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地理期末复习归纳
世界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
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的夹角。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世界地理》重点知识梳理和考点提示解析
《世界地理》重点知识梳理和考点提示区域地理学习要领◇头脑中一定要熟记几幅地图(如世界轮廓图、世界气候洋流分布图、世界自然带分布图、六大板块分布图),便于掌握区域定位、地理要素分布。
更可以以图为载体帮助理解重要地理原理,记忆、巩固重点知识。
◇首先要牢固掌握总论部分(地形、气候、水文等),在学习各分区时加强对总论部分知识的巩固和再理解,落实好必修教材所学习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知识,并能联系其他分区,对比掌握。
◇每块区域的学习,都要从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文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环境)、区域典型问题等方面进行。
◇通过典型问题的学习和经典试题的分析,用心领悟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整理出答题套路,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复习过程中特别注意区域的整体性(某一区域内地质、地形、海陆位置、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及自然要素对自然资源、农业、工业等人文要素的影响)和差异性(某一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农业、工业等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东亚和日本【地图熟悉】(结合小地图册P17、P20和以前填过的图)1.熟悉东亚及各个国家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2.填出国家及首都名称;3.标注图中出现的河流名称;4.标注出朝鲜半岛、海南岛、台湾岛、日本海、朝鲜海峡、台湾海峡、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5.参考《参考地图册》Pl 2,用阴影部分画出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东亚概述】1.日本是岛国,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岛屿组成,面积狭小,但人口稠密。
2.日本境内多山,由于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带上,多火山地震。
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也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平原狭小,临近东京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3.日本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由于是岛国,海洋性特征显著,所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8月和2月。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七大洲和四大洋
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总称为地表,即地球表面。地球表面的总面 积有5.1*108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108亿平方千米,约占总面 积的29%;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约占71%。因此,海陆面积之比大 约是7:3。
②地球表面陆地按照面积大小的不同,大体分为大陆和岛屿。面积 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小且散布的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小块陆地 称为岛屿。大陆和岛屿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习惯上把澳大利亚大 陆(面积763×104km2)作为最小的大陆,把格陵兰岛(面积 217.5×104km2)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2)非纬向地带性 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以中纬度地带表现最为显著,在温带和亚热带均可 以分出西岸型、内陆型和东岸型不同的气候型,从而使气候带和气候结 构在纬向地带性差异的基础上,又叠加了非纬向地带性的差异。
(3)垂直地带性 有一定高度的山地或高原,其气候具有垂直地带性特征。垂直地带性的 形成在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海拔的增加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气温 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降水则随高度增加而增多。当然这是有一定 限度的,即所谓最大降水带,过此带后降水反倒减少。 沙漠化和荒漠化区别 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而引起
5、全球气候的分布
(一)陆地低纬度气候
低伟度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
气温最低也在15℃以上。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合带、信
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这些系统的季节移动,导致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括赤道带和热带。具体来说,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
第五章 1、主要种族
答:通常种族划分为三种,即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 ①黑种人的聚集地和发源地在非洲大陆上,主要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 洲。 ②黄种人分布集中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黄种人的数量是最多的,分 布的密度也是最大的。黄种人最重要的迁移是往美洲的迁移,迁移是沿 着白令海峡和美洲西部海岸南下的。 ③白种人分布最广泛,欧洲和美洲是白种人的集中分布地区,但欧洲是 他们的源地。白种人的迁移是 “地理大发现”、近代殖民主义扩张和 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复习
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复习水)、海拔最高—纳木错(咸水)1、非洲多长河,客河。
尼罗河—世界最长6600的河流,埃及农业区(长绒棉)灌溉水源;阿斯旺大坝刚果河—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上游、下游水力资源丰富;尼日尔河—西非农业区灌溉水源;赞比西河—多急流瀑布。
湖泊—东非裂谷带串状湖泊——淡水、深2、欧洲河流水量大季节变化小,河网稠密,运河沟通,利于航运。
多国际性河流。
莱茵河(最繁忙—西欧工业区)、多瑙河(流经国家最多8)、伏尔加河(最长的内流河)。
湖泊在南部(山区)和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旅游-湖光山色)3、北美洲河湖众多,利于航运。
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构成庞大的水运网。
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最大淡水湖)、密歇根湖(美国)、休伦湖、伊利湖(尼亚加拉瀑布)安大略湖——圣劳伦斯河(出海口与海洋航运相通)科罗拉多河(科罗拉多大峡谷—地质博物馆)哥伦比亚河(水力资源)加拿大—水电比重最大4、南美洲多大河,水量大季节变化小。
