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课题2 氧气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2.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对氧气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4.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学会关爱社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氧气的相关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深入挖掘氧气知识背后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2.介绍氧气的制法,包括分解过氧化氢、电解水等方法。
3.讲解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钢铁冶炼、急救病人等。
4.结合实例,讲解氧气助燃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氧气的制法、性质等。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2.问题导向的有效性: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性质、制法和应用。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氧气的相关知识。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的深度性: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氧气的制法、性质等。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能够共享彼此的研究成果,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全程性: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5.作业小结的实践性:布置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作业小结也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氧气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在评价方式上,我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学会氧气的制法,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实验、观察和讨论中的表现和收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2.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鼓励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氧气的应用和化学对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和应用能力。
3.通过对氧气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和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关注化学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5.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内容上,我紧紧围绕教材,突出氧气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氧气的性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我也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也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2《氧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能说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通过实验环节,丰富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所需要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
1.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木炭、硫、细铁丝等。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氧气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重要课题,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课题,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制法,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性质、制法,掌握氧气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氧气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性质;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氧气性质和制法的直观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氧气制取装置、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2.多媒体课件:介绍氧气性质、制法及应用的图片、视频等;3.教学素材:相关案例、讨论题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的自然现象,如闪电、呼吸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氧气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并通过实验现象展示氧气的性质。

同时,讲解氧气的制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氧气的制法和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问答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确保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作业难度适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作业效果。
4.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一系列针对性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发放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方面。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新课内容:
(1)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讲解氧气的化学式、分子构成,介绍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与循环,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实验室制取氧气: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方法。
(3)收集、验满和储存氧气:讲解收集、验满和储存氧气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分析错误原因,给出正确答案。
4.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3.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撰写小论文。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三、化合反应
【知识点6】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用符号表示为:A+B→AB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
四、氧化反应
【知识点7】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五、缓慢氧化
【知识点8】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课题2氧气
教学重点: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3、理解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课时:1课时
教师活动:
【展示】教师展示一瓶氧气,引导学生观察
【示范】教师演示
【2-2】【2-3】【2-4】
【提问】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什么集气瓶内要放少量的水?
缓慢氧化的特点:速率缓慢,不一定发光但一定放热。
生活中的缓慢氧化: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
【反馈】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这个反应是化合反应吗?是氧化反应吗?
教学后记:
【知识点3】硫在氧气中燃烧
硫+氧气 二氧化硫
(S) (O2) (SO2)
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水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硫
【知识点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碳+氧气 二氧化碳
(C) (O2) (CO2)
现象:木炭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
【知识点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灼烧成红热,不能燃烧
铁+氧气 四氧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铁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3.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4.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化学变化中,体验从化学中学到的知识,知道化合反应的重要用途。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氧气(四瓶)、火柴梗、硫粉、木炭、铁丝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检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等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试管迅速把快要熄灭的木条伸进试管中(如图所示)。

2.观察比较木条在空气中和在纯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思考:此现象说明什么?二、推进新课[展示]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

(1)请学生观察。

(2)闻一闻:氧气有气味吗?(3)思考: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于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总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 1.429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

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二)氧气的检验[演示]实验2—2[现象]带火星的火柴梗复燃。

[结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火柴梗复燃。

师:如何检验是否为氧气?生:把带火星的火柴梗伸入集气瓶,若复燃则为氧气。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1.能与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演示]实验2—3[现象]在空气中:(1)淡蓝色火焰,(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在氧气中:(1)蓝紫色火焰、火焰更明亮,(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分析]硫燃烧生成的这种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 2),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氧气的制备和性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视频、动画等,形象生动地展示氧气的性质和制备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燃烧实验,如木棒燃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燃烧需要氧气,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氧气的制备:教师介绍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为实验操作提供指导。
属焊接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为后续学习氧气性质打下基础。
3.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氧气的了解和认识。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前认知,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二)讲授新知
1.氧气的性质:教师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助燃性和氧化性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了解氧气的性质,为后续实验和讨论打下基础。
-氧气的性质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哪些应用?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对氧气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氧气的主要性质,包括助燃性和氧化性;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二)》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二)》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二)》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化合反应的特点并能利用该特点对反应的类型进行准确地判断,掌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氧化反应有剧烈和缓慢之分,并能举出相应的反应实例。

学习重点:化合反应的概念学习难点: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课前反思:1、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哪些?3、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哪些?4、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哪些?完成这个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同步学习:一、化合反应:填写下列空白:质生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合反应。

