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规历史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
“项目化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项目化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摘要:新课改需要塑造全方位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所以初中历史教育应拒绝规定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机械化学习与题海战术。
初中历史老师倘若想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应该运用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即项目式学习方式。
它是近年来盛行的一种新教学模式,简单地说,是老师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利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倘若老师将项目式学习方式运用恰当,会大幅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
鉴于此,本文对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育当中的实践探索展开讨论,供有关从业者参照。
关键词: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策略探究项目式学习拥有最典型的动态性特点,中心主体为学生,由此设计课程内容,融合所学习的内容选择和搭建起一个项目,引入探究性问题,使之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需合理的使用项目式学习,推动自身高质量完成教育工作的同时,锻练与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真实感受到历史科学之美。
一、构建生活化项目主题,激发历史学习热情初中历史是一门蕴涵客观规律的综合性课程内容,其中不少历史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所以在开展初中历史项目化教学环节中,老师应当侧重以生活为主线,融合历史课程内容,对项目化教学方式进行搭建。
老师可以借助对学生的仔细观察与详细了解,掌握学生的兴趣与性格特点,进而确定历史项目化教学的主旨,使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学《原始的农家生活》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借助社区调研的方式,让原始农耕生活跟现在农家生活进行比较,并通过实地调查,详细了解我国农家生活变化的全过程。
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让学生积极参选小队长,让队长对学生分配调查统计、梳理材料、制作文件等各项任务,老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相关课程内容的预习材料,并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化教学计划方案。
通过这种项目化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调研过程中感受到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详细了解历史文明对今日生活的影响力,合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动力,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品质。
项目化学习融入常规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化学习融入常规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指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及其相互联系。
布鲁纳教育理论观点提出:掌握事务的结构,就是以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
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
儿童的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儿童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帮助儿童的知识结构化,从而落实数学素养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知识结构;核心素养近年来,聚焦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多元,“项目学习”在基础教育领域掀起浪潮,是当下基础教育改革的热搜词之一。
不少国内学者专家及一线教师深入小学校园、深入课程体系、深入学科教学,实践表明,项目化学习对培养负责任的学习者、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与相互合作以及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就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内涵意义再梳理,并将其融入小学数学常规课堂教学实践尝试,发现其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一、历史发展与概念定位项目学习显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一线教师真的了解它吗?不妨从它的发展演变中深入认识,这对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它个性化定位从而更好地运用实施很有意义。
(一)国内外的发展演变刘育东教授[[1]]将国外项目学习的历史沿革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577年罗马圣卢卡学院最初设计项目比赛,到1671年巴黎皇家建筑学院将此赛事奖项作为入学必要条件,项目学习便整合到课程中并逐渐发展成为课程大纲的一部分,从萌芽到生长历经200多年在欧洲扎根,成为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学习法(Project Method);第二阶段是186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始人威廉·巴顿·罗杰斯(William B.Rogers)从德国和瑞士各学院带回“项目”这一概念,从此项目教学法在美国生根发展,接下来近一个世纪处于对项目学习的角色定位与实施模式的探索中,也是在这一时期项目学习由高校传播到中小学校乃至幼儿园,在美国基础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第三阶段为19世纪末,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思想把人们对项目学习的关注点从形式转向内涵,杜威的学生威廉·赫德·克伯屈(William H. Kilpatrick)对项目学习广义定义及其引发的批评成为讨论高潮,世界更多的国家学者被卷入,从多视角深层次揭示其思想内涵,在实践中探索其在各教育环境中的应用;第四阶段即进入21世纪更多则是对项目学习目标价值的提升及其验证阶段。
初中历史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法的实践策略
教学篇誗方法展示初中历史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法的实践策略文|张东旭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法的意义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项目式学习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将知识的获取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机会和更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一)项目式学习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的角色。
而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能够扮演主动的角色,在项目的实践中积累知识和技能,感受到知识的应用和学习的乐趣。
学生在自我探索和体验中能够不断地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能提升自主学习的乐趣和能力。
因此,项目式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二)项目式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组成小组,共同协作完成自己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在互动中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此外,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与外界进行交流,如向专家求助,向社区组织申请拨款,等等,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历史知识,而且能够锻炼社交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项目式学习法能够使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停留在概念和理解层面,学生难以了解知识在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
而在项目式学习中,知识的获得是为实践服务的,学生在实践中会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和应用,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的记忆力和应用能力。
二、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法的实施路径项目式学习法是一种通过项目组织学生实现知识学习、技能掌握和思维创新的教育方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法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前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例如:学生通过该项目将学习到什么历史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地
2022年第04期 51
教学研讨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地
◎ 王彦成 பைடு நூலகம் 浙江省定海一中
