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及其女性文学心理分析_梁远帆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及其女性文学心理分析_梁远帆](https://img.taocdn.com/s3/m/e303a7d6a58da0116c17493d.png)
一、张爱玲女性意识的形成由母亲在不幸婚姻中遭受的创伤与苦痛,张爱玲在年少时便清醒地认识到女性的天空永远是低暗的。
再加上父母离婚家庭破碎给她带来的生活不幸,使她很早就知道自己必须独自面对陌生的世界和陌生的人群,在30年代和40年代剧烈动荡不安的时局中,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独立观察、体验了这个世界,独立观察体验了异性、同性和自己,渐渐磨练出一双现代女性锐利的眼光,磨练出一付对自己、对异性和同性、对这个花花绿绿复杂喧嚣的都市世界独立分析的头脑。
从张爱玲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中,我们得知她的女性意识萌发得极早。
她的母亲容貌美丽出众,喜欢打扮也非常会打扮,清推秀丽而又风韵万千,这让幼小的爱玲十分羡慕,盼望自己赶快长大做一个象母亲这样美这样会妆扮的女人。
她迫不及待地向毋亲宣告:“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于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
”[1](P88)当然,这种女性意识是膝胧而且幼稚的。
但来自家中一个叫张干的女佣那重男轻女的态度和行事方式,对年幼的张爱玲却实在是一份沉重的刺激,使她对自己的性别和什么是性别歧视有了清晰的认识。
也许就是从这时候,张爱玲开始感受性别歧视的压力———女性是受到男性和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习俗与公众意识轻视的。
由此,她萌生出了要为自己和天下的女人去争取正当的权利和人格尊严的渴望与信念。
张爱玲热衷于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几乎全部可以归入女性话题范畴:如女人的特质与天性、女人对男人的依赖与反抗、女人自食其力的艰辛、什么是男女的真正平等、女人在婚恋生活中的遭际命运……对这些问题的执著思索与探寻,使得她的作品传达出一种独特的女性意识。
另外,张爱玲后来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的背景也对她的女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张爱玲出生并成长在上海,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特殊的历史背景、洋场租界的身份,注定了其文化的庞杂性和交汇性:古老的封建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战、并存,中国的民族文化和西方的外来思潮在这里碰撞、融合,种种处于不同历史时空的价值观念、伦理精神都可以在这里“和平共处”,呈现出文化心理、价值观念的两栖性。
红玫瑰之歌——从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王娇蕊”的形象看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红玫瑰之歌——从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王娇蕊”的形象看张爱玲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b2264a7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8.png)
红玫瑰之歌——从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王娇蕊”的形象看张爱玲的女性意识红玫瑰之歌——从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王娇蕊”的形象看张爱玲的女性意识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张爱玲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
她的作品紧紧围绕着人性、情感以及时代的弊病展开,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便是《红玫瑰与白玫瑰》。
这部小说以其细腻描写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女性意识而脍炙人口。
本文将通过小说中的主角王娇蕊,来探究张爱玲对于女性的思考和表达。
小说中的王娇蕊是一个深受苦楚和纠结折磨的女性形象。
她作为一个富家女,拥有名利和财富,却陷入了痛苦的婚姻。
她的丈夫李靖是一个吝啬自私的男人,在他的控制下,王娇蕊几乎没有自由和快乐可言。
然而,即便如此,王娇蕊依旧希望能够寻找到爱情和幸福。
她对于爱情的追求被小说中的红玫瑰形象所具体化。
红玫瑰代表着王娇蕊内心深处一份被爱的渴望,一份向往自由和幸福的心情。
尽管她生活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中,但她始终对红玫瑰的存在寄以希望,渴望着有一天,她也能像红玫瑰一样自由绽放。
然而,小说中又出现了一个反差鲜明的形象——白玫瑰。
相对于红玫瑰的热情和奋不顾身,白玫瑰则呈现出冷静理智和通达大局的特质。
白玫瑰是李靖的情人,她看似冷漠,却也是被生活所迫。
她与王娇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不同形式的女性意识和处境。
通过红玫瑰和白玫瑰的对比,张爱玲向读者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追求方式以及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抑制。
张爱玲刻画了王娇蕊的内心矛盾和挣扎。
她深知自己的境地,同时也明白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并非易事。
她在小说中能够思考自己的处境,意识到自己个人的责任和选择。
她是一个坚韧的女性,虽然生活对她来说充满了无法逾越的限制,但她依然努力地在生活和自我之间寻找平衡。
她的思考和表达体现了张爱玲在小说中对女性的关注和思考。
张爱玲在小说中通过王娇蕊这一形象展示了女性在封闭社会环境下的悲剧命运。
王娇蕊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受到丈夫的控制和束缚。
她虽然具有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愿望,却始终被现实所限制。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958571c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1.png)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
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风和独特的视角而闻名,而她的后期小说更是揭示了女性意识的演变和内心世界的变迁。
这篇文章将着重讨论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究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精神。
在《半生缘》中,女主人公珍妮被描绘成一个聪明、独立、有主见的女性。
她不愿被困在传统的婚姻桎梏中,而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社会风俗保守的时代,这样的女性形象显得极具前卫和突破性。
张爱玲通过她的笔触,展现了这些女性在封建礼教和家庭压力下所经历的挣扎和痛苦,同时也表现出她们内心的坚定和自主。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呈现出对爱情与婚姻的复杂思考。
在《色戒》中,女主人公王佳芝与陈英雄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出了其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矛盾心理。
她既渴望被爱,又害怕被束缚;既执着追求自由,又无法抵御内心的渴望。
