正旦也称青衣 或青衫。
花旦 , 多扮演 性格明快或活 泼的青年女性。 表演常带喜剧 色彩。
可分为三个场景:
赴法场 情节结构 见蔡婆
在刑场
怨天 遗嘱 誓愿

元明清戏剧赏析4(明传奇)

元明清戏剧赏析4(明传奇)

明传奇
传奇的概念:明清以来在南戏基础上发
展演变而来的长篇戏剧称之为传奇。 传奇戏的特点与南戏大致相同:在音乐 上,传奇以南方音乐为主;在戏剧结构 上一般篇幅较长,情节复杂,刻画人物 细腻精致 。
(1)前期:洪武——明孝宗弘治年间,
(1368-1505),这是明代戏剧的沉寂 期; (2)中期:明武宗正德年间——明神 宗万历年间,(1506-1620),这是明 代戏剧的鼎盛时期,明武宗正德皇帝可 以说是以其个人的努力来打破程朱理学 对人性束缚的一个人; (3)后期:天启——崇祯(15061644),这一时期是戏剧深入发展的时 期。也可以中后期并称。
“四大声腔‛
余姚腔
海盐腔
弋阳腔
昆山腔
:从梁辰渔用昆山腔演唱《浣纱 记》之后,成为独霸剧坛的声腔,直到 乾隆晚年,四大徽班进京,进而引起所 谓‚花雅之争‛
李开先《宝剑记 》
李开先(1502-
1568),字伯华, 号中麓,别署中麓放 客,章丘人。嘉靖八 年进士,官至太常寺 少卿,提督四夷馆。 嘉靖二十年(1541) 四十岁时,因上疏抨 击朝政被罢官为民, 归乡隐居终老 。
(1522-1567)嘉 靖皇帝并不是武宗 的儿子,也不是孝 宗的孙子。孝宗的 弟弟,成化皇帝的 次子兴王朱佑沅唯 一的儿子 。在位 45年。
明穆宗朱载垕,
(1567-1573)年 号隆庆,世宗皇帝 的三子,三十岁登 基,是为明朝的第 十二位皇帝。 在 位6年。
明神宗朱翊钧,
(1573-1620), 穆宗皇帝长子,6 岁立为太子,10岁 即皇帝位,年号万 历。 在位48年。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字 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 士,别号清远道人,晚年自 号茧翁。所居书斋名玉茗堂, 清远楼。抚州临川人。著有 传奇五种:《紫箫记》《紫 钗记》《牡丹亭》《南柯梦》 《邯郸梦》。其中《紫钗记》 是《紫箫记》的改本,因此 历来称《紫钗记》以下四种 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 四梦‛。

明清传奇

明清传奇
从明初到清乾隆初,第二个黄金时代期。
创作和表演 前所未有的高度
1800 — 2800 部 430 人。
南曲多声腔传奇 《张协状元》《琵琶记》 昆曲传奇 主流 《浣纱记》
一、 明清传奇的体制特点。 1 、分出表目 组织庞大
二、三十出——四、五十出, 内容丰富、戏剧冲突复杂、刻画人物细腻。
穿插文戏、武剧、笑剧,唱念做各种艺术手
1、昆曲形成于元末 顾坚、杨维祯 2、嘉隆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考校宫调、
板眼、平仄,汲取众长、推陈出新,致昆腔唱
曲脱颖而出。第一步变革.
3、解决了管弦融合的乐队伴奏问题,优美 悦耳,富于表现力。(箫管、弦索、鼓板 )
4、梁辰鱼依昆山新声创作《浣沙记》, 完成了又一次重要变革,使昆山腔从清唱曲一跃 而为戏曲声腔,走上舞台.第二步变革.
——昆曲集中了南曲清柔婉折的特点, 保存了部分北曲激昂慷慨的声腔。“颇相 谐和,殊为可听”体制完备,走向北方, 入主宫廷,雄踞曲坛榜首300年。 2001年5月18日获世界文化遗产“人 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称 号,成为全人类共有的财富。
小 结
一、 传奇体制特点
分出表目
二、四大声腔
二、四大声腔: 弋阳腔起自民间,形成于弋阳一带, 流传很广,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北 京,风格粗犷豪放。 海盐腔 余姚腔
昆山腔 民间清唱散曲的声腔,未和戏曲结缘。 嘉、隆年间魏良辅改革,创造出一种清柔 婉折、流丽悠远的水磨调,“不比戏场借 锣鼓之势,全要闲雅整肃,清俊温润”。
苏州一带唱曲活动如火如荼通国若狂。 民谚《十清诳》:“九清诳,不知腔板再学魏良辅唱” 李渔《虎丘千人石上听曲》 “一赞一回好,一字一声血,几令善歌人,唱杀虎丘月. ”
弋阳腔 海盐腔

