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竞争促进班级管理初探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3c33e8f011ca300a7c390dd.png)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探究一、催生“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必要条件(一)《新课程标准》的需要21世纪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合作恰是基本的要求之一,是21世纪基本的时代精神,21世纪讲求团队的协作和共赢,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合作的理念和技能,当然教师也包括在内。
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执行者,而是决策者,对于班级的管理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才能使班级管理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无论从教师角度还是学生角度,“合作模式”最能体现民主精神,所以《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师身份的转换,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将最能体现民主意识的结果或建议传达给教师,由教师对“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做出评判,这就是《新课程标准》对班级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二)提高班级管理和课堂效率的需要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即使是有经验的班主任也难得偷闲,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发动了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班主任就可以从繁杂的班级事物中挣脱出来以思考班级的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学生的其他发展兴趣。
班级的自我管理有利于相关规定的落实,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思维模式的习惯,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广泛实施后,学校生源质量难免参差不齐,不少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惯不够理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教育的难度较以往更大。
从学校及班级的现状迫使教学者要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借鉴他人的做法,尽快找出一条适合中学班级管理的模式。
二、“小组合作”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究以某中学为例,高二文理分科后,学校给文理科班级按分数由高到低分了三个层次:培优班、重点班和平行班,其中培优班和重点班文理各一个,平行班四个,四个平行班的男、女生的比例及平均分都几乎一样。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全方位地了解新分到班上的学生情况:在原班担任过什么职位,有什么特长,性格怎么样等。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ae9d8de5102de2bd960588b7.png)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的人格不断完善,身心健康成长。
从现代社会发展、社会需求来看,学生自信心和成功心态尤为重要。
怎样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怎样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敢于面对现实而不懈努力,这都是每一位班主任所思考、探索的问题。
本人根据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不断地探索学习,发现“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基础差、行为习惯养成不够的学生和学生多极化的班级有很大帮助。
一、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实施的原则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同质分层,异质分组”,在组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组与组之间进行同层、同质的竞争,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始终处于受激励的状态,不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实施办法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异质同组就是每个组要有好、中、差各个档次,组间同质就是组与组之间要实力均衡。
我的具体做法是:可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发展潜力、综合表现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并分编代号,如1号为学优生,2、3号中等生,4号为学困生。
让学生按4-6人一组,每组中必有1、2、3、4号学生来自由组合,组成合作小组。
从而达到小组中由不同个性、不同能力、不同学业的成员组成。
在分组时,教师要注意调控,遵循以下原则:男女搭配原则、动静搭配原则、性格互补原则、强弱互带原则、自由组合原则。
如果班里有倾向明显的“集团”的话,教师一定注意将他们拆开到不同的组。
三、小组合作的评价机制以小组集体的活动效果作为评价依据。
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创优。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ef0983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0.png)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有着许多优势。
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可以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使同学们在互相帮助,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小组合作模式充分体现了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管理方法。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班级管理1.前言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班级管理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之一。
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更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和成长。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找到了一条比较可行的管理途径——“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模式。
2.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界定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在对全班同学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按照民主与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进行班级管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个人和集体共同发展的一种班级管理方略。
3.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3.1人本管理理念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以人为本,把人摆在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正是把学生看做班级管理主体和核心,由此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及个性发展而展开一系列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力突出、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3.2群体心理效应理论现代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
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
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
在班级小组化管理中,不但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
![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d5f02d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8.png)
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各位领导、老师,我是XXX,去年秋季来到XXX担任新班主任。
在这里交流,我深感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虽然对于有多年管理经验的领导和老师们来说,这些问题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我这样只担任班主任工作半年的新手来说,这些问题却是摸索中前行的难题。