这样的复杂情感在张爱玲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呈现出了女性对于婚姻与自由的矛盾心态,以及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还具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气质。
在《沉香屑:女性绝望人生的叙事与情感》中,张爱玲通过对女性绝望生活的叙述,彰显了女性对世俗生活的疏离和超脱。
在这些小说中,女性角色面对传统的束缚和现实的压力,展现出了一种对于生活的淡然和超然。
这种超脱世俗的气质揭示了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对于世俗价值的异化和对于内心自由的追求。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还呈现出了一种对于生命的沉思和对于命运的理解。
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女主人公容若展现了一种对于生死的超脱和对于命运的理解。
她面对爱情的挫折和生活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和对于命运的接受。
这种对于生命的沉思和对于命运的理解,展现了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的一种成熟和内心的丰富。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了丰富多元的内涵和深刻的情感。
她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女性意识的表达,展现了一种对于女性命运和情感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揭示。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c5da1f2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3.png)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引言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其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矛盾和女性的处境,刻画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本文将就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展开探讨。
女性在张爱玲小说中的形象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既有清纯可爱的女孩儿,也有沉醉于荒淫生活的女人;既有受尽折磨却坚强自立的女性,也有被爱情瑟缩的女子。
女性形象鲜明生动,风格独特,表现出了张爱玲作为一位女作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洞察力。
女性处于社会角色的矛盾在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处境经常是比较不利的。
与传统观念相比,现代社会更加重视女性的自主和地位,但是张爱玲的小说中却常常强调女性处于社会角色的矛盾,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影响,又受到了西方社会文化的反传统影响。
她们内心深处的矛盾不断地影响着她们的日常生活,这种矛盾和冲突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主题之一。
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经常是女性形象的突出特点之一。
她们在爱情中得到了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彰显,罔顾一切地追求爱情。
但是,爱情也常常成为了女性的枷锁,使她们处于弱势和被动状态。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被爱情所束缚,也因此承受着爱情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女性独立自主的追求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常常表现出对独立自主的追求。
她们希望摆脱传统社会中缺乏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模式,表达出一种破除束缚的冲动和独立自主的精神,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通途。
因此,张爱玲小说中一些女性经常具有一种表现出女性个性和独立性的倾向。
结语张爱玲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塑造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处境和矛盾。
女性意识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主题之一,引起了深刻的反思和讨论。
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女性意识在张爱玲小说中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探讨现代女性自我实现和价值的探索。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6d20895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7.png)
(一)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入学年月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完成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目录摘要I关键词I一、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体现- 1 -二、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成因- 2 -三、张爱玲女性意识的价值- 4 -四、结语- 5 -注释- 5 -- 6 -致谢- 6 -本篇文章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分析,根据对张爱玲作品中男女关系的描写,在披露当时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歧视及压迫的同时,对当代女性弱点进行客观的评价、审视,以此来建立新的女性意识,甚至试图改变女性在旧时社会的地位。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特征鲜明,形象独特,正是为了突出女性本体地位和女性本体特征的自我追求和自我反省的主要内涵。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意识一、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体现张爱玲虽在欧美教育的熏陶下成长,但依旧自小熟读《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同时夹杂着新文化的大众传媒以及电影,故张爱玲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文人大相径庭。
在张爱玲作品中,对文学承载对象的改变也表明了张爱玲的当代知识女性的主体意识及文化立场。
在其作品《自己的文章》中,张爱玲进一步确认了她的当代知识女性的意识立场。
在作品中她明确地指出向来以“斗争”这一“人生强势的一方面”的文学作品是过于“超级”的文学,同样也是过于“社会性”的文学;而张爱玲的作品则是永恒而安和的,是注重“人性”、“女性”的文学作品。
在笔者阅读张爱玲的作品时发现了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男与女的关系。
因为当时社会大环境混乱,以一个现代的知识女性视角,根据自身经历和内心活动写出了一部部令人惊叹的作品。
最重要的是完成了张爱玲对女性意识的确认。