项目化学习是基于素养落地的教学实践。主张 实现以讲授为中心的课堂向以探究学习为中心的课 堂的转变。旨在通过核心问题驱动引领学生的思维 路径,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 分解、互助学习,增加团队合作意识,在实践中提 升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使学习活动走向研究型、 合作型、自觉型、主动型。[1] 其中问题驱动教学的 理念,合作沟通、探究交流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多维 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技能的全方位锻炼,既能优化课 堂教学效果,满足 21 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又可以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基于此,在课堂教学 中引入项目化学习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
神入角色 六国王孙故旧 六国文教风俗下的小民 抨击秦政的文人
边疆民族
内部宗亲、守旧文人
……
变数 谋变生乱 王令不达 惑乱人心 武力入侵 诸侯分封 割据重演
应对
举措
制度、军备、政令统一
郡县制、道路交通
经济统一;文化统一 半两钱;度量衡器;文字统一;法令、户籍;
文化统一
严刑峻法、以吏为师
抵御;征伐
设置郡县;修长城
教学研讨
激励性评价最好按问题分层,按照学生的学习梯度, 进行项目激励;对于学弱群体充分使用,鼓励其课 堂参与度;对于优等生可以适当引领思维,使项目 探究走向深化。只有逐层深化的项目推进,才能锻 炼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的精度。以问题的延展度 引领学生的思维路径,对于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深化知识理解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激励性评价要 运用到项目探究的过程中,做到过程中评价,评价 中引导,引导下推进。如对两宋儒学复兴这个子目 的了解:梯度性的问题引申,类比性的问题设计, 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理学化的儒学不仅再次成为官方 哲学,而且其影响力扩展,成为中国人乃至东亚民 族的精神准则,处世之道;其逻辑力增强,弥补了 汉代儒学的逻辑缺陷,走向思辨化、哲理化。儒学 就这样随着时代演进、更新,增加了新的内涵。项 目研究的逐级推进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思维训练 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在常规历史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
在常规历史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探索项目式学习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规划和解决项目任务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 21 世纪技能具有重要作用[1]。
一、项目式学习有利于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实施建议中强调,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做中学……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项目式学习在历史常规课堂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就是以某一贴近学生生活、可操作性强的历史问题为项目或任务,将项目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根据课标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解决历史问题,并展示问题解决的成果(PPT、小论文、报告等)。
通过历史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深度学习,有利于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符合课程标准对学生素养培养的目标。
二、项目式学习在历史常规课堂中的开展综合前人的理论、实践研究以及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四个步骤:项目确立、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
下面以部编版历史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例,来谈项目式学习在历史常规课堂中的开展与运用。
(一)项目确立项目式学习的开展,首先必须确立项目。
笔者申请到了结合教材第二单元的项目《口述史中的深圳历史变迁》,侧重从口述史的角度来探究深圳历史变迁。
项目的确立必须贴合学生生活,是学生感兴趣或热切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
确立项目时需判断,该项目是否涵盖学科核心知识、紧扣教材知识结构,判断项目在今后实施过程中是否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方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还需判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其难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相符。
(二)项目规划项目确立后,教师需要将项目的实施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问题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知识支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做出切实可行的项目规划。
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方案(项目式学习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方案(项目式学习教学案例)初中历史项目式研究方案1. 项目背景本项目是为了提高初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设计的。
通过项目式研究,学生将在合作中探究、实践中体验、创新中思考,提升综合素养和动手能力。
本方案旨在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2. 研究目标-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和评估历史信息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践和体验,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记忆和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自我管理能力。
3. 研究内容与组织形式本项目将根据不同历史主题进行多个小组项目设计,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每个项目包含以下几个环节:3.1 项目选题与确定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兴趣,确定项目的选题并向学生介绍。
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参与的项目,并组成小组。
3.2 背景知识研究学生在小组内研究与所选项目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
3.3 资料搜集与整理小组成员搜集与项目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资料搜集。
3.4 创作与表达小组成员根据所选项目,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和素养,创作相关作品或表达形式,例如演讲、展板、报告、PPT等。
3.5 展示与分享小组成员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和教师,并进行研究成果的分享和讨论。
4. 项目评价与反思教师根据项目要求和学生表现,对每个小组的项目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
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项目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5. 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教师在项目过程中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指导和反馈。
学生在项目中扮演主体的角色,通过合作和实践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
以上即是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方案的简要描述。
通过项目式学习,我们相信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并培养出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正面临着从传统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素养提升的重大转变。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烈关注和积极探索。
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注重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为高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且难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而项目式学习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问题解决等方式深入探究历史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期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项目式学习的内涵、特点、应用价值以及实践策略等方面的系统阐述,本文试图揭示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一套可行的实践方案。
二、项目式学习的内涵与特点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注重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究和解决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开展实地考察、访谈交流等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素养。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通过亲身实践来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项目式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主体性: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和建构者。