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第二的河流5、大洋洲河流少地下水丰富(大自流盆地——承压地下水)6、南极洲陆地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大陆冰川二、资源三、世界人种与居民世界的人口(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3)人口问题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第4讲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考纲Array要求]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世界地理复习基础知识要点总结概要
世界地理基础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亚洲一、亚洲概况亚洲掌握的具体问题:1、亚洲的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3∕4)、平均海拔高(950M) 2).地势中部高,周围低,起伏大。
2、亚洲的气候特征?形成原因?3、亚洲的河流特点?1).水系结构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奔流(地形地势)2)、内陆流域广大(跟亚洲面积大,广大内陆气候大陆性强有关)二、东亚日本1、日本地理位置及组成?位置:东亚岛国,西近亚洲大陆,东临太平洋领土构成:由北向南:北海道、本州(第一大岛,人口最多)、四国、九州2、日本的地形特征?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人口集中地);多火山(富士山)、地震(位于环太平洋带)在亚洲图上画出(或找出):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天山、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德干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里海沿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湄公河三角洲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东平原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阿姆河、锡尔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叶尼塞河、鄂毕河、勒拿河、伏尔加河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孟加拉湾、北部湾、咸海、伏尔加湖、渤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土耳其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台湾海峡、朝鲜海峡3、日本的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具有海洋性特征(与同纬度亚洲大陆相比,日本冬季温和,夏季无酷暑,降水量较多);本州岛中部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本州岛中部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4、日本的资源?除水能、地热、森林资源较多,矿产缺乏铁矿←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石油←中东煤←中国、美国、加拿大5、日本的工业特点?主要的工业区与工业部门?(1)日本的工业原料、燃料大部分向海外进口,海运便利(2)沿海多优良的港湾,有利于修建港口和深水码头(3)沿海人口密集,城市集中,接近国内消费市场,且有利于输入国外市场(4)利于填海造陆,提供工业用地三、南亚(印度)1、南亚地理位置和范围、主要国家?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地处热带;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和印度洋之间南亚次大陆、斯里兰卡等岛屿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2、南亚的地形特征?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地势开阔低平,土壤肥沃)南部高原:德干高原(起伏和缓,有肥沃的“黑棉土”)3、南亚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印度河流域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能具体解释西南风的成因)4、南亚的主要河流特点?恒河发源于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注入孟加拉湾印度河发源于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北坡注入阿拉伯海5、南亚的经济?(农业、工业分布及区位条件)四、东南亚1、南亚地理位置和范围、主要国家?地处热带、亚洲东南部;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6、新加坡如何根据本国国情扬长避短地发展经济的?五、中亚和西亚1、地理位置和范围、主要国家?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西亚20多个国家2、中亚、西亚地形特征?中亚: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世界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1、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形势大致有以下特点:第一,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这里陆地占北半球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并在中、高纬度地带几乎连成一片.第二,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都南北成对分布第三,大部分大陆的轮廓都是北宽南窄,呈倒置三角形.第四,弧形列岛和较大的岛屿多位于大陆东岸。
第五,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轮廓非常相似,海岸线彼此几乎吻合,仿佛是由一块大陆分离开来似的。
2、对比分析世界大陆地形和海底地形的主要特征大陆地形特征: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海洋地形特征:1深度大高差大2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洋盆3洋脊贯通四大洋3、世界有哪些主要的气候带和气候型、简述其分布、特点和成因Biaoge4、以北半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为例,解释世界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的分布规律有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按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气候类型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气候(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气候(大陆东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大陆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中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为: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由沿海向内陆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5、沙漠化的危害、做了哪些工作?沙漠化:土地退化,使得土地生物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和地表类似沙漠景观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脆弱生态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
