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茅盾的小说创作

合集下载

《茅盾的文学创作》课件

《茅盾的文学创作》课件

茅盾小说创作史
茅盾在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小说,其中包括早期的社会现实主义小说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文学理念,注重揭示社会现实和呼唤社会正义。
茅盾小说风格特点
茅盾的小说作品以鲜明的人物形象、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见长。
茅盾小说代表作介绍
《子夜》
通过讲述一个农民家庭的故事,展现了农民 生活的艰辛和他们的奋斗精神。
《茅盾的文学创作》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本课件将带你了解他的生平及其在中国文 学界的地位和影响。
茅盾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茅善普,湖北黄冈人。他是中国近现代作家、文化理论家、文学评论家,享 有“中国现代文学之父”之称。
影响茅盾创作的背景
茅盾的文学创作深受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特别是中国的社会转型期和反封建运动。
《腰梁》
以民族英雄赵声旺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对抗 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
《春蚕》
通过描绘女工的生活,探讨了社会阶级和性 别的问题。
《坟》
通过描写一个农民对待坟墓的态度,表达了 对生命、死亡和传统文化的思考。
茅盾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茅盾致力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为后来的作家树立了榜样,并对文学创作方法和文学批评观提出 了新的见解。
茅盾与“文学革命”运动的关系
茅盾是中国“文学革命”运动的旗帜人物之一,他积极参与并推动了该运动的 发展。他的作品有力地反映了时代变革的呼声。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井冈山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大纲一、指定必读教材:本课程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严家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为基本教材,另外参考《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三卷本,严家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以对三卷作品选的学习作为基础和先导,再进一步通过对文学史的学习,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史论构架和发展概况,从微观上把握具体作家作品、思潮流派等文学现象的基本内容,从而完成对本科程的学习与考核。

二、考试总目标:1、测试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具体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检查学生对必读书目所选作品的理解能力和熟悉程度以及课外阅读情况。

具体包括识记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2、运用所了解、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学现象、文学思潮、作家作品能力。

3、能对二十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整体状态有清晰、完整的了解,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评论能力。

三、考试方式:闭卷考试四、考试题型:1、填空2、名词解释3、选择题4、简答题5、论述题五、考试内容与评价目标引论[考核目的与考核要求]认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产生的内外制约条件以及分期状况,理解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特征。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产生的内外制约条件。

(了解)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分期状况。

(了解)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不同于古代文学,也不同于近代文学,与它的现代性紧密相关。

(重点)第一章甲午前夕的文学[考核目的与考核要求]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端及其标志;掌握陈季同的《黄衫客传奇》、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等所具备的现代小说特征。

从文学主张、对外交流、创作成就三种角度考察中国现代文学发端时的状况。

(了解)《黄衫客传奇》在质疑包办婚姻、门当户对习俗等思想方面和心理刻画、风俗描绘等艺术方面具有现代意义的开拓性特征。

(重点)《海上花列传》一开狭邪小说的风气,作为中国近代最为杰出的小说,在现实人生描绘、个性人物塑造、结构布局和语言运用上都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特征。

第十章 茅盾

第十章 茅盾

五条线并进结构
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 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 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人为代表的公债投机活动; 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人为代表的公债投机活动; 在世界经济危机、 在世界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及军阀 混战等影响下的民族工业的兴办、 混战等影响下的民族工业的兴办、挣扎和最后 的彻底破产; 的彻底破产; 工人阶级的悲苦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 工人阶级的悲苦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 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吴老太爷仓惶出逃、 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吴老太爷仓惶出逃、 曾沧海暴死街头、吴荪甫“双桥王国” 曾沧海暴死街头、吴荪甫“双桥王国”美梦彻 底破灭; 底破灭; 依附于资产阶级的城市多余人日常生活和寻求 刺激的变态心理以及苦闷抑郁的精神状态。 刺激的变态心理以及苦闷抑郁的精神状态。
茅盾是继鲁迅、郭沫若之后在现代文学史上影 茅盾是继鲁迅、 响最大的文学家,也以充沛的精力、 响最大的文学家,也以充沛的精力、辛勤的劳 作和渊博的学识, 作和渊博的学识,为中国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 贡献。他是优秀的小说家、散文家和杂文作家, 贡献。他是优秀的小说家、散文家和杂文作家, 同时, 同时,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有影响的文学 批评家、外国文学翻译家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研 批评家、 究者。他的长篇小说《子夜》开创了30 30年代 究者。他的长篇小说《子夜》开创了30年代 社会剖析小说”新的文学范式, “社会剖析小说”新的文学范式,奠定了他在 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并在文坛留下了长 达半个世纪的深远影响。 达半个世纪的深远影响。
《子夜》1933年1月由上海开明书店 子夜》1933年 出版, 出版,是茅盾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 义的一部力作, 义的一部力作,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和出版史上的一个异数,很少有作品 史和出版史上的一个异数, 像它的命运那样大起大落、毁誉纷呈。 像它的命运那样大起大落、毁誉纷呈。 1933年 子夜》的出版轰动了文坛, 1933年,《子夜》的出版轰动了文坛, 在评论界、 在评论界、出版界和读者当中引起了热 烈反响,鲁迅、瞿秋白、冯雪峰、 烈反响,鲁迅、瞿秋白、冯雪峰、朱自 清等都撰文给予充分肯定和褒扬。 清等都撰文给予充分肯定和褒扬。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P19-23答: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

