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叫雷利的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了“我”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文语言朴实、情感强烈,读来催人泪下!(根据本单元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以及文本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1、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及含义深刻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高学生利用课外资源,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形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四、说教法与学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时,我紧紧围绕“听、说、读、写、思”展开,采用想读法、悟读法、语境想象、角色体验、拓展资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情写话,让学生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流程)五、说教学流程(一)观看图片,激情入境。
因为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为此,我让学生观看关于战争的图片,学生看完图片后谈感受,让他们初步感知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板书:和平)(二)赏读课文,感悟形象。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在感悟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时,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首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画出描写父亲形象的句子,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互读互评;最后全班交流时,师生互评。
通过多元化的朗读与评价,父亲那爱和平、爱家庭、有才华的多维形象在学生的心中鲜活起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
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持和平,制止战争。
本文情感强烈,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痛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的真挚情感。
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
二、学说情本班学生有一定的自学生字、词语的能力,但概括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能力有所欠缺,现在的中国孩子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感到很遥远,特别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更是无法体会,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体验这些情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对文章所描绘的景物、人物、故事等留下深刻印象,对语言文字有上有所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的读写“执行、维护等词语。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法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是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创设情境,生成情感;2.多重对话,迸发情感;3.拓宽文本,激发情感学法是学生通过读文质疑,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画、批注、体会、朗读),学生在体验情感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个性,悟出自己的理解。
五、说教学流程教学本课时,根据本课教材特点,我进行了以下处理:第一、创设情境,生成情感。
情境是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阅读之前,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去感悟、去探究,它是体验的引信、探究的前奏,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自发地进行并获得情感体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朱王堡小学祁艳萍一、教材分析《一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讲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及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最后呼吁国际社会性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篇课文感情强烈,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读来催人泪下。
学习本课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二、教学理念我们知道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子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设听、说、读、写的机会,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三、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的生字。
2、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执行、维护、给予、素质、凯旋、硕士、威胁、充满、卓越、等词语。
(重点)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4、初步树立热爱和平和维护和平的信念。
(难点)四、说教法本篇课文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和平的,把家庭的不幸与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它的呼声也是我们的心声,所以课堂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朗读课文,听读课文的情境,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课堂中我作为一名学生指导者、参与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尝试解决。
五、说学法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己学会生词语,并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课前让他们搜集关于战争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能联系实际体会“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重要意义。
课堂中学生提出疑问,大家自主尝试解决。
六、说流程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外两篇小英雄的课文,大家有何感想呢?今天让们一起来听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难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无家可归。
今天我们学习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
(2)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
三、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
3.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上交给老师,在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第二课时一、提出共同的疑问,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3.作者在为谁呼吁?二、感悟与交流,解决疑难。
1.默读与感悟。
2.小组交流。
3.班上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①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
2023年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精选3篇)

2023年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精选3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本课属于书信体__,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课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在一起,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内容感人,由此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从教材所处的位置分析,其任务主要是在承接学生前阶段已掌握的“多读、多想、多体会”这一读书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与悟,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本组课文后续两篇课文《黄河魂》《镜泊湖奇观》的学习作铺垫。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以及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比较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也很难想象出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这一认知实际,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我特在教学时利用配乐朗读、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战争,了解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
据此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知识与能力: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解疑和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课文,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理解信中“我”的呼吁。
教学难点:加深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二、说教法: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的方法无疑是决定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已有知识,在本课教学中,围绕“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理念,第一课时我主要采用设疑激趣、情境创设、问题探究、活动体验、角色移位等方法进行教学,巧妙地将教学寓于读悟体验活动之中,注重教师的积极指引和学生情感的自我建构,努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读议互动中自主交流、充分体验,让学生沿着小作者的情感阶梯,迈向情感高潮,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得到启迪。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篇一教材分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属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
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本文情感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教学这篇课文一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二是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设目标: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预设重、难点: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难点: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1.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查阅有关资料。
预设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出“呼声”。
——入情二、1、播放课件:学生聆听配乐诗朗诵《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节选)及观看一组有关战争的图片。
2、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精选3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属于书信体,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下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战争与和平”。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地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节课,课时安排为二课时,本节说课的重点是第二课时。
2、教材分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情感强烈,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是读起来使人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文的编排意图为: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本课时,要帮助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是四年级教材的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的具体体现,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培养,并带到将来的语文学习当中去。
3、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其依据是:由于战争离现实孩子的生活很遥远,但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特别是那些无辜的孩子们,很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家园,成了难民,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设身处地地通过文中的主人公的情感来体会人们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对来之不易的和平倍感珍惜的情感。
