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心理学考试试题 -

合集下载

《心理学》试题库(1-2章)(1)

《心理学》试题库(1-2章)(1)

《心理学》试题库(1-2章)选择题:1、心理学是一门()的科学。

A、古老B、年轻C、新兴D、既古老又年轻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是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

A、反映B、感觉C、知觉D、直觉3、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感觉过程D、知觉过程4、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受阈限D、差别感受性5、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6、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则感受性越大,其感觉能力也()。

A、越强B、越弱C、一样D、呈正比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现象。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感受性8、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的表现。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9、对寂静的适应是当一定声音突然停止以后,感受性()的过程。

A、升高B、降低C、保持不变D、a和b10、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做()。

A、运动知觉B、听知觉C、空间知觉D、时间知觉11、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被称为()。

A、空间知觉B、错觉C、时间知觉D、运动知觉12、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且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种知觉的特征叫做()。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体性13、同一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角大小,总是随着距离的远近而变化的。

但是由于知识经验参与,人仍然对不同距离的物体的大小知觉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种知觉特征称之为()。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大小知觉恒常性D、距离知觉恒常性14、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臵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A、明度知觉恒常性B、大小知觉恒常性C、颜色知觉恒常性D、形状知觉恒常性15、人们总是把红旗知觉为红色,无论它是在黄光或蓝色日光照射下都是如此。

心理学基础第一二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第一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D)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在________的基础之上。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A)2、科学心理学之父是。

A.冯特B.华生C.马斯洛D.弗洛伊德(C)3、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冯特、铁钦纳是结构主义的代表B.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C.魏特海墨是机能心理学派的代表D.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B)4、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研究的方法是________。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C)5、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结构主义B.精神分析C.机能主义D.行为主义(B)6、被称作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学派。

A.行为主义B.人本主义C.精神分析D.认知心理学(C)7、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相关法D.访谈法(C)8、创建第一个心理科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B.詹姆斯C.冯特D.铁钦纳(B)9、操纵和控制变量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个案法D调查法(A)10、由实验者操纵的,被假定为可影响行为的可能原因的变量是。

A.自变量B.因变量C.中介变量D.无关变量(C)11、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皮肤觉的等),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如按键)或报告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

这种“内省法”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哪个流派?A、功能主义B、行为主义C、结构主义D、精神分析(C)12、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根源在于早期人类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面所面临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

”这一观点属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哪一个分支?A、生理心理学B、行为遗传学C、进化心理学D、认知神经科学(A)13、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

《心理学》网上考试题库

《心理学》网上考试题库

7 快速眼动的睡眠阶段会伴随梦境的出现。 答案:正确。
第六章 记忆
一、单项选择题
1 所为“潜移默化”是通过()
A 无意识记而接受
B 有意识记而接受的
C 无意回忆而接受的
D 有意回忆而接受的
答案:A
2 “触景生情”是()
A 有意回忆 B 无意回忆 C 间接回忆 D 机械回忆
答案:B
3 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大描述,在头脑
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A 记忆
B 想象 C 注意 D 思维
答案:B
4 艾宾浩斯发现遗忘进程的规律是()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很快 D 很慢
答案:A
5 时记忆中贮存信息的确数量有限的,大约是()个组块。
A 8—10 B 2—5 C 5—9 D 10—15
答案:C
6 在人们的记忆中,大多数的信息是以()形式出现的确。
2、神经元按照突起的数目可以分为() A 单极细胞 B 内导神经元 C 外导神经元 D 双极细胞 E 多极细胞 答案:ADE 3、神经元按照功能可以分为() A 单极细胞 B 内导神经元 C 外导神经元 D 双极细胞 E 多极细胞 答案:BC 三、判断题 1 人类皮层的生长只表现为功能的增加,而数量上没有变化。 答案:错误。也包括数量的增加。 2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但有很多树突。 答案:正确。 3 静息电位是指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 答案:正确。 4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 答案:错误。是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5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 答案:正确。 6 神经冲动的传导服从于全或无的法则。 答案:正确。 7 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反射弧。 答案:正确。 8 杏仁核在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答案:错误。海马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 9 信号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正确。