自文学革命开始,新文学的先驱者们就主张文学服膺于思想启蒙,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强调以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去指导新文学的创造。

举例: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二是感伤情调的流行。

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笼罩于整个文坛的空气主要是感伤。

举例:冰心的《超人》、许地山的《命命鸟》。

三是个性化的追求。

因为“五四”时期是提倡个性解放,鼓励个性发展的年代,所以写个人的生活,个人的情绪,是普遍的现象。

举例:郭沫若《女神》。

四是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现实主义成为“五四”时期乃至是第一个十年最有实力的创作方法。

举例:鲁迅《野草》。

2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P9-10答: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五四”后,各地爱国学生团体纷纷仿效《新青年》、《每周评论》,创办白话周刊。

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

2、是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团体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3、是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如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控诉了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采用了现代意味的手法与样式。

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答:(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从题材上看,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且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从眼光上看,主要是关注“病态社会”里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

他的眼光在于“绝望的反抗”:对于社会,更是对人自身的反抗。

从小说模式上看,体现在《药》和《故乡》中“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体现在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

在艺术表现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去描述主人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

茅盾创造原文

茅盾创造原文

茅盾创造原文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文学才华而闻名于世。

他的创作原文是指他所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既包括小说、散文,也包括评论和杂文等。

茅盾的创作涉及多个领域和主题,其中包括社会现实、人性的探索和历史的反思等。

在茅盾的作品中,他以真实的人物和故事为基础,刻画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方式,揭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和矛盾。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思想深度。

茅盾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国际文坛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

他的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使他的作品成为经典。

茅盾的创作原文是他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思路的来源。

他通过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揣摩,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还在思想上具有深刻的启示。

茅盾的创作原文不仅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还展现了他对文学形式的探索和创新。

他善于运用多种叙事方式和语言技巧,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情感的描绘,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真实和感人。

茅盾的创作原文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困境,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启示人们思考社会问题和人生意义,也给人们带来了文学艺术的享受。

茅盾的创作原文是他独特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思路的体现,也是他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观察的结果。

他的作品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人们的思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茅盾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思考。

第10章:茅盾

第10章:茅盾
1.在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中塑造典型形象 2.结构宏大而缜密:波澜起伏、有条不紊;多线 条并行发展,多重矛盾交错展示 3.精细明快、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a.细腻简洁的心理描写 b. 象征、隐喻性的环境描写 c. 善于使用潜台词
时代典型的创造:以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的 “社会剖析小说”




四、《子夜》的人物形象来自从政治、经济、伦理 等各个不同的方面、 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来 描绘吴荪甫 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 而又矛盾复杂的民族 资本家的典型。
吴荪甫
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 雄、骑士和王子,民族资本 家的典型。
吴荪甫作为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全书一切人 物、事件的联结点和矛盾斗争的契合点。
【参考书目】
1、孙中田、查国华编,《茅盾研究资 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2、孙中田,《<子夜>的艺术世界》,上 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3、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五条线并进结构 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工业资本 家吴荪甫等人为代表的公债投机活动;在世界经济危机、 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及军阀混战等影响下的民族工业的 兴办、挣扎和最后的彻底破产;工人阶级的悲苦生活以 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吴老太 爷仓惶出逃、曾沧海暴死街头、吴荪甫“双桥王国”美 梦彻底破灭;依附于资产阶级的城市多余人日常生活和 寻求刺激的变态心理以及苦闷抑郁的精神状态。 结构上的缜密,宏伟,具有深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 特征。网状结构,事件此起彼伏,场面纵横交错,人物 众多,井然有序,纷而不乱。
第十章 茅盾
茅盾(1896—1981)
革命作家 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 乌镇人。

10第十章 茅盾

10第十章 茅盾

吴荪甫形象
作品将吴荪甫置身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刻画他 既刚强又软弱的性格特征。 既刚强又软弱的性格特征。 是中国30年代民族资本家的典型, 30年代民族资本家的典型 他是中国30年代民族资本家的典型,是中国资本主义的末 路英雄。“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 路英雄。 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 他刚毅、顽强、果断,有魄力,有手腕, 他刚毅、顽强、果断,有魄力,有手腕,有发展中国民族 工业的雄才大略。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发展自己的企业, 工业的雄才大略。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发展自己的企业,要 在自己的家乡双桥镇建立一个资本主义王国——“双桥王 在自己的家乡双桥镇建立一个资本主义王国 双桥王 最高理想是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一口气收购了8 国”,最高理想是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一口气收购了8个 小厂成立了自己的益中公司。 小厂成立了自己的益中公司。
3、《春蚕》 春蚕》 是茅盾小说“农村三部曲”中的第一篇。 是茅盾小说“农村三部曲”中的第一篇。三 十年代反映农村生活的短篇佳作。 十年代反映农村生活的短篇佳作。通过江南 农村春蚕“丰收成灾”的故事, 农村春蚕“丰收成灾”的故事,揭示在帝国 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下, 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下,中国农村经济迅速 破产的过程。 破产的过程。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
2.创作高峰期(20年代末——30年代) 创作高峰期(20年代末 年代末——30年代) 30年代
《蚀》《虹》《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子夜》 林家铺子》 春蚕》
3.创作的延续期(1938—1949) 创作的延续期(1938—1949)
抗战爆发至40年代 抗战爆发至40年代,《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 40年代, 第一阶段的故事》 腐蚀》 霜叶红似二月花》 锻炼》等长篇及剧本《 《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长篇及剧本《 清 明前后》。 明前后》

