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然环境对人的犯罪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自然环境对人的犯罪的影响
李茜2012104020334 历史1203班
[摘要]个人社会行为的环境系统,全面地说,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每个类别又有不同层次。因此,应该说,自然因素是对人的社会行为,包括人的犯罪行为具有影响的一种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虽然不是犯罪的原因,但作为影响犯罪的因素,掌握其与犯罪现象之间存在的某些规律,对于分析犯罪原因、预防犯罪发生、科学打击犯罪都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地理;季节;时间;犯罪
一、前言
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产生犯罪的原因大致来自三方面:社会原因、个人原因、环境原因。可见环境也是滋生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环境又包括天然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人为环境)。自然环境对犯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因素:地理、季节、时间、自然灾害。
二、自然环境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定义:指与犯罪人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时空因素包括地域、季节、时间和自然灾害等因素。自然因素总是和社会因素及主体因素相结合才能对犯罪心理的形成有所影响。
1)地域因素。指边境、沿海与内地,山区与平原,农村与城市繁华闹市与偏僻小巷等因素。地域因素对犯罪心理形成的作用表现在一是可以为犯罪人提供满足某种需要的对象,如边境、沿海多发生走私案件,农村多发生盗窃耕畜案件,城市多发生盗窃汽车案件。二是犯罪人可凭借地理环境增强既能作案成功又能确保安全的侥幸心理,如扒窃案件多发生在繁华闹市和公共场所,抢劫和强奸案件多发生在偏僻地区。入室行窃多发生在独门独院和高层建筑的高层居室。
2)季节因素。季节只有同人们的习惯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对犯罪心理的形成起一定的影响作用。例如,春夏之际,特别是夏季,由于人们户外活动多,相互接触多,穿着单薄,体型清晰,对具有不良意识的人易产生刺激,而形成流氓、强奸犯罪心理,因此,温暖的季节中,流氓、强奸案件比其他季节要多。又如,扒窃案件多发生于春秋两季,因为夏季人们穿着单薄,事主容易觉察;冬天穿得多,钱包多在内层衣袋,扒窃不易得逞。
3)时间因素。时间包括时刻和日期,对犯罪心理的形成也有影响。例如,抢劫、盗窃、杀人、放火、猥亵、强奸等犯罪,多发生在夜间。白天工作时间,则易发生入室抢劫和盗窃,因为这时室内多只有老人或无人。至于日期,发薪日及其后几天,多发生扒窃和酗酒伤害的案件;重大节日前扒窃也较多;节日期间伤害罪较多。
4)自然灾害因素。自然灾害发生后,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突然变得困难,群众中存在紧张、恐惧、焦虑、忧伤等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有不良意识的人容易乘人之危,产生盗劫、抢劫、强奸等犯罪动机。
三、影响犯罪的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分析
(一)地理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位置,为犯罪人实施某种犯罪提供了一定的方便条件。
1.住宅等私人场所的自然环境对犯罪的影响及分析西方行为地理学派在对社会病态研究上,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分析犯罪心理的基础上,探讨犯罪作案地点的规律,并得出以下结论:(1)社会病态即犯罪行为的空间秩序,深受居民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如果居民对犯罪监视性强,举报率高,则犯罪分子不易下手,犯罪行为可能受到遏制。(2)犯罪行为明显因地点而异,如这一学派的佩尔经研究发现:行窃多发生于市中心,夜盗偷车
多发生于高收入住宅区,抢劫、酗酒、谋杀、强奸多发生于低收入住宅区。
(3)犯罪率的高低,同具土地利用形式、建筑设计、城市布局有关。布兰丁及姆对美国塔拉哈西的研究发现:盗窃、入室抢劫多发生于住宅外围邻街的地点,还有高层住宅内犯罪率较高。
第一,高层住宅犯罪率高,取决于高层建筑本身所固有的缺陷。这种建筑结构多采用单元式,不同层之间不容易互相观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居民流动性小,对犯罪分子的监视不足,罪犯作案时隐蔽性强,犯罪后容易逃离。特别是电梯、第一层和顶层。第一层犯罪后便于逃逸,而电梯和顶层隐蔽性很强,形成了易于犯罪的环境。第二,邻街房屋中的犯罪,以盗窃案发案率最高。目前许多地方的居民区直接面对繁华商业区街道、公共区域。从表面上看,人员流动性大,能起到监视作用,但实际上由于监视主体不明,利害关系不大造成责任过度分散,加上人员流动大,犯罪分子易于混入和逃跑,为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第三,新住宅区发案率高,主要原因有:(1)新住宅区多为高层建筑,而且忽略必要的安全措施;(2)新住宅区多为年轻人,白天大多在外拼搏,住宅内居民太少;(3)新区居民间不熟悉,互动率低,犯罪分子容易混入,有时甚至连续作案。
2.公共场所的自然环境对犯罪的影响及分析
与私人空间相比,公共场合的犯罪率相对较低。但公共场所的犯罪也有他自身的特点,比如抢夺、
伤害、杀人、扒窃、绑架在这些场合还是时常发案。
这里我们所指的公共场合主要是城市死角和流动空间。而城市死角特指都市具有触引、便利或者隐匿犯罪的有利地理环境,社会控制力所不及的空间,如地下通道、地铁、电梯间、窄小的胡同或小巷等。大量的城市死角,为犯罪分子作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隐蔽性条件。
流动空间包括商场、市场、酒店、广场、商业街、车站、码头、体育场馆、影剧院等经贸繁荣、
人员流动频繁的空间,另外还有飞机、火车、汽车等公用交通工具内。商业区、娱乐区是财产型、娱乐型、暴力型犯罪的高发区。这类地区是城市最繁华的区域,
集中了大量的财物,而且人口、财物的流动性最大,具有高度的犯罪诱惑力,因此在这一区域有关盗窃、诈骗、抢劫等财产性犯罪的发案率较高。同时,娱乐区滋生了一些非法性服务、赌博等行业,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给人极大的感官刺激,过于放肆则可能引发彼此间的冲突,甚至酿成伤害杀人案件。流动空间由于人员复杂、流动快,极易发生侵财案件,扒窃、抢劫尤为突出。宾馆、车站更是犯罪分子猖狂的地区。交通工具也成了犯罪频发的场所,特别是盗窃、诈骗、抢劫,甚至还有拐卖人口、强奸等。
(二)季节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季节本身对犯罪心理的形成并无直接关系,只有当它同人们的习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时,才成为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一种外在相关因素。
早在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就指出:“气候影响人的体格、性格和道德风尚,进而对犯罪产生影响。”
此外,龙勃罗梭、菲利都将季节、气候作为影响犯罪的因素之一。事实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据西部某县人民检察院统计,刑事犯罪呈现出明显季节性,不仅整体犯罪现象随季节而变化,而且犯罪类型也随之变化。一般而言,夏秋两季是案件的高发期,盗窃、强奸、抢劫等案件多发生在夏秋两季,而失火等犯罪则集中在冬季。2005年受理批捕的盗窃、强奸、抢劫三类案件共110件,其中发生在夏秋两季的犯罪案件86件,占78.1%;而2005年受理批捕的5件失火案,则全部集中在冬季。
另外,气候影响农作物生长周期,农作物生长周期决定农忙与农闲,农忙与农闲影响着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的流量,人口的流量又与发案的升降有关。农忙时,涌向城市的人较少,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