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年高三一模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年高三一模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是茶的故乡。
智慧的古人从葳蕤草木中选择了茶叶,自此开启世人种茶、制茶、品茶的历史。
在千百年的漫长岁月中,茶叶承载着泱泱中华文明,跨越无尽的山海,推动各个民族以茶会友、因茶结缘。
按照唐代“茶仙”陆羽的说法,中国人吃茶的习俗,可上溯到传说中的神农氏。
唐代以前,我国产茶地区和饮茶风俗主要是在南方,绝大多数人对茶是陌生的。
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得益于漕运改革,产自南方的茶叶沿运河大批北上,北方饮茶风俗随着佛教禅宗的兴起而盛行起来,极大促进了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
唐代茶叶经济的繁荣,是陆羽能够写出《茶经》的社会基础。
随着茶的广泛普及,唐人制茶、吃茶的方式发生变化。
在唐代以前,人们除了喝茶汁,也将茶当作蔬菜,加盐制成羹状的“茗粥”。
到了唐代,“茶仙”陆羽推崇茶之真味,将茗粥斥为“沟间废水”,但仍保留了在茶汤里加盐的做法。
在今日的缅甸、泰国,人们也还在食用加盐、辣椒等发酵制成的腌茶。
以茶为镜,既能照见各时各地茶文化的多样性,也能洞察人类文明的互通性与和睦性。
以陆羽《茶经》问世为里程碑,不但大江南北掀起了烹茶、品茶、谈茶的热潮,就连西域、中亚一带的回鹘人也深受影响,尚茶成风。
他们对于茶的兴趣,则是由特殊的饮食结构决定的,“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为维持身体健康,他们不惜以良马换茶,自此开启了中外“茶马互市”的历史。
若所换之茶有结余,回鹘人会将它转售到丝路西段的波斯、阿拉伯地区。
茶叶传入后,阿拉伯人多在浓茶中加入糖和薄荷的独特饮法,一天至少三饮,一饮数杯,他们对茶的沉迷,与唐人相比也毫不逊色。
茶文化于宋代再攀高峰,宫廷、民间盛行一种对茶进行钻研与品鉴的“比茶大会”,世称“斗茶”或“茗战”。
这种游戏连同茶的栽培和饮用方法,随后均由在中国学法的禅师带回日本,日本斗茶戏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品尝茶汤来判断茶叶产地与品种的新型斗茶戏,名为“茶香服”或“茶歌舞伎”。
北京市2020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最新文档欢迎下载高三统一测试语文本试卷共10 页,共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
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根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 500 年开始,因病原微生物而起的疫病,就开始影响到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
而 1347-1353 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当时,民众的恐慌情绪急剧增长,以至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抚平与此相关的痛苦记忆。
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分布严重不均,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农奴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劳动者。
应该说,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多方面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
如果说欧亚之间的疫病传播最初还受到距离限制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
1519 年,西班牙人试图征服位于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
阿兹特克人最初抵挡住了西班牙人的攻势,但战争形势随着感染过天花病毒的西班牙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
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的大量人口,这也成为阿兹特克文明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
16 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 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 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 19 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 20 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
而现代医学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政府职能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的普遍开展。
可以说,人类正在以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捍卫着自身的安全与幸福。
2020年门头沟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门头沟区2020年高三年级综合练习高三语文2020.3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是茶的故乡。
智慧的古人从葳蕤草木中选择了茶叶,自此开启世人种茶、制茶、品茶的历史。
在千百年的漫长岁月中,茶叶承载着泱泱中华文明,跨越无尽的山海,推动各个民族以茶会友、因茶结缘。
按照唐代“茶仙”陆羽的说法,中国人吃茶的习俗,可上溯到传说中的神农氏。
唐代以前,我国产茶地区和饮茶风俗主要是在南方,绝大多数人对茶是陌生的。
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得益于漕运改革,产自南方的茶叶沿运河大批北上,北方饮茶风俗随着佛教禅宗的兴起而盛行起来,极大促进了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
唐代茶叶经济的繁荣,是陆羽能够写出《茶经》的社会基础。
随着茶的广泛普及,唐人制茶、吃茶的方式发生变化。
在唐代以前,人们除了喝茶汁,也将茶当作蔬菜,加盐制成羹状的“茗粥”。
到了唐代,“茶仙”陆羽推崇茶之真味,将茗粥斥为“沟间废水”,但仍保留了在茶汤里加盐的做法。
在今日的缅甸、泰国,人们也还在食用加盐、辣椒等发酵制成的腌茶。
以茶为镜,既能照见各时各地茶文化的多样性,也能洞察人类文明的互通性与和睦性。
以陆羽《茶经》问世为里程碑,不但大江南北掀起了烹茶、品茶、谈茶的热潮,就连西域、中亚一带的回鹘人也深受影响,尚茶成风。
他们对于茶的兴趣,则是由特殊的饮食结构决定的,“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为维持身体健康,他们不惜以良马换茶,自此开启了中外“茶马互市”的历史。
若所换之茶有结余,回鹘人会将它转售到丝路西段的波斯、阿拉伯地区。
茶叶传入后,阿拉伯人多在浓茶中加入糖和薄荷的独特饮法,一天至少三饮,一饮数杯,他们对茶的沉迷,与唐人相比也毫不逊色。
