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代码:PE121185课程管理系部:机电工程系参考学时:48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学生应具备的基础:学生应掌握单片机、PLC、传感器相关知识,了解机械结构与机械原理。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一)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二)课程作用本课程的教学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应知、应会”的原则,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覆盖面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
重点通过对主流工业机器人产品的讲解,使学生对当前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现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前导,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通过简单具体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领域的知识。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以点带面,讲解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
课程主要分为机械、运动、控制、感觉等几个部分,内容较多。
课堂教学上,我们使用重点突破的方法,讲解一个或者两个典型的实例,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带动整个知识面的学习。
(二)课程设计思路由于涉及的已学课程较多,且学生基础薄弱,前面课程的遗忘率不容忽视,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们还要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从而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本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1.2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1.3参考学时:56学时1.4参考学分:2.5学分1.5开设时间:第四学期2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必修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构成、工业机器人编程等知识和进行机器工作站系统建模及仿真等技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业机器人编程及仿真设计能力。
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离线编程基础、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程序及轨迹设计、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基础知识等。
3课程目标3.1知识目标(1)熟悉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应用领域;(2)掌握离线编程软件安装过程;(3)掌握离线编程软件的工作界面使用方法;(4)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外部设备模型构建方法;(5)掌握工业机器人仿真工作站的构建流程;(6)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离线编程方法;(7)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仿真测试方法;(8)掌握机器人工件及工作站设备的三维建模与设计分析。
(9)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手动操纵。
(10)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轨迹编程及设计。
3.2能力目标(1)能安装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2)能构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3)能按要求在离线编程软件下编写工作站控制程序;(4)能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进行仿真测试。
精心整理精心整理(5)能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操纵及编程操纵。
3.3素质目标(1)具有分析与决策能力;(2)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4)具有组织管理能力;(5)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创新意识;(6)养成“认真负责、精检细修、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良好的职业道德;4课程设计思路根据职业能力标准,以重点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依据职业能力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和技能,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能力递进”课程。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XXXX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代码120801二、适用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自动化等专业三、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是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讲授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对已学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对实现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的先修课程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等。
后续课程为:《PLC技术应用》、《机器人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毕业设计》。
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共4学分、64学时,安排在第三学期授课,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的思路为:1.本课程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典型实际机器人为载体,设计学习任务, 将机器人知识应用到具体生产生活服务工作中。
通过实施任务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2.课程内容以学生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着眼点,力求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设计安排,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由低到高的方向转变。
4.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5.教学评价多元化,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评成绩以平时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笔试成绩按比例评定,具体分配情况为:期评成绩=平时成绩×20%+技能考核成绩×40%+笔试成绩×40%。
六、课程总体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概况;2.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构造特征及状态描述;3.了解机器人坐标系统,掌握坐标系的相互转化;4.掌握机器人位置运动学、速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相关知识;5.具有运用自动化相关理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工业机器人操作运维、应用编程、调试维护等职业能力,以及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职业素养,使学生系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功能、应用技能、程序设计方法和编程技巧,为今后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前导课程:《机械基础》《电气控制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等。
后续课程:《智能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等。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应用角度和企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相关概念、原理、基本应用及标准规范,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与组成,掌握装调、编程、调试、维护等基本技能和应用,熟悉工业机器人应用安全规范、应用标准,为从事工业机器人操作运维、应用编程、技术服务及生产管理等岗位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1、掌握工业机器人安全规则和标准规范,具有排除安全问题和执行标准规范的能力。
2、能正确识别工业机器人品牌,能正确选型。
3、能熟练掌握工业机器人操作规范,能装配连接机器人,能正确使用机器人。
4、能熟练校准和标定机器人参数。
5、能熟练配置机器人I/O参数。
6、能熟练手动操纵机器人。
7、能熟练使用离线仿真软件配置机器人参数和离线编写程序并能运行调试。
8、能熟练使用示教器配置机器人参数和在线编写程序并能运行调试。
