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冶金研究方法

现代冶金研究方法
现代冶金研究方法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现代冶金研究方法题目:区域熔炼法制备高纯铟的研究及优化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方向):冶金工程

学生:程小强

学号:102016140

指导老师:李义兵

完成时间: 2017.1.8

区域熔炼法制备高纯铟的研究及优化

程小强

(桂林理工大学,桂林541004 )

摘要:目前高纯铟常用的制备方法有电解法、真空蒸馏法、区域熔炼法三种,电解法工艺条件易控制,但耗能巨大,提纯效果相对较差,我国目前生产4N精铟的企业都采用电解精炼法;真空蒸馏法虽流程简单,无污染,能耗低,但对于饱和蒸气压和铟相近的金属(如铅)则无法除去;而区域熔炼法可制备5N~6N铟,但其存在成本高、过程耗时的缺点。针对目前区域熔炼法存在的问题,在实验装置、变量控制和工艺条件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

关键词:区域熔炼;高纯铟;金属;提纯;工艺;材料

Preparation of High-purity Indium Optimization by Zone Refining

CHENG Xiao-Qia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

Abstract:Currently the preparation of high-purity indium common electrolytic method, vacuum distillation method, three regional smelting, electrolysis process conditions easy to control, but the energy is huge, relatively poor purification effect, China's current production of refined indium 4N enterprises have adopted electrolytic refining method; vacuum distillation process, although simple, non-polluting, low energy consumption, but the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and indium similar metals (such as lead) can not be removed; the zone melting method can be prepared 5N ~ 6N indium, but its existence high cost, time-consuming process shortcomings. For existing zone melting method problems, in terms of the experimental device, variable control and process conditions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sound.

Keywords:zone refining; high-purity indium; metal; purify; technology; material

1前言

伴随着电子工业和军事等领域的高速发展,铟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用途变得更加广泛,相关产业发展迅猛。铟锡氧化物(ITO)、半导体铟化合物、铟合金以及铟在电池防腐和现代军事技术中的应用不断拓展,这些领域所使用的铟都要求是高纯的,如电子器件、有机金属化合物中要求铟的杂质含量不超过10μg /g,铟作为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在成品元件中大约1019个Ⅲ-Ⅴ族化合物原子中出现一个异质原子,这就要求纯铟材料中的杂质含量要小于0.01μg /g[1]。我国作为全世界已探明铟存量之冠,怎样获得高纯金属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区域熔炼法制备高纯铟的进展及发展方向。

表1:主要产铟国的原生铟产量(单位:t)

Table 1Primaryindium outputinthe

mainindium –producingcountries(Units: t)

表2:世界精铟的消费量(单位:t)

Table 2: World consumption of refined indium (Unit: t)

2 高纯铟制备的发展

2.1 铟的来源

铟没有独立的矿床,多伴生在有色金属硫化矿物中,特别是硫化锌矿、铁闪锌矿,其次是方铅矿、氧化铅矿、锡矿、硫化铜矿和硫化锑矿等,铁矿石中也能找到。提取铟的主要原料是铅、锌、锡冶炼中的副产物,如湿法炼锌的浸出渣,火法炼锌的精馏渣,粗铅精炼的浮渣,铜、铅、锌、锡和钢铁冶炼的烟尘,铜和铅电解的阳极泥等。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如硫酸工业和锌化工盐的渣,也可能成为提铟的原料。此外,由铟的再生资源回收再生铟已逐渐成为铟的重要供应源之一[2]。

2.2 原铟的制备

含铟物料→富集→浸出→净化→萃取→反萃→置换→熔铸阳极→电解→铟锭。

2.3 高纯铟部分制备方法概述

2.3.1升华法

升华纯化主要是利用In2O或InCl3的升华来达到纯化铟的目的。将表面氧化的铟放入石英坩埚中,压强为10- 4 Pa,于200℃下熔化,在600℃下加热使In2O 升华,在800℃下保温5 h,可完成铟的纯化工作[3]。也可通过其InCl3的升华,除去部分杂质,然后和铟生成InCl,再发生歧化反应达到纯化目的[4]。该方法纯化效果好,但是设备昂贵,只适合于少量样品的处理。

2.3.2区域熔炼法

由于铟具有较低的蒸气压,采用区域熔炼的方法[5—7],可使其它一些不能和铟起作用的杂质挥发,如分离B、Au、Ag、Ni等。尤其适合于铟汞齐精炼后的处理。将汞齐电解后的铟置于涂炭的石英舟中,在温度600~700℃,真空度 1.33×10- 2~1.33×10- 3 Pa下,处理3~4 h,汞含量可降低至0.08μg g。但S、Se、Te等对铟具有更高的亲和力,不能用区域熔炼法分离。

区域熔炼法操作方便,效率较好,适于制备高纯铟。但为了得到短的熔区,在铟的低熔点下,必须付出较大的冷却费用。

2.3.3真空蒸馏法

铟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156,2 300℃)比其它元素都大,这个特点可用于单个元素的分离,特别是可有效地进行铟、镉的分离。在950~1000℃下,将铟进行真空蒸馏,保温2~ 4 h,可降低镉含量达10μg g,Fe、Cd的去除率达98%[8]。在5×10- 5 mmHg的真空中对铟进行真空蒸馏,铟纯度达99.999%[9]。该方法的费用较大,仅能处理少批量样品。

2.3.4金属有机物法

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较少,文献[10]研究了用InCl3的吡啶络合物净化铟的方法,产品经分析不含Fe、Sn、Pb等杂质。Su M S采用Al(C2H5)3和In(C2H5)3、C6H5CH2N(CH)3F作为电解液电解得到高纯铟[11]。该方法得到的产品纯度高,但烷基铝、烷基铟,价格昂贵,尚不能进行实际生产。

2.3.5离子交换法

一些阴离子或阳离子的交换树脂适合于铟的选择分离[12,13]。坂野武等人提出了用离子交换法提纯InCl3溶液,将InCl3溶液以一定的空间流速通过强碱性的阴离子交换树脂,Cu、Tl、Cd等杂质被吸附,从而获得较纯净的InCl3溶液。再置换得海绵铟,精炼产品纯度达99.9998%。

2.3.6萃取法

用乙醚进行二次萃取后,再用氨水中和In的HCl溶液,得In(OH)3沉淀,将沉淀用氢还原,或配制成电解液电解可得纯度大于99.9995%的高纯铟。或用烷基磷酸萃取铟,用HCl从有机相中反萃铟,最后用铝或锌置换,沉淀成为海绵铟,通过进一步的精炼可得到99.999%的铟[14]。文献[15]报道,用螯合剂萃取水溶液中的铟,萃取率可达100%,萃取后铟可被电解析出。萃取法同离子交换法一样,均要求将铟转入溶液,纯化溶液后析出金属铟。这2种纯化铟的方法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当溶解原始金属时,得到了初步纯化。纯化的方法多种多样,可选择对每一类杂质最有效的纯化方法。由纯化的溶液析出高纯金属铟,方法的选择性亦很大。但是由于溶解原始金属,对原始金属的稀释很大,并需补充试剂和抗腐蚀的容器材料。同时还会造成废物的大量累积。

