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宝宝把便便大学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小宝宝把便便大学问
你可能觉得宝宝的大小便训练只是个生活习惯的建立问题,与宝宝的个性发展扯不上关系。
其实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早就在他的人格理论中提出,大小便训练对宝宝的个性形成有很大影响。
大小便训练不当会影响宝宝的个性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在1~3岁,宝宝最感兴趣的是排泄。
排泄过程和排泄后肛门的感觉会让宝宝产生快感。
这个阶段正是你开始对宝宝进行大小便训练的时期,如要求宝宝不能随意大小便,要蹲专用的坐便器。
一方面宝宝追求排泄获得的快感,另一方面父母企图实现对宝宝大小便的控制,于是亲子之间容易发生冲突。
如果你对宝宝的大小便训练过早过严,在宝宝的生理机能还没有达到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肌肉活动时,就严格要求宝宝控制自己的大小便,这种注定的失败可能使宝宝形成羞耻、洁癖、过分注意条理和细节、固执等特点。
如果在训练中,宝宝通过过度的排泄来对抗大小便训练,也会导致他形成浪费、无条理、放肆、邋遢等特点。
在美国,对宝宝的大小便训练并不像我国那么早,很多幼儿园还为宝宝准备了尿布。
而我们通常在宝宝3个月时就开始"把"大小便。
这种习俗传统孰是孰非不能简单判断。
笔者认为大小便训练对宝宝性格的影响取决于这一过程中你的训练方式、要求引起的宝宝的反应及亲子互动的性质。
只要这个过程轻松愉快,没有明显的冲突,就不会造成消极影响。
了解规律 按需把便
如果宝宝能很好地配合你把便,自然是件好事,省去了你洗尿布、换裤子等诸多麻烦。
而宝宝能否配合把便,还取决于你的水平。
你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宝宝的排便规律,如他每天的大便时间往往比较固定,而且在便前会有表示,如发呆、楞神等。
而小便,因吃奶和吃固体食物后尿尿的频率和次数都不一样,你需要多观察,总结经验逐渐了解宝宝的自然排便规律,按需把便,这样宝宝就容易配合了,把便过程和谐而愉快。
如果你常常在宝宝有便意时未能觉察到而不把便,或者在他没便意时把便,都会造成在以后把便时宝宝的不配合或反抗。
别在把便时与宝宝激烈冲突
给宝宝把便尽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如果宝宝正在哭闹,或因饿了、困了心情不佳时,不要强行把尿。
有些宝宝一把尿时就"打挺",满脸不高兴,但一放到床上,立刻尿尿。
这就是宝宝对此的一种反抗。
可能是你平时对宝宝的大小便过于关注或要求过严了。
这时,不要强迫宝宝一定把尿拉出来再把他放下,更不要严厉地说一些威胁的话。
这种激烈的对抗会使宝宝形成固执、反抗的个性特点,即使他在你的严格训练下妥协了,也会因此形成拘谨、过分注意条理和细节等个性特点。
不斥责宝宝的"事故"大小便
宝宝到了2岁以后,大小便的意识增强了,这时对大小便的训练也要随之加强。
很多时候,宝宝能在你的提示下自己蹲便盆,但这种能力毕竟刚刚发展,他还没有足够成熟的表达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因此尿湿裤子、把大便弄在身上及夜里尿床的事件在所难免。
对这些头痛的"事故"大小便,你应有宽容的态度。
宝宝毕竟还小,他不是故意制造麻烦,请不要严厉地斥责他,更不要惩罚他。
斥责和惩罚会增加他对你的恐惧,造成亲子间的隔阂,更重要的是这会使宝宝对自己形成一种羞耻感,形成自卑、洁癖和拘谨的性格。
宝宝入厕训练的基本常识
做为爸妈都知道,在宝宝最初的成长过程,每天最主要的照料内容除了喂奶就是料理宝宝的大小便,常常会搞得爸妈手忙脚乱。
宝宝入厕训练之把尿基础
掌握并训练宝宝的大小便,是每位爸妈都希望做到的事,这不仅有利于宝宝的护理,而且减轻爸妈的劳力。
这里介绍一些掌握、训练宝宝大小便的方法,希望能对爸妈们有所帮助。
1、掌握宝宝大小便的信号
学习辨认宝宝何时将要排便,就像学习辨认宝宝在饥饿时嚎啕大哭一样。