9、具有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设计开发能力。
10、能对工业机器人进行日常维护和简单的维修。
知识目标:1、掌握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的概念,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及品牌,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2、掌握ABB工业机器人基本组成的概念、原理和功能。
3、掌握ABB工业机器人I/O接口的概念、种类和使用方法以及接线原理、标准。
4、掌握ABB工业机器人参数的概念、功能和使用规则。
5、掌握ABB工业机器人参考坐标系的概念、识别及应用。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熟练应用工业机器人完成各种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包括机器人结构、运动学、控制原理等;2. 工业机器人编程语言:包括常用编程语言、编程规范等;3. 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包括机器人工作站的设计、布局、调试等;4. 工业机器人维护与故障排除:包括常见故障类型、排查方法、维修保养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理论;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训、项目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操作、编程、调试等技能;3. 校企合作:与工业机器人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考核方式1. 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操作:考察学生应用工业机器人完成实际生产任务的能力;3. 项目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五、课程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由工业机器人企业或高校编写的相关教材;2. 实验设备:包括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示教器、传感器等;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教学视频、技术文档、论坛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六、课程实施建议1.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2. 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3. 定期开展教学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4.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与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的竞赛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课程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三维建模》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三维建模》课程标准《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三维建模》是工业机器人方向等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工程设计、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使用广泛的重要工具。
主要培养学生在零件的造型设计、结构设计、运动仿真、产品优化以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前序课程应掌握《机械制图》、《机电工程技术基础》、课程。
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等课程。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熟悉机械CAD/CAM/CAE方面的相关知识;2)了解当前主流设计软件的特点和应用领域;3)掌握CAD、CAM、PLM方面的数据转换的方式方法;4)掌握参数化零件的设计方法;5)掌握装配的设计方法;6)掌握运动仿真的方法;7)掌握工业机器人产品工程图纸的生成方法。
8)掌握系统建模技术2.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造型方法完成工业机器人零件设计;2)能够熟练地创建工业机器人装配模型;3)能够熟练地创建工业机器人模型工程图;4)能够完成对工业机器人模型的设计变更;5)能与其他软件工具实现数据的交换;6)能构建和管理模型库。
3.素质目标1)具有空间形象思维;2)把实际工程转化为设计模型;3)设计信息的查询(包括查阅标准和规范、设计手册、图册等技术性资料、文献);4)工作严谨细致的职业习惯;5)责任意识和担当。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本门课程是运用通用软件教学平台,系统学习三维模型创建、装配、仿真和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基于应用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基础性课程,运用“学、教、做”一体化的课程设计理念,采用“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由难到易,由单一到综合的布局安排,涵盖的内容包括CAD/CAM应用、草图基础、零件建模、曲面设计、装配设计、工程图、运动仿真。
整个课程覆盖了测量、外部数据的输入输出、建模等的基础模块,适应机器人应用技术方向学生学习。
基于工作过程的连贯性,课程的训练项目的内容应具有递进的方式但又相互关联;将机械设计、装配、机构仿真、优化计算、工程图纸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学时,少讲多练,提高学生应用软件进行产品设计与应用的能力。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 梁兴建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是机器人专 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本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模式。要据控制要求进行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控制程序 的设计,了解并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工作原理、特点及应 用,了解机器人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气动与液压技术、变 频控制技术、步进驱动技术等专业技术在自动线中的应用,能 利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实现自动线的运动控制。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由行业专家对工业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的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以章节为 基础,确定本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课程设计依据培养目标和 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使学生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的基本原理。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是机器人专业的神经中枢,是学习 机器人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机械的一些基础知 识,形成一个体系。因此,本课程在机器人专业课程中处于非 常重要的地位,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一、中职航空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内容 音乐素养是开始进入音乐课堂的“通行证”,它主要包括 基本乐理、视唱训练和音乐欣赏三大类。音乐素养是接受音乐 教育的前提保障。一个想要学习音乐的人,如果没有学习并掌 握音乐素养,那么他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并将它完美的表现 出来。音乐素养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感悟力以及自 我创造力。学生通过自己对基本的乐理知识的学习,在演奏课 的教学中就不会出现很多属于基础的问题。例如,在小提琴演 奏课上教师不会详细的对学生讲一些基本知识的,学生如果想 学习一些和弦原理,大小调式等,只有在基本乐理课才能够得 到学习。在视唱训练上,主要是练习学生的识谱,听音,与节 奏训练的练习。这也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音 乐是视听结合的科目,学生学会了识谱,课下就可以自主地练 习。对于音乐节奏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的乐感掌握。在音乐欣 赏上,教师选取一些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优秀音乐,学生在欣 赏的过程中提高对优秀音乐的理解能力,也可以为学生以后自 主创作音乐有一个很好的素材积累。音乐素养的不断提升,能 提升航空专业学生的整体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中职航空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策略 航空专业毕业学生承担着空中与地勤服务任务,工作压力 大,飞行中也会存在风险,培养中职航空专业学生音乐素养, 有利于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身心愉悦,陶冶情 操,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与工作当中。 1、教师方面 (1)具备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 师。一定要做到自己要有着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要抱着对学 生负责的态度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尽管 身为人师也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 教师一定要及时地进行学习,不断地跟上最新的国家大政方针 进行更新,一定要将最好的素质教育提供给学生们。 (2)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多种音乐技能。教师要具备充分
