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 运动性疲劳测定1

合集下载

运动性疲劳诊断详述

运动性疲劳诊断详述

运动性疲劳诊断详述*导读:运动性疲劳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变化:运动性疲劳在人体中可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疲劳具有不同表现形式。

躯体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心理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行为的改变。

人体的各个部位,从中枢大脑皮层细胞到骨骼肌基本收缩单位都能产生疲劳。

根据研究结果,将躯体性疲劳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

中枢疲劳是指缺乏动机、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或募集发生改变。

外周疲劳包括接点传递、肌肉点活动和肌肉收缩活动能力下降。

这里仅阐述躯体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的鉴别诊断:1、情绪性疲劳:是指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工作活动,伴随着肌体生化方面的变化,中枢局部神经细胞由于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致使人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

情绪性疲劳的主要表现为行为的改变。

人体的各个部位,从中枢大脑皮层细胞到骨骼肌基本收缩单位都能产生疲劳。

2、紧张性疲劳: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导致身体处于疲劳的亚健康状态,严重的形成紧张性睡眠障碍。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对人体来说又是一种保护性机制。

但是,如果人经常处于疲劳状态,前一次运动产生的疲劳还没来得及消除,而新的疲劳又产生了,疲劳就可能积累,久之就会产生过度疲劳,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

如果运动后能采取一些措施,就能及时消除疲劳,使体力很快得到恢复,消耗的能量物质得到及时的补充甚至达到超量恢复,就有助于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运动性疲劳的诊断,运动性疲劳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运动性疲劳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一.实验目的:掌握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指标测定与评定的方法二.中文摘要人体疲劳时,各器官系统功能都下降。

下降的程度和疲劳程度有关。

因此测定运动前后一些生理指标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出现疲劳及疲劳程度。

准确判断运动训练后的疲劳程度,对于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防止过度疲劳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生自行设计与实地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判定疲劳的生理指标疲劳程度运动负荷过度疲劳三、前言对运动员来说,参加训练或比赛是常有的事。

当训练和比赛负荷超过于机体承受的能力,而产生的暂时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机体机能的变化。

这就是经常所说的运动性疲劳。

正确评价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及其程度,对于科学地指导训练、健身运动,提高运动成绩和工作绩效,增进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四、实验方法1.唾液唾液PH值: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乳酸生成增多,血液PH值下降,使唾液PH值也下降,因此,测定唾液PH值可用于判断运动性疲劳。

检测:让受试者将口腔中的唾液清除掉,然后使新产生的唾液沿口唇流出,用镊子把测试唾液 PH值的试纸贴在舌尖,待其充分吸湿后取出,立即与比色表对照。

评价:运动后唾液PH值降低,表示机体疲劳。

(二)生理测量1.肌力疲劳时参与工作的肌肉(或肌群)的力量会下降。

因此,测定工作前后的肌肉力量,可判断参加工作的肌肉是否出现疲劳及其疲劳的深度。

简易测试方法:根据参与工作的主要肌群确定测试内容,以上肢工作为主的运动可用握力或屈臂力量测试;以腰背肌工作为主的运动可选择背力测试等;呼吸肌力量测定则一般采用肺活量测试。

(1)背肌力的测定:①受试者站在背力计踏板上,两手握住把柄,两膝伸直,用力向上拉;②记录指示盘上所示的数字为受试者的背力数值;③连续测量3次,取最大值或计算均值;④肌肉工作前后各测1组,进行比较。

(2)握力的测定:①受试者手持握力计,臂下垂(或侧平举),用最大力量握握力计;②记录指示盘上所示的数字为受试者的握力数值(注意测量时不要挥动上肢);③左右各测3次,取最大值或计算均值;④肌肉工作前后各测1组,进行比较。

疲劳的测定(精)

疲劳的测定(精)

