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组教研活动记录[1]
物理专题教研活动记录(3篇)
![物理专题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e0887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c.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四、参与人员:物理教研组全体成员五、活动内容:1. 研究背景光的折射现象是光学中的一个基本现象,它涉及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我们物理教研组决定开展本次专题教研活动。
2. 活动流程(1)讨论研究方案活动开始,首先由教研组长带领全体成员讨论研究方案。
针对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1)光的折射规律;2)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3)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分组实验根据研究内容,我们将全体成员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负责以下实验:1)第一小组:研究光的折射规律;2)第二小组: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3)第三小组:研究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实验操作与记录各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4)总结与交流各小组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光的折射现象。
3. 活动成果(1)第一小组: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的折射规律,即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第二小组:通过实验验证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即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3)第三小组:通过实验展示了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透镜成像、光纤通信等。
4. 活动总结本次物理专题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全体成员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下是对本次活动的总结:(1)提高了物理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2)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六、后续工作1. 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物理教学质量;2. 深入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探索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3. 组织开展更多类似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物理组本教研活动记录(3篇)
![物理组本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cf031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1a.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讨四、活动参与人员:物理组全体教师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2. 教学案例分享3. 教学策略讨论4. 实验教学反思5. 总结与展望六、活动记录:(一)开场致辞本次教研活动由物理组组长李老师主持,他首先对全体教师表示了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的。
他指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提高物理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案例分享1. 张老师分享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教学案例。
他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物理规律。
2. 王老师分享了《电路的基本原理》的教学案例。
她以电路图为例,详细讲解了电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了电路的通断、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王老师强调,实验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策略讨论1. 针对实验教学,教师们提出了以下策略:(1)优化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效果。
实验设计要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确保实验过程安全、有效。
(2)加强实验指导,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注重实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验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 针对物理教学,教师们提出了以下策略:(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教学反思1. 教师们针对实验教学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以下问题:(1)如何提高实验课堂的趣味性?(2)如何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3)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2.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们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以下建议:(1)引入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课堂。
中学物理教研活动记录(3篇)
![中学物理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b6337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9.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0日二、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与探究四、活动目的:1. 提高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2. 探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五、活动内容:1. 实验教学现状分析(1)实验设备与器材:学校物理实验室设备齐全,但部分实验器材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2)实验课程设置: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设置较为合理,但部分实验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3)实验教学方式:教师以演示实验为主,学生参与度较低,实验效果不明显。
2. 实验教学改进策略(1)更新实验设备与器材:积极争取学校支持,更新老化、损坏的实验器材,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寿命;(2)优化实验课程设置:结合实际生活,增加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创新实验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手段,如分组实验、探究实验、模拟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加强实验教学评价: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3. 实验教学案例分享(1)教师A分享: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2)教师B分享: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动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教师C分享: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家庭电路连接”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
4. 教师互动交流(1)教师们针对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案;(2)分享各自在实验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互相学习、借鉴;(3)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六、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
以下为活动总结:1. 教师们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纷纷表示将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2. 教师们掌握了多种实验教学改进策略,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3. 教师们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初中物理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
![初中物理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f7f3d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66.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探究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四、活动内容:1. 教研组长致辞教研组长首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教学案例分享(1)教师A分享了《光的折射》实验案例。
该实验通过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教师A详细介绍了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并分享了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教师B分享了《压强》实验案例。
该实验通过测量不同压力下的受力面积,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
教师B展示了实验装置、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分析,并分享了在实验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
3. 教学研讨(1)针对实验案例,教研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2)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数据不准确等,老师们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加强实验设备管理,确保实验设备完好、充足;②规范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③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④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探索更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