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项目主题,制定实施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
实践性:项目式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
学生需要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交流、模拟演练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鲜活性。
教学案例——项目式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教学案例——项目式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变革,教育模式呈现快速创新的态势,出现许多新的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法便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
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指导,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目前有很多学校将项目式教学法运用到历史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足以说明项目式教学法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值得我们共同去发掘和探讨。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实现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手段,在西方国家的中小学里是比较常见的,在我国也渐成燎原之势,得到了很多教育专家的提倡和支持。
中国的古典教育思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项目式教学不谋而合,相互呼应。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来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因此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
一、历史课堂应用项目式教学法的价值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缺少互动交流和学生探讨的部分,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管理和对学生的能力建设。
这种学习往往不够深入,必然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不足,无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会阻碍学生的历史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难以实现历史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面对已经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中学生,课堂教育必须改变教师在许多方面取代学生的方式,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创造性地学习。
项目式教学法适用于在历史课堂引导学生参与整个课堂过程中知识的探索、收集资料数据、分析和探索,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彼此合作,学习历史知识,促进内化,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此外,项目式学习是学生的实践过程,参与实践不仅可以获得经验,独立构建知识框架,还可以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精神素质。
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作者:王丹容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0年第02期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少学生都认为历史学习只是背诵历史知识,因此缺乏学习兴趣。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教学中设置了历史探究项目,将学生带入具有挑战性的复杂问题情境中,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逐步内化历史知识,进而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找到了今昔事件的结合点,找到了提升学科素养的生发点,历史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实地考察,激活疑问在设置学习项目的时候,我尝试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历史事件进行联系,组织学生到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进行实地考察,或者到一些遗址、博物馆等地方进行资料收集。
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还会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该项目产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内容时,我组织学生参加项目式学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效果,我组织学生来到抗战历史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
有能力的同学还尝试拜访抗战老兵或者对抗日战争有一定了解的专家、学者。
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情绪得到了激发。
有的学生在参观了纪念馆后提出疑问:“当时我国的武器十分落后,可是,我们却战胜了敌人,这是为什么呢?”在疑问的促使下,学生积极展开了思考。
有的学生认为:“中国军队之所以会胜利,不是因为武器有多先进,而是因为中华民族十分团结,而且还有世界上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实地考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项目探究中。
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体会世事沧桑。
在分析历史问题的时候,学生也能认识到要将认识对象放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思考。
这样,学生时空观念方面的历史核心素养就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依托问题,探究因果项目式学习的关键点并不是掌握事实性的、结论性的知识或内容,而是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摘要:新课改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应拒绝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机械学习与死记硬背。
初中历史教师如若想改变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应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项目式学习模式。
它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简单来讲,就是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若教师将项目式学习模式应用得当,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基于此,本文章对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历史;实践策略引言项目式学习具有典型的动态化特征,中心主体是学生,据此设计教学项目,由他们结合所学内容选择与构建出一个项目,引出探究性问题,使其通过分析与处理问题学习效果得以提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科学合理的引用项目式学习,促进自身高效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锻炼与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切实体会到历史科学的魅力。
一、项目式学习的内涵项目式学习在国内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其本质是用于探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更关注学科本身的概念,将学生当作活动中的主体对象,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探究。
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诸多问题,教师带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自身会自主建立知识系统。
因此,教师常安排学生小组来探究问题,在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通过模拟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来为学生提供思维发散的空间,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充分,而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增强。
二、项目式学习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一)建立历史项目案例库在项目式学习中,项目案例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能够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并提供学习经验。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进行一定的模仿与对照。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历史项目案例库,以此逐步解决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并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如何在教学方案中引入项目式学习?
