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小故事

合集下载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1.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鲍叔牙为了救父亲,割股献血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鲍叔牙的父亲被敌军俘虏,敌人要求他出示自己的高德,否则就将杀死他的父亲。

鲍叔牙辗转思考,最终决定割下自己的股肉,用以证明自己的孝心,救父于危难之中。

2. 战国时期,孟子为了教育学生,选择在梁山伐木的故事战国时期,孟子作为一位优秀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选择在梁山伐木来教育他的学生。

孟子选择这个地方因为梁山上风景秀丽,飞瀑泉声,希望学生在如此美丽的自然环境中,能够更加专注和用心学习。

3. 汉朝时期,刘备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汉朝时期的刘备,为了求援于曹操,放弃了所有的随从和兵马,独自骑着一匹马千里走荆襄。

刘备的独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众的忠诚和担当。

4. 相国寺,唐代玄奘取经的故事唐代唐太宗年间,佛教高僧玄奘出生在陕西宝鸡,为了取经,他穿越沧海,踏过山川,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到达了印度。

在他取经之路上,有一个重要的地点就是位于西安的相国寺,这个寺庙成为了他向西方求取佛经的起点。

5. 宋朝时期,岳飞对抗金军的故事北宋时期,南方遭受金国的威胁,岳飞作为南宋的将领,奋勇抵抗金军的入侵。

他率领军队一次次与金军激战,展现了坚守家国的决心和勇武精神。

6. 五代十国时期,杨家将的英勇事迹五代十国时期的杨家将,是指杨业及其家族的后代。

他们以忠诚、聪明、勇敢而闻名。

在他们的带领下,他们一次次在战场上打败敌人,保卫了自己的家园。

7. 明朝时期,钟馗降妖伏魔的故事明朝时期,钟馗作为一位神仙,专门降妖伏魔。

他经常在夜晚巡逻,保护百姓的安宁。

钟馗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形象之一。

8. 清朝时期,岳阳楼的传说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是古代文化遗址之一。

岳阳楼有一段传说,说是岳阳楼的“开山之祖”萧照被水怪吞噬,他的爱人陆李义丧失双眼后,借下载郡字写得一副对联:“开山设法定湖神,哀哭无知声月近”,让人感叹历史的沧桑变化。

9.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古代文人趣闻故事

古代文人趣闻故事

古代文人趣闻故事故事是历史传承的主要途径,故事取材于历史,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古代文人趣闻故事。

古代文人趣闻故事1:孟母断机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就逃回了家。

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

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

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

”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而成为“亚圣”。

古代文人趣闻故事2: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历史名人简短小故事精选五篇

历史名人简短小故事精选五篇

【导语】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从古代到现代名⼈成千上万,他们的故事源远流长,想必每个⼈都听过⼀些名⼈事迹。

下⾯是⽆忧考分享的历史名⼈简短⼩故事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篇⼀】历史名⼈简短⼩故事精选 郑和 明朝时候,有个着名的航海家,曾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

他们历尽千⾟万苦,战胜过数想不到的困难,先后访问了三⼗多个国家,最远到过⾮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传播了我国古⽼的⽂化和⽣产技术,促进了中国和亚⾮各国⽂化、经济的交流,这些远航是世界航海的创举。

这个航海家就是郑和。

郑和是云南昆阳⼈。

⼩的时候,他的祖⽗和⽗亲曾经乘着⼤船,去过很远很远的地⽅。

每逢他们归来,⼩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

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的⼼灵⾥扎下了根。

他多么盼望⾃⼰也能驾着⼀条船去远航啊!可是他不太⼩,驾驶不了⼤船,他就经常做些⼩船玩。

⼩郑和找来纸,叠了许多⼩船。

他把⼩船放在⽔⾯上,让微风把它们吹向远⽅。

他⽬送着顺⽔飘荡的⼩船,⼼中有了远航的愿望。

郑和暗暗下定决⼼:长⼤以后,⼀定要做个航海家,像祖⽗和⽗亲那样,乘上船,到很远很远的地⽅去。

渐渐地,郑和不再叠纸船了。

只要⼀有空⼉,他就围着造船的叔叔、伯伯们转,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法牢牢地记在⼼⾥。