2.3.7低卤化合物法

将铟转化为InCl来纯化铟是最方便的。InCl的特征是能歧化为铟和InCl3,在水溶液中歧化程度更大,为此,用水处理粉碎后的InCl。为防止铟歧化后的InCl3水解,事先加酸使水酸化,洗涤沉淀铟,然后烧熔铸成锭[16]。低卤化合物法易于合成,效果好。但是,至今还未能控制好InCl歧化析出铟的速度,导致析出的铟不是小的晶体(小晶体容易过滤),而是海绵铟(包含有较多的母液)。所得的海绵铟需借助于机械压密。然后在甘油层下熔化,铟中的残留母液进入甘油相,方可得到高纯铟锭。

2.3.8电解精炼法

电解法是在生产实践中最常见的方法,也易于实现工业化,我国目前生产4N(99.99%)精铟的企业都是采用电解精炼法。

电解法的原理是:电解进行时,化学电位比铟低的金属杂质沉积在阳极,成为阳极泥;而化学电位比铟高的金属,若将其浓度降低到足够低的程度,则残留在电解液中而不至沉积在阴极。电解法按照电极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2大类:液体铟汞齐电解法和固体铟阳极电解法。而通常所说的电解精炼法是指固体铟阳极电解法。

3区域熔炼原理

区域熔炼是利用杂质在金属的凝固态和熔融态中溶解度的差别,使杂质析出或改变其分布的一种方法。在金属中混有的杂质多数是另一种金属,且在固相中以固熔体形式存在。固熔体一般是由于金属A的晶格中出现了金属B的原子,形成固体溶液,由于微量杂质的存在金属的熔点要发生改变,熔点可以降低,也可以升高,降低或升高的数值取决于杂质的含量。

图1区域熔炼示意图

Fig.1Schematicplanofzonerefining

区域熔炼是将要提纯的金属材料先放置在管式炉中,在管外装置一个可以前后移动的加热环(可用高频加热环)。

图2.区域熔炼装置

Fig. 2. Zone refining apparatus.

图3.单个加热元器件详图

Fig. 3. Detailedview of a single heater element.

若为K S< 1的情况,开始时,把加热环放在最左端,使该区的金属全部熔化成液体,然后使加热环慢慢向右移动,熔化区也慢慢随着向右移动,而最左端原来熔化的金属就渐渐再凝固,此时所析出的固相中杂质含量比原来金属中少,在“再凝固区”与熔化区的界面上,杂质分配在液相的浓度较固相中大,所以随着熔化区向右端移动,杂质也向右移动,当加热环移到最右端后,再把它重新放到最右端,重新使最左端的固体溶化,同样使加热环右移,这样在最左端析出的固体中杂质的含量又少了一些,如此多次重复上述过程,就象一把扫帚一样,将杂质扫向右端,最后能使杂质集中到最右端,而在最左端则得到极纯的金属。

但也有的金属中含有多种杂质,有的杂质Ks> 1,其余杂质的Ks< 1,例如金属锗中含有硼和硅两种杂质的Ks> 1,其余杂质Ks< 1,这种情况经过区域熔炼后的锗锭应是在中间部分,左端和右端均为杂质[17]。

单熔区一次通过沿锭长的杂质分布,由瑞德方程得出:C/C0= 1-(1-K)e-Kx/l,式中:C—固体中的杂质浓度,x—从开始端算起的距离。除最后一个熔区长度以外,这个方程在原料所有的地方都是有效的。

需要注意的是,一次区域提纯往往不能达到所要求的纯度,提纯过程需要重复多次或者用一系列的加热器,在一个锭条上产生多个熔区,让这些熔区在一次操作中先后通过锭料。经过熔区多次通过以后,区域纯化的效率将会越来越低,直至溶质的分布达到一个恒稳状态或极限分布,这就表示所能获得的最大分离。极限分布方程可由C(x)= Ae Bx来表示[18],其中A和B都是常数,A =C0BL/(e BL- 1),K =Bl/(e Bl- 1),式中:C0—平均杂质浓度;L—锭长;l—熔区长度。

图3:(a)石英管表面温度(K),

(b)垂直中间平面温度(K)的轮廓

Fig. 3. (a) Surface temperature (K) distribution over the quartztube,

(b) contours of temperature (K) on the vertical mid-plane.

4区域熔炼法制备高纯铟的影响因素

区域熔炼概念最先由W.G. Pfann 提出,提出至今国内外学者从实践和理论角度对区域熔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讨。这些因素包括平衡分配系数、区域熔炼速率(熔区移动速率)、熔区宽度、扩散层厚度和区域熔炼次数等。

4.1平衡分配系数

杂质的平衡分配系数K0是决定其迁移的关键因素,贯穿于偏析净化的始终。通过观察平衡分配系数K0偏离1的程度,一般即可预测区域熔炼过程对相应杂质的净化能力。Reiss[19]和Lord[20]在假设溶质分配系数K0和熔区长度L不变的条件下,分别建立了各物质浓度之间的微分方程,得到了区域熔炼的数学模型。根据Reiss的模型预测试样棒经不同次数区域熔炼之后不同位置的浓度,可得到5次区域熔炼后Cu中Cr的浓度分布,且预测值和实验数据较吻合[21]。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杂质还未来得及发生扩散,温度即已发生较大变化,使得固液界面大大向前推进,形成新成分的固相,即实际发生的是非平衡凝固,凝固界面存在杂质的富集[22]。因此平衡分配系数K0并非固定不变,为准确形象地体现杂质的分配情况,引入有效分配系数Keff,其与平衡分配系数的关系[23]为:

Keff=K0/ K0(1-K0)e-vδ/D

式中,D为杂质元素在材料中的扩散系数,δ为扩散层厚度,v为熔区移动速率。

为探讨变值K0对区域熔炼的影响,CheungNo’e等[24]在模拟铝的区域熔炼过程时分别采用定值和变值K0,得到4次区域熔炼后Sb中Pb的浓度分布;两者的模拟结果相差两个数量级,采用变值K0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更相符。这也证实在实际区域熔炼过程中,K0值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小范围内随外界条件变化,由此可见引入Keff的必要性。针对当杂质的平衡分配系数K0接近1时较难将其分离的难题,Su Ching-Hua等[25]对传统的区域熔炼法进行改进,提出了重叠法,即将两根区域熔炼棒材的中间部分(约为棒材长度的一半)连接起来,加工成新的金属棒,再将此棒进行区域熔炼的方法。MeiPR等[26]采用重叠法提纯冶金硅,结果发现其总杂质含量由0.145%大幅降低至0.0024%,硅棒纯度则相应由99.855%提高至99.998%。

4.2 区域熔炼速率

熔区移动速率(即区域熔炼速率)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区域熔炼的提纯效率,从而关系到生产成本,因此在提纯过程中需根据材料自身的特性制定合适的区域熔炼速率。熔区的移动可通过移动原料棒或电子枪两种方式来实现。熔区移动速率由于不方便测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以原料棒或电子枪的移动速率来替代。当熔区移动速率V很大时,固相结晶速率随之增大,使得晶胞中的杂质排除困难,提纯效果不明显;当v较小时,组分扩散能够充分进行,晶体内部的杂质能得到有效去除,提纯效率很高[27]。目前,区域熔炼速率对凝固时晶体取向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是学者们的研究重点。

Ji chengchang等[28]在分析Terfenol-D巨磁致伸缩材料的区域熔炼过程时发现,晶体取向主要取决于区域熔炼速率,同时直接关系到材料的性能。在没有籽晶的条件下,当区域熔炼速率V <5mm/h时该材料将获得〈111〉晶体取向;当5mm/h<v<15mm/h时,晶体取向为〈112〉或〈110〉;当v>15mm/h时,晶体取向为〈113〉。制备单晶材料时,采

