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对外关系史复习.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一、单选(20)二、名词解释(4)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
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管辖的非法特权,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旧中国政府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侵略特权之一。
领事裁判权在1843年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中均有提及。
领事裁判权的出现,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租界指外国侵略者根据不平等条约强迫清政府在通商口岸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自己直接管理的地区。
1845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上海租地章程》,英国取得了第一个租界。
此后,其他国家援例也纷纷建立租界。
外国人在租界享有行政、税收、财政、税收警政等权利及行使司法权,建立了一个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之外的统治制度。
把租界变成“国中之国”,租界成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据点,成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一种政治象征。
租借地一国根据条约在一定期限内为条约所规定的目的租借给另一国的领土。
租借地的概念是借用国内法的租赁关系。
租借土地的主权不转移。
租借只在约定的期限内有效,在租借期内租方取得对领土的使用权。
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租借地,都是强迫这些国家订立不平等条约取得的。
与租界的异同“租借地”是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将其划定的地区强行“租借”。
租期25年至99年不等。
近代中国第一块“租借地”出现在胶州湾〔今青岛〕。
“租界”和租借地直接由帝国主义各国管理,是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地区性殖民地。
相同点:一、两者都是列强以武力为后盾,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
二、无论是租界,还是租借地,实行的都是殖民主义制度,两者实行的统治制度是相同的。
三、无论是租界,还是租借地,其领土主权仍属中国。
四、租界和租借地都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重要标志。
不同点:一、租界都位于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
二、租界的管理模式多样。
三、1845年英租界刚建立时,中国对租界内行政尚能过问,同时保有对租界内对华犯罪的司法惩办权等。
专题:古今中国的对外交往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梳理课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 发动,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
屈辱外交
清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国成 为国际 反法西 斯联盟
美苏要求中 国承认外蒙 自治,苏联 以租借旅顺 港等为条件 换取出兵对 日作战
联合国正 式成立, 中国成为 联合国创 始会员国
感想:弱国无外交,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必须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建国初期
4.加入世贸和北京奥运
现代化的大都市 今天的深圳
香港回归 1997.7.1
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
澳门回归 1999.12.20
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 了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
2001年,中国加入 WTO,标志着我国 的对外事业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对外交往的方式并列举两例其他方式。
和平交往:货物交换、学习文化。 暴力冲突:侵略、战争。 互派使节、直接拜访、联姻等。
2.佛教传入
西汉末年 佛教从古印度经丝 绸之路传入中国,对我国 的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玄奘西行
唐太宗时期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 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 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 佛学的重要典籍。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召开,充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近代史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响 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
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 年 10 月,英英法法联联军对北京西
概况 北郊的皇家园林军圆明园进行了大
火烧圆
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明园
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浩劫, 圆 明 园 大 水 法
认识 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形成对峙;开始北伐和西征,3 年多后进入全盛时期→由盛转衰:
1856 年,天京事变→失败:1864 年,湘军攻陷天京
结果 1864 年,天天京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 主要内容
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
《天朝田
重要文献
饭同食,有衣同穿,
亩制度》
目的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
考点 3:太平天国运动(八上第 3 课 P ) 13-18 [2022·湘西州 22(2)]
时间 1851—1864 年 领导者
洪秀全
准备:1843 年,洪秀全创立“拜拜上上帝帝会”→开始:1851 年,发动 金田起义,建号太太平平天天国→发展会:1851 年,永安封王,初步建立 概况 起政权组织→全盛国:1853 年,定都天天京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朝
(C ) A.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杨秀清的过错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扶清灭洋”
一内容应该出自
(A)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命题点 2:太平天国运动 3.(2021·怀化)1856 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 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 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近代史复习大二上名词
中国近代史复习大二上名词一)名词解释1. 穿鼻草约亦作《川鼻草约》。
鸦片战争中清钦差大臣琦善背着清政府擅自与英国代表义律私订的议和草约(未正式签字)。
主要内容为:1)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元,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2)英军撤出沙角、大角炮台,归还定海。
琦善蒙哄清政府,诡称赔款为“商欠”,割香港是允许英人在外洋一小岛寄居。
广东巡抚怡良以义律在香港付出的布告为证,向道光帝揭参琦善。
清政府不承认此约,并将琦善逮捕。
2. 闭关政策明清为了维护自身封建统治在对外关系上采取的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措施,亦称“海禁”政策。
在清朝这项政策更加严格。
其内容主要有实行一口通商、“公行制度”、防范夷人等。
其实质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反映。