这⼀天,郑和捡了⼀些碎⽊条和⼩⽊⽚,在屋后的空地上,⾃⼰悄悄地造起⼩⽊船来啦! 郑和⼀⼼⼀意地造船,把别的事情都丢在了脑后边。

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

没⽤多少天,郑和就造出了三⼗多只⼩⽊船。

船造好了,郑和的欢喜劲⼉就甭提了!⼀天,他把⼩⽊船都运到湖边,⽤绳⼦⼀只⼀只地连起来,郑重地放到⽔⾥,系在⼤船后⾯。

看着⾃⼰造的⼩⽊船排成了队,郑和⾼兴地⼜蹦⼜跳,嘴⾥喊着:“我的船下⽔啦!我的船下⽔啦!” 伙伴们好多天没看见郑和了,听到他的喊声,都跑过来,⼀看:“嗬,郑和造了这么多船啊!真是太好啦!太好啦!”⼀个个都⾼兴得拍起⼿来。

郑和⼀本正经地说:“我的船队就要出发了,你们愿意做我的⽔⼿,跟我去远航吗?” 孩⼦们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愿意!” 郑和让伙伴们上了⼤船,他⾃⼰当船长,等伙伴们拿起船桨,就⼤声说:“现在起航!” 孩⼦们⼀齐划起船来,三⼗多只⼩⽊船跟在⼤船后⾯,像⼀条长龙似的在⽔⾯上游动。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故事一:愚公移山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住在山脚下。

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巨大的高山,一座叫北山,一座叫南山。

每天愚公都需要绕过这两座山才能离开家门。

由于山势险峻,路程非常远。

但愚公始终相信只要努力,就能移山。

终于,上天被他坚定的信念所打动,派来了两个仙人帮助他移山。

在愚公和仙人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时间,北山和南山终于被移走,愚公的家门前留下了一片平坦的大地。

故事二:孟母三迁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母亲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

据说,孟子小时候住在一个陋室里,周围的环境很不好。

为了给孟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次迁居。

第一次迁居是为了远离市场的喧嚣,第二次迁居是为了远离墙上的鼓声,第三次迁居是为了远离邻居家的猪叫声。

孟子的母亲希望通过改善孟子的学习环境来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最终孟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故事三:韩非子的破釜沉舟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他在战国时期为齐国的宰相。

据说,在韩非子被秦国俘虏后,他下令将船上的锅全部铲掉,并烧毁了船只。

他的目的是告诉敌人,自己已经不再有后路可退,必将全力以赴,争取胜利。

这种坚决的态度和决心使得敌人望风而逃,最终韩非子成功逃脱,并在后来为齐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故事四:琴棋书画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被称为四艺,是文人士大夫必修的学科。

这四项技艺代表了高雅的文化修养和人才素质。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们都会精通其中的一项或多项。

他们通过研习琴棋书画,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质,还可以在琴棋书画的交流中增进友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故事五: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之一。

这篇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描写楼上楼下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范仲淹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仿佛在读者面前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激发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故事六: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文人轶事八则

文人轶事八则

7.兄妹戏丑
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询,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战不休。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3.郑板桥学书法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2. 好联不打折
郑板桥为清代知名的书画家,诗词能力更佳,常有绝妙辞令人叹服。一位盐商为了巴结京里来的大官,心想:“若能请知名的郑板桥才子写副六尺大对联,必定光彩异常:”因此就当面向郑板桥提及此事,郑板桥开价一千两。盐商为了要节省开销,要郑板桥打五折。郑板桥二话不说,当场提笔就写,写出了上联:“龙虎山中真宰相”,就给了盐商。商人看了作品气势不凡,句子又好,十分高兴,连忙就问下联?郑板桥不慌不忙的说:“跟你说好是一千两,你钱只给一半,所以字也写给你一半就好!”盐商求墨宝心切,不得已只好乖乖地再奉上另外五百两。郑板桥于是继续写了下联“麒麟阁上活神仙”。最后两方都高兴地谱下这段佳话。

古代文人的读书故事

古代文人的读书故事

古代文人的读书故事
古代的文人,尤其是那些有成就的文人,他们的读书故事总是让人感到敬佩和感动。

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下面是几个古代文人的读书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的求学精神。

一、孔子韦编三绝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读书故事被传为佳话。

据传,孔子为了研究周易,经常翻阅无数次,一直到他去世。

他的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孙敬头悬梁
孙敬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学者,他的读书故事也非常感人。