用较低的区域熔炼速率能有效去除晶体内部的杂质元素并减少晶体缺陷,但过低的区域熔炼速率将导致晶体内部元素的严重偏析,增大该成分的浓度梯度,不利于单晶的制备;采用较高的区域熔炼速率,虽能改善杂质的偏析现象及提高生产效率,但却不利于气态杂质的排除,影响固/液界面的稳定性,对单晶的制备也有影响。因此,最佳区域熔炼速率的选择即是在形成单晶和减小偏析程度之间求其平衡[29]。王珮等[31]在研究Al2O3/MgAl2O3共晶陶瓷定向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的形貌变化时也指出,降低熔区凝固速率能够有效降低固/液界面的凸出高度,即采用较低的熔区凝固速率能得到界面平整、微观组织细小而致密且力学性能良好的材料。

Kashihara M等[32]在以连续区域熔炼法制备藕型多孔碳钢时发现,在144~576mm/h的区域熔炼速率范围内,随着速率的提高,孔隙度及孔径减小;孔隙的减少能够大大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同时对材料的屈服强度并无影响,即能得到性能优异的碳钢。

2.3熔区宽度

熔区宽度也是影响区域熔炼效果的重要因素。W.G. Pfann在实验初期仅采用一个加热器沿着不纯的固态锭条材料慢慢移动,借助一般过程所具有的物理因素使杂质沿锭条再分布来完成锭条的提纯[33];随后其又不断地进行实验尝试,发现通过沿试样棒等间距放置多个加热器来替代单一加热器,可大大节约熔炼时间,提高生产效率[34]。

Roussopoulos GS等[36]通过建立三维暂稳态模型来推导熔区宽度及主要的实验参数如设备、加热元件尺寸和输入能量之间的关系,发现采用大直

径石英管和较窄的加热元件能够降低输入能量的波动,从而更精确地控制熔区宽度,确保熔区的稳定性,为平整界面的形成提供条件。Ho Chii-Dong等[37]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当调整熔区宽度能够有效提高提纯效率,且熔区宽度与锭料长度的比值Z随着分配系数K0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区域熔炼次数的增加而减小。随后Spim Jr JA等[39]提出了具体的区域熔炼模型,并推导出最优的Z值组合(前三次为0.2,第4~6次为0.1,第7次开始为0.05);采用该组熔区宽度及简单操作,即可实现熔区宽度连续变化所能达到的高提纯效率。

区域熔炼时,采用窄熔区所得产品的纯度较采用较宽熔区时的更高,但是窄熔区的杂质浓度增加较快,使得熔区杂质排除较难,必须通过延长提纯时

间来弥补[40]。因此,为提高提纯效率,实际生产过程一般采用在提纯开始阶段采用宽熔区和较高区域熔炼速率,然后改为窄熔区和较低区域熔炼速率的

作业方式。

2.4扩散层厚度

区域熔炼时,提纯棒中的杂质含量主要取决于扩散层中的杂质含量,而非整个熔体中的杂质含量。因此很多学者对公式Keff=K0/ K0(1-K0)e-vδ/D 中的扩散层厚度进行了研究。实验过程常采用旋转、外加磁场和振荡等外力来降低扩散层厚度。在仅存在液相对流的情况下,扩散层厚度约1mm;但在机械搅拌条件下,扩散层厚度可降至0.1mm,机械搅拌剧烈时甚至可降至0.01mm。

在区域熔炼提出之初,鲜有文献对外力搅拌的影响进行专题报告。但近年来,外力搅拌对区域熔炼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如旋转对水平区域熔炼过程界面的控制机理、轴向震动对垂直区域熔炼效率的影响以及旋转对垂直区域熔炼过程三维不稳流体的消除作用等[41]。

加入外力搅拌首次见于Pfann-Miller技术:区域熔炼过程低速旋转试样,通过控制熔体的对流来有效地控制固/液界面,以获得近似轴对称的熔区。该技术因不能改变自然对流引起的流体流动方式,故旋转速率不能过高。随后搅拌被广泛应用于区域熔炼过程。李思渊[44]在锗的区域熔炼过程中,通过高频电热器感应产生的高频磁力线来起到强烈的搅拌作用,加速了杂质的扩散,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外力搅拌的加入不仅能大幅提高区域熔炼的提纯效率,还能有效地控制界面生长,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材料。制备钼及钼铌单晶时,通过适当速率的旋转可有效减小熔区的温度梯度和化学成分浓度梯度,最终获得成分及尺寸均匀、表面光滑的单晶合金[45]。Liu Y等[47]采用垂直区域熔炼法制备Bi12SiO20晶体,研究了旋转磁场对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强度和频率的旋转磁场能够感应出稳定、轴对称的理想对流,从而提高晶体熔体表面热和物质传递的速率和稳定性,避免生长层和晶体缺陷的产生,并最终获得结构完整、成分均匀的晶体。然而,区域熔炼过程若无气体产生,仅简单地以定转速旋转石英管,则对扩散层厚度影响不大。为了获得强烈的搅拌,应加速旋转坩埚或快速上升、快速下降坩埚[48]。

2.5区域熔炼次数

刘元奎[49]在采用区域熔炼法提纯金属时,总结得到区域熔炼次数与材料不同位置杂质浓度的关系,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区域熔炼次数的增

加,杂质浓度将达到极限分布,此时再增加区域熔炼次数已不能改变提纯效果。为了方便作业,区域熔炼次数n的经验公式可表达为n=kL/l(式中k为

经验常数,取值范围1~1.5;L为锭料长度;l为熔区长度);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使用的条件为L/l=10,取k=1.5,此时n=15。

李文良等[35]采用区域熔炼法提纯锌,控制熔区移动速率为30mm/h,并在高纯氩气流动保护下进行20次区域熔炼(第1~6次熔区长度为70~80mm,第7~10次为50~60mm,第11~20次为30~40mm),最终产品的杂质总量从1.006ug/g 降低至0.216ug/g,锌纯度达到了99.99998%,完全可以满足半导体和光电材料的应用要求。任永胜等[50]采用10次区域熔炼提纯工业黄磷,在熔区长度控制为熔炼管长度的0.1倍、熔区移动速率为5mm/h时,所得黄磷中有60%产品的纯度达到了99.99999%,完全能够满足半导体行业以及高纯磷酸对磷的纯度要求。

5区域熔炼法制备高纯金属的研究进展

2015年,随着全球最具规模的稀有金属现货投资及贸易平台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涉嫌违法,人们的目光再次被吸引到稀有金属上来,该交易所上市的铟、锗、镓、铋、钨等战略金属拥有很强国际话语权,泛亚价格引领着全球价格,以铟为例,全球90%以上的铟在泛亚平台上成交。由此可见,铟作为战略资源一直是全球关注和投资的焦点。

区域熔炼作为高纯铟的重要制备技术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国内外众多科研学者及团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总要成果,为后来者提供了无数的经验教训,在此笔者本着学习的态度搜集了部分资料进一步阐述该课题的前沿性,包括相关研究论文数量、重要的学者和团队及研究热点问题等,资源有限,所有观点和专家学者团队不能尽一一列举。

5.1 前沿性

区域熔炼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制备高纯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三分之一的元素及数百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均能通过区域熔炼提纯达到

