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论文
大学生逃课问题论文
大学生逃课问题研究【摘要】“逃课族”已成为高校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逃课现象的普遍性,反映出当前高校教学问题的共存性与严重性。
本文主要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逃课行为;逃课的原因;对策一、大学生逃课行为的类型及特点高校学生逃课分为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
显性逃课指没有请假或请假而没有被批准却不去上课;隐性逃课指来上课,却不听教师讲课。
逃课总体表现为:隐性逃课率高于显性逃课率;随年级升高逃课率呈递增趋势;公修课的逃课率高于专业课。
而且随着高校对逃课行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出现了校园专业代课族,形成变相逃课。
对显性逃课者来说逃课以后可能上网、睡觉、谈恋爱、去图书馆、打工、参加培训等。
对隐性逃课者来说,他们往往认识不到自己在逃课。
如在课堂上玩手机、看小说杂志、聊天、睡觉等。
二、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原因分析(一)学生因素1.经过家长及教师的“包管制”洗礼,来到大学校园,脱离了家长及教师的束缚,不必每天对着作业、课本及试题,也没有了成绩和升学的压力,思想上该觉放松了许多,有了多余的时间游玩、上网,由于年龄的原因部分学生会去谈恋爱,因此难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尤其是上课时感到很受约束。
2.学生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
目前,高考志愿填报时大部分由家长教师代替学生选择所学专业,他们只考虑就业的形式,往往忽视学生的兴趣。
进入大学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的深入以及与社会的多方面接触,学生越来越能理性地认识自我,部分学生会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专业,于是产生反感抵触情绪“逃学风”也就随之产生。
3.受周围风气的影响。
大家都说大学生从不逃课不正常,为怕别人的取笑,在周围同学的影响下也动了逃课的念头。
4.就业形式带来的压力。
一方面全国高校都在扩招生源,每年都有源源不断地毕业生涌入社会,造成了就业难的局面,许多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局面,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一部分学生选择在校期间盲目的去找工作,另一部分跟风似的选择考证,还有一部分做兼职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大学生逃课现象(论文)范文
大学生逃课现象(论文)范文第一篇:大学生逃课现象(论文)范文在中国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的今天,经济、教育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与之极不相适应的是:大学生厌学、逃学现象正日益成为高校、家庭乃至社会的一种焦虑,也给各高校管理层、教师及学生辅导员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无论重点大学还是一般院校,学生逃学旷课现象却普遍发生。
教学与管理中不断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克服大学生逃课现象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通病”和难以有效根治的“顽疾”。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大学生逃课现象,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学生专业课平均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在25%左右,公共选修课则高50%,60%以上的大学生有过逃课经历。
不容回避的事实,大学生厌学、逃课现象正日益成为家庭、高校、社会的一种焦虑,也给高校的管理、教师授课以及学生正常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从长远角度看,学生应培养自己良好素质和综合能力,而这些都必须在平时课堂上一点一滴积累。
学生逃课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纪、校风,同时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大学生逃课更是对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这种浪费无论是大学生个人及家庭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是一种“奢侈”。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1.学校专业及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扩招,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培养目标的调整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新相对滞后,使许多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而同时有些教师更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课程乏味、空洞,脱离实际,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方法陈旧。
课堂教学质量必须由教师来体现,一些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等都需要改进。
2.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现在学校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起到威慑作用的主要是课堂点名和随机作业,但逃课现象仍然是屡禁不止,出现“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甚至有高校里花钱请人代上课的现象。
大学生学习问题论文:浅析大学生逃课现象
大学生论文:浅析大学生逃课现象【摘要】大学生逃课是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学生逃课是由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对这些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对策一大学生逃课现象与特点逃课是指学生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听课的现象。
大学生逃课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是指学生没有请假而不去上课,即旷课,这是“显性逃课”。
广义的逃课是指学生虽然按时到教室上课,但“身在而神不在”,并未听课,这是“隐胜逃课”。
无论是“显性逃课”还是“隐性逃课”,笔者通过总结,发现有如下特点:1.逃课行为普遍存在逃课行为随年级增加而严重,一般一年级逃课学生相对较少,而随着在学校学习时间的增长,特别是到了毕业班,因为考研、就业等事情的影响,逃课现象尤其突出。
很多学生表示当学校课程和自己的安排发生冲突时,大多数会选择后者。
2.与教师上课质量有关教师讲课效果好,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高,少有逃课者,甚至出现上课人数“超额”现象;而老师讲课水平差的课,逃课人数就多,许多学生即使来到课堂,也是敷衍了事,正所谓“身在课堂心在外”。
3.有选择性地逃课部分学生逃课是有针对性的,有的学生逃课选择基础课、理论课、体育课和一些选修课等;有的选择一些他们认为无聊的课程;还有的同学是因为某课程任课老师教学管理不严格,常常钻空子逃课,即使不去上课,期末的时候复习一下,老师也会让学生勉强通过的。
