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学科”大致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学术的分类。
指按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它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可理解为某类知识或学问,属于学术研究范畴。
第二种是:专业科目的分类。
指高校教学、科研等单位对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带有教育管理和实践运行的性质。
本文讨论的“学科”属于前者,即作为“学问”的教育技术学科。
依此界定,在我国作为“活动”的教育技术,即应用有关媒体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活动,有近百年的历史;作为“专业科目”的教育技术,即培养专门人才的科系或课程,有70多年的历史;而作为“学问”的教育技术,即对“活动”和“专业科目”研究的学问,有三十年多的历程。
30多年来,作为一门学问――教育技术学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这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与总结。
有的学者认为,教育技术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个研究领域。
有的学者认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体系存在争议,系统性研究框架体系缺位,甚至以“论技术比不过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讲理论又不如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为由,质疑教育技术学科的特征。
虽然他们是从“活动”的层面,或是从“专业科目”的层面看问题,未必能对“学问”层面的教育技术学科得出正确判断和结论,这也促使我们应认真思考和总结作为一门学问的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当然,以笔者之学养,企图概括出该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全貌,尤其在一篇文字中,显然是无能为力的。
为此,本文仅从学科的内涵、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学科理论体系等几个学科标志入手,把握该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科的内涵这个学科的名称经历过变动,从电化教育变成教育技术。
但学科本身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即没有从一个学科变成另一个学科,从学理上讲,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应指同一个学科。
那么,它们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虽然先后出现过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等不同名称,但从学科的角度看,依旧可分为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两类,审视两类众多的名称定义,发现它们在内涵上的最大分歧是:一个指“教育教学中的技术和方法”,一个指“用技术和方法进行教育教学”。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一章: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应用逐渐普及和深入,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从硬件设施、教育资源、教育内容和教育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思考。
第二章:硬件设施方面目前,我国的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已经可以满足教学和学习的基本需求。
根据最新数据,我国的数字教育设备已经普及到各级学校中,并且大部分学校都已建立了配备相应软件和服务的数字校园。
同时,互联网技术也逐渐应用到了教育领域。
例如,在线教育平台、数字图书馆、教育资源网站等,这些途径大大方便了学习者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源。
目前我国的硬件设施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技术设施相对较差,需采取更多的政策和措施将数字教育普及到全国各地。
第三章:教育资源方面我国的数字教育资源已经非常丰富,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免费向公众开放。
例如,在线教育平台上的视频、教学PPT等,这些资源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教学材料,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同时,智能制造、机器人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多实践操作的平台和机会。
这些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将推动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章:教育内容方面教育内容的改善和提升是教育技术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教学渠道和方法,同时也使教育内容更全面、更贴近实际,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例如,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了当今流行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设备在不同空间、时间进行学习。
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数字化教学手段,更生动明了地呈现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学得更深入、更全面。
第五章:教育实践方面教育实践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验证和检验,它也是教育创新和改革的重要环节。
尽管数字化教育已经逐渐地推广到了我国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中,但真正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带来优质体验的数字化教育却仍有待提高。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院黄荣怀曾兰芳余冠仕摘要:本文分析和探讨了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软硬件建设不能同步、重效应轻效果、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实践领域的管理体制欠完善、支持教育技术的青金欠充足、照搬国外理论和经验等,并提出了与教育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文章最后预测T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庄谊重视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更全面审视和研究计算机教育应用,更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更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支持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技术学科建设。
关键词:教育技术教师培训学习活动学习支持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已成为人们住目的焦点。
那么,教育枝术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如何把握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已是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教育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教育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这值得我们欣喜。
但我国的教育技术丁作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很严重,如果不重视,不解决,势必会阻碍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事业产生不良影响:1.几个误区(1)硬件、软件建设不同步。
这是一个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过程十的老问题.往往是重硬件,轻软什。
70年代末日。
年代初,我国出现过一哄而上搞电视课堂搬家的现象,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兴起,教育信息化成为世人瞩目69焦点。
据2000年底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小学各类计算机没备242万台,建立校园网的学校5700所。
至此,硬件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软件建设还是没有跟上硬件建设的步伐,·软件匮乏”成为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瓶颈。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硬件和软件的并行建设,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软件建设的路子。