●喜欢躺在沙发上,并把腿抬高,才感舒服些。
●四肢发硬,两腿沉重,双手易发抖。
●食欲差,不思茶饭,厌油、恶心。
●时有心悸、胸闷、厌烦,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 ●经常腹胀、腹泻或便秘。 ●忘性大,越是眼前的事越易忘掉。
●不易入睡或早醒,入睡后做梦不断。 ●经常头痛、头晕、耳鸣。 ●易患感冒,患感冒后迟迟不愈。 ●不明原因的消瘦,体重逐渐下降。 ●脾气变坏,爱冒火,烦躁不安。
疲劳测定指标——运动疲劳测定的指标
• 一、主观感觉 如 精神不振,厌烦运动 ,肌肉有酸沉感,动 作迟缓 ,食欲不佳,睡眠差等等 。
二、客观指标
• 骨骼肌指标 ,心血管系统指标 ,面色,呼吸, 动作,注意力,肌肉力量 ,肌肉硬度,肌电 图 ,心率(HR)等待测量指标。
三、其他
• 皮肤空间阈增大,闪光频度融合减小,唾 液pH值下降,肌腱反射减弱,五次肺活量 明显下降,蛋白尿或血尿,反应时延长
●性生活障碍,性欲减退。
●女性月经不调,或者提早闭经。
测定结果
测试结果: • 2—3项表示轻度疲劳; • 3—4项表示中度疲劳; • 5—7项则表示重度疲劳,并提示你可能患 有潜在性疾病; • 8项以上,可以肯定你已与某种疾病结缘, 应到医院检查治疗,不可延误。
疲劳的测定
疲劳测定的要求: 一、测定的结果应能反映客观实际,而不受 测定者主观解释的影响; 二、测定的结果应有定量的表示; 三、测定的方法应是十分灵敏,以便测出各 种程度的疲劳情况;
四、测定的过程不应太长,以不增加工人的 疲劳程度,不使工人工作时分心; 五、对疲劳最终程度的测定应在工作结束时 立刻进行,最好是在工作日结束前5—10分钟 进行(提出这个要求的原因是在工作结束后 回复疲劳的过程立刻就开始);

人因工程学 工作疲劳测定实验 实验报告版本

人因工程学   工作疲劳测定实验  实验报告版本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工业09- 2课程:《人因工程学》机电工程学院2012年3月《人因工程学》实验报告一作业完成后适当进行休息,测取一次心率数值,重复上述作业,直到误差值小于5次/min 时为止,取平均值即为被测者的后安静期心率值。

3.求劳动等级根据“心率——劳动强度”(见教材P164)可确定不同心率下的劳动等级。

表1 劳动强度等级劳动强度等级很轻轻中等重很重极重耗氧量/(l/min) ~0.5 0.5~1.0 1.0~1.5 1.5~2.0 2.0~2.5 2.5~能量消耗率/(kJ/min) ~l0.5 10.5~20.9 20.9~31.4 31.4~41.941.9~52.352.3~心率/(beats/min) 75~100 100~125 125~150 150~175 175~4.确定疲劳宽放率计算能量代谢率M。

能量代谢率M=耗氧量(L/min)×氧热价 (kcal/L)/身体表面积 (m2)式中:耗氧量可根据心率求得:耗氧量=0.5+0.02(b-75),b——心率(次/min)。

氧热价=4.825kcal/L,(注:1cal=4.1868J)。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为清除个体差异,计算相对能量代谢率RMR值:B BM RMR 2.1-=式中:M——能量代谢率;B——基础代谢率;我国正常人基础代谢率的平均值见表2(或教材表8-4)。

表2 我国正常人基础代谢率的平均值。

(kcal/h/m2)根据RMR值,确定本次作业的疲劳宽放率(表3)。

表3 劳动疲劳宽放率5.计算本次作业的合理作业时间、休息时间及劳动率。

表5根据表5,举哑铃的能量代谢率近似于打排球。

为清除个体差异,计算相对能量代谢率RMR 值: 根据表2,得出2B 37.7kcal /h /m =1.2229.8 1.237.7==4.89537.7M B RMR B --*=根据表3,利用插值法得出: 劳动疲劳宽放率=47.17.5.计算本次作业的合理作业时间、休息时间及劳动率。

运动生理学--设计性实验

运动生理学--设计性实验
受试者做20个俯卧撑、20个收腹跳以及最快速度的 受试者做20个俯卧撑、20个收腹跳以及最快速度的 20个俯卧撑 高抬腿30秒 高抬腿30秒; 30 (3)测定其背肌力或者握力,然后进行比较,观察肌力在 (3)测定其背肌力或者握力,然后进行比较, 测定其背肌力或者握力 工作前后的变化,判断有无疲劳出现和疲劳的深度。 工作前后的变化,判断有无疲劳出现和疲劳的深度。
3 实验对象与器材
实验内容:观察运动前及运动疲劳后的肌力的变