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使得居民流离失所、粮食紧缺措施:联合治理第二章1、全球都有哪些自然带?分布?特点?biaoge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整体性所谓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之间内在的联系性,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结合为一个整体。
世界地理复习提纲
世界地理复习提纲一、东亚1、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2、气候:季风气候显著(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秦岭—淮河以南,韩国、日本南部。
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秦岭—淮河以北,朝鲜,韩国、日本北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国西北地区,蒙古3、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从地形、气候、交通、科技等方面分析。
二、朝鲜半岛1、位置: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陆上与我国辽宁、吉林两省接壤,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中朝两国界河。
2、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多低山丘陵。
3、气候:由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4、河流:多自东向西注入黄海和朝鲜海峡。
5、资源:森林、水力较丰富。
6、经济:韩国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外向型经济7、人口: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和南海岸平原地区。
1、位置⑴经纬度位置:40°N、140°E⑵海陆位置:亚洲东部、西临日本海、东临太平洋。
2、范围: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诸多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3、自然地理特征⑴地形:山地丘陵为主,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平原(关东平原);多火山地震(富士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⑵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年降水量偏多且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较小)。
本州岛中部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⑶河流: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⑷资源:森林、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
4、人文地理特点⑴工业①条件:不利条件:矿产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
②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濑户内五大工业区。
(原因:沿海多良港,海运便利,便于原料运进和产品运出)③评价:日本工业虽发达,但是原料过分依赖进口,产品依赖出口,经济具有脆弱性⑵农业①种植业:平原狭小,人多地少,稻米单产高,可自给。
世界地理复习笔记
世界地理复习笔记世界地理是一门探索地球各个地区的学科,涉及到不同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
为便于学习和记忆,以下是对世界地理的复习笔记。
一、地理位置与地势1. 大陆与洋流- 亚洲:世界最大的大陆,拥有最长的海岸线和最高的山峰,包含人口最多的国家。
- 非洲:第二大大陆,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最大的热带雨林和撞击坑。
- 北美洲:最大的洲际国家,包含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
- 南美洲:拥有世界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和最高的瀑布天使大瀑布。
- 欧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大陆,拥有的环境保护政策健全且发达的国家最多。
- 澳大利亚:最小的大陆,拥有独特的动植物。
2. 地理要素- 大洲:分为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洲。
- 大洋: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等。
- 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等等。
- 湖泊:五大湖、贝加尔湖等等。
3. 地理特征- 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等。
- 平原:亚洲中部平原、美国中西部平原等等。
- 沙漠:撒哈拉沙漠、蒙古戈壁等等。
- 岛屿: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英国群岛等等。
二、人文环境1. 人口- 人口分布: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印度和美国。
-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是非洲,其次是亚洲和拉丁美洲。
- 人口流动:国际移民主要流动在欧洲和北美洲。
2. 经济- 经济体系:市场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 资源分布:主要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等。
- 发展水平:根据国民生产总值(GDP)可将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 文化- 宗教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
- 艺术与文学:文化多样性,如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
- 语言: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有汉语、英语、阿拉伯语等。
三、地区问题1. 战争与冲突- 中东地区: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为例。
- 非洲地区:如苏丹和南苏丹的冲突。
大学《世界地理》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世界地理》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篇:大学《世界地理》考试复习资料1海洋污染及其危害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多、持续性强、危害大、扩散范围广和控制难度大等特点。
⑴石油污染⑵重金属污染⑶有机污染赤潮⑷固体废弃物⑸热污染⑹放射性污染 2非洲地理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纬度位置上1:两条回归线分别从南北两端穿过非洲,绝大部分处于热带,只有少数部分在亚热带。