心理学试题第一章题目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第一章题目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第一章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人类行为B. 人类心理活动C. 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D. 人类生理结构答案:C2. 心理学的三大分支是什么?A. 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B. 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工业心理学C. 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D. 实验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答案:A3. 以下哪个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所有以上答案:D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以下哪位学者?A. 弗洛伊德B. 冯特C. 皮亚杰D. 斯金纳答案:B5. 以下哪个理论不属于心理学的主要理论?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理论C. 心理分析理论D. 相对论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心理学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________。

答案:控制7. 心理学研究的四个主要领域包括认知、情感、动机和________。

答案:行为8.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________研究。

答案:定量9. 心理学的实验设计包括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和________实验。

答案:自然10.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包括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________心理学。

答案:生物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工业/组织心理学等。

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研究焦点和方法,共同构成了心理学的广泛研究范畴。

12. 描述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答案:心理学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

实验法强调控制变量和因果关系的确定;观察法强调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记录;调查法通过问卷或访谈收集大量数据;案例研究深入分析个别案例。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心理学研究常常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心理学试题

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心理过程个性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二、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2.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3.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由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

下列哪一项不是认知操作?( ). A.动机 B.编码 C.选择 D.提取和使用4.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 (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5.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 ).A.观察法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D.调查法6.在现代心理学流派中,主张采用内省方法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的是(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7.在心理学研究中,能够有效揭示事件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是 ( ). A.观察法B.实验法C.心理测验法D.调查法8.如果一个学生在一个月时间里接受两次测验,所得成绩相差很大,那么我们说这两次测验的 ( )不好.A.效度B.施测时间C.信度D.常模9.20世纪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作为一种研究取向,仍活跃在心理学的某些应用研究领域中,下面哪一项不是行为主义研究在实践中的运用?( ).A.程序学习 B.行为治疗 C.生物反馈 D.计算机模拟10.在个体发展上存在的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争论,实际上是哲学上 ( ) 斗争的延续。

心理学__考试题库

心理学__考试题库

第一章异常心理学第一节心理异常概述&心理健康及其判别标准1.如果一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认为某人的行为异常,该人则可能是精神病患者。

(×) 精神病俗称精神分裂症,有其自身的诊断标准,并不是社会认为其行为异常,就可断定的2.父母有精神疾患,子女也同样会患精神疾病。

(×)遗传对于心理异常的作用通过“易患性”表现出来,而不是确定性。

3.一个人每天洗手的次数超过了我们一般人就可以认定为异常。

(×)4.凡是行为偏离社会常模,即行为违反社会习俗、社会准则的,都属于心理异常。

(×)5.心理异常的整体论模式是指:(A )A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B “生物—化学—物理”模式;C “物质—精神”模式整体论模式强调,在分析心理异常的病因时,要全面考虑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6.病理心理的发生原因(A B C)A 生物因素B心理因素 C 社会因素D气氛因素 E 信息因素7.心理障碍表现为(A C D E )多方面损害。

A人际关系困难B社会赞许程度 C 情绪困扰D 心理功能障碍E 职业工作麻烦社会赞许性是指要求得到他人或社会的赞许,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符合他人或社会的认的动机心理状态,因此该项不属于心理障碍的损害表现。

8.人正常心理的基本特征有( ABDE )A 有充分的适应能力B 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C 对个人的基本需要能充分满足D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E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9.临床上可把心理异常分成(ABC)等几类A心理问题B心理障碍 C 心理疾病边缘 D 心理疾病10.心理异常的基本特征是(ABC)A 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与客观环境失去同一性;B 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失去协调性;C 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失去了相对稳定性;D 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失去了绝对稳定性。

11.评价心理不健康的主要指标来自统计学方面。

(√)通常以心理健康水平在统计学意义上偏离了大部分人群的水平作为心理不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试题库

