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和评价内控
内控体系评价
内控体系评价
内控体系评价是指对一个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合规性和效率性。
评价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内部控制的设计评价:
- 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合理和有效。
这包括了解组织内的控制结构,包括流程、政策、程序、责任分配和授权等。
2.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
- 对内部控制的操作和实施进行评估,确定其在实际操作中的有效性。
这可能包括审查文件、记录、流程、报告和数据等。
3. 风险评估和管理:
- 评估组织对风险的认知程度和应对措施。
这包括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处理。
4. 合规性评价:
- 确保组织的运作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这可能需要考虑到行业的特殊要求和标准。
5. 信息和通信评价:
- 确保信息和通信在组织内部流动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这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递、沟通和记录。
6. 监督评价:
- 对监督机制和程序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包括内部审计、管理层监督、风险评估和反馈机制等。
7. 持续改进:
- 强调内部控制持续改进的重要性,这可能涉及审查现有控制措施、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计划等。
内部控制体系评价是确保组织运营有效性和风险管理的关键过程。
通过评估内部控制,组织能够识别并纠正潜在的问题,提高运营效率和合规性,减少风险,并保护组织的利益。
注册会计师《审计》知识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2014注册会计师《审计》知识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知识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一、内部控制的含义和要素1.含义和目标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2.对内部控制的责任——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
3.内部控制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二、与审计相关的控制内部控制的目标旨在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及对法律的遵守。
注册会计师需要了解和评价的内部控制只是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并非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
三、对内部控制了解的深度注册会计师通过询问、观察、检查和穿行测试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以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得到执行。
在进一步程序中,针对设计合理且得到执行的控制,实施控制测试程序,目的是要确定内控的有效性。
注意:第一,如果控制设计不当,不需要再考虑控制是否得到执行;第二,询问本身并不足以评价控制的设计以及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询问与其他风险评估程序结合使用;第三,除非存在某些可以使控制得到一贯运行的自动化控制,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的了解并不能够代替对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测试。
四、内部控制的人工和自动化成分信息技术在一些方面能够提高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但也可能对内部控制产生特定风险。
人工控制在处理需要主观判断或酌情处理的情形时可能更为适当,但其受人为因素影响,也产生了特定风险。
五、内部控制的局限性1.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2.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此外,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也会影响内部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
当实施某项控制的成本大于控制效果而发生损失时,就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8篇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8篇第1篇示例: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一、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财务报告准确性、合法性和完整性的重要制度和程序。
它通过规范企业活动、降低风险、促使员工依规操作,进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确保企业长期稳健发展。
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增强企业的信誉度,吸引投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控制环境评价:包括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层的诚信度、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等。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管理层的诚信度息息相关,只有管理层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才能建立起一个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
2. 风险评估:企业应对外部和内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人员风险等。
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价,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 控制活动评价:控制活动是指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而设立的程序和制度。
企业应对现有的控制活动进行评估,包括财务内部控制、运营内部控制、合规性内部控制等,确保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适当性。
4. 信息与沟通评价:信息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只有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良好的沟通机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应畅通无阻,确保信息的顺畅传递。
5. 监督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是持续改进的基础。
企业应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部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1. 自评: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自评的方式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制定评估标准和流程,对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自查自评,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外部评价:企业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
外部评价可以提供客观的、独立的评价意见,帮助企业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部门之一,负责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估和监督。
关于内控评价与监督情况
关于内控评价与监督情况评价,读音píngjià,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内控评价与监督情况【六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内控评价与监督情况1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落实自治区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合规管理监督为重点,严格、规范、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实施意见》(桂政办发〔2023〕188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发〔2023〕45号)《自治区国资委关于印发加强监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桂国资发〔2023〕24号)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建立健全内控体系,进一步提高管控效能(一)优化内控体系。
进一步树立和强化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内控理念,通过强监督、严问责和加强信息化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将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要求嵌入业务流程,促使企业依法合规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实现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的管控目标,形成全面、全员、全过程、全体系的风险防控机制,切实全面提升内控体系有效性,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造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二)强化集团管控。
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控机制,企业主要领导是企业内控体系监管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覆盖各业务领域、部门、岗位,涵盖各级子企业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
各企业应明确专门职能部门或机构统筹内控体系工作职责;落实各业务部门内控体系有效运行责任;企业审计部门要加强内控体系监督检查工作,准确揭示风险隐患和内控缺陷,进一步发挥查错纠弊作用,促进企业不断优化内控体系。
如何进行内部控制的了解、测试及评价
.
