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特性控制规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特殊特性的符号规定
6.3.1安全特性:此项特性是指当发生失效时,其后果将对使用者造成生命伤害,所以必须特别加以重视,当顾客有指定的符号时提交给顾客的文件必须使用顾客指定的符号,公司内部文件须将顾客指定的符号加以说明或转化为公司自己的符号“★”。涉及产品安全性的文件、设备、记录和包装箱上也必须用此符号。
6.4.1特殊特性必须在产品图纸上标识特殊特性符号。
6.4.2在FMEA的特殊特性符号栏标识特殊特性符号。
6.4.3在控制计.4.4在相关的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等文件对特殊特性符号进行标识,以提醒员工的注意。
6.4.5必要时在相关的窗体上,针对特殊特性亦应将特殊特性符号进行标识。
6.5.5项目组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在控制计划中运用诸如统计控制、首检、自动检测、防错等方法,以体现对特殊特性的控制,并确保控制计划得到实施和监控。
6.5.6按照控制计划中规定及同频次对特殊特性进行检测和试验,试验必须列入年度试验计划中。
6.5.7当控制计划中所定义的特殊特性不稳定或能力不足时,应提出相应的反应计划和纠正措施,确保产品特殊特性得到控制,以保证产品的符合性。
6.4.6所有特殊特性的符号标识在文件中应清晰且相一致。
6.5特殊特性的过程控制
6.5.1FMEA分析要包含所有的特殊特性,其中对于安全特性,无论其RPN多大,必须有建议措施并实施,以尽量减少发生失效的可能性。
6.5.2针对特殊特性,须应用适合的统计技术进行SPC控制,在试生产阶段计算Ppk,必要时计算Cmk。批量生产时进行Cpk的计算和验证,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试生产时
Ppk≥1.67
1.67>Ppk≧1.33
Ppk<1.33
批量生产
Cpk≥1.33
1.33>Cpk≧1.00
Cpk<1.00
当Cpk≥3时,经顾客同意后修订《控制计划》,以降低成本
需有提升过程能力的纠正措施计划,并不断减少产品变差
除非顾客同意或不要求,
否则需控制过程输出和
进行100%检验
★
B
特殊特性控制规定
1、目的
为加强对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控制,满足顾客的要求,特制订本控制规定。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识别、标识、控制及改进等。
3.引用文件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
《统计技术应用规定》
《测量系统分析规定》
《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4、术语和定义
特殊特性:可能影响到产品空全、法规、装配、功能、性能或后续加工过程的产品特性或生产过程参数。
5、职责
由项目组成员对各产品的特殊特性进行识别,技质部进行标识,各部门进行控制和改进。
6、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说明
使用表单
6.1特殊特性识别时机
6.1.1当公司内部有新品设计开发时。
6.1.2当客户有新产品委托设计和开发时。
除非顾客同意或不要求,否则需控制过程输出和进行100%检验
需有提升过程能力的纠正
措施计划,并不断减少产
品变差。
6.5.3针对安全特性和关键特性的MSA分析,其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结果可接受准则必须是R&R%<10%,且数据分级数大于5。
6.5.4办公室应通过培训、看板等方式对特殊特性及其控制进行培训,确保每个相关职能的人员对特殊特性及其符号能主动识别并加以注意控制,贯穿于产品和过程开发及生产交付全过程。
6.1.3当客户有新产品委托生产时。
6.2特殊特性的识别方法
6.2.1由顾客直接指定,直接转化为公司特殊特性。
6.2.2涉及安全或来自法律法规的规定,直接列入公司特殊特性清单中。
6.2.3项目组共同讨论后所决定的重要特性,由顾客代表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生效,纳入特殊特性清单中。
6.2.4特殊特性确定后填写特殊特性清单,输入到相关的过程,以保证后续的各项相关工作能有效落实推行。
6.3.2关键特性:此项特性是指当发生失效时,其后果将对安装或使用造成很大的不便,丧失主要功能。包括顾客指定的关键特性和公司自己识别的关键特性,公司内部文件须将顾客指定的符号加以说明或转化为公司自己的符号,本项分为两类:一是影响产品配合的尺寸,如安装的尺寸;二是影响产品功能的特性,用符号“A”标识。
6.3.3 重要特性:指比较重要的特性,仅次于关键特性,需要在控制计划中标明控制方法的特性,用符号“B”标识或顾客指定的符号。
6.3.4 一般特性:其它不重要的特性,对产品性能或装配尺寸无影响的特性,作为一般特性,用符号“C”标识。
6.3.3 特殊特性的标识和类别具体详见附录二《特殊特性对照表》。
6.4特殊特性的标识方法
6、附件:
一、文件修改记录表
二、特殊特性对照表
附件一、本文修改记录表
序号