《心理学》试题库

《心理学》试题库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它的三大研究任务不包括()。

A.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B.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C.预测和控制心理与行为D.心理咨询与辅导【答案】D2、个体心理一般分为()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心理规律D.心理特点【答案】A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B.皮亚杰C.冯特D.苛勒【答案】A2、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A.弗洛伊德B.皮亚杰C.冯特D.苛勒【答案】D3、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铁钦纳B.冯特C.杜威D.华生【答案】B第二章注意、感知和记忆第一节注意一、单项选择题1、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小明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

学生们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答案】C2、小明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分散B.注意广度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答案】A3、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X围B.注意稳定性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答案】D4、人们通常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无意后注意D.有意后注意【答案】D5、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A.注意X围B.注意分散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答案】D6、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之为()。

A.无意注意B.无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答案】D7、()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A 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分配 C 注意的转移 D 注意的稳定性【答案】A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一回事。

《心理学教学资料》第一、第二章复习题.doc

《心理学教学资料》第一、第二章复习题.doc

第一、第二章复习题-、单选题:1、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A、气质B、性格C、意志D、情绪2、人的可见光谱范围是在()纳米之间。

A、300〜700B、500〜900C、380〜780D、320〜7203、人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通道最好。

A、视觉B、听觉C、触觉4、既怕考试不及格乂不想放弃玩耍时引起的是()冲突。

A、双趋B、双避C、趋避D、多重趋避5、强调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情绪理论被称为()。

A、坎农巴德学说B、伊扎德的情绪理论C、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D、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6、同一分析器由于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oA、联觉B、适应C、对比D、后象7、()的语言文字材料信息多为听觉编码。

A、瞬吋记忆B、短吋记忆C、长吋记忆D、无意识记8、用奖励性手段强化有机体的某种反应行为使其出现的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

A、无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经典条件反射D、非条件反射9、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个层次。

10、社会交换论主张从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它强调()OA、事物的意义与符号对个体行为的作用B、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C、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D、直接强化、间接强化与自我强化11、安德森研究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发现,最受他人喜欢的因素是()OA、真诚B、相似性C、魅力D、性格外向12、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

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A.迅速增加B.越难预测C.越多D.越少13、关于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A、从物质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氏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 最后到理想自我C、从物质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D、从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 最后到物质自我14、()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心理学试题

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作业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879年,德国科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A 魏特海默B 冯特C弗洛伊德D 艾宾浩斯2、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历史上()学派的创始人。

A 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 C 人本主D认知学派3、行为主义者主张用()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

A 内省 B实证C现象学D释梦4、()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可以探求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A 实验法B个案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5、心理学研究必须避免使被试身心受到损伤,因为心理学研究应遵守()的原则A 教育性B 发展性 C客观性 D科学性6、主张人性善的心理学流派是()A 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 人本主义 D认知学派7、我们平常说的“喜怒哀乐”属于心理现象中的()A 认识 B情绪和情感 C 意志 D 个性8、()现象是人所特有的。

A感觉 B知觉C自我意识D情绪9、属于个体的行为活动的动力系统的是A 记忆 B能力 C气质 D需要10、科学编制的心理测验对于被测验者的心理的测查A 没有误差,可以绝对信任B误差很小,可以给所有人使用C有误差,但误差完全可以消除D有误差,在解释测验结果时要考虑误差的影响BABAA/CBCDD第五章心理健康单选题:1.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都可以追溯到个体的( D )。

A.遗传因素 B.教育环境 C.人格特征 D.早期经验2.“好胜心强,事业心强,雄心勃勃,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凡事求成”,这是( A )人格的典型表现。

A.A型 B.B型 C.内向型 D.外向型3.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中,下面哪个因素属于生态环境因素?( C )A.价值观念 B.人际关系 C.拥挤与噪音 D.文化变迁4.下面关于心理咨询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D )。

A.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

B.心理咨询是一种关系。

C.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的活动。

D.心理咨询面对的主要是精神病患者。

5.在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中,( C )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心理健康——幸福你我他1、阳光心态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2、心理健康是____,而不是____。