细心的妈妈要不断地观察、学习、记录、总结,一定会找到宝宝大小便时发出的特有信号。
预示宝宝排便的信号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哼哼声、左右摆动、发抖、皱眉、哭闹、烦躁不安、放气、不专心吃奶等。
育儿专家提醒:
爸妈对宝宝发出的大小便信号没有及时响应,将会严重影响宝宝以后信号的发送,这对宝宝大小便训练非常不利。
2、帮助宝宝建立条件反射
宝宝从出生到五六个月有一个对排便功能的学习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如果成人对宝宝的排便要求及时做出反应,可以帮助宝宝慢慢建立条件反射。
以后只要将宝宝抱成排便的姿势,并配合"嘘嘘""嗯嗯"的诱导声,宝宝就会排便了。
不过即使如此,训练成功的几率也不高。
对此,妈妈们不必着急,更不能强迫宝宝,应该明白此阶段训练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帮助宝宝形成条件反射。
温馨提示
帮助宝宝形成条件反射可以从大便开始。
因为大便次数少,时间相对固定,排便前信号比较明显,容易捕捉时机且成功几率高,也易增强妈妈对宝宝排便训练的信心。
此外,大便"失控"后的"善后"工作也较难,训练好大便可以减轻妈妈的工作量。
3、适时训练不容错过
宝宝出生1-2个月就可以开始大小便训练,这个时期宝宝每天排尿次数多、间隔短,具体次数因人而异,一般宝宝会在刚睡醒、吃完奶或饮水之后15分钟左右时,最有尿意。
连续两次后,间隔会长一些,了解规律后就可以有意识地把尿。
如此连续执行15-30天,即可养成习惯,注意不要随意更改训练时间。
把尿的便盆最好放在固定的位置,这样有利于形成条件反射。
把尿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5分钟即可,如果宝宝没有便意,就让他起来,过一会儿再试,不要为了节省一块尿布,使宝宝长时间处于把尿姿势,这样会使宝宝的心里产生排斥和厌倦的情绪,结果就适得其反。
温馨提示宝宝"入厕训练"赶早不如赶巧,掌握宝宝排便的规律和时间,是宝宝排便训练成功的关键。
4、训练物品的准备
・便盆
选购一个理想的便盆,要安全、舒适,容易清洗,盆底宽阔,高度适中,一般塑料制品就行。
款式不宜太花哨,否则宝宝会分心,只顾观看颜色和图案,而不利于大小便的顺利训练。
・衣服
选择棉质,宽松、吸水性强,易于清洗的裤子。
能让宝宝明显地感觉到弄脏后的不舒适感,又比较容易清理,有利于宝宝更快、更好地配合排便训练。
训练最好在夏季进行。
因为这个季节宝宝穿的少,换洗方便,即使弄湿也好处理,也不必担心着凉。
如果宝宝成长到训练最佳时机刚好进入凉爽季节,只要家里照顾的人手多,此时训练也未尝不可。
对付不合作把尿宝宝的办法
5、采用正确的把尿姿势
・姿势一
妈妈抱起宝宝,解开尿布,让宝宝的头躺在胳肘窝里,前臂托住宝宝的身体,宝宝顺势一侧依附在妈妈的怀里,手掌五指分开托住宝宝的屁股,另一手轻轻抓住宝宝的双脚并提起分开。
・适用:1-2个月的宝宝。
此阶段宝宝身体较小,颈、腰还很软,关节也脆弱。
本姿势可避免因用力过猛造成宝宝髋关节脱臼的危险。
・姿势二
当宝宝出现情况时,妈妈及时抱起宝宝,解开尿布,让宝宝躺在妈妈的怀里,双手握住宝宝的大腿并分开,同时辅以"嘘嘘""嗯嗯"等用力的声音来作为排便的信号。
・适用:满百天以后的宝宝。
此阶段宝宝随着月龄的增加,已经具备一定的控制力。
6、良好的爸妈态度最重要
刚开始宝宝大小便训练,可能成功率较低。
这与宝宝的成长发育有关。
一般宝宝控制大小便的次序为:夜间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小便--最后是夜间能够控制小便。
大小便训练只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每个宝宝发育程度都不同,训练过程应循序渐进,不要和其他宝宝相比,更不能因为宝宝出了"事故"呵斥或者责怪宝宝。
在整个学习训练过程中,爸妈应该保持轻松、宽容、多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招引宝宝的反感。
・温馨提示有的宝宝在妈妈抱着把尿时,就是不尿,还出现弓腰蹬腿的现象。
等妈妈抱起后一会儿就尿了,这是宝宝对训练反感的信号,爸妈应提高警惕!