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侵略的作用,但是从长远和全局作用来看,它阻碍了必要的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束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3. 马嘎尔尼使团马戛尔尼使团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中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是中英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为乾隆祝寿为名进行的访华。
这次访华之旅的真实目的是“取得以往各国未能用计谋或是武力获取的商务利益与外交权利”。
9月,乾隆在热河接见了马嘎尔尼,乾隆皇帝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回绝了使团通商贸易的要求,马嘎尔尼来华未能取得预期的目的。
4. 片面最惠国待遇它始于1843年的《中英虎门条约》,是资本主义列强掠夺、奴役中国人民的重要手段。
最惠国待遇是指两国之间的交往是互惠的、平等的,但资本主义列强利用强权强加给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片面最惠国特权,中国只能给予列强优惠,而不能获取列强的优惠。
清政府只要给某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
5. 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中国晚清著名思想家,今文学派代表人之一。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一、名词解释【赫德】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854年来中国,先在宁波和广州的领事馆任职,参与了鸦片贸易。
1863年,被清政府任命为总税务司,制定了由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的制度,成为英国在华利益的主要代理人之一。
他掌管中国海关大权长达45年之久,于1908年回国。
(辞海)(1835—1911)英国人。
1854 年来中国,任驻宁波领事馆翻译,后调任广州海关副税务司。
1863 年继李泰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制定由外人管理的海关制度,控制中国的财政收入。
得到洋务派李鸿章的信任,从中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伸展英国的侵略势力。
1868 年推荐美国人蒲安臣任中国使臣,出使欧美各国。
1876 年订立《烟台条约》时,担任李鸿章的助理。
1884—1885 年中法战争期间,他暗助法国侵略者,策动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特纳(1845—1925)签订《中法新约》。
1908 年请假回国,至死始卸职。
他在中国任海关总税务司有四十八年之久,是英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洋务派】清末买办化的封建官僚统治集团。
1860 年(咸丰十年)后,清政府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主张依靠外国援助开办近代军事工业,镇压人民反抗,保持封建统治。
被称为洋务派。
曾国藩于1865 年开办江南制造局,建立近代军事工业。
李鸿章与英、美、德、俄勾结最紧,势力发展最快,长期任北洋大臣,掌握清政府军事、外交和财政大权,势力最大。
左宗棠与法国勾结,开办福州船政局,因调往陕甘,势力未继续扩展。
后起的张之洞勾结德、英、日,在湖北开办汉阳铁厂及纺织厂等,与李鸿章抗衡。
中日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失势,张之洞将宫办的汉阳铁厂让与盛宣怀接办。
随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派日益没落。
【《辛丑条约》】即《辛丑议定书》,或《辛丑各国和约》。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丧权辱国条约。
1901年9月7日由清政府全权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个国家的代表在北京签订。
中国外交-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主干知识运用 材料一 从明代初期起,在东亚和东南亚确立了等级制的“国际关系”体系, 中国在其中占据了领袖的地位,而朝鲜、琉球、安南和东南亚及中亚的 其他一些周边国家则接受小伙伴的地位⋯⋯在这种社会中,“国际关系”乃 是儒家关于个人间恰当关系观念之扩展,正如每个人在国内社会中都有 其恰当特殊位置一样,每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也有其适当的位置。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简述材料一中所示的“藩属朝贡”体系形成的背景和在近代瓦解的原 因。
答案 背景:古代中国相较周边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先进;是发达儒 家社会伦理观念的反映;中国与周边地区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列强对中国藩属的 殖民侵略不断加深。
材料二 16世纪的宗教改革动摇了神权世界的世界帝国政治理念的合理性, 促成了民族主义和国家至上观念,这种观念根据欧洲逐渐形成的民族国 家的需要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缔结表明)近代意 义上的以民族国家为基本主体,以正式邦交形式和国际会议为相互作用 模式的国际关系体系开始在欧洲形成。
(3)洋务运动中,总理衙门的设立等行为,表代外交体制的演变 (1)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演变始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五 口通商大臣”的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实际上负责管理五 处通商口岸的对外事务,是一个具有外交性质的职务。 (2)1861年,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中国近代外交 体制的重大进步,官员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逐渐掌握了 利用外交手段谋取本国利益的策略。 (3)1901年外务部的设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外交体制的正 式确立。 从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官僚机构变化是清政府为融入 世界所做出的努力,不论它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促进了 中国社会政治的现代化进程。
答案B
4.(2019·江苏高考)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 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 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 境”是 ( ) 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专题复习近代现代中国外交 最新
近代现代中国外交第一:历届政府的外交:1840-1912一、清政府的屈辱外交。
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是军事上失败,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
1861年初,清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立了总理衙门,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但客观上也使清政府放弃了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并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的转变,适应了近代国际关系发展需要。
清政府任命美国人蒲安臣为中国使臣,出访欧美去办理外交,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怪胎。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清朝统治者还两次向侵略者“借师助剿”。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1、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及特征所谓对外政策,主要是指一国对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考察认识、判断评价及相应的决策措施。
19世纪及20世纪初,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及特征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比较零散,未形成明显的特征框架。