据《太平御览》记载,孙敬为了克服瞌睡,将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这样一旦他睡着,头发就会被拉痛,从而保持清醒。

这种坚定的读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苏秦锥刺股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读书故事同样感人。

据《战国策》记载,苏秦为了学习兵法,曾经锥刺股,用疼痛来保持清醒。

这种为了追求知识而忍受痛苦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车胤囊萤夜读
车胤是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和官员,他的读书故事非常有趣。

据《晋书·车胤传》记载,车胤为了晚上能够读书,用萤火虫的亮光来照明。

这种利用环境创造条件读书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些古代文人的读书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够取得成就。

他们在求学的过程中,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才成为了我们心中的伟人。

让我们向他们学习,用勤奋和执着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古代名人勤学小故事

古代名人勤学小故事

古代名人勤学小故事古代名人勤学小故事在学习的道路上,只有不断的进取,才会获得成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名人勤学小故事,欢迎阅读!古代名人勤学小故事1一、下帷读书【解释】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

【故事】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人物】董仲舒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悬梁刺股【解释】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形容刻苦学习。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人物】苏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他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孙敬,字文宝,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东汉著名政治家,纵横家。

“纵横家”往往出现于割据分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的年代。

中国文人传说故事

中国文人传说故事

中国文人传说故事
中国文人传说故事有很多,以下列举一些著名的故事:
1. 贾谊送履:履是一种古代的鞋子,传说贾谊是汉朝时期的一位文人,他因为父亲去世,家境贫寒,为了能上学,贾谊决定把自己唯一的一双履子送给了好友。

后来,贾谊凭借才华成为了一位宰相,这个故事讲述了贾谊勤奋上进、乐于助人的品质。

2. 曹植送壶:曹植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经常以诗词送礼,有一次他送给刘备一件壶。

刘备对于壶的形状不满意,曹植于是在得知刘备将要宴请来宾的时候,迅速写下了一篇《洛神赋》送给刘备。

刘备看到曹植的诗词后非常赞赏,因此改变了对壶的看法。

这个故事讲述了曹植诗才出众、善于赠礼的才情。

3. 杜甫《月夜忆舍弟》:这是唐代文人杜甫的一首诗。

诗中杜甫怀念已故的弟弟,描述了他在月光下回忆与弟弟在一起的往事,以及对弟弟早逝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家人、亲人的爱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思考。

4. 苏轼《赤壁赋》:这是北宋文人苏轼创作的一篇描述赤壁之战的散文,以饱满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展示了文人对历史的情感和对志士的赞美。

这篇赋后来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5. 辛弃疾《水调歌头》: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人,这首词是他在战乱时期表达豪情壮志的作品之一,描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士兵们的赞美。

这首词以其雄浑激昂的语
言和形象描写,成为了辛弃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以上所列举的故事和作品都展示了中国文人的情怀、才华和对社会的关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古代勤劳的典故

中国古代勤劳的典故

中国古代勤劳的典故1、囊萤映雪晋代的车胤和孙康为了学习,夜晚点不起灯,车胤夏日里就捉萤火虫装在绢袋中照明,而孙康则在冬夜下大雪时,映着雪光读书。

2、悬梁刺股汉代孙敬读书非常勤奋,他拿一根绳子系在头顶上,绳子另一端挂在屋梁上,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

最终成为当世大学者。

战国时苏秦出身寒微,但他读书非常勤奋,如果昏昏欲睡,就自己拿一把锥子来刺击大腿,最后苏秦终于学成满腹经纶,挂六国相印。

3、凿壁偷光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

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

当地一个大户人家有许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工,不要报酬。

主人很惊奇,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得到主人的书,全部读完它。

主人很受感动,就用书作报酬资助他。

后来,匡衡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

4、焚膏继晷韩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尚儒术,以提倡古文为职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年少时便中进士第,但因个性不适官场,一辈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颇有失志之感,《进学解》这篇作品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

5、孙康映雪孙康年轻的时候家中贫穷,但是非常喜欢读书。

有一天晚上下雪了,酷爱读书的孙康当时就想:既然这么亮,能不能看书呢?他回屋取出书来一试,果然能看得清。

于是,孙康顾不上屋外的寒冷,天天晚上坚持在雪地里看书,后来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大学问家。

6、以荻画地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

太夫人用芦苇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致力读书。

7、负薪挂角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8、手不释卷三国时代,东吴大将吕蒙,因家境贫困,无法读书。

