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教案
授课教师: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辛菊
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授课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和班级:三年级0101/0102班
授课时间: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
所需总课时:68课时
语言学概论是中文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语言学的基础知识,讨论语言与社会、语言和思维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适当涉及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一些内容。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教学内容:本章是全书的总论部分,主要介绍语言的性质和范围、语言的结构和功能、语言学的任务和发展。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语言学这门课的性质、主要内容并接触部分语言学概念,产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第一节:语言的符号性和系统性、语言和言语;第二节:语言的层级、语言的基本关系、语言结构的类型;第三节: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和文化、语言的心理功能;第四节:语言学的任务和分科、现代语言学、当代语言学。
授课时数: 6课时
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理论讲授、
参考书目: 邢福义《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一节 语言的性质和范围
一、语言和言语
(一)、语言是什么
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最重要的工具。从结构上讲,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
从功能上讲,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功能和思维认知功能。
(二)、语言的性质
1、符号性
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然后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则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符号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语言是用声音(语音)代表意义(语义)的,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并非某个声音必然要表示某种意义;也并非某种意义必然要用某种声音来表示。我们不能从词的声音推知其意义,也不能从其意义推知其声音。
语言具有符号性,其主要特征有:
(1)任意性
任意性是所有符号的共同特征,符号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
A、同种语言中,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代表不同的语义内容,如多义词(“打”有24个义项)、同音词 : write right
B、同种语言中,不同的语音形式可以代表相同的语义内容,如同义词 水泥、洋灰、水门汀 混凝土
C、不同语言中,不同的语音形式可以代表相同的语义内容,如“书”在俄语、英语、日语、法语等语言中的发音就不同。
D、不同语言中,相同的语音形式可以代表不同的语义内容,如he 和“嘿”。
(2)稳固性
虽然语言符号具有任

意性,但是语音和语义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了相当的稳固性,不可随意改变。这种稳固性是社会所必需的,是语言的社会功能所规定的。如果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关系随意变化,朝令夕改,变动频繁,人们之间的交际就会发生困难,甚至无法交际。
(3)渐变性
语言符号虽然具有稳固性,但并不是说语言符号完全不能发生变化。社会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语言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否则就不能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当然这种变化相对比较缓慢,是渐变的,而非突变的。在语言的各个要素中,语音、语法的变化极其缓慢,相对词汇部分变化比较快,但是其中一部分词也是相当稳固的,不易发生变化。尽管有一部分反映社会发展变化的词在经常变动,但总体来说语言仍然是稳定的,其发展变化是缓慢的。
(4)线条性
亦名线性,指说话时,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前后相继,体现为一个长度,构成链式排列,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可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三)语言的系统性
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互相联系的元素构成的整体,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就是系统性。语言就是包含了词汇、语法、语音、语法四个子系统的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存在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关系。
(四)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无论从起源还是从发展来看,语言都与社会息息相关。离开了社会,语言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语言符号以及组合规则是由社会群体共同创造的,符号的所指和能指的关系是由一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的。
语言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同时,语音、语义、语法的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语言的任何发展变化都取决于社会的集体意志,任何个人意志都不能决定语言的发展变化。
(五)语言的其他属性
1、 语言的民族性
不同民族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这就是语言的民族性。比如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中塞
音和塞擦音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而英语则没有;但是英语语音系统中有清音和浊音的对立,而汉语则没有;汉语的“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夫”等,英语中只用uncle 一个词来表示;汉语在语法上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而俄语、德语等语言则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语言的民族性是由语言的社会性决定的。因为语言是由社会群体约定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约定。
因为语言具有民族性,所以语言往往成为一个