4. 教研总结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老师们在实验教学中的努力和成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1)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提高物理教学质量;(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共同进步;(4)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融合发展。
五、活动效果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老师们对物理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部分老师的心得体会:1. 教师A: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今后将更加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
教研活动记录物理(3篇)
![教研活动记录物理(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5c5cb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3.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9月20日二、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活动目的1. 提高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物理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3. 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活动内容1. 教师经验分享活动开始,由三位资深物理教师分享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心得。
他们分别从课堂导入、教学设计、课堂互动、作业布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课堂教学观摩随后,由两位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
他们分别展示了《光的传播》和《电学基础知识》两节课。
课后,其他教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提出了改进意见。
3. 物理实验教学探讨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们就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大家一致认为,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本次活动,教师们共同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大家认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
5. 物理教学评价改革物理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次活动,教师们就如何改革物理教学评价进行了探讨。
大家一致认为,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六、活动总结1. 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提高了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2. 教师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3. 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1. 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2. 深入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提高实验教学效果;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4. 深入推进物理教学评价改革,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高中物理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
![高中物理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26f76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c.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上午9:00-11:30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探讨四、参与人员:高中物理组全体教师五、活动内容:1. 主持人开场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高中物理组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探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 主题讲座主讲人:张老师张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1)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张老师指出,目前高中物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 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课堂参与度低;2.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足,教学效果不佳。
(2)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张老师认为,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如乘坐公交车的惯性、乘坐电梯时的惯性等。
2.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动画、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4. 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应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5. 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效率。
3.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环节,各位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以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1)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2)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3)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4. 总结发言主持人:经过大家的讨论,相信大家对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物理教研组活动及记录(3篇)
![物理教研组活动及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7a223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6.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物理教研组在学校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本学期,物理教研组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及记录。
二、活动内容及记录1. 教研活动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策略研究2. 活动时间:2021年9月-2021年12月3. 活动形式: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4. 活动内容:(1)集体备课在活动初期,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教师们根据教学进度,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策略。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提高。
(2)听课评课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研组定期组织听课评课活动。
教师们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们客观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3)教学研讨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们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教学经验,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课题研究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研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本学期,教研组申报了市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策略研究”,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物理教学模式。
5. 活动记录:(1)2021年9月: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计划。
(2)2021年10月: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教师们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3)2021年11月: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们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分享教学经验。
(4)2021年12月:申报市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策略研究”,并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三、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活动,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物理(3篇)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物理(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7e445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d.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的提升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推进物理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提升物理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物理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我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由教研组长组织全体物理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首先,针对本学期将要讲授的课题《力学》进行集体研讨,教师们结合教材、学情,共同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策略。
2. 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结束后,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公开课内容为《牛顿第一定律》。
在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积极思考,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3. 经验交流公开课后,教师们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首先,公开课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包括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等。