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

古代文人有趣的故事

古代文人有趣的故事

古代文人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例子:
1. 苏轼误把鱼当作蛇:宋代文学家苏轼在担任杭州通判时,有一次在西湖边看到一个渔民抓到了一条大鱼。

苏轼好奇地问渔民那是什么鱼,渔民告诉他那是鳜鱼。

苏轼回家后,写信给朋友欧阳修,说:“今日在西湖见一蛇,味甚美。

”欧阳修回信说:“鳜鱼岂是蛇?”苏轼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把鳜鱼误认为是蛇了。

2. 杜甫丢驴:唐代诗人杜甫一次在途中骑驴,遇到一位朋友,朋友问他:“你为什么骑驴?”杜甫回答:“骑驴便于写作。

”朋友说:“骑驴确实方便,但是山间小路崎岖,万一驴子跑了怎么办?”杜甫说:“不会的,我拴在树上了。

”然而,当他们到达目的地时,杜甫发现驴子真的跑了。

3. 白居易赋诗救鸡: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洛阳任职时,有一天听到一位老太太哭诉她的鸡被狗咬死了。

白居易为了安慰老太太,为她写了一首诗:“莫怪老妇泪纵横,只为鸡犬不相容。

今日畜生能咬鸡,明日恐将咬人凶。

”老太太听后破涕为笑,感激不已。

4. 辛弃疾与猪: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江西任职时,有一次在市场上看到一个农民卖了一头猪。

辛弃疾问农民:“你这头猪多少钱?”农民说:“十文钱。

”辛弃疾给了农民十文钱,然后对猪说:“猪啊猪,你这么值钱,为什么不自己去卖?”猪听到这话,居然真的摇摇晃晃地走到市场去了。

辛弃疾笑着说:“看来这头猪也是个识货的。


这些故事展示了古代文人的风趣幽默和率真个性。

古代关于诗人的小故事

古代关于诗人的小故事

古代关于诗人的小故事我们学了那么多古诗,知道那么多诗人,那么你知道古代关于诗人的小故事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1.喜欢游山玩水的风流才子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年轻时,他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风流才子。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故欧阳修常以“庐陵欧阳修”自居,欧阳修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文忠公。

累赠太师、楚国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六月二十一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五十六岁,三年后,即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父亲去世。

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因为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到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

可是,天才少年的科举之路却很坎坷。

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和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欧阳修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了。

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春天,由胥偃(翰林学士)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

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在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古代文人故事

古代文人故事

古代文人故事观古往今来,历史故事一直是承接历史展望未来的桥梁,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古代文人故事。

古代文人故事1:李白和汪伦的故事桃花潭,在安徽省南部青弋江的上游(今泾县水车公社境内),是个风景幽美的地方。

这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唐朝时候,桃花潭边,有一个出身贫寒的青年人,名叫汪伦。

汪伦家贫读不起书,但很爱听诗书;每次到田里干活,经过村头的私塾,见老先生讲诗书,总是悄悄地在窗边听一会。

当时,诗人李白已名扬天下,汪伦很喜爱他的诗。

他常常想:要是我能亲眼见到李先生一面,那该是多么幸福啊!这一年春天,李白从宣城的敬亭山下来到泾县城边的水西。

当时,水西是泾县的风景胜地:翠竹亭亭掩古塔,泉水潺潺绕寺前。

李白很喜欢这个地方,在此玩赏了数日,作了不少诗,还恋恋不想离开。

李白来到水西,不知怎么被汪伦知道了。

他非常高兴,驾一叶小舟,顺着青弋江的碧波来到了水西。

他上了岸,一眼就看到一个风流儒雅文士,站在古寺前观赏烟霞,浏览风光。

他从旁边一个游客口中得知,这人就是李白。

他欣喜地走上前去,倒身就拜:“先生,久仰了!”李白吃了一惊,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布衣打扮、素不相识的俊俏后生,他眨眨眼想了想说:“年轻人,你找错人了吧?”“没有,”汪伦咧开嘴笑了,“我找的就是你,李青莲先生。