实验对象:体育学院体教专业的男学生 实验器材:握力计或背力计、秒表 握力计或背力计、
4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测量受试者在正常状态下的背肌力或者握力; 测量受试者在正常状态下的背肌力或者握力;
背肌力的测定:采用背力计测底背部肌肉力量。测量时受测者站在背力计踏板上, 背肌力的测定:采用背力计测底背部肌肉力量。测量时受测者站在背力计踏板上, 调节背力计握柄的高度至受试者上体前倾30度的位置(平齐膝关节),然后紧 调节背力计握柄的高度至受试者上体前倾30度的位置(平齐膝关节),然后紧 30度的位置 ), 握把柄,两膝伸直,用力向上拉。此时只是盘上的指针所指的数字刻度, 握把柄,两膝伸直,用力向上拉。此时只是盘上的指针所指的数字刻度,即为 受试者的背力数值。连续测量三次,取最大数值并记录下来。 受试者的背力数值。连续测量三次,取最大数值并记录下来。 握力的测定:测量时受试者手持握力计,手臂下垂(或侧平举),用最大力量握 握力的测定:测量时受试者手持握力计,手臂下垂(或侧平举),用最大力量握 ), 握力计。这时指示盘上的指针所指示的数字刻度,即为受试者的握力指数。 握力计。这时指示盘上的指针所指示的数字刻度,即为受试者的握力指数。注 意测握力时不要挥动上肢,左右各测三次,记录最大值。 意测握力时不要挥动上肢,左右各测三次,记录最大值。

运动性疲劳常用生化监测手段探究-运动生物化学论文-体育论文

运动性疲劳常用生化监测手段探究-运动生物化学论文-体育论文

运动性疲劳常用生化监测手段探究-运动生物化学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就是一个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的变化过程。

随着现代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负荷越来越大,适度的运动性疲劳施以合理的恢复手段可以促进人体机能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过度疲劳不仅对提高运动成绩不利,还会造成各种运动损伤,甚至损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因此,准确判断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和界定其疲劳程度,对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避免因过度疲劳引起运动损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唾液、血液、尿液、汗液、呼出气体等生物样品种类出发,对目前运动性疲劳的生化监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及展望,探讨了呼出气体活体质谱分析方法在运动性疲劳监测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该方法有望成为研究和监测运动性疲劳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 生化监测; 呼出气体; 直接质谱分析;Abstract:The improvement of athletestraining level is aprocess of fatigue-recovery-re-fatigue-re-recovery. With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modern competition, the exercise load is getting bigger and bigger. Moderate exercise fatigue and reasonable recovery means can promote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human body function level. Excessive fatigue not only is unfavorable to improve sports performance, but also causes various sports injuries and even damages the athletes physical health.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occurrence of exercise fatigue and define its degree of fatigue. It helps to formulate scientific training plans, improve training effects, and avoid sports injuries caused by excessive fatigue. Based on the biological samples such as saliva, blood, urine, sweat and exhaled breath,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prospects the current biochemical monitoring methods for exercise fatigue,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exhaled gas in vivo mass spectrometry in the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f exercise fatigue. This method is expected to be an effective means to study and monitor exercise fatigue.Keyword:exercise fatigue; biochemical monitoring; exhaled gas; direct mass spectrometry;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某一特定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1]。

《实验疲劳实验》课件

《实验疲劳实验》课件

研究展望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 步探讨疲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机 制,了解疲劳产生的根源和影响
程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研究如何更好 地控制疲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也可以将实验疲劳实 验应用到其他领域,如心理学、 医学等,以更好地了解疲劳对人
类行为和健康的影响。
未来研究方向
《实验疲劳实验》 ppt课件
xx年xx月xx日
• 实验疲劳实验介绍 • 实验设备与材料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结论与展望
目录
01
实验疲劳实验介绍
实验目的
01
02
03
04
探究疲劳产生的原因和 机制
分析不同因素对疲劳的 影响
评估疲劳对个体生理和 心理状态的影响
为制定有效的疲劳缓解 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总结
实验疲劳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疲劳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发 现疲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显著
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 方法来控制疲劳对实验结果的影 响,包括合理安排实验时间、采
用适当的休息方式等。
实验结果表明,疲劳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反应速度变慢、准确性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等。
结果解读
报告撰写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 和讨论。
将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和分析结果整理成 报告,以便后续研究和讨论。
04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展示
0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03
实验数据表格
展示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 各项数据,包括实验对象 、实验条件、实验指标等 。