注:化合反应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可用A + B + ……→ E来表示。

【讨论交流】:1.请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此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为什么?二、氧化反应:前面学习的五个反应还都是物质和_______发生的反应,这类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注意:氧化反应不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里的氧既指氧气,又指含氧的其他物质,不能将概念里的氧改成氧气。

【讨论交流】:1、下列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1)、碳 + 氧气二氧化碳(2)、铁+ 氧气四氧化三铁(3)、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4)氧化钙+水→氢氧化钙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氧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吗?3、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一定是氧化反应呢?三、缓慢氧化: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燃烧是一种剧烈氧化,而缓慢氧化是进行得_______、甚至______________的不发光的氧化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氧气●学习目标1.能正确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2.学会观察并能够准确描述木炭、硫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能够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初步掌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初步学会氧气的检验方法。

3.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能判断化合反应;了解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些缓慢氧化。

●学习重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化合反应的概念●一、【自主学习】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从下列几个方面描述:①.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③.氧气的溶解性:溶于水;④.加压降温时能变成色的液体或的固体2.氧气会使带火星的木条,用此方法可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氧气。

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非常活泼、不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_______(许多物质、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吸收)热量。

氧气具有________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燃烧属于(剧烈、缓慢)氧化反应,而呼吸则属于(剧烈、缓慢)氧化。

4.由_____种或_____种物质生成____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合作探究】(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收集到的某种无色无味无毒的常见气体,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猜测,该气体可能是,该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有:(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做硫和铁丝燃烧时,集气瓶预都分别先放了一些水,为什么?目的是否一样?2.实验时,将铁丝打磨绕成螺旋状并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什么?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什么23.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 ,某些在空气里不能燃烧的物质却可以在 中燃烧,这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 【例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 ⑵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⑶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生成四氧化三铁 ⑷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 A .⑵⑷ B .⑴⑷ C .⑴⑵⑷ D .⑴⑵⑶⑷ (三)、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观察下述文字表达式,分析归纳有什么共同特征?⑴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⑵硫+氧气二氧化硫⑶碳+氧气二氧化碳 ⑷铁+氧气四氧化三铁1.反应物都是 种物质,生成物都是 种物质,这类反应叫做 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2 氧气教学案(新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知道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知道氧气具有氧化性。

3.掌握化合反应的特点并能利用该特点对反应的类型进行准确地判断。

4.知道氧化反应有剧烈和缓慢之分,并能举出相应的反应实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3.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合理顺序,学习沿着知识的内在脉络进行学习的初步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辨证规律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

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打一化学物质名称。

【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p33,完成下表:
【合作探究】
一.氧气的性质
小结:此方法通常用于氧气区别于其它气体的鉴别。

2.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3]及[2-4],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下表:
[学生思考讨论]
通过以上几个实验,可以看出:(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2)某些空气里不能燃烧的物质却可以在中燃烧,这说明氧气的化学性
质。

2、做硫磺燃烧时,(1)集气瓶底预先放了一些水,为什么?
(2)实验结束时,燃烧匙应浸入水中,为?什么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1)、集气瓶中预先装少量水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柴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为何火柴快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铁丝为何要绕成螺旋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能发现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1、化合反应:或物质生成新物质的反应。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讨论交流
(1).请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此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为什么?
(3).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必须是两种物质吗?
2、氧化反应: 物质和_______发生的反应。

(不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特征反应。


3、注意:
(1).在氧化反应概念中,氧指氧元素,包括氧气,也包括化合物中的氧元素,不能将概念中的氧改为氧气,会缩小氧化反应的范围。

(2).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3).氧气在氧化反应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4、讨论交流
(1).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下列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A、碳 + 氧气二氧化碳 B、铁+ 氧气四氧化三铁
C、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D、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3).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吗?
(4).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一定是氧化反应呢?
归纳: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

在这种情况下的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在这种
5、、缓慢氧化
讨论交流:人呼出的氧气比吸入的氧气少,说明氧气参加了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属于氧化反应,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有氧气参加,也属于氧化反应,它们与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练习设计】
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色______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____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_________色液体或固化成__________色固体。

2.化合反应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_______是化合反应。

3.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B.氧气能供给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氧气具有氧化性4.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烂 C.冰雪融化 D.白磷自燃
5.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沸点 C.硬度 D.可燃性
6.以下对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极易溶于水
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7.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比空气大 B.能支持燃烧 C.不易溶于水 D.无色无味
8.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9.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反应,集气瓶底要预先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是()A.木炭B.红磷 C.铝箔 D.硫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