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4、DNA甲基化与基因组印迹 (1)基因组印迹:来源于父母本的一对等位基因
表达不同(如X染色体失活) (2)基因组印迹的机制--DNA高度甲基化
5、DNA甲基化与X染色体的失活 X染色体DNA序列高度甲基化,基因被关闭
(1)与X染色体的失活有关的序列:
AP2
??
结合蛋白 (protein binding)
AP2 AP1
? SP1
? TF IID +
RNApol
BLE basal level element MRE metal response element AP activator protein
应答元件的特点:
1. 具有与启动子、增强子同样的一般特性. 2. 与起始点的位置不固定(多在-200以内;单个功能充分,
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 rDNA的拷贝数目: 500份 2×106份,可装配1012个核糖体 当胚胎期开始,增加的rDNA便失去功能并逐渐消失
二、基因丢失
有的生物在个体发育的早期在体细胞中要丢 失部分染色体,而在生殖细胞中保持全部的 基因组。
小麦瘿蚊(染色丢失了32条,只保留8条)
马蛔虫
三、基因重排(gene rearrangement)
的下游起作用。 4、与它结合的转录因子是GCN4和GAL4,识别位
点为 ATGACTCAT。
(四)绝缘子(Insulator)
阻止激活或失活效应的元件
举例:
1、当绝缘子位于增强子和启动子间时,能阻止 增强子激活启动子作用。
2、当绝缘子位于一个活化基因和异染色质之间 时,它保护基因免受由异染色质扩展造成的失 活效应影响。
Constant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
– 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 helix /loop /helix,bHLH)
1、螺旋-转折-螺旋
2、锌指结构
定义:是一种常 出现在DNA结合 蛋白中的结构基 元。是由一个含 有大约30个氨基 酸的环和一个与 环上的4个Cys或 2个Cys和2个His 配位的Zn构成, 形成的结构像手 指状。
2、外显子与内含子的可变调控 • 组成型剪接:一个基因的转录产物通过剪接只 能产生一种成熟的mRNA。
• 选择性剪接:同一基因的转录产物由于不同的
剪接方式形成不同mRNA。
PS DNA
外显子 S
PL
外显子 L
外显子 2
外显子 3
50b
2800bp
161bp
4500bp
205bp 327bp
初始转录本: 在唾腺中转录 成熟 mRNA: 1663nt 初始转录本: 在肝中转录 成熟 mRNA: 1773nt 图 18-57 小鼠淀粉酶(amy) 基因利用不同启动子产生两个不同的 mRNA
内含子(Intron) :真核细胞基因DNA中的间插序列, 这些序列被转录成RNA,但随即被剪除而不翻译。
1、外显子与内含子的连接区 指外显子和内含子的交界或称边界序列,它有两个 重要特征: • 内含子的两端序列之间没有广泛的同源性
• 连接区序列很短,高度保守,是RNA剪接的信号序列
5'GT——AG 3'
• 通过基因重排调节基因活性的典型例子是免疫球蛋
白结构基因的表达。
四、DNA的甲基化与基因调控: 1、DNA的甲基化
在真核生物中,5-甲基胞嘧啶主要出现在CpG序列、 CpXpG、CCA/TGG和GATC中 CpG二核苷酸通常成串出现在DNA上,CpG岛
第十三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在染色质中的DNA潜在活性区域核小体组装较为
松弛且某些位点用DNaseⅠ处理时DNA极易断裂,
为高敏感位点(HS)
染色质上对DNaseⅠ的敏感区域有一定的界限 即使在一个基因内,各个区段对DNaseⅠ敏感
程度也不同,基因编码转录大范围表现一般 的敏感性,而在基因调控区的少数区域则显 示高度敏感性
真 核 生 物 基 因 表 达 调 控 七 个 层 次
染色质 DNA 染色质水平调控
DNA
转录调控
细胞核 细胞质
转录初产物 (RNA) 转录后加工调控
转运调控
mRNA
翻译调控
蛋白质前体
翻译后加工调控
mRNA降 解物
mRNA降解调 控
活性蛋白质
三、染色体水平上的调控
主要有:
染色质结构
DNA在染色体上的位臵
人的β-珠蛋白基因簇上、下游两个远侧区域就是 超敏感位点 LCR是一种远距离顺式调控元件(基因座调控区), 具有增强子和稳定活化染色质的功能,也是特异 性反式调控因子的结合位点
组蛋白的乙酰化能使染色质对DNaseⅠ和微球
菌核酸酶的敏感性显著增强
非组蛋白
与染色质松散结合,或者在某些条件下才能
被阻遏状态
有活性状态
被激活状态
异染色质化
— DNA结构高度致密,处于阻
遏状态,无转录活性
组成型异染色质:染色质在整个细胞周期一直
保持压缩状态,不具转录活性
兼性异染色质:只在一定的发育阶段或者生理
条件下由常染色质凝聚而成,无持久活性
组蛋白对基因活性的影响
是基因活性的重要调控因子,当与裸露DNA混
分子生物学: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真核基因表达的多级调控
在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的调节其特是
(1)多层次; (2)无操纵子和弱化子; (3)个体发育复杂; (4)受环境影响较小;
研究基因调控3个问题:
① 什么是诱发基因转录的信号?