其中突出的意识有“自我安慰”、“自我关注”、“自恋”、“性自由”,这些意识仿佛在向着“女性自由”而无限逼近。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5b6d9721aaea998fcc220eb1.png)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保定学院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文班孙阳090434125摘要我国女性文学发展中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时期是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建立,以林舒华、张爱玲、萧红、丁玲、冰心、等女作家为代表。
她们以细腻描写与独特的视角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其中,张爱玲的作品是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她笔下的女性大多都深受传统闺秀伦理与现代开放思想的冲突和对立的煎熬。
她们有着渴望自由而不得自由的苦闷,轻视男人而又不得不依靠男人的矛盾,不断地寻找自我又不断地失去自我否定自我的迷茫,这一切在作家尖锐的描述中层层展开,笼罩着忧郁困扰和沉寂的情愫。
本文将总结整理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文学女性意识审视正文一、女性意识二、女性意识在张爱玲作品中的体现张爱玲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是一个醒目的存在。
她深切关注女性命运.关注女性自身的发展.站在较高的层面对女性进行审视。
张爱玲并没有停留在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来控诉社会的不平上.而是把她冷静的笔触深人到女性隐秘的内心深处,将女性在漫长的男权社会里所形成的软弱、自卑、麻木、愚昧等精神弱点以及对男性强烈的依赖与屈从等种种心理痼疾展现在读者面前。
1.女性不是神话张爱玲接受并认可自己的性别角色.并不因为自己的性别而自卑.但她却不认可把女性抬上“神”的宝座的做法。
女人就是女人,是男女性别角色中的女性.既不是神化的女人,也不是女人化的神。
张爱玲曾在《谈女人》一文中以尖刻的话语无情地对女性神话予以嘲笑和推翻:…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不过是个古装美女,世俗所供的观音不过是古装美女赤了脚.半裸的高大肥硕的希腊石像不过是女运动家,金发的圣母不过是个俏奶妈,当众喂了一千余年的奶”。
这种对于传统女性神话的解构和推翻,显示了张爱玲与传统观念相抗争的积极努力。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是女人而女性的。
2.对女性的自审张爱玲对女性的命运、生存真相、自身的缺陷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fce80b9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9.png)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她的作品以
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著称。
在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
常常展现出独立、坚强、复杂和多面性的特点,体现了她对女性意识
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理解。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
她们
不甘于被束缚于传统的婚姻观念和社会角色,而是追求自我实现和情
感自由。
比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人公白玫瑰和红玫瑰分
别代表了传统与现代、妥协与坚持的两种不同女性形象。
白玫瑰在面
对婚姻危机时选择了忍让和妥协,而红玫瑰则坚持自我,追求真爱和
自由。
张爱玲通过这两个形象展现了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社会
之间的挣扎和选择,呈现出了女性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形象。
此外,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还常常展现出复杂和多面性的特点。
她们既有柔弱和脆弱的一面,又有坚强和果断的一面。
在《色,戒》中,女主人公王佳芝在执行刺杀任务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坚强和果断的
一面,但在面对感情纠葛时又显露出了柔弱和脆弱的一面。
这种复杂
性使得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也更具有现实意义和
感染力。
总的来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是多维度的、独立的、复杂的。
她通过小说作品展现了女性在家庭、社会、情感等多个层面上的挣扎
和选择,揭示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张爱玲的作
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女性意识和女性角色的深刻思考和探索,对当代女性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看张爱玲作品思考女性意识:女人骨子里的奴性意识
![看张爱玲作品思考女性意识:女人骨子里的奴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7349fa7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74.png)
看张爱玲作品思考女性意识:女人骨子里的奴性意识话题:性文化意识与性性意识张爱玲奴性意识女性生活中,知道张爱玲的人,也许是因为那篇《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是一个极其具有女性意识的女作家,她的女性意识主要是通过她所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表现出来。
在她的笔下,女性神话被消解,母爱也不再温情,情爱也不再圣洁,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女人们,最后留下的都是苍凉的背影。
女人骨子里的奴性意识张爱玲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一个个女性婚恋生活中的不幸和她们自身却安于这种不幸而不思反抗的悲凉故事,来寄寓自己深刻清醒的女性意识——中国女性骨子里的奴性意识,即自甘依附于男性。
比如《红玫瑰和白玫瑰》中的娇蕊,纯情地爱上自私、虚伪的振保,为他毁掉自己的家庭,但最终被佟振保所抛弃;《半生缘》中的曼璐为了拴住男人达到一生有所依附的目的,竟然伙同丈夫干出伤天害理之事,毁了妹妹的幸福;《五四遗事》中的密斯范虽然冲破重重阻挠赢得了自主的婚姻,到头来依然没能逃脱为依附男人而形成的三妻四妾的局面。
在张爱玲的笔下,无论是新派还是旧派女性,都摆脱不了对男性的依赖心理,从经济上的依赖到精神上的依赖。
旧派女性没有自觉,心甘情愿地成为男性的附庸,婚姻是她们寻找和保护安稳生活的唯一手段和最终归属。
新派女性坦然接受现代物质文明,但仍然固守着以男性为生命支柱的思想意识。
正像张爱玲在《有女同车》说的: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所以,很多女人一辈子都没有逃脱依附于男人的生活。
母爱不再博爱、圣洁《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曾经有过美妙的青春,但她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代行父权的兄长把她嫁给残废的贵公子,她的一生就这样被贪图富贵的兄嫂狠毒地葬送了,她在无爱的婚姻中消蚀了自己的青春。
为了自卫和报复,她以母亲保护儿女为借口,对每一个闯入他们生活圈子的人都充满敌意。
对儿子长白,她是出于传宗接代的考虑才让他娶了妻,一旦添了孙子,她便将儿媳妇虐待至死,令儿子再也不敢娶妻。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7593013431126edb6f1a10a4.png)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20世纪30和40年代是张爱玲的主要创作时期,这一个时期恰是“五四”运动后女性意识觉醒的时候,在同一时期的女性作家还有丁玲、庐隐等人,她们笔下的女性沐浴着“五四”个性解放的春雨,毅然走出旧的封建家族,以乔装的面目出现,被塑造成独立自主、个性解放、极度叛逆的新女性。
