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导师的选择
考研选导师时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考研选导师时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点悟。
所以说,考研选择导师是个大学问,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是很重要的。
下面小编跟大家说说考研什幺时候联系导师,希望对你有帮助。
考研选导师注意事项 ▼确定自己的目标考研导师一般分学术型和实践型。
如果你有一颗学术之心,想搞搞学问、多读书,那幺选择学术型的导师在你今后学术修养的培养上很有帮助;如果你希望多接触实际项目,提早掌握专业的工作技能,那幺实践型比较适合。
这点很重要,关乎你三年时间的价值!小编推荐:考研什幺时候联系导师考研选导师是什幺时候▼关注导师学术能力在这一方面你可以多搜索下导师的论文拜读,虽说论文质量不能完全体现,但绝对是一个指标。
▼关注导师个人品行研究生在整个读研期间和你关系最大的是你的导师,他关乎你三年的幸福、能力、毕业甚至今后的工作。
试想,一个天天让你给他家里跑腿的老师能给你多大的学术启发吗?这点可以请教学长学姐了。
▼关于导师资质资格老的导师掌握的资源较好,在学院当个干部的导师在你发论文、评奖学金上有一点点帮助(也就一点点哦,看你怎幺权衡),但可能面临他很忙,你被放养的情况;资质浅的老师一般自我学术
能力强、有激情,跟着他学到的东西也不一定就少。
看你自己追求什幺,没有对错。
考研导师如何选择 很多高校是考研录取后选择导师,一旦选择不允许更改。
在选择导师的研究方向上,研究生应该利用各种渠道对意向导师的研究方向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谨慎选择导师。
可以利用学院网站上的导师简介,一般简介都会介绍该导师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
可以向同专业师。
考研时如何查询导师信息,选择什么样的导师

考研时如何查询导师信息,选择什么样的导师?
一、导师信息哪里找?
首先,在每个学校的官网以及相应学院的官网上都会给出导师的信息的。
如果网站上没有,就上贴吧、论坛这些地方找一下,有的人会专门整理出导师的名单的。
当然,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一个自己方向的师哥师姐打听一下,每个老师的喜好脾气等等,都能问的清楚的。
总之,导师信息这个不难打听,只要用心的找一下都是找得到的,而且很多老师是有博客、微博的,包括发表的论文,建议大家都提前看一下没坏处的。
二、选择什么样的导师?
1.人品好,认真负责从某种程度上讲,人品比学术方面更为重要。
读研期间如果遇到一位好的导师,愿意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遇到困境时能给你指明方向。
而不负责任的导师,可能会对你根本不上心,对你的学术研究也不会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总是忙自己的事情。
更有些导师将学生的论文据为己有,各种压榨,那可有苦日子过了,严重的都会让有的同学得抑郁症。
2.导师的职称选择导师注意看导师的职称,级别越高的导师更可能会接有一些对外项目,那么学生不仅能学到理论知识,还能得以实践,同时积累社会经验。
3.导师的研究方向每位导师都有自己擅长钻研的不同领
域,如果自己对这个领域或方向有很浓厚的兴趣,那么今后的学习生活将充满乐趣和动力。
考研指导:如何选导师及与导师有效沟通

考研指导:如何选导师及与导师有效沟通导师的选择对于报考某些院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复试中有时起着决定作用。
但也有为数不少的院校对导师选择是不做要求的。
这些学校一般是录取后,通过师生相互间的了解,进行双向选择。
当然,如果能够联系上一个看好你的素质和能力的老师,那么必然给你带来很多的帮助,即使他/她没法决定录取你,但他∕她在帮助你了解专业科研方向、专业实力、专业报考与录取情况方面以及在复试科目的重点、考查形式等方面给予你的指点都是有帮助的。
因此,尽力联系一个好导师(即使最终他/她没有成为你的导师),与他∕她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很重要的。
以下简要探讨如何选择好导师,以及如何与导师进行有效地沟通。
1.选择什么样的导师?理想的参照系是这样的:(1)人品好的导师。
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为人必然对你,甚至对社会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个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很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
这个一般要通过学长才能了解到,当然也可以在跟导师的联系交往中看出来。
(2)科研能力强的导师。
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做准备,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
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
另外,在经济技术一体化的今天,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很可能意味着导师的科研经费少,科研经费少就无法保证一些实验的顺利进行。
所以报考前应该尽量对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一些了解。
看看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科研课题是否比较多,是否比较前沿。
当然,对大部分名校来说,导师的科研经费是不成问题的。
(3)与自己性格相符的导师。
首先要分析自己是什么性格,是主动型、外向型,开朗活泼型的,还是被动型,内向型,沉默少动型的。
不同性格的老师有各自行事的风格,喜欢不同类型的学生,而通常你是没有资格要求老师来迁就你的个性的。
研究生导师选博导好还是硕导好?