上课点名考勤的课程,逃课的学生少,而不点名、不考勤的课程,逃课的学生就多;上小堂课时逃课人数少,而当几个班上大堂课时,由于考勤管理有难度,逃课的人数就明显增多。
4.与专业、性别有关一般来说,因为课程学习的特点和难易程度不同,文科院系比理科院系逃课的学生比例要高;由于性别的差异,男生比女生逃课的人数多。
二大学生逃课的原因1.学生自身原因第一,生源素质下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绝大多数院校都面临生源素质下降的问题,高等院校为了生源而降低门槛,学生素质下降尤其明显。
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探析文章三篇
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探析文章三篇(篇一)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设计问卷进行调研,针对如何预防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逃课现象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大学生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及其问题为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大学生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笔者于2011上半年通过个别访谈和抽样问卷的方式对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三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有关“大学生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查。
问卷调查覆盖本科四个年级的学生,男女比例是52%和48%,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86份,回收率95.3%,其中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97.5%。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大学生自身认识,教师授课状况,学校管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据问卷结果显示,从不逃课的学生为20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3.33%;偶尔逃课学生为360人,占60%;经常和总是逃课的学生为40人,占6.67%。
数据体现,有过逃课经历的学生总数为400人,比例高达66.67% 。
由此可见,政治理论课的到课率是多么的令人担忧。
然而,又是何种原因导致这么多大学生逃政治理论课呢?二、大学生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一)大学生自身认识就大学生自身来说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学习目标不明确。
首先是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逃课的大部分学生中,积极的学习态度还没有树立起来,不是把学习作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手段,与将来走向社会为国家建设作贡献结合起来,狭隘地理解学习只为考试。
其次学习目标来不明确。
据问卷结果显示,31%的大学生没有目标;56%的大学生目标模糊;9%的大学生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只有4%的大学生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的目标。
(二)教师授课状况。
据问卷结果显示,经常缺课者以男生居多,占全体男生的28. 59%,逃课的女生占全体女生的22.4%。
在缺课原因的自述方而,不少同学反映教师授课水平不高。
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
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上大学之后,才知道大学生“逃课”已成为屡见不鲜的“正常”现象,一些学生叫嚣着“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在应该上课的时候逃之夭夭、不见踪迹。
大学生逃课现象俨然发展成为一种“逃课”文化,且随着年级的增加成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大四出现没人上课的现象。
其波及的数量之大,范围之广令人觉得难以置信。
大学四年下来,没有一个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逃过一次课。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在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在上课时间躲在宿舍或者忙他们自认为更重要的事情而不去上课呢?经过一段时间与同学们的交流与自己的思考,我认为大学生逃课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大学期间无人监督的学习环境。
中学阶段,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学习,且有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监督与督促。
由于学校通常与学生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如果有一次逃课,学校能跟学生家长反映与互动交流,通过二者的共同努力可以基本避免逃课现象。
而在大学阶段,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以及学校与学生联系较少,与学生家长更是鲜有联系,学校放松了对学生的管制是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产生逃课心理。
二、经过了中学学习的紧张期,大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大学与中学阶段有着明显不同,中学生学压力大、学习任务重,高中生以考上大学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与动力;一旦上了大学后,一下子丧失了目标,面对宽松的环境感到无所知从,宣称“享受”大学生活,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三、从众心理。
当一个学生周围有很多学生不去上课时,一些想去上课的同学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觉得大家都一样,少上一次课没有什么关系,导致跟风逃课现象的产生。
四、大学生课外活动较多,特别是一些同学加入了很多社团,当忙于课外活动的他们遇到活动与上课时间冲突时,不会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一些同学便选择逃课。
五、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
目前大学招收学生,进大学很难要经过严格的考试与选拔,但从大学毕业很是容易,这使得一些学生只为熬到毕业那天,得过且过。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逃课现象的出现也不例外,它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因素与外界宽松的环境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上课时间“逃”与“不逃”取决于学生自身,外界因素只起着推动或某种催化作用,要想从根本上遏制大学生逃课现象,关键在于使大学生自身真正对上课重视起来,自觉地去上每一节课。
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摘要:在大学校园里逃课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已经成为了一种逃课口号。