3、黑色区描述的是心理状态的____。

4、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具有____、____、____的情绪,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

5、台湾患脑瘫的黄美廉经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她的经典名言是:____________。

6、个体因受过去成功经验或过度赞扬的影响而产生对自己的能力等认识偏高的现象成为____。

7、____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8、防止过激反应,如自杀、自伤、或攻击行为是____的主要目的。

9、心理危机通常为自限性,多于____周内消失。

10、____创造生活,消极的心态毁灭生活。

11、处于心理白色区就是____,处于黑色区则是心理变态,而处于灰色区则界于上述两者之间。

12、消极思维模式的____,即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能力也没有,一味地打击自己,使自己无法振作。

13、一味地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或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都是____的表现。

14、____是指与入学考试、智能测验、学业测验等相关的焦虑,它是一种急性焦虑。

15、出现心理问题虽不是什么好事,但也完全不必如临大敌,疑神疑鬼,应当____。

16、每个人在其一生的发展中都可能遇到由突发事件引起____。

17、“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时间束缚自我的方式,消极思维模式的____。

18、追求成功、幸福的人们的三大生活主题是拥有____、成全美好的人格、拥有成功的人际关系。

19、成功的道路是由____铺成的。

20、____是一种健康、积极、进取、充满关爱的心态。

1、健康、积极、进取、充满关爱2、一个过程、结果3、心理变态4、积极、乐观、稳定5、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6、光环效应7、自我同一性8、心理危机干预9、1-4 10、积极的心态 11、心理健康 12、自我否定 13、心理不健康 14、考试焦虑 15、坦然面对 16、心理危机 17、永远长在 18、健康的心理 19、目标 20、阳光心态二、判断题(10题)1、阳光心态的人就是没有黑暗和悲伤的时刻。

心理学测验试题(含答案)

心理学测验试题(含答案)

心理学测验试题(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领域。

A. 对B. 错答案:A2. 以下哪个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阶段?A. 思辨与形成身份阶段B. 自我满足与合一阶段C. 同情与协作者阶段D. 规则与惩罚阶段答案:A3. 研究理论中的经典条件反射是由谁提出的?A. 巴甫洛夫B. 弗洛伊德C. 拉桑斯D. 斯金纳答案:A第二部分:判断题判断以下陈述是否正确。

如果正确,请选择“对”;如果错误,请选择“错”。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只包括人类。

A. 对B. 错答案:B2. 反射行为是基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产生的。

A. 对B. 错答案:A3. 需要注意个体不同的人格特质可能会影响其对心理测验结果的反应。

A. 对B. 错答案:A第三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概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答案: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行为是通过对刺激和反馈的研究而形成的。

它强调外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关注可观察的行为,而忽视内部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包括:研究是通过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实现的;行为是对刺激的响应;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塑造至关重要。

2. 请简要解释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恶劣态度阶段。

答案: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恶劣态度阶段发生在青少年时期,大约是12岁到18岁。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思考自我、身份和未来目标。

他们需要探索自我并形成自己的身份。

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解决这个阶段的挑战,他们将发展出健康的个人身份和职业定位。

但是,如果个体在这个阶段遇到困难或不确定性,他们可能会经历角色困惑和身份危机。

以上是《心理学测验试题(含答案)》的完整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基础心理学第1-4章练习题及部分答案

基础心理学第1-4章练习题及部分答案

第一章习题:一、填空题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概括为()和()两大部分。

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和()等动态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和()两个方面。

3.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创立的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的科学。

4.迄今为止,仍影响着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四大学派,分别是()()()和()。

5.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6.认识过程包括()、()、()、()和()。

7.个性倾向性包括()、()、()、()()、和()。

8.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和()。

9. “知”是()的简称,“情”是()的简称,“意”是()的简称。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面不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感觉B.想像C.性格D.思维2.下面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A.需要B.兴趣C.信念D.知觉3.下面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理想B.能力C.气质D.性格4.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于1879年创立于()。