一、了解内部控制
二、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
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 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 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注:1211准则四十六条)
.
一、了解内部控制
谁对内部控制负责? 1、经营管理层 *最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负责。 2、董事会 *主要由常务董事和外部独立董事组成,负责内部 控制的治理、指导和监督。 3、内部审计人员: *负责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是主要监督工 作实施者。
内部审计的技巧和应用
---如何进行内部控制的了解、测试及评价
.
一、了解内部控制
一、了解的目的 内部控制是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内部
控制以识别潜在错报的类型,考虑导致重 大错报风险的因素,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 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认定 完整性 存在/发生 准确性/计价 准确性/计价 完整性/截止 存在/发生
.
三、了解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层面 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
四、识别和了解相关控制 (一)控制的类型 1、预防性控制:是为了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
生而采取的控制: 缺乏有效的预防性控制增加了数据发生错
报的可能性,特别是在相关账户及其认定 存在较高重大错报风险时,情况更是如此。
价格信息记录; (3)重要的处理程序,包括在线输入和更新
处理;
.输出文件、报告和记录; (5)基本的职责划分,即列示各部门所负责
的处理程序。 可用流程图进行记录
.
三、了解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层面 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
内控评价 工作总结
内控评价工作总结
内控评价工作总结。
内控评价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内部控制机制的评估和监督,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和经营稳定。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公司的内控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工作,现在我将对这次评价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们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明确了各项控制措施的范围和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比如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以及在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存在着一些隐患。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需要我们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其次,我们对各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通过实地走访和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了一些控制措施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比如一些员工对公司规章制度的了解不够,导致了一些违规行为的发生。
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及时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规范意识和执行能力。
最后,我们对内控评价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通过这次评价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内部控制机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公司的经营安全和稳定。
总的来说,这次内控评价工作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审计工作底稿之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内部控制(填)
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内部控制一、对控制环境的了解1、关键管理人员的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行为以下是我们可能会观察到的与关键管理人员的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行为相关的典型特征:∙企业已经向员工宣传员工守则或者等同于员工守则的政策,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企业文化强调诚信和合乎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高级管理人员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并以身作则。
∙企业进行相关沟通促进政策和文化得到一致的宣传。
∙管理层对员工违反已批准的政策和程序或员工守则的行为进行了适当的处理。
∙企业实施了适当程序,例如新业务承接程序、利益冲突程序和保密措施,并在整个企业内部对这些政策进行了充分沟通。
∙管理层设有舞弊热线,并对其进行监督和适当回应。
∙企业建立了举报政策以及相关的举报热线或道德热线,并在企业内部进行了相关的沟通,还包括投诉处理程序和可疑会计或审计问题的保密举报制度。
描述对管理层如何建立和保持重视诚信和合乎道德行为的文化的观察结果:在考虑企业的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的基础上,描述那些审计人员没发现但预期应当存在的与关键管理人员的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行为相关的特征。
2、管理层的控制意识和经营风格以下是我们可能会观察到的关于管理层的控制意识和经营风格的典型特征:∙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予以足够的重视,包括信息技术控制。
∙管理层会及时纠正他们所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
∙管理层在选择会计政策和做出会计估计时倾向于采取保守态度。
∙对于重大的会计和财务报告问题,管理层会向我们咨询。
在考虑管理层的控制意识和经营风格的特征的基础上,描述对管理层控制意识和经营风格的观察结果:在考虑企业的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的基础上,描述审计人员未发现但预期应当存在的与管理层控制意识和经营风格有关的特征。
3、管理层对胜任能力的承诺以下是我们可能会观察到的关于管理层对胜任能力的重视的典型特征:∙企业会计、财务和IT部门人员具备足够的胜任能力并接受足够的培训,能根据企业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处理业务。
内控评价和内控自评
内控评价和内控自评
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自评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由企业内部或外部的独立机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和审查的过程。
评价的目的是确定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作,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并发现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或风险。
内部控制评价通常由专业的审计师、内部审计部门或外部咨询机构进行。
内部控制自评则是企业自身对其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的自我评估和审查。
自评的目的是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内部控制的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并促进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
内部控制自评通常由企业的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主体和目的。
内部控制评价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主要是为了提供外部的保证和验证;而内部控制自评是企业自身进行的自我评估,主要是为了内部管理和改进。
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自评都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补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降低风险,保护企业的资产和利益。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提高经济效益,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措施、制度和方法。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防止欺诈行为,提高经营效率,增强经营者信心。