2:赤道几乎中贯大陆,所以在自然带的分布上呈现出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的特点。
轮廓特征:①北宽南窄②轮廓完整,海岸线平直,半岛、岛屿、海湾较少(一平三少)地理意义:海岸线平直导致内陆更加干旱;北宽南窄使得北部比南部更干燥一平三少使得非洲缺少优良海港,不利对外贸易3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结构1古老的高原大陆⑴高原地形占绝对优势;⑵断裂地形广泛发育⑶褶皱山脉少,湖,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湖水最深、蓄水量最大②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③休伦湖、清澈,多岛屿;④伊利湖,浅⑤安大略湖,最小,瀑布16北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跨纬度范围大,四面临海2、温带、湿润、大陆性:主体处在温带;海岸线曲折,内陆距海不远;有大面积的内陆地区,受地形影响,东西高中间低,南北气流运行通畅。
3、占主导地位的纬向地带性和突出表现的非纬向地带性4、大陆东西部结构上的对立性:东部地区以纬向地带性为主,由北向南趋向于湿润;西部地区以非纬向地带性为主,西部沿海由北向南趋向于干旱 17美国经济特征及原因基本特征①以知识为基础②以信息为主导③以全球市场为导向④以网络为载体经济发展原因1占据地缘政治、经济区位优势:美国远离旧大陆,避免了战乱干扰,拉普拉塔水系:⑶奥里诺科河:注入大西洋,支流上有落差最大的安赫尔瀑布24南美植被和土壤类型⑴组成特点①热带类型为主②亚热带和温带类型面积狭小③在水平地带上缺失亚寒带和寒带类型⑵分布特点①安第斯山以东特别是南回归线以北地区以纬向地带性为主②安第斯山以西是纬向和非纬向的综合体现③安第斯山本身有良好的垂直带普(3)动物区系①多样性②特有性③原始性25南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温暖、湿润、自然要素以热带类型为主。
世界地理复习资料
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1.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3.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4.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大洋的发展阶段:1.胚胎期,主要有东非大裂谷、莱茵裂谷、贝加尔裂谷2.幼年期,主要有红海、亚丁湾、加利福尼亚湾3.成年期,主要有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4.衰退期,主要有太平洋5.终了期,主要有地中海6.遗痕,也叫地缝合线,主要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代表未来构造活动的的研究突出两个内容:1.关注大陆2.关注大陆当前的活动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分布于赤道南北纬5°-10°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
特征: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气温为25°C-28C°,气温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多对流雨,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以上,月降水量最少也超过了60㎜。
成因:位于热带,是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的主要原因,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是形成全年多雨的主要原因。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分布于35°-55°N左右的东亚地区,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域,朝鲜半岛,日本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
特征:冬季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四季分明,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年降水量500㎜-600㎜,6-8月降水量超过全年的70%;最冷月均温在0°C以上,最热月均温超过22°C。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亚热带夏干气候:(又称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美国的加利福利亚沿岸及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地。
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最冷月气温在4-10度左右,年雨量约为300-1000㎜;贴近太平洋沿岸有冷流经过的地区,最热月气温不足22°,为凉夏型地中海气候,夏季凉爽多雾,日照不强,且干燥少雨。
世界地理重点知识 (期末复习)
世界地理重点知识一、名词解释1.自然带:自然带又称“自然地带”或“地理地带”,是指在纬向地带性因素制约下,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2.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的、内部有一定相似性的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差异。
3.地域分异规律: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4.离散型板块边界:洋脊的轴部,两侧板块相背而动。
5.汇聚型板块边界:海沟附近或大陆板块之间的板块相向运动。
6.平错型板块边界:转换断层,两侧板块水平剪切滑移。
7.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合成一个整体,包括:内在联系性、空间组合性、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它们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具有大致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带状,按经线方向有规律的南北更替、顺序排列的变异性。
8.非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指地理环境随地质构造、地形、海陆分布、洋流以及大气环流的某些特性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与纬向地带性有偏差的变化。
9.地理环境结构的差异性:即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或区域性。
10.中美地峡:科迪勒拉山系自北美大陆向南延伸的部分,狭长,多山地、丘陵。
境内多火山和地层陷落带。
11.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
因这里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同属拉丁语系,因此而得名。
12.产业“软化”:在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中服务业这一非物质(软的)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增大,而农业和工业等物质(硬的)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进一步下降的现象。
13.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
14.世界经济一体化:遍布世界各地的交通和通讯网络是全球每一个角落都进入国际分工的体系中,从而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对自己有利的产业,并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其他资源,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取得最理想的经济效益。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世界地理概况1. 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特征是海洋和陆地。
