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重点初中2019届物理八(上)期末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宝坻区重点初中2019届物理八(上)期末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18℃
B.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C.一支2B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D.中学生在测试800m时的速度约为10m/s
2.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 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t AB<t BC B.t AB=t BC
C.v AB>v BC D.v AB<v BC
3.A、B、C 三种物质的质量 m 与体积 V 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A、B、C 三种物质的密度ρ A、ρB、ρC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ρA>ρB>ρC,且ρA<ρ水
B.ρA>ρB>ρC,且ρA>ρ水
C.ρA<ρB<ρC,且ρA>ρ水
D.ρA<ρB<ρC,且ρA<ρ水
4.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态材料,其密度仅为0.16 kg/m3,则 ( ) A.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B.1 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 kg
C.该材料制成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D.该材料适合作打桩用的重锤
5.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16cm,此时在光屏上恰能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A.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大于20cm
6.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

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 s1 移到 s2 时,表示液面的高度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7.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8.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9.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10.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中,时间足够长,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A. B. C.D.
11.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
A.频率高
B.音色好
C.响度大
D.速度快
12.探究活动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非常重要。

例如,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花四溅。

以下活动中所用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
D.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发声手机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
二、填空题
13.有一只氧气瓶,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为ρ,使用半小时后,瓶内氧气的质量将_____,密度将
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4.如图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膜相当于光屏,则:当物体在很远地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膜_____(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

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_____(选填序号)
①照相机②放大镜③投影仪④潜望镜。

15.在历代诗人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现象形成的。

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_____现象形成的。

16.炎热的夏天,小叶从冰箱内取出一块﹣5℃的冰块,其体积为100cm3,放入一个玻璃杯中,加上盖子,则冰_____(“会”或“不会”)立即熔化。

后来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其体积变化了_____cm3。

(ρ冰=0.9×103kg/m3)
17.如图所示是一款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被导盲杖接受,导盲杖会发出“嘀嘀”的提示音,提醒使用者周围有障码物,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嘀嘀”的提示音是通过_____传到人耳的。

18.如图所示,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常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利用__________进行测距。

若探测船发出的声波经过8 s才收到回波信号,则此处海水深度为__________m。

这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 500 m/s)
三、计算题
19.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环保小组测定了山洪冲刷地面时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即每立
方米的洪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

治理环境前,他们共采集了40dm3的水样,称得其总质量为40.56kg,
已知干燥的泥沙的密度ρ沙=2.4×103kg/m3,试求:
(1)此水样中泥沙的质量是多少kg?
(2)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

20.2017年6月石家庄地铁号线一期工程(西王站到洨河大道站)正式开通。

为市民提供了方便。

石家庄
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全长约为25 km.如图所示是石家庄地铁样车,据测算,它全程平均速度约为50km/h.
(1)地铁从西E站到洨河大道站需要多长时间?
(2)若地快在某一路段运行时,先以36 km/h的平均速度运行2分钟。

停车1分钟,再以54km/h的平均速
度运行1分钟,求地铁在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四、实验题
21.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不规则小石块(不吸水)的密度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
质量是________g.
(3)如图丙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________,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4)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m3.
(5)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6)若从水中取出小石块表面上有小水滴,这样导致测缝的密度值选填________ (“偏大”或“偏小”)
22.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焦距变小,抽水时焦距变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
规律。

(1)若实验在光屏上得到如图甲的像,应将蜡烛向_____(选填“右下”“左上”“右上”“左下”)调节,直至_____。

(2)如图乙,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调节光屏位置,此时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3)小明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如图丙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此像是倒立的、_____的实像,小明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_____cm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地烛焰像。

(拓展)小明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的模糊不清,这与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相同: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23.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活动中,小华猜想光斑形状可能与孔的形状、孔的大小和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她找来平行光源和图a所示的四种打好孔的卡片。

(1)小华在四种卡片中选择了卡片甲。

她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让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卡片上,调节卡片甲与光屏距离,透过孔的光在光屏上形成一个与卡片甲三角形孔相同的光斑;再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甲上,如图b,自右侧无孔处开始,向左缓缓推动乙;起初,观察到光屏上的光斑形状_______,光斑大小________;过一会儿,观察到光屏上出现圆形的光斑,继续缓缓推动卡片乙使透过平行光的三角形孔变小,则光屏上的光斑形状________,光斑大小________。

24.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芳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________℃,当温度达到53℃时,其状态是______。

(选填“固态”或“液态”)
(3)在第4min至第8min的过程中,该物质的内能_________。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5.如图,某同学用尺子作乐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________有关.
(2)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相同.实验发现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的幅度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