笔者按其历史发展的进程将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大致分为四个历史时期:(1)第一个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贵华贱夷,闭关锁国,清朝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
当时清朝认为中国是优越和强大的,是世界的中心,四周的藩属邻国以至海外列国是落后野蛮的,应该向中国朝拜进贡。
自中外通商以后,清统治者视来华的西人为非我族类的野蛮人,认为应严格加以防范。
在这种意识支配下,19世纪初的清朝基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仍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并不拒绝与各国交往,只是强调对方必须承认中国为天朝上国,追求名义上的藩属朝贡关系,重视名分礼仪等细节。
(2)第二个时期,19世纪40至50年代,清朝缺乏主权观念,但增加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蜂拥而来,中国最初的反应主要是从族类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待西方的入侵,不是以是否损害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实际利益为对外交涉的目的,而是以是否见容于自身的传统和陈腐的体制为圭臬,因此常常出现以主权换定制的可悲局面。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近代史期末考试重点1、近代中国为什么会沦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1、从政治上看:A、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压制商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国内设置重重关卡。
B、封建专制走向末期,政治上日益黑暗腐朽,社会动荡,生产遭到破坏。
2、从经济上看:A、原始的农业经济仍是经济体系的主体,商业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资本主义基本上被扼杀在摇篮中。
B、即使是农业的发展也是时断时续,往往是朝代初期很重视,末期就受到严重破坏。
3、从军事上看:A、中国的封建王朝发展的主要还是比较原始的军队,而西方的洋枪洋炮中国的武器根本没法对付。
B、中国的军队军纪也比不上西方,特别是清朝末期,吸食鸦片让中国的军队战斗力大大削弱。
4、从文化思想上看:A、科举制度在其后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弊端,特别是八股取士更是浪费人才;清朝大兴文字狱,压制摧残人性。
B、当西方的文人思想家哲学家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时候,中国的文人还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吟诗作对、歌功颂德、编纂《四库全书》。
C、中国根深蒂固的重农轻商思想让很多人不到迫不得已时不去从事商业。
5、从对外关系上看:中国封建末期的王朝主要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打击阻碍对外贸易,导致中国人看不到也学不到外面的新东西新思想新制度,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2、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①积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使中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
②消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
"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演变"专题复习
美苏争霸 , 美 国由攻转守 ; 不结盟运动兴 起, 第三世界力量壮大 , 在 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瓤 日益 突出 ; 日本 、 西 欧崛起 , 多极 化趋 势 出现 。 鬻立 三 、现代 中国对外关 系的“ 变” 与 3 . 2 O 世 纪七 十年代 末 以来 “ 不 变” 世 界格 局多极 化 趋势 进一 步加 强 ;冷 战 1 . 不变: 始终以国家利益为制定外交政策 结束后 , 尽管 国际形势局部动荡 , 但和平与发 的根本出发点 ; 始终坚持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 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交方针不动摇 , 反对 霸权 主义 , 维护世界和 0二 、现 代 中 国对 外 关 系 的 重 大 活 平 ; 始终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团结 ; 始终注重加强同周边 国家 的睦邻友好关系 , 动、 成 就及 作用 维护与稳定周边环境。 1 . 新 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 中期 2 . 变化 : 经历 了建 国初期和社会 主义 国 成就 : ①制定独立 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 采 实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向不结盟外 取“ 另起炉灶” 、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和“ 一 家结盟 , 经历 了由注重意识形态的革 边倒” 等方针 ; ②提 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 参 交政策 的转变 ; 命型外交向注重 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 的转 加 日内瓦国际会议 ; ③参加亚非会议 , 周恩来 变; 经历 了从 注重政治斗争 向注重政 治 、 经 总理提出“ 求同存异 ” 的方针 。
。
成就 :①1 9 7 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 位 ; ②1 9 7 2 年 中美关 系实现正 常化 ; ③ 1 9 7 2 年 中日邦交正常化 , 中日建交 。 作用 :①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了越来 越 重要 的作用 ; ② 国际上 出现 了一 个 同 中 国建交 的热潮 , 打破了 自2 0 世纪五十年代 以 来美 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 , 为改革开 放创造有利条件。 3 .2 O 世 纪七十 年代 末 以来 活动 : ①开展 以联合国为中心 的多边外 交;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 ; ③ 积极发展与周边 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 作用 : ①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 出了重大 贡献 ; ②有 力保障 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 的顺利进行 。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为核心。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佛教思想2.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1680年俄国彼得一世改革C、1789年法国大革命D、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3.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A、商品输出B、资本输出C、贩卖奴隶D、掠夺土地4.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5.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半殖民地社会B、半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7.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
A、失业的农民B、手工业者C、城市贫民D、工人阶级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
A、文化渗透B、经济掠夺C、军事侵略D、政治控制9.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D、统治集团的腐败10.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