”“哦,找我有什么事?”李白含笑问道,他觉得这青年人很有趣。

汪伦又打了一躬,说:“我叫汪伦。

听说先生喜欢饮酒吟诗,今特来奉告,有一个好去处,不知先生可愿前往?”李白一听,正中下怀,急忙问道:“在什么地方?快告诉我。

”汪伦指着闪闪发光的青弋江,说:“在这条江的上流,我就住在那里;那里有一个桃花潭,岸上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真的?”李白到泾县数日,还不曾听说有这么个好地方,于是他怀疑地问道:“果真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千真万确。

”汪伦点点头,“不知先生可想去游一游?”李白从汪伦那诚实的眼神中看出,这个青年人决不会撒谎,于是欣然应道:“去,我一定去!”“那好。

古代文人励志的故事

古代文人励志的故事

古代文人励志的故事古代文人励志的故事古代文人励志的故事1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

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

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

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

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

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

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古代文人励志的故事2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

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

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

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古代文人励志的故事3三国时蜀国在诸葛亮死后,由蒋琬主持朝政。

蒋琬力守诸葛亮旧制,使蜀国安全如故。

:蒋琬属下有个官吏杨戏,此人性情孤僻,沉默寡言。

一天,蒋琬来了,众僚属纷纷站起肃立,只有杨戏和平时一样,伏在案上看材料。

蒋琬见他工作认真,便上前说话,但杨戏对蒋琬的话不置可否,很少回答。

有些人对杨戏这种目无长上的作风看不惯,蒋琬却不以为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杨戏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总比说违心的话好。

杨戏不回答我的问题,是有他的为难之处,若表示赞同我的"话,他心里却不同意,若公开表示不赞同,又顾及我的尊严,因此只好沉默不语。

这倒是他爽快的地方,我不能责怪他。

督农官杨敏,喜欢背后议论人。

有一天与同僚议论起蒋碗来,其他人一味说蒋琬好,有的甚至把蒋琬与诸葛亮等量齐观,杨敏不服气,他说:新相有德有才,但哪能与前相比?我看新相做事有些糊涂,实在不及已故的诸葛丞相。

古代文人求学的故事

古代文人求学的故事

古代文人求学的故事《古代文人求学的故事篇①:《匡衡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特别想读书,可是家里穷,晚上点不起灯。

他家隔壁每天晚上都会点起明亮的灯烛。

匡衡发现,邻居家的灯光能透过墙上的一点缝隙照过来。

于是,他就把那个小缝隙像小老鼠打洞一样慢慢凿大了一些。

每天晚上,匡衡就借着这一丝一缕透过来的光,趴在那里如饥似渴地读书。

寒来暑往,他从未停止。

有时候冬天,那小洞里透进来的风冷飕飕的,但匡衡也不在乎,整个人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匡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对读书的强烈渴望,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学习知识。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学习的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像匡衡家没钱点灯这种不利的情况,但只要我们有一颗渴望知识的心,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自立自强,就一定能在学习之路上不断前行。

孩子们啊,要是你们在学业中碰到问题,可别轻易放弃,得像匡衡一样想方设法去克服,要有这样的自立精神才能学有所成。

篇②:《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小时候听说夏天的萤火虫尾巴会发光,有天晚上,他就把几只萤火虫抓起来放进一个白色的布袋子里。

那些小萤火虫在袋子里一闪一闪的,就像一个个天上眨着眼的小星星,把黑暗的夜晚照出了一点亮光。

车胤就拿着这个装满萤火虫的袋子坐在院子里读书。

可是那些小萤火虫很调皮呀,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飞到那儿,车胤就小心翼翼地整理袋子,不让萤火虫跑掉。

随着夜越来越深,人也越来越困,但车胤看着袋子里的亮光,又振作起精神继续读书。

车胤这小机灵鬼,他从平凡的萤火虫身上找到办法来解决夜晚没灯读书的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要获取知识,就要有勇气去尝试各种办法。

不要害怕过程有多艰辛,像车胤抓萤火虫时可能会失败很多次,但他成功后就很好地利用了萤火虫的微光。

小朋友们,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勇敢地去探索新途径,实现自己的梦想。

篇③:《孙敬悬梁刺股之悬梁》孙敬小时候读书非常勤奋。

有一天,他读书读着读着就困得不行了,脑袋一点一点的,就像小鸡啄米似的。

这可怎么行呢?他看到房梁,突然灵机一动。

自强不息的古代名人故事

自强不息的古代名人故事

自强不息的古代名人故事自强不息的古代名人故事(篇1)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号山谷。

