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第4讲化学用语精讲课件
【化学】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
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一、基本概念(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是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或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传导性等。
3.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4.化学反应常伴随有能量变化,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收能量,在生产生活中经常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6.辨析◆物理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是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变化指的是过程、表现;性质指的是能力。
(二)、物质的相关概念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氧气占21% ,氮气占78%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 ,其他气体及杂质占0.03% 。
2.硬水是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
常用等量的肥皂水来区分;硬水起浮渣,软水起泡沫。
长期饮用硬水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可通过蒸馏或煮沸的方法将硬水变成软水。
软水可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等领域。
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铁合金分为生铁和钢。
4.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值来表示,当pH<7时,溶液呈酸性;pH=7时,溶液呈中性。
pH>7时溶液呈碱性。
pH试纸的检测范围是0~14的整数。
(pH计可以测出小数。
)5.指示剂有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
石蕊与酸显红色;与碱显蓝色;酚酞与酸无色;与碱显红色。
(三)、微观化学1.分子①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性质:体积、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③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中考化学复习《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梳理
②_没__有__其__他__物__质__生__成__的变化
通常是物质三态(固、液、气) 之间的改变,或③_形__状__、大 小的改变
燃 蜡烛、木炭、酒 外形 烧 精等燃烧,燃放 变化 类 鞭炮、火灾等
关 变 发酵、酿酒、发 物态 键 质 霉、腐烂、变馊 变化 词类等
2. 药品的保存
(1)原则和方法:化学试剂的保存一般要根据物质本身的性质
和变质的原因,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同时还要考虑试剂瓶和
瓶塞的选用。
(2)药品的存放:
①固体——_广___口__瓶__; 液体——__细__口__瓶__;
气体——集气瓶(密度大于空气正放,密度小于空气倒放)。
②遇光受热易分解的药品(如浓硝酸、硝酸银溶液)用棕色瓶
A. 烧杯
B. 烧瓶
C. 试管
D. 量筒
【解析】常用玻璃仪器中不能作反应容器的有:量筒、细口 瓶、漏斗等。
【答案】D
2. 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答案】B
3. 某同学取8 mL水并加热,提供的仪器有:①10 mL
量筒 ②100 mL量筒 ③酒精灯 ④容积20 mL的试管 ⑤容
【答案】D
3.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
这种变化是( )
A. 水沸腾
B. 瓷碗破碎
C. 石蜡熔化
D. 动植物呼吸
【解析】水沸腾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并无其他物质 生成;瓷碗破碎只是由一个完整的瓷碗变成了碎瓷片, 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石蜡熔 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固态的石蜡变成了液态的 石蜡,无其他物质生成;动植物呼吸时,吸入的气体主 要是氧气,呼出来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即生成了其 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D。
【化学】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
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一、基本概念(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是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或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传导性等。
3.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4.化学反应常伴随有能量变化,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收能量,在生产生活中经常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6.辨析◆物理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是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变化指的是过程、表现;性质指的是能力。
(二)、物质的相关概念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氧气占21% ,氮气占78%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 ,其他气体及杂质占0.03% 。
2.硬水是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
常用等量的肥皂水来区分;硬水起浮渣,软水起泡沫。
长期饮用硬水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可通过蒸馏或煮沸的方法将硬水变成软水。
软水可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等领域。
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铁合金分为生铁和钢。
4.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值来表示,当pH<7时,溶液呈酸性;pH=7时,溶液呈中性。
pH>7时溶液呈碱性。
pH试纸的检测范围是0~14的整数。
(pH计可以测出小数。
)5.指示剂有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
石蕊与酸显红色;与碱显蓝色;酚酞与酸无色;与碱显红色。
(三)、微观化学1.分子①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性质:体积、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③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化学】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
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一、基本概念(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是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或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传导性等。
3.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4.化学反应常伴随有能量变化,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收能量,在生产生活中经常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6.辨析◆物理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是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变化指的是过程、表现;性质指的是能力。
(二)、物质的相关概念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氧气占21% ,氮气占78%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 ,其他气体及杂质占0.03% 。
2.硬水是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
常用等量的肥皂水来区分;硬水起浮渣,软水起泡沫。
长期饮用硬水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可通过蒸馏或煮沸的方法将硬水变成软水。
软水可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等领域。
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铁合金分为生铁和钢。
4.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值来表示,当pH<7时,溶液呈酸性;pH=7时,溶液呈中性。
pH>7时溶液呈碱性。
pH试纸的检测范围是0~14的整数。
(pH计可以测出小数。
)5.指示剂有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
石蕊与酸显红色;与碱显蓝色;酚酞与酸无色;与碱显红色。
(三)、微观化学1.分子①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性质:体积、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③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2019中考冲刺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归纳
2019中考化学复习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初三化学总复习
(3)分类: 根据氧化反应的快慢可将氧化反应分为:
①剧烈氧化 如:燃烧、爆炸等
②缓慢氧化 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等。
[辨析]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含义
特点 关系
指由两种或两种以 指物质和氧发 上的物质生成另一 生的化学反应 种物质的反应
溶液PH
3
7
7
④
⑤
石灰水 纯碱溶液
Ca(OH)2 Na2CO3
11
10
试回答:⑴将上表①~⑤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 序号,下同):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碱的 是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有 机物的是____________。
专题突破:
【例2】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 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值及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金属元素、非 金属元素和稀
由质子数决定
阴离子带负电荷, 阳离子带正电荷