运动性疲劳实验报告

运动性疲劳实验报告

运动性疲劳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运动过程中的疲劳现象,通过测量和分析相关指标,了解疲劳对身体的影响,进而为运动训练和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背景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过度运动或长时间难以持续运动而导致的身体和心理疲劳状态。

运动性疲劳的表现包括力量下降、肌肉酸痛、反应迟钝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心率不稳等症状。

疲劳的产生涉及多个生理和心理因素,准确评估疲劳水平对于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和康复非常重要。

实验过程实验对象本次实验共纳入3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范围为20-30岁。

实验设备- 脑电图(EEG)采集仪- 心率监测仪- 骨密度仪器实验步骤1. 研究对象在安静环境下进行5分钟的休息,以使身体得到充分放松。

2. 通过骨密度仪器测量研究对象的骨密度水平,以了解其身体状况。

3. 记录研究对象的基础心率,并通过心率监测仪实时监测心率的变化。

4. 研究对象进行一段高强度运动,如跑步机上进行快速跑步。

5. 在运动过程中,记录研究对象的心率变化情况。

6. 运动过程结束后,再次记录研究对象的心率,并计算其心率恢复时间。

7. 利用脑电图(EEG)采集仪记录研究对象的脑电活动,并分析疲劳对脑电波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骨密度水平:实验对象的骨密度水平与正常范围相符,身体状况较好。

2. 心率变化:实验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心率明显升高,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

心率下降速度因个体而异,心率恢复时间在5-15分钟之间。

3. 脑电波变化:实验显示,运动过程中的疲劳会对脑电波产生一定影响。

疲劳程度越高,脑电波频率越低,振幅越大。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运动性疲劳会对身体和大脑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加和脑电波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但过度运动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过大负荷。

2. 运动性疲劳与大脑的疲劳程度相关,疲劳程度越高,脑电波频率越低,振幅越大。

人体疲劳测试实验报告

人体疲劳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为了了解人体疲劳的状态,探讨疲劳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本实验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测试项目,对实验对象的疲劳程度进行评估,并分析疲劳状态下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二、实验背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疲劳现象日益普遍。

疲劳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了解人体疲劳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和改善疲劳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年龄在20-40岁之间,身体健康,无慢性疾病的人群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工具:- 心率监测仪- 血压计- 问卷调查表- 疲劳量表3. 实验流程:- 实验对象填写问卷调查表,了解其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和疲劳感受。

- 使用心率监测仪和血压计测量实验对象的生理指标。

- 根据疲劳量表对实验对象的疲劳程度进行评估。

- 将实验对象分为轻度疲劳组、中度疲劳组和重度疲劳组,每组各5人。

- 对各组实验对象进行不同强度的体力活动,如跑步、举重等,观察其生理和心理变化。

4. 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实验对象的生理指标、问卷调查结果和疲劳量表评分。

-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疲劳程度组别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

四、实验结果1. 生理指标:- 轻度疲劳组在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上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 中度疲劳组在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上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 重度疲劳组在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上与中度疲劳组无显著差异,但生理指标较正常组有明显升高。

2. 问卷调查结果:- 轻度疲劳组在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情绪等方面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 中度疲劳组在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情绪等方面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生活质量下降、睡眠质量差、情绪低落。

- 重度疲劳组在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情绪等方面与中度疲劳组无显著差异,但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情绪等方面均明显下降。