因此,今天我很想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做法,并请大家帮我诊断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我能更好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不辜负XXX领导对我的期望,也为学生们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要分享的主题是:“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
初来乍到的时候,我承担了七(2)班的班主任工作,我真的很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个职责。
之前我一直是一名任课老师,只需要考虑如何上好每一堂课,而从未想过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
来到XXX后,我第一时间找到了校领导,希望不要让我担任班主任。
但领导并没有答应我的请求,反而鼓励我,并安排了政教室的XXX来帮助我。
我还记得第一次班会课,都是XXX帮我上的,当时我感觉自己像个小学生一样。
开学的第一周,工作真的很多。
对于七年级的新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需要讲解的事情很多,我常常会忘记些什么。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真的很辛苦,每次开班会,我都感到很害怕。
但我不能让自己这么累下去,我需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让班级管理更加顺畅,也让学生们受益。
首先,我认为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之一。
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更影响着学生的今后前途。
因此,我们班主任必须认真抓好这项工作,既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又要立足于班级实际,以“条条道路通罗马”的管理思维,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促使自己所任班级的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从而使班级管理富有成效。
在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后,我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发现在前一两个月中,我的班级管理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例如一管到底不放手,班干部没发挥作用等。
班委会开始实施合作研究和管理。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858b0318763231126edb1150.png)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东山县陈城中心小学许清其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勿庸置疑,教育创新也包含着班级管理的创新。
现代教育越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学校教育中强调如何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强调班主任的“管”,而忽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因此,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本人在借鉴其他班级管理模式基础上就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在多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考察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的方略。
一、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操作方法(一)小组的组建。
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全班48人,划分为8个小组,调配方法:依据学生成绩将全班学生男女生分别按上、中、下等次排列,每一组中择取男生上、中、下层次各1人,女生类同,6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小组间各方面量化总分基本相等具体安排时再兼顾其他,诸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排在一组,将干部与普通同学排在一起;将性格内向、讷言、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的同质小组,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二)小组内部自我管理。
1、小组组织的建立。
①竞选组长,小组成员进行自荐演讲,小组成员选举确定组长、副组长。
②确定本组名称及本组格言,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对此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新意叠出。
本班的小组名称有:梦幻水晶、阳光烈焰、超越、追梦、书香等。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7e4a17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5.png)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在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合作、交流、学习,并且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在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可以被广泛运用。
下面,我们将对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进行探讨。
一、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原理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指在某个目标的基础上,将某些人组织成为一个小组,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这个目标。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目标明确:小组合作的第一步是明确一个共同的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一个任务、一个项目或者一项学习内容。
只有明确了目标,小组成员才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并且更好地协作完成任务。
2. 分工合作: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中,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各自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承担相应的任务,以确保任务的高效完成。
3. 交流沟通:小组合作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非常重要。
通过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从而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4. 互相支持:在小组合作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支持,互相帮助。
只有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其他成员的支持,整个团队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合作的力量。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小组:在课堂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任务,组织学生成为小组,让他们共同学习、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小组,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
2. 课外活动小组:在学校的课外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成为小组,一起参与各种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
通过课外活动小组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研究小组:在开展课题研究、科学实验等方面,可以组织学生组成研究小组,一起探讨问题、设计方案、完成实验。
通过研究小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培养合作研究、科学探索的能力。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7da368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c.png)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摘要】本文探讨了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
首先从建立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其对于促进学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分析了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包括小组分工、任务分配等。
还探讨了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也对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总结了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该模式的发展前景,并探讨了对教师和学生的启示。