A、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B、进行传教活动C、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干涉中国内政11.外国教会为列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办得较早的外文期刊是()。
A、《万国公报》B、《民报》C、《字林西报》D、《新民丛报》12.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专题2 中国对外关系历史提纲
专题二之中国历代对外关系复习班级姓名【中考考点】A.识记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B.理解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B.理解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A.识记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
B.理解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C.运用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A.识记知道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的史实;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的史实。
【知识梳理】时间表现历史作用西汉张骞通西域(汉武帝)加强汉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联系。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唐朝遣唐使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玄奘西行(唐太宗)第一个系统地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并介绍到中国,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
鉴真东渡(唐玄宗)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并设立专门的机构(市舶司)进行管理。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和两宋时期经济的繁荣。
元朝马可·波罗来华(元世祖忽必烈)记录其游记的《东方见闻录》展现了东方的富庶,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促进新航路的开辟。
明朝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加强了中亚非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
戚继光抗倭(日本)组成: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中国的奸商。
地点:浙江(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东。
作用:维护了国家稳定,保证了东南地区正常生活。
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1、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2、对台湾的开发和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3、对亚洲的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清朝康熙皇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沙俄)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的整个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归属中国。
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中国近代史简答论述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简答/论述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
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压制异端,万马齐喑。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
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
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
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
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
(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
(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高中历史专项复习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注:囊括大纲版和新课标版。
本专题含知识归纳、规律小结、热点冷点、高考题例、新题预测五个系统而实用的构成部分。
一.知识归纳(一)大纲版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抗战时期,英美苏等国谴责蒋介石破坏中国抗日大局,英美等国取消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实现控制中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过渡时期:面对两大阵营尖税对立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倒向苏联)等外交方针(还包含“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记忆:①尊重主权②不侵犯,③不干内政④等⑤和平),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中国近代史】【复习】【七年级下】
• (四) 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 • 1、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 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2、 政权巩固:(1)土地改革,(2)抗美援 朝 • 3、 经济建设: • (1)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国营经济 和集体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2)配给制度——从50年代起,国家实行 统购统销,生活用品及日用工业品凭票供应, 80年代以后,陆续取消。
古代中国
政治:封建君主专制 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 思想: 考据成风,文字狱 对外关系:闭关锁国 政党政治 市场经济 民主、科学 对外开放
第一单元 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1840~1895) 第二单元 民族觉醒与共和革命(1895~1919) 第三单元 救国道路的新探索(1919~1936) 第四单元 抗日战争与民族解放(1937~1949)
4、现代化的曲折道路 (1)大跃进——由于中央主要领导人从主观愿望出发,忽视经 济发展规律,开展群众性的生产大跃进运动,使经济陷入严重 困难,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2) 文化大革命——1966年,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被林 彪、江青等加以利用,导致全国十年动乱。 5、和平外交 (1)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外交走向世界的起点,打开了 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道路,确立了处理国家关系的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 (2) 重返联合国——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并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3) 1979年中美建交
1840~1842 鸦片战争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1885 中法战争 1894~1895 甲午战争 中英 中英法 中法 中日
1900 八国联军侵华
1904 日俄战争
中、英法美 俄德奥意日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0 复习题闭关锁国:明清为了维护自身封建统治在对外关系上采取的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措施,亦称“海禁”。