基因扩增是指某些基因的拷贝数专一性大量增加的现象,它 使细胞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基因产物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是 基因活性调控的一种方式。
实例: 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中原有rRNA基因(rDNA)约500个拷
贝,在减数分裂I的粗线期,这个基因开始迅速复制,到双线 期它的拷贝数约为200万个,扩增近4000倍,可用于合成1012个 核糖体,以满足卵裂期和胚胎期合成大量蛋白质的需要。
二、基因扩增、基因重排和基因丢失
三、DNA甲基化与基因活性的调控
一、 染色质结构对转录的影响
按功能状态的不同可将染色质分为: (1)活性染色质(有转录活性) (2)非活性染色质(没有转录活性)
染色质的核小体发生构象改变,松散的染色质结构,便 于转录调控因子和顺式用元件结合和RNA聚合酶在转录模板上 滑动。
真核基因调控中虽然也发现有负性调控元件,但其存在并不 普遍;
顺式作用元件: 由若干可以区分的DNA序列组成,并与特定的功能
基因相连,组成基因转录的调控区,通过与相应的反 式作用因子结合,实现对基因转录的调控。
反式作用因子: 能直接地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
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因子, 也被称为转录因子(TF)。
哺乳类基因组中约存在4万个CpG 岛,它们大多位于结构基 因启动子的核心序列和转录起始点,其中有60%~ 90% 的 CpG 被甲基化, CpG 岛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真核基因和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异同
真核基因和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异同?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与原核基因相同,主要表现在:1、与原核基因的调控一样,真核基因表达调控也以转录水平调控为最重要;2、在结构基因均有调控序列,并依靠特异蛋白因子与这些调控序列的结合与否调控基因的表达。
3、都要经历转录、翻译的过程。
4、表达过程都有复杂性,多环节不同1、真核基因表达调控过程更复杂。
2、在染色质结构上。
原核细胞的DNA是裸露的,而真核细胞DNA包装在染色体中。
DNA与组蛋白组成核小体形成为染色体基本单位。
在原核细胞中染色质结构对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而在真核细胞中染色质的变化调控基因表达,并且基因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存在染色体间基因的调控问题;3、真核生物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通常是断裂基因,含有有非编码序列即内含子,因而转录产生的mRNA前体必须剪切加工才能成为有功能的成熟的mRNA,而不同拼接方式的可产生不同的mRNA。
而原核生物的基因由于不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因此,转录产生的信使RNA不需要剪切、拼接等加工过程。
4、在原核基因转录的调控中,既有正调控,也有负调控,二者同等重要,而真核细胞中虽然也有正调控成分和负调控成分,但目前已知的主要是正调控,且一个真核基因通常都有多个调控序列,必须有多个激活物同时特异地结合上去才能调节基因的转录;5、原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通常是相互偶联的,而真核基因的转录与翻译在时空上是分开的,从而使真核基因的表达有多种调控机制。
6、真核生物细胞中存在mRNA的稳定性调控7、真核生物大都为多细胞生物,基因的表达随细胞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和时间程序在不同的表达水平上进行着精确调控,而原核生物主要受环境因素和营养状况影响基因调控。
8、真核生物由三种RNA聚合酶分别负责三种RNA的转录,而原核生物只有一种。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
05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案例研究
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表达调控
要点一
肿瘤细胞中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要点二
肿瘤细胞中基因表达调控的案例
肿瘤细胞通过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使某些基因高表达或低 表达,以适应其生长和增殖的需要。这些调控机制包括染 色质重塑、转录因子和miRNA的调控等。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
•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概述 • 真核基因表达的转录水平调控 • 真核基因表达的转录后水平调控 • 真核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 •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案例研究
01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概述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定义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是指在真核生物中,对基因表达的起始、维持和终止过程进行 的精细调节,以确保细胞在生长发育和应对环境变化时能够做出适应性反应。
例如,某些肿瘤细胞中,抑癌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而致 癌基因的表达则被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
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表 达调控的特点
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使干 细胞按照一定的程序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 。这些调控机制包括表观遗传学修饰、转录 因子和miRNA的调控等。
真核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还包括mRNA的翻译。翻译是指将mRNA上的信息转变成蛋白质的过程。
后翻译修饰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是指对已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化学修饰,以改变其功能的过程。常见的蛋白质修饰 包括磷酸化、乙酰化、糖基化和泛素化等。这些修饰可以影响蛋白质的活性、定位和稳定性。
04
真核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基因组的复杂性:真核生物的基因组通常比原核生物更大且更复杂。
真核基因组包含多个非编码区域和大量的调控元件,这些元件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模式。
2. 转录的调控:真核生物中的基因表达主要通过转录调控来实现。
转录调控包括转录因子的结合和调节,以及染色质状态的改变。
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结合到特定DNA序列上并调控相关基因转录的蛋白质。
它们可以增强或抑制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基因表达。