研究生导师选博导好还是硕导好?研究生导师选博导好还是硕导好?选导师不能绝对的说选博导好还是选硕导好,要根据自身以及专业的实际情况。
建议在选导师的时候考虑以下几点:1,是否仍活跃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2,已经功成名就的大牛(一般年纪比较大),或者正在事业上升期、充满干劲和潜力的年轻助理教授副教授,都是不错的选择;3,注意一下找的那个导师,最近几年他带的工作情况;相信你应该更想去一个将来能找到好工作的group;4,自己的个人研究兴趣了。
;5,另外,导师的personality也是需要考虑的。
如果碰到性格特别极品特别奇葩的导师,估计日子会过的很不爽,虽然这种情况不是很普遍。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
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研究生阶段的导师是选硕导还是博导?选导师有几个因素供考虑:名气、学问、人品,地位(导师的职称、职务、在学术界的地位)。
如果你想做学问,那就选个学问好的,其他的就不管了。
如果想找工作便利,选有地位的导师。
综合考虑的话,建议首选人品好、其次学问好、再次地位高的导师。
研究生联络导师找博导还是硕导比较好研究生联络导师,博导与硕导都有其的好处,最终选择看个人而异,具体分析如下:1.博导的优势在于可以连读,而且老师一般比较知识丰富,名气大,硕导的好处是导师一般比较年轻,亲自指导时间的多;2.博导清闲的时间会比较少,硕导有时候会接不到课题,建议硕导寻找年轻的,因为同样的年纪一个是硕导,一个是博导,肯定是选择博导的;3.若考试的分数一般,可以两个导师同时选择问取意见。
2022考研复试:七个选导师的理由

考研复试:七个选导师的理由考研复试备考除了复习,考研调剂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考研复试:七个选导师的理由”,将可以更多的!考研复试:七个选导师的理由一、了解导师是否有足够的经费"钱不是实用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做科研也是如此,没有足够的经费是十分痛苦的,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开展工作。
资金充裕可以保证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接触到更多更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测试手段,这对以后的工作科研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其次要了解导师的课题内容许多同学很关心课题内容,可是却不知道如何挑选一个好的课题,通常只是看了看题目觉得很炫,就直接选了,这样带来的往往都是失望。
"标题"在学术界也是存在的。
三、搞清楚导师做的课题是偏理科还是偏工科同样课题题目或研究方向,从工科角度入手和从理学方面研究是截然不同的。
通常工科注重效果效益,与工厂、公司、等联系紧密,而理科注重创新独特,发表文章多是理科的优点。
总体而言,理科和工科是各有所长,单从就业角度上看,两者倒是区别不大。
偏工的也有在大学任职的,偏理的也有进公司工作的。
四、尽量选择一个研究水平高的课题导师的科研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水平。
在一名高水平导师的指导下,不仅能做出高水平的论文,而且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平时的耳濡目染,自身的素质也会得到很多的提升。
大家可以简单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衡量。
一是导师发表文章的档次和数量,对于偏工的导师可以用发表专利的情况来判断。
二是导师获得的资助情况。
比如,国家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863项目,国家面上项目,省级市级基金,项目,企业的横向课题等。
五、了解这个课题可以学习到得知识几乎没有一个研究生的科研项目会与你以后的工作内容完全相符,因此在研究生期间学到的主要是方法手段。
哪个题目对学生的训练多,哪个题目应该越好。
课题中涉及的知识内容广,实验表征手段丰富,实验操作复杂,有些甚至是独门绝技,可以成为看家本领,那这就是较好的课题。
导师双选实施方案

导师双选实施方案导师双选是指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之间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指导关系的建立。
导师双选的实施方案旨在建立科学、公平、有效的导师选拔机制,促进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导师双选的实施方案。
一、双向选择机制导师双选的核心是建立双向选择机制,即导师和研究生分别选定对方作为自己的导师或学生。
具体实施方案可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组织宣传:学校组织宣传导师双选的意义和目的,向研究生和导师们介绍双向选择机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2. 建立导师库和研究生库:学校建立导师和研究生的信息库,包括其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等,供导师和研究生选择参考。
3. 双向选择申报:研究生在一定时间内向心仪的导师递交申请,同时导师也可以向学院或研究生自主选题进行招生,双方进行互选。
4. 双向沟通面试:学校可组织面试,导师与研究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彼此研究兴趣、研究团队、科研支持等情况,从而更好地选择导师或学生。
二、导师评价和研究生自评在导师双选的实施方案中,导师评价和研究生自评是关键环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 导师评价:学校可以要求导师对自己的指导经验、科研水平、师生关系等进行自我评价,同时也可以邀请与此导师合作过的研究生和其他教师对其进行评价,以了解其指导学生的情况和导师素质。
2. 研究生自评:研究生在选择导师时可对自己的学术兴趣、研究能力、学习态度等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供导师选择时参考。
三、公示和结果确认为确保导师双选的透明和公平,学校可以在导师双选的每个环节进行公示,并通过以下方式确认选择结果:1. 公示环节:学校可以将导师和研究生的选择申报表格进行公示,供其他导师和研究生进行参考。
同时,学校也可以公示导师和研究生的评价内容,以提高透明度。
2. 结果确认:学校组织导师和研究生进行结果确认,双方再次进行确认,并签署双选协议,确立导师与研究生的指导关系。
选择指导教师理由

