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10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10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1教学目标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你还记得58-(14+6)它的运算顺序吗?58-(14+6)=58-20=38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
把不参与运算计算的部分落下来。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二、探究新知(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7×(7-5)(77-42)÷7(二)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总结运算规律。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1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2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我们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落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1.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7×5-2 7×(5-2)=35-2 =7×3=33 =21(1):左、右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讲解:左面的算式没有括号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右面的算式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小结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通过比较发现小括号的作用可以改变计算结果不同,小括号还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5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5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练习。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教学重点:掌握除加混合运算中的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谁是你们最亲最爱的人(妈妈)每当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妈妈总会陪伴在我们身旁,妈妈那如花的笑脸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
三八妇女节刚刚过,你们有没有送礼物给妈妈啊(没有)让我们也去花店配一束美丽的鲜花送给妈妈,好吗设计意图:用诗意的语言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浓浓的母爱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
带着对母亲的爱,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学生会更主动。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 观察情境图,说说图画上给了我们哪些信息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2. 小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提示:一支康乃馨的价格该怎么算3. 指明让学生扮演:24÷8=3(元) 5-3=2(元)5-24÷8=5-3=2(元)4. 说一说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让我们再看看其它花的价格吧!指明读题(2):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钱四、课堂总结思考回报:1.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该怎么解决2.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五、布置作业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板书设计:买鲜花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钱24÷8=3(元) 5-3=2(元)5-24÷8=5-3=2(元)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1元。
部编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案(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案
(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和掌握数字5的数形、书写和大小顺序;
2. 能通过合并、分拆5以及利用加法活动掌握5的关系数对;
3. 运用数字5完成简单的加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
1. 数字5的数形、书写和大小顺序;
2. 通过合并、分拆5以及加法活动掌握5的关系数对;
3. 运用数字5完成简单的加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教师出示数字5的数形和字母形式,让学生观察并回忆数字5的书写方法和顺序。
2. 研究: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数字5的书写和顺序,要求学生模仿并练。
3. 拓展:教师出示数字5的书写练纸,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数次书写练,确保掌握数字5的书写方法和顺序。
4.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不同数对中都有数字5,通过合并和分拆操作,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字5的关系数对。
5. 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加法游戏,用数字5完成简单的加法运算。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字5的数形、书写和大小顺序,以及数字5的关系数对和加法运算方法。
四、教学资源
1. 数字5的数形和字母形式图片;
2. 数字5的书写练纸。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是否准确书写数字5的数形和顺序;
2.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合并、分拆操作理解和掌握数字5的关系数对;
3. 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加法运算并得出正确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小学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够准确地进行混合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混合运算中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1. 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计算题中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法则,如加减乘除的结合。
2. 混合运算的方法•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往右顺序计算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
2.通过简单的算术题例子引出混合运算的方法。
3.讲解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1.继续讲解混合运算的方法,重点讲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2.给学生出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
3.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计算。
第三课时1.给学生更多的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运用混合运算进行解决。
3.总结本单元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混合运算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混合运算。
2.数学游戏法: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来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3.解析讲授法:通过解题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1.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给学生出小测验,检测他们对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
3.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文档《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教师: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得真好!老师这里还有一种平面图形,你知道他的名字吗?(电脑出示)学生:五角星。
教师:为什么定的名字叫五角星呢?学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教师:你太聪明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五个角好吗?学生:好!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总结。
因为五角星上有5个角所以它的名字叫五角星。
角也是我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个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走进生活——认识角1.认识角教师:有一位小朋友明明,他在自己的教室里寻找角,咱们赶紧去看看吧!仔细观察,这间教室里哪里有角?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学生:逐一汇报。
教师:电脑揭示角,并评价。
教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就让我们为这些角揭下美丽的外衣,看看他们到底长的什么样子。
(电脑出示角)仔细观察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这些角,都有一些尖尖的点。
教师:你是一个特别会观察的孩子,这些角除了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以外,还有什么?学生: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混合运算(3)》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混合运算(3)》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律。
2.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混合运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耐心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解决复杂混合运算问题时的思维能力和运算技巧。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含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展示。
2.学生用具:纸笔、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讲述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阶段:讲解与练习1.讲解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律,如先乘除后加减。
2.展示示例题目,让学生跟随计算。
3.继续练习更多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巩固理解。
第三阶段:拓展和应用1.提出有挑战性的混合运算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
2.学生相互讨论解题方法,分享答案并进行讨论。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技能,强调提高混合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反思学习中的困难和进步。
五、课堂作业1.布置混合运算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混合运算题目,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教学反馈1.定期检查作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升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动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希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勤加练习,不断进步!。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了解长方体的概念和结构特征2.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3.能够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教学内容1.长方体的概念和定义2.长方体的结构特征3.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4.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5.长方体的应用问题及解答教学步骤1.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的方式,师生一起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结构特征,并对其进行讨论交流。
2.引入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通过简单的图形进行体现。
3.向学生介绍长方体表面积分别是公式“2ab + 2bc + 2ac”(注:其中a、b、c 分别为长方体三条边的长度)和体积是公式“abc”(注:a、b、c 分别为长方体三条边的长度)。
4.师生共同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学生模仿教师的方法进行练习并检验。
5.引导学生以多样的角度和思路,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进行分组讨论分享。
教学方法1.图示法:通过图像、模型等形式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2.课堂练习法:通过多次练习,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其更加熟练掌握知识。
3.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进行教学评价。
2.通过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来检验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掌握情况。
3.通过个别差错的纠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念和学习方法。
教学资源1.PPT:主要介绍长方体的定义、结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
2.模型:通过实物模型的形式,呈现长方体的结构特征和应用场景。
3.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