3. 多级调控网络:真核生物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是一个多级的网络系统。
这个网络包括许多调控元件、转录因子和其他调控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元件和因子可以形成复杂的调控回路和信号传递路径,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4. 组蛋白修饰:染色质状态的改变在真核基因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染色质是DNA与蛋白质的复合物,通过不同的化学修饰可以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可及性,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
常见的染色质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等。
5. RNA后转录调控:除了转录调控外,真核生物中还存在着RNA 后转录调控机制。
这些调控机制包括RNA剪接、RNA编辑和非编码RNA 的功能等。
它们可以影响基因的转录后处理和调控基因表达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真核基因表达调控具有基因组的复杂性、转录的调控、多级调控网络、组蛋白修饰和RNA后转录调控等特点,这些特点共同
作用来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模式。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顺式作用元件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反式作用因子
-
感谢您的莅临
著特征是能在 特定时间和特定细胞 中激活特定的基因, 从而实现"预定"的、 有序的、不可逆转的 分化、发育过程,并 使生物的组织和器官 在一定环境条件范围 内保持正常功能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如下
①基因表达有转录水平和转录后的调控,且以转录水平调控为主 ②在结构基因上游和下游甚至内部存在多种调控成分,并依靠特异蛋白因子与这些调控 成分结合而调控基因的转录 ③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多:转录与翻译间隔进行,个体发育复杂,具有调控基 因特异性表达的机制 ④真核生物活性染色体结构的变化对基因表达具有调控作用:DNA拓扑结构变化、DNA碱 基修饰变化、组蛋白变化等都具有调控作用 ⑤具有细胞特异性或组织特异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细胞需求的不断改变,各种 基因变得有活性或沉寂 ⑥正性调节占主导,且一个真核生物基因通常有多个调控序列,需要有多个激活物
真核生物基因表 达调控
-
1
基因表达调控
2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3
转录水平的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基因表达调控
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是基因经过转录、翻译,产生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的蛋 白质分子或RNA分子的过程。表达调控(gene regulation)是基因表达时受到内源及外 源信号调控的过程。基因表达调控大多数是对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速率的调节,从而导 致其编码产物的水平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功能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及主要调控环节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及主要调控环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涉及到多种调控机制和调控环节。
通过这些调控机制和环节,真核生物能够在不同的细胞类型和不同的发育阶段中表达特定的基因,从而实现细胞功能的多样化和分化。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以及主要调控环节。
首先,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具有高度的精细性和特异性。
在真核生物细胞中,每个细胞都包含着相同的基因组,但不同细胞类型和组织会表达不同的基因。
这种差异性主要是通过转录调控来实现的,即通过对特定基因的转录进行调控,使得只有需要的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表达。
这种精细性和特异性的调控是真核生物细胞功能多样化和分化的重要基础。
其次,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涉及多种调控机制和调控因子。
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调控机制和调控因子的参与。
其中,转录因子是最为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它们可以结合到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促进或抑制该基因的转录。
此外,还有一些非编码RNA、表观遗传学修饰等调控机制也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些调控机制和调控因子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基因的表达。
另外,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还存在着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
在细胞内部,存在着多种信号通路和信号分子,它们可以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细胞核,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这些信号传导网络可以通过激活或抑制转录因子的活性,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
通过这种方式,细胞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保持内部稳态。
综上所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具有高度的精细性和特异性,涉及多种调控机制和调控因子,以及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
这些特点和调控环节共同构成了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系统的核心。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调控机制和调控环节,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功能的多样化和分化过程,为疾病的治疗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第六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
(一)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甲基化
1.真核生物DNA甲基化位点 真核生物DNA的mCpG是DNA甲基化的主要形式
CpG岛: 由于CpG通常成串在DNA双链对称出现,被称为~, mCpG占全部CpG的70%
76,000 ?