选择指导教师理由
选择指导教师是完成学术研究的重要环节,在此需要慎重考虑。
以下是选择指导教师的几个理由:
1. 研究兴趣相符:选择指导教师时,应该优先考虑自己的研究兴趣是否和他们的研究方向相符。
选择研究兴趣相近的指导教师,能够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2. 学术背景强:指导教师的学术背景对于学生的研究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选择学术背景强的指导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术方法和理论。
3. 研究经验丰富:研究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方案和方法,同时也能够指导学生更好地应对研究过程中的难点和挑战。
4. 教学方法好: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选择教学方法好的指导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综上,选择指导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希望以上几个理由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指导教师,实现学术研究的成功。
- 1 -。
2020考研复试:七个选导师的理由.doc

2020考研复试:七个选导师的理由考研复试备考除了复习,考研调剂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考研复试:七个选导师的理由”,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考研复试:七个选导师的理由一、了解导师是否有足够的经费"钱不是实用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做科研也是如此,没有足够的经费是十分痛苦的,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开展工作。
资金充裕可以保证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接触到更多更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测试手段,这对以后的工作科研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其次要了解导师的课题内容许多同学很关心课题内容,可是却不知道如何挑选一个好的课题,通常只是看了看题目觉得很炫,就直接选了,这样带来的往往都是失望。
"标题党"在学术界也是存在的。
三、搞清楚导师做的课题是偏理科还是偏工科同样课题题目或研究方向,从工科角度入手和从理学方面研究是截然不同的。
通常工科注重效果效益,与工厂、公司、军队等联系紧密,而理科注重创新独特,发表文章多是理科的优点。
总体而言,理科和工科是各有所长,单从就业角度上看,两者倒是区别不大。
偏工的也有在大学任职的,偏理的也有进公司工作的。
四、尽量选择一个研究水平高的课题导师的科研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水平。
在一名高水平导师的指导下,不仅能做出高水平的论文,而且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平时的耳濡目染,自身的素质也会得到很多的提升。
大家可以简单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衡量。
一是导师发表文章的档次和数量,对于偏工的导师可以用发表专利的情况来判断。
二是导师获得的资助情况。
比如,国家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863项目,国家面上项目,省级市级基金,军工项目,企业的横向课题等。
五、了解这个课题可以学习到得知识几乎没有一个研究生的科研项目会与你以后的工作内容完全相符,因此在研究生期间学到的主要是方法手段。
哪个题目对学生的训练多,哪个题目应该越好。
课题中涉及的知识内容广,实验表征手段丰富,实验操作复杂,有些甚至是独门绝技,可以成为看家本领,那这就是较好的课题。
考研联系选导师细节-怎么选要提前联系吗

考研联系选导师细节-怎么选要提前联系吗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加入考研大军,走上读研之路,希望继续深造提升。
然而,随着读研人数激增,而导师数量有限,所以竞争非常激烈。
怎么选导师,怎么联系才能给导师留下好印象,让自己更有胜算呢?这里涉及内容较多,准备分系列跟大家分享,希望对即将考研的你有所帮助。
1. 怎么选导师选导师时主要考虑学校的知名度、报考专业的排名、拟选导师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这三个方面。
同时还需客观评估你自己成绩水平。
如果你对自己成绩很自信,那么可以优先找三个在上面三个或两方面都较强的导师人选,另布局两个左右稍稍逊色一点的作后备。
如果你的成绩不太理想,你又求稳的话,则可优先选择三个以上在上面两个或一个方面较强的导师,布局两个稍稍逊色一点的导师作后备,另外,建议仍可以联系一个你中意的牛导师作为努力争取的目标,说不定有惊喜。
有个技巧,牛团队里面较为年青的导师,他们虽然没有大老板的影响力大,但正处于上升期,有创造力和进取心,而且有大牛老板提携,未来前景看好,同时竞争性比大牛老板要小,他们有时间有精力也愿意教你真本领,可以优先考虑。
怎么了解导师呢,进他们团队主页看他们介绍,检索他们的成果了解研究方向和水平,借助搜索引擎看他们参加的会议学术活动和接触人群的档次,通过朋友向导师的学生或同院系知情人打听导师为人。
2. 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吗答案是必需提前联系导师,让导师提前了解你,而且如上所述,你还不能只联系一个,应按优先级至少联系三个以上。
但需要把握好联系的时机。
3. 什么时候联系合适有些人在考研之前就联系了,其实没必要,因为是否达线都未可知。
但一旦知道过线在需填报导师名单之前需要尽早联系确定导师是否还有多余名额,避免导师人选已满(因为每个老师每年招生有限,而且有些已有人选,或是热门,联系报名且优秀的人已很多。
),避免你一头热。
如果初步联系好了,导师没有明确拒绝的话,也需要在复试面试等关键节点的前一天再跟老师联系一下,以免生变。
中国地质大学考研选导师的经验和技巧