海洋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地球表面水资源的97%左右,但可用于人类饮用的水仅占2%。
地球表面的海洋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平均水深约为3795米。
在大洋中,有五个大洋和两个南北极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2. 地球表面的气候类型可以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类型。
热带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位于低纬度地区。
亚热带气候的特点是四季分明,位于中纬度地区。
温带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位于较高纬度地区。
寒带气候的特点是全年低温少雨,位于高纬度地区。
3. 地球表面的海洋中含有大量的生物,包括浮游植物、鱼类、哺乳动物等。
其中,浮游植物是海洋中的主要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氧气。
4. 地球表面的海洋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矿物质,这些物质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二、世界地理分区1. 亚洲: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脉、平原、沙漠等。
亚洲的气候也十分多样化,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2. 欧洲: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洲,地形以平原为主,阿尔卑斯山脉和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是欧洲的主要山脉。
欧洲的气候也较为温和,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3. 北美洲:北美洲是世界上第二大洲,地形复杂多样,包括落基山脉、大平原、五大湖等。
北美洲的气候也较为多样化,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4. 南美洲:南美洲是世界上第四大洲,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安第斯山脉是南美洲的主要山脉。
南美洲的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5. 非洲: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洲,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撒哈拉沙漠是非洲最大的沙漠。
非洲的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6. 大洋洲: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地形以珊瑚礁和岛屿为主,澳大利亚大陆是其主要的陆地。
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复习
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复习第一部分世界地理复习要点一、地形与地势(涉及的重要地名一定要在地图册上找出)1、亚洲地形复杂,中部高、四周低,在地图册中熟悉以下地形区: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天山、昆仑山;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湄公河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东部多岛屿,南部多半岛构造成因: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碰撞地带(东亚地形),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碰撞地带(南亚地形)2、非洲高原大陆(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部较高-阻挡东风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低地)构造成因:东非大裂谷(小板块生长边界)、红海(板块裂地带-非洲、印度洋板块)地中海(非洲板块与欧洲板块之间碰撞地带-消亡边界-阿尔卑斯山脉)3、欧洲平原为主,地势最低平。
西欧平原、中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俄罗斯)。
山地东西走向(不阻挡西风),阿尔卑斯褶皱山脉(年轻、高大—)、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古老、起伏平缓)——冰川作用(角峰、峡湾-挪威-良港)4、北美洲三形区:西部山脉、中部平原、东部高地——西部高耸、年轻的落基山脉(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消亡边界)、中部宽广的大平原(密西西比冲积平原和高平原)、东部低矮的高地(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5、南美洲三形区:西部山脉、中部平原、东部高原(中部平原与东部高原交错分布)西部高耸的年轻的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碰撞消亡边界)、中部宽广的亚马冲积平原、东部古老的巴西高原6、大洋洲三形区:东部山脉、中部平原、西部高原——东部山脉-大分水岭、中部平原-墨累达令盆地(大自流盆地)、西部古老的高原7、南极洲地势最高的,以高原(大陆冰川)为主,主要为大陆冰川覆盖二、气候1、亚洲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平壤、东京)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汉城、台北)、南部热带季风气候(马尼拉、河、曼谷、仰光、吉隆坡、金边、加尔各答)、热带雨林气候(新加坡、雅加达)西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耶路撒冷)、北部北冰洋沿岸极地气候、大陆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乌兰巴托、乌鲁木齐、阿斯塔纳)——没有: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世界最大、最全3、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大陆性强(同一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变化大)气候因子:辐射因子——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大气环流因子——季风环流影响;下垫面因子——陆地面积广大、地形复杂;人类活动因子——旧大陆人类文明历史悠久,对自然环境影响大。
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归纳
世界地理绪论1、新时代条件下世界地理的学习任务(P3)1. 掌握知识——即掌握有关地球表层的地理现象和一般过程,了解其内在的关系,学习在地球表层系统中存在和发展的世界和各国的自然、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分析能力——即学会分析和解释地球表层各个系统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世界和各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3.掌握重大的全球性问题——如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变暖)及其区域反应(区域差异),全球环境问题,工业化以来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化,世界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问题,等等。