他出自苏东坡门下,诗与东坡齐名,当时人称他们为“苏黄”。

黄山谷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他不只有文名,也非常的孝顺,也因为这个原因,而遇到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大事。

山谷中进士后,二十六岁就被朝廷任命为芜湖地方知州。

有一天午睡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走出衙府,来到了一户人家前。

门口有一位老婆婆,站在一张摆着一碗芹菜面的供桌前。

婆婆手上拿着香,一边呼喊着:“某某人!回来吃面了。

”山谷不自觉的端起面来就吃,吃完后就走回衙府中去了。

醒来后,梦中之事,历历在目,口中还留有芹菜的香味呢,让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午睡梦中他又来到了昨天的地方,而口中还留着芹菜的香味,山谷不禁惊醒,飞快的爬起来穿好衣服,循着昨天日梦中所记忆的路走去,最后来到一户人家,主人正是昨天梦中见的婆婆。

山谷便问她昨日吃面之事。

婆婆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日,因为她生前最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每年在她忌日这天,我都会供一碗芹菜面,喊她回来吃。

”山谷问她女儿去世多久了,婆婆说:“已经二十六年了。

”山谷心想,自己今年也正是二十六岁,而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

诧异之余,就跟婆婆聊起她女儿在世时的种种情形。

婆婆说,她女儿在世时非常喜欢读书,而且吃素信佛,也很孝顺,在她二十六岁前还说一定会回来看她的。

婆婆并指着屋中一个大木柜说,她女儿生平所看的书,全都锁在里面,只是不知道钥匙放到哪里去了。

奇怪的是,山谷那时突然记起了,以前放钥匙的地方,并且找出钥匙打开木柜,在里面发现了许多文稿。

他仔细一看,大吃一惊,原来他今生每次参加考试所写的文章,竟一字不差全在这些文稿中。

至此,山谷心中已完全明白了,这老婆婆就是他前世的母亲啊!于是将婆婆接回衙府中,奉养余年,后来他走上了参禅悟道的路。

清代的文学家袁枚,在听到这个故事后,不禁叹息道:“书到今生读已迟”。

前世今生,牵牵绊绊,看似玄奇,未必子虚。

在人生中,一些偶然的相遇,一些隐约的记忆,一些反复的梦境,也许其中就包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因缘呢!自强不息的古代名人故事(篇2)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医学家。

古代隐士的名人故事

古代隐士的名人故事

古代隐士的名人故事一、许由洗耳1. 故事内容•许由是上古时期的一位高洁之士。

当时尧帝想要把君位传给他,认为他有贤德,可以治理天下。

然而许由却坚决拒绝,他认为自己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

他觉得尧帝的话玷污了自己的耳朵,于是跑到颍水边去洗耳。

这时他的朋友巢父牵着牛犊来饮水,看到许由在洗耳,就问其原因。

许由把尧帝让位于他的事情告诉了巢父。

巢父听后,不仅批评许由隐居不深,还觉得许由洗耳的水会污染自己的牛犊,于是牵着牛犊到上游去饮水了。

这个故事反映出许由对名利的极度淡泊,他不愿被世俗的权力和地位所束缚,只希望在大自然中过着宁静的隐居生活。

2. 意义•许由的行为成为了后世隐士们所敬仰的典范,他所代表的是一种纯粹的精神追求,即远离政治纷争和功名利禄,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这种精神对中国古代文化中隐逸文化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后世许多文人墨客在仕途不顺或者对官场黑暗感到失望时,都会想到许由的故事,从而萌生出归隐的念头。

二、陶渊明归隐田园1. 故事内容•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

他早年也曾有过济世的抱负,做过一些小官,如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

但是他身处官场,深感官场的黑暗和虚伪。

在他做彭泽县令时,上级官员来视察,要求他束带迎接。

陶渊明不堪忍受这种屈辱,于是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便辞官归田。

他回到田园后,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亲自耕种,自给自足。

他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如归园田居组诗,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的生活场景。

2. 意义•陶渊明的归隐是对当时黑暗官场的一种反抗。

他的行为和他所创作的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派,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让后世看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价值,也为那些在仕途上不如意或者对尘世喧嚣感到厌倦的人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

他的归隐精神体现了对独立人格和自由生活的追求,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的文人雅士去寻找自己内心的宁静之所。

我国古代文人的故事

我国古代文人的故事

我国古代文人的故事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层出不穷,他们用文字书写着自己的故事,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篇章。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古代文人的世界,聆听他们的故事。