7、从大小便了解宝宝健康
对于2-3个月的宝宝,由于喂养方式不同,宝宝大小便也不尽相同。
但总体来说进食、睡眠、大小便等各方面都已逐步形成规律。
这时的宝宝每天大便3-4次,小便20次左右是正常现象。
如果宝宝大便次数一直较多,性状也不太好,便稀有时呈黄绿色甚至有奶瓣,但宝宝精神好,体重增长好,说明是生理性腹泻,等到4-5个月时,加辅食后,大便即可转为正常。
大便次数较多,每次量少,含较多深绿色的粘液,亦称饥饿便,这与宝宝吃奶量不足有关,适当增加奶量即可纠正。
大便次数多于平日,出现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或小便尿量骤减,甚至6小时以上无尿的宝宝,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总之,大小便训练是宝宝成长中的必经之路,训练不得法,宝宝和爸妈都痛苦。
每一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爸妈千万不要拿别人的宝宝花多久的训练时间和程度与自己的宝宝相比较,也不必过分担心,只要以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基础,采用无压力的训练方法,就可以逐渐帮助宝宝完成训练使其踏上成功之路。
犟尿的"战斗"
都都如今八个半月大,变化不小,包括性格脾气方面。
性格脾气变化其中之一是犟尿。
所谓犟尿,就是大人把尿时抗拒不尿。
当把他两腿分开摆出尿尿架势时,都都会两腿并拢挺腰伸直;如强行再分开的话,就大声哭闹。
看着他两眼泪两行很是心疼,只好作罢。
顺从都都的结果是把尿把不到,等他将裤子尿潮,裤子便换不歇。
我们没有给都都用纸尿片的习惯,因为纸尿片捂住屁股不透气,只好多多洗衣服。
问了下相仿的小朋友,几乎都或多或少有着犟尿的习惯。
眼看天气越来越冷了,要想办法改变这一局面就要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把尿。
犟尿的"战斗"一直在进行,在战斗中不断尝试。
大致总结了三种对付宝宝犟尿的方法。
这里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因势诱导法要领是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实施把尿动作。
在室外,就让都都看些花花绿绿的灯或者其他感兴趣的东西,然后摆出撒尿造型;在家里,是将他抱到马桶旁,直接尿进马桶,让他边尿边看。
二、立式洒尿法这个办法主要适用于室外活动时。
大人辛苦点,由坐着把尿改为抱着宝宝站着把。
立式好处在于不容易使宝宝察觉是在把尿。
三、喂水引导法好不容易做通工作进行把尿,宝宝却没有尿或不尿,急人呐!都都妈想出的办法叫做"将欲尿之,必先喂之",就是在把尿的同时给宝宝喝水。
这招在实战中还真挺管用的。
延伸阅读:事半功倍的如厕训练课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都开始意识到宝宝的如厕行为就像学走路一样,是一个需要耐心等待的过程,它的顺利完成不取决于父母的主观愿望,而在于你家宝宝动作与心智两方面的成熟度和它们的完美配合。
何时开始如厕训练更合适?