张爱玲没有盲目追随时代潮流,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细腻冷峻的笔锋,站在主流社会的边缘对女性的现实处境进行着独特的描摹,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份最真实的女性体验。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多是关于老上海的阁楼中的小姐们,她们深居于洋房的阁楼里,不关乎历史,却演绎着一场场倾国倾城的故事。
在张爱玲的笔下的女性是拼了命的想留住满清末年遥远的空气。
在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在恋爱、婚姻、家庭上变着法儿与男性算计着、妥协着、纠缠着,只为得到一份生存的物质基础。
一、对男性权威的遗弃和蔑视张爱玲的作品中主要描写的是在旧上海背景下的闺阁中的女性,她们与男性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
她对男性的描写确实对男权的削弱,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对男性经常采用的三种书写方式:一种是将男性隐匿在文本中,构成男性家长缺席的局面;另一种是把男性家长写进去,但是肢残无力;还有一种男性描写则是精神残疾。
她用这种对男权意识的反抗和嘲弄来表现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一)男性家长的缺席在张爱玲的许多小说中,“父亲”几乎一直是被放逐的。
由于男性家长的缺席,使女性摆脱了传统的束缚,甚至取代男性家长的地位,形成了女性当家作主的家庭模式。
“父权”在她的作品中严重被削弱。
在《倾城之恋》中,由于白氏老太爷的缺席,流苏的母亲虽然话不多,却总是在关键的时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家中各房的争斗、宝络的婚事都得由老太太做主。
白流苏离婚回家之后,得知前夫死讯,兄嫂嫌她在家吃穿用度白花钱,排挤她让她回前夫家守寡,流苏也是去寻求老太太的保护。
《金锁记》中代表着姜家权威的不是姜老太爷,而是耳朵有点背,甚至有些糊涂的姜老太太。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析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108e63d0d233d4b04e696a.png)
作为民国时期我国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女性最大的肯定。
读张爱玲的作品很容易让人忧伤,中充满了对女性生活的无奈、对女性抗争的无力、和对女性意识萌芽的慰藉。
因此张爱玲的小说对民国时期的女性是一剂良药,女性可以在小说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对自我进行救赎,在阅读过后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慢慢培养自主的女性意识。
一、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与婚姻探索张爱玲的小说就一定要对张爱玲有一定的了解,张爱玲是我国民国时期重要的女作家,张爱玲作为民国时期的具有自主意识的女性,对自己的爱情和事业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张爱玲的事业蒸蒸日上,很快成为上海最著名的女作家,但是爱情生活却并不顺利,张爱玲爱上了民国的大汉奸胡兰成,和胡兰成的爱情开始时是热烈和幸福的,但是胡兰成身上有男人卑劣,好色,无情和荒淫的本性,张爱玲的爱情却是纯粹和高尚的,张爱玲在追逐爱情幸福的道路上由于遇人不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因为自己的固执和胡兰成的卑劣铸就了爱情的悲剧。
张爱玲的经历和对爱情的思考都写进了自己的小说中,在小说中对女性的意识进行探讨[1]。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是性格鲜明的人物,她的婚姻是家庭包办的结果,这段婚姻不断承载了太多家庭的压力,白流苏也成为了家庭的牺牲品,白家的没落需要流苏通过牺牲自己的爱情来成全家庭的虚荣,用自己的婚姻为家庭赚取一定的利益,满足母亲和家庭其他成员对奢侈生活的花销。
但是结婚的对象却是个荒淫无度的公子哥,白流苏的婚姻生活是不幸的,在夫家没有任何的地位,丈夫整日不回家,白流苏的丈夫纳了小妾,白流苏想到了离婚,但是无论是她的娘家还是夫家都是坚决不同意的,终于有一天,白流苏的丈夫因为荒淫的生活去世,白流苏和丈夫离婚,住在娘家,因为偶然的机会遇到了范柳原,二人情不自禁的爱上了彼此,白流苏为了爱情突破家庭的层层阻碍,为了爱情几次跑到香港和范柳原相会,功夫不负有心人,白流苏终于历尽坎坷和范柳原结了婚。
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4984583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f.png)
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导语:《传奇》中大致存在的三类女性形象:无母爱的扭曲者形象;有自我意识的反抗者形象;无自我意识的顺从者形象。
每一类女性,她们的女性意识觉醒程度深浅不一,但是都折射出作者明确的女性意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1张爱玲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和她一生的杰作《传奇》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光辉绚丽的一页。
张爱玲小说所迸发的才情,她那独特的写作视角,以及她与文学潮汐的暗合,都使得张爱玲倍受世人关注,尤其是她的小说集《传奇》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传奇》这本小说结集收有张爱玲写于1943年至1945年的《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琉璃瓦》、《年青的时候》、《花凋》、《封锁》、《留情》、《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桂花蒸阿小悲秋》、《中国的日夜》等,共五十万字。
所收作品大多通过爱情婚姻生活的描写,展现了洋场社会里旧式家庭被历史埋葬的进程,同时以男女之间说不清道不完的纠葛,揭示了人性受到污染以及“爱的死亡,美的毁灭”的悲剧。
正如周溶泉所说“张爱玲仗着女性的直感和她善悟的聪颖,在‘奇’字上下功夫,写出了由男性作导演的女性生存状态,并从她们的缺乏独立意识及卑弱的表现,来形象的说明这些可悲的女子陷入用金钱编织的罗网而不能自拔的命运的无可避免,让人们通过‘传奇’性的故事情节,看到了世间的苍凉。
”《传奇》集中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意识在女性身上的沉淀,同时冲击着新时期女性解放意识的慢慢觉醒。
在女性文学崛起的二十世纪,张爱玲的女性文学绽放着与同时期女作家的女性文学不同的光彩,她从女性自身的性格悲剧和人性堕落出发,挖掘出女性的落后意识进而再挖掘出她们不幸的根源,使女性文学突破了女性创作的屏障,达到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试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试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8fd35a0f52ea551810a687cb.png)
!" 世纪 #" 年代,在个性解放运动趋于低
潮、 女性文学落入低谷之时, 女性意识出现了 新的转折: 它具有了女性自我批判意识, 这是
作者简介: 贺燕蓉 ($’(# 年 ) ) , 女,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 “父权指一种家庭—— —社会的、 意识形态的和政治的体系。在此体系中, 男人通过强力和直接的压迫, 或通过仪 ! 式、 传统、 法律、 语言、 习俗、 礼仪、 教育和劳动分工来决定妇女应起什么作用, 同时把女性处处置于男 性 的 统 辖 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 。引自康正果 *女权主义与文学 +,-*北京: $’’#*$)&*