茶文化于宋代再攀高峰,宫廷、民间盛行一种对茶进行钻研与品鉴的“比茶大会”,世称“斗茶”或“茗战”。
这种游戏连同茶的栽培和饮用方法,随后均由在中国学法的禅师带回日本,日本斗茶戏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品尝茶汤来判断茶叶产地与品种的新型斗茶戏,名为“茶香服”或“茶歌舞伎”。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2023.4本试卷共9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位于云南省巧家县和四川省宁南县交界处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解决我国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问题的国家级重大工程,也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
它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
与三峡大坝建造的重力坝不同,白鹤滩水电站因为地形构造原因,需要建成不规则混凝土双曲拱坝。
重力坝靠自身重量来承担水的推力,而拱坝则把水的推力主要传递到两岸山体,担负如此重压的山体大多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柱状节理玄武岩组成,松弛易碎,很可能会导致边坡失稳垮塌。
经过考察研究,建设者们用锚杆打入玄武岩层进行支护加固,通过外部拉力将其串联成一个整体,再经过高压注浆后,形成稳固的岩石带。
这是工程界首次挑战复杂的柱状节理玄武岩,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严苛的工程要求,他们用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圆满完成加固任务。
浇筑高289米宽709米的世界第三高的白鹤滩混凝土双曲拱坝,混凝土用量将达到803万立方米,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防裂一直是工程界的难题。
水泥水化反应会产生热量,使混凝土浇筑后温度上升,之后再缓慢冷却,反复的热胀冷缩将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严重影响大坝安全。
工程师们再次向“无缝大坝”发起挑战,把目光直接聚焦到我国自主研发的建筑材料——低热水泥,这种水泥的水化反应要比普通水泥至少低20%,再精选发热低,防裂性强的石料与低热水泥进行科学配比,确保低温混凝土的稳定性。
工程师们发明的智能建造系统给每一仓混凝土原材料配上条形码“身份证”,实现全天候动态温度监测、评价预警、终端推送等功能,保证最客观、最直接的数据助力现场科学决策,最终,白鹤滩水电站大坝做到了没有一条毫米级的温度裂缝。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西城一模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得作品,完成17-20题。
(18分)大敦煌从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过武威、张掖、嘉峪关,最后到达敦煌,凡一千一百余公里。
一路西域风光,沧桑雄浑,美不胜收....,而至敦煌则达到顶点。
敦煌,一座总面积只有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18万得蕞尔小城,就敢取这么一个大气磅礴得名字,让人不得不佩服她得气魄。
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
”唐朝李吉甫编得《元与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
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尽管现代大多数学者都说,“敦煌”一词就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得汉语音译,但就是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人得解释。
就就是这块土地,曾经连接起汉唐盛世与西域文明,手挽着长安城与波斯湾,见证了无尽得繁华与沧桑。
在汉代,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在唐代,敦煌更就是成为一座拥有140万人口得大城市,仅次于首都长安。
现在,敦煌虽然没有了当年得显赫地位,规模也大大缩小,然而,历经汉风唐雨得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
价值独特得敦煌文化所散发出得迷人魅力,更就是与日俱增。
到达敦煌,暮色四合。
深秋得敦煌格外清朗,夜晚得天空格外高蓝,明月洒下一地清辉。
从来没有见过那样晶亮得满天繁星,好像一天得星星都集中到这块天空了。
城市不大,但建设有序、干净整洁、规划整齐。
汉唐得建筑,街头得飞天雕塑,满墙风动得壁画,让人怀疑就是在历史与梦幻之中。
一夜小雪,鸣沙山披上一层洁白得轻纱,空气像水洗过一样清爽。
登上山顶,举目四望,那一道道沙峰如奔涌得波浪,气势磅礴。
微风吹来,扑人心怀,爽人心肺,心胸顿觉空明。
鸣沙山得沙粒有红、黄、绿、黑、白五色,当地人称它“五色神沙山”。
登临此山, 听山与泉同振共鸣,犹如钟鼓管弦齐奏,令人动魄惊心。
《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届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一模)语文2020.3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本题共5小题,共17分)材料一中国是茶的故乡。
智慧的古人从葳蕤草木中选择了茶叶,自此开启世人种茶、制茶、品茶的历史。
在千百年的漫长岁月中,茶叶承载着泱泱中华文明,跨越无尽的山海,推动各个民族以茶会友、因茶结缘。
按照唐代“茶仙”陆羽的说法,中国人吃茶的习俗,可上溯到传说中的神农氏。
唐代以前,我国产茶地区和饮茶风俗主要是在南方,绝大多数人对茶是陌生的。
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得益于漕运改革,产自南方的茶叶沿运河大批北上,北方饮茶风俗随着佛教禅宗的兴起而盛行起来,极大促进了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
唐代茶叶经济的繁荣,是陆羽能够写出《茶经》的社会基础。
随着茶的广泛普及,唐人制茶、吃茶的方式发生变化。
在唐代以前,人们除了喝茶汁,也将茶当作蔬菜,加盐制成羹状的“茗粥”。
到了唐代,“茶仙”陆羽推崇茶之真味,将茗粥斥为“沟间废水”,但仍保留了在茶汤里加盐的做法。
在今日的缅甸、泰国,人们也还在食用加盐、辣椒等发酵制成的腌茶。
以茶为镜,既能照见各时各地茶文化的多样性,也能洞察人类文明的互通性与和睦性。
以陆羽《茶经》问世为里程碑,不但大江南北掀起了烹茶、品茶、谈茶的热潮,就连西域、中亚一带的回鹘人也深受影响,尚茶成风。
他们对于茶的兴趣,则是由特殊的饮食结构决定的,“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为维持身体健康,他们不惜以良马换茶,自此开启了中外“茶马互市”的历史。
若所换之茶有结余,回鹘人会将它转售到丝路西段的波斯、阿拉伯地区。
茶叶传入后,阿拉伯人多在浓茶中加入糖和薄荷的独特饮法,一天至少三饮,一饮数杯,他们对茶的沉迷,与唐人相比也毫不逊色。
茶文化于宋代再攀高峰,宫廷、民间盛行一种对茶进行钻研与品鉴的“比茶大会”,世称“斗茶”或“茗战”。
202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一模(3月)语文试题和答案