很高的纯度。区域熔炼提纯虽然至今仍费用较高且产量较低,但针对其他工艺难以提纯的材料颇具应用价值。近年来,区域熔炼主要用于制备半导体、难熔金属、稀土金属等材料。

半导体三极管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某些高纯材料(特别是Ge、Si、Te、Ga)的生产需求,已有不少文献报告制备这些材料的区域熔炼法。对于这类材料,区域熔炼纯化工艺已很成熟,有的甚至已接近大批量生产规模。近年来学者们逐渐将研究重心转移到了痕量元素的检验和测量方面。

5.2 相关论文研究数量

表3:在CNKI中键入区域熔炼和高纯铟显示的相关文献数量

Table 3:Type the number of documents related to zone melting and

high-purity indium displayed in CNKI

2015 (5) 2014 (11)2013 (11)2012 (7)2011 (6)2010(8)

2009 (4)2008 (4)2007 (4)2006 (2)2005 (1)2004 (6)

2003 (7)2002 (2)2001 (4)1997 (1)1995 (1)1987 (1)

5.3 重要学者及团队

国内:(1)昆明理工大学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戴永年院士为首的杨斌、冯同春、刘大春、徐宝强、邓勇团队;(2)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李文良、罗远辉团队;(3)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智华、莫红兵、曾冬铭团队和刘文胜、刘书华、马运柱、龙路平团队;(4)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和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罗鲲、喻亮、乐为和、李贻成、刘越、章长生团队;(5)红河锌联工贸有限公司王树楷(6)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化学系与药学院吴洪、阎红、王丹团队;(7)兰州大学李思渊;(8)四川大学刘元奎等

国外:(1)Pfann W. G.;(2)ParrN L.;(3)CheungN,BertazzoliR,GarciaA.Team;(4)HoChii-dong, Yeh Ho-ming, Yeh Tzuoo-lun.Team;(5)ehHo-mingandYehWen-hsien.;(6)PrasadD S,Munirathnam N R,RaoJV.;(7)Spim jrJA,BernadouM JS,GarciaA.;(8)DaviesLW.;(9)BollongA B I,BultR D,ProuxG T.;(10)AllredWP,ParisB,GenserM. and so on。

6区域熔炼法制备高纯铟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及创新性

发展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区域熔炼技术发展到今天仍存的问题就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方向:(1)对原材料的要求很高。原料棒的纯度需达到一定要求,且其所含间隙杂质C、H、O等需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免区域熔炼过程析出气体杂质而引起功率和温度波动,从而影响材料质量;特别是平衡分配系数接近1的杂质,需严格控制其在原料棒中的含量,以免影响材料的最终性能。(2)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区域熔炼要求的低速及多次熔炼大大延长了生产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每次区域熔炼后需去除棒材首尾两端,降低了原料的利用率,提高了生产成本。(3)棒材尺寸受限。悬浮区域熔炼的出现解决了常规

区域熔炼存在的坩埚污染,使得区域熔炼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但因重力作用,该技术要求原料棒的尺寸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得到稳定的熔区。(4)产品检测与分析技术的发展速度滞后。随着提纯技术的改进,多种极高灵敏度的杂质分析方法(质谱分析、中子和带电粒子活化分析、光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原子荧光光谱法等)应运而生,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制约着区域熔炼技术的发展。(5)先进区域熔炼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受限。区域熔炼技术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在某些领域已用于工业生产,但所存在的一些不足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如悬浮区域熔炼技术设备投资昂贵、原料盛放容器选择较为困难且在操作过程中易受二次污染、最佳生产工艺参数易随材料而改变。

近几年,高纯半导体、难熔金属及稀土材料等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区域熔炼已成为制备这类材料的首选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现有的市场需求,现阶段区域熔炼的研究重心应转移到以下几个方面:(1)将区域熔炼技术与其他提纯技术相结合,开发出多种技术结合的理想提纯法,如电迁移-区域熔炼、真空脱气-区域熔炼等,以有效去除气体杂质,保证后续区域熔炼平稳进行,获得更高纯度的材料;(2)改进区域熔炼技术和设备,以获得稳定而操作简单的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改进痕量元素分析技术,使痕量、超痕量多元素的同时或连续测定成为可能;(4)深入研究电子束悬浮区域熔炼制备难熔金属及其合金单晶的机理,以制备高质量、多品种的难熔单晶,满足尖端行业的需求。此外,区域熔炼技术的工业化推广也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区域熔炼技术必将向低成本、实用化、高效率、高可靠性和高复杂性的工业化方向不断发展。

在创新性上,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发明了一系列实验装置专利或是提出新的理论成果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例如上海大学钟云波、阳祥富、任忠鸣发明的电磁复合场区域熔炼提纯金属的方法及其装置、北京金属研究总院罗远辉、王优、陈松、尹延西、张力发明的一种环形区域熔炼炉等。在本课题中,我们也将在实验和模拟和控制等环节设置一些新的创新点,提高创新性。

参考文献

[1]周智华,莫红兵,曾冬铭.矿冶工程,2003,23(6):3

[2]冯同春,杨斌,戴永年等.冶金丛刊,2007,168(4):2

[3]Habuka Hitoshi, Hitoshi Futaki. Jpn Kokai Tokkyo Koho Jp 63,250,428(1988)

[4]Sutarin S N, Nikitina V D, Dyakov V E,et al. USSR,531 380(1978)

[5]Phatak, G M. Res Ind, 1986,31(2): 167

[6]Menamara Michael F, Slaltery James A. US Patent4,828,608(1989)

[7]Belskii AA, Elyutin AV, Zubkov,et al. US Patent 4,287,030(1981)

[8]Rowinska L,Walis L, Dalecki W.Nuki-eonika, 1989,34(4- 5- 6):85

[9]Wieckowski,Jan.Elektronika,1971,12(9):349

[10]M edoev B S,Kaloev N I,Alikhanova A P. IZVVyssh Vcheb Zaved KhimTeknol,

1980,23(11):1339

[11]M S Su, J S Gentry, C B Boss,et al. Electrochem Soc, 1985(4):802

[12]A lexander,Lavict. US 3,268,426(1974)

[13]陈鸿彬.高纯试剂提纯与制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232

[14]顾学名,龚毅生,吕云阳,等.无机化学丛书(第二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588

[15]上海科技编译馆.超纯金属及半导体材料.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5. 33

[16]Y ukinobe,Masnya. Kokai Tokkyo Koho Jp 01,156,437(1989)

[17]吴洪,阎红,王丹.化学工程师,2001,84(6):3

[18]B erg,LYehAI.The unusual behavior of extractive distillation-reversing the

volatility of the acetone-isopropy lether system[J].AICHE,1985,31(3):504- 506.

[19]R eiss Howard.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zone-meltingprocesses. AIME

Transactions . 1964,200:1053-1059

[20]L ord,N.W.Analysis of Molten-zone Refining. Tran.AIME . 1953

[21]石洁,罗超,王怀胜,刘勇,李鱼飞. 感应区域熔炼法制备高纯铜[J]. 稀有金属

材料与工程. 2010(S1)

[22]翟秀静,符岩,张晓明,等.原铝中Fe、Si杂质分配系数的计算与测

定[J].轻金属,2000,(12):37-39.

[23]胡赓祥,蔡珣,戎咏华.材料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社,2006.294-298.