第三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教育技术是指将科学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
下面将从教育技术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探讨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一、教育技术的起源教育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石板和棕榈叶作为教学工具,将知识记录下来并传播给学生。
这是教育技术的最早形式,称为“口耳相传”。
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对话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来传授知识,被认为是古希腊教育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二、教育技术的发展1.机械教育技术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机械教育技术开始兴起。
这一时期,使用幻灯片、录音机、电影等机械装置来进行教学已成为主流。
这些机械装置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学习知识,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多媒体教育技术时代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引发了教育技术的新一轮变革。
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互动学习。
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如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元素的结合,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
3.网络教育技术时代21世纪初,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网络教育技术的出现,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网络教育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在线课程、教学软件和互动教学工具等。
三、教育技术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技术将继续创新和演变。
未来,教育技术有望实现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同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变教育的形式和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增强学习的真实感和体验度。
教育技术学导论1-3章内容整理
第一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第一节概述1、美国教育技术界把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领域兴起的视觉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但教育技术领域的形成并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域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事。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1972年10月发表了《教育技术的领域:定义的表述》,总结了以往50年来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一是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二是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论(斯金纳)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三是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节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1、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2、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1)视听教学论(1)视听教学理论的主体:一、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二、各类视听教材与方法应按其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性质-----具体或抽象的程度来分类;三、视听媒体应与课程有机结合。
(2)“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的影响戴尔的“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
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做”的经验:直接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学习旅行,参观展览,电视。
电影,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
在“经验之塔”中,学习者开始是在实际经验中作为一名参与者,然后是作为一名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接着是作为一名间接事物的观察者,观察到的是真实事物的替代物,最后,学习者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抽象符号。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1948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成立了电化教育系, 分电影组和播音组。 1949年11月在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 教育处,一些省市相继创办了广播函授大学, 电视大学等,开展社会教育。同时高校开设 电教课,成立了电教中心,一些城市相继成 立了电化教育馆,使我国的电化教育得到了 初步发展。
二、电化教育的本质
教育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 技术,即应用系统方法,根据学与教的理论设计,开发、实施 和评价学习过程,以及运用系统方法设计、开发、应用、管理、 评价学习资源。其核心是运用系统方法。 二者从概念的涵盖范围、研究层次、深度和广度都 有所区别, 电化教育是教育技术
教育部主办: 《中国电化教育》 西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
四、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及相关概念
1、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 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 传统教育媒体相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 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它 本质上是一种媒体技术。
二、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阶段
1、电化教育的讯速发展 70年代后期,我国电化教育进入了一个讯速 的阶段,在全国范围内,恢复新建各级电教 机构,大力引进现代的教育技术设备,逐步 地、有计划地改善学校的电教设备状况,编 制发行了一批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育 的教材,许多师范院校设立了教育技术专业,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电化教育专门人才。
可以集中最优秀的教师或专家来策划、设计、主讲有 关课程,制作教材,并引导学生自学; 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传播面广,且可以 多种层次的学习机会。所有的人,不论职业、年龄、 资历,只要愿意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参加学习。 可以综合应用多种媒体以最佳的方式去呈现教学信息。
中学教育技术课程设计
中学教育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2. 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提高运用教育软件和互联网资源的能力。