此研究将为班级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班级管理、学生发展、挑战、应对策略、思考、重要性、发展前景、启示、教师、合作、学习、发展、团队、协作、效果、激励、沟通、学习方式、教学模式1. 引言1.1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一种灵活的组织管理方式,通过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分担教师的管理压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模式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学生合作不和谐、学生分工不均等问题,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沟通和引导措施,解决问题,确保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
在应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时,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管理小组合作,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问题,不断完善和改进小组合作管理模式。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发展,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提供更多可能性。
2. 正文2.1 建立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竞争机制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竞争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e8a632b482fb4daa58d4bdc.png)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它是在教师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因素,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建立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将有利于班级的管理与建设。
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科学分组在安排座位时,我下了一翻功夫。
把全班48个学生平均分为12个小组,每组4人。
尽量遵循以下原则:强弱互助原则、男女搭配原则、动静搭配原则、高矮相当原则。
使每个四人小组中的人各方面都比较均匀。
我们班男生32人,女生却只有16人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每个小组都有女生。
实在不能安排女生的小组,该组的男生一定要有两个自制力与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二、民主评选组长四人小组中民主评选出一位小组长。
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由学生自己选出的小组长,往往在小组中比较有威信的,当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民主评选过程之后,他们就会心悦诚服地配合小组长的工作,服从于小组长的安排。
作为班主任任,工作起来也就游刃有余了。
小组长确定好以后,我立刻给组长们开会,使他们明确职责及相关要求。
要求:1、以身作则,做好模范带头作用;2、用心管理本组同学的纪律、卫生、学习等一切在校活动;3、做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有事或有要求及时反映。
三、分组管理办法万事具备,接下来就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了。
如何让小组发挥最大的实效,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教班级有良好的班风班貌呢?为此,我实行了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在学习上,我从四方面对各小组进行激励:课堂上,如果小组内的成员都能积极思考,大胆举手发言,每次答对都能获奖一颗星;作业得“认真”或90分以上者,就可为小组争得一颗星,但如果书写马虎或没完成作业的,则一人次要扣一颗星,而且要在小组长的监督下补做直到完成;听写满分可得一颗星,不满90分则要扣一颗星,而且还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重新听写,直到满90分以上为止;测验凡是有进步,都能为小组赢得一颗星,另小组内成员一共进步的分数多的小组,也可相应为小组获星。
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应用初探
![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应用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ebdc812bf705cc17552709e4.png)
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应用初探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作为班主任,为了让各学科齐头并进,在班里营造一个人人努力学习的氛围,本文就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索。
标签: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应用一、分组我们班共52人,分成9个组(有4个小组分别是5人)。
面向全班物色,通过自愿申请,竞选投票产生9位组长,每个组长都是成绩优秀,素质高,能力强,有责任心,同学信任而又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
在组员的选择上要做到男女搭配、素质均衡、行为习惯相对平均。
最后,各小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视力、高矮、成绩和习惯,本着互相帮助利于合作的原则安排座位。
座位安排后,我再根据实际情况稍作一下调整。
将思想、成绩、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并且给学生编号,由成绩好的到成绩差的依次为1~6号,并且建立两人帮扶小组,1号帮助6号,2号帮助5号,以此类推,这样有利于提高差生的成绩,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二、制定量化考评细则在班干部的组织下,制定一个小组量化考评细则,包含课上回答问题,进步的名次,拾金不昧的奖励,对班里有特殊贡献的奖励分数,也包含对于成绩退步,不按时完成作业,迟到,打架的学生的惩罚分数。
基数是一个月内考试的各科成绩,在它的基础上进行加减。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同样是回答问题,每个学生加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而是根据他在小组里的学号加分,比如6号学生答对问题之后,就加6分,1号学生答对问题就加1分,这样就能调动成绩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调动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差生帮助的热情。
三、学习小组组长职责(1)学习小组组长是小组学习带头人必须以身职,率先垂范,带头完成学习任务。
(2)学习小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开展一切学习活动。
(3)学习小组组长每天负责收取本小组成员的作业。
(4)学习小组组长的作业每天送给学习委员检查。
(5)学习小组组长每天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及作业情况。
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班级自主管理研究
![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班级自主管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27b12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f.png)
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班级自主管理研究1. 引言1.1 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班级自主管理研究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小组合作已经成为一个备受重视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解决问题,并提升学习效果。
而在班级自主管理方面,小组合作也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自我管理,互相监督,促进班级内部的和谐与秩序。
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班级自主管理研究,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对班级自主管理的影响及作用,探讨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策略,探讨小组合作的优势与挑战,进一步探讨小组合作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管理的机制和规律,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班级的整体素质。
2. 正文2.1 小组合作对班级自主管理的影响2000字的内容,请稍等。
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还可以促进班级的自主管理水平。
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在小组中,学生们互相启发和激励,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学习,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