目前大学生逃课已由一种现象衍变了一种教育问题。
要知道大学课堂仍然是学生获得知识、自己素质教育和专业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
大学是迈向社会的阶梯,人生的有一个起点,而不是一个放纵休闲娱乐的场所。
因此了解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及其对现象的分析,制定出政策使学生回归课堂,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大学人才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对策逃课定义前苏联心理学家季亚钦科是这样定义的: “逃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
”更多的学者把学生的逃课分成两种: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
所谓显性逃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的时间和地去上课的一种失范行为。
隐性逃课是指学生按时来,上课但实质不听老师讲课,做其他事情。
大学生逃课的现状许多人都疑惑:现在的大学课堂怎么了?现在的人学生在做什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到课率不足2/3甚至不足一半的课堂;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课堂上不少学生收发短信、听MP3等等,老师在讲台上演单口相声。
在高校里,尽管学校和教师都在为遏制逃课,提高出勤率而努力,但效果不佳。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逃课与反逃课”“战争”依然在上演。
2001年《人民日报》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逃课经历的占82%,经常逃课的占l1%,从不逃课的仅仅占18%。
一些研究者认为,隐形逃课几乎涉及全体学生,大部分教师遭遇的经常是一个人表演的尴尬局面。
不逃课的大学生几乎成了大熊猫级的动物。
大学校园也盛行“想不旷课都难”、“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不逃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美的大学生活”、“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等诸多“经典名言”,这些也说明了逃课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求的“时尚”近日,一组辽宁大学某堂课上仅3名学生去听课的照片在网上热传;安徽某大学的3名大二学生,还办起了“逃课网”,供学生交流逃课心得。
如何看待大学生逃课现象论文
如何看待大学生逃课现象论文淮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题型教学小组活动计划题目52、如何看待逃课现象院别教育学院年级、专业13级教育技术学小组成员李亮20130403016曹硕20130403001李鑫20130403020伍涛20130403043李雪强20130403021方奇20130403005指导教师郭学勤日期2014年9月28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研究中心制注:小组活动计划由学生独立撰写,指导教师审阅。
如何看待大学生逃课现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制度的完善,人民的经济收入也不像以前一样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家里经济好了,随之而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压力也大大减小。
他们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后,便会追求一些高品质生活。
步入大学,每个人都充满好奇,心花怒放,对于学习方面基本上不放在心上,甚至会逃课,究其原因。
(1)大多数学生的家庭情况都相对比较好,所以,每个月除了基本生活费外,还有一些业余娱乐的钱。
所以他们有时间便会出去玩。
玩的收不下心来,对学习也没有任何的兴趣。
(2)大多数学生的目标不太清晰,或者换句话说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目标,所以每天的生活都处于游离状态,学与不学对他们来说都一样。
(3)网络社会的发展,电子竞技吸引了大多数青年,他们每天沉迷于网络游戏,被游戏深深地给迷倒了,每天都生活在虚幻的游戏场景中,一天不玩,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所以他们闷闷的忘了学习,忘了自我。
(4)随社会发展,各大学校进行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几百万,而人才市场需求远远小于这个数字,每年都有许许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有的大学生看到这一现象,出现消极的心理,认为大学的学习对自己的以后没有任何帮助,而且等大学毕业真的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很少,所以他们认为学与不学不重要,学与不学都一样,逃课也无所谓。
(5)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
长期以来。
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都未能默契配合。
教学管理一条线:部分教师上课满堂灌,只管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则不闻不问;学生管理一条线:学生管理工作者与课堂教学几乎脱钩,只注意让学生多从事社会工作,有的还让学生旷课来协助自己的工作,使学生逃课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英语作文大学生逃课现象及原因
英语作文大学生逃课现象及原因Here is an English essay on the topic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and the reasons behind it, with a word count of over 1000 words.University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is a prevalent issue that has been a subject of concern for educators and institutions worldwide. This phenomenon is not limited to a specific region or country but is a global concern. The reasons behind this behavior are multifaceted and complex, ranging from personal to academic and even societal factors. In this essay, we will explore the various reasons why university students choose to skip classes and the potential consequences of this action.One of the primary reason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is a lack of motivation or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matter. Many students find themselves enrolled in courses that do not align with their personal interests or career aspirations. This can lead to a sense of disengagement and a lack of enthusiasm for attending lectures or participating in class