3. 疲劳量表评分:- 轻度疲劳组疲劳量表评分较低。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及恢复手段练习-教案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及恢复手段练习-教案
运动员进食应在训练结束30分钟以后进行。
营养恢复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在以下几方面应引起注意:
(一)进食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不仅能控制体重,对提高力量有明显作用,同时还能加速疲劳的消除。
(二)多食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果食物中缺少维生素B1会导致糖代谢障碍,造成乳酸堆积,还会影响神经系统,使肌力下降,精神疲倦。
组织/教学形式
实验、讨论
相关资料
第九次课(第13周)
时间
2008.11.19 16:30~18:20
地点
西四302
拟解决的问题
数据分析与讨论
组织/教学形式
讨论
相关资料
①基础心率:反映机体最基本的机能状况,机能正常时基础心率相对稳定,如果大运动负荷训练的基础心率较平时增加10次/min以上,则认为有疲劳现象,如连续几天持续增加则表明疲劳累积,应调整运动负荷。
②运动中心率:一般用运动后即刻心率来代替,按照训练——适应理论,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心率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如增加则表示身体机能状态不佳。
③肌电图:肌电图是肌肉兴奋时所产生的电位的变化,也可反映肌肉兴奋收缩程度,运动过程中的肌电图变化可确定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的机能状态,通过肌电图可反映出肌肉是否疲劳。
主观感觉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可参照以下简易判断标准表1
内容
轻度疲劳
中度疲劳
极度疲劳
自我感觉
无任何不舒服
疲劳、腿痛、心悸
除疲乏、腿痛心悸外、尚有头痛、胸痛、恶心甚至呕吐等征象,且这些征象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4)呼吸肌力量耐力:连续测定受试者5次肺活量(每间隔15s测定1次),记录每一次的肺活量值。结果评定:运动后疲劳时肺活量一次比一次下降。

运动性疲劳相关指标的实验研究

运动性疲劳相关指标的实验研究

运动性疲劳相关指标的实验研究作者:铁钰厉雪艳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6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1摘要基于对运动性疲劳理论知识的了解,本文以运动性疲劳的相关指标为切入点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对运动前后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运动前后相关指标在运动性疲劳理论的实践应用中,各种评定人体运动性疲劳的主客观指标被用于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判断和掌握运动的量、强度和时间,这为运动中合理分配体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疲劳的发生以及加快疲劳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滨州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运动前后运动性疲劳相关指标的对比与研究,使之能够正确的认识和诊断运动性疲劳。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被试者本研究选取滨州学院体育系2013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90名作为被试。

对其实施一定时间强度的运动量,并针对不同人对于不同运动量产生的不同的疲劳程度的反应,展开实验研究。

2.测试指标与测试方法(1)反应时:受试者取坐姿,连续测定受试者五次红灯信号反应时。

(2)皮肤空间阈值的测定:受试者仰卧,单臂侧平举,闭眼。

测试人员持触觉计或两脚规,拉开一定距离,将其两端以同样的力轻触受试者前臂皮肤,先从感觉不到两点的距离开始,逐渐加大两脚规距离,直至受试者感受到两点的最小距离即为皮肤空间阈。

(3)闪光融合频率的测定:令受试者坐在闪光融合频率计前面,测定仪的高度要与受试者的面部保持在同一水平面,接触测定仪的窥视窗口,眼睛注视闪光屏。

检测者控制测定仪上的数字显示器调节旋钮,使闪光频率次数逐渐从慢到快,直至受试者感到连续的闪光变成连续光感时为止。

引起连续光感时的断续闪光的最小频率,即为闪光融合频率,可以从测定仪上的数字显示器上读书,记录其频率(次·S),测三次,取平均值。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阅览相关论文及相关图书,对研究课题进行相关查阅及了解。

运动疲劳判断实验报告

运动疲劳判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生理和生化指标的检测,结合主观感觉,对受试者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疲劳进行判断,并分析不同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疲劳程度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身体健康、无慢性疾病、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志愿者作为受试者。

2. 实验分组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人,分别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低强度组(50%最大心率)、中强度组(70%最大心率)、高强度组(90%最大心率)和对照组(不进行运动)。

3. 实验方法(1)生理指标检测:- 肌肉力量:通过背肌力和握力测试,分别在运动前后进行,计算数值差。

- 呼吸肌耐力:连续测量5次肺活量,每次间歇30秒,观察肺活量变化。

- 反应时:通过按键反应测试,记录运动前后反应时间的变化。

- 膝跳反射阈值:测量运动前后膝跳反射阈值的变化。

- 血压体位反射:受试者静息5分钟后测血压,随后仰卧3分钟,再被动坐起,每30秒测一次血压,观察血压恢复情况。

- 肌电图:观察运动前后肌电图的变化。

(2)生化指标检测:- 血液乳酸浓度:运动前后采集血液样本,检测乳酸浓度变化。

- 尿蛋白:运动前后采集尿液样本,检测尿蛋白含量变化。

(3)主观感觉评价:- 运动后疲劳程度:通过RPE(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量表对运动后疲劳程度进行评估。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下,生理、生化指标和主观感觉评价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1. 生理指标- 肌肉力量:高强度组运动后背肌力和握力显著下降,低、中强度组无显著变化。