这种合作模式为学生们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在小组中,学生们需要相互沟通、协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们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协调不同意见,达成共识。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策略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策略是非常关键的,它直接影响着班级自主管理的效果。
在实施小组合作模式时,首先需要明确每个小组的组成和任务分工。
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1cc6b0c876c66137ee0619f9.png)
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初探2009年,我进行的“合作学习中成员管理研究”课题成功结题,在此基础上,我把该成果迁移到了班级管理中,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和尝试,探索出了一条比较有效的管理模式——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一、调查摸底,组建小组小组的组建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
4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小组间各方面量化总分基本相等,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排在一组,将干部与普通同学排在一起;将性格内向、讷言、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
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二、确定编号,明确任务首先,把小组内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编为1-4号,其中1号和4号是同位,2和3号是同位,一个小组为前后位。
1号可以更好地帮助4号,2号和3号实力相当,可以互相学习,同时四个人在一起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
1号暂定为组长。
其次,确定本组名称及格言,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对此学生兴趣盎然,新意叠出。
小组名称诸如“老鹰小组、机器猫小组、孙悟空小组、梦幻组合”等。
老鹰小组就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苍鹰一样翱翔在学习的天空,能够越飞越高;机器猫小组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机器猫那样机智、聪明;孙悟空小组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齐天大圣那样具有超群的学习本领,小组格言诸如“我奋斗,我快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志者事竟成” ……这些座右铭都是学生自己写出来或者借鉴的,都对学生具有积极的作用,倡导他们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同学、面对集体、面对学习,将有利于指导学生的生活。
最后,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配任务,有的负责作业的收交和检查,有的负责卫生,有的负责纪律,有的负责课外学习。
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d316b6102d276a200292ee7.png)
培育自主管理能力增进学生优质进展-----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周丕1孙蕾2【摘要】学生作为班级的组成份子,虽然存在各类各样的不同,但都应当在班级的建设、管理进程中取得最大限度的进展,享受到应有的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
学生在同意教师“价值引领”的同时,还应当进行“自我构建”,从而取得更充分的进展。
“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采取学生自主管理和班级特色进展相结合的模式,适时依据时期发展及新课程改革要求,从头熟悉、界定班级的特性和功能,针对学生的心理转变,采取灵活、多样的班级自主管理策略,从而实现科学、人文的管理体系,增进学生的优质均衡进展。
【关键词】自主管理主体参与合作引导进展【主题辞】正班风·立学风·树校风培育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增进学生的优质进展在魏书生老师教的班级中,制定的法规就有30多项,班级里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不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其精心、周到、周密的程度令人惊叹。
最近几年来,我围绕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管理”这一指导思想,也为了探索成立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更好地培育学生的自我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一、进行小组量化,实行自主管理。
一、民主推选班干,肯定管理核心。
肯定有较好的学习成绩、有诚实的人格修养、有踏实的工作能力、有灵活的头脑的人为正副班长的候选人,由全班差额选举,最终确立两名得票最多者为班级的“最高领导”。
班级的事务都由正副班长协商后作出决定。
只有当二人解决不了或出现严峻不合时才能够请班主任“出山”,如此,就选举出了具有新意的班级领头人,实现了自主管理的第一步。
班委会的其他主要成员都由班长、副班长一路提名,然后再经全班学生民主表决,最终组成班委会。
班委会由全班学生民主表决,调动了班委成员的踊跃性,同时让班委会的“最高领导”进行了第一次人事安排尝试,有助于培育他们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实现了以点带面全方位的自主管理,班主任工作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7b241a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e.png)
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小学班级管理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
小学生是处在成长期的孩子,他们的行为和学习需要得到引导和管理,而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正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就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通过对小组合作的概念、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方式,并对其实际效果进行评估。
一、小组合作的概念小组合作是指小组内成员通过相互协作、共同探讨和分享知识,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小组合作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在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都有一定的责任和权利,需要共同制定目标和任务,并通过交流和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三、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优势1. 增进互相合作:小组合作可以增进小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培养孩子们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2. 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小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和分享,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率。
3. 提高社交能力: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小学生之间的社交交流,培养孩子们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4. 促进批判性思维:小组合作可以促使小学生们在学习中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讨论,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四、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方式1. 分组学习: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学习。
2. 小组讨论:在课堂中可以设置一些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3. 小组作业:老师可以安排一些小组作业,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共同完成,通过合作学习达到更好的成果。
4. 课外实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比如团队游戏、实地考察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共同进步。
五、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际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际效果,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估。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4412ac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2.png)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班级管理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在班级管理中,采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管理方式。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指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