随后,其他教师也纷纷发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4. 专家讲座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邀请了知名物理教育专家进行讲座。
讲座主题为“物理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专家从核心素养的内涵、物理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5. 总结反思活动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她肯定了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今后教研工作的重点:一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二是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核心素养融入到物理教学的全过程;三是要加强学科间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物理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物理实验室教研活动记录(3篇)
![物理实验室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caea8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b.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我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活动内容1. 教师分享实验经验(1)张老师分享《光的折射》实验经验: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入射角,观察折射角的变化,让学生深刻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张老师还分享了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李老师分享《重力势能和动能》实验经验: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重物,让学生观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加深学生对能量转换的理解。
李老师还介绍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2. 教师交流教学心得(1)王老师认为,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她分享了如何将实验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2)刘老师提出,在实验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她分享了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实验内容和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中有所收获。
3. 教师探讨实验教学方法(1)赵老师认为,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
他分享了如何通过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2)孙老师提出,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她分享了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实验技能。
4. 教师观摩优秀实验课(1)观摩了张老师的《光的折射》实验课,张老师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2)观摩了李老师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实验课,李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五、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各位教师积极参与,分享了丰富的实验经验和教学心得。
通过交流、探讨,大家明确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具体总结如下:1. 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调整实验内容和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中有所收获。
初三物理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
![初三物理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4301d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a.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上午9:00-11:30二、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探讨初三物理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素养四、参与人员:初三物理组全体教师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2. 课题研讨3. 课例分析4. 经验分享5. 总结与展望六、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教研组长张老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提高初三物理教学质量的方法。
2. 课题研讨(1)研讨主题:如何提高初三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2)研讨内容:张老师首先提出了本次研讨的主题,并引导大家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1. 初三物理教学现状分析;2. 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策略;3. 教学实践中的创新与探索。
与会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1. 初三物理教学现状分析:教师们认为,当前初三物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不高;(2)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难以跟上教学进度;(3)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4)评价方式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
2. 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们提出了以下策略:(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为学生打好基础;(3)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活动;(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学实践中的创新与探索:教师们分享了以下创新与探索经验:(1)开展物理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内容;(3)组织学生参与物理竞赛,激发学习热情;(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3. 课例分析张老师选取了一节优秀课例,组织教师们进行深入分析。
课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4. 经验分享教师们纷纷分享了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进行差异化教学等,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大学物理教研活动记录(3篇)
![大学物理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2e1e5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7.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星期二)上午9:00-11:30二、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探讨大学物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四、活动主持人张教授五、参与人员物理教研组全体教师、特邀专家六、活动内容1. 张教授开场致辞张教授首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他指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1)教师A分享教学经验教师A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经验。
他认为,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他还强调了课堂互动的重要性,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教师B提出问题与困惑教师B在教学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处理课堂纪律等。
他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同时,他还建议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3)特邀专家点评与建议特邀专家针对教师A和B的教学经验、问题和困惑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以下建议:1)在多媒体教学方面,要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避免过度依赖多媒体,以免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在课堂互动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差异化教学。
3)在课堂纪律管理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通过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3. 教学案例分析教师C分享了一个教学案例,讲述了自己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项目式教学法的经验。
他认为,项目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案例中,教师C详细介绍了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并分享了项目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4. 总结与展望张教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认为通过本次活动,全体教师对大学物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物理备课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
![物理备课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7cc57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8.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9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物理教学策略探讨四、活动内容:1. 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物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我校物理备课组决定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探讨物理教学策略。
2. 活动流程(1)组长发言组长首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教研活动的重要性,要求全体组员积极参与,共同提高。
(2)经验分享各位组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以下经验:①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