- 呼吸肌耐力:高强度组肺活量逐次下降,低、中强度组无显著变化。

- 反应时:高强度组反应时间延长,低、中强度组无显著变化。

- 膝跳反射阈值:高强度组阈值升高,低、中强度组无显著变化。

- 血压体位反射:高强度组血压恢复不完全,低、中强度组血压恢复良好。

- 肌电图:高强度组出现肌电图异常,低、中强度组无显著变化。

《运动性疲劳》课件

《运动性疲劳》课件

保持饱满情绪
人的情绪活动同体内代谢过程及各器官工作能 力密切相关。良好的情绪能使大脑皮层功能处 于最佳状态,改善各器官的物质代谢水平,提 高人体运动能力;反之,不良的情绪会降低人 体的运动能力。因此,我们在体育课学习过程 中应保持饱满情绪,以推迟疲劳的出现。
注意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我们在课余锻炼时应合理锻炼内容,避免单一 练习,使局部负担过重;运动负荷要有节奏, 不要过大;锻炼方法力求多样化。
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概述
疲劳的概念
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 能在一特定水平和/或不能维持预 定的运动强度。(1982年第五届国 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
疲劳定义特点
把疲劳时体内组织 和器官的机能水平 和运动能力结合起 来评定疲劳的发生 和程度
有助于选择客观指 标评定疲劳。(如 心率、血乳酸、最 大摄氧量等)
主观感觉法
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 (Borg,1973)
主观体力感觉等级: 自我感觉
运动时自我体力感觉 非常轻松
是判断运动性疲劳的 很轻松
重要依据。
尚轻松
RPE:rating of
稍累
perceived exertion 累
很累
精疲力竭
等级
6~7 8~9 10~11 12~13 14~15 16~17 18~19
水疗:桑拿浴、蒸汽浴、 温水浴等
桑拿浴:5分钟左右, 最好与温水浴交替进行, 反复4~5次。注意不要 在运动后即可进行,以 免脱水加重疲劳。
温水浴:40℃左右,时 间10分钟左右;
中医手段
针灸:针刺足三里并施 以补法后,可以明显的 促进疲劳恢复
拔火罐:里约奥运上, 美国游泳名将迈克尔·菲 尔普斯身上的拔火罐印 记引发了中国网友的关 注。这种在中国民间被 广泛使用的疗法,获得 了外国运动员的认可, 确实惊奇。然而事实上, 拔罐这种疗法并非中国 独有。

运动疲劳的测定实验设计

运动疲劳的测定实验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运动疲劳的测定实验设计院(系部)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名称安全工程年级班级安全人才10-1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3 年 5 月 20 日运动疲劳的测定实验设计目录1 背景 (1)2 运动与疲劳 (2)2. 1 运动强度的相关知识 (2)2.2 疲劳的定义与特点 (7)3 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8)3.1 实验目的 (8)3.2 实验仪器设备及器件 (8)3.3实验内容及步骤 (9)4.实验结果及分析 (10)4.1结果 (10)4.2结果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背景疲劳是一个很难准确解释的概念,由于它涉及到许多现象,迄今尚无统一的确切的定义,但随着对疲劳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疲劳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其定义有以下两种说话:一种为“所谓疲劳,就是在人体发生可以概括为失去功能或打乱这样的变化,引起生理活动的变化也就是发生机能变化、物质变化、自觉疲劳和效率变化的现象。

”另一种定义为:“所谓疲劳就是人体内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平衡不能维持,换言之,当高位与低位的代谢反映平衡不正常时叫疲劳。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对研究疲劳问题早期,是以物质代谢为重点的生理学的疲劳,后来才发展为考虑了功能的综合作用和社会影响,在概念上是一个扩展。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生理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与运动训练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自公然1880年莫索开始研究人类的疲劳以来人们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探索疲劳的产生机制研究消除疲劳的措施。