[24]C heung No′e,Bertazzoli Rodnei,Garcia Amauri.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n approach basedon variable solut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s during purifi-cation by zone refining.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Technology . 2007 [25]C.H. Su,Y.G. Sha.Segregation coefficients of impurities in selenium by zone

refining. Crystal Growth and Design . 1998

[26]M ei P R,Moreira S P,Cardoso E,et al.Purificationof metallurgical silicon by

horizontal zone melting. Solar Energy Materials . 2012

[27]P rasad D.S,Munirathnam N.R,Rao J.V,Prakash T.L.Effect of multi -pass, zone

length and translation rate on impurity segregation during zone refining of tellurium. Materials Letters . 2006

[28]C hengchang Ji Yun Yu Weizeng Ma Jianguo Li and Yaohe Zhou.Effects of the

crystal growth velocity on the crystal orientations and microstructures in an optical image zone melting furnace.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2002 [29]胡忠武,李中奎,张清,等.钼铌合金单晶的制备[J].有色金属,2

008,60(2):1-4.

[30]J.Liu,H.Z.Ralph.Growth of molybdenum-based alloy single crstals using eleetron

beam zone melting. Joumal of Crystal Growth . 1996

[31]王珮,孙海滨,白佳海,等.Al2O3/MgAl2O4共晶陶瓷定向

凝固过程固液界面形貌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1,40(5):1252-1257.

[32]K ashihara M,Yonetani H,Kobi T,et al.Fabrication of lotus-type porous carbon

steel via continuous zone melting and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2009

[33]W. G. Pfann.Principles of zone melting. Transaction of American Institute

ofMining,Metallurgical and Petroleum Engineers . 1952

[34]P fann W.G. Zone melting. . 1966

[35]李文良,罗远辉.区域熔炼法制备高纯锌的研究[J].稀有金属,201

1,35(4):537-542.

[36]G.S. Roussopoulos and P.A. Rubini.A thermal analysis of the horizontal zone

refining of indium antimonide.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 2004

[37]C hii-Dong Ho.The Optimal Variation of Zone Lengths In Multipass Zone

Refining Processe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 1999

[38]H o Chii-Dong,Yeh Ho-Ming,Yeh Tzuoo-Lun.Opti-mal zone lengths in

multi-pass zone-refining processes. Separations Technology . 1996

[39]J.A. Spim,M.J. Bernardou,A. Garcia.Numerical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zone refining.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2000

[40]刘霞.钼及钼合金单晶的制备[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

2(5):175-177.

[41]C.W. Lan,J.H. Chian,T.Y.Wang.Interface control mechanism in horizontal

zone-melting with slow rotation. Crystal Growth and Design . 2000

[42]C. W. Lan.Effects of axial vibration on vertical zone-melting process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 2000

[43]C. W. Lan,,M. C. Liang and C. H. Chian.Suppressing three-dimensional

unsteady flows in vertical zone-melting by steady ampoule rotation.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 2000

[44]李思渊.锗的区域熔炼[J].兰州大学学报,1962,(1):51-

56.

[45]辛登科,张延杰.钼和钼-铌单晶的制备及工艺参数的影响[J].中国钼

业,2007,31(2):32-34.

[46]胡忠武,李中奎,张清,等.工艺参数对钼-铌合金单晶制备的影响[J].铸

造,2006,55(3):225-229.

[47]Y. Liu,F. Ai,X. H. Pan et al.Effects of rotating magnetic field on Bi12SiO20

crystal growth by vertical zone-melting technique.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

2010

[48]B ollen N J G,Van Essen M J,Smit W M.A fastmethod of zone melting as an aid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Analytica Chimica Acta . 1967

[49]刘元奎.用区域熔炼法制出超纯度的半导体锗[J].四川大学学报,19

59,(1):91-95.

[50]任永胜,李军,马睿等.区域熔融法提纯工业黄磷的数学模型与实验研究

[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9,23(6):933-938.

社会研究方法2016.10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具有( D ) A.目的性B.经验性C.理论性D.社会性 2.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A.社会科学研究B.历史研究 C.心理学研究D.哲学研究 3.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C ) A.“是什么”的问题 B. “为什么”的问题 C.“如何做”的问题D.“怎么样”的问题

4.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B ) A.抽样调查B.重点调套C.定性调查D.典型调查 5.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B.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D.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6.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如心理学研究),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B ) 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 C.文献研究D.实地研究 7.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A ) A.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B.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C.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D.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8.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A ) A.具有概率性特点B.具有必然性特点 C.通常可直接观察D.通常可直接测量 9.从“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和“张三是人”这两个命题推导出“张三会死”这个新 命题,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中的( A ) A.演绎推理原则B.经验归纳原则

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 第一单元:导论 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经验性,实证性。 3?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 1研究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地。 2 研究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4?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 1?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2?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3?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4?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5?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6?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6?社会研究方法论: 1实证主义方法论(定量研究) 2人文主义方法论(定性研究) 7?社会研究过程的两项任务:资料收集和分析(具有专门性,技术性,操作性) 8?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1)方法论:哲学基础,逻辑,范式,价值,客观性。 2)基本方式: 1调查研究:包括抽样,问卷统计分析,相关关系(统计分析--定量) 2实验研究:包括操纵与控制,实验组,控制组,前侧,后侧,实验刺激,因果关系(统计分析--定量)3实地研究:包括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研究者的角色,投入理解,扎根理论(定性分析--定性) 4文献研究:包括内容分析,编码与解释,二次分析,现有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定量定性分析--定性) 3)具体方法技术:问卷,结构式访问和无结构是访问,局外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9?实证主义--认为只有客观的,实证的和定量的研究才符合科学的要求,才具有价值。{孔德,涂尔干}(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定量研究) (人文主义------自然主义——定性研究) 10研究的主要阶段: 1选择问题阶段:主要任务--a ?选取研究主题 b.形成研究主题 2研究设计阶段:为实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3研究的实施阶段,就是资料的收集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第三讲 笔记整理

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建构 一.社会研究的层次与角度 岩石(片) 社会是一个 网 个人的层次 群体(集体)的层次 社会的层次社会结构的层次 文化的层次 看成 宏观有机整体(历史文化的角度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一)社会研究 微观(微观与宏观矛盾) (二)社会整体与个体 区别/联系 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不能抹杀任意一方 二.社会理论的构建 (一)理论的功能:1.指导研究的方面 2.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状况 3.解释现象之间的关系 4.预测事物的未来以及未来的现象(历史决定你的现在,现在决定你的未来) 理论的特性:1.抽象性 2.必须主题化,论点前后一致 3.与历史统一 4.解释性 解释范围广 好的理论解释精确 结构简单 (二)理论的层次:1.宏观理论(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 2.微观理论三者镶嵌在一起 3.中观理论 三.理论构建的要素 (一)概念:1.实体概念(可直接观察到) 2.非实体性概念(例:智力、情商、文化、尊重) (世界上抽象程度最高的三个概念:物质、精神、上帝)

(二)变量:概念的一种类型 变量之间的关系:a、因果关系(指标、操作化) b、相互关系(正相关、负相关) c、虚无关系 (三)命题与假设(陈述与形式) a、公理(不言自明) 命题的类型b、定理(被经验检验) c、经验概括和假设(为了得到逻辑或经验的结论做实验性的假设) 形式:a、函数式的陈述y=f(x) b、条件式陈述 假设c、差异式的陈述A组/B组 作用:指导研究、逻辑推导、发展理论 四、科学理论的构建过程 第一阶段:归纳法六经注我个别一般 第二阶段; 演绎法我注六经一般个别

