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课堂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刘芳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03期
摘要: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优化提问;提高效率;盲目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
俗话说:“一问激起千层浪。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吹皱一池春水”,无效的提问却是“泥牛入海”。
因此,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课堂提问,减少提问的无效性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学生学习目标要求,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将问题集中在突出教学重点上,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尽量减少提问的无效性,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或一些没有实际意义、过于简单不需思考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我们说的“大家看对不对啊?”“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这样做好不好啊?”既然是无效的提问,教师就要少提,最好不提。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避免无效提问,教师提问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提问的内容上,要避免简单的记忆类的问题。
如,老师在课前复习时问:“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课题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根本就可以随口而出,那么就失去了提问的有效性。
相反,如果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懂得了什么?”这样增加了一定的深度后,学生就会主动思考再做回答,真正起到了复习的效果。
二是教师在提问的方式上,要避免判断性(是与不是)的提问。
例如前面所说的“对不对?”“好不好?”等问题,当老师提出这些问题时,学生往往揣摩老师的心理,看老师的眼色,猜测老师的意图,从而随声附和,整体性地做出“是”或“不是”、“好”与“不好”的回答。
这样从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则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这种整体回答并非表达了整体性效果,反而会掩盖学生认知上的盲点和误区,也会导致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失真。
因此,为提高课堂提问效率,我们提问时要尽可能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有一定的深度。
要遵循叙事性(是什么),叙理性(为什么),发散性(延伸和推广)的顺序逐步深入。
即便是复习旧知识,也要变换角度,使问题新颖,而不要简单重复。
二、优化课堂提问,控制提问的盲目性
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易造成教学中的盲目。
提问应有明确性、准确性,切忌随心所欲,语意含糊,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曾有过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位老师兴冲冲地抱着地球
仪去上课,校长也来听课。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教室内多了什么呀?”同学们前瞅瞅,后瞄瞄,齐声回答:“多了个校长。
”这样的问题表述含糊不清,学生不知所措,这能怪学生不理解老师的用意吗?例如,在教学《衣食的来源》时,在教学农产品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时,我们如果提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谁?”学生就会错误地理解老师的用意,回答出诸如:爸爸、妈妈、老师、交通工具等答案,老师也被学生的回答绕得不知所措,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这显然是老师的问题不够明确,如果老师进一步明确问题,这样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吃的、穿的,哪些与农产品密不可分?”学生就会很快明白老师的意思,做出较快而又准确的回答,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优化课堂提问,放宽学生思考时间
虽然,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在提问时不急于求成,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确保学生准确回答,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学生的思考时间紧凑,就会给学生的解答造成困难。
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间,提问的话音一落,就急于搜寻目标,点兵点将地发言,结果欲速则不达,学生泄气,教师叹气,最后教师只好越俎代庖,自问自答了事。
由于教师唱独角戏,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养成不肯动脑筋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课要注重学生启发式学习。
学生的思维教师只能启发,不能代替。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课堂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的收获,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争辩,确保学生能准确地回答,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习气氛,这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保证。
通过优化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一起动脑动手,合作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蒋宗尧.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基本功.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严先元.教师的教学技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董红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教育局)
?誗编辑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