但是由于疲劳的产生与消除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至今尚未得出一个公认的看法本文拟就运动性疲劳、分类、判断进行综述以期为运动性疲劳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2 运动与疲劳2. 1 运动强度的相关知识运动强度,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

实验九 运动性疲劳测定1

实验九 运动性疲劳测定1
2.呼吸肌耐力:连续测5次肺活量,每次间歇30秒,疲劳时肺活量逐次下降。
(二)测定神经系统机能判断疲劳
1.反应时:疲劳时反应时延长。
2.血压体位反射
受试者休息5分钟后,测安静时血压,随即仰卧3分钟,然后将受试者扶成坐姿(推受试者背部,使其被动坐起),立即测血压,每30秒测一次,共测2分钟。
(三)测试感觉机能评价疲劳
四测定运动中心率评定疲劳基础心率在正常情况下都相对稳定如果大运动负荷训练后经过一夜休息基础心率较平时增加510次分以上则认为有疲劳积累现象如果连续几天持续增加则应调整运动负荷
教案
日期:2010年6月13日——6月18日教室:生理实验室209、211
教学对象:09级体教2、11、社体1、武术1班第9次课
教学主题:实验九运动性疲劳的测定
教学目标:了解疲劳测试的几种方法,掌握疲劳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疲劳测定的方法及在运动实践上的意义
教学难点:疲劳状况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90分)
第一、引入本次课的内容(10分钟左右)
第二、实验过程(75分钟左右)
一、实验的目的、原理
实验目的:了解疲劳测试的几种方法,掌握疲劳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受试者坐位,注视闪频仪光源,直到将光调至明显断续闪光融合频率为止,测3次取平均值,疲劳时频率减少。轻度疲劳约减少1.0-3.9Hz,中度疲劳约减少4.0-7.9Hz,重度疲劳减少8Hz以上。
(四)测定运动中心率评定疲劳
基础心率在正常情况下都相对稳定,如果大运动负荷训练后,经过一夜休息,基础心率较平时增加5-10次/分以上,则认为有疲劳积累现象,如果连续几天持续增加,则应调整运动负荷。
实验原理:科学判断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及其程度,对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和训练有重要意义,不同原因和部位的疲劳形式不同,采用的测试方法也不同。

1.运动性肌肉疲劳

1.运动性肌肉疲劳
1最大随意收缩力握力计钢索测力计cabletensiometer张力传感器一是最大随意收缩力和最大作功功率检测主要适用于四肢肌肉对力学结构比较复杂部位如肩部腰部的肌肉则效度较二是最大随意收缩力和最大作功功率的检测容易受受试者主观努力程度的影响测试过程中需要良好的控制和有效的激励
高级运动生理学
吴环成 2010.3~5
(二)外周疲劳机制
• • • • • 1、乳酸盐与肌肉疲劳 2、ATPA、CP与肌肉疲劳 3、钙离子、焦磷酸与肌肉疲劳 4、膜电位、兴奋收缩偶联“运动与肌肉体积”, 收集资料,准备提纲。
第一章 运动性肌肉疲劳
一、概念 二、运动性肌肉疲劳检测 三、运动性肌肉疲劳的生理机制
一、概念
• 运动性肌肉疲劳(exercise-induced muscle fatigue)是指运动引起肌肉 产生最大收缩力量或者最大输出功率 暂时性下降的生理现象。
二、运动性肌肉疲劳检测
运 动 直接检测法: 检测肌肉最大抗阻能力,包 性 括最大随意收缩力、最大作 肌 功功率和最大电刺激条件下 肉 产生的强直收缩力。 疲 劳 间接检测法:主要依据肌肉疲劳过程中的 检 其他生理学表现间接性评价 测 疲劳的程度,目前常采用的 方法包括颤搐叠加、负荷持 续时间和表面肌电信号分析。
• 中枢激活作用的直接检测非常困难,目前尚无有 效方法。 • 间接检测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颤搐叠加技术,该方 法是分别在非疲劳和疲劳状态下对受试者肌肉进 行最大随意收缩(maximal volitional contraction , MVC)时施加最大电刺激,记录最大电刺激诱发 肌力,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和比较两种状态下的中 枢激活百分比,并以此来评价中枢疲劳的程度。 AV%=MVC/(MVC+F50Hz,500ms) • 目前,此技术已被广泛用于腹肌、拇指内收肌、 足底屈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比 目鱼肌、咬肌和肱桡肌等肌肉疲劳问题的研究, 并成为在体条件评价中枢疲劳作用的有效方法。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和评价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和评价