3. 帮助学生了解教育技术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利用教育软件和互联网资源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其能够设计简单的教育技术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教育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遵循网络道德,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育技术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教育技术素养,为未来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教育技术概述:介绍教育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及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教育技术基本概念2. 信息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网络应用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信息技术基础3. 教育软件与资源:介绍各类教育软件、在线教育资源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教育软件与资源4. 教学设计与应用:探讨教育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教学设计与应用5. 教育技术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教育技术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教育技术概述第二周:信息技术基础第三周:教育软件与资源第四周:教学设计与应用第五周:教育技术实践(一)第六周:教育技术实践(二)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有序安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教育技术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03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沿革
03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沿革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沿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开展了
大规模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
以下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主要历程:
1.1950-1960年代:初步探索
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开展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翻译和介绍,
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始进行教育技术教育和研究。
并且,我国开始引进
放映机、幻灯片、录音机等教学设备,用于教学实践。
2.1970-1980年代:技术普及与应用
在这一时期,我国通过编写教育技术教材,培养了一大批教育技术人才。
同时,我国开始普及使用教学投影仪、幻灯片、录音带等教学设备,
并成功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放映机和录音带机。
3.1990-2000年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
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重视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加强教育
技术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同时,我国开始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提
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高等教育领域,我国开始开展远程教育和
网络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4.2000年代至今:数字化教育技术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技术进入数字化时代。
我国开始
推广使用电子白板、智能教室等数字化教学设备,并开展了在线教育、移
动学习等创新教育模式。
同时,我国还大力推动教育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技术普及与应用再到教育技术融入教学再到数字化教育技术发展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教育事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现代教育技术学》二、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13
视听传播(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
二战后,传播理论和早期的系统观影响视听教 学领域,使得视听教学观念演变为视听传播。
传播理论 早期的系统观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14
传播理论对视听教学的影响——教育技术 现念从静止的媒体论走向动态的过程论
1. 应用传播过程的观点,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都置
1. 强调视听教学领域用以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手段是运用经过设计
的完整的教学系统——教学产品,解决特定的教学问题。
2. 教材和媒体是教学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由课堂教师自行
决定使用与否的“辅助教具”。
3. 每个教学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目标与功能,将各个部分(内容、方
法、媒体等)组合成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教学系统,即教学产品, 需要有一个具体的设计过程开发“产品”,必然会引出开发该产 品的“过程论”思想,这就为教育技术引人“过程论”提供理论 依据。
20世纪末,有声电影、广播录音技术的发展; 视觉教学概念不能涵盖当时的教学实践内容; 二战期间,美国在工业和军事训练中发展视听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取得巨大的投资效益。
视听教学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和肯定,并 且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研究。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12
经验之塔(《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戴尔 E.Dale 1946)
1 B、分支式程序模式 分支式程序教材是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采用一些补习环路来修正错 误,以达到掌握教材的目的。 n na’ na nb nb’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20
2
3
4
n1
nc nc
个别化教学技术
其他个别化教学形式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
3.不断推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大举措
加快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 加快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加大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投入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与应用
–
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
重视在职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和师范生教育技术教育
教学系统(包括软硬件环境)与现代教学媒体设计与开发
远程教育中学习资源、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和绩效的提高 IT产业中教育产品的开发
–
教育装备、教育网络、教育软件、仿真教学系统
广播电视节目和网上栏目的创意、策划和编制
1.4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1.4.1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1.2 现代教育技术概说
1.2.1 现代教育技术定义
–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 教与学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 技术分为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即
有硬技术和软技术之分
1.2.1 现代教育技术定义
–
电化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术语
教育技术 美国AECT协会1994年教育技术定义
–
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 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 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 的实践。
AECT协会2005年教育技术定义
–
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术语
1.2.2 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术语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前景第一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等的迅猛发展,教育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也逐渐从最初的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等到移动学习、智能教育等,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形态也更加丰富多样。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在当今的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设备和应用程序的快速普及,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教学模式选择。