activities. When students do not see the relevance or value of the material being presented, they may opt to skip classes in favor of other activities that they find more engagingor rewarding.Another contributing factor to the issu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is the increasing workload and demands placed on them. As the academic curriculum becomes more rigorous and the pressure to excel academically intensifies, some students may feel overwhelmed and struggle to manage their time effectively. They may prioritize completing assignments, studying for exams, or engaging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ver attending classes, believing that they can catch up on the missed content later.The social aspect of university life can also play a role in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Many university campuses offer a vibrant social scene, with various events, clubs, and social gatherings that can be enticing for students. Some students may choose to prioritize socializing and engaging in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over attending classes, especially if they feel that they can still maintain their academic standing without regular class attendance.Additionally, the availability of online resources and the increasing reliance on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probl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With the ability to access course materials, lecture recordings, and other resources online, some students may feel that they can learn the content independently without the need to physically attend classes. Thisperception can lead to a lack of accountability and a decreased sense of obligation to be present in the classroom.Furthermore, personal issues and mental health challenges can also be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university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Factors such as financial difficulties,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or mental health concerns like anxiety, depression, or burnout can make it challenging for students to prioritize class attendance and engage in their academic pursuits.The consequenc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can be far-reaching and detrimental to their academic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Missed classes can lead to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rse material, which can result in poor performance on exams, assignments, and ultimately, lower grades. This can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a student's overall academic standing and potentially jeopardize their chances of graduating on time or maintaining their scholarship or financial aid.Moreover, skipping classes can lead to a disconnect between the student and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Regular class attendance allows students to engage with their professors, participate in discussions, and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matter. When students miss classes, they miss out on these valuabl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which can hinder their intellectual growth andlimit their ability to apply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acquired.In addition to the academic consequences, skipping classes can also have a detrimental impact on a student's social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Attending classes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interact with their peers, build relationships, and develop essential interpersonal skills. By skipping classes, students may miss out on these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the potential for personal growth that comes with them.To address the issu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a multifaceted approach is necessary. Institutions should strive to create a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is engaging, relevant, and