# " !
万方数据
文化对母性的异化, !从字里行间凸显出张爱 玲的女性主义思想锋芒。 一、 张爱玲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输,而乔琪却只要她做情妇。由想念书到想嫁 人,由想找一个理想伴侣到抓住乔琪这个可能 的机会, 由想结婚到情愿只做情人, 又由情人到 发现乔琪的不忠之后仍然嫁给他,畸形的爱情 毁了她。为了得到爱,她不惜将自身卖于“交 际” 、 自贱成 “造钱” 的交际花以取悦并不爱她的 丈夫。 连她自己都说, “我跟妓女有什么分别呢? 她们是不得已, 我是自愿的。” 她自愿放弃了做 人的尊严,将自己的独立拱手让给并不爱她的 男人。 更可怕的是, 她清醒地看着自己走上了那 条将一生悲欢强系于男人身上的悲哀之路。#%$ 在张爱玲笔下,缘于对男性依附的女性悲 剧比比皆是: 《红玫瑰和白玫瑰》 中的娇蕊, 纯情 地爱上自私、 虚伪的振保, 而毁掉自己的家庭; 《半生缘》 中的曼璐为了拴住男人达到一生有所 依附的目的, 竟然伙同丈夫干出伤天害理之事, 毁了妹妹的幸福; 《五四遗事》中的密斯范虽然 冲破重重阻挠赢得了自主的婚姻,到头来依然 没能逃脱为依附男人而形成的三妻四妾的局 面。 由此, 我们可以看到,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 物, 虽然身处五四时期, 却缺乏女性之为 “人” 的 独立意识, 掩盖不住深层意识中的依附心态, 或 者成为父权制的牺牲品,或者成为了实际意义 上的父权制帮凶。张爱玲对女性这种奴性意识 的展示, 揭示出女性自身发展的阻碍因素。 张爱 玲的贡献—— —正是对女性传统奴性意识的摧毁 和破坏, 体现了作者女性本体意识的真正觉醒。 “母亲” 神圣纯洁的面纱 %"揭开 “母亲” , 这是一个在女性所有角色中最具 社会兼容功能的亲缘符号。 在封建社会, 母亲角 色作为女性本质, 被排斥于 “父子血统” 主体历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3e396ff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7.png)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在20世纪40年代至60
年代的时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她后期的小说中,尤其是《红玫瑰与白玫瑰》、《涂
山女士》等作品中,探讨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表现出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的命运往往是被家庭、婚姻和男性支配的。
但是,在《红玫
瑰与白玫瑰》中,她通过对于两个女性的比较,刻画了女性应该强化自己的女性意识,拥
有独立的思想。
在这个小说中,红玫瑰是一个传统的女性,她以保卫家庭为主要目的,一
直在适应男性对于她的期许,对于职业和自由都没有追求。
而白玫瑰则不同,她是一个开
明的女性,拥有自己的职业和个人追求,力图独立生活。
张爱玲通过女性的刻画,呈现了
女性应该要追求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此外,在《涂山女士》中,张爱玲通过反转传统角色的方式,探讨了女性应该对婚姻
和爱情有自己独立的认识和掌控。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涂山女士在婚姻中被男性支配,一度
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和自由。
但是,在与富翁秦淮南的关系中,涂山女士发现自己对于爱情
的理解和掌控。
张爱玲通过对于涂山女士的刻画,强调女性应该要自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不能因为
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张爱玲呼吁女性应该少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多一些独立思考和追求。
总之,张爱玲的后期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表现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和文化具有很强的
指导和启示作用。
她呼吁女性不应该被误导传统观念,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追求,拥有属于自己的个人价值。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及她的女性意识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及她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f35b420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4.png)
2020-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学品析“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及她的女性意识郭婉晴(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摘要: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张爱玲冷静客观的认知态度,大胆犀利的文字风格和细腻深刻的心理挖掘,引发了人们对新旧时代交叠下的女性命运的关注。
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她笔下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都笼罩着浓重的悲剧气氛:女性在物质与金钱的诱惑下,灵魂虚无,亲情沦丧,爱情沦为换取物质的手段与工具,深刻揭示了乱世背景下女性对生存困境的屈服与异化。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命运;男权社会;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3-0001-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3.001作为现代女性作家中唯一一位从女性本体出发,怀着对经济和精神上缺乏独立自主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致力于书写女性悲凉命运的作家,张爱玲在作品中刻画了无数女性。
她们各有各的性格与命运,也各有各的风采与特色,但大多数的女性殊途同归,都走向了悲凉的结局,正应了标题中引自《红楼梦》的典故“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本文把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三类,分别分析阐述其悲剧的因果与背后的真相。
一、“新旧”思想共存的女性这一类型的女人带有旧社会的气息,又接受过新时代的知识,她们一度在男性与自我之间迷惘,“红玫瑰”娇蕊便是如此。
佟振保在朋友士洪家里遇到了娇蕊,她美艳性感,敢爱敢恨,时刻展示着女性迷人的风韵与醉人的魅力。
出生于华侨家庭的她,从小被送去英国读书,在国外的纸醉金迷中玩坏了名声,嫁给了士洪。
结婚后仍不改水性杨花,与其他男子有染的同时,她也撩拨着“正直”的佟振保。
但这次她爱上了佟振保,直接写信给丈夫交代了自己的出轨之事,用离婚表明心意。
不过当她认真了,便就是认输了,佟振保婉言拒绝,她“找到她的皮包,取出小镜子来,侧着头左右一照,草草把头发往后掠两下,用手帕擦眼睛,擤鼻子,正眼都不朝他看,就此走了”。
张爱玲女性意识毕业论文
![张爱玲女性意识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f9fc3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4.png)
张爱玲女性意识毕业论文题目: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中对女性意识的描绘被广泛关注。
本篇论文将通过分析张爱玲代表性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和《小团圆》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她们所呈现的女性意识,探讨张爱玲对于女性角色的独特见解和对女性命运的关切。
文章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论述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二是探讨张爱玲对于女性处境的关注和女性角色的解放之路。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意识;女性形象一、引言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推崇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常常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的内心世界。