民族的重要标志,成为民族文化的载体。
2、语言的生成性(productivity)
即能产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洪堡特说:“语言是有限规则的无限运用。”
3、 语言的模糊性
所谓模糊性,是指类与类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逐渐过渡的。如“儿童、少年、青
年、中年、老年”之间就没有明确的界限。
语言的模糊性正是语言的一种优点,体现了语言的灵活性。
二、 语言的范围
(一)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及其区分意义
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包括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狭义的语言只指语言系统。当语言和言语对举时,一般指语言系统,其它情况下,一般用广义。言语就是人们的讲话行为和所讲的话(包括写下来的话)。前者叫言语活动(speech act),后者叫言语作品(speech works)。
语言和言语不可混为一谈,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
1、 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语言系统中的语言材料及规则都是抽象的,它们潜在于人们的头脑中或记录于词典、语
法书里。言语则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人们说话就是根据具体的交际需要,将抽象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表现为具体的话语。语言是从千百万人的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模式,言语则是个人运用这种公共模式的结果。
2、 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语言属于社会,而言语属于个人。因为言语是个人根据特定的交际需要和个人意志对语
言材料及语言规则的选择。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1+1+1+……=1
3、 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
语言在人们进行言语交际之前就已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而言语则是根据特定的交际
需要临时构成的。这种区别是区分语言单位和言语单位的主要标准。如语素、词、固定短语都属于语言单位,自由短语和具体的句子都属于言语单位。
4、 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即语言的生成性。
5、 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
语言系统的内部元素相对稳定。言语则不然。
语言和言语之间又有密切联系,二者互相依存。
主要联系在于:
1、 语言来自于言语,依存于言语
语言是从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就像没
有具体的苹果、梨、香蕉等就没有所谓抽象的水果一样。
2、 语言又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正确进行言语实践。
语言系统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言语交际的依据。如:
我看电影 *电影看我
狗咬人 *人咬狗
再如,我们头脑中对某种外语一无所知,就不会说出该种外语的话,同时,我们听操该
种外

语的人讲话时,只是一串对我们没有意义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语言就没有言语。
三、语言的结构
(一) 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符号体系。可以分为下层和上层。
下层是符号层,即语音层,包括音位、音节。
上层是语音和语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组合层,包括语素、词和句子。
(二) 语言的基本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
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
2、聚合关系
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合成群,构成聚合关系。
第二章 语 音
教学内容:语音的性质、音素、音位及音位的组合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有关语音学的内容,理解语音的各种性质。
重点和难点:1、语音的各种性质
2、音位及其分类
3、音位和音素的关系
4、国际音标
授课时数:10课时
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理论讲授、集体讨论
参考书目: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63年版
第一节 语音的性质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一)音高 即声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
(二)音强 决定于振幅
(三)音长 取决于发音体发音时间的长短
(四)音质 指声音的性质、特色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
语音的生理基础就是人类发音器官的构造及运动。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部分:
(一)肺、支气管和气管
(二)喉头和声带
(三)口腔、咽腔和鼻腔
三、语音的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语音传递意义的功能是社会赋予的。
第二节 音素
音素及其分类
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一般用国际音标标记。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
第三节 音位

一、 音位概说
音位就是某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
(一)音位变体
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语音形式,就是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可以
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前者只出现在特定的语音环境中,后者是由于社会习惯而造成的。
(二)音位的分类
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其中后者又可以分为时位、重位和调位
二、确定和划分音位的原则
对立原则 所谓对立,指不同音素能够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
替换后会影响意义,那么这两个音位就存在对立关系。处在对立关系之中的音素应设为不同的音位。
a) 互补原则 处在互补关系中的音素,从来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有可能分为不同的音位。
b) 语音相似原则
处在互补关系中的音素,如