中国地质大学学长谈考研选导师的经验和技巧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选个适合自己的专业,考出好分数固然重要,但是像高考时一样,你最后就读于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取决于你的高考成绩+考后填报的志愿,考研选导师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鉴于现在的多数考生几乎全身心投入考研的准备过程中,每天努力地复习,甚至精疲力竭,同时也在联系老师,但是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可能不怎么多。
我今天重点说这个。
研究生阶段,研究生所做的课题一般都离不开自己导师的项目,所以对于本科为资源勘查工程(固矿)的学生来说,考三矿和考矿普,其实区别不大,这俩专业研究生期间的课程一样的,所以你做的东西都与导师有关。
如果你想从事科研,找一位以生产项目为主的老师(当然,我不是刻意将生产与科研分开的),这样可能就有点不适合了,你要觉得你适合做科研,对文献上的那些很感兴趣,喜欢钻研,大可以联系搞科研的老师。
反之,也成立。
另外,联系导师之前,尽量能联系下他的学生,先了解些信息,再考虑联系导师的事情也不迟。
很多老师招的确实很多,但也有些老师招的不多,所以确实对某位老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大可以大胆地联系老师,好好努力,考出好分数。
即使上不了,也是可以调剂的,不用过于担心,今年的情况确实如此。
上研究生之后可能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学校里的情况基本是这样的,由于地质学科的多解性,有部分老师鼓励学生就一个问题或一种现象在有合理依据的前提下提出不同意见,但这种依据可能不十分充分,这在地质学领域是经常见到的,并且这部分老师还鼓励学生与老师当面进行有理有据的讨论,这对师生都是有好处的,毕竟老师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清楚的,而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则会收获更多,他们收获的是逻辑推理能力,是怎样与人就某一问题进行适当的讨论,这样很容易对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造成很大的启发,因此,大胆地与老师、师兄姐、同学交流研究上的问题对于研究生是很有用的。
还有一类老师,特别是有些资历老的老师或者年轻的老师,不觉得研究生能提出什么经得住考验的想法,所以根本不屑于与学生讨论或者直接将学生的想法cut掉,将老师自己的一些见解强加给学生,甚至有些老师看不惯学生与他有不同意见,这种影响甚至牵扯到平时的生活中,这可是3-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相处,弄成这样,很不好搞。
考研指导如何选导师及与导师有效沟通

考研指导如何选导师及与导师有效沟通选择导师是考研生在研究生阶段非常重要的决策之一,导师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生涯的发展和研究方向的选择。
与导师的有效沟通则是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研究任务并取得优秀成果的关键。
如何选择导师?
1.熟悉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了解导师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和近期的研究成果。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阅读导师的论文、参加导师的学术报告等方式获取。
选择与自己研究兴趣和能力相契合的导师,有助于提高研究动力和兴趣,进而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3.考虑导师的研究资源和支持:了解导师所在的研究团队、实验室条件、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等。
这些资源的充足与否将直接影响研究的顺利进行和科研成果的取得。
如何与导师进行有效沟通?
2.定期汇报: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定期汇报制度,及时向导师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询问导师对自己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在沟通过程中,要注重交流的针对性和实质性,可以提前准备好资料和问题,确保汇报内容的清晰和详尽。
3.善于倾听并虚心接受建议:在与导师的交流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导师的指导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导师的批评和指正。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还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4.关注导师的期望并尽力配合:了解导师对学生的期望,努力满足导
师的要求和期待。
在与导师的沟通中,注意导师的重视点,有针对性地提
出问题,使得讨论和交流更加有价值和高效。
总而言之,选择合适的导师和与导师进行有效沟通是考研生研究生阶
段的重要任务。
只有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利用导师的资源和指导,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推向更高的层次。
考研时导师怎么找?怎么就知道教自己的导师是谁呢?

考研时导师怎么找?怎么就知道教自己的导师是谁呢?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海天考研小编将会为您解答。
导师这个事情是这样的,一个专业的导师很多,就要看你自己想要哪个导师了,然后在研究生入学后填他的申请表!(官方话是这么说,但很多导师在初试、复试时就被“预约”了)当然这是一个双向的选择。
所以,选择导师很重要,小编会给你几条建议,让你找到自己心满意足的导师。
①,你要明确自己研究生毕业后是直接参加工作还是做学术?
参加工作的话,导师就找一个招生人数最多的吧,能考上顺利毕业就行。
如果做学术的话,选择导师就更加重要了,你的导师能够给你很多资源,包括你研究生毕业了送你去哪个学校考博士、你在研究生期间参与什么level的项目,自己得到什么样的经验。
②寻找方法。
目标院校的研究生官网,百度百科,查找导师的资料,一般都会有的,可以仔细看看导师都是什么样的职称,做过什么项目。
有些导师自信的不行,还会把自己带过的学长联系方式留下,碰上这样的,一定考他!
次一点的学校可能不会公布,这就需要找学校里面的人打听了,可是是正在读研的学长学姐,也可以是你专业的本科生,去到学校,想找人了解,总会找到的。
③导师对比方法。
项目水平方面,可以注意一下老师手头的项目,有没有什么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之类的,让你过去了之后有动力继续。
研究成果方面,自己试着去看一看读一读,是否感兴趣,是否真实,百度一下,总有踪迹可查。
师哥师姐毕业情况,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们的现
在就是你的将来。
做什么水平的项目
以上,分享结束,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再私信或评论我好了。
硕士研究生如何选择导师