茅盾

茅盾

庄重文文学奖
• 庄重文文学奖是香港著名人士庄重 文先生于1987年倡议出资,由中华 文学基金会主办的一项青年文学奖。主 要用来奖励在文学创作、文学评论中取 得优异成绩的年轻作家和优秀的青年文 学刊物。王安忆、王晓明等个人,《青 年文学》、《青春》等杂志曾获奖。
茅盾的主要作品:
六部长篇: 《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 《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 六部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上总 名为“蚀”)《路》《三人行》《多角关系》
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创作具有特殊 重要意义
• 茅盾是一位具有“社会科 学家”气质的小说家,他 在开始小说创作前多年的 文学批评实践和政治活动, 特别是他丰厚的社会科学 的理论修养,对于他的 “社会剖析小说”创作具 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电视剧:陈宝国饰演赵伯韬
刘钧饰演吴荪甫
• 沈傲君 • 饰演林佩瑶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 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茅 盾捐资25万元,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 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 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是我国目前具 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当时规定 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 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 可获奖。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 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
冯牧文学奖
以鼓励新人为主,每年评选一次,下 设三个奖项:1.青年批评家奖;2.文学 新人奖;3.军旅文学创作奖。三个奖项 把重点放在了中青年作家、评论家上, 其中青年批评家授予年龄为40周岁以 内;军旅文学创作奖授予年龄为50周 岁以内;文学新人奖现尚未规定具体年 龄。刘亮程、毕飞宇、莫言等曾获奖。
盾有多大影响?
• 茅盾早期接受过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影 响。他的文艺思想,直接受影响于法国 文艺批评家泰纳(现译为丹纳,如《艺 术哲学》)的艺术社会学观点和左拉的 自然主义。 • 泰纳认为文学的构成有三要素:人种、 环境、时代,三者缺一不可。 • 茅盾《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对 左拉的自然主义进行介绍和提倡。

10 茅盾

10 茅盾

三、小说结构: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
茅盾的作品总是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 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从《子夜》,我们就可以发 现这种特点。这种结构方式是更适合于长篇小说的 布局的,而不同于鲁迅小说的单纯而严正的布局要 求。从鲁迅到茅盾,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现代小说结 构艺术的发展变化。
如《子夜》通过吴荪甫把相互关连的"三条 火线"联结在这里一起,即公债市场上的斗 争;以裕华丝厂为中心的上海纺织工人的罢 工斗争,以双桥镇为代表的农民反抗封建恶 霸地主的斗争。从而将三十年代初期从农村 到城市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和谐地 组织到了一起,生动地展现了极为广阔的生 活图景。
“吴老太爷进上海”——吴老太爷的猝死隐喻了近代都市文明对 封闭僵死的古老文化的毁灭性打击,象征着封建地主阶级旧的一章已 经结束,同时开始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新的历史悲喜剧。

(二) 吴荪甫
——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陷于政治、经济、社会关系中的悲壮的困兽)
1.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 子”:见识广博、过人的胆略、智谋、手腕和野
心、果断干练。敢于收购和联合弱小企业,并与代 表帝国主义买办势力的赵伯韬斗法。
2.软弱的本质和个人的悲剧:

与赵伯韬的搏斗中显示了其政治、经 济上的软弱无力;残酷镇压、阴险奸诈地 策动分化工人队伍,表明其阶级本质上的 虚弱和反动;家庭婚姻上,得不到家人 (甚至是自己的妻子)的真正支持和理解, 精神上的孤独,心理上的狐疑,似强实弱。
2.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 最重要的两个形象系列: 民族资本家 时代新女性
民族资本家的系列形象——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轮船老板王伯申 《子夜》中的吴荪甫 《多角关系》中的唐子嘉 《第一阶段的故事》中的何耀先 《锻炼》中的严仲平 《清明前后》在人民民主运动中找到出路的林永清夫妇 这些人十分清晰地勾勒出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所走过的历史道路,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空白。