4.掌握区域地理学的新领域——如可持续发展、区域生态、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分析、对文化和文明的研究、对投资和资本的研究、信息社会与经济问题等。
2、我国世界地理教学与研究取得的进展(P5)1.突破了苏联区域地理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的束缚。
2.全球地理环境方面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的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减少、陆地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沙漠化和森林草原退化、自然灾害的负面作用加强等,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而使自然地理的研究与经济地理乃至人文地理的研究结合了起来。
3.随着世界经济的巨大发展,促使世界地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4.经济学的理论不断被吸收到世界地理的教学之中。
5.世界地理越来越重视文化、政治、历史因素的分析。
6.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地理的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很方便地获得由各个国家、各个国际组织和国内外专家的着作提供的各类丰富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理论成果、认识、资料、数据和图片等。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P10)(1)、全球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存在以下特点(2)、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3)、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4)、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5)、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2、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P11)(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全球陆地以海平面为基准,平均海拔为840 m。
(完整word版)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讲_世界地理概况f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 世界海陆分布(1)填图: 在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填表: 对照上图, 完成大洲界线分界线对比表。
大洲亚洲与欧洲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B巴拿马运河非洲与亚洲C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温馨提示]岛屿、大陆和大洲的区别和联系①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②大陆和岛屿是人为划分的, 面积较小的陆地为岛屿, 面积较大的陆地为大陆, 大洲则是对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的总称;③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2. 陆地地形类型与特征(填表)3. 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1)填图: 在下图中填写海底地形类型。
(2)填表: 对照上图, 填写海底各地形的特点。
海底地形特点大陆架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 水深不超过200_m, 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大洋底部洋盆大洋底部, 有锰结核分布海岭板块的生长边界海沟海洋中最深的地方4.海陆变迁(1)六大板块: A南极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 E太平洋板块, F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世界气温与降水1.气温(1)陆地气温的变化: 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差值变化差异日变化约14时日出前后日较差内陆地区日较差较大, 沿海地区日较差较小年变化北半球7月北半球1月年较差内陆地区年较差大, 沿海地区年较差小南半球1月南半球7月(2)气温的分布规律: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影响因素[温馨提示]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20°N ~30°N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月份, 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
最新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洋脊贯通四大洋
4、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P13需要完善)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的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
⑴大陆地壳由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由硅镁层组成的大洋地壳之上。
3.随着世界经济的巨大发展,促使世界地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4.经济学的理论不断被吸收到世界地理的教学之中。
5.世界地理越来越重视文化、政治、历史因素的分析。
6.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地理的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很方便地获得由各个国家、各个国际组织和国内外专家的著作提供的各类丰富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理论成果、认识、资料、数据和图片等。
气候的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亦称“垂直带性”,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高度递变而呈现的规律性。高山垂直递变现象的产生同温度向上迅速减低、降水与湿度在一定限度内向上增加有关。在不同的地理地带中,垂直带有不同的表现图式。在同一地理地带内,因山体大小、坡向、高度、距海远近等的不同,垂直带的表现图式也不尽相同。
⑵全球大陆在古生代时期连为一体,称为泛大陆;周围是广阔的海洋,称为泛大洋。
⑶在引潮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作用下,自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漂移,形成现代的海陆分布格局。
⑷在漂移过程中,大陆前缘受到挤压形成褶皱山脉,而后缘由于拖曳作用而脱落下来形成岛屿。
海底扩张学说是由哈雷·赫斯(Harry Hess,1962)和罗伯特·辛克莱·迪茨(Robert Sinclair Dietz,1961)提出的。
全球陆地以海平面为基准,平均海拔为840 m。陆地上的最高点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4.43 m,最低点是西南亚的死海海面,海拔为-392 m,陆地的高差约为9 240 m。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重点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章1、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1、陆地相对集中在北半球。