《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引言本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在机器人应用技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研究该课程,学生将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器人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理解机器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机器人的编程方法和技巧;- 能够使用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机器人的控制;- 能够进行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和调试;- 能够将机器人应用于不同领域,如制造业、医疗保健、农业等。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方面的内容:1. 机器人基础知识- 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 机器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2. 机器人编程- 基本编程概念和语言- 机器人编程的方法和技巧- 常用机器人编程软件的使用3. 机器人控制-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原理和应用- 机器人的电子控制系统- 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4. 机器人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基础- 机器人结构和驱动系统设计- 制造和装配技术5. 机器人应用- 制造业中的机器人应用- 医疗保健领域中的机器人应用- 农业领域中的机器人应用研究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研究情况,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等。
-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 期末项目:学生需完成一个机器人设计和开发项目,并进行展示和演示。
参考资料- 王志刚等. 机器人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 金津编著.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9.- 张军编著. 机器人应用技术探究. 科学出版社, 2020.以上是《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的标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器人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其应用技术能力。
该课程将为学生未来在相关领域的就业和创新提供基础。
欢迎广大学生选择本课程,并期待你们在机器人应用技术的研究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课程]《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1.2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1.3参考学时:56学时1.4参考学分:2.5学分1.5开设时间:第四学期2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必修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构成、工业机器人编程等知识和进行机器工作站系统建模及仿真等技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业机器人编程及仿真设计能力。
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离线编程基础、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程序及轨迹设计、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基础知识等。
3课程目标3.1知识目标(1)熟悉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应用领域;(2)掌握离线编程软件安装过程;(3)掌握离线编程软件的工作界面使用方法;(4)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外部设备模型构建方法;(5)掌握工业机器人仿真工作站的构建流程;(6)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离线编程方法;(7)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仿真测试方法;(8)掌握机器人工件及工作站设备的三维建模与设计分析。
(9)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手动操纵。
(10)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轨迹编程及设计。
3.2能力目标(1)能安装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2)能构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3)能按要求在离线编程软件下编写工作站控制程序;(4)能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进行仿真测试。
(5)能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操纵及编程操纵。
3.3素质目标(1)具有分析与决策能力;(2)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4)具有组织管理能力;(5)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创新意识;(6)养成“认真负责、精检细修、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良好的职业道德;4课程设计思路根据职业能力标准,以重点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依据职业能力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和技能,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能力递进”课程。
25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课程导学-《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导学方案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导学方案四、课程学习引导1.学生自学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教材和网上资源来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内容。
强调自主化学习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开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学生系统获取学科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自学能力对于高职学生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也要坚持“自主性”学习,注意在小组学习中与同学研究讨论,使自己的学习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将所学知识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面授辅导面授辅导主要是对本课程的主要框架以及重点与难点问题进行讲解、辅导与答疑。
面授辅导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南,通过讲解、讨论、座谈、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虚拟仿真结合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RobotStudio中的虚拟示教器进行知识点的教学。
以每次课布置的1-2个任务展开,先虚拟后实操,最后一个项目的综合应用。
五、形成性考核指导思想:(1)通过形成性考核的引导,让所有学习者了解和熟悉我们的在线平台,逐步形成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的习惯。
(2)多样化的形成性考核,调动学习者学习兴趣。
(3)满足网络检查考核要求。
具体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搬运、码垛等典型实际生产应用的编程方法,学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掌握一定的工作站构建能力。
考核方式为:过程考核+期末考核。
1.过程考核说明平时过程学习=课件学习30%+课堂活动30%+作业20%+签到率20%。
另外,有课堂笔记的依据情况,进行奖励。
2.期末考核及方式说明期末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RobotStudio的使用熟练度以及应用软件进行机器人离线系统编程的能力,分值占学生总成绩的60%。
考核方式:实操(在机房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并能够实现仿真运行。
实操内容应涵盖工业机器人基础编程的主要内容。
3.课程成绩形成(比例分配)期末总成绩=过程考核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60%)。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1. 引言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确保产品质量等。