第三讲:社会研究设计 一.基本要求:1.目标明确 2.最好的手段、方法 个人与个人 人个人与集体 集体与集体 为什么要研究 如何实现 二.基本目的:1.探索议题 2.描述情况、事件 3.解释 三.社会研究的内容:1.状态(客观指标) 2.意向性(主管意志:态度、观念、个性、偏好、倾向性) 3.态度(行为) 横剖研究:一段时间内对不同变量的研究 宏观研究 纵贯研究:长时间内对同一个主观变量进行研究四.社会研究的方法 微观研究:某一阶段采用的具体方法 定量方法 统计调查 定性方法 实验法 文献法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风笑天版

第二讲:选题与文献回顾 ?第一步:选择主题 ?第二步:文献搜索 ?第三步:论证设计 ?第四步:文献研究 ?第五步:文献批评 ?第六步:完成综述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 命题自选课题命题+自选 (二)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也更具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的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三)问题意识的三个层面 第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研究问题是如何呈现的; 第二,进入研究领域,探寻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体系; 第三,提出解决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二、选题的标准 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 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项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 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日常生活兴趣向研究问题的转化 四、文献回顾 ◆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 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一)文献回顾的意义 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资料。 (二)文献回顾的步骤 1.查找相关文献 2.对文献进行选择 3.阅读和分析文献 (三)对文献的分析与论证 1.论证要具有层次性 2.围绕中心议题展开

2018年10月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查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丽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 功能主义 B. 科学主义 C. 实证主义 D. 人文主义 7. 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 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 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 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 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 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 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短暂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 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 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理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 提出理论模型 B. 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构建 D. 进行命题推演 11. 在一个900人的总体中,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 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底排列,依次为 A. 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比测量---定类测量 B. 定距测量---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C. 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类测量 D. 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13. 对所测对象的复合变量的各个方面按同样的方式,将其可取值按一定顺序排列触雷的测量工具是 A. 量表 B. 指数 C. 问卷 D. 指标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 0. 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 具有(D ) 目的性 B .经验性 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社会科学研究 B 心理学研究 D 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是什么”的问题 “如何做”的问题 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 A. 2. A. C. .理论性 .历史研究 .哲学研究 ?社会性 3. A. C. ( B. D “为什么” .“怎么样” 的问题 的问题 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 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A.抽样调查 B .重点调套 C .定性调查 5. 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 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6. 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调查研究 文献研究 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4. B ) .典型调查 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A. C. 7. A. B. B D (如心理学研究 (B ) B D (A )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C. D. & A. 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具有概率性特点 B .具有必然性特点

2017年4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考试真题

2017 年4 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考试 真题 以下为大家带来的是2017 年4 月《社会研究方法》考试真题,各位小伙伴们可以自行参考练习。 全国2017 年4 月高等教育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 在当代社会中绝大多数调查研究活动都是以有组 织的方式进行的,在社会调查活动中需要有各种机构和 各类人员的分工合作。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 目的性 B. 社会性 C. 应用性 D. 理论性 2. 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 究部门以及独立的研究机构,按照合同从社会研究项目 的委托者那里获得研究项目,按照委托者的要求完成社 会研究任务,并向委托者提交研究报告。它们在这里所 体现的角色是 A. 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B. 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C. 社会研究的创设者 D. 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3. 关于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均可了解到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 B. 横向研究比纵向研究更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 C. 纵向研究一般比横向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 D. 同组研究同时适用于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4. 从研究内容上看,解释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差别是 A. 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比解释性研究更加集中 B. 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不像解释性研究那样面面俱到 C. 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D. 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综合性 5. 研究者在选题时要确定题目是宏观的、中观的还是微观的。这个工作属于 A. 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 B. 确定研究的角度 C. 确定研究题目的层次 D. 确定研究的目标

2018年10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完整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査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I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功能主义 B.科学主义 C.实证主义 D.人文主义 7、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现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提出理论模型 B.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建构 D.进行命题推演 11、在一个900人的总体,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 A.定距测量—一定序测量—一定比测量一一定类测量

社会研究方法总结

社会研究方法总结社会研究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而探索社会现象及其本 质和规律的专门的 1. 科学研究活动是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2.经验性,社会的认识社会研究的理论性特征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3. 属于类别概念的有:老年人、残疾人4. 5.属于集合概念的有:组织、社区、国家、社会就会发生以偏 6.如果用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目标的总和来代表企业的目标,概全的错误则是指将高层次分析单位中得出的结论简单地推论其中每个成简单还原, 7. 员,例如,用企业经营目标去推论每个员工的目标,现状调查,是指对某类社会现象实际存在的状况及其表现的调查 8.所谓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是指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即对社会研究方 9. 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哲学论证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 区别主要在于研究目标的不同,理论性研究10.关心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应用性研究则要解“如何做”的问题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11. 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12. 究描述性研究回答“是什么”,解释性研究回答“为什么”是解释社会现13. 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4.普查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全国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属于普查15.典型调查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被研究的总体中有目的地16. 选取一些典型的个案来加以调查典型个案是指能够代表总体中某类群体突出特征的个案17.重点调查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比较集中的、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个18. 或几个单位进行的调查横向研究又称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关于某类社会现象在一个时间点或时19. 间段里的存在状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民意测验、市场调查和人口普查都是横向研究的例子20.纵向研究指的是在前后不同的时间里分别对某种或某些 社会现象进行调21. 查趋势研究是对某种社会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研究22.同期群研究,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23. 变化的研究,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24.同组织研究与同期群研究比较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同组研究每次调25. 查所用的都是同一个样本,而同期群研究中的样本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在社会研究的最初阶段中,选题和研究设计是其最主要的工作26. 任何一个社会研究项目都是从选题开始27. 社会研究的题目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理论的发展28.纯自主选题是指完全由研究者自己选定研究题目,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29. 的影响纯自主选题,一般只用于一些教学性的研究项目和纯粹按照个人学术兴30. 趣出发的项目31.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多研究题目是以上级定是的方式而选定的,目前,在一些研究机构中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这种选题方式 理论抽象,是指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在考32. 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理论概括,是指在思维中按照抽象出来的特征对社会现象进行的归类表33. 述概念,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34. 35.变量,就是指在经验中可以测量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取值的概念理论模型,是指人们在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素特36. 征及其关系的再现当研究所涉及的变量数较多时,常采用变量结构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5分) 1.阿道夫·凯特勒 答:阿道夫·凯特勒是统计学发展史上早期开拓者之一,是数理统计学派的创始人,也被称为“经验社会学之父”。凯特勒是位法籍比利时学者,他是将概率论思想引入社会研究的第一人。他坚信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一点在他的社会调查实践中得到证实。凯特勒在研究法国不同年龄层次的犯罪现象时系统地运用了数理统计。 在实际研究的基础上,凯特勒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平均人”概念。他注意到,在人数的统计量足够大的时候,人们各种特性的分布遵从正态分布律。而“平均人”是所有人的特性的平均数,其属性正处于正态分布图形的中央。按凯特勒的理解,“平均人”是一个民族主要生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客观指标,是一个社会的典型,是描绘社会稳定状况的统计指标的中轴。 2.扎根理论 答:由经验资料建立的理论称为扎根理论,它的建构程序是:a.未经研究假设而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b.从观察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c.由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 3.鲍格达斯量表 答:鲍格达斯量表,又称社会距离量表。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它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鲍格达斯于1925年创用的。这种量表过去一直广泛用于测量人们对种族群体的态度,