一、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基本概念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指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内部的合作与竞争,以达成班级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分为四步: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三到四人组成的小组,而组内成员的性别、能力、文化背景等方面要尽量均衡;其次,规定小组成员的职责,确定小组的目标和计划,并安排小组的工作时间,以便组员们参与到其中,激发其工作积极性;第三,组员之间开始协商分工、交流意见,磨合合作关系,推动目标计划的完成;最后,教师对小组的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以检验和提高小组成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1、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小组合作管理中,学生通过协同合作,互相支持,协调冲突,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与沟通,会更好地加强目标的执行效率,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2、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组合作管理利用了人类天然的竞争意识与互相协作的意识,使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建立目标意识,养成目标感和执行力,从而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组内,学生不仅可以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同组成员的需求和想法,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和互补。
3、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采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把班级的管理工作分散到各小组,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负责小范围内的管理任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增强班级的管理效率。
同时,教师在对小组进行监督时,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关注的重点和支持的力度,较少出现工作流程混乱等问题。
1、定期组建几个学生小组,以每组3至5人为宜,让他们自行选一个组长,并明确小组工作计划、目标和职责分工。
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
![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c4e4dbb680203d8ce2f24d9.png)
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东王中心小学杨彦玲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
在小组合作,和谐互助的课改之路上,我只是一名没有经验的探索者,今天这个主题我实在驾驭不了,只是把我在这方面的反思总结拿出来向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老师交流,恳请批评指正。
一、小组合作刚开始时,持怀疑态度1、互相说话。
2、容易走思。
3、递纸条方便了。
4、检测不出学生的真实成绩。
5、关系好,拉帮派;关系不好,找茬儿。
二、采取的办法1、见招拆招(疲惫不堪。
2、增加管理人员。
把一组 8人分成两个小组,每 4人有一个负责人,一组就有了两个负责人(组长和分组长。
8人合作时,组长负责安排; 4人合作时,组长与分组长各自安排。
三、让组内每个人都当“官儿” 。
学长——负责学习桌长——负责桌子整齐与否书长——负责书本摆放凳长——负责凳子摆放卫长——负责本组卫生纪长——负责本组纪律四、培训组长, 做到“全班一盘棋”1、衣——衣服是否干净、整齐,头发、身上无异味(个人卫生。
2、食——杜绝零食、垃圾食品和“三无”食品。
住宿生静音用餐,节约用餐(饮食安全。
3、住——座位周围卫生, 课桌上及课桌内卫生。
住宿生在宿舍的卫生、纪律(个人卫生、环境卫生。
4、行——校内不攀爬跑跳,校外守交通规则(校内安全、交通安全五、让奖励成为学生的“加油站”1、精神奖励—加分、称号、照相。
2、物质奖励——笔、本等。
通过小组合作, 学生在团体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群体的力量, 在为小组共同目标努力的同时,也在为班级共同目标努力,齐心协力完成共同的任务与目标,既有较强的凝聚力,也有较强的战斗力,促进集体建设的发展,促进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以上是我结合我校课程教学模式对班级管理的点滴体会和做法。
我诚心与大家交流,有什么不拖之处尽情指导,谢谢大家。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班级管理模式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52a7c115ff00bed5b9f31d8e.png)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班级管理模式初探2007-10-03 21:15:39.0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班级管理模式初探多年来,我在班级管理中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班级管理模式,效果不错,充分发挥出了合作教育的优势。
以下是我在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合作小组的分工原则及分工:1.在充分了解全班学生各方面的基础上,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
2.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同质分层,异质分组,在组与组间进行同层、同质的竞赛,在组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始终都处于受激励状态,不断地体验成功,造就具有成功心态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1)一般按四人一小组。
(2)学生按学习、思想、特长等方面自愿组合。
在此基础上,班主任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了调整,以利于小组活动的开展和互补性人际交往、互助的形成,考虑到了学生各方面的可比性。
在班委会、行政小组执导下,实现合作小组成员的进步;(3)实行全员管理班级制度,倡导“人人关心集体,人人当家作主”,把合作小组成员,按照班委会编制进行角色分工,有小组长、学习委员、文娱、体育委员等。
二.合作小组目标整体推进遵循以下方面:1.以贯彻《中学生守则》为目标的行为规范;2.参加集体活动(含合作小组)活动的内容、形成、目标的定位用以创造性的竞赛活动为内容的小组成员个人优势的带动;3.参加班级管理为己任的工作目标;4.以合作学习为主的小组成员互相帮助;5.以社会实践为内容的小组成员的集体活动。
三.合作小组实行了规范的量化管理与过程的动态管理相结合1.合作小组的管理以量化方式为主。
为此,班主任与全班学生一起,制定了详细的竞赛小组管理办法。
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学业成绩(作业情况、平时测试和检查、阶段性检测、期终考试、各种竞赛成绩等)、行为表现、社会实践等内容,具体地量化为可以操作的评分细则。
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73e2af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8.png)
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首先,小组合作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班级。
在小学班级中,教师面对着学生众多、个性差异性大、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等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会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如果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和交流,让每个小组内的学生都
能够得到相对应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的互相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
们的学习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有效地管理班级。
其次,小组合作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
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
学习、交流经验,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对集体的责任心。
小组合作可以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进一步逐渐启发学生兴趣爱