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课堂练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水平,合理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应该把握好节奏和速度,尽量减少知识点间的跳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正确读写万以内数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和读写万以内的数字。
2.进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1.理解千百十个位数的规则。
2.进行多步骤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册、教学用具等。
2.学生准备:学习用书、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口头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
2. 新知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字的读写规则,特别是千百十个位数的规律,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3. 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解题思路。
4. 练习与训练(2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包括读写数字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5. 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结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习题。
2.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写一篇小结。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需要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朐可帮助到您。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让学生了解同级运算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进行同级运算。
教学重点:教授同级运算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规则。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同级运算规则。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口算题目,让学生回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
2.讲解:教授同级运算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规则。
3.练:让学生完成同级运算的练题,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同级运算的规则。
4.巩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同级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总结:回顾同级运算的概念和规则,让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进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教授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并能够熟练运用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口算题目,让学生回忆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
2.讲解:教授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3.练:让学生完成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题,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运算顺序。
4.巩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总结:回顾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和技巧。
第三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教授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规则,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规则,并能够熟练运用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口算题目,让学生回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
2.讲解:教授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规则,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3.练:让学生完成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练题,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运算顺序。
4.巩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总结:回顾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6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6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能够正确使用数词读写万以内的
数字。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万以内数的认识。
2.难点:正确使用数词读写万以内的数字。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包含相关数词图示以及练习题。
2.笔、纸、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3.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带有万以内数字的图片或物品,引发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步:讲解
1.介绍万以内数的基本概念,例如千、百、十、个等位数的概念。
2.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数词读写万以内的数字,包括读数和写数。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数数练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配合练习题,让学生口头或书面练习读写万以内数。
第四步:巩固
1.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活动,巩固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分组让学生互相出题,练习读写万以内数,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表现、思维活跃程度等。
2.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教案-15页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教案课题一: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
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问:99加1是多少?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
二、情景导入,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1。
(1)数一数。
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动动脑。
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根据学生所说,大家齐数,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4)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大家一起数意数,1个百、2个百、3个百、4个百,,10个百(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三、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1)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混合运算》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
2.能够正确应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进行混合运算。
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混合运算。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教学工具:小黑板、彩色粉笔、教具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混合运算场景,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 新知讲解
1.介绍混合运算的定义和意义。
2.通过例题讲解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3. 案例练习
1.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解决混合运算的案例。
2.随堂辅导学生解答疑惑。
4. 拓展延伸
1.提出一些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
2.开展一些实际应用的混合运算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反思
•思考本节课教学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
七、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加减乘除
•步骤和技巧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7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7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时内容概要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位、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认识和理解万以内的数,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下》•教学课件•学生课堂练习册•数学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的内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新知1.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及课件展示,了解万以内数的表示方法。
2.学生通过示例熟练掌握数位的数值表示。
3.学生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掌握大小比较的技巧。
3. 练习应用1.学生通过练习册上的题目,熟练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拓展延伸教师根据学生反应情况,适时展开拓展延伸内容,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强调重点,确保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
七、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数学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以上为《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7课时)教学设计》的内容概要,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实际操作。
(完整版)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的7人,有12+7=19 (人)。
可以列综合算式为4X3+7,这个式子先算乘 法4X3等于12,再算加法,加上7等于19.2.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
师:同学们真厉害!说了这么多解决方法。
其中涉及了乘加的混合运 算,大家按照从左往右的的原则书写综合算式。
那么是不是乘加混合运算 也和加减、乘除一样,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呢? 7+4X3这一道题 你能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着算一算。
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己 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组内交流。
师:是先算7加4还是先算4X3呢?教师明确乘法除法是比加法和减法高一级的运算,同级运算按照从左 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比如乘法和除法、加法和减法,它们都是同级运算。
遇到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应先算高一级的运算,再算低一级的运算。
那么,现在可以说说这样的算式怎么计算了吗?生:先算 4X3=12,然后 7+12=19.师:同学们,请回过头来想一想“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的问 题可以用这个综合算式计算吗?为什么?思考:比较4X3+7的运算顺序和7+4X3的运算顺序,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当综合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法时,无论乘法在前面还是乘法在后 面,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四 .巩固提升1 .完成教材第48页的“做一做”。
2 .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的第4〜6题。
五 .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 点?(学生发言,教师予以总结) 课堂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第26页 教学反思:快乐挑战: 在口里填上合适 的数。
28-口乂8=4□♦6+8=16答案:3 48教学设计增删补改一.新课导入计算并说明计算顺序。
45+9-10= 27-9+12= 3X6 + 2二35 + 5X7= 3X8+5= 27+3+11=二 .展示学习任务1.我能熟练掌握两步计算的顺序和方法。
2.我能运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 .探究新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面包吗?我们吃的各种美味的面包都是面包师傅在烤箱里面做出来的。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优秀教案第1课时混合运算(1)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教材分析】混合运算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
本课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只有加减或乘除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但是对于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还不是非常清楚,很容易出现先后顺序错误的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认识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正确的顺序进行计算。