因此,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成为了现代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必备技能。
为了规范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制定本课程标准。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方法和调试技巧;•熟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选择工业机器人系统。
3. 课程内容3.1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工业机器人的动力系统和传感器。
3.2 工业机器人编程•工业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语言;•工业机器人常用编程方法;•工业机器人的离线编程。
3.3 工业机器人应用•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工业机器人在食品加工、医药生产、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工业机器人在立体仓库、物流配送等领域的应用。
3.4 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与选择•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选择和采购;•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4.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使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工业机器人的理论知识讲解;•实践操作:提供实际工业机器人设备进行编程操作和调试练习;•课程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工业机器人的实际项目开发,提高实践能力。
5. 评估方式•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考察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考核,包括编程和调试;•课程项目: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表现和综合能力。
6. 课程教材•《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实战》;•《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7. 参考资源•工业机器人制造商提供的技术文档和资料;•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期刊。
8. 结语本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并应用于现代制造业中,以满足市场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的需求。
典型工业机器人应用课程标准
2.焊接机器人工作站:
包括:焊接机器人的选型,焊接组件的选型、安装及调试;外围控制系统设计及部署;焊接工具TCP参数设置;平面焊接轨迹编程;焊接机器人离线编程仿真;复杂焊接轨迹编程;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维护与保养
参考性学习任务
序号
名称
学时
1
搬运(码垛)机器人工作站
58
2
焊接机器人工作站
50
3
喷涂(去毛刺)机器人工作站
50
4
上下料机器人工作站
70
教学实施建议
1.采用行动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原则,借助视频、PPT、电脑仿真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典型的机器人应用案例进行教学。
2.授课教师应具备机器人编程设计、系统集成等实际工作经验。
当技术工人接到焊接、码垛等典型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设计与维护任务时,需要根据客户需求选择机器人和外围控制系统,设计机器人与主控的基本接口,编制作业方案,编制PLC主控程序,使用电气仿真软件进行控制系统仿真,根据对象对机器人视觉系统进行基本设置,建立机器人坐标系统,设置机器人作业原点,编制机器人控制程序,使用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进行系统仿真,进行通信连接,联机调试,实现焊接、码垛等任务的生产加工。加工完毕,协同质检员进行产品检验,记录员填写相关表格并交付有关部门验收,最后小组成员共同按照现场管理规范清理场地、归置物品。
工作内容分析
工作对象:
1.接受工作任务,明确任务要求
2.搬运、焊接、去毛刺、上下料等典型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结构、控制要求分析
3.加工对象(组件)的选型、安装与调试
39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技术课程标准
1.1 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教学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应知、应会”的原则,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覆盖面为重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重点通过对主流工业机器人产品的讲解,使学生对当前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现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前导; 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通过简单具体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领域的知识。
39-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 作者:
———————————————————————————————— 日期: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课程性质:职业技术课
学 分:2
计划学时:32
1前言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技术课,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其目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1.2 设计思路
以点带面,讲解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课程主要可以分为机械、运动、控制、感觉等几个部分,内容较多。课堂教学上,我们使用重点突破的方法,讲解一个或者两个典型的实例,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带动整个知识面的学习。
《工业机器人编程及实操》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工业机器人编程及实操》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定位于为企业培养能够完成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维护以及保养的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通过绘图、搬运、码垛、涂胶等常用工艺的实践,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了解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操作方法,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业机器人故障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结合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着重培养学生的务实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为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知识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操作能力之外,也能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业机器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按照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段确定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从初级工到专家的发展顺序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从单一机器人的操作,到机器人工作站的整体把握,层层递进,由浅及深。
本课程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每一个项目都有实践任务,每一个任务的学习都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中心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实一体的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此外,每一次的学习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并且在实践操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规范操作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意识,每一次的考核评价都有相关内容,这种职业素质是在任何企业工作都应具备的。
同时,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根据项目任务通过视频、图像、实训设备等,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在各种场合的应用。