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④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⑤注重课堂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讨论交流组员们针对以上经验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②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③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④加强物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总结发言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认为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希望全体组员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组员们对物理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活动过程中,组员们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3. 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提高了物理备课组的教学水平,为学校物理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1. 深入开展物理教学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2. 加强物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4. 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5. 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组教研记录(3篇)
![初中物理组教研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b9327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7.png)
第1篇一、教研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物理组于2022年3月15日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教研活动主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三、教研活动内容1. 主持人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由物理组教研组长XXX主持,首先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强调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2. 交流学习心得(1)XXX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物理教学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互动性。
(2)XXX老师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提出了以下观点: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2.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加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物理教学效率;4. 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 课堂案例分析(1)XXX老师以“光的折射”为例,分析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她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生动形象地讲解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
(2)XXX老师针对“电流与电阻”这一节课,分享了以下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电流与电阻的物理现象;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电流与电阻的关系;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教研讨论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要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3.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物理教学效率;4.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物理教研活动记录范文(7篇)
![物理教研活动记录范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95c11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9.png)
物理教研活动记录范文(7篇)第1篇: 物理教研活动记录一、讲课老师谈教学设计1、本节课以探究为主。
重在学生探究学生活动约25分钟,包括开始时观察清晰的像5分钟,学生实验8分钟,学生在主光轴上帖物体和像8分,反馈实验5分钟。
2、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但是考虑到学生对探究过程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把探究过程的七要素隐性化,而非显性。
希望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探究习惯的培养后,才明确探究过程的七要素。
而非是直接给出,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体会,总结得出。
3、课的前面部分在教学物距、像距时的处理主要考虑三个方面、解决三个学生的常见问题:(1)实验时凸透镜和光屏只能动一个,像和物体是一一对应的。
(2)等大的像在实验中是无法看到的(3)学生对什么是清晰的像不清楚。
4、探究过程中的要求相对较低,设计难度较低。
设计实验时,不是学生独立设计或小组设计,而是全班在老师指导下师生共同设计。
分析实验数据时也是通过作图的方法使难度降低,而不是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更直观。
包括导入时,从学生熟悉的投影议和照相机入手,展示它们的结构,也是为了降低难度。
二、听课老师评课1、上课使用贴物、像的方法较好,但是,最好用坐标纸,更能直观一些。
2、教学设计在细节上花工夫,给学生进行了大量的铺垫。
3、用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加以巩固的方法很好。
4、学生在进行归纳时有困难,是否可以强调焦距和两倍焦距这两个特殊的点。
5、实验数据要多些,可以用小点代替箭头,用明胶片进行叠加。
6、贴物、像时,像都一样大,不好。
可用FLASH拉一下,显示像大小有变化。
7、小黑板的数据要保留,以便进行分析。
三、教研员评课1、教学导入时用照相机、幻灯机等实物展示凸透镜制造的光学器件的结构,再引导学生将其成像规律在光具座上呈现,将实物转换为模型,能够让学生在真正理解成像规律及其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2、实验中将光屏改为毛玻璃光屏,可以使老师在各个方位及时观察、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
教研组活动记录物理(3篇)
![教研组活动记录物理(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b6016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5.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实践也在不断深化。
为了更好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我校物理教研组于2022年X月X日开展了主题为“物理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
二、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三、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四、活动参与人员物理教研组全体成员五、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1)活动目的:通过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2)活动内容:针对新学期的物理教学计划,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教学进度和重点内容,并对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详细分析。
(3)活动成果:形成了统一的物理教学计划,明确了教学进度和重点内容。
2. 教学研讨(1)活动目的:通过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2)活动内容: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进行深入研讨。
(3)活动成果:教师们对教学中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 经验交流(1)活动目的:通过经验交流,借鉴优秀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活动内容: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教学心得,其他教师认真聆听,记录重点。
(3)活动成果:教师们学到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4. 教学观摩(1)活动目的: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活动内容:教研组全体成员观摩优秀教师的物理课堂,记录观摩心得。
(3)活动成果:教师们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自己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六、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圆满结束,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总结:1. 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统一了教学进度,优化了教学设计,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2. 教学研讨:教师们在研讨中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思路。
物理教研活动记录18篇
![物理教研活动记录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93dea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d.png)
物理教研活动记录18篇
1. 活动名称:力的实验
- 日期:2021年1月10日
- 参与人员:王老师、张老师、学生代表
- 概要:本次活动主要是对力的概念进行实验教学和讨论,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力的理解。
- 结果:学生掌握了力的定义和单位,并能应用力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 活动名称:运动力学讲座
- 日期:2021年1月20日
- 参与人员:李老师、刘老师、高年级学生
- 概要:本次讲座针对运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使学生对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有更深入的理解。
- 结果:学生掌握了运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解决运动问题。
3. 活动名称:光学实验
- 日期:2021年2月5日
- 参与人员:王老师、张老师、学生代表
- 概要: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通过实验展示,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光的传播规律。
- 结果:学生掌握了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并能解释一些实际光学现象。
...