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目标的达成程度。
通过比较实际操作与规定流程的一致性,以及实际经营结果与预期目标的比较,评估内部控制对于达成经营目标的作用。
2. 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评估企业的资源使用效率,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财务资源等,来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 风险的控制程度。
通过评估企业的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等,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评估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合乎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来评估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的保护作用。
5. 合规性的评估。
评估企业是否合规经营,包括税法、劳动法、环境法等方面的合规,从而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1. 访谈法。
通过与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内控人员等进行访谈,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和执行情况,从而评估其有效性。
2. 文件检查法。
通过查阅企业的内部控制文件、制度和规范,了解其编制和执行情况,从而评估其有效性。
3. 抽样调查法。
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内控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从而评估其有效性。
4. 独立审计法。
通过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评估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5. 绩效评价法。
通过评估企业的经营绩效,包括财务表现、市场表现和社会责任表现等,来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目标的达成程度、资源的有效利用、风险的控制程度、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等方面来评估。
评价方法既可以是定性分析,也可以是定量分析,可以采用访谈法、文件检查法、抽样调查法、独立审计法和绩效评价法等多种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及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及解读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根据我国公司法和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制的一项指导性文件。
它主要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以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水平,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
下面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进行详细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目标;第二,评价的范围和方式;第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第四,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指标;第五,评价报告的编制和使用;第六,评价方法的说明。
首先,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目标是评价的基础。
指引明确了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管理和财务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措施和程序。
其目标是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经济高效地开展业务、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合规性,以及监督和防范风险,提高企业长期发展的能力。
其次,在评价的范围和方式方面,指引要求对企业内控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分为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进行评价。
评价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文件审查、场地检查等方式进行。
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评价前的准备、实施评价、报告编制和结果反馈四个阶段。
评价前要对评价对象进行了解,制定评价计划和程序。
实施评价则是按照指引所要求的评价内容和指标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
报告编制是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评价报告。
结果反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并跟踪评价的实施情况,促进内控的不断改进。
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指标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
对于每个要素,指引都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
例如,对于内部控制环境要素,评价指标包括企业文化、内控组织和人员等方面的要求。
评价报告的编制和使用是评价的最终阶段。
指引要求评价报告应包括评价过程的描述、评价结果的总结和改进建议等内容。
评价结果可以作为企业内控改进的参考依据,也可以用于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的需要。
银行内控评价
银行内控评价作为一家金融机构,银行内控是保护银行资产安全、客户权益、声誉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银行的内控进行评价,可以帮助银行管理者了解其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本文将从银行内控的定义、重要性、现状及其改进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银行内控的定义银行内控是指在银行内部建立的各种控制机制和制度,旨在确保银行资产安全、客户权益、风险管理、合规经营等方面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合规性。
内控包括制度控制、流程控制、人员控制和监督控制等方面,是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银行内控的重要性银行内控的建设至关重要,能够帮助银行防范风险、保障客户权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内控能够确保银行遵守法规、规范操作、防范风险、保护资产和客户安全,从而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银行内控的现状在当前的情况下,许多银行都面临内控问题的挑战。
一方面,由于竞争激烈,银行需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增强竞争力,但由于内控建设不足,银行可能会面临风险和损失。
另一方面,一些银行已经因为内控问题而受到监管机构的批评,例如,2019年香港中银集团因内控漏洞而面临监管处罚。
四、改进银行内控的措施银行管理者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进内控体系,包括:1.建立统一的内控制度和标准,确保所有银行的操作都符合相关的法规和规定;2.加强风险评估和控制,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范潜在的风险;3.提高员工培训和意识,加强员工对内控的监督和管理能力;4.改善业务流程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操作错误;5.建立良好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客户投诉,保障客户权益。
通过上述措施,银行可以进一步加强内控建设。
企业内控控制评价报告
企业内控控制评价报告1. 背景介绍企业内控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旨在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保护企业财产和利益,提高内部运营的效率和稳定性。
内控的目标是管理者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以便做出合理的决策和管理。
本报告对企业的内控控制进行评价,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与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内控机制,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 内控控制环境评价内控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的管理文化、企业价值观、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因素对内控形成的影响。