202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一模(3月)语文试题和答案本试卷共9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2024年1月,中国气象局发布2023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杜苏芮”北上发威引发京津冀罕见暴雨洪涝赫然在列。
超强台风“杜苏芮”是202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5个被命名的风暴。
“杜苏芮”(Doksuri)一名由韩国提供,意为一种猛禽,本次为“杜苏芮”一名第三次使用。
超强台风“杜苏芮”的来袭对我国相关地区产生极大影响。
造成台风“杜苏芮”强度偏强的原因,首先是台风所经过的洋面海温较高,达到28℃至30℃,且海面较为宽阔,为台风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其次,“杜苏芮”高层南北侧的辐散比较强,这为台风的进一步增强带来动力条件。
此外,台风“杜苏芮”于7月21日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相较于南海台风,这类台风距离中国大陆有一定距离,有充足的时间来发展增强,这也是其强度偏强的原因之一。
7月底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影响,京津冀等地遭受极端强降雨,引发严重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北京、河北、天津551.2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43.4万人;倒塌房屋10.4万间,严重损坏房屋45.9万间,一般损坏房屋77.5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16.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657.9亿元。
(取材于《五问台风“杜苏芮”》等相关文章)材料二绝大多数台风是在两半球信风气流矛盾冲突中诞生的,它自身也充满了矛盾。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别的天气系统中有如此多的、尖锐而有趣的矛盾。
大家都知道,台风会造成狂风暴雨的天气。
可是,恰恰在台风的中心,即直径为十几至几十公里的台风眼区里,却是个天气晴好、无风或小风的“世外桃源”。
因此,在狂风暴雨区和台风眼区分界面内外,几尺之间,这两种截然相反、矛盾鲜明的天气和谐地共存着。
2020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20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最早的摩崖石刻、结绳记事,到后来的竹简木刻、纸质图书,再到后来的电视电脑,阅读的形式与载体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电视、电脑、移动终端等,不断把人们从传统的阅读中拉走,电视的大屏、电脑的中屏和手机的小屏,让现代社会的阅读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在“低头族”已经成为社会的一道“风景线”,纸质阅读的危机也再次凸显在我们面前。
网络阅读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但是,网络阅读也有其问题。
首先是对专注力的影响。
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等终端产品,屏幕呈现的内容往往跳跃性强,色彩鲜艳,会吸引和刺激人的眼球,分散人们的注意力。
网络的超级链接让我们在一篇又一篇文章之间、一个消息又一个消息之间应接不暇,每一次点击,其实都是一次注意力的中断与转移。
在网络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力不断处于亢奋或者疲倦的转换之中,对于发育不够成熟的儿童来说,注意力与意志力处在成长关键期,过早地进行网络阅读,显然不利于他们相关能力的培养。
这也是国外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甚至不让孩子接触IPAD等电子产品的原因所在。
其次是对思维力的影响。
在网络时代,我们处在一个信息不断涌来的海洋之中。
碎片化的信息,让我们的思维也变得碎片化。
有价值的信息与无用的信息交杂在一起,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
黑格尔曾经说过:在绝对的光明中与在绝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所以,需要厘清各种信息的真伪,需要过滤无用的信息,需要付出更多的处理信息的时间与精力。
思维品质反映了人们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以思维深刻性为例。
思维的深刻性,即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这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理性的、冷静的深入反刍的过程,需要集中才能突破。
2024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一、 (共18分)1. C2. C 3、A 4. B5. 答案要点:①台风充满矛盾;强台风破坏性巨大,能引发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同时,台风对于调节温度、缓解干旱、节约资源、发展渔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②面对台风,加强监测和预报;建立城市预警系统,提高应急能力,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气象台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台风警报,为公众服务。
③面对台风,渔船及时避风回港,人们减少外出,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减轻灾害。
(评分标准:答对1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二、 (共28分)6. D7. C 8、 D 9、D10、答案要点:对臣子以礼相待伯任自己所选之人不要随意改变任职的原则职位低的不委以大任,职位高的不因小错责备。
不要以个人好恶心情评判臣子统一准则,公平对待(评分标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1. (1) 答案要点:理由可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小说主题、典型环境塑造等角度写。
(评分标准:情节2分,理由2分。
情节泛泛而谈,与后面理由无勾迹只分别赋1分。
(2) 答案要点:“按头制帽”中“头”和“帽”分别指小说人物形象和作诗内容、作诗风格,而“按¹和“制”是指作者曹雪芹为塑造小说人物而在特定场景、情节中精心设计诗歌。
示例:林诗写满纸抒写自我怜惜之词,一言愁一言愁之多,这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愁苦孤独抒写的淋漓尽致,这是贾府中其他女子所没有的。
而第二句可通过只语片言“谁”能包了解她写内心忧愁以塑造她的寂寞和无人理解,而反问更是加重了这种情感,将林黛玉的那特处境及多愁善感通过诗歌传达,所谓按头制帽就是如此。
薛诗写淡到极致反而显得花朵更加娇艳,都写白海棠,她在“白”中看到了花的“艳一个“更”突出肺宝钗对淡然素雅之美的追求。