例如,通过网络直播、远程互动等方式,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让教师和学生在视听上能够更加有效地传达与接收知识传递,较好地解决教育资源不均、教育质量不一等问题。
第三章: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1. 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形式,主动获取学生学习数据,快速分析、调整教学方向,让学生学习更加高效,减少学习的时间与监督成本。
2. 促进信息共享:教育技术的进步与普及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克服传统教育中固有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的单一性,来缩小城乡教育的巨大鸿沟,是教学资源更加均衡、学校之间的竞争更加公平。
3. 个性化定制: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根据个体的不同需求,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平衡“一人一面”与“群体化”之间的矛盾关系,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使其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自我发现、自我表达与自我学习等方面的满足感。
第四章:现代教育技术的市场前景1. 教育信息化市场广阔。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未来将借助大数据、智能化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推进学习评估管理、智能辅导、自主学习等教育相关场景。
2. 教育机构加入越来越多。
在这背景下,教育机构也开始积极布局信息科技领域。
面向教育细分领域的科技公司也将迎来更多的市场机会与挑战。
3. 地产、制造业等不同领域进入教育行业。
在不断变幻的市场环境下,为了能够适应市场以及推广企业的品牌形象,越来越多的地产、制造业等行业开始进入教育行业,推出具有个性办学、高品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摘要】进入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标志的教育技术,推动了教育教学史上又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纵观教育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本文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总结回顾。
【关键词】教育技术;发展;历程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技术”一直被称为“电化教育”。
90年代末,随着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内从研究学者到政府官员均认为“电化教育”这一名称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需求,不利于国际交流和学科发展。
1998年高等教育教学专业名录将“电化教育学”改名为“教育技术学”, 2002年将“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至此,“教育技术”这一名称在我国正式启用。
为促进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采取了各种政策和措施。
1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
1949年11月文化部科技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负责领导全国教育技术工作。
后来,还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
1958年前后,中国掀起了教育改革运动,推动了高等学校和中小学电化教育活动的开展。
我国教育技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
2000年,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
同年,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会上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必须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必修范围,这次会议全面启动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程。
2001年11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校园网建设的基本原则、设计和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及领导机制。
2002年2月27日,教育部发布了《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行动指南,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使用以及建立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等,全面提高中小学基础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论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论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摘要】教育技术学科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起源与初步发展、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教育技术学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教育技术学科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
未来,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方向包括加强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现代化教育技术工具的应用等。
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其未来发展也将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教育技术学科将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科,我国,形成,发展,起源,逐步完善,作用,挑战,机遇,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展望。
1. 引言1.1 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性教育技术学科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教育技术学科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育技术学科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动。
通过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学科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全球化共享,弥补不同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动和传播。
教育技术学科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
通过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和培训,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成长。
教育技术学科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工具和途径。
只有不断强化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背景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背景十分重要,它是教育技术学科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不断的挑战和变革。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教育技术正在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支撑。
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涉及到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传播学等多个领域,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第三章 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第四节
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
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购置现代化电教设备;编制发行电教教材; 电化教育深入课堂教学;电化教育著作的出 版;电化教育专门人才的培养 电化教育的定义;电化教育的本质;“电化 教育”与“教育技术”名称之争;电化教育 发展的新趋势。