如何在教学方案中引入项目式学习?摘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方法,它将学生置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环境中,通过开展实际项目来培养他们的技能和知识。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教学方案中引入项目式学习,并提供具体的案例和步骤,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应用这种方法。
引言: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而项目式学习则提供了一种更积极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有机会在真实世界的背景下应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准备他们面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学方案中引入项目式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第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在引入项目式学习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明确表达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如果您教授历史课程,学习目标可能是让学生理解一段历史时期的背景和事件。
如果您教授科学课程,目标可能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项目选择一个与学习目标相关的项目非常关键。
这个项目应该具有现实意义,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如果学习目标是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您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个国际文化交流项目。
如果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您可以让他们进行一个科学实验或设计一个科学项目。
第三步:规划项目在项目式学习中,规划项目至关重要。
您需要确定项目的范围、时间表和评估方法。
确保项目能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且可以通过明确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
此外,考虑项目的各个阶段和所需的资源。
第四步:指导学生在项目开始之前,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解释项目的目标和预期结果,明确学生的角色和任务。
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材料,以帮助学生完成项目。
还可以安排讨论和反馈会议,以回答学生的问题和提供指导。
案例研究:让我们以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如何引入项目式学习。
假设您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和事件。
您可以选择一个项目,要求学生分组研究不同方面的独立战争,比如政治背景、军事战略、重要人物等。
项目式学习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应用——以“海昏侯墓”为例
教繼43^教学参考@项目式学习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应用—以“海昏〇洪项目式学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重视探究过程,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逐一解决教师预先设定好的学习项目。
有研究者认为,“在历史常规课堂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就是以某一贴近学生生活、可操作性强的历史问题为项目或任务,将项目 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根据课标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解决历史问题,并展示问题解决的成果”[1]。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它更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江西海昏侯墓是我国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 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
自2011年首次发掘以来,已出土珍贵文物1万多件。
至 2016年,经考古专家确认,其墓主人为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
它的发现,对研究汉朝政治、经济、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笔者将其作为项目式学习的对象与目标,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确定项目研究的具体问题,并在实践中实现了深度教学的目的。
一、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1.君主专制的发展汉武帝死后,由汉昭帝刘弗陵继位。
然而,刘 弗陵年仅二十一岁就因病驾崩。
由于他没有子嗣,权臣霍光拥立了昌邑王(按:昌邑,今山东巨野)刘 餺之子刘贺为帝。
刘贺作为汉武帝的孙子,继承王位,具有正统性,它体现了世袭制在西汉的传承。
汉武帝建立内外朝制度后,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但是,君权并非不受制约。
丞相制度、儒学思想(如“天人感应”)、史官的实录记载、谏官的劝谏等都[2] 王向东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8.[3]黄妙茜.有效运用乡土资源培养高中生历史学侯墓”为例波对皇权都有着制约作用。
刘贺在位期间胡作非为,被霍光和朝臣罢免,这反映了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2.中央集权的加强昌邑王刘贺被拥立为皇帝以后,信用博谀、不听劝告、荒淫无度、不保社稷。
项目化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项目化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摘要:目前,教师对历史的认识逐渐深入,初中历史教育也进行了多项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
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发并实施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基于项目的学习在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已成为新时代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本文全面分析了初中教育中基于项目的历史学习的现状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中学历史;建议随着初中历史新课程的迅速推行,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独立解决挑战性学习任务的能力显然已经成为学生历史能力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有效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教师应仔细思考如何将其付诸实践。
这篇文章是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对大多数年轻的历史教师来说,应该是一种激励和参考。
一、项目化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一)有助于学生课堂学习自主性的全面带动顾名思义,"项目化学习"是指由学生自己进行的以学习项目形式的教学活动。
但是,由于项目化教学并没有给学生具体的学习项目,然后就放任了学生去完成课程的预期目标。
采用了这种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就获得了增强。
可以看到,学生独立性始终在培养,教学上的学习环境也无疑是学校所迫切需要的,在初中和高中历史课上的应用也是这样。
(二)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历史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初中历史可以实施的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一个理想的过渡阶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讲解项目和学习过程,有效设计自主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发挥引导和启发的作用,促进学生历史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有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传授基础知识是培养当代人才的重要目标,所以提升学生的历史能力是青年历史教师的责任。
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价值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要熟悉各个时期的历史情况,还要了解历史的现实面貌和当代意义。
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应反思以往教育的缺陷,把活动形式教学和创新教学方法相结合,指导他们采取正确的学习方式,增强合作与交流,引导他们主动读书。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项目式学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以项目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研究、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