太早开始的训练与太晚开始的一样糟糕。
宝宝太小,如厕训练会给他造成莫大的
压力和挫折感,甚至出现便秘、拒绝排便及上厕所退缩等反应;而宝宝两岁半还在白天兜着尿不湿的话,会让他自卑,也会令他在群体生活中成为笑柄,后者也是一种精神压力。
那么,有哪些线索可以帮助父母判断如厕训练该开始了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 宝宝可以保持尿片干燥达两小时以上,或在小睡时不尿;
● 宝宝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听得懂简单的指令;
● 宝宝对他人上厕所表示出兴趣;
● 宝宝可以走过去坐好;
● 宝宝可以在口头上或行动上表达想解便的欲念;
● 宝宝可以将衣服拉下或拉起;
● 宝宝可以独立地表达"愿意"还是"不愿意"。
2000年儿保专家的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父母在宝宝18到24个月之间开始如厕训练,80%的宝宝在两岁零4个月可以完成白天的训练,到3岁左右才能完成夜间训练。
专家发现男孩在训练时所要花费的时间超过女孩;而越早开始训练的宝宝,其训练期也较长。
例如18个月开始训练,到26个月时完成白天的训练,花费8个月,而从24个月开始训练,到第28个月也完成了,只花费4个月。
这一点让实践过的父母相信:等宝宝更成熟些再开始训练,宝宝可以学得更快,大人和孩子所遭遇的挫折也会更少。
如何做如厕训练?
准备一个类似于玩具的如厕椅或者尿桶。
尺寸方便宝宝坐稳或站妥,还必须配置鲜艳的色彩或者声音,来吸引小宝宝的兴趣。
属于宝宝的如厕椅应放在宝宝自己的房间里,宝宝乐意在客厅里开辟他的"游戏场"时,如厕椅也可以放到他的近处。
鉴于这个年龄的宝宝有尿意的时候都会急不可待,如厕椅放置时的"就近原则"非常重要。
让宝宝逐步熟悉自己的尿桶或如厕椅,经常带他去坐一坐,不必拉下裤子。
为了让好奇心强的宝宝对房里突然出现这么个"彩色玩具"不抗拒,父母不妨在他坐稳后在旁边讲故事。
随时询问孩子是否有便意或尿意,如果他点头,就赶紧带他去如厕椅上,将尿布拿掉后坐在上面。
开始解便时,不必马上处理它,因为小宝宝对于这种从自己身体里"掉下"的东西也许会有奇怪的感觉,父母可当着宝宝的面清理他的如厕椅或尿桶,告诉他卫生间才是"它们"该去的地方。
逐步摆脱如厕椅。
当白天的训练接近完成(宝宝很少在白天尿湿裤子)时,父母可以让孩子和自己一起去上卫生间。
女孩的训练主要由妈妈来完成,男孩的训练由爸爸来言传身教。
鉴于男孩子比女孩要脏乱和淘气一些,父亲应给予准确的示范,比如如何"瞄准"便桶。
如果他不听话,小孩子的稳定性又差,就在便桶中放一张有颜色的纸,让他瞄准纸片撒尿。
这对宝宝来讲,好似一个游戏,同时也增加了他上厕所的积极性。
训练孩子自己擦干净屁股。
这个步骤很多父母都乐意为宝宝代劳,怕他们擦不干净,也怕他们弄脏手。
其实这一环节不完成,如厕训练就不能算完整,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甚至会因为"没人给我擦屁股"感到莫大的精神压力,有些宝宝还会为此抗拒上幼儿园。
父母要示范正确的擦拭方向(尤其是女孩,大便后一定要从前往后擦,以防尿路感染),几次以后,孩子就会了。
假如怕孩子弄脏手,督促他们便后洗手就可以。
要等日间训练完成结束后再进行晚间训练,培养孩子入睡前后早起后主动如厕的习惯,如果发现孩子睡前饮水太多,或情绪特别兴奋、身体特别疲惫,凌晨时不妨叫起孩子,再上一次厕所。
对于大于两岁半的宝宝来说,尿床是他们的"绝对隐私",父母不可四处张扬,以开玩笑的方式也不行,切记切记!