电化教育理论的研究
1.购置现代化电教设备
3.电化教育深入课堂教学
80年代初,为了探索电化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中小学 有组织地开展了媒体对比实验和专题电教研究。 媒体对比实验:将电教媒体和传统教育媒体进行对比, 探讨其作用及在不同学科中的使用方法和教学效果; 专题研究:研究电教媒体在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实现 教学目标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如何发挥其作用。 通过实验和试验,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电教经验,提高 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电教积极性的发挥,推 动了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兴办电教专业
随着电影和播音教学的开展,一些学校开始开 设电影播音课程,开办电影播音专业,培养专 门的电教人才。 1936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电影播音教育专科; 1939年,金陵大学电影播音专修科; 1940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 1947年,北平师范学院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选 修课。
开展电视教育
1960年起,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地相 继举办“电视大学”,开设数学、物理、化学、中文、 政治、俄语、英语等课程。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开 始,到1966年上述电视大学先后停办。
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高教电化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高教电化教育的开展包括两个方面:开设电教课程 (主要是师范大学教育系)和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 (主要外语电化教学实验)。并成立电教中心、电教 室、电教馆负责电教工作的开展。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创新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创新第一章:前言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中全面地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也日益壮大,对于教育事业的促进和推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各地为推广计算机硬件设备,积极进行多媒体教学试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提速,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国内各类学校教学的一种常见模式。
第三章:教育信息化的现状目前,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较为落后,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不足,师资力量普遍薄弱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同时,当前的教育信息化还没有完全落地到课堂中,学生和部分教师使用程度有限,尤其是在中小学等基础教育中,教育信息化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第四章: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之一。
在这方面,新技术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运用可以为教育信息化创新带来新的突破。
此外,编写适合现代教学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需要研究出适合现代教学的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推动教育信息化与课程同步发展。
第五章: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它涉及到课堂教学、教师培训、行政管理、学生服务等多个方面。
例如,在智慧课堂建设中,用智能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资源的开发、管理和智能推荐;采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改善学习效果。
此外,还可以开展线上学习,实现远程授课和自主学习等。
第六章:教育信息化的未来未来的教育信息化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开放式的方向发展。
教育信息化将应用更多的新技术,例如: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等,在未来的教育课堂中,将教育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同时,教育信息化还将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教育领域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为人正直,抓住机遇.1945年任教重庆第二中学 进修班,该校长欺上瞒下,虚报师生名额,贪 污公款,生活腐化.冯玉祥
上书三条意见:党棍、清廉,懂教育 爱国
1947年4月至1949年3月在美国哥伦比亚 大学留学,获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毕 业后,排除在美留居的各种诱惑和阻挠, 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几十年来萧先 生素以认真对事、诚恳待人、忠实厚道、 平易近人深受人们爱戴,他在教育战线 上几十年如一日,刻苦勤劳,兢兢业业, 在我国电教研究和普及工作以及培养高 层次电教人才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 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 答:不能。
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 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
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
苏格拉底: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 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统帅的军 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 欺骗自己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从而鼓 舞起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理 解?
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
欧谛德谟: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 话。
从这一段生动的对话可以看出,苏格拉 底“产婆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学生 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 析,步步深入,最后导出正确的结论。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 而》)。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 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 谓达其辞。”
教育技术体系的内涵是“方法论”,即 运用系统方法设计、开发、运用、管理 和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外延是整 个教育领域,力图通过系统科学方法和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学习者的学 习,范围要比电化教育广泛得多。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和改革开放以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阶段。
1、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运动,而在我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20世纪初叶,幻灯传入我国,开始了最早的无声电影和幻灯教育手段,随着外国视听教育的发展,30年代视听概念引入我国,受到当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者的注意,确立了“电化教育”名称。
解放前当时经济、教育、科技发展落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只是星星点点,在少数几个城市,学校,社教机关有所开展,未能大面积推行。
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阶段1)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讨论,从 1982年开始,1984-1986年进入高峰期。
这场讨论后,国家教委在1987年发布了“高师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而在1986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教育技术硕士专业,教育技术学也就正式在我国建立起来了,同时出现了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三科鼎立的同步发展的格局。