愁情过多哪里得到如玉般无痕的温润平和之美,以反问加强对情感宣泄过于浓郁的不认同,女子应追求如玉般平和温润。
以花写己,尽显宝钗独有的封建闺秀典范的形象。
(评分标准:理解、诗句翻译或分析、人物形象各2分,意思对即可)三、 (共20分)12. (3分)C 13. (3分) D14. 答案要点(6分)第1页/共4页①诗人通过写翡翠鸟漂亮的羽毛使美人的首饰临风招展,娴娜生光,又可以使美人的锦被结彩垂花,道出美人喜爱翡翠鸟的真实原因。
北京市2020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JP高三统一测试语文本试卷共10 页,共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
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根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 500 年开始,因病原微生物而起的疫病,就开始影响到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
而 1347-1353 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当时,民众的恐慌情绪急剧增长,以至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抚平与此相关的痛苦记忆。
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分布严重不均,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农奴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劳动者。
应该说,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多方面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
如果说欧亚之间的疫病传播最初还受到距离限制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
1519 年,西班牙人试图征服位于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
阿兹特克人最初抵挡住了西班牙人的攻势,但战争形势随着感染过天花病毒的西班牙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
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的大量人口,这也成为阿兹特克文明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
16 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 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 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 19 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 20 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
而现代医学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政府职能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的普遍开展。
可以说,人类正在以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捍卫着自身的安全与幸福。
(取材于张大庆等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不.属.于.疫病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一项是(3 分)A.引发民众恐慌情绪B.改变社会结构形式C.动摇阿兹特克文明D.开展全球卫生防疫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在世界最早的英雄史诗中也能找到一些疫病的讯息。
门头沟区2020年高三一模 及答案
门头沟区2020年高三一模数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2(1)i i +的模为 ( ) A.12B. 1C. 2 D . 222.集合2{2,},{230}A x x x R B x x x =>∈=-->,则A B =I ( )A . (3,)+∞ B. (,1)(3,)-∞-+∞U C. (2,)+∞ D. (2,3)3.已知双曲线22:194x y C -=,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94y x =±B .49y x =±C .32y x =±D .23y x =±4. 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30S =,3421a a +=,则7S 的值为 A. 21 B . 63 C. 13 D. 84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三视图是腰长 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边长为1的正方形, 则该几何体中最长的棱长为2 B 36 解:由题意可知,此几何体如图所示,底面为一个直角三角形,高为1,最长的棱为正方体的主对角36. 设向量,a b r r 满足 2,1b a ==r r ,且b r 与a r 的夹角为θ。
则“b a -=r r ”是“3πθ=”的A. 充分非必要条件B. 必要非充分条件C .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412313b a a b a b πθ-=⇔+-⋅=⇔⋅=⇔=r r r r r r 选C 【利用向量几何运算更易】7. 已知函数2(0)()ln (0)xx f x x x ⎧≤=⎨>⎩,且关于x 的方程()0f x x a +-=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A. [0,)+∞ B . (1,)+∞ C. (0,)+∞ D. [,1)-∞ 解:()0()f x x a f x a x +-=⇔=-作图可得:B 8. 若函数()sin 2f x x =的图象向右平移6π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g x 的图象,若函数()g x 在区间[0,]a 上单调递增,则a 的最大值为A.2π B. 3πC . 512π D. 712π解:()sin(2)3g x x π=-,()g a 为最大值,a 的最大值523212a a πππ-=⇒=,选C9. 已知点(2,0)M ,点P 在曲线24y x =上运动,点F 为抛物线的焦点, 则21PM PF -的最小值为1)2 C. D . 4 解:设(,)P x y 是抛物线上任一点,抛物线的焦点为(1,0)F ,2222(2)4441PMx y x x PF x x x-++===+≥-10. 一辆邮车从A 地往B 地运送邮件,沿途共有n 地,依次记为12,,n A A A L (1A 为A 地,n A 为B 地)。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微写作、写作)教师版西城一模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1.语言基础运用(5分)只有保持生物多样性,才能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大面积单一栽种杨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显示出生态学这一规律的普遍性。
