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
返回
3. 下图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邮票。本次会议( B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正式确立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返回
4. [2022·深圳期末]1949年,共青团北平市委筹委会和北平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 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 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 行民主集中制。
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
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民 英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


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
纪 念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 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 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 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返回
2. [历史解释]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碑身正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座四周的十 幅浮雕(如金田起义、武昌起义、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 等)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 的历程。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C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 D.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返回
6. [2022·佛山期末]1949年,《人民日报》刊发报道《首都 十月一日之夜》,其中记载了记者对几位现场观礼市 民的采访,有人说这是“万年不遇的大喜事”。“大喜事 ”是指中国人民( D )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夺取了抗战胜利 C.实现了全境解放 D.实现了民族独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内容时,让学生阅读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要加以珍惜的。

【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好!我们上学期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血泪史,挨打史,抗争史,探索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

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就积极筹备建立新中国,各民主党派和著名爱国人士空前团结,为新中国的建立出谋划策。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做了哪些准备呢?思考: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通过的纲领、作出的决定等)。

③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是:一个文件:《共同纲领》;一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一个主席:毛泽东;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一首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个首都:北京;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并能够领会中国人民在这一历史事件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1.新中国的成立2.新中国成立背后的努力和牺牲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

2.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中的大力支持和付出。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计划采用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

教师将讲述有关新中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

学生将有机会思考这些事件对中国、对世界的意义,并探讨中国人民在此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奋斗。

五、教学工作安排1. 介绍本课程的重点和目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中国的建立过程和历史意义。

2. 通过幻灯片展示,简略述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和相关事件。

3. 带领学生讨论和总结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改革。

4. 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阅读并理解新中国成立的相关材料和文件,以使他们真正地体验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付出的汗水和牺牲。

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当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智慧,以及他们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作出的贡献。

5.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建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帮助,以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此背后的伟大奋斗。

6.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报告和讨论,总结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

此外,学生还要总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过去优异的表现,以及提出自己对中国未来的预测和希望,以便更好地塑造中国的未来。

人教部编版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人教部编版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人教部编版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初步认识中国的政治制度。

2.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提高历史分析能力;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提高研读历史资料的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历史情景想象。

3.观看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4.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开国大典》精彩片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去学习《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内容:(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4.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1.时间: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来历)。

2.地点:天安门城楼。

3.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了伟大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事件和政策也需要加强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史料教学法:运用历史史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材料,提前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设计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2.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3.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观看开国大典的资料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

2.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难点: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发出了响彻云霄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我们伟大祖国70周年华诞。

70年风雨同舟,70年砥砺奋进。

国家的面貌和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成立的?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对世界又产生了哪些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自主学习】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学生自学课文2-3页,标划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主要内容、职能、作用。

组内交流,相互对照,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注。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拨)1.为什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因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建国的总政策和总原则,集中体现当时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毛泽东在会议上被选举为国家主席吗?不是。

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是不是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不是。

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它定为国歌。

3.说说会议确定的国旗及图案的象征意义。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2)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2)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本学期的第一课,也是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从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国庆节的设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理解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本节课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还有待提高。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我发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讲授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时,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实证来理解历史事实,培养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全国各族人民欢庆新生。
5.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 1950年代进行的土地改革、国营工商业改造、农村合作化运动等。
- 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一)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我们学习到了新中国成立的筹备过程,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的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首都等。我们还学习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了解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安门广场上的大规模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全国各族人民欢庆新生。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习目标1.了解和认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从而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2.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联系与区别。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情感体验法、材料解析法、对比研究法。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歌曲引入,再现灾难岁月。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旋律优美的老歌,让我们看着歌词,认真听,相信你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许多画面。

(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2)指名交流你还联想到了什么呢?旧社会穷人们吃不饱、穿不暖。

你们肯定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过那个年代的生活,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3)小结,揭示课题一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似乎把我们带到了苦难的旧中国。

那你们知道这苦难的岁月在哪一天划上了句号?(1949年10月1日)就是在那一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齐读课题(板书)[学案引导自主学习]见课前预习部分。