在清朝这项政策更加严格。
其内容主要有实行一口通商、“公行”制度、防范夷人等。
其实质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反映。
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确在一定程度起到了抑制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侵略的作用,但是从长远和全局作用来看,它阻碍了必要的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束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虎门销烟:由林则徐在广东虎门主持的一次销烟运动,是清政府禁烟运动的高潮。
当鸦片泛滥对清政府造成巨大危害且威胁到上层统治时,在禁烟派努力下,道光帝命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
自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将所缴获英美两国的鸦片当众销毁。
各地群众闻讯赶来观看,万众欢腾。
虎门销烟的壮举,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领事裁判权:殖民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管辖的非法特权。
不论其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违法或犯罪行为,或成为民事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时,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
故“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缔约国一方得以均沾对方给予第三国的一条约权亦,但并不给予对方对等和利益,即为片面最国待遇。
《南京条约》: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于1842年8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岛,开通通商口岸及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赔偿白银2100万元,协定关税,废除公行制度。
简答题及论述题1.简述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的形势答:中国:⑴清王朝时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增长,但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社会经济的主体。
⑵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封建统治面临危机:表现:①人口增长过快逐渐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②土地高地集中,贫富分化悬殊。
③政权腐败,军事颓废,实施文化专制主义。
④人民反抗不断,以南方天地会和北方白莲教为主。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重要考点讲解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11、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14、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精华笔记20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精华笔记本课程系统介绍从1840年到1949年的晚清和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历史。
主要内容包括:鸦片战争以来中外关系中的每一重大事件的讲解,中国与英美法日俄德等大国以与其他东西方国家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清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分析,近现代中国外交机构的演变等等。
一些纯史实的事件主要由学生自己看书,重点复习需要进行分析的问题。
使用的教材为熊志勇和苏浩编著的《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第一章近代之前的中外关系(2课时)复习目的:本章主要讲授近代之前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特别是清政府的对外政策。
实行封建主义制度的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不仅使中国的发展严重滞后,而且同蓬勃兴起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越来越尖锐的矛盾。
正确了解这一段历史有助学生理解此后中外关系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为把握近代外交史打下基础。
复习内容:一、殖XX义势力的东侵-十六、七世纪以来,虽然国际关系准则已基本形成,但欧洲殖XX义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疯狂的掠夺。
其中,葡萄牙人殖民澳门,沙俄向中国东北扩张。
二、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长期以来,中国各封建王朝讲求华夷之辨,一直以世界中心自居,把外国人统称为“夷”。
根据这一思想建立起来的宗藩体系中,中国是宗主国。
清政府初期对外关系分别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
伴随欧洲殖XX义者在世界上进行扩张的是天主教势力。
早期进入中国的传教士对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作了一定的工作。
但随着教会势力的增长,罗马教1 / 19皇开始干涉中国内政。
再加上殖XX义者在沿海各地的骚扰,清政府担心国家和政权安全而下令施行“闭关政策”。
三、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中国的自然经济状况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贸易的正常发展,特别是造成中英贸易的极大不平衡,英国入超。
英国先后派遣马戛尔尼等使团来华,试图获取贸易等特权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两国矛盾日益尖锐。
第二章第一次鸦片战争(2课时)复习目的:这章介绍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重要事件--鸦片战争时期的外交。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1、闭关政策是指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中所执行的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的政策。
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
它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是国内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的产物。
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抗敌御侮的作用,由于对出海贸易横加限制,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而清统治者更是闭目塞听,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2、虎门销烟是指1839年6月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当中销毁。
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3、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的待遇。
此种待遇应该是缔约国双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给予的权利,而中英不平等条约里,却只规定英国享有特别权力,而且特权范围扩大到政治、主权等方面。
自此以后,只要任何国家在中国取得新的侵略特权,英国就可以“一体均沾”。
在此后的中美、中法条约中也都引用此规定。
4、租界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居住地。
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由外国统治者直接实行殖民统治,最早由英国在上海建立。
5、拜上帝会中国清代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组织。
19世纪中期,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