通过对企业控制环境的评价,能够了解企业内部是否存在合适的管理文化和组织结构,以支持内控的有效实施。
在本次评价中,我们发现企业对内控控制环境的重视程度较高,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文化和组织结构,员工素质较高,具备较强的内控意识和能力。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岗位职责划分不清,导致责任不落实等。
因此,建议企业进一步完善岗位职责划分和责任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全员参与内控的意识和能力,确保内控的有效实施。
3. 风险评估评价风险评估是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通过风险评估评价,能够了解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在本次评价中,我们发现企业风险评估较为全面,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并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然而,仍存在一些风险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控制,如新兴技术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等。
因此,建议企业进一步加强对新兴风险的认识和研究,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企业风险的有效控制。
4. 控制活动评价控制活动是指企业为控制风险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制度。
通过对企业控制活动的评价,能够了解企业是否建立了适应自身特点的控制措施,并且这些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地执行。
在本次评价中,我们发现企业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控制活动框架,并且这些控制措施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执行。
内部控制评价方案
4内部控制评价方案一、评价目的1.识别内部控制缺陷,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2.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3.促进企业合规经营,降低法律风险。
二、评价对象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3.内部控制效果。
三、评价内容1.内部控制设计评价1.1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覆盖企业各项业务。
1.2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企业实际情况。
1.3分析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流程不畅、责任不明确等。
2.内部控制执行评价2.1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如是否按照规定流程执行、是否存在漏执行现象。
2.2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效率,如是否及时完成、是否存在重复劳动等。
2.3分析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人员素质不高、设备不足等。
3.内部控制效果评价方法:1.文件审查:查阅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文件,如制度、流程、报表等。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收集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执行情况和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3.访谈:与企业管理层、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员工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内部控制实际运行情况。
4.现场观察:实地观察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如操作流程、现场管理等方面。
四、评价步骤1.成立评价小组:由企业内部审计、财务、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组成,确保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2.制定评价方案:明确评价目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确保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3.开展评价工作:按照评价方案,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4.分析评价结果:对评价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5.提出改进建议:根据评价结果,为企业内部控制改进提供具体建议。
7.报告审批:将评价报告提交给企业管理层,等待审批。
8.跟踪整改:根据审批结果,对内部控制进行整改,并跟踪整改效果。
五、评价周期1.定期评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控制评价,以了解内部控制运行状况。
2.临时评价:在企业发生重大事项、内部管理制度调整等情况下,进行临时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方案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方案内部控制评价,是从内部控制的全面性、适应性、有效性、重要性和制衡性各方面对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评价,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进一步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方案制定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XX市财政局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督查工作的通知》。
二、评价方法:1、检查内控建设资料。
按照市财政局督查内容落实对照清单的要求,逐一核实单位内部控制手册、管理制度等相关内容是否健全。
2、个别访谈。
与单位内部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首先,与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访谈,了解单位内部控制思想的建设程度;其次,与各部门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单位内部控制的整体现状;第三,与关键岗位员工进行访谈,了解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落实情况。
3、穿行测试法。
在风险评估、单位层面、业务层面、评价与监督四个层面分别选取业务作为样本,追踪该业务从最初起源直到最终在财务报表或其他内部管理报告中反映出来的过程,了解控制措施设计的有效性,并识别出关键控制点,分析风险防控措施是否完善,执行是否到位。
在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时,应当充分考虑下列因素:①是否针对风险设置了合理的细化控制目标。
②是否针对细化控制目标设置了对应的控制活动。
③相关控制活动是如何运行的。
④相关控制活动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
⑤实施相关控制活动的人员是否具备必需的权限和能力。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区分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及一般缺陷,以此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及运行是否有效三、评价措施内控控制体系包含三个层面:单位层面、风险评估层面、业务层面。
(一)、单位层面内控评价措施:1、为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组织是否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否符合内控管理要求,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价措施:(1)取得成立内控体系领导小组的通知,检查单位是否成立内部控制体系领导小组。
学校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学校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一、引言学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阵地,为了保障教育质量和提高办学效益,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评价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报告基于对学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评估,对学校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学校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价目标通过对学校内部控制的评价,目的是帮助学校发现和弥补内控风险,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升有效性和效率,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评价方法1.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程序的文档分析,对班级、部门和学校整体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估;2. 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程度和实施情况;3. 对学校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进行综合评估,并进行权重排序。