综合实验报告题目: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和评价姓名:指导老师:孙焱老师专业班级:2011级体教3班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和评价【摘要】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机体工作(运动)能力暂时性降低,但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以后,可以恢复原有机能水平的一种生理现象。

因此测定运动前后的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出现疲劳及疲劳程度。

准确判断运动后的疲劳程度,对于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防止过度疲劳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生自行设计与实地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诊断评价反应时肌力平均值T检验【前言】运动性疲劳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大类,生理疲劳又称为身体疲劳或肌肉疲劳,心理疲劳又称为主观疲劳或精神疲劳。

对于运动员来说,当训练和比赛负荷超过于机体承受的能力,而产生的暂时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机体机能的变化,这是疲劳的表现。

因此,正确评价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及其程度,对于科学地指导训练、健身运动、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实验目的】正确诊断和评价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对于科学地指导训练、健身运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学生自行设计与实地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实验器材】直尺秒表握力测试仪【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方法:(一)反应时测定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肌肉会出现疲劳,反应就会变得迟缓。

因此,测定手臂肌肉的反应时可用于判断运动性疲劳。

实验步骤:①让受试者平行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测试者手拿直尺与受试者面对面站立;②受试者手臂伸于胸前的位置,测试者手拿直尺(直尺的起点与受试者手指平行),直尺垂直于地面;③开始测试时,受试者全神贯注的盯着直尺,测试者手指放开直尺,受试者应立即握住直尺;④测试后,测试者立即读取受试者握住直尺的刻度(数值是拳头最低端),并记录数据;⑤重复测试5次,过程如上,并依次记录数据;⑥在运动前后各测5次,然后比较两组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日期:2010年6月13日——6月18日教室:生理实验室209、211
教学对象:09级体教2、11、社体1、武术1班第9次课
教学主题:实验九运动性疲劳的测定
教学目标:了解疲劳测试的几种方法,掌握疲劳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疲劳测定的方法及在运动实践上的意义
教学难点:疲劳状况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90分)
第一、引入本次课的内容(10分钟左右)
第二、实验过程(75分钟左右)
一、实验的目的、原理
实验目的:了解疲劳测试的几种方法,掌握疲劳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科学判断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及其程度,对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和训练有重要意义,不同原因和部位的疲劳形式不同,采用的测试方法也不同。
二、实验器材及实验对象
器材:背力计和握力计、秒表、肺活量计、闪频仪、反应时测定仪
对象:学生
三、步骤指导和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一)测定肌力评价疲劳
1.背肌力与握力:早晚各测一次,求出其数值差,如次日早晨已恢复,可判断为正常。
2.呼吸肌耐力:连续测5次肺活量,每次间歇30秒,疲劳时肺活量逐次下降。
(二)测定神经系统机能判断疲劳
2.闪频仪使用时要由高频率到低频率调节。
四、实验总结(5分钟左右)
课堂小结:
1.反应时:疲劳时反应时延长。
2.血压体位反射
受试者休息5分钟后,测安静时血压,随即仰卧3分钟,然后将受试者扶成坐姿(推受试者背部,使其被动坐起),立即测血压,每30秒测一次,共测2分钟。
(三)测试感觉机能评价疲劳
受试者坐位,注视闪频仪光源,直到将光调至明显断续闪光融合频率为止,测3次取平均值,疲劳时频率减少。轻度疲劳约减少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9Hz,中度疲劳约减少4.0-7.9Hz,重度疲劳减少8Hz以上。
(四)测定运动中心率评定疲劳
基础心率在正常情况下都相对稳定,如果大运动负荷训练后,经过一夜休息,基础心率较平时增加5-10次/分以上,则认为有疲劳积累现象,如果连续几天持续增加,则应调整运动负荷。
注意事项:
1.血压体位反射测试时,若2分钟内完全恢复,说明没有疲劳,恢复一半以上为轻度疲劳,完全不能恢复为重度疲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