论明清传奇对《琵琶记》结构范式的接受

论明清传奇对《琵琶记》结构范式的接受

论明清传奇对《琵琶记》结构范式的接受毛小曼【摘要】《琵琶记》对明清戏曲的理论、创作和舞台表演等方面影响深远,有"曲祖"之誉。

从脚色体制和音乐结构两方面分析明清传奇对《琵琶记》结构范式的接受途径,可以看出《琵琶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Pipa Ji"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Ming-Qing drama in terms of theory, writing, and stage performance, thus gained the reputation of "ancestor of drama". By analyzing the reception of the structural paradigm of "Pipa Ji" by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their legends from two perspectives, namely system of role categorization and musical structure, the historic role of "Pipa Ji" in Chinese drama history can be observed.【期刊名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1)005【总页数】4页(P71-74)【关键词】琵琶记;戏剧结构;脚色体制;音乐结构;接受【作者】毛小曼【作者单位】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2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琵琶记》是一部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经典剧作。

作为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南戏作品,《琵琶记》被奉为“南戏复兴之第一杰作”,“后日作南戏者,往往取之为规范,推为南戏中兴之祖。

”[1]94《琵琶记》为明清传奇提供了艺术资源,是南戏与明清传奇间最重要的桥梁和中介,对明清传奇的理论、创作和舞台表演等各方面影响深远,堪称“元代剧坛之殿军,明代戏曲之先声”。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大声腔与明清传奇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大声腔与明清传奇的发展
• 范蠡说:“若能飘然一往, 则国既可存,我身亦可保, 后会有期,未可知也。若执 而不行,则国将遂灭,我身 亦旋亡;那时节虽结姻亲, 小娘子,我和你必同作沟渠 之鬼,又何暇求百年之欢 乎?”
无名氏《鸣凤记》
• 相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作 • 政治活报剧
吕天成:“《鸣凤记》记诸事甚悉, 令人有手刃贼嵩之意。”(《曲品》)
昆山腔
起源昆山一带,并经 改造而流行。
昆山腔在昆山、苏州 一代流行,经魏良辅、 梁辰鱼等改革创新, 昆山腔脱颖而出扩展 到浙江,后传至湖南, 成为湘昆;传入河北 高阳等地,发展成为 北昆,具有粗犷雄浑 的特点;还有些保留 在地方戏中。以致有 了“四方歌曲必宗吴 门”之说。
昆山腔
改革后的昆山腔既吸收了海盐腔 和弋阳腔的长处,又发挥了自己的 优势,具有两方面特点:一、演唱 极讲究平上去入、抑扬顿挫、启口 轻圆、收音纯细等;二、旋律悠远 流畅、舒缓细腻,总体上构成了昆 山腔的清丽婉转、精致纤巧。因声 音仿佛在水中打磨过的一样,故而 又被称为“水磨腔”。
作为格律派巨子,沈璟编有《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 《红蕖记》
最为当时曲家徐复祚、王骥德等所推许,本 事出于唐人传奇《郑德璘传》,演书生郑德 璘、崔希周和盐商的女儿韦楚云、曾丽玉在 洞庭湖边停舟相遇,以红蕖、红绡、红笺等 互相题赠,辗转各成夫妇。
• 《义侠记》取材于《水浒传》的武松故事,即所 谓武十回。作者虚构的武松和他未婚妻的悲欢离 合情节要比在《红蕖记》、《双鱼记》中新增的 同类故事好一些,对武松义气的描写基本上沿袭 了小说。
因史料不足,目前学界对海盐腔的源流说法不一。
海盐腔:体局静好,清柔婉转,多用官语
海盐腔的音乐为曲牌联套体结构,分生、旦、净、末、丑诸 行当。以鼓、板板及铜器等打击乐为伴奏,不用管弦。若清唱, 则只拍板或以手击节伴之,腔调清柔、委婉。官僚、士大夫颇为 喜好,缙绅富家宴请宾客时,常招请海盐子弟演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何年系 ?可正是潘安宋 玉 , 为伤秋 , 情无 已。[ 鹧 鸪天 ] 十
二甘罗 已相秦 , 我今 二十 尚逡巡 。龙 头未属 身犹贱 , 鸦 髻虽
黝志早星 。真薄命 , 叹飘 零 , 于今婚 宦两无 成 。有 时月 内逢 仙姊 , 才显成都双凤名 。 ” J l 这段 唱词恰 恰体现 了普 天下抑 郁不得志 的落 魄书生们 在现 实 困境 与心 理渴望 的矛盾 落差 中寻求着“ 婚宦双成 ” 的精 神慰藉 。传奇 中佳人 的形象则 奠