四、评价内容1. 内部环境评价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学校的道德风险、组织结构、积极氛围、人员素质等。
经评估发现,学校在建立道德风险预防机制、构建优化的组织结构方面存在不足。
应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培训,推行职责明确的组织架构,提升内部环境的健康度。
2. 控制活动评价学校的内部控制活动包括教学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管理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经评估发现,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表现出色,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应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及时编制与审计监督,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 信息与沟通评价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包括流程的逻辑性、信息的可靠性和传递的畅通性等方面。
经评估发现,学校在信息与沟通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内部交流平台的建设和规范,改善信息流通的透明度和实时性。
4. 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识别与评估是内部控制的前提,学校应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和实际存在的风险并予以管理和控制。
经评估发现,学校在风险识别和评估方面还需加强,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风险的排查与分析。
五、评价结果与改进建议1. 学校内部控制总体评价结果经综合评估,学校内部控制总体评价为中等水平。
2020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知识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导语】我们都是有梦想却不知道怎么努⼒付出的纠结体,是⼀个需要别⼈帮忙规划⼈⽣的幼稚派。
⽆忧考为⼤家整理“2020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知识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供考⽣参考。
更多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请关注⽆忧考注册会计师考试频道。
祝⼤家备考顺利! 【内容导航】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所属章节】 第七章风险评估 【知识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要素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体现风险意识)、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和对控制的监督五个要素。
⽆论怎样划分内部控制要素,注册会计师都应重点考虑某项控制是否能够以及如何防⽌或发现并纠正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存在的重⼤错报。
⼆、只了解与审计相关的控制 了解内部控制是必要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注册会计师需要了解和评价的只是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并⾮所有的内部控制。
被审计单位通常有⼀些与⽬标相关但与审计⽆关的控制,注册会计师⽆须对其加以考虑。
如果多项控制活动能够实现同⼀⽬标,不必了解与该⽬标相关的每项控制活动。
三、了解内部控制的深度[⽬的/程序/局限] (⼀)了解内部控制的⽬的 1.评价控制设计是否合理 设计不当的控制可能表明内部控制存在重⼤缺陷,不需要再考虑控制是否得到执⾏。
2.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 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不包括对控制是否得到⼀贯执⾏的测试。
(⼆)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 1.询问被审计单位的⼈员; 2.观察特定控制的运⽤; 3.检查⽂件和报告; 4.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测试]。
注意:询问、观察、检查、穿⾏测试的内容因交易⽽不同,见第9章、第11章第⼆节。
(三)了解内控能否代替控制测试 除⾮存在某些可以使控制得到⼀贯运⾏的⾃动化控制[⼀般控制],否则对控制的了解并不⾜以代替控制测试: 1.⼈⼯控制在某⼀时点得到执⾏,并不能表明在其他时点也有效运⾏。
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评估
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评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规范、高效和透明的运营。
为了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估其执行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评估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背景介绍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管理层针对风险管理和运营效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规范和程序,以确保资产的安全性、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业务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评估是指对内部控制措施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
二、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评估的重要性1. 发现问题和弱点:通过评估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弱点,从而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降低风险。
2. 提高效率和效益:评估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可以揭示运营过程中的低效率和资源浪费,从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和效益。
3. 保障资产安全: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评估可以帮助企业确保资产的安全,预防内部欺诈和不当操作。
4. 合规要求:很多行业和法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求非常严格,评估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可以确保企业达到合规要求。
三、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评估的方法1. 文件审查:通过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文件,包括制度、规范和程序,评估其与实际执行情况之间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2. 问卷调查:向关键人员发放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看法和评价,发现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3. 实地观察:观察企业的运营过程,了解内部控制措施在实际操作中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
4. 数据分析: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操作数据和风险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并发现异常情况和异常模式。
五、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评估的建议1. 长期定期评估: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评估不能只是一次性的工作,而应该是长期和定期进行的,以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多样化评估方法:采用多种评估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发现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精品方案)了解和评价内控整体层面