2、各大陆形状都是北宽南窄,略呈三角形。
3、除南极大陆外,其余大陆南北成对称分布。
4、北部大陆水平轮廓比较破碎,沿海的岛屿、半岛和海湾较多。
5、大西洋两岸轮廓凹凸大致相吻合。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表形态的演化板块学说认为:大陆时分时合,大洋有生有灭,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是相辅相成的。
大洋的发展可分为胚胎期(东非大裂谷、莱茵裂谷、贝加尔裂谷)、幼年期(红海、亚丁湾)、成年期(大西洋、印度洋)、衰退期(太平洋)、终了期(地中海)、遗痕(喜马拉雅山)等。
随着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继续扩张,太平洋将进一步缩小。
印度和非洲继续向北推移,一定时期内将使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等继续抬升,直到印度南缘出现新的海沟时,挤压应力才消失。
非洲的北移将使比斯开湾逐渐合拢, 地中海完全消失,非洲与欧洲连接,其间升起高大山系。
东非大裂谷最终完全裂开,形成新的大洋,非洲大陆解体。
澳大利亚将继续向北漂移,先与马来群岛碰撞连接,最后可能与亚洲相遇或彼此相擦而过。
北美西部的加利福尼亚湾将进一步裂开,圣安德列斯断层以西的陆块将随太平洋板块向北漂移,成为孤立的岛屿。
最后,各大陆将在太平洋的位置上相遇汇聚,太平洋完全闭合,亚洲与美洲大陆连接,巨大的山系将在其间崛起,一个新的泛大陆将告诞生。
3、世界气候分布规律1、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定义: 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是指各气候带和气候型普遍具有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沿经线方向南北更替而呈带状分布的规律。
这是世界气候分布的基本规律。
成因:由于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即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所引起的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位移。
气候纬向地带性的地域分布特征及成因:在大陆的高纬和低纬地带表现明显。
因为在这两个纬度地带,冷与暖的矛盾处于比较稳定有常的状态。
前者接收太阳辐射多,高温是全年气候的主导因素;后者接收太阳辐射少,严寒是全年气候的主导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突破了苏联区域地理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的束缚。
2.全球地理环境方面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的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减少、陆地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沙漠化和森林草原退化、自然灾害的负面作用加强等,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而使自然地理的研究与经济地理乃至人文地理的研究结合了起来。
气候的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亦称“垂直带性”,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高度递变而呈现的规律性。高山垂直递变现象的产生同温度向上迅速减低、降水与湿度在一定限度内向上增加有关。在不同的地理地带中,垂直带有不同的表现图式。在同一地理地带内,因山体大小、坡向、高度、距海远近等的不同,垂直带的表现图式也不尽相同。
(2)劳动力的主体将不再是工作在装配线上的工人,而成为信息工作者。
(3)经济活动不再以现金交易为主流,而代之以信息的流动,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4)经济活动不局限于一国之内,基本上是跨国经济或全球经济。
(5)经济组织形式主要不是自由市场经济,而是制度经济,跨国公司、政府和工会是经济舞台的共同统治者。
(3)标志之别
种族一般是以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头型、面型、鼻型、血型等体型特征为标志划分的。而民族则是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等社会因素为标志划分的。
(4)属性之别
种族是人类历史的早期,人类各集团长时间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属生物范畴。而民族是社会实体,属历史学和社会学范畴。
(5)数量之别
固体废物:有些是通过江河自然排入的,有的是人们在海上或海滨活动中无意丢弃的,有些是专门用船只把垃圾从陆地运往海上的。
放射性污染:源于大量向海洋中倾泄核废料、核潜艇的海上失事等海洋放射性污染破坏了海洋的生态系统。
第四章 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
1、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P102)
(1)知识成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知识为主导的、以信息服务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将替代传统制造业经济。
3、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P12)
深度大、高差大
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
洋脊贯通四大洋
4、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P13需要完善)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的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
⑴大陆地壳由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由硅镁层组成的大洋地壳之上。
全球陆地以海平面为基准,平均海拔为840 m。陆地上的最高点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4.43 m,最低点是西南亚的死海海面,海拔为-392 m,陆地的高差约为9 240 m。
(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常态地形: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与平原;
特殊地貌类型: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等;
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全球自然地理环境首先表现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如前所述,陆地上主要可分为11个自然带,这是全球第一级地带性差异;此外全球地表又可分为六块大陆和四片大洋,这是全球第一级非地带性差异。
区域性的分异规律是在基本的分异因素——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地带段性是地带性因素在非地带性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纬向地带的变型;地区性(大地构造—地貌规律性)是非地带性因素叠加了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至于垂直地带性,也是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见下图)。地域分异规律相互关系
第二章 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
1、什么叫自然带(P50)