果语音相似,就可以归并为同一个音位。
三、 音素和音位的关系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a) 划分角度不同
b) 数量不同
c) 音素和音位是成员与集体的关系。
(五)语流音变
1、同化 指语流中的两个相邻近的原来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受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相同或相近的现象。
2、异化 指语流中的两个相邻近的原来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受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的现象。
3、弱化 指语流中有些音发音时肌肉紧张度减弱而引起的音变现象。
4、脱落 指语流中有些音发音时消失的音变现象
5、增音 为了发音方便,在语流中增加某些音的现象。
第三章 语义学
教学内容:语义学及语义分析方法
教学目的:掌握语义学的各种重要概念及其分类和理论要点
重点和难点:1、义素分析的方法和模式
2、语义场的性质和类型
3、述谓结构的分析和类型
授课时数: 12课时
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理论讲授、分组讨论
参考书目:徐烈炯:《语义学》,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第一节 语义
一、语义是什么
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即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是客观事物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二、语义的性质
(一)客观性和主观性
(二)概括性和具体性
(三)稳定性和变异性
三、语义单位
(一)义项
义项就是由语汇形式表示的独立的、概括的固定语义单位。
(二)义素
又叫语义成分,是构成义项的成分,是从一组相关的词语中抽象出来的区别性语义特征。
第二节 义素分析法
步骤和方法:
1、确定对比词群,明确分析对象
2、确定词群中词与词之间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
3、表达比较效果
第三节 语义的聚合

一、 语义场
语义场是指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构成的聚合体。它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二、语义场的类型
1、 二元义场
(1)关系型二元义场
(2)异质型二元义场
2、多元义场
三、语义的聚合关系
(一) 纵聚合关系
1、上下义关系
2、总分关系
(二)横聚合关系
1、同义关系
2、 反义关系
3、类义关系
第四节 语义的组合
一、句义的构成
(一)逻辑意义
逻辑意义反映语句与现实的关系。
(二)语法意义
指由词语的语法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意义。
(三)语用意义
即说话人说出该句子时的交际意图和交际价值。
二、述谓结构
1、什么是述谓结构
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谓项构成。
谓词是句义的核心成分,一般来讲,就是句子的谓语动词。如下面的划线部分:
王老师教英语。
他从外面跑进

来。
谓项是指与谓词发生直接语义关系的成分,一般是名词性成分。
2、谓词的类型
一元谓词、二元谓词、三元谓词
3、谓词的格
述谓结构中,谓项与谓词的语义关系就叫“格”。
常见的格有:施事、受事、与事、结果、时间、处所、工具等。
如: 昨天晚上 在教室 我用 钢笔给 他写了 一封信。
格: 时间 处所 施事 工具 受事 结果
4、述谓结构的类型
(1)简单述谓结构
(2)复合述谓结构
(3)从属述谓结构
(4)降格述谓结构
三、语义指向
(一)什么是语义指向
先看一组例子:
1、韩国队大败。(战败了)
2、中国队大败(战败了)韩国队。
3、中国队大胜。(战胜了)
4、中国队大胜(战胜了)韩国队。
上面4句话虽然词语和词语位置有所不同,但都是一个意思:韩国队败了,中国队胜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需要引进一个概念——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是指句子中的一个成分在语义上所指的另外一个成分。
比如:
老王喜滋滋地炸了一盘花生。(老王喜滋滋)
老王脆生生地炸了一盘花生。(花生脆生生)
老王早早地炸了一盘花生。(炸得早早的)
第四章 语法学
教学内容: 语法的性质、单位、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教学目的: 了解语法的性质和特点,理解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基本掌握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和语法意义的主要范畴,初步具有观察、分析语法现象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1、常见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类型
2、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的辨识
3、词法、句法的分析和层次分析法
授课时数: 12课时
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理论讲授、集体讨论
参考书目: 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学
(一)语法的性质
1、何谓语法
语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以及组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用公式表达就是:
语法==词法+句法
2、语法的性质
(1) 抽象性
人们说话就是根据具体的交际需要,将抽象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表现为具体的话语。语法是从千百万人的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模式。
(2)规约性 人们在运用语言时要遵守一定的语法规则,否则就会造成交际失败。
(3)生成性 体现为语言的能产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正如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有限规则的无限运用。”
(二) 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语法学的核心内容,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1、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