2)教育技术定义、内涵的探讨。
分别从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教育技术学的方法等这些方面来探讨教育技术的定义、内涵。
3)教育技术本质的争鸣,形成了工具说,方式说,要素说三种观点。
50年代,由于新行为主义介入教育领域,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掀起了程序教学运动,对以后的个别化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年代70年代起教育技术进入系统发展阶段。
1970年全美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正式改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并独立于全美教育协会。
此时也出台了1970年定义,此定义正式将系统方法纳入教育技术之中。
1972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来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
这一定义首次使用了“教育技术”,“学习资源”的术语,第一次将“管理”引进定义,认为教育技术是开发和使用教学资源的系统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高教电化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高教电化教育的开展包括两个方面:开设电教课程(主 要是师范大学教育系)和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主 要外语电化教学实验)。并成立电教中心、电教室、 电教馆负责电教工作的开展。
普教电化教育的发展
普教的电化教育主要由各地的电教馆来组织和推广,主 要工作是在中小学中开展幻灯、电影、录音辅助教学, 制作、汇集和交流电教教材和资料。
我国的电教事业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开音教育
1949年,北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俄语广播学 校”;1953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文化补习学 校”;1958年天津举办“广播函授大学”。
开展电视教育
1960年起,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地相 继举办“电视大学”,开设数学、物理、化学、中文、 政治、俄语、英语等课程。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开 始,到1966年上述电视大学先后停办。
2、我国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的迅速发 (1978—现在)
现状: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在概念和内涵存在 原则不同,在不同学会和领导支持下分别开展 工作,第二阶段按学校电化教育、远程教育、 计算机辅助教育和教育技术分别阐述。
第二节 电化教育的出现
20世纪20年代,幻灯、电影、无线电等教育 媒体开始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应用,揭开了我国 电化教育的序幕。
第一节 概述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 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和程序 教学运动,在中国则以电化教育的出 现为标志。
电化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我国的教育改 革,为教育现代化注入了活力,对整个教育 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
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两阶段
1、我国电化教育的出现和初步发展 (1920-1965年)
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科技落后,政府重 视投入不足,电化教育处于自发状态, 大规模推广不可能。
第三节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1949年11月,新中国文化部科学普及局 成立电化教育处(后该为幻灯处),负 责全国电教工作;
1950年,文化部商同教育部把所属各省、 市文化馆划归文化部领导,以利推动电 教工作;
具体表现:幻灯、电影、无线电广播应 用于教育;“电化教育”一词的出现; 兴办电化教育专业和出版电化教育刊物
资料:
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 成立;
1936年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 1937年成立“播音教育委员会”; 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
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 委员会”。
总结:
从建国后的1950年到1965年,我国的电化教育 取得了初步发展。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 使我国的教育受到了严重摧残,电化教育也未 能幸免。省市电教馆被撤消,电教工作人员被 “下放”或改行,电教设备器材被瓜分和抢劫, 电教资料散失和毁坏,广播电视教学相继停办, 整个电化教育事业处于瘫痪和停止状态,而且 这一局面一直持续了13年。
第四节 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
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确定 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针大计;
邓小平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 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 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 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为我国电化教育的重新 起步与迅速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概述 电化教育的出现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 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
教学目标
1、说明“电化教育”名称的由来 2、阐释电化教育的定义及其实质 3、说明学校电化教育和远距离教育在整 个教育系统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4、阐释教育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原因 5、阐述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 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
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购置现代化电教设备;编制发行电教教材; 电化教育深入课堂教学;电化教育著作的出 版;电化教育专门人才的培养
电化教育理论的研究
电化教育的定义;电化教育的本质;“电化 教育”与“教育技术”名称之争;电化教育 发展的新趋势。
1.购置现代化电教设备
硬件设备:据1987年6月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学校幻 灯机、投影器25万多台,电影放映机4万多台,电视 机6万多台,录放像机3万多台,电教室2万多个,录 像制作设备1500多套,语言实验室3000套;
40年代主要电化教育出版物
▪ 金陵大学,《电影与播音》 ▪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教通讯》 ▪ 社会教育司,《电化教育》 ▪ 舒新城编著,《电化教育讲义》
结论:
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 响下引入的,诞生于本世纪20年代,出 现之初沿着学校、学者倡导,产生了一 定影响,引起政府注意,从社会教育实 验到学校教育推广;
“电化教育”术语的来源
1、“电化”一词在三十年代的中国具有“快速 先进”的含义;幻灯、电影、播音以及即将实 验成功的电视,都和“电”有关联。
2、“教育电影、教育播音以及幻灯片等,都是 利用电力影响一个人与其世界的相互关系”。
兴办电教专业
随着电影和播音教学的开展,一些学校开始开 设电影播音课程,开办电影播音专业,培养专门 的电教人才。 ▪ 1936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电影播音教育专科; ▪ 1939年,金陵大学电影播音专修科; ▪ 1940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 ▪ 1947年,北平师范学院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选 修课。
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中小学《电教器材配备目录》: 详细规定了设备配置数量,如重点中学应配备投影器 12台,自动幻灯机1台,幻灯机6台,电影机1台,录 音机12台,双卡录音机1台,录象机1台,彩色电视监 视器1台。《目录》的颁布和执行,推动了学校电化教 育的发展。
2.编制、发行电教教材
▪ 国家成立了电教教材协作组,省市电教馆、高校电教 中心建立了音像教材出版社,通过专业生产厂家,各 级电教机构和教师自制等多种形式,编制、发行了包 括唱片、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电影片和录像带 等多种电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