中国人习惯把屎把尿,给孩子穿开裆裤;西方人却从来不把,让宝宝穿纸尿裤到两三岁。
对于女儿丁当的上厕所问题,我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方法。
如厕的历程
本来我也不懂,以为把尿是天经地义的事,只是自己比较懒,所以一直顺其自然。
虽然纸尿裤号称透气,但想想总是布的舒服,所以从医院出来开始,丁当就一直白天用布尿布,晚上用纸尿裤。
另外为了防止把裤子尿湿,我在外面用一个尿裤给丁当外罩,里面在小屁屁和尿布当中,用一层隔尿垫巾。
因为小宝宝,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添加辅食之前,一天臭臭几次也是正常的,用了隔尿垫巾,洗尿布时就很方便。
产假呆在家里百无聊赖,我对购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买了一堆又一堆的东西。
其中的一样就是一只小马桶,看说明书上说宝宝4个月就能用了,但实践证明,这件东西对只有4个半月的丁当来说毫无用处,于是,小马桶成了一件摆设。
等到7个月的时候,小马桶终于发挥作用了。
经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如果丁当拉衣服就是要尿,放在小马桶上,一放一个准;如果她放几个屁,脸部也用劲,那就是要拉臭臭了。
经过我们的长期"培训",丁当慢慢习惯了在小马桶上上厕所,并且很喜欢坐在上面,玩玩前面的球。
小马桶成了利用率最高的东西之一。
丁当快1岁的时候,我买了小巫的《给孩子自由》,发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平时定点给丁当把尿,有时她很不乐意,怎么把都没有,越强迫反抗和哭闹越厉害,甚至自己从小马桶上站起来要走开!过很久再把也只有一点点。
于是我开始注意不要强迫给丁当把屎把尿,如果时间差不多,我就会问她,要不要上厕所?如果有意思,她会自己期待地朝马桶看,于是只要帮她脱了裤子放在小马桶上就成功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称赞她,到后来,只要完事她自己就会坐在小马桶上拍手,而且站起来后还会指着小马桶"嗯嗯嗯"地告诉你"看我乖吗?"
13个月开始,丁当基本不出错了,于是白天脱离了尿布。
而且她开始自觉表示,指着马桶,完全不用我们算时间问她了。
我一高兴就又买了个马桶圈,拿回来一看,是2~7岁使用的,不过一试还不错,丁当这个大块头坐在上面还挺合适,而且好处是不用洗小马桶了。
14个月后,天气热了,丁当出汗也多了,晚上尿裤一般也干干的,于是晚上也不给丁当用纸尿裤了。
妈妈心得
★ 太小的宝宝不要把。
小宝宝由于膀胱容量小,特别是吃母乳的宝宝,一吃就拉的情况常有发生。
把得太勤,除去大人的辛苦不说,对宝宝来说也是一种压力。
★ 大一点的宝宝可以适当引导。
随着辅食的添加,宝宝的便便会减少到1天1次,而且比较规律,这时候可以开始适当引导。
★ 运用辅助器具。
婴儿坐便器是对宝宝的尊重,有些上面还有玩具,其绚丽的颜色可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渐渐宝宝就会知道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并能体会到在上面拉,比拉在裤子里要舒服。
★ 尊重宝宝的意见,不要强迫他,要适当地表扬他。
随着宝宝的长大,他会有自己的思想和意愿,所以不能勉强,否则会引起他的逆反心理。
★ 不要把尿裤子和羞耻联系在一起。
宝宝在两岁以前,还没有完全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千万不要羞辱他。
★ 拒绝光屁股开裆裤。
开裆裤一方面不卫生,一方面将宝宝的屁股露在外面对宝宝很不尊重。
★ 关于晚上的夜尿。
宝宝的睡眠很重要,为了保证宝宝的睡眠,一般晚上还是用纸尿裤比较好证。
到了一定阶段,晚上基本无尿或宝宝自己醒了会叫的时候,就可以不用纸尿裤了。
★ 要有耐心。
毕竟宝宝不是大人,有时候还会出丑,妈妈们也不必气馁,一起陪着宝宝慢慢成长吧。
文/丁当妈
宝宝如厕训练ABC
2003年6月6日 01:21 《为了孩子》
大多年轻父母期盼宝宝能早日告别尿布,但是宝宝"尿布--内裤--独立上厕所"的过程可能比想象的更长。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训练宝宝最理想呢?儿科医生会说:小宝宝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始训练了,如果孩子没有准备好,就迫不及待地将他(她)推进卫生间,只会导致失败。
可宝宝怎样的表现是"准备就绪"了,年轻妈妈又该怎么办呢?
