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共45页

合集下载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五导学稿(教师版)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五导学稿(教师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姓名:班别:座号:一、课题: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科技和文化二、课型分析:本课属于专题复习课(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核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农业科技主要成就及其原因和作用,识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突出考查“双百”方针的背景及意义、“双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指引下新中国的文化成就。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着得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方针,措施,成就,“依法治教”战略的伟大意义。

三、课时安排:单元课(3课时)四、学习内容及程序:(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资料P223填写,侧重各项成就时间和成果)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2、载人航天技术3、袁隆平和杂交水稻4、计算机和生物工程发展【知识拓展一】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原因、表现和影响(资料P225)【知识拓展二】现代科技策略和方向调整材料1: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材料2: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

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3: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

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pt 人民版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pt 人民版

专题联系
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 必修三: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专题八“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
本专题的基本思路
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思想文化的更新和教 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有力推动了思 想文化和教育的进步。
教学中应注意理顺思想文化和教育发展与科 技发展之间的关系,理顺文化科技发展与社会政 治和经济的关系。
思考讨论:
教育方针提 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背景和实施 措施及影响?
新中国“扫盲”教育成 就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中国共扫除文盲 2.03亿,成人文盲率由1949年的80%以上降到了15%以 下,青壮年文盲降低到5%以下。年轻的中国摘掉了世界 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必修三教学参考》
材料二:1984年以来,在国际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 际扫盲奖评选活动中,中国先后有11个单位获奖,其中 有6个单位获大奖。中国突出的扫盲成就得到了国际社 会的充分肯定,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文化

“文化从何而来?由人化文;文化是做什么的?以文化人。了解
当代中国文化,就是了解当代的中国人。”
寻找与守望(代序)
——孙家正 (文化部长)
多少个严寒酷暑
拨开岁月的迷雾
多少个孤灯通宵
远离现代的喧嚣
凝视你尘封的斑驳
攀缘峭立的山崖
感受你会心的微笑
踏遍那荒草萋萋的古道
守望 守望 守望
寻找 寻找 寻找
一千年一万年地守望
专题内容的认识
新中国的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曲 折历程。在现代化建设的艰难历程中摸索前进,取得了巨大 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随着建国初“双百方针” 的提出,在文化教育界和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但是,党中 央指导思想的失误,反右斗争扩大化与文化大革命的兴起, 在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历程中,“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 我国的文化教育科技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党中央坚决贯彻“双百方针”,提出“科教兴国” 战略,我国的文化教育科技事业不断振兴,走向辉煌,取得 巨大成就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知识表格素材 人民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知识表格素材 人民版必修3

(2)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根本任务
(3)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 (2)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界局势紧张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4)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
必须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 (3)设创造一个安定的 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
环境

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过程
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前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特征
大力发展高新军事科技,打破美 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 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 的结合
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1)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
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3、意义:
1)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 3)借鉴了国外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 4)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4、成就:
文学:
《红岩》、《红日》、《红旗谱》等
电影和戏剧:
《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
必修三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湖州中学 孙 琦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专题的认识 1、专题内容 该学习专题主要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 学技术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讨论 有关的经验教训。
将本专题的学习放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 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时代背景中去考察。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确 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 教育体系。 2、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 战略的伟大意义,正确理解科技教育与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
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相结合,引导学生归纳融合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指导意见
知道‚双百‛方针的内涵;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摧 学习 残的史实;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讨论 要求 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感受‚双百‛方针对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意义。 “‘双百’方针的提出‛一目中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化体 说 明 育事业的繁荣‛一目中的‚体育事业成就‛为学生课外阅读内 容 。
三、内容的处理 专题式内容设置能更突出地体现历 内容 建国初 文革期间 改革开放以来 史发展过程中规律性和线索性。 1、重点与难点(教学指导意见) 成就 特征 成就 特征 成就 特征 2、整合与拓展 专题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一定 文化事业 的矛盾。 知识内容 分阶段去整合内容,按时间顺序 教育事业 理顺专题内容的阶段特征。 整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及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及答案

专题五第1课1.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两个高峰,分别是()A.20世纪5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B.“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后C.20世纪50年代和“文化大革命”时期D.全面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 A【解析】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因为“双百”方针提出,改革开放后因为“二为”方针提出,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两个高峰。

2.毛泽东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

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

这一发言应该是在()A.《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的C.发出“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中提到的D.是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时提到的【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下列对“双百”方针中“百家争鸣”的正确理解是()A.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C.政治上不同派别进行争论,自由发展D.类似于战国时期的众多学说的自由讨论【答案】 B【解析】理解“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含义分别是:“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和“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1956年,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其目的是()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B.繁荣文学C.继承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优良传统D.繁荣艺术【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双百”方针目的的掌握情况。