好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习惯。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和学习效果都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最后,小组合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小组内的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在同一组进行任务分工管理并互相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此外,小组合作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小组合作获得成功,要求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可以在不同方面、不
同层面进行应用。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更好地学习知识,教师可以更好地管理班级,同时还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校教育乃至人才培养作出一定
的贡献。
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c05204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b.png)
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引言:小学班级管理是保证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中,通常由一名班主任负责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但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育需求的多样性,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探索引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班级管理,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本文将就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小组合作的概念和特点小组合作是指在一定任务与目标下,多个成员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分工协作以实现任务的工作模式。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目标明确:小组合作的成员共同追求一个明确的目标或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
2. 分工协作: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通过互相协作和互相依赖,实现任务的完成。
3. 共同学习:小组合作不仅是一个任务的完成,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合作探讨、互相学习,提高个体和整体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二、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1. 班级分组:小组合作可以应用在班级的分组活动中。
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协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和合作。
小组合作还可以让学生有机会结交新朋友,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任务分工:小组合作可以应用在班级的任务分工中。
在班级管理的具体任务中,可以将任务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具体的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提高任务的完成效率和质量,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3.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可以应用在班级的学习活动中。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优势1. 提高班级凝聚力: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中,加强师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b82852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4.png)
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变革。
小学班级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也需要不断更新管理方法和手段。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小组合作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相互依赖,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这种集体努力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班级管理中来。
二、小组合作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就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也能够促进学生间的交流,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彼此,增进班级的凝聚力。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分析、思考和合作来解决。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进行。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形成一种相互监督和互相帮助的氛围。
通过小组合作,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们互相监督,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1. 小组合作可以用于学生的考试复习和作业完成中。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和复习。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2. 小组合作可以用于学生的班级活动和项目实施中。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负责不同的任务和角色,共同参与班级活动和项目实施。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3. 小组合作可以用于学生的纪律和行为管理中。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监督和互相帮助,共同维护班级纪律和行为规范。
这样可以减轻老师的反馈和处理工作,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1. 学生个性差异:小组合作需要学生们相互配合和合作,但是学生的个性有时会产生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小组合作竞争促进班级管理初探
作者:詹达意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5-0218-01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想要做到面面俱到,但有时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尽管班级管理好了,也能领略到其中的乐趣与成就感,却占了班主任们太多的时间与精力,似乎时间永远不够用,班中总有理不顺的事。
我在当班主任时,每天早出晚归,对学生苦口婆心的教导,而效果却未必见好,不仅累出了自己一身毛病,学生还埋怨班主任管得太死、太严。
一个班集体,由各种层次的同学组成,好差不均,班主任的管理有时难免不能及时到位。
怎样来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使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更有加有序呢?我一直在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办法,不仅要建立一个有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而且班主任还要当得轻松,当得愉快,真正达到享受工作的境界!
通过不断的探索,我发现利用小组合作竞争机制管理班级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小组合作竞争是指在对全班同学进行多方面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值日、参与班级活动,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提高小组整体及个人的竞争力,实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一种班级管理方法。
简要来说,小组合作竞争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合作,二是竞争。
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利用小组合作竞争的积极因素,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建立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将有利于班级的管理与建设。
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合理分组,精选组长
同质小组的划分是整个小组合作竞争管理模式实施的开始,也是整个小组合作竞争管理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
分组的总原则是利于合作竞争;利于活动开展;首先,和学生们一起商量评选组长的标准:
(1)热情、乐于为大家服务;
(2)做人做事公平公正,能在各个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有一定组织领导号召能力。
要让学生们明白,这些组长人选的确立很重要,因为很有可能你将来就在这样一位常务组长的“麾下”学习生活。
同时,设置这一环节,也是为组长在上任伊始就树立威信。
结合实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