A.俄国B.中国C.美国D.德国5.心理现象又被称为()。

A.心理过程B.心理活动C.心理规律D.个性心理6.心理现象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此话是()说的。

A.巴甫洛夫B.马克思C.恩格斯D.冯特7.个性心理是通过()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8.对某个或某些研究对象,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观察了解,以研究其心理的发展变化,这种研究方法叫()。

A.谈话法B.作品分析法C.个案法D.经验总结法9.()主要研究正常人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心理科学的基本原理。

A.社会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发展心理学10.()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观察法B.实验法C.经验总结法D.调查法第二章习题:一、填空题1. 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

2. 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的反映。

心理学各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各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各章测试题及答案第一章:心理学导论测试题:1. 什么是心理学的定义?2. 列举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3. 解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角色。

4. 简述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5. 什么是实证研究方法?答案:1. 心理学可以被定义为科学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2.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3. 自然科学在心理学中主要负责研究关于神经、生物和遗传等方面的影响,而社会科学则关注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 实证研究方法是使用可观察的证据,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和支持心理学理论的一种方法。

第二章:神经科学和生物心理学测试题:1. 简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 解释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

3. 什么是神经可塑性?4. 简要描述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区别。

5. 列举生物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1.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通常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它们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2. 神经冲动通过神经元的轴突传递。

当神经兴奋到达细胞体时,会引发电脉冲沿着轴突传递,通过突触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3. 神经可塑性指的是神经系统的可调整性和适应性。

它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来改变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功能。

4.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处理和整合信息。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和感觉器官。

5. 生物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神经成像技术(如fMRI、PET)、神经电生理学(如脑电图)、实验控制和观察行为等。

第三章:感知与知觉1. 解释感知和知觉的区别。

2. 列举并解释五种基本感觉。

3. 简述感知过程中的注意力和选择性注意力。

4. 解释知觉组织和感知常见误差。

5. 什么是深度知觉和运动知觉?答案:1. 感知是指通过感官获得信息的过程,而知觉是对这些感官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C.心理现象 D.心理特征2。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C.能力、气质和性格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3.反映的最高形式是A.表象 B.想象C.思维 D.意识4。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C.理性活动 D.心理状态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A.客观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 D。

个别化原则7。

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调查法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冯特9.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A。

心理过程与个性 B.情感与意志 C。

认知与意向 D。

内容与形式10。

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A。

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

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11.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A。

本我 B.自我 C。

超我 D。

无我二、填空题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2。

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和性格。

6。

个性结构包括和个性心理持征。

7。

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8。

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9。

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阶段,10。

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B、1879C、1798D、1897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C,E,G)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A、认知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D)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A、每次尽可能长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15、实验法可分为(A,D)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三、判断题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 以下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心理学的定义?答案: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智过程的科学。

2. 心理学的目的是什么?答案:研究、描述和解释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与行为。

3. 请简要介绍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4. 心理学与其他科学领域有何区别?答案: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而其他科学领域研究的对象则有所不同。

5.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答案:实验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

第二章:神经科学和行为1.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哪些部分?答案:细胞体、树突、轴突、突触等。

2. 请简要介绍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

答案:神经冲动通过轴突传递,沿着突触传入下一个神经元。

3. 神经递质在神经传递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案:神经递质用于跨越突触间隙,将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4. 大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案:大脑负责思维、学习、记忆以及控制行为。

5. 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神经科学为心理学提供了对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第三章:感知与知觉1. 感觉和知觉有什么区别?答案:感觉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息,而知觉是将感觉信息进行整合、解释和理解。

2. 请简要介绍感觉器官的类型及其功能。

答案:感觉器官包括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和触觉系统,它们分别负责接收和处理相关的感觉信息。

3. 知觉错觉是什么?答案:知觉错觉是指人们在感知和认知过程中存在的主观误判或偏差。

4. 广告行业如何利用感知和知觉的原理来影响消费者的行为?答案:广告利用感知和知觉的原理,通过设计吸引人的形象、声音和文字,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影响其购买决策。