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记忆库,承载着过去、照亮着未来。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然而,长期以来,初中历史课堂往往被枯燥乏味的讲授所充斥,学生难以真正沉浸其中,更别提激发对历史学科的深厚兴趣了。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急需探索一种更加符合初中生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历史教学方法。
项目式学习就是这样一种有益的尝试,它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方式,为初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与优势项目式学习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理念,它强调学习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这一理念与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不谋而合,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围绕真实的历史问题或主题展开研究,通过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制作作品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来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式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项目式学习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让他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历史主题进行研究。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共同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探讨中小学历史课程的项目式教学
探讨中小学历史课程的项目式教学引言:历史是一门学科,通过研究过去的事件和人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然而,传统的历史课程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背诵和记忆,缺乏实际应用和深度思考。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项目式教学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历史课程中项目式教学的优势和实施方法。
一、项目式教学的优势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历史课程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历史课程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项目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项目式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分析不同的观点和证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让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历史是一个群体行为的产物,通过项目式教学,学生可以与同学一起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并学会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二、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方法在中小学历史课程中,项目式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1. 主题选择:教师可以提供几个历史主题供学生选择,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主题。
在选择主题时,学生应该考虑到主题的重要性、研究的可行性和资源的可获得性。
2. 资料收集: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筛选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研究和讨论所选主题。
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观点,分享资源,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4. 项目设计:学生可以根据所选主题设计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例如,他们可以制作展板、演讲、写作、拍摄影片等,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地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地邮编:325802摘要:本文讨论了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地。
文章首先介绍了项目化学习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接着分析了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项目化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随后,阐述了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项目化学习,包括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估。
最后,总结了项目化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文旨在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项目化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项目化学习逐渐成为高中教育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注重实践操作和协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落地,帮助历史教师更好地应用项目化学习教学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一、项目化学习的定义特点及其应用项目化学习是以项目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实践、探究和合作,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项目化学习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二是以项目为载体,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三是注重跨学科融合和协作交流,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协作完成项目;四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应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首先,历史学科本身就具有跨学科融合的特点,可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历史课程中,以此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其次,历史教学需要强调实践操作和探究精神,项目化学习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有效途径。
再次,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能力,项目化学习正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来实现这一目标的。
因此,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项目学习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生成——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例
2021·02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组织模式,对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生成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文章以“项目学习”为研究核心,探究其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方式及对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从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和价值与评价等深度学习五方面特征展开教学策略阐述。
摘要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项目学习历史核心素养要以怎样的学习方式落地?新课标指出“可以采用多种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如深度学习、项目学习、微课学习、翻转课堂,以及课下自主学习等”方式。
[1]其中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合作方式设计和解决项目任务和问题,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能力的学习组织模式。