一、屈原与《离骚》屈原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离骚》被誉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屈原的故事充满了悲壮与忠诚。

他因忠诚于楚国而被奸臣陷害,最终流放江南。

在流放期间,屈原创作了《离骚》,表达了他对楚国的热爱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慨。

他用诗歌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他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在创作《史记》的过程中,历经磨难。

他因直言进谏而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

然而,他并未因此屈服于命运,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忍辱负重,完成了《史记》的创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实资料。

三、李白与《静夜思》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飘逸、豪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绘了他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景。

李白一生漂泊不定,他的诗歌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四、苏轼与《赤壁赋》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

《赤壁赋》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散文描述了他与朋友在赤壁游览时的所见所感。

苏轼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他的文字既豪放又婉约,展现了宋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五、郑板桥与《竹石图》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作品以竹子为主题,风格独特。

《竹石图》是郑板桥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以竹子和石头为素材,通过简洁的笔触表现出竹子的坚韧和石头的坚硬。

郑板桥在画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哲学,表达了他对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的追求。

这些古代文人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坚持信念、勇往直前,就能创造出令人感动的篇章。

精彩古代历史名人故事精选

精彩古代历史名人故事精选

精彩古代历史名人故事精选精彩古代历史名人故事精选【篇一】蒲松龄屡考不中,回到家乡蒲家庄,除了教书之外,便是将满腔的忧愤都倾注在《聊斋志异》上,从不与官场来往。

一日,他忽然接到宰相一份请帖,上面写着:“请吃半鲁。

”蒲松龄对此类请帖深恶痛绝,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当官的还只顾吃喝玩乐。

于是,对送请帖的来者说:“我身体不佳,不能前往,请宰相谅解。

”其妻在一旁听到丈夫不去赴宴,认为不妥,对蒲松龄说:“这样做不好,一是人家是宰相;二是您和宰相以前同窗共读,当了官没忘旧友。

不管从哪方面说,都应该去。

”蒲松龄沉思良久,最后还是决定赴宴。

来到宰相家里,席宴开始,只见两位使女抬着一盆鱼汤送上桌来。

宰相说:“请包涵,小弟入官以来,一直默守清廉,不涉烟尘。

此非席宴,不过想请尊兄尝试一下怎么浑水摸鱼而已,只有悟此奥妙,才可步入尘世。

”蒲松龄闻此,很是不悦,认为人生就该着污泥而不染。

于是想了个法子,来日回敬宰相。

事隔数日,果然,蒲松龄采用同样的方式宴请宰相。

宰相接到“请吃半鲁”的请柬之后,欣然前往。

看到茅房破屋,心里不由产生一种怜悯感。

想当年,同窗共读,老兄的学识远远超过自己几倍,只因性情刚直,对世态炎凉怀有不满,加之无钱打点各级考官,竟落到如此地步。

欲取银两救助,蒲松龄坚决不收。

只和宰相叙旧,却不提开宴一事。

宰相感觉腹中饥饿,不时地到屋外张望太阳,但直到太阳偏西,仍没有入席的动静。

宰相饿得实在憋不住了,问蒲松龄:“尊兄何时置宴?”蒲松龄随口答曰:“一日三餐已毕,您又吃足‘半鲁’,为何还要设宴?”宰相恍然大悟,鲁的下面,明明是个“日”字,我叫他吃了上头,他却叫我吃下头。

这个含义可不一样呀,这个下头吃进去,不是满肚里的太阳吗?这不是明明劝我当个怀抱太阳的明官吗?宰相虽挨了一天的饿,但领悟了做官的道理。

请帖“请吃半鲁”,宰相用上面“半个鲁”请蒲松龄“尝试一下怎么浑水摸鱼而已,只有悟此奥妙,才可步入尘世”。

而蒲松龄却依旧“着污泥而不染”,巧用下面“半个鲁”劝诫老朋友应“当个怀抱太阳的明官”,让宰相领悟了做官的道理。

古代文人趣事

古代文人趣事

古代文人趣事古代文人趣事第一篇宋人江休复在其笔记《醴泉笔录》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唐末昭宗李晔作为傀儡皇帝,时时得看大军阀朱温的眼色行事,于是昭宗就以豢养猴子聊以度日。