3.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难点:让学生理解混合算式中的运算关系,能够看出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新知―→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巩固应用―→能按正确的顺序进行计算。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K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师:下面这两道题,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4+23=100-25-10=学生完成后请两名同学板演并说说是怎样做的(主要说出运算顺序,师生共同订正)。
师小结,并引出问题:连加、连减的题目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引导学生回答: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计算。
【探究新知】1.教学例1:只有加减的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掌握算法。
学生小组讨论后,列出算式:53-24+38。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像这样只有加减法的算式是同一级的综合算式,计算时可以按照连加、连减算式的顺序来计算。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写出计算步骤,算出结果,教师巡视。
可能有的学生在书写格式上仍然采用竖式的形式,也有的同学通过自学运用了脱式的书写形式,请两名不同书写格式的同学到黑板板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两种方式都正确,并告诉学生像这种把每一步计算结果都直接写出来的计算格式叫做脱式计算。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进行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
•熟练运用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先后顺序,并能运用交换律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拆分数字、借位等方式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先后顺序,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进行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能够独立解决混合运算问题,尤其是在出现多个运算符时的处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件:包含大量混合运算例题的幻灯片。
•教学辅助工具:计算器、小白板及白板笔。
•课堂练习题:设计好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复习导入1.以熟悉的简单加减法为例,复习学生对加减法的基本认知。
2.提出混合运算的概念,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节:混合运算基础知识讲解1.介绍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强调加减法的先后顺序和交换律。
2.演示如何通过拆分数字或借位等方法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3.给出一些简单例题进行讲解和操练。
第三节: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1.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混合运算题目,供学生课堂上进行练习。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第四节:课堂练习及小结1.让学生自主完成几道练习题,检验课上的学习成果。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混合运算过程中注意的细节和常见错误。
五、课后作业1.布置相关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
2.鼓励学生课后积极思考,探索更多的混合运算案例,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涉及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和实例演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并掌握解题方法。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案例,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混合运算的相关概念和方法,能够熟练进行混合运算的题目;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
•熟练进行混合运算的题目。
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混合运算的实例和练习题目。
2.复印好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引入
1.利用实例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
2.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混合运算解决。
第二节:讲解与练习
1.通过课件展示混合运算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加深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3.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
第三节:拓展应用
1.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混合运算解决。
2.学生自主探究,列出解题步骤和答案。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并进行讨论。
第四节:总结与作业
1.总结混合运算的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中未完成的题目,并思考如何应用混合运算
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上存在困难,需要重点加强训练。
应多开展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芍药山中心小学数学备课——课时备课年月芍药山中心小学数学备课——课时备课年月芍药山中心小学数学备课——课时备课年月芍药山中心小学备课(初备稿)——课时备课年月54÷9=6(次)综合算式:(90-36)÷9=54÷9=6(次)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找中间问题,明确解题思路。
师:问题求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小组交流。
师: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生交流展示:应先知道剩下多少个需要烤。
师: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师: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师: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分步解答问题:(1)没烤的面包有多少90-36=54(个)。
(2)还要烤几次54÷9=6(次)。
师:你会用综合算式表示解答过程吗先算什么应该怎么办生:先算的90-36,所以要填上小括号。
生独立写综合算式,指名板演。
(90-36)÷9=54÷9=6(次)3.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1)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师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问题:(1)你知道了什么(2)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学生板演,全班交流。
(25+15)÷8=40÷8=5(只)(3)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4)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5)解答正确吗2.问题: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1)你知道了什么(2)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你会解答吗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画,并解决问题。
板演展示:(60-15)÷5=45÷5=9(米)(4)解答正确吗(5)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五、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说给你的同学听一听,并做出自我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 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
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 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
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算进行脱式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
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 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
序
难点重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7+(7-6)=
(19)。
问题:
1. 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 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5. 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
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19)。
问题:
1. 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 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4×3=12 12+7=19
综合算式
4×3+7 =12+7 =19
综合算式
7+(4×3) =7+12 =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追问 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追问 2 :为什么先算 4×3?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3. 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 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7+(4×3) =7+12 =19
问题: 1. 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 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 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4. 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教学难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
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 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 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 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 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 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 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 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 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2.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1课 时
3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课时
4 解决问题……………………………………………………1课时
5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同级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 算。 2.过程与方算,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 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 步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主题图、PPT 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
1.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 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四、 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第三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 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5 课时
1.同级运算……………………………… 1 课时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问题:像 53-24+38 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 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 1. 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 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 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 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 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 2.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
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 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 的顺序。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 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 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 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 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 53 人,中午走了 24 人,下午又来了 38 人,阅
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
1. 同学们做什么呢?
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