由此种种,人们对有些地区杨树一家独大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
(1)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由于自然天敌数量不足,从三北防护林到黄淮海区域,各大杨树栽种带更是屡次爆发大规模的病虫害。
②雌性杨树得到授粉后发育结籽,就会产生白色絮状的杨絮,大量杨絮飘飞堆积,不仅引发人们皮肤过敏、鼻痒流涕等健康问题,还常常引发火灾。
③一些地区由于杨树栽种面积急剧扩大,本土树种急剧减少,以本土树种为生的鸟类、昆虫的多样性也就随之急剧降低。
④雄性杨树只开花,不结果,没有杨絮问题。
A.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④②①③(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构混乱,请将修改后的句子抄写在答题卡相应处。
(2分)答:22.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家庭生活中一定有引发你关注的细节。
请以一次家庭聊天作为背景,刻画聊天场景以及你的心理状态。
150字左右。
②在疫情中奔赴一线有所作为的人,人们称之为“逆行者”。
请写一段抒情文字,向这些“逆行者”致意。
150字左右。
③请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及《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就其中某个片段写一段推荐阅读的文字。
150字左右。
23.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情况,需要人们去面对并作出反应。
学会如何应对,应该成为引领人们成长的重要方面。
请以“应对”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路上的情形,可能让人欣喜,也可能让人忐忑。
北京市2020〖人教版〗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语文统一考试逐题详解
北京市2020年〖人教版〗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语文统一考试逐题详解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眩晕舷梯炫耀武力改弦更张B.羡慕募捐幕天席地蓦然回首C.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D.舟楫逻辑开门揖盗缉拿归案答:C(A xuàn xián xuàn xiánBmùmùmùmòC全读piāo D jíji yīj ī)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后,这一地区箭拔弩张的局势才得以缓和,冲突双方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
B.没有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就贸然作判断下结论,那么,这种判断和结论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C.在竞选过程中,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拢络人心从而赢得选票的做法,是非常可耻的。
D.事故发生后,他迅速赶赴现场坐阵指挥,直到被困井下的矿工全都脱离危险才离开。
答:B(A 箭——剑C拢——笼 D 阵——镇)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答:D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A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B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C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范围内活动)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B.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C.“”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2020北京一模(文学文本阅读)学生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学生版海淀一模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依赖一条邮路①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自以为获得专业创作的最佳境地时,决定回归乡下祖居的老家,以求得一个耳目清静的环境,而不是陶渊明式的避世隐居。
我在这里可以坐下来潜心阅读世界名著,可以平心静气回嚼20年乡村生活,形成新的作品。
我几乎本能地关注着生活,尤其是乡村世界的变化,自然少不得一份报纸。
能否每天看到当日的地方报纸,成为一个小小的却也揪心..的问题。
②我祖居的村子虽然距西安不过50华里,却是一个被地理环境限制着的“死角”。
回到这样环境的老屋里,我首先想到如何能读到当天的报纸。
得知这里的邮递员仍旧是我熟悉的那位姓史的乡党,便找到他商量,把我所订的报纸投送到他每天必经的村子的我的一位亲戚家,由我走读上中学的儿子放晚学时顺便捎回来。
这样,每天傍晚,我停歇工作的时候,坐在祖居的小院里,借着尚未暗淡的天光,打开《参考消息》,看世界的这个和那个角落又发生了什么值得关注的大事和趣闻;还有贴近我生活的《西安晚报》,既有国家大事,更有城市和乡村的新鲜事。
我曾在该报上读到一位农村女人首创家庭养鸡场的新闻报道,竟然兴奋不已,随之便搭乘汽车追到西安西边的户县进行采访,先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发表在《西安晚报》,后又演绎成8万字的中篇小说《四妹子》,这是我写农村体制改革最用心也最得意的一部小说。
③每有或长或短的小说或散文写成,或者要投寄一封信,我便骑自行车赶到4公里远的邮政代办点。
代办点设在军校大门内右侧的一间小平房里,只有一位代办员。
我把自行车停在路边,便拿出要寄的稿件或信件走到办理窗口前,看着那张熟悉面孔的眼神里显示出“你来了”的意象..,等着我先开口。
如果是寄信,我便会说要几张邮票;如果是寄稿件,便把封好的信递给他,让他在桌旁的磅秤上称一下重量,然后用算盘算出邮资。
我用他摆在窗台上的糊贴好邮票,再把装着文稿的信封给他。
2020届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一般来说,阅读是和文字相关联的。
当然,人们有时也会把欣赏一幅好画说成“读画”。
用在这里的“读”,强调的是欣赏的深度了,就此也微妙地点出了看画与读画间的差异。
但是,在网络时代,在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和笔逊位于光和电,机器的规则代替着汉字的规范,数字的操作颠覆了铅字的权威,“输入”代替着书写的潮流中,在“拇指文化”无限深入人群的今天,在消费的欲望热烈拥抱大众的背景下,“读”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
入“网”者众,正如一位著名诗人的著名短诗:“生活——网。