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叫语法手段。常见的语法手段有:
(1) 语序 指词在词组或句子中的线性排列顺序,利用语序可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
例如:“气我”和“我气”的结构关系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不同,就是因为语序。
(2) 虚词 虚词是语言中专门用来表达语法意义的词。
汉语中的虚词一般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3)语调 指说话时语音的变化所构成的旋律模式。其作用主要是表现为具体的句类。
(4)重叠 用重复整个词或词的一部分的方式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
(5)内部屈折 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语音形式来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
(6)异根法 利用历史来源不同词汇意义相同的词根构成某个词不同的语法形式的方法。
(7)附加法 在词干上添加附加成分以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形式的方法。
(8)零形式 指词的某种语法意义是由相关的语法形式衬托出来的,比如英语中名词复数一般通过附加S构成,那么单数形式就是典型的零形式。
2、分析性手段和综合性手段
根据所构成的语法形式是否超越词的范围,上述语法手段可以分为分析性手段和综合性手段两类。前者体现在词与词之后,后者体现在一个词的内部。凡是能构成词内不同的语法形式导致词形变化的手段称为综合性手段。包括附加法,内部屈折,零形态,异根法;所构成的语法形式超越了词的范围的方法叫做分析性手段,包括词序,虚词,语调和重叠。
(三)语法意义
1、 性质 :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和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是反映组合方式的,名词、动词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陈述疑问是反映词语的表述功能的。
2、 语法意义的类型 :结构意义、功能意义、范畴意义、情态意义。
(四)语法范畴
1、 什么是语法范畴?
把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的类就是语法范畴。
2、 常见的语法范畴
(1) 数 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的事物或现象的量的特征。表示出人们对数量的认识。
(2) 性 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的事物或现象的性属。
(3) 格 表示名词、代词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如主格、宾格、工具格等。
(4) 时 表示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的时刻的关系。一般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
(5) 体 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状态。常见的有完成体、进行体和词序体。
(6) 态 表示动作性动词与主语的语义关系。
(7) 式 又称语气、情态,是表示句子的语气或情态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陈述式、命令式、虚拟

式、愿望式等。
(8) 人称 表示动词与主语在人称上的一致关系的语法范畴。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
(9) 级 级是形容词、副词的语法范畴,是表示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原级、比较级、最高级
(四)语言的形态分类
根据词的形态特点的异同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就是语言的形态分类。
1、孤立语
2、粘着语
3、屈折语
4、多式综合语
第二节 语法学
(一)语法学的任务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则的学科。其核心任务是研究语言单位的组合规则。
(二)语法学的分支
语法学内部可以分为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
词法又叫形态法,包括构词法、构形法和词类问题。
句法研究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功能及句法变换。
此外,语法学也可以进行其他划分。如:普通语法学和具体语法学;共时语法学和历时语法学;理论语法学和应用语法学等。
第三节 词法
一、语素
语素是具体语言中特定的语音形式与语义内容相结合的最小符号。
二、语素的划分
1、从语音形式分: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2、从语义上分:单义语素和多义语素
此外,还可以从功能上分为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自由语素、粘着语素,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等。
二、词
(一)词
词是最小的能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
(二)词的类型
1、结构类型
(1)复合词 由几个词根复合而成的词。
(2)派生词 由词根和词缀派生出来的词。
2、功能类型
即一般所说的词类,指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所作的语法分类。
第四节 句法
一、短语
词和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短语。
(一)结构类型
1、主谓短语
2、偏正短语
3、述宾短语
4、联合短语
5、述补短语
此外,还有介词短语、助词短语等。
(三) 功能类型
1、体词性短语 一般作主宾语。
2、谓词性短语 一般作谓语。
3、加词性短语 一般作定语、状语。
二、句子
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它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带有一定的语调。
(一)句子的结构类型
1、单句
2、复句
(二)句子的功能类型
1、陈述句
2、疑问句
3、祈使句
4、感叹句
三、句法分析
(一)成分分析法
这是传统语法中通用的方法。通过寻找句子结构成分中的中心词来发现句子的主干。
优点:使句子各个词之间的关系主次分明。
缺点:忽略了句子的层次性。
(二)层次分析法
也叫直接成分分析法,按照语言组合的次序分析语言的内部层次,逐层找出直接成分的方法。
优点:反映语言结构的内部层次,适用范围较广。
缺点:对于像“鸡不吃了”这