52,000 ?
44,000 ?
?
?
?
?
普遍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普遍 普遍
▪ 了解启动子及各个元件的特点、信息有 什么作用?
▪ 启动子有没有改造的空间呢?
▪ 双向启动子
▪ 组织特异性启动子
▪ 诱导性启动子
(二)增强子
增强子(enhancer):又称为远上游序列,位于转录起始位点
人类基因组中免疫球蛋白基因主要片段的数量比较
V、C和J基因片段在胚胎细胞中相隔较远。编码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细胞,发育 分化时,通过染色体内DNA重排把4个相隔较远的基因片段连接在一起,产生 具有表达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基因。
▪ 酿酒酵母接合型:
▪酵母细胞通 过交换型转 换过程改变 自己的性别。 MATa或 MATα基因 座位两侧分 别存在两个 MAT样基因 HMLα和 HMRa沉默 交配型盒。
(3)DNA去甲基化位点的特点
① DNA去甲基化位点范围和DNA酶I优先敏感区域十分 吻合
②只有一小部分CG二核苷酸对的去甲基化与基因激活有关, 它们位于对基因表达关系十分密切的序列中
▪ (4) DNA甲基化/去甲基化对基因活性调控的相对性 ① DNA甲基化程度因物种而异
DNA甲基化随进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强
的上游,它们不是启动子的一部分,但能增强或促进转录的
医学分子生物学原理-真核基因表达与调控
(抑制)二种方式。 • 其调节机制涉及顺式作用元件、RNA聚合酶
和其它调节蛋白。
(二)转录调节因子分类 (按功能特性)
* 基本转录因子
是RNA聚合酶结合启动子所必需的一组 蛋白因子,决定三种RNA(mRNA、tRNA及 rRNA)转录的类别。TF I;TF II;TF III
一个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需要3至5个转 录因子。转录因子之间不同方案组合,生成 有活性、专一性的复合物,再与RNA聚合酶 搭配而有针对性地结合、转录相应的基因。
按不同组合,人类约3.5万个基因,估 计需转录因子300余个即可。
(四)转录起始调控模式
主要通过调节反式作用因子的活性控制转录起始;
反式作用因子(有活性) 反式作用因子(无活性)
为重要,需要2个帽结合蛋白参与(CBP80 和CBP20)
A基因表达
A
B
C
A
B
B基因关闭 D
三、转录后调控
(一)mRNA加帽和加尾的调控意义
• 5′帽子结构的作用:
– 防止mRNA被5′→ 3′核酸酶降解; – 能被帽结合蛋白识别,增强mRNA的可翻译
性,没帽子结构,翻译效率降低; – 促进mRNA从核到胞浆的运输过程; – 增强mRNA的剪接效率, 帽对exon1的剪接尤
• Ⅱ类顺式作用元件包括: 核心启动子( Core promoter),增强子(enhancer),沉 默子(silencer ),及各种反应元件等。
1. 核心启动子( Core promoter)
• Ⅱ类启动子的核心启动子常由TATA盒、位于 TATA盒上游的的上游启动子元件、以转录点 为中心的起始子和下游启动子元件,4个元件 组合而成。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节的特点
C6 zinc finger
Structure of Gal4's zinc finger. Like many other transcription factors, Gal4 form a dimer to interact with DNA. In each Gal4, six cysteine residues bind to two zinc ions (represented by orange balls). PDB ID = 1D66.