”技术的战车把新媒介——数码技术送进人间,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圣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看图被称为“读图”,而这里的“读”已不再意味着欣赏的深度。
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替代着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这应该说是一种阅读的革命。
(摘编自铁凝《阅读的重量》)材料二:与文字阅读不同的是,人们在阅读图像出版物时既不需要在“既有的轨道”中理解文本的意义,也不需要遵守传统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与排中律。
久而久之,人类便形成了一种“读图的逻辑”:整体观看。
事实上,阅读文字与阅读图像的视线投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当人们在阅读文字时,习惯于将视线聚焦到每一个字词上,然后按照从左到右或由上至下的顺序移动视线,在字与字、句与句的联结中获取信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逐字逐句地读”。
但是,当人类面对图像时,其视线往往不会聚焦到某一个点,而是整体性地投射至全部视觉元素,在各个视觉元素的结合、互动与交融中领会图像意义。
倘若说文字阅读是字与字“相加”,那么图像阅读便是元素与元素的“相乘”。
视觉形象远远不止于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针对现实赋予观者一种创造性的领悟,这种领悟蕴藏着丰富的形象力、创新力。
正是由于阅读逻辑的转化,图像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比重才得以提升,视觉思维也在读图的实践中慢慢壮大,促进了读者的灵感闪现和意义顿悟。
北京门头沟区大峪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北京门头沟区大峪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题(18分)西湖梦(有删节)余秋雨①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
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②清人查容咏苏堤诗云:“苏公当日曾筑此,不为游观为民耳。
”恰恰是最懂游观的艺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观物,于是,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
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
也没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诵,也没有后人的感慨来强加于我,也没有一尊庄严的塑像压抑我的松快,它始终只是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鸣也听得自如。
这一切都不是东坡学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这里做了太守,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
就这样,才让我看到一个在美的领域真正卓越到了从容的苏东坡。
③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
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他们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
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
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
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④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来一个林和靖。
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
隐居孤山20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
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干古绝唱。
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
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位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
2022年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和答案
2022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语文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民日报》海外版开辟关于网络文学的系列报道,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我忍不住也来说说网络文学。
相比较诞生于农业时代的纸质传统文学,如今网络文学如此红火,必定有其红火的理由,有其吸引人们眼球的特点。
首先,网络文学的民主性赢得了作者和读者。
在传统文学里,文字书写需要一定的门槛,受到从水平、名气、审稿到印制,甚至关系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学霸权,成为了文化的一种象征。
虽然文人并非真的有钱有势,却一直矜持地把持着文字,而把大众排斥在门外。
网络文学,让任何人可以出入自由,是文学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鲜明的注脚。
其次,网络文学便捷而迅速,不仅作者可以随时随地敲击键盘,将自己的作品挂在网上,就连读者也可以随时随地敲击键盘,将所喜欢阅读的作品尽收眼底。
传统文学中的写作方式,已经完全抵挡不住如今网络阅读的便捷与轻巧。
可以说,网络阅读已经渗透进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他们乐于接受的生存方式之一。
不仅如此,网络文学还方便作者随时随地的修改和读者即时即刻的跟帖。
前者是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先进的技术手段,后者是网络文学独具魅力的文学批评。
读者的读后感,无论追捧的热议,还是尖锐的批评,都可以显现在网上;作者也可以不服气,依样画葫芦反批评。
如此直接而真情毕露的互动,为大众带来参与的快感,是传统文学中绝对出现不了的现象。
农业时代的马车,逐渐被火车、高铁所代替,或许是其必然:但是,农业时代所诞生的纸质传统文学,却不见得一定被新时代的网络文学所取代。
在文学艺术方面,只有变化,没有进化。
当然,网络文学也存在自己先天不足的弱势和短板,门槛低了,作品的良莠不齐是不可不正视的问题。
如今少数网络作品的走红,依然掩盖不了整体网络文学创作水准和思想含量不高的现实。
人尽可为的网络文学也容易误以为在网络时代人皆作家,从而使得文学水平慢慢跌落和文学价值逐渐贬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年高三一模语文2020.3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是茶的故乡。