responsive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This may involve incorporating more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hands-on learning, and ensuring that the curriculum is aligned with the interests and career aspirations of the student body.Additionally, universities should offer comprehensive support services to address the various challenges that students may face, such as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academic advising, and time management workshops. By providing these resources, institutions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necessary skills and strategies to manage their academic and personal responsibilities effectively.Furthermore, universities should consider implementing policies and systems that encourage and incentivize class attendance. This may include measures such as mandatory attendance policies, participation grades, or the integration of in-class activities and assessments that require physical presence.It is also crucial for students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learning and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regular class attendance. Students should strive to develop a strong sense of self-discipline, prioritize their academic commitments, and seek support from their professors, advisors, and peers when faced with challenges.In conclusion, the issu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is a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problem that requires a holistic approach to address. By understanding the underlying reasons behind this behavior and implement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promote class attendance, universities can help students achieve academic success, foster personal growth, and prepare them for the challenges they will face in their future careers and life endeavors.。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论文
1.本项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大学生的质量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在,克服大学生逃课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通病”和难以有效根治的“顽疾”。
所以,本次将通过对在校大学生逃课的调查研究,找出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我们能够尽可能快的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改变学校教学模式,加强在校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1、为何选择研究“大学生逃课”?在这个全球经济高速发达的时代,因为我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这句至理名言,因此,愈来愈多的人选择继续读大学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实现人生的目标。
可是,我发现对于在读的大学生,或者曾经是大学生的,甚至还在为大学而拼搏的高中生都很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学生逃课是很正常的”。
如今的校园里却弥漫这一种逃课的风气,而且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
可想而知,如今大学逃课现象已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
现在大学里流行一句话:“新大学三门必修课:谈恋爱,逃课,重修。
”逃课成了大学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并且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地支配过自己的时间;我们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远离过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管教;我们恰好又处在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年龄。
我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渴望刺激,甚至标榜另类,我们一次次地从课堂上逃离去寻求所谓的“自我”,并且心安理得地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心态令我们再也无心听课,然而,当四年的大学生活将要悄然逝去的时候,两手空空的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大学生活是完整的吗?随着市场经济话语权的扩张,在高校经历了几次大“扩招”之后,高校的教学与管理不断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其中克服大学生逃课就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大学生逃课论文
大学生逃课论文概述:大学生逃课是一个现象引人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引发逃课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逃课的原因(500字)大学生逃课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原因:1. 缺乏兴趣:有些学生对课程内容或学科本身没有兴趣,因此选择逃课来避免无聊的学习。
2. 缺乏动力: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一些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缺乏学习的动力,从而选择逃课。
3. 面对心理问题:一些学生可能遭受到心理压力或焦虑症等问题,逃课成为他们逃离困境的方式。
4. 课程重复或冗余:对于已经掌握课程内容的学生,课程的重复或冗余可能导致他们对课堂失去兴趣,从而逃课。
在理解逃课原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寻求解决办法。