在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在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工作包括:1.了解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内部控制的审计,并记录所获得的了解。
2.针对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内部控制的控制目标,记录相关的控制活动。
3.执行询问、观察和检查程序,评价控制的执行情况。
4.记录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及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了解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内部控制形成下列审计工作底稿:1.C211:了解和评价整体层面内部控制汇总表2.C212:了解和评价控制环境3.C213: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过程4.C214:了解和评价控制信息系统与沟通了解和评价整体层面内部控制汇总表2.了解整体层面内部控制根据对整体层面内部控制的了解,记录如下:(1)被审计单位是否委托服务机构执行主要业务活动?如果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将对审计计划产生哪些影响?(2)是否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程序以保持适当的职责分工?这些政策和程序是否合理?(3)自前次审计后,被审计单位的整体层面内部控制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如果已发生变化,将对审计计划产生哪些影响?(4)是否识别出非常规交易或重大事项?如果已识别出非常规交易或重大事项,将对审计计划产生哪些影响?(5)在了解整体层面内部控制过程中是否进一步识别出其他风险?如果已识别出其他风险,将对审计计划产生哪些影响?3.信息技术一般控制采用的系统初次安装后对信息系统进行的任何重大修改、开发与维护拟于将来实施的重大修改、开发与维护计划本年度对信息系统进行的重大修改、开发与维护及其影响4.在整体层面了解内部控制的结论[注:表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形可能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发现了重大错报,而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没有发现,控制环境薄弱,存在高层管理人员舞弊迹象(无论涉及金额大小)等。
]了解和评价控制环境被审计单位:索引号: C212 项目: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编制:复核:日期:日期:一、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二、对胜任能力的重视三、治理层的参与程度四、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表五、组织机构六、职权与责任的分配七、人力资源的政策与实务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过程被审计单位:索引号: C213 项目: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编制:复核:日期:日期:表表了解和评价控制信息系统与沟通被审计单位:索引号: C214 项目: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编制:复核:日期:日期:表表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对控制的监督被审计单位:索引号: C215 项目: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编制:复核:日期:日期:一、持续监督二、专门评价表。
开展内控监督评价工作总结
开展内控监督评价工作总结
内控监督评价工作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自
身的内部控制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公司积极开展了内控监督评价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也遇到了一些挑战,现在进行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认真落实了内控监督评价工作的相关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
和评价标准,明确了评价的目标和范围,确保了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通过对各项内控制度和流程的评价,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某些部门在执行内控制度时存在流于形式、不够严格的情况,以及一些关键环节的控制不够到位等。
其次,我们在评价工作中重视了与各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及时收集了各方面的
意见和建议,使评价工作更加客观和全面。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为下一步改进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然而,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
在评价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部门对内控制度的
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比较普遍,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内控意识的宣传和培训。
此外,评价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对评价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负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内控监督评价工作是一项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工作,它对企业的
管理和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继续加强内控监督评价工作,不断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内控意识的培训和宣传,使全体员工都能够认识到内控对企业的重要性,共同推动企业内控工作的深入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和评价整体层面内部控制汇总表
1.整体层面内部控制要素
2.了解整体层面内部控制
根据对整体层面内部控制的了解,记录如下:
(1)是否委托其他服务机构执行主要业务活动?如果被审计单位使用其他服务机构,将对审计
计划产生哪些影响?
被审计单位没有委托其他服务机构执行主要业务活动。
(2)是否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程序以保持适当的职责分工?这些政策和程序是否合理?
被审计单位制定的相关政策和程序以保持适当职责分工的有:《组织架构》、《岗位说明书》、《业务层面的控制活动》等。
这些程序较合理。
(3)自前次审计后,被审计单位的整体层面内部控制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如果已发生变化,将
对审计计划产生哪些影响?
相比前次审计,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内部控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4)是否识别出非常规交易或重大事项?如果已识别出非常规交易或重大事项,将对审计计划
产生哪些影响?
通过了解识别出被审计单位的一些非常规的重大交易,主要有:采用委托代销、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使用产品和设备抵偿所欠货款;转让土地使用权给关联方上海市华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母公司做抵押担保等,详见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财务部部长获得的“2010年非常规或重大交易事项记录”。
这些发现将使我们向这些重大或非常规交易事项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
(5)在了解整体层面内部控制过程中是否进一步识别出其他风险?如果已识别出其他风险,将
对审计计划产生哪些影响?
没有识别出其他风险
3.信息技术一般控制采用的系统
初次安装后对信息系统进行的任何重大修改、开发与维护
拟于将来实施的重大修改、开发与维护计划
目前无重大修改、开发与维护计划,被审计单位对信息系统进行的大多都是日常简单维护。
本年度对信息系统进行的重大修改、开发与维护及其影响
不存在
[注:表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形可能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发现了重大错报,而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没有发现;控制环境薄弱、存在高层管理人员舞弊迹象(无论涉及金额大小)等]
了解和评价控制环境
一、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
二、对胜任能力的重视:
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过程
了解和评价控制信息系统与沟通
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对控制的监督
一、持续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