茅盾的小说创作

茅盾的小说创作
茅盾的小说创作
• 茅盾(1896—1981)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乌镇人, 出生于一世代书香门第, 家教开明,从小饱读诗书,
传统文化功底深厚。
梦 里 水 乡
乌 镇 乌镇“水阁”
乌镇的晨晨昏昏
• 1913年 北大预科毕业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做编译 • 1920年 参加对《小说月报》的革新工作
• 1921年 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作品中充满泥土气息的蚕农生活,蚕农们风趣 盎然的劳动情致,以及秀丽恬静的水乡风光等,都
表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使这篇作品在茅盾小说中
独具一格。
四大娘一眼看见, 就丢开了“洋种”问题,高声喊道: “多多弟!来 帮我搬东西罢!这些匾,浸湿了,就像死狗一样重!” 小伙子阿多也不开 口,走过来拿起五六只“团匾”,湿漉漉地顶在头上,却空着一双 手,划 桨似的荡着,就走了。这个阿多高兴起来时,什么事都肯做,碰到同村的女 人们叫他 帮忙拿什么重家伙,或是下溪去捞什么,他都肯;可是今天他大 概有点不高兴,所以只顶了 五六只“团匾”去,却空着一双手。那些女人 们看着他戴了那特别大箬帽似的一叠“匾”, 袅着腰,学镇上女人的样子 走着,又都笑起来了,老通宝家紧邻的李根生的老婆荷花一边 笑,一边叫 道: “喂,多多头!回来!也替我带一点儿去!” “叫我一声好听的,我 就给你拿。” 阿多也笑着回答,仍然走。转眼间就到了他家的廊下,就把 头上的“团匾”放在廊檐口。 “那么,叫你一声干儿子!” 荷花说着就大 声的笑起来,她那出众地白净然而扁得作怪的脸上看去就好像只有一张大 嘴和眯紧了好像两条线一般的细眼睛。她原是镇上人家的婢女,嫁给那不声 不响整天苦着脸 的半老头子李根生还不满半年,可是她的爱和男子们胡 调已经在村中很有名。 “不要脸的!” 忽然对岸那群女人中间有人轻声骂 了一句。荷花的那对细眼睛立刻睁大了,怒声嚷道: “骂哪一个?有本事, 当面骂,不要躲!” “你管得我?棺材横头踢一脚,死人肚里自得知:我 就骂那不要脸的骚货!” 隔溪立刻回骂过来了,这就是那六宝,又一位村 里有名淘气的大姑娘。于是对骂之下,两边又泼水。爱闹的女人也夹在中间 帮这边帮那边。小孩子们笑着狂呼。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题签第一章1917年-191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2,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3,分析评价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成就和历史意义?4,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或影响)?5,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6,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7,为什么说1917-1919年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8,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9,简析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几次论争?10,简析文学革命革命时期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三次论战?11,论文学革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深远的意义?1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1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14,简析鸳鸯蝴蝶派文学?15,论述抗战文学运动的基本特点?16,简析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17,分析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思潮的特点?18,“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意义?19,分析评价1921年,192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的特点?20,分析1927年-193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21,1927-1937年小说创作发展的标志?22,分析解放区文学的思潮特点?23,论述解放区文学运动的重要特点?24,简述关于革命文学论争的基本内容及意义?25,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或原因)26,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不足?27,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28,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29,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30,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31.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32,简述左联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33,简述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34,试析左联的成就(历史功绩或贡献)和缺点(或历史局限性)?35,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缺失?36,简述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意义?37,分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38,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及由各流派及和左联的思想论证?39,语丝社对现代散文的贡献?第二章鲁迅40,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和象征意义?41,分析《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42,阿Q“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3,试析阿Q性格?44,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主题?45,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46,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结?4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48,试论阿Q性格的基本特征及鲁迅批判精神胜利法的重大社会意义?49,举例论析《阿Q正传》的批判与讽刺特色及其卓越的语言艺术?50,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51,简述《呐喊》《徬徨》的思想主题?52,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53,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54,试析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或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

茅盾

茅盾
第十章 茅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小说创作的主要贡献 第三节 《子夜》的成就 第四节 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
第 一 节 概 述
茅盾( 1896 — 1981 ),原名沈德 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人
一、茅盾早期的文艺活动
1916年北京大学预科读完后进入上海商 务印书馆任编辑,开始文学翻译编撰工作。 “五四”时期大力提倡“为人生”的 现实主义文学,参与发起和成立文学研究 会; 改革《小说月报》,将这个鸳鸯蝴蝶 派的大本营变成发表新文学的重要阵地;
3、题材上的开拓
全景式的社会叙述 视野: 茅盾力图以“全方位”的视野 反映时代的全貌和历史发展的 规律。注重题材(与主题)的 时代性与重大性。
4 、《子夜》的结构
(1)作者采用了开门见山,和盘 托出的手法: (2)叙述中,以吴荪甫为中心辐 射出复杂的事件与众多的人物, 通过吴荪甫带动多条线索的发展, 情节的展开有张有弛,错落有致。
《子夜》第一章
太阳刚刚下了地平线。软风一阵一阵地吹上 人面,怪痒痒的。苏州河的浊水幻成了金绿 色,轻轻地,悄悄地,向西流去。黄浦的夕 潮不知怎的已经涨上了,现在沿这苏州河两 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 高了约莫半尺。风吹来外滩公园里的音乐, 却只有那炒豆似的铜鼓声最分明,也最叫人 兴奋。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 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 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从桥上 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 蹲在暝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灯火。 向西望,叫人猛一惊的,是高高地装在一所
《春蚕》讲述蚕农“丰收成灾” 的现象,老通宝是勤劳俭朴忠厚 老实,但也是因循守旧迷信僵化 的老一代农民典型,他的儿子多 多头则是觉醒中的中国新一代农 民的形象化身。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要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和思考题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晚清文学革命运动、《崭新青年》杂志、新文化与文学革命的关系、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进刍议》、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戏”、对黑幕小说与鸳鸯蝴蝶派遣的抨击、林蔡争夺战、《学衡》派遣、《甲寅》派遣、易卜生主义、“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向、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浅草―沉钟社、新月社、湖畔诗社、进化论、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道文学革命就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就是什么?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5.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的总体特色是什么?第二章鲁迅(一)鲁迅生平概略、鲁迅主要著述的书名与大致内容。