现在,它也被用来测量人们对职业、社会阶层、宗教群体等事物的态度。 鲍格达斯量表由一组表示不同社会距离或社会交往程度的陈述组成。按从最近社会距离到最远社会距离排列开来,如可以结亲(1)﹑可以作为朋友(2)﹑可以作为邻居(3)﹑可以在同一行业共事(4)﹑只能作为公民共处(5)﹑只能作为外国移民(6)﹑应被驱逐出境(7)。括号内分值越大表示社会距离越大。在这一组问题中,实际上蕴含着一种超强的逻辑结构。 4.前侧与后侧 答:在实施实验刺激前对实验对象(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的测量称为前测。而在实施实验刺激后对他们的测量称作后测。在对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和后测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一定的问题: ①实验对象可能会对测量问题的形式由不熟悉变得比较熟悉,对研究的目的由不了解变得比较了解,因而可能在后测中有意改变他们的回答,从而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②两次测量可能会使一部分对象感到厌烦,因而缺乏积极合作的热情; ③两次测量之间其它一些因素(如实验对象个人的生活经历、环境等)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因而导致两次测量的差别不能完全归于实验刺激。 5.社会网络分析 答:社会网络分析是包括测量与调查社会系统中各部分(“点”)的特征与相互之间的关系(“连接”),将其用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来,然后分析其关系的模式与特征这一全过程的一套理论、方法和技术。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真题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真题 (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总题数:30,分数:30.00) 1.在当代社会中绝大多数调查研究活动都是以有组织的方式进行的,在社会调查活动中需要有各种机构和各类人员的分工合作。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目的性 B.社会性√ C.应用性 D.理论性 2.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究部门以及独立的研究机构,按照合同从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那里获得研究项目,按照委托者的要求完成社会研究任务,并向委托者提交研究报告。它们在这里所体现的角色是()。 A.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B.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C.社会研究的创设者 D.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3.关于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均可了解到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 B.横向研究比纵向研究更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 C.纵向研究一般比横向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 D.同组研究同时适用于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4.从研究内容上看,解释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差别是()。 A.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比解释性研究更加集中 B.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不像解释性研究那样面面俱到 C.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D.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综合性 5.研究者在选题时要确定题目是宏观的、中观的还是微观的。这个工作属于()。 A.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 B.确定研究的角度 C.确定研究题目的层次√ D.确定研究的目标

6.选题的工作内容包括:(1)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和内容;(2)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3)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4)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5)初步选择研究题目。一般说来,选择的一般过程是()。 A.(5)(2)(3)(4)(1) B.(4)(5)(3)(1)(2) √ C.(4)(5)(1)(2)(3) D.(5)(4)(1)(3)(2) 7.选择研究方法的第一步是()。 A.选择资料收集方案 B.选择资料分析方案 C.确定研究方式√ D.确定研究方法论 8.当人们看到某个人在大学毕业后获得了工资较高的职位,这时还只是看到了这一具体的个别事例,或者说将所看到的现象局限在某个具体的人或事上。但当人们观察到很多大学毕业生所得到的工资都普遍高于其他同龄人时,就会产生一个一般性的()。 A.理论抽象 B.经验概括√ C.普遍规律 D.理论概括 9.变量和概念的差别是()。 A.概念注重从质的规定性方面去反映客观社会现象某种特征,而变量侧重从量的方面去反映这种特征的存在√ B.变量可以是高度抽象的,而概念可以在经验当中测量 C.社会研究在设计测量方案时往往运用概念,在总结和表述时往往运用变量 D.因果关系是概念之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则是变量之间的关系 10.定性研究遵循的逻辑是()。 A.假设——检验原则 B.社会科学中的理解方法√ C.抽样——检验逻辑 D.统计性原理 11.要调查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该大学全体毕业生的花名册就是该调査的()。 A.研究总体 B.抽样单元 C.目标总体 D.抽样框√ 12.标准化智力测验(IQ)属于()。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范文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普遍调查的特点。 答:由于普遍调查涉及的对象多、范围广,所以这一调查方式有以下特点:1.工作量大,耗时、费力、费钱。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3.调查项目不能多。 2、简述随机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3、简述选题的标准。 答:选择调查课题既然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当然应该高度重视选题的工作。为了选好题、选准题,必须明确进行选题时应该依据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下列几条标准来作为选择调查课题的依据。这几条标准是: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4、简述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答:1总体的规模。2抽样的精准性。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时间。 5、简述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抽样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1)设计阶段:确定抽样调查目的,作用和要求;确定调查对象(总体)的范围和样本单位的样式;确定抽取样本的方式和样本单位的数目;组织抽取样本单位的工作;辅助工作的准备,如人员培训,资料印刷,工作进度安排。 (2)样本资料的收集 (3)资料的整理和推算 2、试论述社会调查的特征。

答:(1)随机性 客观现象可以分作确定性现象和非确定性现象。确定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一定发生的想象。非确定性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现象。 (2)统计规律性 由于存在着随机性,人们就不能简单地把抽样结果当做总体分析的数据。但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也并非毫无关系。统计的内在规律性,使我们可以透过抽样推论总体。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是两个既有差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两个量。 三、操作题(共40分) “新的一年将继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保体系,争取使每个人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活得更有尊严......” 请结合课程内容试对上述论述中的“尊严”一词进行概念操作化。 答:尊严的概念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和人格被尊重。尊严就是不容亵渎的,尊严是不分男女的只是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所以自己要保护的东西也不一样,活得更有尊严,活得更好。 提交截止日期:2016年6月28日 注:请将文档保存类型设为“word 97-2003 文档”。 雷同卷按0分处理!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整理

社会研究:以一种经验得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得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得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得科学得探究活动。 社会研究方法(以经验性、实证性为特征)就是各门社会科学得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也就是社会科学区别于哲学等具有思辨色彩得人文科学得重要标志之一。 社会研究得根本目得:形成与产生有关社会世界得系统得知识,增加人类对自身以及所生存得世界得理解。 社会研究得基本特征:研究主题(研究所涉及得现象领域或范畴)就是社会得,而非自然得;方式就是经验得、非思辨得;研究得问题就是科学得、非判断得。 社会研究得困难:人得特殊性;研究得干扰性;社会现象得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得制约;保持客观性得困难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方法论:社会研究过程得逻辑与研究得哲学基础,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得就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得原理、原则与方法得体系; 实证主义方法论:应该对社会世界中得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得探讨。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得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研究过程就是可以重复得。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就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得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得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得差别,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得主观性。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就是人文主义方法论得典型特征。 研究方式:研究所采取得具体形式或研究得具体类型。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依赖于对事物得测量与计算,用数字与量度来描述,而不就是语言文字;发展迅速;认识论基于实证主义范式;逻辑过程就是演绎得;“价值无涉”、“价值中立”;常常就是用来进行理论检验得;研究方式上强调研究程序得标准化、系统化与操作化 定性研究:依赖于对事物含义、特征、隐喻、象征得描述与理解,用文字描述现象,而不就是数字与度量;发展遭到阻碍;认识论基于人文主义范式;逻辑过程就是归纳得;事实与价值无法分离;强调研究程序、研究方式与研究手段得灵活性、特殊性。 (具体见P13) 通常把社会研究得具体方法划分为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与文献研究。每一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得元素或特定得语言,构成一项具体得社会研究区别于其她社会研究得明显特征。 调查研究:描述一个大得总体状况,探讨不同变量之间得相关关系 实验研究:探索与证明两个变量之间得因果关系 实地研究:定性研究方式,深入理解特殊得社会现实,以及在提炼与建构理论方面发挥作用 文献研究:探讨那些既不会引起研究对象任何反应,又就是其她方式在时间与空间上无法达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考研真题详解 (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科学与社会研究 1.1 复习笔记 一、科学 1.科学的含义及主要性质 (1)科学的含义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科学的三个主要任务是描述、解释和预测失误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科学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客观的、可实证的知识体系的结合,即科学是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①科学知识所说明的是具有普遍性的事物,而不是某个具体现象或特殊事件。 ②科学研究是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科学要使用实验、观察、检验等实证方法,以保证所获得的知识是真实可靠的。 (2)科学的主要性质 ①系统性。科学理论是一种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体系。 ②因果决定论。科学假定,事物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因果关系,尽管这种因果关系可能表现为概率的形式。 ③普遍性。科学的对象与科学结论是普遍的。 ④开放性。任何科学知识都只是相对真理。 ⑤实证性。科学研究要依靠经验观察与验证等实证方法,无法被实践检验的知识称不上

