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味食品作文450字烧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美食篇1
小朋友,你喜欢吃烧麦吗?喜欢的话请跟着我做一做吧。
首先,我们得去菜市场买来可爱的小香菇、强壮的胡萝卜、肥瘦相间的肉和Q弹的木耳。
回家后把这些食材洗干净,用刀将香菇胡萝卜木耳都切成丁,随后把肉切成碎末。
然后将这些东西全部放进锅里炒香,倒上些海鲜蚝油和香油,再放上一点盐,撒上葱花,拌匀后就可以出锅了。
之后妈妈把这些炒好的'材料装进一个大碗里放凉备用。
我们可以趁这个机会,把准备好的面皮擀薄,然后就可以开始包了。
首先拿来一张皮,把馅舀进去,再一个褶一个褶地包起来。
包好的烧麦,宛如一朵朵含苞欲放的石榴花。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到了,将他们放入蒸箱蒸20分钟。
闻着烤箱里飘来的阵阵香气,守在一旁的我终于忍不住了,跳上前,左手右手各拿一个,有点烫嘴却又忍不住,不管三七二十一“呜咬”一口:浓汁在我舌尖上跳舞,Q弹的木耳在跟我的味蕾兴奋地谈话,像一位出色的解说员在炫耀自己的绝技。
那薄薄的近乎透明的花褶面皮包裹着软弹又饱满的馅料,咬下去的每一口都让我倍感幸福,余香无穷,吃完这个忍不住想要去吃下一个,香极了!
边吃边在想:这么好吃的烧麦是谁发明的呢?一问才知道,烧麦在元朝时候就有了,最初烧麦叫“稍麦”,原来烧麦这种美食已经有这么多年的历史了呀!
吃着自己做的烧买,我心里美极了。
怎么样,小朋友们?一起来试试吧!
家乡的美食篇2
我的奶奶和妈妈都十分心灵手巧,能做出许多好吃的东西。
比如春卷、茄夹、饺子……但我更喜欢一种合适早上吃的点心——烧麦,这就是我的舌尖上的味道。
烧麦长得像一只布娃娃戴的小厨师帽子。
整个烧麦白里透红,里面装满了红黑色的糯米和肉丁,光是看着就让小朋友们直流口水。
做烧麦的时间总是选在星期天的下午,妈妈、奶奶、我和弟弟一起上阵来做烧麦。
奶奶先来打头阵:糯米里头掺点儿米,在电饭锅里煮好;炒锅下油炒香肉末和香菇,与煮好的糯米饭搅拌,拌的喷喷香,烧麦的馅就做好了。
此时的糯米热乎着,是最好吃的。
我们每个人都会尝一点儿。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包烧麦。
我们自己擀出来的烧麦皮比饺子皮大一点,薄薄的烧麦皮儿需要我们多加爱护,一定不能破了。
一片烧麦皮躺在了我的手心里,但如何去包呢?奶奶给我做了示范:一小勺的烧麦馅放在皮的中央,奶奶的一只手托着它,大拇指按着馅,让它凹下作文去,另一只手旋转着它,同时给它挤出一个脖子,脖子上也开出了一朵花,再整个形把它放进一个竹筐子里,就算包好了。
不仅制作工艺复杂,吃烧麦的讲究也不少。
在锅里蒸的时候要把“帽子”倒放着,吃时夹着脖子,一口一口地把帽檐咬掉,然后把脖子也吃掉。
我们吃起来觉得十分幸福。
关于烧麦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
明末清初时,有哥俩儿以卖包子为生,后来包子店归哥嫂,弟弟在店里打工包包子、卖包子,善良的`弟弟除了吃饱以外,再无分文,为增加收入今后娶媳妇,弟弟在包子上炉蒸时,就做了些薄皮开口的
"包子",区分开卖,卖包子的钱给哥哥,稍卖的钱积攒起来,很多人喜欢这个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卖",后来名称演变,就改叫烧麦了。
烧麦的馅也像传说中它的发明者一样包容,只要你喜欢吃的,都可以包进去,我们也会换着口味吃。
烧麦是中国的特色,是甜、香、咸的结合,使我们幸福的味道,这就是舌尖上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