Helix-Loop-Helix
• 有螺旋-环-螺旋组成 • 常为异二聚体 • 碱性HLH(bHLH protein) 在HLH中带有碱性区 的肽链。bHLH又分为两类
– A类是可以广泛表达的蛋白,包括哺乳动物的 E12/E47(可和免疫球蛋基因增强子中的元件结合) 和果蝇da(daughterless,性别控制的总开关基因)的 产物; – B类是组织特异性表达的蛋白,包括哺乳动物的 MyoD( 肌浆蛋白myogen)基因的转录因子,果蝇的 AC-S(achaete-scute 无刚毛基因的产物)
Zinc finger motif 锌指
• C2H2 zinc finger: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equence CX2-4C....HX2-4H. In the 3D structure, two cysteine residues and two histidine residues interact with a zinc ion • C4 zinc finger: Its consensus sequence is CX2CX13CX2CX14-15CX5CX9CX2C. The first four cysteine residues bind to a zinc ion and the last four cysteine residues bind to another zinc ion • C6 zinc finger. It has the consensus sequence CX2CX6CX5-6CX2CX6C. The yeast's Gal4 contains such a motif where six cysteine residues interact with two zinc ions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一、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征•基因组和染色体结构复杂:更多的调控信息,更复杂的转录起始机制;•细胞结构复杂:转录和翻译在时空上分开;•多细胞,多组织生物:细胞内外环境,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细胞分化•真核基因表达的多层次调控:染色质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和翻译后水平。
二、真核生物染色质结构与基因活性1.真核生物染色质结构•组蛋白:富含Arg、Lys的碱性蛋白质;在中性pH条件下带正电荷、高度保守的蛋白质;重复基因、连续基因、不加polyA;可以被修饰(乙酰化,甲基化)•核小体:有组蛋白和DNA组成,直径11nm。
•真核生物染色质经过不同层次的折叠形成高度压缩的规则结构;真核生物RNApol与启动子的结合收染色质结构的限制;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活化依赖于染色质重塑(remodeling)2.组蛋白对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组蛋白和转录因子竞争基因的转录调控区。
•非乙酰化组蛋白可以抑制转录,乙酰化组蛋白可以抑制转录。
形成新的组蛋白共价键修饰(去甲基化)可以抑制基因转录活性。
3.DNA甲基化对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4.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异染色质比常染色质压缩得更紧,因此异染色质区域的基因转录受到抑制。
二、转录激活因子对转录的影响1.转录激活因子的结构•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不仅需要激活染色质,还需要激活基因。
•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和增强子。
反式作用因子:基础转录因子(basal transcription factors),通用转录因子(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s)转录激活因子(transactivators)辅激活因子(coactivators)•转录激活因子的结构:DNA结合构域;转录激活结构域;二聚化结构域;效应分子结合位点。
每一个DNA结合结构域都含有一个DNA结合模体(motif)•增强器没有位置限制(从近到远都能看到);无方向性(反转后依然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尽管我们现在对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知道还不多,但与原核生物比较它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更多
如前所述:基因表达是基因经过转录、翻译、产生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的整个过程。
同原核生物一样,转录依然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
但真核基因转录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基因的转录在线粒体内),翻译则多在胞浆,两个过程是分开的,因此其调控增加了更多的环节和复杂性,转录后的调控占有了更多的分量。