或许是因为昭宗身边都是朱温耳目,少有亲信,可怜的昭宗皇帝就把一只最喜爱的猴子当做心腹看待,给它穿上最艳丽的衣服,甚至给这只猴子加官晋爵,并赐其封号为“孙供奉〞。

后来朱温看到时机成熟了,就杀害了唐昭宗和他的儿子哀帝李柷,自己做了皇帝,即后梁太祖。

朱温在接见前唐臣子们以示尊荣时,竟然将此猴也当做贵宾牵引到自己身旁安位落座,这只颇通人性的猴子瞧见常常坐在龙椅上的主子爷换了别人,立即就从座位上弹起,悲愤地扑向朱温,以剥夺其身上的龙袍,朱温大惊失色之下将此猴斩首示众。

可叹唐昭宗李晔手下的多少文臣武将,气节不如这只猴。

古代文人趣事第二篇唐代笔记小说《朝野佥载》记载:太宗贞观年间,桂阳县令阮嵩的妻子阎氏是个超级醋坛子。

阮嵩在外面和客人喝酒,叫了几个妓女唱歌逗乐。

阎氏听说后,提着刀找了过去。

客人一看,跑得精光,阮嵩躲到床底下,妓女们夺路逃散。

州长官崔邈听说后,在给阮嵩作政绩考核时写下评语说:“老婆刚毅,丈夫柔弱,连老婆都管不好,如何治理一县的百姓呢?老婆这么无礼,丈夫的才能在哪儿呢?评为下。

〞吏部见了评语,就免了阮嵩的官。

古代文人趣事第三篇清人李岳瑞的笔记《春冰室野乘》上卷里说,道光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爷爷乾隆帝去木兰围场打猎。

一行人走到张家湾的时候,乾隆帝指令各王比试射箭,小道光则待在旁边观看。

等各王射完后,他也跃跃欲试,拿了把特制的小弓箭射了几下,结果还真射中了二箭。

乾隆帝看后大乐,抚摸着小道光的头说:“你若能连中三矢,我就赏给你黄马褂穿。

〞小道光随后再接再厉,还真就射中了第三箭,于是他便跪上前讨赏。

乾隆帝问他想要什么,小道光既不说话也不起来。

乾隆帝大笑,说:“好了,我知道了。

〞于是命侍臣立即取黄马褂来。

手下的人看只有成人的黄马褂,仓促间找不到小号的,只好给他一件大的黄马褂套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人小故事
古代文人众多,他们有哪些我们所不知道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古代文人小故事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古代文人小故事:魏文侯讲诚信战国时代,魏国的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无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魏国因此迅速强大起来。

魏文侯讲诚信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次日下午到郊外去打猎练兵。

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宴会,魏文侯准备在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

可是,宴会快结束的时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看看快到中午了,雨还是不停,而且越下越大,魏文侯起身对席间的众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

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郊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有人在等我了。

”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走上来劝阻。

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么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得告诉一下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众臣中有一位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马上去告诉。

”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得我自己去。

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跟人家道歉才行。

”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往管理山林人的住处去
古代文人小故事:李白跳月的故事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

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

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

李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

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

到了半夜,李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

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

李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

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

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

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

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
就是当年大诗人李白赏月的地方。

古代文人小故事:杜甫曾经以卖药维持生计杜甫在35 岁左右时到达当时的京城长安,在那里他遭到奸臣李林甫政治阴谋的打击,没有考中,经济上一无比一天困窘,为了维持生活,他便设法找到了一个副业--卖药:以送药的方式,作为接受别人帮助的条件,这内含的苦心也实在难言了。

杜甫第二次卖药是在甘肃。

公元759 年,他48 岁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生活更加困难。

他的诗中出现采药、制药、卖药的句子更多了。

如"秦州杂诗"二十首中便有"晒药能无归,应门亦有儿"之语,可见此时连杜甫的妻子也参加制药了。

他辛勤地灌溉培育着各种药草,同时也和以前在长安一样,不时派人将药送到城里,换取"药价"。

诗人最后一次卖药就显得更其凄惨。

公元770 年,杜甫59 岁,穷得连陆上都没有安身住所了,只得住在船上。

在湘江下游的潭州,老弱多病的杜甫在渔市上摆着药摊,以维持一家生活。

这一年的冬天,这位伟大的诗人便与世长辞了。

从杜甫卖药的历史,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到,天才的诗人在旧社会里,命运是多么悲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