更改日期
更改条款
更 改 内 容
更改标记
更改申请表号
更改人
1
2
3
6.3.1安全特性:此项特性是指当发生失效时,其后果将对使用者造成生命伤害,所以必须特别加以重视,当顾客有指定的符号时提交给顾客的文件必须使用顾客指定的符号,公司内部文件须将顾客指定的符号加以说明或转化为公司自己的符号“★”。涉及产品安全性的文件、设备、记录和包装箱上也必须用此符号。
6.4.1特殊特性必须在产品图纸上标识特殊特性符号。
6.4.2在FMEA的特殊特性符号栏标识特殊特性符号。
6.4.3在控制计.4.4在相关的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等文件对特殊特性符号进行标识,以提醒员工的注意。
6.4.5必要时在相关的窗体上,针对特殊特性亦应将特殊特性符号进行标识。
6.5.5项目组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在控制计划中运用诸如统计控制、首检、自动检测、防错等方法,以体现对特殊特性的控制,并确保控制计划得到实施和监控。
6.5.6按照控制计划中规定及同频次对特殊特性进行检测和试验,试验必须列入年度试验计划中。
6.5.7当控制计划中所定义的特殊特性不稳定或能力不足时,应提出相应的反应计划和纠正措施,确保产品特殊特性得到控制,以保证产品的符合性。
6.4.6所有特殊特性的符号标识在文件中应清晰且相一致。
6.5特殊特性的过程控制
6.5.1FMEA分析要包含所有的特殊特性,其中对于安全特性,无论其RPN多大,必须有建议措施并实施,以尽量减少发生失效的可能性。
6.5.2针对特殊特性,须应用适合的统计技术进行SPC控制,在试生产阶段计算Ppk,必要时计算Cmk。批量生产时进行Cpk的计算和验证,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试生产时
Ppk≥1.67
1.67>Ppk≧1.33
Ppk<1.33
批量生产
Cpk≥1.33
1.33>Cpk≧1.00
Cpk<1.00
当Cpk≥3时,经顾客同意后修订《控制计划》,以降低成本
需有提升过程能力的纠正措施计划,并不断减少产品变差
除非顾客同意或不要求,
否则需控制过程输出和
进行100%检验
★
B
特殊特性控制规定
1、目的
为加强对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控制,满足顾客的要求,特制订本控制规定。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识别、标识、控制及改进等。
3.引用文件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
《统计技术应用规定》
《测量系统分析规定》
《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4、术语和定义
特殊特性:可能影响到产品空全、法规、装配、功能、性能或后续加工过程的产品特性或生产过程参数。
5、职责
由项目组成员对各产品的特殊特性进行识别,技质部进行标识,各部门进行控制和改进。
6、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说明
使用表单
6.1特殊特性识别时机
6.1.1当公司内部有新品设计开发时。
6.1.2当客户有新产品委托设计和开发时。
除非顾客同意或不要求,否则需控制过程输出和进行100%检验
需有提升过程能力的纠正
措施计划,并不断减少产
品变差。
6.5.3针对安全特性和关键特性的MSA分析,其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结果可接受准则必须是R&R%<10%,且数据分级数大于5。
6.5.4办公室应通过培训、看板等方式对特殊特性及其控制进行培训,确保每个相关职能的人员对特殊特性及其符号能主动识别并加以注意控制,贯穿于产品和过程开发及生产交付全过程。
6.1.3当客户有新产品委托生产时。
6.2特殊特性的识别方法
6.2.1由顾客直接指定,直接转化为公司特殊特性。
6.2.2涉及安全或来自法律法规的规定,直接列入公司特殊特性清单中。
6.2.3项目组共同讨论后所决定的重要特性,由顾客代表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生效,纳入特殊特性清单中。
6.2.4特殊特性确定后填写特殊特性清单,输入到相关的过程,以保证后续的各项相关工作能有效落实推行。
6.3.2关键特性:此项特性是指当发生失效时,其后果将对安装或使用造成很大的不便,丧失主要功能。包括顾客指定的关键特性和公司自己识别的关键特性,公司内部文件须将顾客指定的符号加以说明或转化为公司自己的符号,本项分为两类:一是影响产品配合的尺寸,如安装的尺寸;二是影响产品功能的特性,用符号“A”标识。
6.3.3 重要特性:指比较重要的特性,仅次于关键特性,需要在控制计划中标明控制方法的特性,用符号“B”标识或顾客指定的符号。
6.3.4 一般特性:其它不重要的特性,对产品性能或装配尺寸无影响的特性,作为一般特性,用符号“C”标识。
6.3.3 特殊特性的标识和类别具体详见附录二《特殊特性对照表》。
6.4特殊特性的标识方法
6、附件:
一、文件修改记录表
二、特殊特性对照表
附件一、本文修改记录表
序号
更改日期
更改条款
更 改 内 容
更改标记
更改申请表号
更改人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