本篇论文将通过分析她的代表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和《小团圆》,探讨张爱玲对于女性意识的关注与呈现。
二、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张爱玲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具有特色的女性形象,她们个性各异,生活经历丰富。
例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作者塑造了两位形象鲜明的女主角:红玫瑰和白玫瑰。
红玫瑰是个性独立、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女性,她不愿顺从传统的女性角色,而是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
白玫瑰则是一个充满痛苦和内心挣扎的女性,她的一生被家庭和社会压迫所困扰,最终选择了走上自杀这一极端的行为。
在《小团圆》中,作者描绘了另外一组女性形象。
小团圆是一个家庭内的女性,她嫁入豪门却始终不被接纳,被贬为家族的“女儿妇”。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男权社会中保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后代,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的女性角色,她们的命运被社会和家庭关系所束缚,无法摆脱传统人生模式的限制。
三、张爱玲对于女性处境的关注和女性角色的解放之路张爱玲在作品中通过对女性角色的设定和塑造,呈现了对女性处境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她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传统家庭中所受的压迫和束缚,同时也深刻洞察了女性在摆脱束缚和追求真正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红玫瑰代表了张爱玲心目中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她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12dce2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f.png)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女性意识而著称。
在张爱玲的后期小说中,她通过对女性的情感、欲望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女性意识,突破了传统的文学表达方式,为中国当代文学界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
张爱玲的后期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张爱玲在后期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不再被传统的婉约、柔弱的形象所局限,而是展现出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色戒》中,她通过对王佳芝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性格坚强、聪明机智,同时又充满了渴望和挣扎的女性形象。
在《小团圆》中,王慕容则是一个充满着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同时又被传统家庭观念所束缚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迥然不同的女性世界,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女性的价值和角色。
张爱玲的后期小说中,对女性命运和家庭的反思也更加深刻。
她通过对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反思,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承受的压力和困境。
在《色戒》中,王佳芝被迫放弃自己的爱情和生活,为传统家庭观念所束缚,最终走上了一条悲剧的命运。
在《小团圆》中,王慕容虽然追求着自己的事业和自由,却又不得不屈从于传统家庭观念,最终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牺牲品。
这些对女性命运和家庭的反思,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女性地位,也为女性的命运注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张爱玲的后期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表现呈现出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她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对女性情感和欲望的描绘,对女性命运和家庭的反思,展现了一个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女性世界。
这种女性意识的表现,不仅为中国当代文学界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女性的价值和角色。
相信在未来的文学创作中,张爱玲的后期小说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为女性的觉醒和崛起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论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a4e5bdf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2.png)
四、艺术手法的创新
1、小说风格
张爱玲的小说风格独特,她以细腻的笔触、深沉的情感描绘生活琐碎中的细 节,用极具张力的文字展现女性的情感世界。同时,她的小说中充满了象征和隐 喻,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红白玫瑰”象征着女性的两种命运,使读者在 解读作品时感受到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
2、语言运用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角色,虽然身处困境,却始终未放弃对生活和爱情的追求。 她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并坚信我们能够找到 属于自己的幸福。
总之,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是她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她通过细腻 的笔触和深入人心的情节,展示了女性的柔弱与坚韧,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残酷 现实。这种悲剧意识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对于我们理解和女性的生活 与情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今天这个日益重视多元性和包容性的社会,我们 应该更加女性的地位和权益,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自由和平等的环境中绽放自己的 光彩。
尽管如此,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仍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她以 独特的艺术手法揭示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引发了我们对女性地位和命 运的与思考。这不仅对当代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们理解和女性 的生活与情感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各种压力与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 坚强和勇敢。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同时, 我们还应该并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和命运,不论性别、年龄或背景。
五、张爱玲的意义和影响
