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技术中灭火原理与灭火方法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防技术中灭火原理与灭火方法的研究
自改革开放之后,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在各行业、领域均取得长足进步。
尤其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整体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更加追求精神的享受。
消防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提高消防安全水平是相关部门及人员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因此,只有熟练掌握消防技术中的灭火原理,以及对灭火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消防安全。
文章主要基于消防技术中的灭火原理以及灭火方法进行了论述和研究,以期为消防技术人员提供一些理论帮助和启示,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仅供参考。
标签:消防技术;灭火原理;灭火方法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趋势不断的深入,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了时代发展的主要内容。
在此趋势下,提高消防安全技术水平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
近年来,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在经济合作化全面发展的现今社会,需要对消防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透彻的理解,并清晰了解消防技术中的灭火原理和灭火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国家的基础设施,保障消防技术的合理化、科学化,提高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从而为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1 消防技术中灭火的原理
众所周知,消防安全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甚至决定着国家公共设施的安全与否,在构建我国和谐社会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要不断研究和完善消防技术,使其更好地应用于消防救援工作中。
基于此,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要不断研究和分析消防技术中的灭火原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进行消防灭火。
消防灭火原理主要是指破坏物体的燃烧链,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氧化物、可燃物,以及温度等环节被破坏而实现的,要想达到灭火的目的,就要将以上环节进行阻断,这就是消防技术中灭火的基本原理。
一般情况下,物体燃烧需要一定的含氧量,并达到一定的温度,只有将对物体的燃烧条件进行阻碍,才能进行消防灭火。
若想实现灭火的有效性,就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物体氧化剂、温度和可燃物等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进行消防灭火,同时,也可以有效抑制物体的燃烧反应。
熟练掌握消防技术中的灭火原理可以有效控制和抑制可燃物的燃烧,减缓火灾形势,为消防人员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消防救援工作,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公共财产安全。
2 消防技术中灭火的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我国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科学技术尤其
是自动化技术越来越创新化、智能化,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意识日益提高,越来越重视消防安全问题对其正常生产、生活等活动的影响。
因此,近年来愈加重视消防工作的有效性。
要想从根源上进行灭火,就要对火灾点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切实可行的灭火方法展开灭火活动。
消防技术中的灭火主旨就是阻碍各个环节的燃烧点,这可以根据火灾的具体情况采用窒息、隔离、冷却或者化学抑制等方式进行。
在消防技术中,化学抑制属于化学灭火过程。
在实际灭火行动中,可以采用一种方式进行灭火,同时也可以根据火灾的形势采取多种方法交叉灭火。
目前我国的常用灭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论述如下。
2.1 减少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窒息法
窒息法在消防技术的灭火之中,主要是需要确立和关注一系列主要含氧物体的含氧度以及其燃点,更具体而言,需要关注汽油、乙醚、乙醇、橡胶屑、煤油、棉花等物体的含氧度,通过减少这一系列物质的含氧度,可以有效的降低其燃烧的可能性,从而达到可燃物的氧气消耗,进而有效的完成窒息方法的推行。
而在窒息法中,还有一种有效的方式便是通过利用氮气、二氧化氮等惰性气体来对空气中的含氧量进行相应的稀释。
通过这样的稀释,可以使得燃烧在氧气稀薄的情况下无法得以持续,从而有效的完成消防技术中通过窒息法所达到的燃烧熄灭。
根据相关研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约占氧气浓度体积的百分之二十一左右,而一旦相应的含量低于了这样的状况,就会出现氧气不足,进而阻碍整个燃烧的情况。
而这种情况也正是消防灭火技术中希望通过窒息法能够达到的相应效果。
2.2 把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的方法——隔离法
在消防技术中,使用隔离法进行消防灭火是非常常见的。
隔离法的主要原理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以免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因为氧气具有助燃的作用,会加大可燃物的燃烧力度,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隔离法可以阻断物体的燃烧条件,在隔离法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灭火泡沫或者石墨粉进行隔离,它们可以有效阻隔燃烧物与助燃物之间的联系,直至火灾被扑灭。
但燃烧物体无法直接接触空气时,火灾就会失去支撑,其中的氧气也会被阻隔,这样就会使得物体无法继续燃烧,最终达到灭火的目的,隔离法不仅节省了消防成本,而且还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火灾扑灭,灭火步骤简便明了,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灭火。
2.3 降低燃烧物质温度的方法——冷却法
与隔离法相比,冷却法也是人们常用的消防灭火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发生火灾时人们想到的第一种灭火方法。
冷却法的灭火原理是尽最大可能降低燃烧物体的燃烧温度,进而使得物体无法达到燃点的需求,而燃点与温度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温度达到燃点所需,才能使得物体进行燃烧。
冷却法是将自外部的热源进行了有效的阻断,使其无法正常燃烧,以此实现灭火目的。
在实际使用冷却法进行灭火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借助消防水枪实现的,将具有冷却效果的水直接喷洒在燃烧的物体上,在一段时间后,物体的燃烧温度就会降低,无法满足燃点的需求,从而实现消防灭火。
在燃烧物体和冷却物接触的过程中,利用水具有的冷却作用可以有效扑灭固体可燃物引起的火灾,起着冷却燃点温度的作用,最终使得
燃烧物体无法继续燃烧。
2.4 抑制燃烧连锁反应进行的方法——化学抑制法
化学抑制法是消防灭火方法中非常有效的灭火方式,其主要是借助化学手段完成的,化学抑制法的灭火原理是抑制有焰燃烧中燃烧链而实现灭火的目的。
在实际使用化学抑制法进行消防灭火时,首先要考察燃烧物体中是否含有氢,因为氢是促使可燃物燃烧的重要物质,在碳氢化合物燃烧的火焰中,可以通过卤代烷灭火剂或者干粉灭火剂的粉粒进行灭火,这些灭火剂的使用可以有效抑制火焰的产生,同时也会在最短时间内将火灾扑灭,实现高效率灭火。
就目前我国消防技术而言,化学抑制法对防止燃烧物体继续燃烧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是最有效的灭火方式。
近年来化学抑制法在消防灭火中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3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的消防安全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基于此,如果想要发生火灾时在最短时间内将其扑灭,就要熟练掌握消防技术中的灭火原理,并根据火灾发生的根源以及周围环境采用切实可行的灭火方法,达到有效灭火的目的,使消防灭火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应用,以此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公安消防监督员业务培训教材(火灾事故调查)[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吴启鸿.世纪之交对火灾形势和拓展消防安全技术领域的思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0(3):23-26.
[3]公安部消防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淘汰哈龙行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