节渲染 是为了突出佳人的容貌犹 如天仙 , 非凡间所有 。在男
性 作家创作 的戏 曲 中, 以男性 世界 为主导 , 虽然 旦角是 承载 作家爱情理想的核心人物 , 作家有时会采用一 种极 致 的方式 去展 现女主角作 为爱情理想 的灵魂人物 是异常完美 的, 人 间 少有 , 往往在赋予她们天仙 美貌 之余 还让她们 成为善工诗文
香迹印泥 莲落瓣 ……俨 似云 架来月殿 姬娥 ……真 个像水 托 出湘波仙子。 ” 有些佳人的降生还带有神话色彩 , 或是其父 梦到神赐美玉 , 或是其 母梦 到奇花 异草人 怀 , 这样 的神话情
作家 。本文 的研究 主题就 是明清 传奇戏 曲 中生旦之 间展 现
出的“ 情” , 但是研究 的对象并不 仅 限于才子佳 人戏 , 而是 着
文章编号 : 1 6 7 4 63 - 4 1 ( 2 0 1 5 ) 0 6 - 0 1 4 4 - 0 3
爱情婚恋题材是传奇戏曲中的大宗 , 才子佳人戏 在其 中 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十部传奇九相思”, 在明清的传奇作 品 中即使不是典型的爱情婚恋题材 , 也逃 不开才子佳人 的离合 悲欢之情 , 如“ 借离合之情 , 写兴亡之感 ” 的《 桃花扇 》 。“ 情”
眼于 明中期到清初期这一段传奇戏 曲最繁荣 的时期 , 对 以才 子佳人为主体 的戏 曲中生旦之间情感 的展现进行分 析 , 从 而
揭示 出明清两朝戏 曲作家对“ 情” 表现出的不同态度。 传奇戏 曲中生旦之情展开 的基础 就是生旦 的人 物形象 ,
生旦搭配尤 以才子佳人最为普遍 , 才子与佳人 的形象也逐 渐 形成 了一个不断被 沿袭 的 固定 模式 。一 般生角 的人 物形 象 都是俊朗书生 , 在《 紫钗记》 中更是直接传达 出了才子必才 貌 相称 的文人理想 : “ ( 旦作打觑 低鬟微笑 介 ) 鲍 四娘处 闻李 生 诗名 , 咱终 日吟想 , 乃今 见面不 如闻名 , 才子 岂能无 貌 。 ” [ 2 ] 2 7 这里值得注意 的是所谓“ 才子 ” 并不 是指科举 应试 、 治 国理 政
2 0 1 5年 1 1月
第2 8卷第 6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要: “ 传奇” 这 一称谓从 小说领域延伸 到戏 曲领域 , 逐 步成 为明清 时期 一种特殊 的戏 曲体裁专称 。爱情婚
恋题材是传 奇戏 曲中的大宗, 才子佳人戏在其 中占据 了重要 的位 置 , 生旦之 情或是其 中最主要 的表现 内容 , 或 是故 事发展 的主线 。作为服务 于市民阶层的通俗文 学, 男女之 情在舞 台上 既通俗 易懂, 易于表现 , 又 可满足 受众 的渴求 心理 , 容 易得到共 鸣。着眼 于明中期到 清初期这一段传 奇戏 曲最繁 荣的时期 , 对以才子佳人 为主体的戏曲 中生旦之 间情感 的展现进行分析 , 从 而揭 示 出明清两朝 戏曲作家对“ 情” 表现 出的不同态度 。 关键词 : 明清传奇 ; 生旦 之情 ; 至情与情悔 中图分类号 : I 2 0 7 . 4 1 文献标 志码 : A
皇帝赐婚大 团圆。不仅如此 , 结尾那 句“ 永老无别 离 , 万 古常 完 聚, 愿普天下有情 的都 成了眷属 ” … 则成 为名垂 千古 的歌 颂男女真挚爱情 的深切 呼唤 , 影响了后世一代 又一代 的戏曲
陈: “ 那道姑呵 , 芙蓉 印额 , 菡 萏笼腮 , 两 眉儿簇簇 春 山, 一脸 儿溶溶夜月 , 樱桃半颗摘得下 , 对人 未语 朱唇 , 瓠子初开摆得 齐, 欲笑含羞象齿 。凝脂十指 , 春纤惊雨笋抽芽 。娇 颤双尖 ,
NO V. 201 5
Vo I . 2 8 No . 6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6 3 4 1 . 2 0 1 5 . 0 6 . 0 6 5
明清 传 奇 中 的生旦 之 “ 情’ ’
陈嘉 怡
( 黑龙江大学 研究生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8 0 )
貌。佳人之貌 , 必 是沉鱼落雁 , 闭月羞 花 , 充分体现 出天地钟 灵毓秀之德 , 如《 玉簪 记》 对陈妙 常 的美貌 进行 了细 致 的铺
得 到共鸣 。回顾戏 曲的发展史不难发 现 , 在 戏曲 的成熟期 元 代, 有大量表现爱情婚 姻题 材的元 杂剧 , 不仅 数量 繁多 而且
质量上乘 , 最具示范意义的当属《 西厢记》 。它奠定 了才 子佳 人戏 曲的经典模 式——私订 终身后 花 园, 落 难公 子 中状元 ,
定了生旦爱情 的基 础 , 最 为基 本也 是最 不 可或 缺 的就是 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人 的本性 , 连神仙精怪都难 以逃脱 , 更何况凡 夫俗子 , 因而 “ 写情 ” 成 了传奇戏 曲的普遍主题 , 生旦 之情则是其最 主要的
表 现内容。作 为服务 于市 民阶层 的通 俗文学 , 男女之情 在舞 台上 既通俗易懂 , 易于表现 , 又可满 足受众的渴求 心理 , 容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