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论文

浅析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组长:邓腾飞201001030026

组员:陈泽众201001030063

李伟成201001030006

楚亚兵201001030027

支攀科201001030042

张国亮201001030039

王红帅201001030043

李朋201001030029

李焕201001030048

指导教师:刘会平

浅析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摘要: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建设结束了林县十年久旱,水贵如油的苦

难日子,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虽然孕育于上个世纪,但是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它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修建背景、建设历程、青年洞、社会反响、价值导向

一、修建背景

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林县历史上是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自明朝正统元年起,到1949年全国解放这514年中,在林县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自然灾害100多次,因大旱绝收就有30多次,其中发生人吃人的惨景,就有5次。民国初年,任村桑儿庄有位叫桑林茂的老汉,为了全家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吃上一顿饺子,天不亮就到离家几十里黄崖去担水。由于人多,泉水小,等了一天才接满一旦水。而在昨日才刚娶进家门的新媳妇,在家等着老公公担水回来煮饺子,左等右等不回来。等到天黑才终于看到老公公担着空水桶而回。天黑山路不好走,一不小心脚一滑,一桶水就全洒在地上,那也就意味着这家将会至少一天没水吃。看着满身大汗的老公公,新媳妇羞愧难当,难于面对家人,于是在除夕悬梁自尽。这是一个天吃人的真实故事。就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时任林州县委书记的杨贵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担着被撤销职务受处分的风险,排除万难,下定决心要修红旗渠。

二、修建历程

据当年红旗渠工程的除险队长任羊城老人回忆,当年他在上工地之前,总要把自己的铺盖捆起来,他还有个小本子,把他平时借别人的东西都记在上面。有一次他的秘密被工地总指挥长马有金发现了,问他是不是想开小差当逃兵。任羊城说:“咱干的是啥活,有多危险,万一哪一天粉身碎骨,我的东西也现成,把四两套子,王棺材里一放就行了。

在林洲,只要是65岁以上的人,可能都修过红旗渠,大家都不讲任何条件,不叫任何困难,一心一意修建红旗渠。民工们住山崖、山洞、席棚,每逢下雨,下大雨,里边下小雨。由于长期睡在石级上,地下潮湿而且又凉,很多人都的了关节炎,但他们仍然坚持在工地上。(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浩浩荡荡的修渠大军被逼的脸1960年的大年都没过就进入了太行山。此时,正是年轻的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国家没有更多的资金支持,施工没有任何的大型机械设备,更没有任何的现代化运输设备,并且此时也正是我们的祖国最饥馑的年代,修渠民工们每天只有6两粮食,唯一可以补充的就是糠麦和几十种野菜。但林县人硬是咬着牙,鼓着劲,凭着自己的一双手,靠着一锤一杆,逢山破山,遇沟架桥。终于把漳河水引到了林县,从根本上改变了祖祖辈辈靠天等雨的生存状况。林县的历史由此重写,林县的地图也由此重绘。

当年修建红旗渠,林县共动员了31万群众参加,投工4126万多个,开挖土石方2225

万立方米,削平山头1250个,架设渡槽151个,凿通隧洞211个。如果把开挖的土石筑城高2米,宽3米的高墙,它的长度可以从南国的广州一直连接到北疆的哈尔滨。而修渠的投资却只用了6800多万元,这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其实里面还有许多不计报酬,不为名利,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成分,而这些都是不能用常规来衡量也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

千军万马战太行,杨贵是主要的决策着。那个时候他是林县的县委书记。他不忍心林县人民在政治上翻身后还受干旱缺水的煎熬。他最了解广大农民世世代代的痛苦以及愿意为解除痛苦所付出的代价。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带领全县人民“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然而1958——1960年大跃进期间,我国经济工作忽视客观规律,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犯了急躁冒进,高指标的错误,加上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国际上的反华大合唱,在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政权残余趁机进行反攻大陆的煽动宣传。使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暂时的困难,各项重要比例关系严重失调。1961年1月,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巩固、夯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这本来是正确的。但是,具体贯彻执行中,在黄河省一些地方提出了白日休整,停止农村一切农业基本建设,水利工程一律下马,学校停止体育课这种不实事求是的“一刀切”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大被动。常言说得好,有人打喷气,就有人得感冒。在红旗渠工程动工之初就持有不同的意见的人,一看温度适宜马上跳了出来,抓住红旗渠工程建设中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的问题,比如,修去民工吃住条件恶劣,每人每天只有一斤粮食标准,住在山崖河滩,加之缺乏经验,出现过战线拉的过长,运输跟不上,技术力量薄弱,以及发生过几次伤亡事故等大做文章,说什么红旗渠是死人渠。如果把修红旗渠的工钱用来打井,早就把林县淹了,修建红旗渠劳民伤财,穆易带领群众修建红旗渠是想捞政治资本,修建红旗渠是县委头脑发热膨胀。但是杨贵仍然一直坚持带领全县人民修渠不动摇。

三、青年洞是怎样炼成的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位于林县任村镇卢家拐村西,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6.6米,高6.2米,纵坡为1/5000,设计流量23秒立方米,总投工13万余个。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上级决定红旗渠停工,农民生产自救,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提出“宁愿苦战也不愿苦熬”,并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背着领导坚持继续施工,当领导来检查时,他们就躲起来,领导走了就继续施工。当时每个人每天只有六两粮食,为了填饱肚子,就上山挖野菜,下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然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经月挖山不止。他们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进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多的奋战,终于于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完成了红旗渠建设的关键工程。

为了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专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四、社会反响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