硕士研究生如何选择导师导师的选择对硕士研究生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影响着研究生之后的学术生涯发展,也直接决定着学术研究的成败。
因此,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导师十分关键。
一、寻找导师的途径寻找导师的途径有很多,可以通过查阅学校的网站、教育科研平台、专业杂志、学术报刊、校园招聘等方式进行。
同时,可以向老师、学长、同学、校友、科研机构、论坛等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到有关导师的相关信息,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信息获取渠道。
二、选择的标准1.学术能力:一个优秀的导师必须要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内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越的研究能力。
可以通过查阅导师的学术论文、获得的科研项目和成果来了解其学术研究能力。
2.导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优秀的导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业、科研等方面有着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可以通过向学生了解得知导师是否会给学生提供学习、科研上的帮助和指导,并且是否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
3.科研方向:选择导师应注意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是否与导师的科研方向相符。
选择与导师研究方向相符的课题可以为学生后期的学术研究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4.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是一个优秀导师必须具备的。
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和老师了解、查看导师的荣誉和奖项等方面来测评导师的人格品质。
三、选择的策略1.多渠道了解信息:寻找导师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多渠道了解导师的情况,包括了解他们的研究领域,了解他们是否对学生有关心,是否适合作为自己的导师等。
2.面对面谈话:面对面谈话是一个很好的了解导师的方式,可以从对方的表情、语言、口气、态度等方面判断导师是否适合自己,同时也可以从对方的回答得出更多的信息。
3.了解导师的基金和项目:一个优秀的导师在科研领域应该有很多基金和项目,可以通过查看导师的科研项目和基金申请情况来了解导师的学术能力。
4.双向选择:选择导师并不是一方面做主,而是双方都可以选择。
在交流中要注意导师是否愿意带你,有什么适合的课题等等。
四、选择后的考虑选择完导师后,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在研究过程中更好地与导师沟通协作。
研究生选择导师理由怎么填

研究生选择导师理由怎么填研究单位: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方向:胚胎干细胞推荐理由:学术水平高,可能是国内在胚胎干细胞领域最有才华的导师之一,已发表JBC,Humangenetics 等多篇文章。
对人诚恳,开朗大方,对学生非常好!有口皆碑!推荐人:sos2002 陈国强教授研究单位: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系研究方向:白血病的分化与治疗推荐理由:年轻有为,学术水平高,是将来院士的必然人选!近两年发表Blood 等多篇文章,学生非常多,但是从不缺Idea ,因此学生毕业时都非常优秀,而且一直奉行:只有导师不行,没有学生不行的原则。
无论人品,还是学术水平,均有口皆碑!推荐人:sos2002 曹雪涛院士研究单位: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免疫教研室研究方向:免疫推荐理由:原本应该是中国最年轻的院士!是一个学术奇才!虽然一直在国内,但其一系列成果和发现都是国际级的,学术水平非常高!去年刚刚获评院士。
其人品,学术均佳。
推荐人:bionet 程和平(peace)职称:NIH 研究员,北大长江特聘教授单位: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方向:calciumspark,mitochondria推荐理由:北京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万人景仰的peace 老师是calciumspark(钙火花)领域的奠基者之一,1993 年Science 的一作文章已经成为calciumspark 领域的经典之作,目前已关闭了NIH 的实验室,全职回国;对专业领域的进展有深层的理解,对学生教导有方推荐人:rahaha 曾益新院士研究单位: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研究方向: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基因治疗研究推荐理由:年轻有为,学术水平高,平易近人,谦虚勤奋!2002 年他的团队成功地把鼻咽癌易感基因定位在4 号染色体4p15.1-4q12 区域,这是该领域研究上的突破.推荐人:qingfu<strong>答案补充</strong>曹晓风研究员研究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研究方向:DNA 甲基化建立及维持的分子机制;小分子RNA 在基因沉默和发育调控的作用研究推荐理由:198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应用生化专业。
跨专业考研的学术导师指导与沟通技巧