18. 活动名称:电磁学讨论会
- 日期:2021年9月15日
- 参与人员:李老师、刘老师、高年级学生
- 概要:本次讨论会围绕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展开,学生分享了自己对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解。
- 结果:学生加深了对电磁学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物理教研活动记录的简要内容,共有18篇。
每次活动都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目标。
物理教研活动记录本(3篇)
![物理教研活动记录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1cf86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14.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0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讨四、活动参与人员:全体物理教师五、活动内容:1. 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2. 教研组长总结上学期教学工作,提出本学期工作计划3. 教师代表分享教学经验4. 教研活动分组讨论5. 分组讨论成果汇报6. 集体总结六、活动记录:1. 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物理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我校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次教研活动以“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讨”为主题,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
2. 教研组长总结上学期教学工作,提出本学期工作计划教研组长:回顾上学期,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对下学期工作的几点建议:(1)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2)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教师代表分享教学经验教师代表1:我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我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定律内容。
教师代表2:我认为,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教研活动分组讨论分组讨论1:针对实验教学,我们讨论了如何提高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实验报告质量。
分组讨论2:针对分层教学,我们讨论了如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分组讨论3:针对课外活动,我们讨论了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 分组讨论成果汇报分组讨论1:我们建议,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验操作规范,提高实验报告质量。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分组讨论2:我们建议,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分层教学计划。
初中物理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
![初中物理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2c1a8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1.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策略探讨四、参与人员:初中物理组全体教师五、活动流程:1. 主持人开场致辞2. 专题讲座:实验课教学策略3. 分组讨论:实验课教学实践分享4. 集体研讨:实验课教学问题与对策5. 总结发言六、活动内容:1. 主持人开场致辞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初中物理组举行教研活动,主要围绕实验课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下面,我将介绍本次活动的流程。
2. 专题讲座:实验课教学策略(1)讲座主题:实验课教学策略(2)主讲人:张老师张老师首先强调了实验课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接着,张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实验课教学策略:一、实验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实验课教学目标应遵循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原则,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实验课教学内容的选取实验内容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既要体现物理学科特点,又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实验课教学方法的运用实验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四、实验课教学评价的改革实验课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讨论环节在讲座结束后,老师们就实验课教学策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张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性较强,对今后的实验课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3. 分组讨论:实验课教学实践分享为了更好地促进老师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将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实验课教学实践。
(1)分组情况我们将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主题:小组一: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小组二:实验课教学评价方法的创新小组三:实验课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2)讨论内容各组在讨论过程中,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以下内容:一、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1. 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不准确对策:加强实验操作训练,注重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物理组教研活动记录[1]
![物理组教研活动记录[1]](https://img.taocdn.com/s3/m/7019ae0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9.png)
物理组教研活动记录[1]为了促进学校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物理组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记录:时间:2021年10月1日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活动主题: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物理活动内容:1. 分组讨论。
物理组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物理。
每组人数不同,自由讨论,形成个人见解。
2. 交流分享。
每个组派出一名代表,结合组内讨论的情况,向其他组进行分享自己的观点。
各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探讨学生学好物理的方法。
3. 实验教学示范。
物理组老师通过实验教学演示,以点带面,全方位展示实验教学的优势与难点,并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指导。
活动收获:1. 探讨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我们发现有些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例如,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用趣味游戏和实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等等。
2. 加强团队协作。
本次活动的分组讨论和交流分享,使得大家更加重视团队协作,珍惜各自的经验教训,也更好地理解了其他同事的做法。
3.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老师们不仅在知识上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加强了教学指导的能力。
本次活动也让我们认识到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不仅促进了物理老师的交流,还为今后的教研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物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物理教研组学科活动记录(3篇)
![物理教研组学科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c61a5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5.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9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物理实验教学研讨四、活动目的:1. 提高物理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2. 探讨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 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五、活动内容:1. 实验教学经验分享活动开始,由教研组长王老师主持,首先邀请了几位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
