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工程管理类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专业工程管理类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作者:刘小冬郭春华
来源:《科技资讯》 2013年第33期
刘小冬郭春华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225)
摘要:工程管理类课程是园林专业本科生教育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课程设置意义、高校课程设置现状、职业岗位与就业等方面分析出发;探寻一般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培养中,如何优化工程管理类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性。
关键词:园林工程管理课程设置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791(2013)11(c)-0157-02
1 工程管理类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园林工程管理是园林学科建设与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林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延伸与具体实现园林设计意图的重要保障措施。
园林专业在过去得培养中,大多趋向于对规划设计能力的训练和教学,而对于园林工程管理方面得教学,无论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以及教学实践方面的重视度不高。
当前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中,由于设计岗位竞争激励,很大一部分学生直接从事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在部分学生的回访调查中,较多谈及到在从事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对于园林工程管理类知识的缺乏,部分知识还需从头学起。
作为与学生就业方向密切相关的课程模块体系,园林工程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如何适完善在以园林规划设计为主要平台下的工程管理课程体系,并应用于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相关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工程管理能力与工程管理课程之间存在相关联系,以适应现代园林工程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
2 工程管理人才就业前景分析
目前国内专业园林工程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却数量惊人,业务量充足。
工程管理、施工设计人员和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比例较高,园林施工技术人员紧缺。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园林工程项目数量也在稳步增加;园林工程管理包括施工组织、施工质量管理、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市场需求量直线上升;尤其是有关工程设计管理、项目招投标、工程预决算等方面的人才相当缺乏。
一方面市对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有很好的需求量。
另一方面, 园林毕业生却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职业需要。
2009年对我校前5年的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情况调查,发现
从事设计工作的占41%,从事管理工作的占16%,从事现场施工管理的占12%,从事其它工作的占31%。
2012年对我校近3年毕业生又进行了一次就业情况调查,其中从事设计工作的占45%,从事管理工作的占6%,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占27%,从事其它工作的占22%。
2013年6月,对09级园林专业学生就业抽样调查结果表明,58位学生中,从事设计工作16人,约占28%,其中方案设计9人、绿化设计5人、施工图设计6人;从事工程项目管理27人,约46%,其中施工管理16人,预
决算招投标4人,工程信息管理6人;从事其他相关工作14人,占27%。
三次的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园林专业毕业生从事设计工作的毕业生比例较大,达到40%~50%,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比例逐渐增大,从12%~40%多,从事其它行业工作的人数有所下降,从31%下降到27%左右。
总体上来看,园林工程管理就业发展前景良好,且人员需求增量较大。
3 工程管理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当前随着社会的需求和园林学科的发展,在国内开设了园林本科专业的高校,或多或少都有
涉及工程管理类课程,但大多并没有较为完整的课程结构体系。
园林建设项目从项目立项到工程建设完成需要经历如下几个主要过程,项目立项,方案设计,施工建设,后期养护管理。
园林工程
与管理贯穿于方案设计、施工建设、后期养护管理三个方面,是一个连续完整的系统,在各个过
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有高校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中,基本都开设了园林工程这门课程,这是
贯穿与设计和施工的重要纽带;而对于施工建设和后期养护管理方面的课程设置的连续与系统性不强,大致有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园林材料与预决算,园林施工技术,园林绿化工程与管理,园林招投标等方面。
园林工程与管理类课程类别的设置和培养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如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有的院校设置为选修课,有的设置为必修课。
总的来说,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
课程体系的广度不够,深度不足,实践性不强,不能很好的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多兴趣学习和求知
的平台。
4 工程管理类课程体系优化
园林工程项目与施工管理是基于工程技术的管理规律和工程技术活动的管理问题,实际工作中将面临投资决策、规划设计、成本分析、工程结构、工程材料、施工组织、使用维护、风险
管理、对外交流等涉及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环境、信息、安全、语言等多领域的各
种问题。
其中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的四大体系是工程管理的核心与基础。
园林工程管理类课程体系应基于工程管理内涵的核心与基础,在园林规划设计培养平台上进行优化,最终形成“四个体系、三大分类”的工程管理类课程体系。
“四大体系”指针对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工程经济与经营、园林工程管理、园林法律法规四大体系中设置相应的类课程群。
“三大分类”指每个体系的各类课程分为核心类,特色类以及拓展类;核心类课程是工程管理的
基础,特色类课程以园林工程建设的特点及需求为着力点,拓展类课程则是涵盖工程管理的诸多
方面,以供学生多样化的选择。
同时按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包含通识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每个平台分必修课与选修课。
课程体系的各类课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的三大平台相链接;核心课程与专业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对接,而特色课程及拓展课程可与学科基础选修课以及专业选修课程对接。
5 工程管理类课程设置
5.1 工程技术课程群
园林工程技术主要是解决如何怎么去做园林工程,这是园林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与核心。
这个体系中需要培养学生能熟练掌握,如:土方工程、水景工程、假山工程、绿化工程等的工程
设计、施工技术、工程结构、工程材料、绿化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内容。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以“园林工程、工程力学、园林建筑构造与选型”课程为核心,以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为特色,以
园林材料、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学等课程为拓展。
其中,“园林工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工程力学、园林建筑构造与选型”设置为学科基础必修课,“园林材料、房屋建筑学”设
置为学科基础选修课,“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程。
5.2 项目管理课程群
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解决怎样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一定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来实现工程目标。
一个完整的工程管理包括工程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
内容。
具体而言即通过工程计划把预定目标分解成具体、可执行的子目标,组织人员、配置资源予以实施,进而对工程建设的各参与主体进行工程协调,对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做好事前、事中
和事后控制,并及时纠偏。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以“项目建设管理”为核心,以绿化施工管理为特色,以管理学、施工组织与设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商务谈判与实务等课程为拓展。
其中“项
目建设管理”为专业必修,“管理学”为学科基础选修课,“绿化施工管理、施工组织与设计、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为专业选修课程。
5.3 工程经济与经营课程群
园林工程经济主要是解决怎样做才经济合理,即选择何种技术方案能使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最佳。
经济体系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一定的资金预算安排实现工程的预定目标,并达到工程项目技术与经济的辩证统一。
同时对于园林行业而言,还涉及到园林绿化苗木的生产、经营、销售等。
在课程设置时应在工程经济与园林生产经营之间相互兼顾,形成以“工程经济学”课程为核心,
以园林工程概预算为特色,以工程造价、苗木生产经营等课程为拓展。
该课程群众考虑到园林就业岗位的需求与人才的专业化程度,把“园林工程概预算”设置为专业必修课,“工程经济学、
工程造价、苗木生产经营”设置为专业选修课。
5.4 法律法规课程群
法律法规是工程管理与实施的法律准则和各方参与主体完成各自工作任务的实施依据。
工
程项目的多方参与主体与工程管理的行业特点,以及工程建设具有的较高社会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和信用风险,决定了工程管理需要以法律为实施依据。
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园林法律法规”课程为核心,具体内容如《城市绿化条例》、《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以合同法、
招投标法等为拓展。
其中“园林法律法规”设置为学科基础选修课,“合同法、招投标法”设置为专业选修课。
参考文献
[1] 任宏,晏永刚.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集成模式与教学体系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
究,2009(2):80-83.
[2] 孟瑾,王小德,马进.21世纪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探索[J].中国林业教
育,2009(2):14-16.
[3] 黄丽艳,吴玲.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四维平台”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宿迁
学报,2013,7(7):114-118.
[4] 钟昌宝.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