跨专业考研的学术导师指导与沟通技巧考研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对于那些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面临的挑战更加巨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好的学术导师的指导和沟通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跨专业考研的学术导师指导与沟通技巧,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考研挑战。
第一部分:学术导师的选择在选择学术导师时,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有一些特殊的需求和考虑因素。
首先,学生需要确保选定的导师具备相关的学术背景和研究领域。
对于跨专业考研,导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果。
其次,学生需要寻找一位能够理解和支持他们跨专业转换的导师。
这意味着导师应该对学生的选择保持开放的态度,并愿意提供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跨专业考研的困难和挑战。
第二部分:沟通技巧1. 积极主动的沟通积极主动的沟通是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与学术导师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关键。
学生应该主动向导师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提出问题,并及时寻求导师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学生还可以与导师分享自己的研究发现和成果。
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学生和导师可以建立起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关系。
2. 团队合作意识在跨专业考研的过程中,学生和导师应该形成一种团队合作的意识。
学生可以向导师请教研究方法和技巧,导师可以提供研究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和导师可以互相学习和帮助,共同推动研究的进展和成果。
3. 简练明了的表达学术导师通常非常忙碌,因此学生在与导师沟通时应该注意表达的简练明了。
学生可以提前准备好问题和要点,避免在沟通过程中出现冗长和不清晰的描述。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倾听和理解导师的意见,以便更好地改进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第三部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与学术导师的沟通和指导中,学生应该努力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
首先,学生应该尊重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尽力践行导师给出的指导。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导师组织的研讨会和学术活动,积极与导师进行交流和合作。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研究主题的学术导师?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研究主题的学术导师?
在学术研究领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研究主题的学术导师是非常重要的。
导师不仅会影响你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还会对你的学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选择适合自己研究主题的学术导师的建议:
1.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
•寻找与你研究主题相符的导师,这样可以确保导师在相关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能够提供有效的指导。
•查看导师的学术论文和研究项目,了解其研究方向和成果,以判断是否符合你的研究需求。
2.考察导师的指导风格
•和前辈学生交流,了解导师的指导风格和态度,是否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考察导师对学术研究的态度和期望,是否能够和你产生良好的合作关系。
3.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
•参加导师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了解其学术水平和研究方向,以及是否能够帮助你拓展学术视野。
•和导师面对面交流,表达你的研究兴趣和期望,看看是否能够产生共鸣和合作可能。
4.多方面考虑
•综合考虑导师的学术水平、指导经验、人际关系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研究主题的学术导师。
•确保与导师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你的学术研究取得成功。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研究主题的学术导师是一个关键的决定,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帮助你做出明智的选择,实现自己的学术目标!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获取更多学术研究相关内容!
以上是关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研究主题的学术导师的相关建议。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研究生在选择导师时的至关重要

研究生在选择导师时的至关重要考研:研究生导师选择至关重要一、研究生导师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论文型的导师,课题以理论研究为主,发表论文很多且刊物的档次比较高。
如果你喜欢纯理论研究工作,毕业后想进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这类导师是你的首选,最好硕博连读拿到博士(现在没有博士学位别想进高校),如果外语够好可以在读研期间或毕业后出国发展。
第二类导师的课题以应用或者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一般发的文章不多,论文的刊物档次也不太高。
如果你毕业后希望到企业、公司工作或者在有关领域从事研发工作(注意:研发和研究是不同的含义,研发是要拿出产品/技术来而研究是以探索某些问题、原理、方法为目的,以论文为主要成果),这类导师是首选。
第三类导师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
项目不多,科研水平有限。
适合只要能读研无所谓方向和导师的学生去选。
二、选定导师类型后,可按下面标准挑选理想的导师(1)人品好,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老师应是首选。
拿学生当苦力并不愿花心思或没有精力去指导学生的导师最好不要选,原因不言而喻。
(2)导师的研究方向你感兴趣,因为导师人再好、实验室条件再理想,你对他的课题没有兴趣的话,这些对你都毫无意义。
(3)导师所在实验室有良好的科研条件(有课题、充裕的经费和必要的硬件),你进去后不愁没有科研课题完成毕业论文也不愁没有经费和科研条件来开展研究。
(4)导师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一般来说没有过多行政职务和众多兼职的中年导师是最佳选择,年龄大的老师精力不够、对新事物的接受过程也慢而年轻导师的经验不够、资金也不充足。
(5)导师所带的学生都能顺利毕业、毕业去向比较好。
(6)导师每年在读研究生的数目不要超过6个,在一个茶壶(导师)配几十个茶杯(学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下,你一年也见不上几次导师的面,从何获取指导呢,除非你自学成才。
这样的研究生生涯中,你的知识、才能的长进将很有限,因为能力是靠做事锻炼出来的,可在你做事的过程中没有高人指点、引路,与你讨论问题,你走的弯路将很多、很长,学业可能也很艰难。
名校双选计划 考研

名校双选计划考研
考研导师双选简单来说就是你选择报考这个考研导师,这个考研导师也选择了你,双方相互选择,双方相互看对眼了之后,研究生生涯的幸福感会直线上升。
1、合适考研导师有多重要:
双选的规则是你选择考研导师,考研导师也选择你。
那第一步就是如何挑选老师了。
就那么说吧,合适的考研导师给你营造的环境就仿佛和谐的家庭环境,同时也代表着资源、平台和能力。
合适的考研导师会给你未来助力,如果你想有更长远的规划,考研导师会着重培养学术能力。
如果你只想读完硕士找工作,合适的考研导师也能提供一定的资源。
如果你是想好好搞学术的,可以选择大牛。
也可以选择近年发论文比较多的新老师,新老师真的不代表水平不行,只是名气或许那么大,这种考研导师反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科研和引导学生上面。
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如果自制力不太强的同学遇见完全放养式管理的老师,那可能。
2、如何选择考研导师:
如果是双选,那么院校一般会发布通知。
至于考研导师信息,官网一般会有邮箱啥的。
到了这一步就是给心仪的考研导师发邮件,下下手为强!毕竟一
个老师可能会有很多人抢!。
跨专业考研的学术导师与研究生合作模式