1.怎么认知鲁迅的《欢呼》、《迷茫》就是中国小说的开端与明朗的标志?2.先行分析《欢呼》、《迷茫》整体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

3.对《阿q英雄传》存有哪些相同的解析?抓举三种观点,表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予以评析。

4.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5.就《野草》中某一篇散文诗,写下一篇品酒短文。

第三章小说(一)1小说界革命、林译小说、问题小说、叶圣陶的《隔膜》与《火灾》、鲁迅对乡土文学的定义、自叙传、庐隐的感伤小说、许地山的宗教题材小说、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1.详述“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与开放性状况,并和古典小说比较,详细表明初期现代小说在故事情节结构与文体方面的技术创新。

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

3.复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年代乡土文学小说的流派特征。

第十章茅盾

第十章茅盾

五条线并进结构
1.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 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人为代表的公债投机活动; 2.在世界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及军阀 混战等影响下的民族工业的兴办、挣扎和最后 的彻底破产; 3.工人阶级的悲苦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 4.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吴老太爷仓惶出逃、 曾沧海暴死街头、吴荪甫“双桥王国”美梦彻 底破灭; 5.依附于资产阶级的城市多余人日常生活和寻求 刺激的变态心理以及苦闷抑郁的精神状态。
《子夜》艺术特点
• 1)结构上的缜密,宏伟,具有深重的历史感和鲜 明的时代特征。网状结构,事件此起彼伏,场面纵 横交错,人物众多,井然有序,纷而不乱。 • 2)典型环境中典型复杂性格的塑造。调动各种艺 术手段,肖像描写有款有形,心理描写于矛盾漩涡 之中,细节描写富于特征,景物描写善于衬托人物 心理变化。 • 3)真实性:将生活的复杂性与生活的真实性有机 的结合起来,并不是生活的概念的抽象。 • 4)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善于使用潜台词,具 有客观性和朴实的特点。
第十章
茅 盾
一、茅盾的生平与评价 二、茅盾的思想及创作 三、茅盾的矛盾:文学与政治, 人性与阶级性。 四、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独到的贡献: (一)为中国现代文学塑造了一些时代新女性形象。著名 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 中各种女性的形象。 (二)塑造了一批民族资本家的形象。和这些新女性相比, 茅盾笔下的民族资本家的形象往往显得更沉实,更安 稳,更有社会气魄。《子夜》的吴荪甫为代表。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作品表现的是“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 期: ⑴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 ⑵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 ⑶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 《幻灭》:通过静女士在爱情和革命上的追求与幻灭, 表现了小资产阶级走向革命和在革命中的幻灭过程。 《动摇》:展示的是大革命时代革命与反革命势力激烈 斗争的现实。方罗兰的形象反映了在政治和爱情上动 摇、妥协、软弱者的精神特质。 《追求》:表现的是一群知识分子的心灵挣扎、精神自 我拯救以及掩这部小说,就是想用形象的表现来回答 托派和资产阶级学者: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 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 和官僚买办阶级的压迫下,是更加半封建半 殖民地化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虽有些如 法国资产阶级性格的人,但在1930年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同于18世纪的法国,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的前途是十分黯淡的,他们软 弱而且动摇。当时,他们的出路只有两条: 投向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或者与封建势 力妥协。

第十章 茅盾

第十章   茅盾

第十章茅盾一.生平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二.小说创作1.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⑴1927-1939年前后,以《幻灭》(1927年),《动摇》(1928年),《追求》(1928年)三部中篇构成的《蚀》三部曲,是茅盾的代表作之一,还有一部未完长篇《虹》(1929年),中篇小说《三人行》(1930年),《路》(1931年),以及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和历史短篇小说《大泽乡》等。