5. 感知和知觉是如何与注意力相互作用的?答案:注意力决定了我们对感官信息的关注程度和处理能力,从而影响感知和知觉的过程。

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2020-2021学年普通心理学第一二章试题

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2020-2021学年普通心理学第一二章试题

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2020-2021学年普通心理学第一二章试题1. 下列哪种记忆类型符合俗语所说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恨不休”?( ) [单选题]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正确答案)D.动作记忆答案解析:情绪记忆是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引起情绪和情感的事件已经过去,但对该事件的体验则保存在记忆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情感又会重新被体验到。

2. 从记忆的角度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 )。

[单选题] *A.语义记忆B.情绪记忆(正确答案)C.运动记忆D.情景记忆答案解析:害怕属于情绪情感,故本题应选择情绪记忆。

3. 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 )。

[单选题]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正确答案)D.语言逻辑记忆答案解析:动作记忆是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所以选择C。

4.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三大子系统,分别是( )。

*A.直接记忆B.瞬间记忆(正确答案)C.短时记忆(正确答案)D.长时记忆(正确答案)5.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 )。

[单选题] *A.长时记忆(正确答案)B.内隐记忆C.操作记忆D.形式记忆6. 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类,可将记忆分为( )。

*A.形象记忆B.瞬时记忆(正确答案)C.短时记忆(正确答案)D.长时记忆(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7. 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存储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不同,一般可以把记忆分为( )。

*A.感觉记忆(正确答案)B.短时记忆(正确答案)C.长时记忆(正确答案)D.情绪记忆答案解析:根据记忆内容保持的时间长短划分: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其中,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是极为短暂的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比瞬时记忆长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长时记忆,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超过一分钟以上,直至几天、几周或数年,甚至终身不忘。

心理学测试题

心理学测试题

心理学测试题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是研究()。

A.人的行为的科学B.人的思维的科学C.人的意识的科学D.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一般认为,心理学属于()。

A.中间科学 B.自然科学C.社会科学 D.思维科学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过程的内容?()。

A.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B.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C.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D.个性、情绪、情感和认识过程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一选项的内容?()。

A.认识与意志过程 B.意志与情感过程C.心理过程与个性 D.认识与情感过程5.下列心理现象中只有()属于认识过程。

A.情绪B.兴趣C.能力D.思维6.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心理现象D.心理特征7.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构成主要包括()。

A.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B.感知、记忆、思维、表象C.能力、气质和性格D.心理动力、心理特征8.人在认识事物的同时,总带有喜怒哀乐,这些心理现象属于()。

A.认识过程B.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9.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0.科学的心理学诞生于年。

11.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

12.心理过程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共同性,而个性心理特征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

13.人类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其结构成分包括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内容。

14.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5.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和性格。

16.心理过程:17.认识过程:18.简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1.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是()。

A.认识 B.需要C.客观现实 D.个性2.心理规律就是要查明环境因素、机体因素和因素与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关系。

3.人的心理是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8级幼儿心理学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人的大脑可以划分为()个机能分工的叶。

A.3
B.2
C.4
D.5
2.儿童出生时,皮层的结构分化水平,特别是对()的分化水平已发展得相当高。

A.感觉信息
B.触觉信息
C.知觉信息
D.体觉信息
3.儿童到()岁时,大脑皮层已变得相当成熟,大脑皮层区表面的大小占成人皮层区表面大小的80%-90%。

A.10
B.8
C.5
D.7
4.比较而言,()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A.物质环境
B.社会环境
C.自然环境
D.家庭环境
5.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

A.主观能动的
B.消极被动的
C.客观主动的 D,积极主观的6.幼儿园里最常用、最实用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7.梦是()的一种极端形式
A.幻想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无意想象
8、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情感
9、下列不属于认识过程的是()
A、感知觉
B、记忆
C、能力
D、想象
10、心理过程不包括()
A、气质过程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11.现代儿童心理学证明,儿童早在()就已经具备人类基本的感觉和知觉。