图中标出了真核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排(gene rearrangement),即胚原性基因组中某些基因会再组合变化形成第二级基因。
例如编码完整抗体蛋白的基因是在淋巴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由原来分开的几百个不同的可变区基因经选择、组合、变化、与恒定区基因一起构成稳定的、为特定的完整抗体蛋白编码的可表达的基因。
这种基因重排使细胞可能利用几百个抗体基因的片段,组合变化而产生能编码达108种不同抗体的基因,其中就有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机理。
此外,真核细胞中还会发生基因扩增(gene amplification),即基因组中的特定段落在某些情况下会复制产生许多拷贝。
最早发现的是蛙的成熟卵细胞在受精后的发育程中其rRNA 基因(可称为rDNA)可扩增2000倍,以后发现其他动物的卵细胞也有同样的情况,这很显然适合了受精卵其后迅速发育分裂要合成大量蛋白质要求有大量核糖体的需要。
又如MTX (methotrexate)是叶酸的结构类似物,能竞争性抑制细胞对叶酸的还原利用,因而对细胞有毒性,但当缓慢提高MTX浓度时,一些哺乳类细胞会对含有利用叶酸所必需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基因的DNA区段扩增40-400倍,使DHFR的表达量显著增加,从而提高对MTX的抗性。
基因的扩增无疑能够大幅度提高基因表达产物的量,但这种调控机理至今还不清楚。
真核基因的转录与染色质的结构变化相关
真核基因组DNA绝大部分都在细胞核内与组蛋白等结合成染色质,染色质的结构、染色质中DNA和组蛋白的结构状态都影响转录,至少有以下现象:
染色质结构影响基因转录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大部分到间期时松开分散在核内,称为常染色质(euchromatin),松散的染色质中的基因可以转录。
染色体中的某些区段到分裂期后不像其他部分解旋松开,仍保持紧凑折叠的结构,在间期核中可以看到其浓集的斑块,称为异染色质(hetrochromatin),其中从未见有基因转录表达;原本在常染色质中表达的基因如移到异染色质内也会停止表达;哺乳类雌体细胞2条X染色体,到间期一条变成异染色质者,这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就全部失活。
可见紧密的染色质结构阻止基因表达。
组蛋白的作用早期体外实验观察到组蛋白与DNA结合阻止DNA上基因的转录,去除组蛋白基因又能够转录。
组蛋白是碱性蛋白质,带正电荷,可与DNA链上带负电荷的磷酸基相结合,从而遮蔽了DNA分子,妨碍了转录,可能扮演了非特异性阻遏蛋白的作用;染色质中的非组蛋白成分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可能消除组蛋白的阻遏,起到特异性的去阻遏促转录作用。
发现核小体后,进一步观察核小体结构与基因转录的关系,发现活跃进行基因转录的染色质区段常有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1组蛋白)水平降低、H2A、H2B组蛋白二聚体不稳定性增加、组蛋白乙酰化(acetylation)和泛素化(obiquitination)、以及H3组蛋白巯基等现
象,这些都是核小体不稳定或解体的因素或指徵。
转录活跃的区域也常缺乏核小体的结构。
这些都表明核小体结构影响基因转录。
转录活跃区域对核酸酶作敏感度增加染色质DNA受DNaseⅠ作用通常会被降解成200、400bp的片段,反映了完整的核小体规则的重复结构。
但活跃进行转录的染色质区域受DNase Ⅰ消化常出现100-200bp的DNA片段,且长短不均一,说明其DNA受组蛋白掩盖的结构有变化,出现了对DNaseⅠ高敏感点(hypersensitive site)。
这种高敏感点常出现在转录基因的5'侧区(5'flanking region)、3'末端或在基因上,多在调控蛋白结合位点的附近,分析该区域核小体的结构发生变化,有利于调控蛋白的结合而促进转录.
DNA拓扑结构变化天然双链DNA的构象大多是负性超螺旋。
当基因活跃转录时,RNA 聚合酶转录方向前方DNA的构象是正性超螺旋,其后面的DNA为负性超螺旋。
正性超螺旋会拆散核小体,有利于RNA聚合酶向前移动转录;而负性超螺旋则有利于核小体的再形成。
DNA硷基修饰变化真核DNA中的胞嘧啶约有5%被甲基化为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idine,mC),而活跃转录的DNA段落中胞嘧啶甲基化程度常较低。
这种甲基化最常发生在某些基因5'侧区的CpG序列中,实验表明这段序列甲基化可使其后的基因不能转录,甲基化可能阻碍转录因子与DNA特定部位的结合从而影响转录。
如果用基因打靶的方法除去主要的DNA甲基化酶,小鼠的胚胎就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可见DNA的甲基化对基因表达调控是重要的。
由此可见,染色质中的基因转录前先要有一个被激活的过程,目前对这激活机制还缺乏认识。
真核基因表达以正性调控为主
在真核RNA聚合酶对启动子的亲和力很低,基本上不能独靠其自身来起始转录,而是需要依赖多种激活蛋白的协同作用。
真核基因调控中虽然也发现有负性调控元件,但其存在并不普遍;真核基因转录表达的调控蛋白也有起阻遏和激活作用或兼有两种作用者,但总的是以激活蛋白的作用为主。
即多数真核基因在没有调控蛋白作用时是不转录的,需要表达时就要有激活的蛋白质来促进转录。
换言之:真核基因表达以正性调控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