这些作品以真实凸显大革命前后知识分子的生活为主,表现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初步展示了茅盾独特的艺术感悟力和表现力⑵30年代,从《子夜》开始,之后写出重要的短篇小说《春蚕》(与另两篇小说《秋收》,《残冬》被合称为“农村三部曲”),显示了茅盾小说创作的趋于成熟,集中展现了30年代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小说的主要特色和主要成就,由此形成了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小说的基本格局,并有长久的支配作用⑶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第一阶段的故事》,《霜叶红似二月花》,《走上岗位》,《锻炼》等以及《耶稣之死》和《委屈》等标志着茅盾小说向广度和深度迈进2.小说创作的分类⑴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⑵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展现的是1926-1928年大革命期间的状况,具体描绘了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在革命浪潮中所经历的三个时期:①革命前夕的亢奋和革命既到时的幻灭②革命斗争激烈时的动摇③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⑶长篇小说《子夜》出版于1933年,震惊文坛,瞿秋白将这一年称为“子夜年”三.《子夜》和艺术成就●《子夜》是一部深刻而广泛的反映30年代初期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它的问世,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已经走向成熟,他继承了鲁迅奠定的现实主义传统,将长篇小说创作推向了新的发展里程●《子夜》1931年10月到1932年12月,它是茅盾创作的高峰,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新的阶段●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瞿秋白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1930年春夏,当时各种矛盾激化,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展开大规模军阀混战,苏区红军趁机壮大,1929年席卷全球的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各帝国主义为转嫁危机,加紧对殖民地国家的经济侵略。

现代文学(10章)茅盾

现代文学(10章)茅盾
2018/12/21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18 No. 18
博达学院
对于五四时期的新女性而言, 最大的课题在于 打破传统家庭与婚姻给女性的束缚,以及在社会中 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虹》 可以说是梅行素作为一个“五四女性”解决这两 大课题的过程, 通过这两大课题的考验, 梅行素才 能称得上是一个完整的“个人”。小说的前二分 之一, 着重在梅行素受到五四思潮的影响, 努力摆 脱父母之命的婚姻的束缚, 勇敢地只身在社会中闯 荡, 这一部份强调梅行素的个人主体意识的建立; 小说的后二分之一,从梅行素在泸州教书,到梅在上 海受到共产党员梁刚夫的影响而走上群众运动的 道路,参与五卅运动,这个过程是梅行素在社会上找 寻人生方向的过程。在作家的安排下, 梅行素最后 确立的人生方向, 就是集体群众运动的道路。
2018/12/21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7 No. 7
博达学院
茅盾的中学时代,是在浙江的三所中学度过 的。(湖州三中、嘉兴中学、杭州安定中学), 1913年毕业。中学时代固然有些师长,给茅盾以 深刻的印象和积极的指导,但整个的学习空气是 陈旧的。“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 诗要学建安七子;……”(《我的中学时代及其 后》)。这曾给他以古典文学的修养,但在他的 回忆里更多的却是平凡、灰色和令人窒息的东西, 他几乎把课余时间都消磨在看小说上。古典小说 启迪了他的文思,同时也在他的作文格调上显露 出印迹。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 科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的窘迫,便开始工作谋 生。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
N梅行素在出川之 前的经历。描述梅行素受到五四思潮的影响, 勇敢 地挣脱传统婚姻的束缚。这是全书中最出色的一 部分。梅是个生长在封建家庭,凭着做中医的父亲 对她的疼爱而得以接受新式教育的益州女校学生。 受婚姻困扰,她勇敢地向青梅竹马的姨表兄韦玉 提出私奔的要求, 但抱着“无抵抗主义”的韦玉却 退缩了。只好嫁给姑表兄柳遇春,最后逃婚到泸 州从教。 第八章至第十章写梅到了上海, 受到(共产党 员)梁刚夫的影响而走上社会革命的道路,小说结 束在梅参加“五卅运动”的示威活动。

第十章 茅盾的小说创作

第十章  茅盾的小说创作
地刻画人物心理。

吴荪甫有着不可克服的种种矛盾:在 表面的果决善断背后是他的狐疑惶惑, 在充满自信的背后是悲观绝望,在遇 事胸有成竹的背后是张皇失措,最后 导致了精神上的崩溃。
▲吴荪甫形象 P196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 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一个战败了的中国民族 资产阶级的末路英雄形象。 1、具有现代资本家性格的基本特征,游历 过欧美,学会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管理方法, 为人刚毅果断,具有雄才大略。茅盾称他为” 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 子”。
▲《子夜》艺术特点






(一)全景观、多层次地反映出了30年代初中国 的社会现实,具有史诗性。 (二)结构恢宏、严谨,情节波澜起伏,叙述有 条不紊。(三条线索,一个中心,一个场面) (三)善于把人物置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 关系中加以刻画,突出其形象的丰富性。 (四)运用心灵辩证法精微细腻地刻画人物心理。 (五)成功地塑造了资本家的群像。 (六)文本结构所体现的深层意蕴,富有象征意 味的色彩和声音的描写。
第十章 茅盾的小说创作

本章重点: 《蚀》《虹》《子夜》 人物形象系列(资本家、时代女性) 《子夜》的艺术成就 社会剖析小说
一、生平及创作简介

1、茅盾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茅盾” (矛盾)是他发表 第一部中篇小说 《幻灭》起使用的 笔名,也是使用的 最多的一个笔名。
文学活动:
:“士、孙舞阳、章秋柳,《虹》 里的梅行素,《子夜》里的林佩瑶、张素素 等,她们的性格狷傲倔强,敢作敢为,敢爱 敢恨,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叛逆精神;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提 出了挑战。
三、长篇小说《子夜》(1933)