第二部分:逃课的影响(500字)大学生逃课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下面分别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影响:1. 学业成绩下降:逃课会使学生错过重要的课堂内容和学习机会,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
2. 学习态度变差:频繁逃课可能会导致学生变得懒散,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态度,从而影响整个学习氛围。
3.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大量的逃课会让老师备受挫折,无法顺利开展教学计划,从而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4. 社会责任感缺失:逃课使得学生意识不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这会对他们的未来社会角色扮演产生消极影响。
逃课的影响远不止以上所列,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第三部分:解决逃课问题的方法(500字)针对大学生逃课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来解决:1.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从而减少逃课现象。
2. 制定相应政策: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逃课制度,对逃课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例如加强考勤制度、制定退课规定等。
3. 鼓励兴趣培养:提供更多关于各类学科的兴趣培养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增加对学习的热情。
4. 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加大心理辅导力度,为身心压力较大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困境。
大学里逃课现象的中文作文
大学里逃课现象的中文作文
放学铃声一响,我就狂奔回家。
爸爸妈妈已经准备好了香喷喷的饭菜,但我一点胃口都没有。
毕竟今天老师讲了大学里逃学的事,我脑海里全是那些逃课的大学生: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在阳光明媚的操场上一起来玩,或者靠坐在树荫下不看书,还有一些人聚在一起聊天,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我总是幻想自己长大后,能像他们一样自由,不用一天都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不用回家做作业,不用考试。
的确我明白逃课是不对的,但看着远处他们惬意地享受着自由时光,我的心里充满了艳羡。
可惜,无线上网查了资料后,我突然发现逃课并不是一件好事。
很多大学生因为逃课,荒废了学业,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有些还因为逃学,被学校行政处罚,甚至被开除学籍。
我顿时感觉一阵担心,难道说大学真有像老师说的那样,是一个学习压力很大的地方吗?
我还有很多问题:假如,大学真有像电视里演的现在这样,一天都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吗?大学里还有没有像我学校一样,每隔一天都要穿校服吗?我在长大后,真有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吗?
我一边吃饭,一边认真思索着这些问题,感觉自己像一只迷途的小鸟,到底未来的路该往哪里走。
但我相信,只要我好好学习,认真思考,总有一天,我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浅谈大学生的逃课 为实践而弃理论_高中作文
浅谈大学生的逃课为实践而弃理论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浅谈大学生的逃课为实践而弃理论,感谢您的阅读!如今大学生逃课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一种风气。
不论是哪所高校还是哪个专业,逃课现象都随处可见。
很多学生认为上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学习理论知识,而是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空壳。
下面就是我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见解。
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刚刚步入大学的大一学子,起初还是会每节课都到的,可这也不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因为大二大三逃课人太多,而且自己的课余时比起中学来说多太多太多了,宁可呆在寝室睡觉也不去上课,这就助涨了他们的懒惰性。
“纯理论知识很枯燥无味,又不实用,我一上课就犯困。
”一名学生小丁坦言,这就反映了课堂乏味,难吸引学生。
如今就业压力大,为积累实践经验,兼职、实习成为了许多大学生的“必修课”,如果与上课发生冲突,大多数学生会选择逃课,因为在他们看来,课本上的知识可以补回来,但实习机会不是经常有的。
这些学生就是认为上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学习理论知识,而是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换言之,他们更看重社会实践,已陷入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误区。
任何一种真正的理论,都具有三重基本内涵:其一,它以概念的逻辑体系的形式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世界图景,从而规范人们对世界的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其二,它以思维逻辑和概念框架的形式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思维方式,从而规范人们如何去把握、描述和解释世界;其三,它以理论所具有的普遍性、规律性和理想性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价值观念,从而规范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理论的三重内涵表明:理论不仅是解释性的,而且是规范性的;理论不仅是实践性的,而且是超实践性的。
理论之所以能够“反驳”实践并促成实践的自我超越,还因为理论自身具有三重特性:其一,理论具有“向上的兼容性”,即理论是人类认识史的积淀和结晶,因而它能够以“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去反观现实的实践活动;其二,理论具有“时代的容涵性”,即理论是“思想中的时代”,因而它能够以对时代的普遍性、本质性和规律性的把握去批判地反思实践活动和规范地矫正实践活动;其三,理论具有“概念的体系性”,即理论是概念的逻辑系统,因而它能够在概念的相互规定和相互理解中全面地观照实践活动,并引导实践活动实现自我超越。
4篇关于学生逃课的论文
4篇关于学生逃课的论文亲爱的班主任:您好!我知道逃课是违反校规的。
我也反思过自己的行为。
我知道我错了。
我后悔这么做。
现在,我带着遗憾向你提交我的自我批评。
学校一开学,我们就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提醒他们不要违反规定。
但是,我不记得学校和老师说了什么,不听老师的话,没有关注这么重要的问题。
现在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擅自逃课,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因为每节课都是老师辛苦准备的。
我对老师的辛勤工作感到非常抱歉。
之后我想了很久。
我的错误不仅影响了我的学习,也给同学们造成了不好的示范。