他们分别从实验课的设计、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2. 实验教学问题探讨在经验分享之后,教研组全体成员针对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大家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问题一:实验课的设计如何更贴近学生实际?解答:实验课的设计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教学目标,注重实验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同时,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安全性,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问题二:实验器材的准备如何更加高效?解答:实验器材的准备要提前规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设备,避免重复购买。
对于一些特殊器材,可以通过学校间的资源共享来解决。
问题三: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解答: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前要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2. 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实验评价和反馈。
3. 实验教学示范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教研组安排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示范。
该教师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使大家对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 分组讨论活动最后,教研组全体成员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实验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在小组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六、活动总结:本次物理教研组学科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实验教学能力。
同时,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得到了加强,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组《浮力》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冯波组员:李定华张代国屈风迪
活动主题:同课异构研讨
活动时间:2014年10月27日
活动地点:一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所有物理教师
活动内容:听二节同课异构的课:《浮力》执教教师:张代国屈风迪
活动形式:上课、听课、评课与反思、研讨与提高
一、前言: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活动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提升的教学研究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有很强的实效性,每一位教师都很喜欢并积极参与。
我们物理教学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
张代国、屈风迪二位教师执教了同一课《浮力》,课前两位教师秉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深入研讨教材,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组织结构,认真备课、上课。
在听课的过程中,教师们深切地体验着不同的教师对统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们的教学思路。
二、教研记录:评课反思提升
1、导语:通过两位教师对同一个课题从不同的角度的可贵探索和尝试,让我们听课的教师对《浮力》这一内容有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的机会。
今天教研的内容就是谈对此课的想法和思考,以此为载体,让我们对概念教学从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有个明确的认识。
下面就先由上课的两位教师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设计,再由听课老师产生的困惑、发现的问题可以向上课老师提出质疑或是谈自己对此课的思考和想法,最后希望我们对概念教学的认识达成共识。
2、两位教师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
杨会丽:设计思想:浮力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中考来说,浮力实验题在近几年中考题中频频出现,而且难度逐年加大。
所以今年我改变以往的讲授方法,放手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索、思考、分析、交流、练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设计思路:
提出问题: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物体漂在水面上如:鸭子、轮船……同学们想过这里面蕴含着什么物理知识吗?今天我们一块儿来研究一下。
一、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其方向
学生动手实验。
思考:乒乓球、木块为什么浮在了水上。
根据我们学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对其进行受力分析。
解释浮力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得出浮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演示:石块、橡皮泥沉入了水底。
问题:沉入水底的物体受浮力吗?
播放视频,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并得到了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即:
二、测量浮力的大小
做相应的学案练习题。
二、探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动手实验。
播放视频,然后教师总结,得出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推导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再一次强调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然后说明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各种气体。
对公式的应用:学案练习题
封国伟:通过生活中的鸭子能漂浮在水面,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使学生认识到浮力的真实存在的。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浮力可能和某一些因素有关。
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通过溢水的方法暗示阿基米德的研究方法,测量浮力的大小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的结论。
体现课程标准的基础要求。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三、其他教师谈就听课感受谈教学方面应注意的几点。
1、同课异构主要是体现“异”。
要有不同的教学结构,用不同的教学环节来处理,而不是说一个词语,你这么教,我这么教就是异构。
我们上课的两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就不一样,谁好谁坏,没有固定的评判,每位听课老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自己去感受。
2、新授课要把目标定位好,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两位老师的教学重点都把握得比较好,封老师的课目标有些拔高了,所以教学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吃力。
3、教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由新课开始,学生通过视频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并归纳总结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产生的方向,浮力大小的测量,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阿基米德原理)等内容。
4、应留出课堂练习的时间。
这一点两位教师都做的很好。
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应上得太满,应留给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时间,有些东西课堂上老师讲了,学生不一定记得住,但练过了效果就不一样。
5、浮力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中考来说,浮力实验题在近几年中考题中频频出现,而且难度逐年加大。
这两位教师在授课当中尝试着创新,大胆的尝试:改变以往的讲授方法,教师应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索、思考、分析、交流、练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无论从引入新课,还是授课过程都做到很好。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大胆采用了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方法得当对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不对的同学给予鼓励指正。
即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实验做完后互相交流实验结论,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经历知识建构过程,便于对知识的理解,符合认知过程。
.有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四、总结
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一次学习和思考的机会,让我们这节课有了如下一些认识:一定要读懂教材,读清楚教材中的图和文字的用意。
先从教材的引入着手,教材中是如何引入的,这样的引入有什么作用和好处,教材在处理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是如何操作的,练习设计的用途是什么,它所设计到的知识点有哪些,只有读懂了教材的每一步用意,我们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