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基地存在问题及措施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训基地存在问题及措施1
职教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近年来有很大进展,但仍存在政府统筹乏力、投资主体不到位、仪器设备陈旧落后、实训工位不足等问题,不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投资不到位,制约实训基地建设。

近年来,省级财政职业教育经费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在一些地(市),职教专项经费设立仍存在困难。

调查表明,在实训基地建设总经费中,院校自筹经费占80%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配套投入仅占20%。

投资不到位,影响了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

政府和教育部门统筹乏力,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使得各级各类学校争建同一类实训基地的现象比较突出,其原因之一是基地建设规划统筹不力,浪费了有限的职教经费。

为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省级职教专项经费逐步增长,但由于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没有统一的规划审批机构,分头申报,分头审批,分散重复建设实训基地的情况非常普遍。

此外,在教育部门内部,中、高等职业教育分属不同部门管理,难于统一规划,存在同一区域相同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

实训基地结构不合理,影响实训基地作用的发挥。

抽样分析表明,第一产业类专业建成实训基地投资比重过低,基地数偏少,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第二产业类专业建成实训基地投资比重偏小,基地数不足,满足不了社会对技工类人才的需求;第三产业类专业建成实训基地投资比重过大。

这一问题值得关注。

现有基地设备陈旧,数量不足。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比普通高中、本科高等教育实验室建设需要投入更多资金。

由于经费紧张,很多学校仪器设备的性能、规格和数量达不到教育部颁布标准,落后于生产企业实际水平,无法起到实训功能。

理工类专业实训室工位严重不足,不可能使全部学生零距离进行实践和操作。

“双师型”教师数量少、知识更新慢、操作技能有待提高,同样影响了实训基地的发展。

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是建设实训基地和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主导力量,但职业高中专业教师大多是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的改行教师,虽有部分教师是专业院校毕业的,但大多都忙于教学而缺少生产实践、经营管理的实际经验,因此很难适应学生技能训练工作。

此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稳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式单一,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以就业为导向,“订单式”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各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是“合同式”,仅能依据合同安排部分学生顶岗实习,年度间基地单位变化较大。

加强职教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对策
首先,应统筹规划,增加投入,加快公用实训基地建设。

明确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中的职责,强化市(地)级政府在实训基地建设中的统筹功能,统筹规划区域内政府、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规划建设工作。

依据各职业院校专业优势,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互利互惠、成本分担、资源共享”,在政府财力支持下,实行校校、校企合资、合股、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一批水平高、规模大、设施设备先进、符合教学生产需要的公用实训基地,以资源共享、培养学生为主,面向社会开展培训。

公用基地建设的运作方式:一是共同投入,合作建设。

利用企业现有设备资源,通过国家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投入,更新和改善企业设备设施,满足企业设备更新换代需求,教育部门与企业签订基地使用合同,保障共建后的基地长期接纳学生实训使用。

二是成本分担,优先供给。

对于急需专门人才的企业,争取他们提供实习指导教师和设备设施接纳学生实训,把对学生的实习培养成本分担给相关企业,实习学生毕业时,该企业优先选用。

三是校企合一,发挥优势。

努力挖掘和有效利用行业和企业职业教育学校优势,通过专业布局结构调整,把二产类培养任务交给企办职业学校承担,这样既扶持了企办职业教
育发展,又紧紧依托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二产学生实训基地。

四是产教结合,资源统筹。

选择一些办学条件好,或拥有相当规模校办企业的中、高职院校,给予适当扶持建设相关专业的学生实训基地。

其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以专业教师技能培养培训为重点,实行在职专业教师轮训制度,实行到企业和行业选聘兼职专业教师制度,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技能水平。

通过国家重点师训基地和出国培训及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再次,改革办学机制,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方式。

进一步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布局,充分发挥行业企业职业教育机构的实训和师资等办学条件优势,搞好二产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培训,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

不断扩大职业学校“订单式”培养培训规模,以此推动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培训的实效性,促进职业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升。

最后,完善政策法规,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保障。

一是组织专家在专题调研基础上制定中、高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增加职教经费,按标准拨付,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步伐;二是制定市、县级职教专项经费设置管理办法,依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额度,实施管理、落实奖惩;三是出台关于企业接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实习的实施意见,依据企业规模确定每年接受实习生的数量,并给企业进行减免税等相关待遇,规定企业不得收取实习费;顶岗实习创造价值的实习生应获得一定劳动报酬;对拒不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税前提取,计入成本,财政设立专户,划归地方政府教育部门管理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四是结合人事制度改革,重新核定职业院校教师编制,设置实训指导教师指标,定岗定编,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五是职业高中教师职称评定应纳入中等专业教育职称评审系列,统一标准,引导专业教师提高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六是建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和实施办法。

企业支持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应从生产成本中扣除,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