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依据实际学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定项目主题,在主题下细化项目学习模块,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其依据主题和具体任务,搜集相关资料,整理筛选后,汲取其中的关键信息和项目主体匹配的内容,以此为基础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并以文字报告或作品的形式将最终学习成果呈现出来,在全班师生面前展示汇报,最终接受点评指导总结。
[2]在高中历史常规课堂上开展项目学习活动,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便于学生从中获取今日生活之启迪的历史事件或问题为贯穿项目的线索和任务,设计教学和活动思路的过程。
[3]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课外历史参考资料,或要求学生自行收集史料,并以史料完成对项目问题的论证,扩充历史知识,完善历史问题分析思维,使其形成史料分析与实证素养。
另一方面,教师以各种线索性问题串联起学生的学习过程,以问题引发学生持续思考和探究,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在解答问题时通过想象尝试将自己神入到当时的历史时空中,将所认识的史实置于具体时空条件下进行思考,在知识经验和相关资料的引导下完成对过去事件的理解和解释,进而培育发自内心的家国情怀。
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以下简称本课)为例,探讨运用项目学习促成历史核心素养之生成的策略。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项目学习的策略
LIBERAL ARTS FANS2020年第6期教育教学1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项目学习的策略*张海兰(福建省福州第十一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1)【摘 要】新高考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以项目学习为载体,可将知识点有机串联,实现知识的理解与深化,在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知识网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借助项目学习,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工作谈谈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项目学习;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164-02项目学习指将知识通过一个具体项目加以呈现,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理解与深化。
目前,项目学习在高中各科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教师应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依托项目学习,采取有效策略,积极优化相关教学环节,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一、立足教材,确定项目充分发挥项目学习优势,借助项目学习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确定合理项目是基础,关系着教学的成败。
因此,教学中,一方面,要做好教材内容研究,结合教学目标来确定合理的项目,如为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可打破教材原有编排顺序,将联系紧密的内容整合在一起,结合以往教学经验确定合理项目[1]。
为加深学生对某一节知识的理解,还可针对这一节内容确定项目。
另一方面,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应做好合理规划,包括项目所需的时间、采用何种手段开展项目、项目实施中如何与学生互动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
“清末新政”是近代中国一个重要事件,也是近年来高考历史的高频考点。
然而,历史教材中却没有针对其设置独立的章节。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对教材内容加以整合和补充,对清末新政进行系统讲述,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全面认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2]。
在“清末新政”教学中,确定新政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的影响,让学生分为三个项目小组自主学习。
项目式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北方曲艺之乡”项目式学习为例
内容也要及时增删和迭代。
(二)项目实施阶段
当学生知道项目主题后,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合作学习,此时教师可以协助学生开展任务的讨论
与调查,并且引导学生制定本小组的研究计划,包
括项目阶段、起止时间、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使
用的资源等内容,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项
目实施过程中,笔者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引导学
着 问 题 参 与 到 未 来 的 学 习 当 中。 之 后, 笔 者 借 助 HTH 选题表(High Tech High 四象限选题表)[6],
制定了探究计划,推动项目的实施:
1. 预想中的成果
2. 项目中的驱动问题
关于天津曲艺文化的研究 天津有哪些著名的曲艺
报告
形式?天津成为北方曲
天津曲艺介绍和宣传的展 艺之乡的主要条件有哪
示墙
些?曲艺文化与天津
与相关人物的访谈记录 城市发展有着怎样的关
……
系?
3. 内容
4. 展示/受众
(学生可以学到什么) 展示:召开一次关于天
天津曲艺艺术的发展过程 津曲艺文化的报告会
天津城市发展的变迁历史 受众:班级师生
信息检索能力和合作学习
能力
……
当然这只是项目开展前的规划与设想,帮助我
们规划项目的蓝图。随着项目的逐步开展,选题表
式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知”,而且还可以体验“行”, 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提升。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模式,它的顺利 实施包含着系列环节的推进。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 提出了 PBL 教学环节的七大核心要素:“策划与 设计、符合标准、营造文化、过程管理、提供学习 的脚手架、持续性的评价、参与和指导”[3];我国 学者刘景福、钟志贤提出了项目式学习的操作流程: “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 果交流和活动评价等。”[4] 这两种较具代表性的要 素流程具有共性,也有差异。笔者以此为启发,结 合地方历史特色,设计了此次以“北方曲艺之乡” 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项目化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范俊丽
项目化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范俊丽发布时间:2023-06-19T12:08:47.831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7期作者:范俊丽[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教学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优化,为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因此,在中学历史课上,教师要注意建立“项目”的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以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同时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祁县第三中学山西晋中 030900摘要:随着教育改革,教学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优化,为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因此,在中学历史课上,教师要注意建立“项目”的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以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同时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项目化;初中;历史教学引言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需要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计划制定、计划执行等方式,从而完成对某一历史问题的探究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系统地整合历史课程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出合适的历史情境和项目主题,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和项目主题下搜索、整合以及运用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去完成一系列的探究性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落实历史学科立德树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
1.项目化学习概述项目化学习是由国外传入我国的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模式。