因为我自己的错误,可能会导致全班气氛不好。
学校纪律也受到了破坏。
我也辜负了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给你造成了伤害。
况且我对其他同学也是不负责任的。
老师,我现在要对你进行深刻的检讨。
我会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让自己成为一个学习成绩优秀,全面发展的学生。
范亲爱的班主任:您好!至于我逃课出去打球的行为,现在带着自责和愧疚的心情向你提交我的自我批评。
我知道我错了。
我不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行为真的是不对的。
我很后悔。
现在,面对错误,我感到极度内疚和自责。
我的行为给同学们树立了不好的榜样,给班级的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也深深伤害了关心我、教育我的班主任。
经过你的严肃批评,我充分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决定彻底忏悔和改正:第一,从现在开始,我必须重新审视我的自我行为。
我必须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违反纪律。
其次,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利用好自学时间完成作业和复习功课,认真努力学习。
第三,我要学会忍耐,学会控制自己。
我应该只是适当的打篮球,不调皮,不折腾,让自己稳定,有安全感。
综上所述,我必须彻底纠正我的错误。
在此,希望班主任能原谅我这个错误,给我一个回头浪子的机会,我会为我的错误做出贡献,努力学习,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取得很大的进步,以弥补我的错误带来的麻烦。
为了这个!大学生逃课复习模式初探亲爱的X总监:您好!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
2021年学生逃课复习4篇论文
2021年学生逃课复习4篇论文范,旷课现象的普遍检讨亲爱的xx老师:今天,带着愧疚和遗憾,写下这本自我批评的书,向大家展示我对旷课不良行为的深刻理解,以及我再也不翘课的决心。
早在我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学校领导就一再强调,所有学生都不能迟到或旷课。
但是,今天下午,我错过了我们老师精心准备的一堂非常生动的课,错过了我们老师苦心为我们做的一顿知识饭。
我辜负了你的苦心。
从小到大,我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和共青团成员,因为没有请假,给全班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
我深刻反思了自己逃学造成的严重后果:这样的事情我没有请假,让老师担心我的安全。
我本该准时出现的,却没有准时出现。
我想知道为什么我不会担心那些通常关心每个学生的老师。
而这种担心很可能会让老师整天分心,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它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为我一个人缺课,可能会导致其他同学跟风,影响班级纪律,对其他同学家长不负责任。
3影响个人综合水平的提高,使自己在提高本能的情况下无法提高。
现在,我深深地后悔自己的错误,深深地检讨自己的错误。
4思想觉悟不高,对错误了解不够。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错误就不会发生了。
这些问题都归结于我没有达到一个现代大学生应该有的理解水平,没有回报老师的辛苦。
我越来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
为此,未来几年,我会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学业,让自己的言行符合一个现代大学生的言行作为一个逃学的人,我觉得有必要检讨一下自己的行为。
如果我(我们)这样做伤害了你的感情,我(我们)会真诚地对你说对不起!我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会以此为戒,改正自己的缺点,彻底检讨自己的错误,努力提高自己的觉悟,完善自己。
努力考好期末考试,用好成绩弥补我的错误希望老师为了做一个好老师,深谙世事,平时表现好,能给我从轻处理。
请继续督促和帮助我改正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审核人:20xx年xx月xx日范,旷课现象的普遍检讨亲爱的班主任:你好。
我很清楚我们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课题研究论文:高职院校大学生逃(旷)课行为的对策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大学生逃(旷)课行为的对策国家从大学生人员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的社会情况出发,对目前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着重培养技术型人才,缓解当今社会就业方面供需之间的矛盾。
为此不惜大力拨款给地方高校,帮助其尽快转型、定位,培养社会和市场需要的职业技术型人才。
这出发点无疑是很好的,但当前高职院校是否真的抓紧了这个大机缘,提高了学校自身的发展水平,促进了本校学生成功成才呢?真实的情况是有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教学质量有待提升,在校大学生并没有汲汲于学习,醉心于钻研技术,相反的是,逃(旷)课现象频频出现。
关于逃(旷)课,苏联心理学家季亚钦科这样说过:“逃(旷)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
”[1]这是一种不良学风,它的害处在于极易传染,在教育方没有采取强而有力措施的情况下,容易在受教育者群体中扩散,一旦扩散成群体性事件,教育方想要刹住这股风气将难于上青天。
这个特点在工科专业中尤为突出。
导致学生逃(旷)课的因素有很多,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但与此同时,改革期间的各种消极因素对思想还不成熟的年轻大学生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贫富差距悬殊、拜金主义、权力至上、社会不公和腐败的现象也日渐突出。
有部分商人自己本身知识文化水平不高,但通过非正当手段谋取暴利,一夜暴富,而寒窗苦读十几载的莘莘学子,毕业后工资连商人的蝇头小利都不如。
因此,一度导致“读书无用论”弥漫整个社会,大学生无心于学习,不想读书上课。
二是高职院校自身的小环境引起的。
职业教育大规模的快速扩招,学校门槛的降低,很多原来达不到标准的学生也被放进来,学校相关的师资、设备却没有跟上,教学质量无法提升,教学内容枯燥,学生逃(旷)课现象泛滥成灾。
此外,男生多的工科专业学生本身比较难管,叛逆心比较强,这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三是学生自身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逃课情况的调查分析
一、前言
当今时代是知识的时代,国家的兴盛于衰败与我们这些莘莘学子息息相关,我们作为祖国发展力量的中坚推动者,我们要负担起国家给予我们的责任与任务。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变,如今的大学生已不像过去那样凤毛麟角,大学生的素质与精神与过去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有些改变是有益的,然而有些改变则是弊端尽露,比如,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出现与升级。
逃课,是指学生以各种方式逃避听课的一种现象,可以分为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显性逃课是指学生没有正当理由不去上课,这是学校明令禁止的,逃课打到一定学时就要被开除,而隐性逃课是指学生去上课但没有听讲,而是再做别的事情,比如玩手机,看杂志等。
最早的逃课现象研究是在1994年,而现在随着逃课现象的普遍,更多的是显性逃课慢慢的转变成了隐性逃课,很多研究只是看到了逃课现象的表面,要解决逃课问题要追究其本质原因。