科学。 ⑥客观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则尽可能地排除了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使科学发现具有客观性。 ⑦明确性。科学研究都是针对具体事物,并且是以明确的操作化方式进行的。 ⑧社会性。科学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2.科学的功能 (1)技术功能。科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效手段,使人类摆脱了对于物质世界的被动地位。 (2)学术功能。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发现真理、积累知识、传播文明、发展人类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活动。 (3)社会功能。科学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它首先是通过技术革命间接地、不自觉地对社会产生影响,然后是通过思想革命直接地、自觉地促进社会变革。 3.科学的发展 (1)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分类; 第二阶段是对自然界的运行机制或规律的认识; 第三阶段是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的认识。 (2)当代科学在发展问题上面临着三个重大问题: ①科学与文化的分离; ②科学方法的局限; ③社会制度的制约。

2017年10月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 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

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要求所有关于社会的知识应当建立在对客观社会事实进行观察、实地调查或实验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纯粹思辨的基础上。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目的性 B.经验性 C.理论性 D.应用性

2.下列属于集合概念的是 A.老年人B.贫困者C.残疾人 D.国家 3.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A.实地考察、研究设计和请教专家 B.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假设检验 C.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 D.研究设计、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 4.关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案调查的结论确定B.个案调查的结果可以推论总体 C.个案调查需要科学的抽样

6.关于选题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的选题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集中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 B.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规定着选题 C.研究题目一旦确定,后面各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必须完全按照选题阶段确定的目标、视角及方向进行 D.选题过程的质量对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影响不大 7.下列研究对象中,可以定位在个人层次进行分析的是 A.家庭 B.组织 C.外来工群体 D.非正式群体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复习.整理版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1.试述定量研究的作用和意义。(第一讲) 答:定量研究的作用:①揭示事物内在规律;②预测事物发展趋势;③做出决策 定量研究的意义:①已有的量化研究可以让我们估测某一个影响因素的大小;②量化研究使我们在不同的“理论”之间得以检验;③淘劣存优;提出新的关注问题;④“非政治化”2.社会研究以外的知识来源有哪些?(第二讲) 答:权威、传统、常识、媒体神话、个人经验。 3.为什么社会研究总是比其他方法来得高明?(第二讲) 答:因为,比起其他方法,社会研究是个更讲求结构、组织和系统的过程。从其他方法得到的知识经常是对的,但是根据研究而来的知识,更可能是正确的,并且只有比较少的错误。 4.个人经验常犯的四大错误是什么?(第二讲) 答:过度概化:这发生在当你握有某些你相信的证据,然后假设这些证据也适用于其他的状况时; 选择性观察:这是发生在当你特别注意某些人或事,并且根据他(它)们的特性进行概括时;过早妄下判断:发生在当你觉得掌握了全部的答案,因而不再需要倾听、向外寻找信息或是提出质疑之时; 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是指我们根据我们所肯定的或崇拜的事物,做出过度概括。(需要记住定义) 5.执行一项研究计划涉及哪些步骤?(第二讲) 答:1、选择主题。2、聚焦问题。3、文献述评。4、研究设计: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什么资料? 5、分析资料:借助什么社会统计模型? 6、解释发现。 7、撰写报告:研究背景、研究方式与过程和研究发现。 6.社会研究当中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第三讲) 答: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7.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有哪些?(第三讲) 答: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8.什么是测量?测量的四要素分别是什么?(第四讲) 答:测量的定义: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四要素: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数字和符号 9.有效测量法则的条件是什么?(第四讲) 答:准确性、完备性、互斥性 10.测量有哪四个层次?四种测量尺度在数学性质上有何不同?(第四讲) 答:定类、定序、定距、定比 四种测量层次的数学特性总结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笔记(精编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 解释的过程。 北大2001<简>: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1)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2)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四种主要研究法:统计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 研究设计是对研究类型、研究程序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分类: <1>根据研究目的: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 <2> <3>根据调查范围: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4>其他分类: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3)具体方法与技术: 包括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 资料分析方法(数据资料:统计方法、数理方法模拟法;文字资料:比较法和构造类型法) 其他技术手段和工具。 三个层次相互联系:方法论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得具体方法和技术。 统的知识。特征: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客观的、可实证的知识体系的结合。也就是说,是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4、科学三任务: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5、科学研究: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 6、科学的性质: 科学知识的性质:(1)系统性;(2)因果决定论;(3)普遍性;(4)开放性。 科学研究的性质:(5)实证性;(6)客观性;(7)明确性;(8)社会性。 7、科学的功能:技术、学术和社会功能。 8、操作化:对假设中的概念作出具体定义。 9、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 (1)研究对象复杂、异质性大; (2)研究更受个人因素的影响; (3)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独特性更大。 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社会研究应该尽可能客观地反映社会实际情况,这是社会研究基本原则中的(B) A.价值中立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价值关联原则 D.主观性原则 2.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可分为(A) A.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B.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C.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3.民意测验、市场调查和人口普查都属于(D) A.同期群研究 B.同组研究 C.趋势研究 D.横向研究 4.选题时要看是否有足够的合格研究者及辅助人员,指的是选题过程要遵守(D) A.主观性标准 B.重要性标准 C.新颖性标准 D.可行性标准 5.一般只用于一些教学性的研究项目和纯粹按照个人学术兴趣出发的项目的选题方式是(C) A.学术界选题 B.委托研究课题 C.纯自主选题 D.申报研究课题 6.选题的主观标准是( C ) A.重要性 B.创造性 C.个人的研究兴趣 D.可行性 7.侧重从量的方面去反映客观社会现象某种特征的存在及其变化程度的是(B ) A.概念 B.变量 C.概念之间的关系 D.操作性定义 8.通常反映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或某一类社会现象的理论是( D ) A.宏观社会理论 B.微观社会理论 C.一般性社会理论 D.中观社会理论 9.理论建构的目标是形成( A ) A.理论假设 B.理论检验 C.理论性的结论 D.验证理论的逻辑 10.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元素的集合体是( D ) A.目标总体 B.理论总体 C.调查总体 D.研究总体 11.调查某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时,研究者从该大学全体毕业生的花名册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那么,全体毕业生的花名册是该次抽样的( C ) A.总体 B.抽样单元 C.抽样框 D.样本 12.测量层次最低的是( A )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13.只用一个测量工具对同一组受试者实施一次测量,但将奇数试题和偶数试题分开计分,再计算奇数试题和偶数试题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就是( B ) A.表面信度 B.折半信度 C.再测信度 D.复本信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