对于机器人的工业应用着重讲解其结构形式及应用场合,通过该项目使学生对机器人学科有全面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机器人的由来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掌握机器人分类与应用,对各类机器人有较系统的认识;2.了解工业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结构、传动及行走机构等;3.掌握ABB机器人的I/O通信;4.掌握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及操作方法;5.掌握工业机器人语言的基本程序命令和编程方法;6.熟悉工业机器人的编程调试、维护技术;7. 熟悉绘图、搬运、码垛、涂胶等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二) 能力培养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机器人本体的基本构成和运动学、动力学基本原理;2.学会正确操作工业机器人,能独立或小组协作完成规定的实验与实训;3.具备识图和仪器仪表使用的基础能力;4.会观察和分析实验与实训现象,编制、调试、运行程序,熟练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5.会查阅相关手册和产品使用说明书,正确阅读和分析实际应用程序;6.能基本正确完成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程序编制或调试任务;7.能基本正确完成工业机器人安装与维护任务;8.能对工业机器人出现的故障进行初步的诊断和处理。
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536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职教二十条的引领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双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面向各行业中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与生产自动线的制造、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岗位群,具备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营销、初步开发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岗位群:表1: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中级工)职业岗位群(三)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引导学生CAD职业资格证、PLC程序员、维修电工中级工证及工业机器人操作员证等相关证书中选择考取。
五、职业能力及要求表2: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职业能力体系分析表综合实训 顶岗实习六、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3)能够对常用工业机器人进行操作与维护。
工业机器人装调 机器人安装、电气调试、装配(本体装配) 机器人本体的电气安装、机械装配以及机器人的机电联调。
(1) 具有应用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础知识;(2)能读懂机器人设备的结构安装和电气原理图;(3)了解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结构、传动及行走机构等;(4)能测绘机械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5) 能维护、保养设备,能排除简单电气及机械故障。
德育 语文 数学 物理 英语 信息 艺术机械识图与 CAD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钳工综合实训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 工业机器人基础装调与维修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课程性质:职业技术课
学分:2
计划学时:32
1前言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技术课,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
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教学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应知、应会”的原则,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覆盖面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
重点通过对主流工业机器人产品的讲解,使学生对当前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现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前导;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通过简单具体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领域的知识。
1.2设计思路
以点带面,讲解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
课程主要可以分为机械、运动、控制、感觉等几个部分,内容较多。
课堂教学上,我们使用重点突破的方法,讲解一个或者两个典型的实例,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带动整个知识面的学习。
我们让学生联系已学各门科目的知识点,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由于涉及的已学课程较多,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前面课程的遗忘率不容忽视,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们还要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从而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本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
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运用:板书、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尤其是在机械部分,考虑到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的使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工业机器人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器人设计和使用方面基础知识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研究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基本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基本概念、机器人运动学理论、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2.2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由来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掌握机器人分类与应用,对各类机器人有较系统地完整认识。
2.了解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能进行简单机器人的位姿分析和运动分析。
3.了解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结构、传动及行走机构等。
4.了解机器人轨迹规划和关节插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了解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编程语言与编程特点。
6.了解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及生产线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7.对操纵型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有一般的了解。
2.2.2能力目标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是机电系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机器人机构设计、运动分析、控制和使用的技术要点和基础理论。
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它不是机械、电子的简单组合,而是机械、电子、控制、检测、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机融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相应的掌握一些实用工业机器人控制及规划和编程方法。
2.2.3素质目标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机器人设计、控制、编程和使用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要点,包括工业机器人的一般概论,机器人运动学,静力/动力学分析,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的控制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对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有初步了解。
3课程内容与要求
4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
其中平时考核为40%,包括学习态度、出
勤、课堂提问、测验各占10%,期末考核为60%。
特别强调的是阶段性考核,应该将其纳入到10%的考核中。
本课程与同学们电工证的考试相联系,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参加维修电工证的考试。
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进厂实习,加强动手操作能力,此项可作为考试加分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