有气体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原 子和离子间可以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
2、原子、分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
分子
概念
微观构 成
联系
化学变化中最小 的粒子
由原子核和核外 电子构成
保持物质化学性 质的最小粒子
由原子构成
分子由原子构成,二者都是构成物质的 微观粒子,它们都呈电中性
还原反应
按热量变化分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1、化合反应:A+B=AB
点燃
如:2Mg+O2 = 2MgO CaO+H2O = Ca(OH)2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化合物碱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及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及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化学】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
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一、基本概念(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是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或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传导性等。
3.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4.化学反应常伴随有能量变化,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收能量,在生产生活中经常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6.辨析◆物理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是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变化指的是过程、表现;性质指的是能力。
(二)、物质的相关概念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氧气占21% ,氮气占78%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 ,其他气体及杂质占0.03% 。
2.硬水是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
常用等量的肥皂水来区分;硬水起浮渣,软水起泡沫。
长期饮用硬水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可通过蒸馏或煮沸的方法将硬水变成软水。
软水可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等领域。
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铁合金分为生铁和钢。
4.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值来表示,当pH<7时,溶液呈酸性;pH=7时,溶液呈中性。
pH>7时溶液呈碱性。
pH试纸的检测范围是0~14的整数。
(pH计可以测出小数。
)5.指示剂有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
石蕊与酸显红色;与碱显蓝色;酚酞与酸无色;与碱显红色。
(三)、微观化学1.分子①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性质:体积、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③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初中化学知识点每章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每章总结第一章:化学入门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
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4.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5. 实验室安全:了解实验室基本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二章: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更简单物质的物质。
2.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
3. 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用于表示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4. 常见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
第三章: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的概念:表示物质所含基本单位(原子、分子、离子)数量的物理量。
2.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定义为一物质中包含6.02×10^23个基本单位的量。
3.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通过摩尔质量将物质的量转换为质量。
4. 气体的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升。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 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3.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方程式。
4. 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
第五章:酸碱与盐1.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
2.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3. 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4. 盐: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5.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石蕊试纸、酚酞溶液等。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一种化学反应,其中电子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
2.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3. 氧化数:表示原子在化合物中的电荷状态。
4. 电池和腐蚀:氧化还原反应在电池中用于产生电能,而在金属腐蚀中则导致损坏。
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
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一、基本概念(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是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或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传导性等。
3.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4.化学反应常伴随有能量变化,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收能量,在生产生活中经常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6.辨析◆物理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是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变化指的是过程、表现;性质指的是能力。
(二)、物质的相关概念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氧气占21% ,氮气占78%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 ,其他气体及杂质占0.03% 。
2.硬水是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
常用等量的肥皂水来区分;硬水起浮渣,软水起泡沫。
长期饮用硬水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可通过蒸馏或煮沸的方法将硬水变成软水。
软水可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等领域。
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铁合金分为生铁和钢。
4.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值来表示,当pH<7时,溶液呈酸性;pH=7时,溶液呈中性。
pH>7时溶液呈碱性。
pH试纸的检测范围是0~14的整数。
(pH计可以测出小数。
)5.指示剂有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
石蕊与酸显红色;与碱显蓝色;酚酞与酸无色;与碱显红色。
(三)、微观化学1.分子①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性质:体积、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③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中学化学一轮复习资料
中学化学⼀轮复习资料九年级化学第⼀轮复习资料第⼀单元⾛进化学世界【必备知识】1.化学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学科。
组成、结构决定化学性质:1、氧⽓与臭氧、⼀氧化碳和⼆氧化碳:分⼦构成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2、⾦刚⽯与⽯墨:碳原⼦的排列⽅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不同。
3、⽣铁与钢:含碳量不同导致机械性能不同。
4、合⾦与纯⾦属:组成不同导致熔点不同、硬度不同。
5、钠原⼦与钠离⼦:最外层电⼦数不同导致性质不同,钠原⼦易失电⼦,钠离⼦稳定。
6、稀硫酸与浓硫酸:由于硫酸的质量分数不同所以性质不同。
性质决定变化;例如:铁⽐铜活泼,所以铁易⽣锈,从古代遗留⾄今的铜器尚可发现,⽽铁器却很少找到等。
变化反映性质;⼀氧化碳燃烧反映其具有可燃性等。
性质决定储存⽅法;例如: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必须密封保存等。
储存⽅法反映性质;例如:⽩磷保存在⽔中说明它⾮常容易与氧⽓反应,⽽且不溶于⽔,不与⽔反应。
性质决定⽤途:例如:⼆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空⽓⼤,所以可以⽤来灭⽕。
⽤途反映性质:例如:⼀氧化碳可⽤来冶炼⾦属说明⼀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性质决定收集⽅法:例如:⼆氧化碳密度⽐空⽓⼤,且能溶于⽔,所以⼆氧化碳⽤向上排空⽓法收集。
收集⽅法反映性质:氧⽓既可以⽤向上排空⽓法⼜可以⽤排⽔法收集说明氧⽓的密度⽐空⽓⼤,不易溶于⽔。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如:汽油的挥发、⽯蜡受热熔化等。
化学变化:⽣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如:可燃物的燃烧、铁⽣锈等。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些如放热、发光、变⾊、放出⽓体、⽣成沉淀等现象。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状态、⽓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