样的句法结构则无法分化其歧义。
四、歧义
(一)何谓歧义
指语言片段所包含的词语和线性排列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语言现象。
(二)产生原因
1、词形同而词性不同
如:我的房没锁。
饭热菜不热
2、词形同而词义不同
如: 赶张三不容易。
3、结构层次相同而语法关系不同
如:我要烤红薯。
4、结构层次不同
如:新职工宿舍
5、语义指向不同
如: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王。
(三)分化手段
1、语音手段
2、语法手段
3、语义手段
4、语境
5、调整语序
6、增换词语
7、变换
第五章 语 用
教学内容: 语境的构成因素及其对言语交际的制约、语用原则、言语行为理论
和预设等。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有关语用学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和分类,具备运用语用知识分析具体语言现象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1、语境的构成因素及对言语交际的制约
2、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3、言语行为理论和预设
授课时数:12课时
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理论讲授、讨论问题、实践
参考书目: 左思民:《汉语语用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第一节 语用概说
一、何谓语用
即语言运用,指交际双方在一定的场合为着一定的目的的话语表达和理解的活动。
二、语境
(一)什么是语境
语境指的是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语言总是在一定的场合为了某种特殊的表达需要而使用的,因而对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的正确解释就不可能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进行。
(二)语境的分类
我们现在一般把语境分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两类,后者又分为: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两方面,下面分别以详:
1、狭义语境
又称上下文语境,指话语的前言后语,是纯粹由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
2、广义语境
(1)情景语境
指的是使用话语的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等非语言的环境,如“下午我有课”,一个教师和一个学生说出意思相差很远。 (social cultural context)
(2)、社会文化语境 又称背景语境(background context),指的是说话人使用话语的社会文化背景。
(三)、语境对语言的制约作用
1、语境与词义
(1)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词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抽象的反映,这就决定了任何词义都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但是具体话语中的词,其词义总是具体的,即语境使词义具体化了。
(2)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在具体的语境中,词义总是单一的。
(3)语境使词产生临时的色彩
每个词都有社会公认的固定意义,但在一定的语境参于下,词会获得临时的意义。
2、语境与句法
1

、语境可以帮助分化句法歧义
2、语境对省略、倒装能为语用现象提供解释的空间
3、语境与言外之意
言外之意是一句话超出其字面意义,是一句话的弦外之音。
“周冲:你不知道母亲病了吗?
蘩漪:你哥哥怎么会把我的病放在心上。”《雷雨》
“十二点了”在不同的言语背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下面第二人称代词“你”与“您”的交替使用,更能看出鲁四凤对其父亲的态度的变化:
鲁贵:(严重地)孩子,你可放明白点,你妈疼你,只在嘴上,我可是把人你的什么要紧事都放在心上。
四凤:(明白他有所指)您又要说什么?
鲁贵:(四下里望了望,逼近四凤)我说,大少爷跟我提过你,大少爷,他说----------
四凤:(管不住自己)大少爷!大少爷!你疯了!我走了,太太就要叫我呢。
鲁四凤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父亲向她要钱时竟会拿他和周萍的嫒昧关系进行要挟,她感到自己父亲的话越来越不入耳,禁不住发火,用“你”相称,在这个特殊的语言环境中,这个你就十分准确地表达了四凤对父亲生气、轻视、厌恶和着急的多方面的情绪,用得非常巧妙传神。
4、语言与社会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理解不同民族及其表达的精妙之处,没有对该民族社会文化的知识同样是不够的。
You are a lucky dog.
To lock the stable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
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
三、蕴含和预设
(一)何谓蕴含
所谓蕴含指的是句子所要传递的基本的信息或基本意义,是句子有所论断的内容,是说话人发话目的所在。如A?——C,说话人使用句子“his brother was injured by a car ”,其基本意义就是要表述“他的兄弟怎么了”这样含的信息,听话人在倾听说话人使用这个句义所要表达的意思时,毫无疑问,首选的信息也是A?——C。语言学家,逻辑学家在给蕴含下定义时,常使用这样的表达公式:
如果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思说,有甲就必然有乙,就说甲蕴含乙,或甲以乙为蕴含。语言学家、逻辑学家常用“”表示蕴含关系。如:甲乙读为甲蕴含乙或甲以乙为蕴含。
(二) 蕴含的种类
1、下位蕴含上位
下位和上位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如:当我们听到别人说“我的同学买了一本《红楼梦》”,我们就可以推知“我的同学买了一本书”,可见,后句是前句的蕴含。相似的例子还有:
A 鱼儿离不开水, 鱼儿离不开某种液体。
B 刘小明会讲英语, 刘小明会讲外语。
C 小李的爱人买了一个电熨斗。小李的爱人买了一个家用电器。
这此时具有蕴含关系的一组句子,它们都有一