繁荣文学艺术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5.下列文艺作品、电影作品、戏剧作品出现于“双百”方针提出后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件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件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高考题目欣赏
• 材料三 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 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 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 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 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 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 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 的作用。(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
2、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措施: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平反 大批冤假错案,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 (1)恢复高考制度 (2)建立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逐步形成尊师重教风气 2、坚持“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1983年,邓小平提出),深化教育改革——新时期教 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3、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力地推动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编辑发行: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指导意见的要求
• “‘双百’方针的提出”一目中的“文学艺术作 品”和“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一目中的 “体育事业成就”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 内容。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考点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I、考点和要求一、考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二、要求知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II、基础知识梳理一、第一个创作高峰(五六十年代) 1、指导思想:“双百”方针(1)提出背景:(2)提出(3)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4)意义:P74-75 2、成就:P75二、“文革”中文化一片凋零 1、凋零原因: 2、凋零表现:▲为什么《海瑞罢官》会受到批判?说明了什么问题?原因:(1)党内对“大跃进”错误及纠正错误所采取的调整措施等问题上的分歧有所发展(2)江青、姚文元等人的推波助澜(3)毛泽东的错误认识和对江、姚的支持说明了在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应如何评价“样板戏” 一方面,它是劳动人民和广大戏剧创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高水平的剧作;另一方面,过于呆板和其政治背景限制了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三、第二个创作高峰(改革开放时期)(一)文艺繁荣1、指导方针:“二为”方向(1)提出背景:(2)提出: 2、成就 3、意义◆教训: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吸取的经验教训:①科学与文化的发展需要宽松的环境,需要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坚持“双百”方针,必须在宪法范围内;②要坚持“双百”方针,处理好科学与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的关系(为人民服务),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在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的关系是最基本的。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实质不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

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阵线非常鲜明,主要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2)而“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问题上,目的是推动新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

必修三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必修三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专题概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余年历史,是一部急速变革,艰难创业和曲折发展的历史。

作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共和国的文化事业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

“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及十年文革,不仅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挫折,对教育,科学等文化事业也造成了极大地破坏。

但在新中国初期十几年中,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化事业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科学技术也有了可喜的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在“双百”与“双为”方针的共同指导下,新时期文学艺术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科学与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一节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知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要求】2.说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新旧社会的交替,“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

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了解新旧中国体育发展史实,通过比较认识中国已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的转变,体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分组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赞赏和鼓励学生发表创新见解。

选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图片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直观效果,讲“活”枯燥的文化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知识详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知识详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知识详解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专题主干知识:(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的重要发展历程1.1949~1965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起步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全国相继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

国务院也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从此,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走上由国家统一领导的大规模发展的道路。

在中国科技发展起步时期,中国部分领域和科学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而且已初步具备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2.1966~1976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

“文化大革命”以来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的科研事业受到重创,但还是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选育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

3.1977~1979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恢复时期。

十年动乱结束后,中共中央很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口号,并为此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1980年至今,是新中国科技全面发展时期。

事业的蓬勃发展,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高涨,有力地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三)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 阶段 方针政策 成就 新中国 成立初期 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

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 时期 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文化 大革命” 时期 以阶级斗争为纲,大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招收“工农兵学员”。

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

改革开 放以来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

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

二、专题知识详解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文本素材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文本素材 人民版必修3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党中央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广大知识分子不再被骂为“臭老九”,政治上获得了新生。

1977年12月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日益受到青年学生的重视,全国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师资力量大幅度增长。

1978年教育部确定中小学的基本学制和课程设置,恢复对教材编审体制和出版发行办法,稳定了教学秩序,提高了教学质量,教育战线呈现勃勃生机,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过程: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教育是实现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重要保证,普及教育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第一次把教育提高到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之一的地位。

1983年9月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以面向现代化为基础,提出了教育要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决定》提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1997年中共十五大重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意义:“科教兴国”战略以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是党中央治国方略的集中体现,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1。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整合课件 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整合课件 人民版必修3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试题回放
二、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科技、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社会经济的需求是科技发展的 强大动力,只有社会经济发展才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各种物质条件, 科学技术只有同经济密切结合,其价值和作用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教育也离不开经济建设,经济投入的多少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 改革要适应经济的发展并适时作出调整。 2.教育也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手段 的改进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要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试题回放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1.(2017课标全国Ⅲ)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
这一作品 (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绘画艺术。从图片来看,作品反映了
1954年我国开展扫盲教育的现状,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故C项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试题回放
3.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 (1)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产生新科学技术的工具,也是劳 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离不开教育的。 (2)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21世纪的挑战是人才的挑战,也是 一场教育的挑战,必须发展教育以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3)教育发展会促进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依赖经济发展这一物质基 础,只有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采取正确的发展教育 的战略,重视教育,教育才能得以发展。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知识网络核心观点来自试题回放本专题在近年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很小,偶有出现,但难度较大。 考查的重点是教育和文学艺术。在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必修一新中 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的外交,必修二新中国的经济等相关内 容进行综合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