1、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作家,她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她的后期小说深入剖析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 复杂性。因此,她的作品一直被文学界所推崇,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试析张爱玲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试析张爱玲创作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cfd9d1d8360cba1aa811dab3.png)
语》 中张 爱玲 叙述 了她 小时候 的事 : 在 张家大 院 中 , 照顾张爱玲 的是 一个 叫何 干的女佣 ,照顾 弟弟的是
一
个 叫张干 的女佣 , 虽说 两个人都是佣 人 , 但由于张
生存 , 而且使她逐渐形成 了审慎怀疑 的态度 , 她 以冷 静 而挑 剔的眼光观察 着女性、 自己和异性。此时的张 爱玲 已经萌发了朦胧 的女性意识。 张 爱玲 在很 小的时候就 对女性地位和男女 平等 问题有 了自己独 立的思考 ,尤其是家 中佣人 的态度 和行事方式更使这种认识进一步加深和清晰。在《 私
干照 的是 男孩 儿 ,所 以总是争强好胜 ,让何干受 气。张爱玲 常常因为无法忍 受张干的重男 轻女而与
她争吵 ,却被张 干抢 白道 :女 孩儿在家是 没有地位
美丽的外表 , 但 自私阴鸷 、 冷酷 变态的母亲形 象。如 《 金 锁记》 中的曹七I j, 她虽然 有着 美丽 的外表 和美 妙 的青春 , 也 幻想 着属于 自己的幸福生活 , 但 由于兄
嫂 贪图富贵 , 她被 迫嫁给 了有残 疾的贵公 子 , 成 了大
户人家的二少奶奶 。虽然她摆脱 了贫苦 的命运 , 但面 对性无能的丈夫和小叔 子的欺骗玩 弄 ,在无 爱的婚 姻中她变成了一个病态残忍的毒妇。为了传 宗接代 ,
于 名 门望族 。 这使 得她对 中 国古 老 的“ 圈子 ” 的 一切 都非常熟悉 ; 后又在公共租 界中接受西 方教育 , 这又
使 得她能够 以另一种 客观的眼 光来 看待 中国女 性的 生活。这些为张玲 独特个性、 审美眼光和女性意识的 形成提供重要 的“ 支点” 。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572d201a172ded630a1cb6d9.png)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摘要:20世纪是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年代。
张爱玲就是一位女性意识极强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中就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女性化写作的风貌。
张爱玲女性意识成因中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张爱玲;文学创作;女性意识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坛里属于一位传奇式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光辉绚丽的一页。
张爱玲小说所迸发的文学才情,她那独特的写作视角,以及她与文学潮汐的暗合,都使得张爱玲倍受世人的关注。
张爱玲是自“五四”以来最为优秀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
她脱离了五四时期丁玲、冰心等女作家的写作套路,另辟蹊径,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观察和剖析宗法男权社会中女人的众生相及她们殊途同归的被压迫命运,体现了一位女作家非比寻常的洞察力和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怀。
同时,她摆脱了五四以来对男女平等的神话描述,抛弃了那种南辕北辙的女权主义追求,转而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女性位置。
她抛弃了五四时期男权中心的文化传统,自出机杼,创造出自我独特的语言表达.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作家流露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作家的这种女性意识并不同于冰心的博爱,也不同于丁玲的冷峻,它更强调一种否定精神,这种否定精神包括了作家对男性权威的否定,也包括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否定,它有非同一般的勇气和敢于直面人生的“自审"意识,因此,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受到了许多读者和文学研究者的认同与赞扬.1张爱玲女性意识的成因分析1。
1环境因素上海是张爱玲文学生命的起源地和写作场。
正是因为上海所具有的远离主流文化的独特环境,促进了张爱玲女性意识的成长。
张爱玲注定要以文学来证明自己,因为她除了发展自己的天才之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也注定只有在上海才能成名,因为上海独特的文化环境成就了她的文学品格,是其文学的生长土壤,培育的温室,只是战争的爆发,使张爱玲的创作时间得以提前.上海作为最早的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外国租界和非老城的华界演出了上海的全部现代史,上海文化的本质是中国城市结构向现代化的表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李掖平【摘要】:张爱玲具有成熟深刻的女性意识,她对男女平等的思考建立在关于女性存在的终极意义的基础上,即女性应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男女平等。
围绕女性存在的终极理想,她思考女性存在的意义,认为女性存在价值即女性本质———一种具有神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等特点的女性原则,具备这种神性的女性本质者才是真正可爱而健康合理的女性。
男权社会造成了女性本质的异化与失落,女性独立生存价值被男权意识遮蔽而生存处境艰难卑下。
而女性骨子里深深浸淫的自甘依附男性,以男性为中心为世界的奴性意识、病弱心理及奴性性格,则成为阻碍女性自身发展的内因。
女性尽早挣脱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男权传统牢笼,结束非人、非女人的女奴心狱生活,才可能成为自由自主浅析简·奥斯丁与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张爱玲1921年生于上海,家庭门第显赫,从小既接受了传统文化的陶冶(古典文学的训练,以及传统文化风习的耳濡目染),又接触过西方文学艺术。
四十年代的上海,东西方两种文化、两种层次的文明多面碰撞,多层次的矛盾冲突也时时缠绕纠结,这种社会历史环境对当时很多知识分子都影响很大。
作为一名有着清醒认知又具有非常敏锐眼光的现代知识女性的张爱玲有着更为复杂的情结。
身处在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独特条件下,特殊的家庭背景,在香港求学时遭逢战争的经历,这种种际遇加诸于张爱玲这样一位现代知识女性之身使她把目光从社会收缩到自身、以对人性尤其是女性内心的透彻审视代替对当时各种社会潮流的盲目趋势。
对女性在命运的拨弄下所做的种种选择进行解析,无论她们是主动或被动,张爱玲的笔触所至都没有导向道德上的谴责,而代之以深刻的心理剖析。
这种对女性的理解包含着浓浓的叹息与悲哀。
深刻的心理透视也无疑折射出了女性千百年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惨境遇的社会历史根源。
②张爱玲的小说主要以新旧文化交替的上海为背景,虽然当时资本主义商业文化已冲击到人们的生活,在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依然受长期形成的封建习俗禁锢。
经济是导致女性的人生悲剧的外在原因,但内在原因则是中国女性根深蒂固的“奴性心理”。
在张爱玲的许多小说中,通过心理分析,作者关注了受压抑女性的女奴意识对婚恋的影响。
在这种物化的婚恋关系中,女性显然处于被动,这使她们根本无法把握自己人生幸福的轨迹,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
在婚恋问题上她们受着封建意识的奴役,生生世世为男性附庸的奴性心理使她们生活在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狱里,自觉自愿屈居于男性的脚下。
④无论是有知识的如白流苏,还是无知识的如霓喜;无论是为经济的如淳于敦,还是为爱情的如葛薇龙,这些女性全被代代相传的封建意识扼制了喉管,屈从于、甚至是期盼着男性世界的控制,从未想过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就注定了她们在婚恋中的女奴地位。
张爱玲的作品中也有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
与奥斯丁凸现正面女性不同,张爱玲多是从负面刻画女性的无奈与被动、疯狂与变态。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作为一个上流女性的挣扎自不待言,就连《封锁》中的一瞥、诊所里《等》中的一顾都入木三分地勾画出了几个活生生的女性人物。