自然带也称“自然地带”或“地理地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P60)
地域分异规律概说
景贵和
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
分成相互更替的各级单位的现象。……反映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整个自然综
印度洋
1、水平轮廓北边封闭,南边开敞
2、洋地有一条“入”字形的中央海岭
3、主体部分主要位于赤道带、亚热带范围内,因此称为热带性海洋
4、印度洋北部形成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洋流
北冰洋
1、世界上世界最小,最浅的大洋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洋
3、大陆架面积辽阔
2、洋流的分布特点
略
3、海洋资源的定义
狭义概念:是指在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以及海底的矿产资源。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
一般而言,最基本的差异包括纬向差异性和非纬向地带性差异。此外,还有由上述两者派生出的垂直地带性差异。
第三章 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
1、四大洋的自然地理特征
太平洋
1、地球表面面积最大的大洋
2、海底地形复杂多样,尤其是具有以到户、海沟系为代表的明显过渡带
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或空间地理规律。(1986)
黄秉维
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的、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地段之间的相
互分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
序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1999)
R.哈特向
地域分异包含了地域间的相互联系和空间的相互作用,这个意见是正确的。
世界地理
绪论
1、新时代条件下世界地理的学习任务(P3)
1. 掌握知识——即掌握有关地球表层的地理现象和一般过程,了解其内在的关系,学习在地球表层系统中存在和发展的世界和各国的自然、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分析能力——即学会分析和解释地球表层各个系统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世界和各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3.掌握重大的全球性问题——如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变暖)及其区域反应(区域差异),全球环境问题,工业化以来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化,世界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问题,等等。
4.掌握区域地理学的新领域——如可持续发展、区域生态、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分析、对文化和文明的研究、对投资和资本的研究、信息社会与经济问题等。
(5)生态与环境的保护。
第五章 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
1、种族与民族的区别
(1)内涵之别
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遗传特征的人群。而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外延之别
同一种族,可以分属不同的民族。
⑵全球大陆在古生代时期连为一体,称为泛大陆;周围是广阔的海洋,称为泛大洋。
⑶在引潮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作用下,自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漂移,形成现代的海陆分布格局。
⑷在漂移过程中,大陆前缘受到挤压形成褶皱山脉,而后缘由于拖曳作用而脱落下来形成岛屿。
海底扩张学说是由哈雷·赫斯(Harry Hess,1962)和罗伯特·辛克莱·迪茨(Robert Sinclair Dietz,1961)提出的。
(6)由于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技术扩散的高效性,信息社会中,无论个人或公共部门都将变得空前富裕,且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空间组织形态也会发生空前快速的变化。
2、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P114)
(1)完成发展观念的转变。
(2)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国际社会的共同行动。
(3)与贫困做斗争。
(4)确立“环境友好”和“生态友好”的发展方式。
气候的纬向地带性
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近于东西向延伸、呈南北更替的带状规律性。纬向地带性差异是由太阳热力因素造成的,即地球是一个运动中的椭球体,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缘故。
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
呈纬向地带性分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结构,因受海陆位置、地形结构、地势起伏、洋流性质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破坏,使同一纬度地带的气候出现大陆西岸、内陆和东岸的差异以及由不同地形类型引起的气候差异。
(4)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变化威胁海岸带地区安全
5、海洋污染类型
石油污染:是海洋污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全世界进入海洋的石油污染多达三四百万吨。
重金属污染:全世界每年进入海洋的汞约10×104 t,铜约25×104 t,铝约30×104 t,锌约390×104 t。
有机物污染与赤潮:是近岸最普遍的污染现象。有机物分解后使海水出现富营养化,加快了海水中某些海藻的生长,从而导致赤潮产生。
广义概念:除了指上述的物质与能流量外,还包括港湾、航线、水产养殖空间、海洋上空的风、海底地热、海洋景观、海洋空间以及海洋的纳污能力等。
4、海岸带生态退化的原因
(1)海岸带地区的开发活动,改变了海岸地区的植被类型与生境
(2)海岸地区的水体污染,使海岸带区域承受了巨大的环境负担
(3)近海渔业过度捕捞,改变了海岸生态系统的种群结构并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大洋发展历程(举例)(P16)
大洋的发展可分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遗痕(地缝合线)等阶段。
胚胎期:东非大裂谷、莱茵裂谷、贝加尔裂谷
幼年期:红海、亚丁湾
成年期: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衰退期:太平洋
终了期:地中海
遗痕: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
6、世界气候分布规律(什么是气候的纬向、非纬向和垂直地带性)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58-59)
所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的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括。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内在联系性 2.空间组合性 3.动态演变性
3、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海洋
4、具有完整对称的大洋环流,具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