智慧的古人从葳蕤草木中选择了茶叶,自此开启世人种茶、制茶、品茶的历史。
在千百年的漫长岁月中,茶叶承载着泱泱中华文明,跨越无尽的山海,推动各个民族以茶会友、因茶结缘。
按照唐代“茶仙”陆羽的说法,中国人吃茶的习俗,可上溯到传说中的神农氏。
唐代以前,我国产茶地区和饮茶风俗主要是在南方,绝大多数人对茶是陌生的。
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得益于漕运改革,产自南方的茶叶沿运河大批北上,北方饮茶风俗随着佛教禅宗的兴起而盛行起来,极大促进了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
唐代茶叶经济的繁荣,是陆羽能够写出《茶经》的社会基础。
随着茶的广泛普及,唐人制茶、吃茶的方式发生变化。
在唐代以前,人们除了喝茶汁,也将茶当作蔬菜,加盐制成羹状的“茗粥”。
到了唐代,“茶仙”陆羽推崇茶之真味,将茗粥斥为“沟间废水”,但仍保留了在茶汤里加盐的做法。
在今日的缅甸、泰国,人们也还在食用加盐、辣椒等发酵制成的腌茶。
以茶为镜,既能照见各时各地茶文化的多样性,也能洞察人类文明的互通性与和睦性。
以陆羽《茶经》问世为里程碑,不但大江南北掀起了烹茶、品茶、谈茶的热潮,就连西域、中亚一带的回鹘人也深受影响,尚茶成风。
他们对于茶的兴趣,则是由特殊的饮食结构决定的,“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为维持身体健康,他们不惜以良马换茶,自此开启了中外“茶马互市”的历史。
若所换之茶有结余,回鹘人会将它转售到丝路西段的波斯、阿拉伯地区。
茶叶传入后,阿拉伯人多在浓茶中加入糖和薄荷的独特饮法,一天至少三饮,一饮数杯,他们对茶的沉迷,与唐人相比也毫不逊色。
茶文化于宋代再攀高峰,宫廷、民间盛行一种对茶进行钻研与品鉴的“比茶大会”,世称“斗茶”或“茗战”。
这种游戏连同茶的栽培和饮用方法,随后均由在中国学法的禅师带回日本,日本斗茶戏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品尝茶汤来判断茶叶产地与品种的新型斗茶戏,名为“茶香服”或“茶歌舞伎”。
在今天,“茶香服”也仍是日本人用以庆贺新春及新茶上市的一项重要礼仪。
我国航海技术及海上贸易的规模在宋代获得极大的发展,茶叶在这一时期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南洋诸国。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茶经由川滇茶马古道、海上丝绸之路、中俄万里茶路等途径,进入了欧洲人的视野,饮茶开始成为欧洲人一项时髦的社交礼仪。
英国有一句谚语说:“世上没有什么难题是一杯热腾腾的茶所不能解决的。
”日本人也常说:“早饮茶,添福运。
”东西方不约而同地将茶视为幸福之源,不仅切合了中国茶文化的“和谐”精髓,也许还说明茶文化在解决人类共同难题方面,的确具有长期、公认的启示意义。
(取材于李颖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A. 唐代以前,受客观条件限制,北方人没有饮茶的习俗。
B. 漕运改革促进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迅速发展。
C. 陆羽《茶经》的问世,推动了中国和世界茶文化发展。
D. 回鹘人饮茶蔚然成风,是由他们特殊饮食结构决定的。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世界各地饮茶习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现今缅甸、泰国腌茶的做法可以追溯到唐以前的茗粥。
B. 茶叶传入阿拉伯后,又被他们改制成喜爱的独特饮品。
C.“比茶大会”传入日本,是他们用以庆贺的重要礼仪。
D. 茶叶进入欧洲后,饮茶成为欧洲人一项时髦的社交礼仪。
材料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种植茶叶也是最早形成饮茶文化的国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的饮茶风俗,使得中国茶文化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中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早在汉代时期,茶叶就已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之一。
公元七世纪左右,阿拉伯人来到中国购买大量的丝绸和瓷器,同时也带回了茶叶,并传至北欧、西欧甚至非洲。
唐代中后期,南方多地开始频繁与西欧通商,茶叶和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茶文化也开始在西欧各国传播开来。
自宋代开始,茶叶依靠陆上丝绸之路销往西亚和西非等地,依靠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南洋和日本等地。
到了明代,政府更加积极地推进东西贸易的发展,并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推动了茶叶出口和茶文化输出。
“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概念来源于茶叶与马匹的互市,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深处及周边国家的各个民族,在茶马古道上进行各种物质交换和文化交流。
茶马古道不仅是茶叶补给的重要途径,茶文化的传播与交融的重要通道,也是沿线各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
茶文化随着道路的延伸和传播,流传到了南亚、东南亚等地区,走进这些不同民族的生活,融入风姿各异的文明。
十九世纪,中国茶传播已遍及世界各地并风靡全球。
从茶叶随着丝绸之路传播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唯有茶叶长期居于中国商品的支配地位,并在世界创造了重要价值。
同时,中国茶与茶文化还与当地社会文化相结合,发展出新的茶文化形态,如韩国的茶礼、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民族的、地域的茶文化,丰富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
茶本是自然之物,采茶、制茶、煮茶、泡茶、饮茶等一系列茶事活动,呈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共生的氛围。
茶文化也是一种休闲文化,有利于放松人们的心灵,净化社会风气,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茶贸易在世界发展过程中,使得茶文化更加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类的性格修养,促进人类文化的积淀。
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文化的哲学思想,凝聚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和”文化精髓,与“一带一路”具有高度契合性。
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都体现了“和”的思想。