郑川嫦作为一个美梦幻灭的女孩子夭折了,她病中的怅惘画出了她不为人注意的自生自灭;虞家茵收拾行囊离开了她投注了一腔真情的夏宗豫,情感的失落至少使她保存了自己完整的人格;葛薇龙为了养活一份爱情不得不做了别人赚钱的工具,于悲哀之中尚有一份欣慰;至于小艾(《小艾》)在苦难的童年过后总算还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就连《十八春》中被命运剥夺了幸福的顾曼祯也还曾经与世钧相知相爱过……这些女性的命运都不能算是完美的,有的甚至很凄惨、很可悲,然而,这一个个人物形象又是那么血肉丰满、动人心弦。
张爱玲敏感细腻的笔触画出了她们心头的挣扎与无奈,她们坚韧的生存意志和强悍的生存本能。
总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几乎所有女性的命运都是被动与不幸的,她们本身或是充满智慧或是生命力顽强,但最终都免不了命运的摆布,成为不完全的生命,她们要么失去生存的依靠,要么失去真挚的情感,要么二者皆不可得。
结局也无非三种,或安于做失语的奴隶,或苟且偷生,走向极端的就只能是发狂、变态。
⑧如果说张爱玲是通过塑造一批不幸的女性来展现女性的不幸的话,那么,奥斯丁则通过塑造出伊丽莎白等一批具有鲜明主体意识的女性人物,使男性与站在男性立场上的传统女性黯然失色,以作品喜剧性的结局赋予作品鲜活明快的色彩,赋予她所在的社会、所处的时代以欣悦与期冀。
冷静叙述下的温情关怀——试论张爱玲作品的女性意识作者:宋红霞本论文转载于易起论文网:/Article/Class94/14224.html[论文摘要]张爱玲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她站在女性立场上,以女性独特的眼光来审视女性自我,不仅关注女性的悲苦命运,而且将笔触深人到女性内心深处,对女性自身的精神弱点进行审视和解剖。
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叙述中,是她对女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和同情。
[论文关键词]张爱玲;文学创作;女性意识;审视张爱玲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是一个醒目的存在。
她深切关注女性命运.关注女性自身的发展.站在较高的层面对女性进行审视,对女性的劣根性大胆地揭示和剖析,并对女性长期以来遭受的苦难表示痛心和同情。
二、女性意识在张爱玲作品中的体现张爱玲是一个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女作家.她的女性意识.主要是通过她所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表现出来的。
张爱玲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在乱世生活中平凡而又普通的女性.为了生存她们做出了努力和挣扎.最终仍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张爱玲并没有停留在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来控诉社会的不平上.而是把她冷静的笔触深人到女性隐秘的内心深处,将女性在漫长的男权社会里所形成的软弱、自卑、麻木、愚昧等精神弱点以及对男性强烈的依赖与屈从等种种心理痼疾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她的笔下,女性神话被消解,“母爱”不再是圣洁、温情的代名词;“情爱”也不再是纯洁坚贞的字眼;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女人们,“自尊”、“自立”的意识荡然元存,她们也有反抗和抗争.最后留下的只是“苍凉”的手势和悲壮的身影。
(一)消解女性神话张爱玲接受并认可自己的性别角色.并不因为自己的性别而自卑.但她却不认可把女性抬上“神”的宝座的做法。
女人就是女人,是男女性别角色中的女性.既不是神化的女人,也不是女人化的神。
张爱玲曾在《谈女人》一文中以尖刻的话语无情地对女性神话予以嘲笑和推翻:…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不过是个古装美女,世俗所供的观音不过是古装美女赤了脚.半裸的高大肥硕的希腊石像不过是女运动家,金发的圣母不过是个俏奶妈,当众喂了一千余年的奶”。
这种对于传统女性神话的解构和推翻,显示了张爱玲与传统观念相抗争的积极努力。
首先,张爱玲已经认识到她所处的是一个男性话语占主导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神化”只是男人们的手段.所谓的“妇德”也是男性标准的妇德,是“怎样在一个多妻主义的丈夫面前,愉快地遵行一夫一妻主义”(《谈女人》)。
男人们表面上对女性的赞美实质上却是他们试图榨取女性身上所有能量的“体面”的伎俩而已.一个个与女神相关的“封号”明显带着男性权威的痕迹,“超人是男性的.神却带有女性的成分.超人与神不同”、“超人的文明是较我们的文明更进一步的造就,而我们的文明是男子的文明。
”也就是说.文明是与女性无关的.女性所要做的就是像神一样“同情、慈悲、了解、安息”,接受并承传男性们所制造出来的“文明”。
但她又绝对讨厌女权主义,讨厌专门卖弄学问被西方人称作“蓝袜子”的女学者、女才子,她不喜欢男性化的女人。
正是这种对女性生存角色的清醒体认,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是女人而女性的。
(二)对女性的自审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她对女性的命运、生存真相、自身的缺陷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
她以审慎的目光和冷静的观察发现了女性自身的弱点和“劣根性”,通过对女性在长期男权经济、伦理、文化毒害下逐渐扭曲和异化的灵魂以及畸形的、麻木的、不自省的、安于天命的心灵的深刻刻画,从女性自身的思想意识层面找出了阻碍女性自我发展的路障,并对这种普遍的带有遗传性的心灵变异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并深刻地指出,如果女性不能挖出这些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毒瘤子,那么女性的自立和解放都是一时的热情和空话,女性的悲苦命运也就永远没有结束的那一天,在一代代女性身上重复着的同样的悲剧故事就永远都“完不了”。
1、母性的自审在20世纪初“人的觉醒”的过程中,代际冲突主要体现为父子冲突.子女的反叛往往是针对封建家长制的体现者父亲,母亲则是温柔慈善、富有爱心和牺牲精神的形象,这一特点在冰心、丁玲的作品中有体现。
可以说张爱玲是对母性自审的第一人。
张爱玲的小说中有两类母亲形象,一类以《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代表,她们美丽、残暴而有着被压抑的情欲和疯狂的金钱欲与统治欲;另一类以《鸿鸾禧》中的娄太太为代表。
她们没有鲜明清晰的面貌,原是一群活动在舞台背景深处的可有可无的角色,她们没有自己的思想行为.总是小心翼翼地讨好丈夫、孩子和旁人,随他们的思想滚动而滚动。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曾经有过美妙的青春.但她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代行父权的兄长把她嫁给残废的贵公子,她的一生就这样被贪图富贵的兄嫂狠毒地葬送了,她在无爱的婚姻中消蚀了自己的青春。
为了自卫和报复,她以母亲“保护”儿女为借口,对每一个闯人他们生活圈子的人都充满敌意。
对儿子长白,她是出于传宗接代的考虑才让他娶了妻,一旦添了孙子,她便将儿媳妇虐待至死,令儿子再也不敢娶妻。
对女儿长安,因为不存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顾虑,她便断然用极端的手段破坏女儿的婚姻,令女儿断了结婚的念头,终生为她所占有。
在这里,母亲失去了以往“博爱、圣洁”的特征,温馨与甜美完全让位于私利与报复,将对父权制社会的仇恨释放在子女身上,不择对象地用子女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自己的不幸。
《鸿鸾禧》中的娄太太在家族中一向处于难堪的地位。
尽管娄太太要故意当着人欺凌娄先生,可却能够看出这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独生子的婚礼她是插不上手,拿不了主意,可以做的只是为儿媳做花鞋,并且还被家人耻笑对儿女的事情她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她不知该如何去帮助、关怀她们,因为丈夫的思想行为早代替了她的行为思想。
她能够做的只有遵循和失语实际上不管是曹七巧还是娄太太,都是丧失了“母性”的女人。
她们被男权社会彻底异化,走不出男人的阴影,最终的结局不是被父权所异化,就是始终处于没有归宿的愤懑和痛苦之中.要么永远沉默,一如没有存在过似的,要么如火山爆发般的邪恶力量伤害周围的亲人。
张爱玲解构传统意义上的母亲形象,颠覆母亲神话,把解剖刀切人母性深层,揭示出母性,继而揭出女性、人性的负面。
无情的剖析和深刻的鞭挞,力透纸背,发人深省。
第二,女人的奴性自审张爱玲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一个个女性婚恋生活中的不幸和她们自身却安于这种不幸而不思反抗的悲凉故事,来寄寓自己深刻清醒的女性意识一中国女性骨子里依然深深浸润的奴性意识,即自甘依附于男性,处处以男人为生活中心甚至全部世界的病弱心理和奴性性格,使女性自身成了阻碍自己发展的内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