本文是对在校师范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的调查,配合前人的研究,找到解决逃课现象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简单抽样,从师范学院选取60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30人,女生30人,年龄为18-23岁,涵盖大一到大三三个年级。
2、研究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法、观察法。
三、详写数据详写123条
共60份,收回试卷60份,其中有效试卷59份。
1、当代大学生逃课的总体情况(数据)
从总体来看,大学期间逃过课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78.7%。
有1/3的人称,他们身边逃过课的人占90%以上,而经常逃课的人占20%-40%,在这之中,隐性逃课人数占96.1%。
2、大学生逃课去向……
从调查总体来看,选择逃课去玩的人占70.3%;选择逃课去自习室的人占61.2%;选择睡觉的人占51.3%;选择逃课去打工的占30.1%。
3、大学生所逃课程……同上啊
在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中,逃公共课的最多,占到总人数的60.3%,逃专业课的最少,只占6.5%。
4、逃课原因
在逃课原因的调查中,有80.6%的人认为是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造成的;58.7%的同学认为即使旷课,考前突击也能过关;57.8%的同学对任课老师不满;52.4%的人认为自己学习没有动力;31.9%的人觉得是自身懒惰造成的;29.3%的人认为是学校管理松懈,有机可乘;48.1%的同学则是因为打工而逃课。
5、逃课与成绩的关系
在逃课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上,15.6%的人不能用认为,用具体数据逃课对成绩有很大的影响,56.9%的同学认为有一点影响,27.5%的同学则认为没有影响。
6、大学生对逃课的态度
对待逃课的态度上,62.4%的人认为逃课不应该受到惩罚。
61.%的同学认同“大学生没旷过课就相当于没上过大学”的说法。
四、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是我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部分原因,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对其中一部分同学进行了访谈,并查看了一部分资料,综合所述,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有:
1、学生原因:
⑴不喜欢任课老师的教学
其中包括:第一、不喜欢老师教学内容,内容死板、老套、陈旧,有时重复其他科目太多;第二、认为老师讲课方式毫无生趣、枯燥乏味;第三、认为老师讲的内容纯理论,无实用价值;第四、不喜欢任课教师的行为处事、言行举止;第五、有的教师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⑵急功近利心理
有些同学认为“上学只不过就是为了拿一张文凭,人生主要还是挣钱,读书只是挣钱的手段”因为存在这样的心理,他们在校时间大多数时间没有用在正常该有的上课程序上,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去打工或考取各种证书。
⑶环境适应不良
有些学生因为不能适应大学生活而自卑,尤其是南方同学来到北方上学,心理上有一点的不适应与自卑感,或者陷入各种人际交往的矛盾中,无法安心学习,因此通过逃课来排解不良情绪。
还有的大学生认为现实的大学生活与理想中完全不符,无法面对现实,他们往往沉醉于自己理想的事情之中,而去逃避现实的大学生活。
⑷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
在调查的学生当中,有接近一半比例的学生说明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所预期的,大
多数都是被调剂过来的,所以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并没有很高的兴趣,只是为毕业之后的就业着想,因此选择逃课。
⑸从众心理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不少的一部分选择逃课并不是自己的主观意愿,而是因为外界(同学)的诱导而选择逃课,说明自己的主观意识不强,没有自己的主见,容易被别人动摇。
2、教师
教师的考核制度存在问题,教师的考核制度只是注重科研而轻视教学,以至于很多教师在任课时都是抱着应付的态度,课上并没有生动的语言或者生动的方式去吸引学生,课堂死板生硬,以至于学生们对课堂没有向往与好感。
3、教育环境
⑴教育体制
我国大学采用宽进宽处的原则。
一方面,学生在大学里没有感觉到压力,因此,本身缺乏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老师对学生的考核不严格。
⑵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现行教育体制中,各专业都有自己的统一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虽然有其优点,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且有些课程对于学生来讲缺乏实用性。
⑶检查力度不够
有些学生干部在日常的考勤检查中,并没有一丝不苟的执行自己的职责,而是为逃课大开绿灯,促使了逃课事件的日渐增长。
总之,大学生逃课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有时是一方面的原因作用,有时是多方面综合原因导致。
五、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解决大学生逃课的具体措施有:
1、优化课程设置
给学生充分自由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提高学生素质。
实施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意因材施教。
从课程的实用性来讲,多选取一些较有实用的课程,让实用性课程的比例增加。
2、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从学生一开学就开始,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新老生交
流,使学生热爱自己所学专业,对其产生兴趣。
3、提升教师素质
学生对课程的喜爱,多部分取决于对老师的喜爱,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
所以提高教师素质是不可或缺的避免学生逃课的途径与方法,让老师们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去吸引学生,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法。
4、多种考核方式
建立一个开放式,全方位的评价系统,不能一味的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学期成绩是否及格,要综合学生在校期间各项表现给予测评,比如:宿舍环境,平常考勤,作业完成率等等。
5、加强校园文化设置
学校与其他场所不同,是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学校的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的身心发展与行为习惯,所以有一个良好的校风是必不可少的,校方可以定期组织一下校园文化活动或者校园文化知识问答等等,熏陶学生们的学习气氛。
此外还要加强学生宿舍与班级的文化建设,使其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里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方学军.高校“两课”“隐形逃学”与“显性逃学”现象分析【J】.绥化师专学报,2004(2).
【2】程芳龄,杨百勤.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分析及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4(4).
【3】王雄雄.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