2020国开大-中国现代文学答案

2020国开大-中国现代文学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形考任务一在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中,以胡适、陈西滢为代表的刊物是()A. 《现代评论》1924年,蒋光慈、沈泽民等成立的春雷社是革命文学社团的代表。

他们的主要阵地是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抗战爆发前,连续创作了代表左翼戏剧成就的《赛金花》《秋瑾传》和《上海屋檐下》等优秀剧作的作者,正是左翼戏剧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夏衍解放区民歌体叙事诗的主要作品有《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赶车传》《王九诉苦》和《巧儿》等。

其中《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1923年8月,鲁迅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是()《狂人日记》郭沫若在留学日本期间,曾受到泛神论哲学思想的影响。

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哲学()斯宾诺莎郁达夫后期小说的代表作是()《迟桂花》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一起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的青年诗人是()徐志摩徐志摩在剑桥的优美风光中,与16岁的女孩双双坠入爱河,不惜与有孕在身的妻子提出离婚。

几经周折离婚后,却只好独自品尝失恋的苦痛和来自父母的责难,并开始了诗歌创作。

这位引发诗人诗情的女孩是()D. 林徽因张恨水在回忆录中提到最多的一部小说,是奠定他小说生涯的苦心经营之作()《春明外史》1922年在南京主办的《学衡》,是穿着西装的复古派,则产生了很大的迷惑性,其主要员有()等。

梅光迪, 胡先驌, 吴宓30年代,文艺斗争日趋激化,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四个。

其中主要有()等。

A. 反对国民党政府“文化围剿”的斗争 B. 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斗争D. 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文艺自由论辩”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筹办《新生》杂志失败后,开始在《河南》杂志上发表论文,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

这些论文主要有()等。

C. 《文化偏至论》D. 《科学史教篇》闻一多关于诗歌的“三美”主张,是指()C. 音乐的美 D. 绘画的美《啼笑因缘》以樊家树的经历为中心线索,逐渐展开了樊家树和几位女性的多角关系。

第十章30年代小说(三)茅盾新

第十章30年代小说(三)茅盾新

茅盾文学奖
•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 协会主办,根据茅盾生 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 茅盾捐资25万元,当时 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 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 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 作家和作品,是我国目 前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 大奖之一。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 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最高 文学奖项之一,每四年评选一次。茅盾文 学奖在中国文坛影响较大。
幻 灭
• 《动摇》反映的是1927年春夏之交,“武汉政府 ”蜕变之前,湖北一个小县城的风波。主人公方罗 兰是革命队伍中思想极不稳定的知识分子典型,在 激烈的阶级斗争面前,他表现得软弱动摇,以致让 人有机可趁。他对反动势力打击不够,立场也不分 明。在对待爱情上也表现出“动摇”的本性。一方 面是结发之妻的纯情包围;另一方面是时代女性的 性感诱惑。方罗兰是属于即保留着传统道德,同时 又呼吸时代新鲜空气的知识分子,在两者的选择中 ,他永远处在矛盾和动摇中。
• (一)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 时的幻灭; • (二)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 • (三)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 求。
• (《从牯岭到东京》)
• 《幻灭》中,作者描写了一个抱着美好幻想的参 加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悲剧。主人公静女士 从小在恬静的家庭中长大,把革命也看作是一件 诗情画意的事,但现实的社会带给她精神世界的 “幻灭”。“幻想破灭”成了她思想弊病。从静 女士的生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在踏入革命道路前后的思想境界,毫无准 备的投入革命,革命动荡中必然就回出现个人主 义的悲观幻灭心态。
第七届茅盾文学 奖(2008)
在文学史上,“社会分析小说”作家多为左翼作 家。其特点是,运用阶级观点,从社会的政治经 济层面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以期其创作能从 本质上解释生活的真实并正确预示社会发展的方 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蚀》三部曲
“大革命”的状况
(4)《子夜》
30年代的形势
(5)《锻炼》
抗战初期的形势
(6)《腐蚀》
抗战中后期的形势
赞誉
“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 “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
二、茅盾小说代表作
(一)《蚀》三部曲p191-192 《蚀》三部曲包括《幻灭》、
《动摇》、《追求》,是茅盾的 处女作。 取自茅盾亲身经验的1927年大 革命,“动乱中国的最复杂人生 的一幕”。
第十章 茅盾的小说创作
本章重点: 《蚀》《虹》《子夜》 人物形象系列(资本家、时代女性) 《子夜》的艺术成就 社会剖析小说
一、生平及创作简介
1、茅盾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茅盾” (矛盾)是他发表 第一部中篇小说 《幻灭》起使用的 笔名,也是使用的 最多的一个笔名。
文学活动:
1920年,接编并改革《小说月报》,使其成为发表新 文学创作的重要阵地。
1921年,发起并成立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 研究会。
理论建设: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 实”。
文学批评:《春季创作漫评》《评四五六月的创作》 翻译:介绍和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被损害民族的文
学号”“俄国文学研究专号”。
三、长篇小说《子夜》(1933)
p194-198 30多万字 同时代的评论: 是中国小说大规模描写都市生活的开山之作。 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社会剖析小说。 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动摇》
2.《动摇》:展示的是革命时代革命与反革 命势力激烈斗争时期的现实。方罗兰的形象 反映了在政治和爱情上动摇、妥协的软弱者 的精神特质。( 方罗兰、孙舞阳、陆梅丽、 胡国光)
《追求》
3.《追求》:表现的是一群知识分子在大 革命失败后,既看不到光明和希望,又 不愿苟活沉沦,他们的心灵挣扎、精神 自我拯救以及掩饰不住的幻灭感。以章 秋柳为代表。 ( 张曼青、王仲昭、史循、 章秋柳)
——茅盾《回忆录·创作生涯的开始》
作品表现的是:现代青年在革命 浪潮中所经历的三个时期:
(一)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 面前时的幻灭;
(二)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 (三)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
之追求。