个共同之处:前者只是后者的表现形式之一,后者的概括程度更高。故说出前者必然蕴含了后者。
2、局部蕴含整体
A 我家厨房装抽油烟机了,我家装抽油烟机了。
B 小强弄脏了手指头,小强弄脏了手。
C 山西师范大学出了一桩新鲜事。临汾出了一桩新鲜事。
应该注意的是,只有那些从理念上看来是不可分离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才可能构成蕴含关系。“我的眼镜坏了,我坏了”“我的眼睛瞎了,我瞎了”的对立表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3、上位蕴含下位
A 他不吃肉,他不吃猪肉。
B 人人有本难念的经,**本难念的经。
C 小刘的英语水平高难度,小刘的英语口语水平高。
D 小李不会写文章,小李不会写散文。
E 老马到如今还没来过山西省,老马到如今还没来过临汾。
说话人在使用前句时,一定得在事先知道其核心概念所包括的下位概念的范围的基础上才能使用,否则就是以偏概全,造成所传信息失真的严重后果。
上下位关系也好,整体局部关系也罢,它们都是相对的,所以蕴含部可以再蕴含。如“他的弟弟给汽车撞伤了”,至少可以有如下蕴含:
A 他弟弟给僮伤了。
B 他弟弟受伤了。
C 他弟弟出事故了。
D 他家的人出车祸了。
E 他家的人给撞伤了。
F 他家的人受伤了。
G 他家的人出事儿了。
H 有人给汽车撞伤了。
最宽泛的蕴含常被人们概括为:某时发生了某事。
(二)预设
1、 何谓预设
我们把在无语境的干涉下话语所携带的基本信息之外的附加信息称之为预设。它是一句话断言之外的信息。
可见,预设是在发话人看来双方都有接受的“共同背景”或称无争议信息这种共同背景就构成了话语传递信息的前提条件。至于是否双方真的“共同”或“无争议”并不重要,因为那是从发话人的观点说的。
2、 预设的存在形式
(1)一句话中的主语部分往往包含着预设。如:
A今晚的电影很精彩。——今晚有电影。
B给灾区小学汇钱的教师是王教授。——有人给灾区小学汇了钱。
C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前妻宣布了他和XX的暧昧关系。——英国首相布莱尔有前妻。
(2)但也不能以为只有主语部分才有预设,例如:
A 我今天早上看见你的弟弟了。——你有个弟弟。
B 你干脆骑我的自行车去吧。——我有自行车。
前一句的预设在谓语的宾语部分,后一句的预设在状语部分。
(3)一句话中可以同时有好几个预设:如
复旦大学南区离校本部的大门正好一公里。——复旦大学有个南区——校本部有个大门。
(4