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以“和”为核心思想的中国茶和茶文化等多方面交流和合作,将丝绸之路上友好交往、和平共处的传统发扬光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而文化软实力也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和引导下,将中国茶文化传播融入全球网络化发展中,使得茶文化传播更加快速,影响范围更广,可以增强沿线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取材于董晓波袁梦瑶的文章)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中国茶文化传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随着茶叶逐渐输入欧洲,茶文化也开始在西欧各国传播开来。
B.为了出口茶叶和输出茶文化,明代的郑和曾前后七次下西洋。
C. 茶马古道在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交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 韩国的茶礼、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都源自中国茶文化。
4.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茶兼具物质与文化双重属性,便于各国互相的交流与理解。
B. 茶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净化心灵、修身养性的思想理念。
C. 中国茶文化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和当今的丝路精神高度契合。
D. 在传播世界的进程中,茶叶一直居于中国商品的支配地位。
5.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中国茶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5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情采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
虎豹无文,则鞟①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
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②,织辞鱼网之上③,其为彪炳,缛采名矣。
《孝经》垂典,丧言不文;故知君子常言,未尝质也。
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
庄周云“辩雕万物”,谓藻饰也。
韩非云“艳采辩说”,谓绮丽也。
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文辞之变,于斯极矣。
研味《孝》《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详览《庄》《韩》,则见华实过乎淫侈。
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
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
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
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④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
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
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
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
真宰弗存,翩其反矣。
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
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
言与志反,文岂足征?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理,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
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
“言隐荣华”,殆谓此也。
夫能设模以位理,拟地以置心,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摛藻,使文不灭质,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蓝⑤,间色屏于红紫,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
(取材于刘勰《文心雕龙》)注:①鞟(kuò):革,去毛的皮。
②镂心:精细雕刻推敲;鸟迹:文字。
③织辞:组织文字,指写作;鱼网:古人用渔网、树皮、麻头造纸,故用渔网代纸。
④诸子:指辞赋家。
⑤正采:正色,代表雅正的好的文采。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若乃:至于②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信:相信③研味《孝》《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乎:介词,译为“在”④诸子之徒,心非郁陶郁陶:忧思积聚⑤为文者淫丽而烦滥淫:过分。
⑥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而:表顺承,译为“就”⑦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翳:遮蔽⑧理正而后摛藻摛:铺陈。
A.①⑦B.②⑥C.③⑤D.④⑧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犀和兕的皮虽然坚硬可做战甲,但还靠涂上丹漆来显示他们的色彩B.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用绮丽的文辞来辩说,用巧妙的辞藻来描绘万物C.言与志反,文岂足征如果文辞和情志相反,文章怎能经得住事实真相的验证?D.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本知要用装饰有翡翠的纶线垂钓、用肉桂做钓饵,反之则钓不到鱼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情采”为题,“情”指情理,即文章的思想内容;“采”指文采,即文章的表现形式;二者关系为“采”依附于“情”,“情”也需要借助“采”。
B.刘勰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居于主要地位,是“立文之本源”;在此前提下,刘勰也不断强调着形式的重要性,其“重采”思想在文中随处可见。
C.针对当时“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的形式主义的创作风气,作者强调学习辞人的“为文而造情”,强调“述志为本”,反对“为情而造文”。
D.刘勰在如何运用文采的问题上提出要“联辞结采”,文采是为情理服务的,不能用得太过,如果文采泛滥怪异,势必使思想内容的表达模糊不清。
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3分)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10.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述文学艺术的“情”和“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