(《从牯岭到东京》)
《蚀》三部曲
1.《幻灭》:通过静女士在爱情和革命上的追 求与幻灭,表现了小资产阶级走向革命和在 革命中的幻灭过程。 ( 静女士、慧女士)
茅盾曾说:
“《幻灭》、《动摇》、《追求》这三 篇中的女子虽然很多,我所着力描写的,却 只有二型:静女士,方太太,属于同型;慧 女士、孙舞阳、章秋柳,属于又一同型。静 女士和方太太自然能得一般人的同情——或 许有人要骂他们不彻底,慧女士、孙舞阳和 章秋柳,也不是革命的女子,然而也不是浅 薄的浪漫的女子。”
《我走过的道路》茅盾生前写下的回忆录,记述了他 前半生50多年的风风雨雨,为政治、社会、文化史留 下了珍贵的史料。
主要文学成绩:
1、 1927—1928:处女作《幻灭》。第一次使用“茅盾”作笔 名。
2、1928年7月—1930年4月旅日期间: 《虹》(1929)短篇集 《野蔷薇》《泥泞》散文《卖豆腐的哨子》《红叶》、论文 《从牯岭到东京》等。
另:1933《几句旧话》指出:“大革命爆 发了,我眼见许多人出乖露丑,我眼见许多 ‘时代女性’发狂颓废,悲观消沉。”
:“时代新女性”系列形象的塑 造
《蚀》里的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虹》 里的梅行素,《子夜》里的林佩瑶、张素素 等,她们的性格狷傲倔强,敢作敢为,敢爱 敢恨,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叛逆精神;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提 出了挑战。
3、30年到抗战爆发:创作鼎盛期 《虹》、《子夜》、“农村三 部曲”、《林家铺子》中短篇集,散文集等。
4、抗战期间:从事抗日文化工作。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 长篇《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短篇集,散文集等。 5、抗战胜利后写剧本《清明前后》。 6、建国后担任作协主席、文化部长等职,主要从事文学批评,
基本停止文学创作活动。遗愿设立茅盾文学奖,三年一届:现 实主义、长篇(13万字)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5部获奖作品:张 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 者》、毕飞宇《推拿》 、莫言 《蛙》、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1)《霜叶红似二月花》辛亥革命前后的生活
(2)《虹》
五四时期的生活
《蚀》主题
是大革命时期的心理流程史,折射出现实社 会的迷乱、晦涩,揭示了特定历史过渡时代 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和复杂心理,以及知识 分子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生存状态。
(二)长篇小说《虹》(1929)
p192
“虹”的象征意义:“虹”是桥,虽幻美,却有 诱人的魅力,但本身是空幻的,是过渡性的。
反映时间:“五四”(1919)——“五卅” (1925)
《蚀》的扉页上茅盾写下了这样 的题词:
生命之火尚在我胸中燃炽,青春之 力尚在我血管中奔流,我眼尚能谛,我 脑尚能消纳,尚能思维,该还有我报答 厚爱的读者诸君及此世界万千的人生战 士的机会。营营之声,不能扰我心,我 惟以此自勉自励。
“蚀”的象征意义
“表明书中所写的人和事,正像月蚀 日蚀一样,是短暂的,而光明则是长久 的;革命也是这样,挫折是暂时的,最 后的胜利是必然的”。“意在揭露 1928年春初的知识分子的病态和迷 惘”。
反映空间:成都——泸州——上海 主人公:梅女士(梅行素) 思想转变:反抗封建婚姻、追求个性自由——
投身革命与集体之中,知识分子的成长小说
夏志清认为:
《虹》是茅盾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而从好多 方面来说,这也是他作品中最精彩的一本。
梅女士实在是作者所有小说里写得最用心, 同时也是最引人入胜的女主角。
这篇小说就是记载介乎“五四”(1919) 和“五卅”(1925)这两个意义重大的日 子之间,梅女士追求人生意义过程。
茅盾说:
“这是我第一次写人物性格有发展,而且是 合于生活规律的有阶段的逐渐的发展而不是 跳跃式的发展”。
▲总结:“时代新女性”系列形 象的塑造
茅盾塑造了一系列“时代新女性”形象。 (大革命前后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知பைடு நூலகம்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