[聚焦主题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在开国大典上,我们听到了国歌、看到了国旗。

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呢?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有662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团体和民族,许多代表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北平参加政协会议的,这些都说明政协会议的召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因此会议能最大限度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具有类似现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2. 重点内容:
- 新中国成立意义
-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政策
3. 结构:
- 顺序:背景 → 成立 → 巩固措施
- 关系:因果、并列、递进
4. 艺术性和趣味性:
- 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内容
- 绘制国旗、国徽图案,增强视觉效果
- 适当使用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插图,增加趣味性
5. 概括性:
- 每个板块用简短词语或短语概括,如“开国大典”、“土地改革”等
2. 辅助材料:准备开国大典历史影像、新中国国旗、国歌等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措施的图表和案例。
3. 教室布置:提前将教室分为若干讨论区,便于学生分组讨论;设置多媒体展示区,方便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本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方便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内容。
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还有待提高。他们对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政权措施的意义认识不够充分,可能是因为缺乏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历史背景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 加强课堂提问和讨论的引导,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 了解国旗、国歌、首都等象征国家的元素的产生过程,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 通过查阅资料,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 讨论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以及如何成功实现这些任务。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手段,旨在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和巩固政权的措施。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的确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Leabharlann ,提高了课堂参与度。过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第 1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建设新中国的决心。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展示图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道路”。

一曲《走进新时代》为我们刻画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

正如歌词中所说的“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就沿着这样一条路一起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了解我们的祖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的。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第一篇——二中全会引乾坤播放视频:“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讲话”片段。

文字材料:从现在起,重新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毫无疑问,城乡必须兼顾……绝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在这次七届二中全会中,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重大决定。

会后,毛泽东更是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他们将开创一个新事业,缔造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带领全国人民跨进新时代。

为了这个伟大的新事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作了充分详细的筹备,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他们为新中国到底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第二篇——开国大典辟新天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政协会议展示图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场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图片找出以下知识点:时间:地点:内容:练习:在第一届政协会议中,共出现了八个“一”,你能根据表格的提示分别说出是什么吗?一个文件一个政府一位主席一面国旗一首国歌一个首都一种纪年法一座纪念碑展示图片: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曲谱思考1:五星红旗被选定为国旗的原因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提示:红色旗面象征革命,五星采用黄色意为在红色大地上显出光明;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设计
三、解放大陆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小节:结合教材内容
阅读
完成学案
观看
讨论
学生归纳总结
指导,批改教材学案
播放视频
总结
补充
教师补充
10
15
5
当堂检测
检测内容(可粘贴)5
1.下面不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是:
A.通过《共同纲领》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
(2)新中国的性质: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初二(下)历史学科学习指导案
年月日
课题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型
新授
课时
1Hale Waihona Puke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建立新中国而进行的筹备工作、开国大典的盛况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进军西北、中南、西南地区,和平解放西藏的概况。“筹备新中国”是开国大典的重要背景,是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准备的重要会议;“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军事上对这一新政权的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们的祖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学习重点
一是开国大典的盛况,二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以及开国大典的盛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经在 previous learning 中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详细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这个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参与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开国大典的盛况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自豪。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自主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3.准备好合作探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展示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盛况、西藏和平解放等史实。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概况和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引入同学们,新学期好!我们上学期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血泪史,抗争史,探索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

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生:回顾民主革命历程,思考问题,回答展示,阅读“导入框”内容,明确学习内容。

自主探究指导学生做学案自主探究部分,标划知识点。

师:明确做题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并完成学案自主探究问题。

生:速读课文,完成自主题,勾画重点知识,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问题1】观察《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场》图片,结合教材,口述政协一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了解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问题2】出席会议代表的有哪些党派和团体?说明了什么?【问题3】本次会议有何内容?《共同纲领》的作用是什么?【问题4】国旗上有很多寓意,你能从国旗上看出哪些寓意?【问题5】假如你当时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请你向全国人民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概况(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等。