一、十个信号:宝宝准备就绪
大多数宝宝在18-24个月大的时候,如厕必要的行为和认知能力已基本发育成熟。
但是很多宝宝在情绪上尚未准备好,所以一直到三、四岁的时候才愿意自己上厕所。
当你发觉下列信号的时候,你可知道宝宝已经准备好了:
1、宝宝明确表示乐意与你去卫生间看看究竟怎样上厕所,也许还会煞有介事地在马桶上坐坐。
2、宝宝理解厕所是干啥用的,了解尿布湿了或脏了意味着什么。
如果宝宝还有以下表现则更好,如,裤子湿了,就烦躁不安;自己将脏尿布往下扯;或者要求你换干净尿布等。
3、宝宝能听懂表示大小便的一些词语,如"尿尿"等。
4、宝宝可以保持2小时以上不湿裤子(或尿布)。
5、宝宝大便正常且柔软成形。
6、宝宝能够且愿意听从简单的指令,如上洗手间的指令等。
7、宝宝可以帮着提拉裤子。
8、在要排便前几秒钟,宝宝似乎可以自己意识到并告诉你(很多孩子会蹲下;或离开房间;或者"表情暗示")。
9、宝宝的情绪良好,自愿和乐意接受新的变化,不需要经过很大的调整(如,为了适应新同伴或者学校生活而做的调节等等)。
10、宝宝明确表示渴望独立。
如,想成为"大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或者想与爸爸妈妈一样,自己使用洗手间等。
如果你的宝宝符合大多数"条款",说明他(她)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进行训练了。
如果没有,那么最好再等一两个月。
二、循序渐进:从尿布到内裤
确信小宝宝准备好了之后,你该这样做--
1、亲自示范。
如果以前你上卫生间时从没让小家伙"陪伴",那么现在是时候了。
让他(她)和你一起进卫生间,"实习"如何上厕所,你可以边"解决问题"边向宝宝现场解说。
告诉他(她)身体部位的准确叫法。
阅读相关书籍和观看有关VCD也有助于孩子了解如何自己"解决问题"。
2、选择合适坐便器。
带宝宝去商店,让他(她)自己选择喜欢的座椅式坐便器(这有利于培养宝宝的参与感和兴趣)。
选择坐便器时应注意,坐便器应该牢固、舒适、高低适宜(宝宝坐上去,双脚正好着地)。
3、让宝宝舒服如厕。
将坐便器放在宝宝的卧室或者经常玩耍的地方,这样就更方便了。
鼓励宝宝试着坐到坐便器上,帮助他(她)在坐便器上用粘贴纸装饰,并写上他的名字,这样宝宝就会觉得坐便器"宝宝专用"。
即使这样,他(她)可能还不会正确使用。
这时,可千万别逼他(她)!
4、"内衣裤刺激法"
到儿童服装店,购买"大孩子"内衣裤,让宝宝自己选择有可爱图形、绣或印着宝宝最喜爱卡通形象的。
告诉宝宝,一旦使用宝宝坐便器,就得穿上新的内衣裤。
对很多宝宝来说,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
5、提供温和暗示
观察宝宝"便前信号"(如,双手紧抓;两腿紧夹;或者身体左右摇摆等),然后温和地对他(她)说,"告诉妈妈,宝宝想上厕所了,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