)问话的预设要从正常情况下的答话中加以考察。作为各种可能的答话中共同具有作为背景意义的,就是问话中的预设。如:
A 你怎么一直不把误的作业补上。——你误下了作业。
B 你刚买的房子装修了没有?——你刚买了房子。
C 台湾今年几月发生过地震?——台湾今年发生过地震。
3、预设在话语理解中的作用。
语法中常有改病句的练习,但有的话语的毛病不在语法上,而是在话语中的预设上。
如:虽然我刚过30岁,但我觉得我仍然很年轻。
这句话的预设是“刚过30岁就不很年轻了。”既是“刚过”,就意味着不很老,应把“刚过”改为“已过”,前后就协调了。
第二节 语用原则
一、合作原则
(一)合作原则的提出
1967年由美国哲学家格赖斯提出。
(二)合作原则的内容
1、质真原则
2、适量原则
3、相关原则
4、方式原则
第三节 礼貌原则
一、礼貌原则的提出
继格赖斯提出合作原则后,英国利奇又提出了“礼貌原则”。
二、礼貌原则的内容
1、 得体原则
2、 慷慨原则
3、赞誉原则
4、谦逊原则
5、一致原则
6、同情原则
第四节 言语行为
一、言语行为及其类型
(一)言语行为的提出
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
(二)言语行为的类型
1、述事行为
2、行事行为
3、成事行为
第六章 语言的发展和变化

教学内容: 语言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语言的接触、融合、混合、语言的规划
教学目的:了解语言要素的发展变化及动因,掌握语言的接触、融合、混合以及相关术语
重点和难点:1、语言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2、语言的接触、融合、混合的类型
授课时数:10课时
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理论讲授
参考书目: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
第一节 语言的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
一、语言的发展和变化的原因
(一)外因
1、社会原因
2、心理原因
(二)内因
语言的发展变化关键取决于内因。比如语言和言语的矛盾运动、口语和书面语的互相影响、语言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都使得语言在发展变化。
二、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
(一)渐变律
(二)不平衡律
(三)相关律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语言的分化是指一种语言分化为不同的变体或一种语言分化为几种不同的语言。
一、社会方言
(一)阶层语
(二)行业语
(三)隐语
(四)宗教帮会用语
二、地域方言
地域方言即通常所说的方言,指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所形成的变体。
三、亲属语言
(一)何为亲属语言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具有共同的历史来源的不同语言就叫亲属语言,它是地域方言进一步分化的结果。
(二)亲属语言的谱系
根据语言的 历史来源和亲属关系的远近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谱系分类。世界上的语言按亲属关系可以分为印欧、汉藏等十二大语系。
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
语言的统一是指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以至消失而统一成民族共同语的过程和结果。
第四节 语言的接触
一、语言接触的类型:
(一)语言要素的借用
(二)语言系统的借用
1、语言共用
2、语言转用
二、词语借用
(一) 借音
1、音译
2、半音译半意译
3、音译加义类
(二)借形
三、多语共用
(一)社团双语和人工双语
(二)自然双语和人为双语
第五节 语言的融合
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或替代另一种或几种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一、语言融合的原因
(一)族群杂居,长期共存
(二)经济文化,优势失衡
(三)人口影响,以多胜少
二、语言融合的方式
(一)自愿融合
(二)被迫融合
第六节语言混合
一、语言混合
语言混合就是一种语言被其他民族借用并且加以改造,形成一种“拼凑”起来的语言。
二、语言混合的类型
(一)皮钦语
(二)克里奥耳语
(三)人工混合语
第七章 文字学
教学内容: 文字的性质、作用、类型,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文字起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
教学目的: 了解文字的性质、作用、类型,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以及文字起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
重点和难点:1、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2、文字起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
授课时数:8课时
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理论讲授、集体讨论
参考书目: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第一节 文字和文字学
一、文字的性质
(一)文字
文字就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二)文字和语言
二者关系密切。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辅助性交际工具。
2、文字对语言有极大的影响,它扩大了语言的功能和使用范围,促进语言的发展。
二、文字的类型
(一)意音文字和表音文字
(二)表词文字和语素文字
(三)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一、文字的起源
(一)文字的前身
1、实物记事
2、符号记事
3、图画记事
二、文字的演变
(一)文字体系的演变
1、文字结构的演变
2、文字系统的传播
(二)文字形体的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