人教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公开课精品说课稿

人教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公开课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描述了中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概念和深层次的情感理解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勇于面对困难。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勇于面对困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3.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优秀7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优秀7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篇一佚名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后查字典做好解释。
2、雷利是说给谁听的呼声?都说了些什么?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发言。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3、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抽读生字卡片。
2、辨字组词。
3、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5、说说文章主要将了什么?(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信中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
1、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
2、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识1、听写词语2、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因为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2、面对这些不必要的战争,作者说应该怎么做呢?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3、了解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儿童诗《呼唤和平》,和平是人类的追求,今天,我以“战争与和平”作为说课的主题。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组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本组课文体裁多样,围绕“战争与儿童”的主题,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
为第五组课文“热爱生命”打下了基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
这封信中小作者通过深情回忆他爸爸出征前及牺牲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的心情,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读起来催人泪下。
小作者借这封信强烈呼吁全世界的人民都来关注和平,捍卫和平。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本文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心理及感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失去父亲后的无比悲痛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4)发展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我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切实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作为教学重点,把加深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作为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新课程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
为了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本课特点的特点及本组课文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切实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的训练重点,我采用整体感知、创设情景、合作探究、以悟促读、拓展延伸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法、讨论法、发散思维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学习。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和平与关爱”单元。
本课通过一位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深切表达了对父亲的缅怀和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和平对人类的重要性。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和平的意义,珍惜和平环境,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内容包括: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等词语。
教学资源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图片、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说学情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阅读并理解一般性的文章,但对于战争与和平这类较为抽象的主题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学生们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部分学生可能对长篇阅读感到吃力,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兴趣浓厚,可以利用这一点增强课堂吸引力。
三、说教学目标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和平的重要性,树立维护和平的意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战争与和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维护和平的意识。
五、说教法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讲授法用于生字新词的教学和课文背景的介绍;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主题;角色扮演法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情境,加深对和平的理解。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辅助教学;利用小黑板书写生字新词,便于学生记忆。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说教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组的课文。
本组课文体裁多样,前两篇课文生动有趣,是战争中的英雄形象,后两篇情感浓烈,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使学生对战争有更全面的了解。
本组课文都是围绕“战争与儿童”的主题,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
为第五组课文“热爱生命”打下了基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
这封信中小作者通过深情回忆他爸爸出征前及牺牲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的心情,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本文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心理及感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失去父亲后的无比悲痛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4)发展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和的观念。
●说教法学法:新课程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
为了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本课特点的特点及本组课文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切实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的训练重点,我采用整体感知、创设情景、合作探究、以悟促读、拓展延伸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法、讨论法、发散思维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学习。
●说教学流程:战争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留下的大多是勇气与英雄的形象,而它的毁灭与绝望不被他们所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为“战争与和平”。
这篇课文属于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
这篇课文情感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是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节课是四年级教材的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的具体体现,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培养,并带到将来的语文学习当中去。
二、说目标
今天,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为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
望和平。
3、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教学难点是: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1、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2、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习的愿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运用问题引导,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解决的问题。
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
3、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战争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创设情境表情朗读法,尽可能地再现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利用真实可信的音像资料,通过阅读课文和补充材料,组织学生交流观后、读后感受,让学生真切感受世界并不太平。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来表达“我”的感情,朗读时要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怀念”这一情感基调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
5、所用的教学用具:PPT课件和有关战争的录像资料。
《明天会更好》歌曲。
学法指导的重点和依据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习特点,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以“自读自悟——体会文章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表情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讨论交流,想象说话——发表自己对战争的看法”,抒发“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为学习主线,通过这条线索的学习清晰地把“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植入学生的思维中。
四、说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提弦定音。
上课伊始,我先用三个问题提起该节课的弦
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的呼声是什么?他向谁发出呼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立刻提起,然后顺势进入课文学习。
2、走进文本,感悟真情。
(1)、开课在即,我用这个中国孩子为什么要发出呼声?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的学习。
学生们先浏览课文,然后明确父亲“才华横溢,深爱家人,热爱和平”的三个特点,期间适时指导感情朗读。
(2)、情感的弦已经被绷紧,然后水到渠成感悟英雄回归的悲痛。
这个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给孩子们以学法指导,采用范读,接读,配乐移情读等方式,抓重点词体会父亲为和平作出牺牲的悲痛。
(3)、英雄走了,我们活着的人,要有所警醒,看看我们面临的世界,大家自由读课文5---6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知道“和平之花”的深刻寓意。
3、拓展升华,凸显主题。
结合学生搜集的关于战争的资料,说明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从而明白和平的重要性。
学完课文,再问大家“你觉得雷利仅仅只是向加利先生发出呼声吗?”“这只是雷利一个人发出的呼声吗?”让“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声音响彻全世界。
4、走出文本,延伸主旨。
联系实际说行动。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让他们写写自己“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方式,让思想左右行动。
5、作业布置,落实行动。
让孩子们小练笔: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关爱,引起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并熟悉信的格式。
五、说板书设计: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文章的中心,并层层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