跨专业考研的学术导师与研究生合作模式跨专业考研一直以来都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
对于这些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在本专业与考研专业之间进行知识桥梁的搭建,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求学术导师的帮助与指导。
本文将从学术导师的选择、合作模式的建立以及双方需求的匹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术导师的选择跨专业考研涉及两个学科领域,而学术导师是学生研究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人物。
因此,学生在选择学术导师时,需要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和需求,寻找具备通识能力和跨学科研究背景的导师。
首先,学术导师应具备广泛的学科背景知识,能够理解和解决学生在不同领域中遇到的问题。
其次,学生们需要考虑导师的教学和指导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并且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研究工作。
此外,学术导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以便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并推动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合作模式的建立在学术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合作模式的建立不仅有助于互相了解双方的需求和期望,也有助于双方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首先,学术导师和研究生应该在最初的合作中进行充分的沟通,明确彼此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双方可以通过会议、讨论或书面交流等方式共同商定研究项目的方向和内容。
其次,学术导师和研究生可以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以确保研究工作按时进行。
双方可以定期进行进度汇报和讨论,以及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此外,学术导师还应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实验设备、文献资料、研究经费等,以帮助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
三、需求的匹配为成功进行跨专业考研的学术导师和研究生合作,双方的需求和期望应该得到有效的匹配。
在这个过程中,学术导师需要理解研究生的背景和学术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
同时,学术导师也可以通过与研究生的合作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
跨专业考研的学生通常在本专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他们希望通过考研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并发展新的研究方向。
开题导师双选方案