部编人教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部编人教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外交新
(4)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❶标志着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 (1919-1949)
❷标志着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1840-1949)
❸标志着中国现现 代史的开端(1949-
至今)
思考:新中国成立的有利国际国内因素
国内:(1)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基本上被推翻 (2)全国人民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做了充分的准备 (4)人民革命军队的发展壮大,浴血奋战 (5)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6)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7)统一战线的促进
二、正式成立---开国大典
(3)盛大的阅兵式
三、正式成立---开国大典
(4)盛大的群众游行
3.意义
三、正式成立---开国大典
三、正式成立---开国大典
材料:“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实际上也是世界历史的一 个转折点。”----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阿诺斯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两个“共和国”的比较
中华民国 (资产阶级共和国)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义革命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 等选为副主席 (3)定都北平,改名为北京; (4)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五星红旗为国旗, 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 (5)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英幸敌此战

雄福人上争

们,,溯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程教学设计
1、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2、本课位于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就积极筹备建立新中国。1949年9月,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云集北平,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举行。经过与会代表的广泛讨论协商,制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作好了充分的准备。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的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决定要和平解放西藏。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各民族大团结的实现。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开国大典比较熟悉,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背景
展示图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p2-p3后,回答问题。
2、时间、地点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筹建新中国做的准备工作
4、意义
开国大典
展示图片:《开国大典》、《阅兵》、
《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新中国诞生》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开国大典比较熟悉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案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案

参考答案: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1)“三年”是指1947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

属于解放战争时期。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2)“三十年”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标志着什么?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是谁?
(3)“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鸦片战争。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进入近代史时期。

内外敌人主要包括: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等。

(4)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里的“新”主要指哪些方面?
这里的“新”主要指:国家性质发生变化;人民地位开始发生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等。

(言之有理即可)
(5)结合图4,你是否想过,中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答出两条即可)
(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儿女的英勇斗争;统一战线的指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等。

(答出两条即可)
BDBCA CACAB D
12.唐朝:唐蕃和亲
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
清朝:册封宗教首领,设立珠藏大臣1951:西藏和平解放
1965:西藏自治区成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帮助理解本课的内容。

2.通过向学生播放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作品或纪实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2.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解放军进藏,有力地维护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国旗。

教师: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揭开了中国现代史崭新的篇章。

(二)合作探究: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料研读: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机关就要离开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离开中共中央所在地。

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

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会意地笑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凝视车队将要开往的方向,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问题: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教师:作为革命领袖,毛泽东以非凡的洞察力和战略远见充分估计到,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所面临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

所以他把进入北平城称作“进京赶考”。

毛泽东把进京执政当做是“进京赶考”,是说明进京对共产党人来说至关重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时间和盛况,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看、听、读进行自主发挥,结合教师的引导,学会自主性学习,并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切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更加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19年,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改革路追寻中国梦,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建立了历史的功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你知道新中国是如何筹建的吗?新中国的成立具有什么历史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新课讲授(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教师讲述:筹建新中国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这个重担落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全体代表的肩上。

2.图片展示: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2~3页内容,说说政协会议的内容。

学生回答: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以及成立的意义。

教材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详细描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人民群众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庆祝活动。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如国共内战、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形势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具体过程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激动情绪有共鸣,但对于新中国成立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国际地位的影响可能理解不足。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过程。

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意义。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具体过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视听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理解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多媒体设备。

3.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照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包括国共内战、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等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国内背景、国际背景、成立过程、意义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深远影响,如中国的历史变革、国际地位的提升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大会的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的作用;②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首都,以为代国歌,以___________为国旗,采用_______纪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推翻了、封
建主义和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的力量。

4. 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探究
1.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练习巩固
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
4.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B.香港、澳门回归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5.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开国大典标志着什么?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了什么?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1949 9 北京 2.①临时宪法②毛泽东③北京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
公元 3.新纪元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独立自主社会主义 4.1951 祖国大陆
二、1.“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以来;“三十年以来”是指五四运动以来;
“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鸦片战争以来。

2.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三、1.D 2.A 3.D 4.A
5.(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新中国的成立。

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