A、新生儿期
B、婴儿晚期
C、幼儿初期
D、先学前期
12.人们常说:“入芝兰之室,就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指的是感觉的()
A.感觉的互相作用 B.感觉的对比性
C.感觉的适应性 D.感觉的敏感化
13.在检查色盲时,能够区分图中的数字,这体现视觉的哪一功能()A.差异功能 B.背景辨别
C.视觉填充 D.对象再认功能
14.人类最古老的感觉是()
A嗅觉 B痛觉 C 味觉 D视觉
15.视觉悬崖实验说明6个月大的婴儿就明确具有()
A、深度知觉
B、形状知觉
C、方位知觉
D、可见度
16.最新研究表明,()个月和9个月是婴儿自我效能感发展的两个高峰。

A 1
B 2
C 3
D 8
17. 下列关于感知觉说法正确的是()
A、儿童出生后最先产生的是视觉
B、研究发现胎儿已有听觉
C、儿童年龄越小,视敏度越高
D、婴儿没有痛觉
18.冬季人们刚穿上棉衣时,感到身上负担很重,行动不方便,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没有这种负担重的感觉了、行动如初,这是()现象。

A.感觉对比B.感觉的适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敏感化
19.实证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A.谈话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20、()不仅保证了婴儿正确处理自己的行动与结果的关系,也是儿童日后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基础。

A.多通道感知 B.可知度 C.知觉 D.自我效能感
21、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上下。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22、儿童知觉行为的可知度既依赖于环境的直接提供,也依赖于具体情境中()
A、成人的指导
B、对象的特点
C、儿童的目标
D、儿童的身体条件
23、“视觉悬崖”实验是用来测试幼儿的__知觉。

()
A、感知觉
B、深度知觉
C、视知觉
D、方位知觉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心理学是了解你在想什么的科学
B、心理学是从华生开始的
C、幼儿心理学就是发展心理学
D、心理学有漫长过去,只有短暂历史。

25.()的开始,标志着婴儿期记忆缺失阶段的结束。

A、情绪记忆
B、自传体记忆
C、长时记忆
D、有意识记
26.在记忆中,后来回忆的内容比即时回忆要多,这种现象称为()
A、有意识记
B、长时记忆
C、记忆恢复
D、瞬间识记27.()有助于儿童利用已有经验预测将来的事件,也有助于儿童的自我认识的发展。

A、自传体记忆
B、感觉记忆
C、形象记忆 D机械识记
28.在整个幼儿期,()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A、有意识记
B、意义识记
C、记忆恢复
D、动作识记
29.与遗忘做斗争的有效手段是()
A、复习
B、背诵
C、及时复习
D、及时背诵
30、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

”这说明( )
A.幼儿想象的独特性
B.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C.幼儿想象的情绪性
D.幼儿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31、幼儿()所形成的新形象,不仅可以是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是不可能有的形象
A、想象
B、印象
C、感觉
D、知觉
32、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

这种心理现象是()。

A 记忆
B 想象
C 思维
D 表象
33、幼儿想像的典型形式是(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创造想像
34、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 )想象的形象。

A 有意
B 无意
C 再造
D 创造
35、想象是人脑对己有的( )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 B 、知识 C、客体 D、表象
36、儿童思维发生在()
A 0-1岁
B 1-1.5岁
C 1.5-2岁
D 1-3岁
37、儿童最初的思维方式()
A具体形象思维 B 直觉行动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38.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说明了()
A.心理是脑的机能 B.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的历史性 D.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39.现实中有花、脑中才有可能出现花的印象,现实中有电脑,脑中才有可能出现电脑的印象,说明了()
A.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B.心理反映的能动性
C.心理是脑的机能 D.心理的个别差异性
40.大脑某部分受损伤,心理活动就出现障碍,这说明了()A.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B.心理是脑的机能
C.心理是在客观现实中发生发展的 D.心理的个别差异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在心理过程中,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2.视知觉有哪些功能?
3.幼儿记忆的策略有哪些?
4、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