开题导师双选方案在研究生阶段,开题选择导师是相当重要的一步。
导师不仅能够提供研究方向和支持,还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是非常关键的。
在一些高校,为了帮助研究生更好地选择导师,实行了“双选”方案,即由研究生和导师共同选择的方式。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双选方案的相关内容。
双选方案具体流程众所周知,开学早期与导师达成协议非常重要,因为这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直接影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与质量。
因此,双选方案的流程非常重要。
具体流程如下:1. 学生认真选择导师首先,研究生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认真阅读导师团队和个人的研究成果,并与导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导师的科研项目等情况。
在此基础上对导师进行初步选择,选定备选导师。
2. 学校对导师进行审核其次,在学生初步选择备选导师之后,学校会组织专家对导师进行审核,验证其能力、资质和学识水平。
只有通过审核的导师才有资格参与此次“双选”。
3. 导师选择学生审核合格的导师,在格外关注毕业论文的同时会认真挑选研究生,从中挑选符合条件的学生。
导师选定“我的合适学生”的时间与过程也是有要求的,只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并在一个学年内固定,避免“抱团”、顺延等不良情况发生。
4. 学生选择导师学校将选中导师与学生信息反馈给每个学生,学生可以审核其选择的导师是否是自己的备选导师,并做出决定。
导师与学生如果在双方都没有问题的前提下都选择了对方,就可以达成“双选”关系。
如果学生没有选择,则需要根据学校的规定进行补选。
5. 导师与学生一对一双向选择,达成双选关系在双方双向选择后,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被导师支持得到有良好的发展,达成良好的研究成果。
这样既能确保研究生的自由选择权,也能确保导师的权益得到尊重。
双选方案收益双选方案不仅可以保证学生选择导师的自由,也可以给导师提供更多自己的合适人选。
同时,还存在以下优势和收益:1. 保障研究生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导师与学生的共同选择,可以确保研究生研究方向的合理性和导师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从导师开始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
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点悟。
选导师是个大学问——择师而师,不可草草。
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能使你的研究生生活变得充满效率。
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复习备考研究生。
然而大部分的导师是大家报考之前不认识、不熟悉的,怎样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呢?怎样才能做到信息对称,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呢?这就要我们提前做足功课,尽可能多的搜集有关你准备报考的导师的信息,信息来源最好是你未来的师兄师姐,或者本院的学生。
掌握的信息越多,能减少以后读研时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实际上,导师这个群体很复杂,下面让跨考高级辅导部马洪丽老师详细为大家讲解一下导师这个群体,了解了这些大家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也就从容多了。
按照一般人心中的印象,导师分为学术派、实践派以及综合型导师三大类,前者就是比较传统的高校教授,而实践派的导师更多的是在理工科院校,这些导师一般从事实际科研项目或市场项目的开发,通过做研发来指导学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
事实上如果细分的话,学术派的导师还可以根据这些导师的身份、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实际的工作方向分为行政型和纯学术型两种。
而实践派的导师,马老师认为,按照导师本身的身份来分更合适,即导师是高校教授性质的或者是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性质的。
学术派导师
l.行政学术一肩挑型导师
这类导师,顾名思义,在学校或者在研究单位有一些行政职位,但除了这些职位外往往还会兼职相关专业方面的学术职务。
这类导师在专业领域内都有相当的知名度,很多都有国外留学经历,学术能力,学术水平也受到了一致认可,比如说学院的院长、主任往往也是研究生导师,学生们考研的时候也经常选报这些导师
但读研不能光看导师名气,我们更关注这类导师是否亲自指导研究生,或怎么指导研究生。
这类导师由于身兼数职,项目很多,因此时间很紧张,很少亲自指导硕士研究生。
一般导师会根据自己所从事的方向,有的更人性化的导师可能还会咨询你的个人兴趣和实际水平,然后制定一个培养计划,在平时让高年级的博士或硕士学长来指导学生的实际工作,定期召开组会,在组会上听取学生的汇报再做点评和下一步安排。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跟这些著名导师接触的机会不是很多,但设身处地的站在导师的角度分析,导师的确很忙,不可能事无巨细都指导你,更多的只能做大方向的指引,剩下的多数要靠自己的努力,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另一方面,跟着这些师兄师姐学习往往更能提高自己,因为他们都是从你现在这个阶段成长过来的,知道这个阶段需要学习什么,怎样提高自己,而且向他们咨询问题也更轻松,有问题直接问,所以这也算是一件好事。
另外,报考这类导师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优势是,行政型的导师因为职务的关系,在业内很知名度较高,和很多相关单位都有接触,通常有合作关系或者参加评审,这些对学生找工作来说也算得上是隐性优势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导师有国外留学经历的话,一般会和国外大学或企业有合作关系,如果自己的外语水平或者学术能力达到要求,会有较多机会申请出国留学。
2.学术主导型导师
这类导师往往是学术圈内的“明星”人物,经常参加一些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经常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文章。
他们一般都是业内有名的专家,手里有很多项目,主管一方,有些则是默默无闻,主要工作是教学以及项目,属于实干家,手里项目比较多。
总的来看,这类导师主要兴趣点在学术上,经常兼职一些学术职位,例如兼职教授、学术研究会委员,兼做行政职位的比较少。
这些导师一般是自己直接指导学生,或者通过自己的博士生来指导硕士生,如果你的兴趣点和导师的不一致,导师也会根据你的要求为你修改培养计划,或者亲自给你介绍一些副导师。
一般来说,师从这类导师,学术水平肯定会有保证,而且有忙不完的项目,只要你有精力、有能力,还能从项目中赚够生活费,这点也是比较吸引人的。
另外,比较有名的导师和地方或者研究单位的合作一般比较稳定,如果指派你跟随地方单位或者研究单位做项目,如果表现好,留下工作也很有可能。
这类导师一般也有留学经历,和国外的合作关系比较稳定,推荐学生出国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但是对于一些学术有成而实践欠缺的导师,可能会在找工作这个环节出现困难。
还有的导师,由于研究领域过于专业,要求的专业和知识结构比较严格,虽然就业面比较窄,但是就业渠道通常比较稳定。
所以大家在报考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这些客观因素。
3.综合型导师
导师的类型基本属于正态分布,行政型导师和学术型导师占少数,中间的大部是属于综合型的导师,这类导师有的偏向学术,有的偏向企业经营,有的偏向行政等等,但是由于不如前面两种导师这么界限分明,而人数比较多,因此需要对这类占大半的综合型导师进行一下分类。
美国的一个学者Yewdell JW 在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中将课题负责人分成了九种,分别是:吹牛型(Big Talker)、监工型(Slave Driver)、大腕型(Demi God)、控制型(Control Freak)、科学呆子型(Science Wonk)、懒散型(Laid-Back)、神经质型(Psycho)、小作坊型(Small Town Grocer)、新星型(Rising star)。
大腕型(Demi God)与行政型导师异曲同工,科学呆子型(Science Wonk)可以理解为学术型导师,但是不完全相同。
这里就借用以上几个名词来给综合型导师分类总结。
第一:监工型(Slave Driver)
这类导师一般项目很多,导师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对学生的学习、论文很重视,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论文,一方面也是为了完成项目,有的项目还带有赢利性质。
师从这类导师有一个好处:“你会有永远做不完的实验和项目,看不完的文献”。
通过导师的魔鬼训练,你的专业基础会很扎实,阅读文献的能力也很高,找工作会有一定优势。
坏处就是:“你会忙到记不起你女朋友(或男朋友)的名字”。
因此,如果“不小心”遇到这类导师,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否则会“出师未捷身先垮,长使娘亲泪满襟”。
(责任编辑:安徽考研网troymima)
一般地,学生会选择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公司或者单位实习,付给一定的报酬,然后在单位或公司搜集论文资料和数据,最后直接在单位或公司做完论文。
跨考曾有一位优秀的学员读研后在一家外企实习,做论文,不仅外语口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专业外语也在这样优越的学习环境下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学习成长的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最终被这家外企录用。
总的来说,关于导师的分类并不绝对,实践派和学术派也有很多交集,纯粹理论或者纯粹做项目的都很少,本文只是在结合导师整体特征的情况下做出的分类。
对于研究生来说,选择哪一类型的导师,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大家应该是从自身兴趣和就业前景来理性判断如何选择合适的导师。
然而,导师的影响固然重大也仅仅是外因而已,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应该对研究生阶段做一个合理的规划,从内因出发将操纵未来的遥控器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