项目化学习具体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通过项目任务引导学生结合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对教学资源与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深度探索,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达到教学目标。
近几年来,项目化学习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大量研究与应用。
项目化学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不确定性,这也是项目化学习最主要的特征。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教学片面追求标准和统一答案的限制性,而是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与成就感作为重点,侧重课堂教学的探索性,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前人的理论、实践研究以及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四个步骤:项目确立、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下面以部编版历史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例,来谈项目式学习在历史常规课堂中的开展与运用。
(一)项目确立
项目式学习的开展,首先必须确立项目。笔者申请到了结合教材第二单元的项目《口述史中的深圳历史变迁》,侧重从口述史的角度来探究深圳历史变迁。
2.小组相互评价学会小组合作,培养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课时3探究1949-1976阶段特征单元总结,小组合作探究学会史论结合,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课后批改学生作业课时2、3后完成单元作业知识和能力巩固、测评。
课时4作业讲练梳理漏洞,订正
课后通过问卷星发布调查问卷认真填写调查问卷落实评价,做好教学反馈。
其次,单元问题与项目学习和教学单元直接相关,需结合教学目标和本单元知识体系来确立,单元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整体问题的解决。第二单元问题如下:(1)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2)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3)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有哪些成就和挫折?(4)探究中国现代史(1949-1976)的阶段特征。
最后,内容问题是单元问题下面的具体问题,基于史实便可以回答得清楚,内容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单元问题的解决。比如“什么是文化大革命”?“文革期间取得了哪些成就”?等等。
在常规历史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
作者:付华敏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01期
项目式学习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规划和解决项目任务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21世纪技能具有重要作用[1]。
一、项目式学习有利于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项目实施
按项目规划实施项目,过程中务必及时跟进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遇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以课时1的安排调整为例,原本是先完成知识梳理的学案再做通史思维导图。但完成学案时便发现,部分学生的预习不到位,从教材中提取历史信息的内容较少,加上初中生认知水平和抽象能力相对较低,单元整合遇到一定困难。而通史思维导图却能够按年份索骥,于是调整为先做通史思维导图,使学生建构时空观念后,再根据学案梳理知识框架、解决单元问题。其中第一、二个单元问题梳理如下。
课时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旨
课前准备教学、学案设计预习4-6课,完成练习册的知识要点填空自主学习,为完成学案作准备
课时1 1.指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完成学案
3.分成4-6人的8小组,小组自愿选择认领任务使学生梳理清楚知识脉络,培养时空观念,为探究问题奠定基础。
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施建议中强调,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做中学……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项目式学习在历史常规课堂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就是以某一贴近学生生活、可操作性强的历史问题为项目或任务,将项目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根据课标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解决历史问题,并展示问题解决的成果(PPT、小论文、报告等)。通过历史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深度学习,有利于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符合课程标准对学生素养培养的目标。
结果性评价包括对小组PPT、作业和单元测试的评价,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必要体现。从作业和测试情况来看,历史项目式学习在整体知识上效果并不比常规教学效果差,而且部分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实现了自主的深度学习。比如八2班第8小组文化大革命,八3班第7小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采访了自己的爷爷或姥姥,获得了一手口述史资料,深入地剖析了事件的背景、表现、原因、影响和经验教训,得到同学们的高度认可。
1、项目拆解:确立项目的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及内容问题[2]。
首先,基本问题即项目本身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此构建项目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符合八(下)现代史“口述史中的深圳历史变迁”项目的基本问题包括:(1)建国后,深圳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史实表现有哪些?(2)深圳不同阶段的历史特征是什么?(3)造成深圳不同阶段历史特征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四)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体系包括项目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以及教學实践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和成果展示的点评、小组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都属于过程性评价。比如课时2的PPT宣讲是学生比较喜欢,也感到比较困难的环节,需要及时点评,提供改进指导。在课时3宣讲完成后,根据小组互评结果评选最佳小组,并请他们分享经验。过程性评价要及时才能有效,以鼓励为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克服困难、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动性。
项目的确立必须贴合学生生活,是学生感兴趣或热切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确立项目时需判断,该项目是否涵盖学科核心知识、紧扣教材知识结构,判断项目在今后实施过程中是否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方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養,还需判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其难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相符。
(二)项目规划
项目确立后,教师需要将项目的实施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问题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知识支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做出切实可行的项目规划。
课后1.随时指导帮助
2.下节课前核实学生PPT质量
3.制作评优表1.分工:①2人搜集史料和采访②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③1人制作PPT④1-2人负责展示
2.完成后上交PPT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自主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课时2 1.PPT展示中恰当点评,小组评价
2.补充学生遗漏知识和深圳史实1.各小组PPT展示,解决单元问题1-3
问题的逐步拆解,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基本问题”三层问题和知识体系。问题拆解和解决的过程,就是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完成学案的过程。
2、规划课时安排,不断优化。做出本单元的教学设计,统筹每个课时和课后的具体安排,给予学生完成项目、解决问题的具体指导,完善评价体系。教材上第二单元包括3个课时的内容,预计2周4个课时完成,规划详见下表。课时规划后,需反复检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